❶ 印度的寶萊塢和美國好萊塢有什麼區別
一、所在的地方不同
1、印度寶萊塢: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2、美國好萊塢: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
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二、名字的區別
1、印度寶萊塢:印度人將「好萊塢」(Hollywood)打頭的字母「H」換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Bombay)的字頭「B」,因而把「好萊塢」變成了「寶萊塢」(Bollywood)。
2、美國好萊塢: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0.6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他的夫人在一次旅行時,聽到旁邊有人說自己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
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里,並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於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三、特色不同
1、印度寶萊塢:擁有印度這個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電影市場。獨特的民族特色深深烙進電影中,絢爛的服裝、華麗的歌舞,淋漓盡致的表現,讓各國觀眾賞心悅目。
2、美國好萊塢:最大的特色就是科幻大片如:阿凡達、泰坦尼克號 、指環王、哈利波特、星戰、 史萊克、侏羅紀公園、蜘蛛俠、鋼鐵俠、復仇者聯盟等。
❷ 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的寶萊塢,在世界電影圈佔有怎樣的地位
看看寶萊塢出來的電影就知道了,曾經印度電影應該不值一提吧,大家都知道好萊塢根本就不知道寶萊塢的存在,一個簡易的電影拍攝基地,一個拍出來用不上多少錢的地方,本來在世界電影圈沒什麼影響,也沒什麼地位,可是現在不同了,這里拍出的電影都是經典,票房居高不下,創造的利潤也是最多的,我覺得現在的寶萊塢可以跟好萊塢相提並論了。無論是印度電影,還是寶萊塢,我覺得都是阿米爾汗成全的,如果沒有阿米爾汗印度電影就沒有靈魂,因為阿米爾汗的存在才有了現在的印度電影,印度電影在世界上才有一席地位,一個低成本高回報的電影生產基地,在世界電影圈是不多見的。
❸ 印度的寶萊塢和中國的香港,哪個在國際的影響力更大(電影方面)
如跟香港電影行業比,毫無疑問是寶萊塢的影響力大。能跟龐大的寶萊塢進行對比的,目前只有好萊塢。對比影響力,不能只看一兩部片子,而是應該從發展歷史、製作能力、受眾范圍、電影行業產值、文化傳播的影響等多方面去綜合衡量。
簡單來說吧,印度電影已經有1個多世紀的歷史了,香港電影?
觀眾群來說,印度電影是除好萊塢電影外,擁有最多電影觀眾市場,且還以每年15%的速度在遞增。加上受宗教因素等影響,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不能看好萊塢以及其他地區的電影,但是可以看印度電影。可以不誇張的說,印度電影起碼占據了地球上將近1/3的人口及地區的有絕對壟斷的地位。(甚至英國,每年都有幾十部印度影片在院線上映,印度影片占據了英國院線總票房的35%,香港影片能在別的國家或地區做到這一點嗎?)
從電影行業產值來說(以近五年為例),別說香港電影,就算整個中國電影的年產值加起來,與寶萊塢電影年產值比較,還不夠人家一半呢;
剩下的就不詳細分析了,如果有人認為寶萊塢的電影國際影響力為零的話,我只能說那你對於印度電影或者是寶萊塢的認識及了解基本為零。甚至就算比單部影片,《無間道》當然是港產影片的精品,但是僅憑說無間道被好萊塢改編就盲目認為港產影片的國際影響力超過了寶萊塢,這就太片面了。遠的不說,印度電影《印度往事》《德芙達斯》還接連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呢;而李安的《卧虎藏龍》,你說它是港片還是好萊塢片?
