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好老師,我是工科的大三學生,想考北影的圖片攝影專業,請問需不需要考美術,跨專業會不會沒有優勢
北京電影學院的圖片攝影初試考政治、外語、藝術基礎理論、攝影理論及創作,共4科。
它的初試考研內容都是純理論的,不要求美術造型基礎。其中,藝術基礎理論主要是之前官網公布的5本參考書,主要是考的電影史和藝術史的專業內容。專業課二的攝影理論及創作主要是考察世界攝影史和攝影基礎知識,官網沒有給定參考書目,這里給你推薦《世界攝影史》,顧錚著,浙江攝影出版社;《攝影技藝教程》顏志剛著,復旦大學出版社;《看照片,看什麼》,[美] 特里·巴雷特著,何積惠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當然,復習並不局限於看攝影史的書就可以了,同時要拓寬自己的專業綜合能力,比如攝影師的畫冊、傳記、訪談、文章等都可以完善對攝影史的認識,使之更加立體。復試的時候需要自帶攝影作品,同時准備拍攝器材進行外景拍攝的實踐操作。
好好加油~
❷ 求一篇「西方建築藝術賞粹」論文。就是介紹一下古代或現在西方的建築。1000字左右,現在沒電腦,等會
這篇是網上的,你要是用的話,記得把句子改一下哦。
中西方美術的主要差異
摘要:美學和哲學有密切關系,中國美學深受儒道思想的影響,可以說儒道思想是中國藝術所依存的美學基礎。西方受基督教的影響,認為神聖的價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聽。根據基督教義的理解,藝術家對外在美的准確、完美的體現,是想完成對上帝的靠攏,是對上帝的一種貢獻。這些美學思想體現在西方不同文化領域,具有不同的美學價值。中西方美學是屹立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兩坐不同的高峰,他們之間沒有根本上的誰高誰低之分,只是由於觀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學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才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風格美術帶給我們的震撼和美的感受。通過中西方美術在繪畫、建築、園林三個方面的差異,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中西方美術各自的魅力。
關鍵詞:美術 差異 繪畫 建築 園林
正文
中西方美術在我認為區別在於中西方的哲學觀念不同,藝術的發展是要有哲學做指導的,西方人考慮問題理性的因素比較多,而中國的藝術人在考慮問題中以人的思想指導比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術作品追求的東西,以最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藝復興時期為例,印象派的畫家們是強調光的表現,是畫家對光這種因素的主觀和客觀的科學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漸拋開對形的把握而瘋狂的追求光的表現,比如他創作的以自家花園為題材的<蓮花>系列.而反觀中國的繪畫,在國畫中我們是看到的這種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國畫強調意境,而意境則已經是純粹的畫家意識中的東西了.直到國畫大師黃賓弘開始,才逐漸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繪畫中開始借鑒西方的一些思想,進行一些方面的結合.但並不是中國的藝術落後於西方的觀念,而在於根本的哲學理念不同.不同哲學指導所產生的藝術是不一樣的。
中西方美學是屹立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兩坐不同的高峰,他們之間沒有根本上的誰高誰低之分,只是由於觀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學的差異,但這也更好的給了我們多樣的選擇。我再次選取了三個方面。從繪畫、建築、園林三個方面談談中西方美術的差異。
繪畫方面的差異
中西方美術的最主要差異就在於透視,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在
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在透視上將焦點(一點)透視與散點(多點)透視結合;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特點。
繪畫風格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同時整個社會所形成的文化底蘊也同時反哺給了繪畫。舉例來說,從建築上來說,人文,天氣和建築材料以及建築工藝都對其有很大的影響,同樣是巴洛克風格,每個地方都有些細微的變化。
西方人文在文藝復興時期,思想波瀾起伏,海納百川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功不在風格多少,而在於這一風氣帶動了人們的思想,不段的創新;反觀中國古代,由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統治,迫使人們在一定框架中,不對君王,只對青山綠水,千年時間造就了中國畫的輝煌,但也限制了中國繪畫新時代的發展。當然在明清兩代發展起來的工筆繪畫,在一定意義上也偏重了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工筆建築要稍少一些)。
繪畫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毛筆,紙張,繪畫顏料可謂獨樹一幟,更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當然整個當時西方社會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
總的來說,中國繪畫講究的是意境,畫面的構圖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樓,人物花鳥,增減不在話下,而西方繪畫造型嚴謹,焦點透視決定了其在構圖上有所限制,但也更體現了西方繪畫方寸之間的精工細做,用現今意義上來說就是中國畫在於細細品味,西方畫細部則更加耐看。
繪畫方面的其他不同點:
1、材料工具不同
西方古典繪畫使用油畫顏料,油畫筆,以木板油畫布為載體
中國傳統繪畫使用墨,植物色礦物色,毛筆,以宣紙和絹為載體
2、題材重點不同
西方古典繪畫最強調的是人,人物畫十分興盛
中國傳統繪畫強調天人合一,人物畫從唐以後變成配角,山水畫十分興盛。
3、觀察方式不同
西方古典繪畫從文藝復興開始,和科學緊密結合,強調透視比例關系,畫家的觀察方式採用焦點透視。
中國傳統繪畫採用散點透視,沒有西方那種特別完善詳細的美術理論著作,只有一些畫論流傳,如「三遠法」「六要」等等
建築方面的差異