❹ 印度寶萊塢電影史上,都誕生過哪些成功的演員
1965年出生的沙魯克·汗在199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瘋狂》,並奪得Filmfare最佳新人獎,又繼續獲得了八次奪得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男主角 ,2004年入選時代雜志的亞洲英雄榜 ,2005年獲印度政府頒發“卓越貢獻獎”,2008年美國《新聞周刊》評為50位世界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 ,2016年,以3300萬美元排《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男星第八位,沙魯克汗是印度電影界最成功的演員之一。
1967年出生的阿克謝·庫瑪爾跟前三個不一樣,他時近幾年才成為寶萊塢家喻戶曉的喜劇和浪漫愛情片紅星。阿克謝·庫瑪爾出演的電影總共有125部,並且擁有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這為新型戲劇偶像很快就火遍整個印度及全球, 2016年,阿克謝·庫馬爾以3150萬美元排《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男星第十位,2019年以6500萬美元的收入在《福布斯》2019全球收入最高男演員TOP10中排名第四位,2019《福布斯》100名人榜排名第33位。
寶萊塢成功的演員有很多,這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只要努力總會成功的。
❺ 不可思議的創舉!寶萊塢究竟是如何超越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產業的
主要是因為寶萊塢的電影類型不固定,每一次得大片都會呈現一個與上次不一樣的題材,但他們得宗旨卻差不多,都在與教導人這些都讓觀眾感觸極深。
❻ 寶萊塢的影響力
很多人說,寶萊塢的電影形式單一,內容自娛自樂。看一部覺得新鮮,看第二部就覺得雷同,只有印度人才會如此推崇不已。但是對全世界來說,寶萊塢就像印度最美麗的一張名片,展現了印度人獨特的魅力。 而今,印度的電影明星們在世界名流的圈子裡風頭日健,不少好萊塢明星開始往寶萊塢發展。寶萊塢明星的婚禮上,可以請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就連美國總統到訪,還傳出了寶萊塢第一美女沒空見布希的消息,可見印度寶萊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
豪華婚禮請來世界名流
這個豪門子弟迎娶的新娘是名模特,此前也在寶萊塢電影中出演過角色。約350名貴賓出席了這場長達7天的「馬拉松」婚禮。 幾天來,眾多名流乘坐私人飛機悉數趕來捧場,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美國超級名模納奧米·坎貝爾、美國當紅歌星吹牛老爹、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女兒傑姬·肯尼迪以及數度出演007系列影片的英國著名影星羅傑·摩爾。 婚禮從周一晚孟買的奢華舞會開始。舞會結束後,婚慶大篷車開到拉賈斯坦邦烏代普爾的一座宮殿,來賓們被手持白花的美麗少女圍繞著。周二晚是狂歡舞會,賓客們坐著裝飾有茉莉和玫瑰的船隻,來到一個島上,觀賞精彩的節目,一些人用羽毛打扮成流浪者和女妖。周六晚,婚禮接近尾聲,貴賓們此時悉數登場,晚會在德里最高檔的酒店舉行。
造夢 10歲小導演破世界紀錄
寶萊塢給更多人帶來的是成名的夢想。10歲的印度男孩馬斯特·基桑無疑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他氣定神閑地站在攝影機旁,指導印度大影星傑基·希洛夫漸漸入戲。他正准備以此片沖擊年齡最小電影導演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可別小看了天才基桑,他在寶萊塢已經闖盪了6年,而且碩果累累:出演過24部電影,1000多集電視劇,自己創作電影插曲並演唱。難怪在寶萊塢,他有個綽號叫「大師基桑」。與基桑一起工作過的導演和攝影師都對他無休止的好奇心印象深刻,拍攝間隙,基桑總是纏著他們對各種技術問題刨根問底。如今,這個人小鬼大的天才終於坐到導演的位置上。 印度著名影星希洛夫也對他贊賞有加:「基桑很清楚想要演員表演出怎樣的效果。因為他是天才,我一定要在他的影片里扮演個角色。」
唱不「衰」的寶萊塢電影
一批經典的寶萊塢影片至今在人們心中留有美好記憶。但是看多了,你就能總結出寶萊塢的套路,因此也有人說,寶萊塢很多時候是給印度人自娛自樂的。印度導演總會在講故事的間隙甩出一大段歌舞來,不論男女老少,從這邊橋頭唱到那方田野,從一個城鎮跳到另一個村莊,忙得不亦樂乎。在歌聲中,一場大對決使壞人得到了應有的下場,離別甚久的男女主角最終相擁在一起。
寶萊塢影城由大大小小數家國有或私營的拍攝基地組成。很多大型室內攝影棚都有中央空調,以適應印度炎熱的氣候,而且隔音條件良好。室外攝影場地更多了,有農庄,寺廟,別墅,花園,牧場,森林,湖泊,群山。可想而知,只要是拍發生在印度的電影,需要什麼樣的外景都能在這里找到。
在印度,雖然也有最新出品的好萊塢大片,但是印度人最追捧的還是本土電影,大多數印度人每個月看電影的次數不少於2次。所以,印度電影院全年電影的票房收入是很高的,也正因如此,印度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寶萊塢的電影海報。
吸引 前港督之女愛拍印度戲
寶萊塢還吸引了末任港督彭定康的小女兒、26歲的彭雅思。她在港島英童學校上學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下做演員的目標,過了好一段時間才找到感覺。電影《芭撒提顏色》(又名《青春無敵》)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片中她和有完美先生稱號的印度「阿湯哥」阿米爾汗合作。該片上月末上映時,刷新了印度和其他放映國家的票房紀錄,彭雅思還額外多花了一個月時間學習印地語。
風潮 好萊塢明星紛紛投奔
在交出了銀幕英雄007的佩槍後,老牌影星皮爾斯·布魯斯南從好萊塢轉戰到另一個造夢工廠———印度寶萊塢。51歲的布魯斯南透露,他的下一部影片除了會在洛杉磯和倫敦取景,還有部分場景會在印度拍攝。布魯斯南拒絕透露關於這部影片的具體情況,只是表示:「這是我第三次來到印度,而好萊塢和寶萊塢之間互相滋養的關系已經越來越密切。」 而好萊塢黑人動作明星威爾·斯密斯也已經和多位印度導演有過接洽,希望能夠進軍寶萊塢。
的確,新一代的印度電影已經得到了歐美觀眾的認可,像《季風婚宴》、《我愛貝克漢姆》等優秀印度影片也在好萊塢取得了不俗票房。上個月,好萊塢大牌影星兼導演邁克爾·道格拉斯也訪問了孟買的電影基地。道格拉斯透露,他即將主演一部由好萊塢和寶萊塢合拍的動作片《與季風賽跑》,片中和他演對手戲的是號稱「印度最美」的女星艾維雅·瑞兒。劇情圍繞一起鑽石劫案展開。印度「概念影片公司」負責人表示,新片是一部深受寶萊塢影響的好萊塢電影,劇組的大部分成員都將是印度人。
印度寶萊塢影界還考慮重拍《麻雀變鳳凰》,將之變成印度語發音的歌舞影片,場景也會改得具有印度風。而他們心目中的女主角第一人選竟然還是茱莉婭·羅伯茨!
❼ 印度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革,為何寶萊塢卻可以屹立百年不倒
近幾年印度電影行業發展迅速,寶萊塢就是印度電影的傑出代表。近年以來寶萊塢開始拓展海外電影事業,近幾年寶萊塢電影有24%的票房來自海外,這也是寶萊塢可以屹立百年不倒的原因。
寶萊塢由於高度分化的家族式生產模式而山頭林立,限制了外來資金,沒有形成規模大的製片廠,使得寶萊塢物質設備的更新緩慢。早期印度政府不允許銀行向電影業提供貸款,由於資金來源匱乏,黑社會的進入電影產業極為常見,“黑金”甚至一度佔到寶萊塢資金來源的40%,直到2013年仍然佔10%。近年來由於政府部的支持,電影工作者可合法獲得銀行貸款,寶萊塢電影業正逐步擺脫黑社會資金的控制。
在內容上,寶萊塢電影大多數 這種宗教與傳統風俗跳出陪襯角色層面而成為表達主角是印度電影的一大改變,對海外觀眾來說也是一個更加充分地了解印度文化的窗口,因此更具吸引力。
❽ 寶萊塢與好萊塢區別
寶萊塢與好萊塢區別在於:
1、好萊塢(Hollywood)通常指的是美國的電影工業,而寶萊塢(Bollywood)則指的是印度孟買的電影工業基地。
2、好萊塢(Hollywood)本身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的地名,寶萊塢(Bollywood)則不是任何地方的地名。
寶萊塢與好萊塢介紹:
1、好萊塢(Hollywood)
又稱荷里活,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
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好萊塢電影城由此迅速形成並興起,電影產業恰恰適應了美國在這一時期的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
電影也進一步納入經濟機制,成為謀取利潤的一部分,資本的雄厚,影片產量的增多,保證了美國電影市場在世界上的傾銷,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影城,好萊塢也在無形中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8)寶萊塢電影具有世界影響力擴展閱讀:
好萊塢(Hollywood)的著名景點(僅介紹個別景點):
1、星光大道:建於1958年,是條沿美國好萊塢大道與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顆鑲有好萊塢名人姓名的星形獎章,以紀念他們對娛樂工業的貢獻。
2、好萊塢中國劇院:這所劇院由當時美國電影界風雲人物「好萊塢先生」格勞曼先生傾力打造,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與杜比大劇院相鄰,舉辦多屆奧斯卡頒獎禮。以劇院廣場巨星留印聞名世界,成為旅遊勝地。
3、杜比劇院: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直至2033年,奧斯卡都會在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4、日落大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街道名稱。其位於好萊塢大道,長約27公里,路兩旁是綿延的棕櫚樹和林立的電影廣告牌。
好萊塢(Hollywood)的知名電影公司(僅介紹個別公司):
1、二十世紀福克斯
2、華特迪士尼公司