1. 建築材料的不同,體現了中西方物質文化、哲學理念的差異。
從建築材料來看,在現代建築未產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經發展成熟的建築體系中,包括屬於東方建築的印度建築在內,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來營造的,屬於磚石結構系統。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斗獸場、輸水道,中世紀歐洲的教堂……無一不是用石材築成,無一不是這部「石頭史書」中留下的歷史見證。唯有我國古典建築(包括鄰近的日本、朝鮮等地區)是以木材來做房屋的主要構架,屬於木結構系統,因而被譽為「木頭的史書」。中西方的建築對於材料的選擇,除由於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導致的結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築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獵方式為主的原始經濟,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態。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夠戰勝一切。中國以原始農業為主的經濟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選擇,重採集,重儲存的活動方式。由此衍生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揭示,自然與人乃息息相通的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環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之親和關系,重視了它的性狀與人生關系的結果。
2. 建築空間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徵的區別。
從建築的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建築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於「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築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群,各種建築前後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徵,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擴建的北京故宮和巴黎盧浮宮比較,前者是由數以千計的單個房屋組成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體,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鋪展異常龐大;後者則採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築,以突出建築的實體形象。這與西方人很早就經常通過海上往來互相交往及社會內部實行奴隸民主制有關。古希臘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學民主的精神不僅影響了古羅馬,還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同時,如果說中國建築占據著地面,那麼西方建築就佔領著空間,譬如羅馬可里西姆大斗獸場高為48米,「萬神殿」高43.5米,中世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央大廳穹窿頂離地達60米。文藝復興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聖彼得大教堂,高137米。這庄嚴雄的建築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3.在建築造型方面,
中國古典建築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顯的曲線,屋頂上部坡度較陡,下部較平緩,這樣既便於雨水排泄,又有利於日照與通風。在歇山頂與廡殿頂的建築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兩側升高,特別是屋角部分做成明顯的起翹,形成翼角如飛的意境。對比西方古典建築的典型實例帕特儂神廟,它的檐部則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的曲線,正好與中國古典建築屋檐曲線相反。西方這種凸曲線產生了一種挺拔平整的藝術效果。
西方古典建築柱式有明顯的收分和卷殺,希臘古典建築的柱子還有側腳和角柱加粗的手法;對比中國古典建築,尤其是唐宋時期的正統建築柱子的卷殺與側腳也極常見,這反映了對審美手法的共同性,只是柱子由於材料的不同而在比例上有所不同。
另:東西方建築差異新實例分析
1、西方建築
西方建築每每以巨大的體量和超然的尺度來強調建築藝術的永恆與崇高。它們具有嚴密的幾何性,常常以帶有外張感的穹隆和尖塔來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與自然對立的外觀特徵。古代埃及建築文化的代表——金字塔與神廟,便突出表現了這一特點。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貴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靈魂不死的觀念,認為死後永久保存肉體,便可在天國求得永生。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時均要為自己營建代表永恆信念的金字塔。金字塔與我國古代王陵絕然不同,它不帶有「入土為安」的陰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宮中去創造宛若人世間的富庶華麗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簡明有力的幾何形式,集中表現出一種與世長存的永恆主題。從藝術哲學觀念來看,位於尼羅河西岸開羅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單純、簡潔、穩定的造型,在廣闊、原始、渾朴的大漠中,表現了一種超自然的純陽剛之美,而產生了強烈的紀念性——神聖,永恆,庄嚴,崇高。