3、獅門影業公司
4、派拉蒙電影公司
5、環球影片公司
6、華納兄弟
7、夢工廠
寶萊塢(Bollywood)情況: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
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而今,印度的電影明星們在世界名流的圈子裡風頭日健,不少好萊塢明星開始往寶萊塢發展,寶萊塢明星的婚禮上,可以請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就連美國總統到訪,還傳出了寶萊塢第一美女沒空見布希的消息,可見印度寶萊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
❾ 國外電影強(世界各國電影綜合實力15強排名)
國外電影強(世界各國電影綜合實力15強排名)❿ 寶萊塢在世界上有名嗎
寶萊塢(Bollywood)是印度電影的製作中心
寶萊塢(Bollywood)是位於印度孟買的廣受歡迎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盡管有些純粹主義者對這個名字十分不滿,看上去「寶萊塢」還是會被繼續沿用下去,甚至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條目。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Hindi)的影院」,其實烏爾都語(Ur)詩歌在這里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佔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製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寶萊塢不在孟買市區。從孟買國際機場乘車西行,公路兩邊,大約兩米多寬的小鋪面肩擠著肩,手寫的店牌錯落重疊,汽車修理鋪外牆掛著的輪胎常常侵佔到隔壁水果雜貨店的地盤。店鋪門面與公路間距狹窄,昏黃燈光下仍然人來人往。黃黑相間的計程車在濕熱的空氣里揚起塵土,計價器形同煤氣表而且掛在車外。
接待我們的阿拉德罕納電影公司老闆阿辛·薩曼塔的字條留在小桌上,打過電話,十多分鍾後他與編劇喬丁·果埃爾一起出現在大堂。
「寶萊塢在哪兒?」應該是我最想問的,卻覺得有點傻氣,於是問為什麼安排我們住在這個叫做「虯湖」的海灘。阿辛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孟買的電影工業就在這里。」喬丁是那種「眼神里閃著智慧」的印度人,他抱歉地說,次日不能作陪,因為要去參加選舉。喬丁是印度電影製片人協會(IMPPA)執行委員會成員,也是新一屆執委會委員的候選人。
誰最先發明和使用寶萊塢這個名稱?「大約是1980年代中期開始由媒體叫出來的。當時有種越來越普遍的感覺:許多印地語電影都不過是稍加掩飾的好萊塢電影翻拍。有些人聲稱是這個詞的創始人,他們不過是那些盡一切辦法出名的人罷了。許多有骨氣的電影人厭惡這個詞,因為它終究暗示了剽竊,我們更願意用『孟買電影業』、『印度電影業』或『印地語電影業』的說法。」
喬丁在談話中刻意地將「印地語電影」和「印度電影」分開。印度電影年產量超過美國,全球最高,不全是寶萊塢生產的印地語電影。印度方言有200多種,如果細分大約在1600種以上。在復雜的語言環境里,印度電影的構成也是復雜的。
「每年大概有130-150部印地語電影在孟買生產。這和好萊塢是類似的——美國每年600部電影中,大約150部由好萊塢主流大公司製作。印地語是印度官方語言,印度的10億多人口中,40%以上能夠欣賞印地語電影,所以印地語電影在印度全國發行。孟買電影業的獨特地位始形成於1930年代,且部分歸功於印地語的發展。寶萊塢的製片廠有150家左右,電影成本一般在50萬-100萬美元。也有300萬以上的,但那就不太容易掙錢,200萬成本還有可能贏利,再高就很難了。
「數量與印地語電影相當的另兩種方言電影,是泰盧固語和泰米爾語電影。印度每年出產的800-900部電影大概可作如下區分:印地語130-140、泰盧固語130-140、泰米爾語120-130、卡納達語80-90、馬拉雅拉姆語70-80、孟加拉語60-70、其他方言(馬拉地語、旁遮普語等十多種)和英語150-200。」
「我們有那麼多種語言。有時如果有一個好電影,其他人會買下劇本,再拍成其他方言的電影。」阿辛補充說,「印度60%的銀幕集中在南印度四個邦,所謂的『方言電影』在數量上超過寶萊塢的電影產量,但在本土和海外的收益都比不過寶萊塢。」
「那是不是說,雖然全印度每年拍攝近千部電影,但實際上可能只有兩三百個故事?」
「不!只有少數影片是這樣,應該說不超過5%。」
印地語電影有許多類型,但幾乎全都是歌舞片,一般每部電影有五六首歌。電影上映前,流行歌曲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還能夠推動票房收入。「目前為止最流行的印地語電影類型,還是富家公子和貧苦姑娘的愛情故事,或者反之。消失了數十年後,一些歷史和幻想題材的電影有重新抬頭的跡象,青春浪漫片的數量也在增加,人們還在試著拍『印地英語』電影。總的來說娛樂是所有類型電影的基調,悲劇電影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了。」喬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