古埃及的神廟也一樣,例如位於卡納克的阿蒙神廟,建築巨大而沉重,威嚴而神秘,完全顯現了一種陽剛的崇高之美。阿蒙神廟最著名的是大殿,又稱「多柱廳」,其面積達5000平方米,密密層層排列著十六行,一百三十四根高大粗壯的石柱。它們的底徑比柱間凈距還要大。這種處理,顯然是追求壓抑,超感性的藝術效果。馬克思在論說西方宗教建築時曾說過:「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驚……這些龐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體量,物質地影響著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阿蒙神廟建築所誇張的正是這種純物質的重壓,旨在引起人們驚愕和震撼的觀感,在這里,秀麗,含蓄的陰柔之美已完全被排斥了。
2、中國建築
中國建築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築藝術,在城市規劃、建築組群、單體建築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傳統建築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供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出中國建築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後室之分。商殷時已出現高大宮室。西周時已使用磚瓦並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戰國時期更有建築圖傳世。京邑台榭宮室內外樑柱、斗供上均作裝飾,牆壁上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築日趨成熟,建築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美,出現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築組群。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佛塔迅速發展,形式多樣,屋脊出現了鴟吻飾件。隋唐時期建築採用琉璃瓦,更是富麗堂皇,當時所建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猶存,舉世矚目。五代、兩宋都市建築興盛,商業繁榮,豪華的酒樓、商店各有飛閣欄檻,風格秀麗,明清時代的宮殿苑囿和私家園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築亦較宋代華麗繁瑣、威嚴自在。近現代中國建築藝術則在繼承優秀傳統相吸收當今世上建築藝術長處的實踐中,不斷發展,有所創新。
園林方面的差異
綜觀中國的園林和西方園林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兩者有很明顯的區別。前者強調:自然、野趣;後者強調統一、講究幾何等等,二者在風格上迥然不同。中國山水園林表現的是自然美,布局形以自然、變化、曲折為特點,要求景物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麗融於一體,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西方園林則更大程度上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們的園林里,你會發現人工雕琢過的自然散發著另一種美,一種被人類理想化了的美。這種美表現的直白,很顯露。
1、中西方園林差異的歷史淵源
要了解中式園林和西式園林,我們首先比較一下東西方城市布局:在歐洲,城市是曲折的,而花園是方正整齊的;在中國,城市是方正整齊的,相反花園是曲折,甚至是曲徑通幽的。為什麼東西方城市布局和園林正好相反,我們可以追溯到二者城市歷史的發展史:
歐洲的幾何式花園,形成於封建制的晚期。當時,新興資產階級和國王一起,正力求擺脫幾百年的封建分離和混亂,建立統一的、集中的、秩序嚴謹的君主專制政體。而歐洲的城市,大多是從中世紀的商業、手工業和水陸交通發展起來的,中世紀城市的曲折,本是封建分裂和混亂的產物。
中國的自然式花園,形成於中央集權的君主專政的統治之下。為它服務的政治斗爭和僵硬的意識形態,壓抑一切生機。尚有靈性的社會知識階層,希望在這個僵化的社會中尋找透氣的孔洞,因而他們嚮往自然和自然中的生活。而這個中國歷史的城市發展,在大多數的年代,都是官僚體系的行政中心,城市的方正,都是歷史中那些專政政權的產物,這方面在皇帝定都的城市中特徵尤為明顯。如北京的城市布局:整個城市是典型的棋盤式布局,但皇家園林圓明園、頤和園中卻處處體現小橋流水的自然情趣。從上面比較可以得出:幾何式的西式花園和自然式的中國花園,在他們形成的時候,都反映著當時在思想文化上影響最大的人們的願望:他們要擺脫什麼、嚮往什麼。當時的城市,反映著他們要擺脫的,當時的園林,反映著他們要追求的,所以,園林和城市、風格上形成對照。
2、兩者的具體區別
在歐洲,建築統率著園林。這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秩序和紀律統帥一切。不但建築物在布局裡佔主導地位,而且它迫使園林服從建築的構圖原則,使它「建築化」。不但花園,甚至連林、木都建築化了,道路、水池和小建築物把幾何格律帶進了園林。在花園里,人們並不欣賞樹木花草本身的自然情趣美,他們只不過是有各種顏色和表質的材料,用來鋪徹成平面的圖案,或者修剪成圓錐形、長方形、球形等等綠色的集合體。花園的美,是這種圖案和幾何體的建築美。所以,綉花植壇里用染過色的沙子和石頭做底,他們的作用和花草差不多。這種園林,只有借人工的噴泉來給他一股生氣、一股活力。
在中國,建築格律並不統率園林布局,而在園林里,是園林的構圖規則統率著建築,迫使建築「園林化」,隨高就低,打散體形,並且向自然敞開。自然本身還隨著湖石、竹樹、流水等等滲透到建築物里去。人們欣賞的是樹木花草本身的美,不但欣賞它們的形態,還欣賞他們的「生命」和「人格」。歲寒不凋的松柏,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勁節虛心的竹子,剛正堅貞的石頭,他們和人們有感情上的聯系。甚至象晉簡文帝那樣「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於是,人就融化在自然之中,率性適情,暫時忘掉塵世的煩惱。
中國的造園藝術因此是抒情的,出世的,人們在自然山水中恬談隱退,連皇帝都要自比為與世無爭的樵夫漁翁。沉思默想,撫琴吟詩,感情磨練得十分敏銳細膩。竹影花影,風聲雨聲,露光熒光,茶香葯香,都能引起心頭的微瀾和想像力。一片石、一池水,不但可以幻成江湖丘壑,還代表著一種生活理想,一種文化精義。所以,從園林的定名到題建築物的聯額都成了風雅的事。把文學引進到造園藝術中來,園林的精神容量就擴大了。而這文學,大多是描繪沒有人間煙火氣的自然風光之美,抒發蔑視名韁利鎖、禮法名教的疏狂之情。園林里演出過多少浪漫故事,西廂記里的主人公也要到園林里才發現自己的青春。
西式園林的造園藝術是理性的,入世的,在築就的平平的台地上推敲著均衡、比例、節奏。他圖解君權,而君主在這里仍然扮演著至高無上的角色。人們在裡面交誼、歌舞,舉辦大型節慶活動,甚至放煙火,熱熱鬧鬧。連造園要素也有熱鬧的:大量噴泉、水風琴等等含有很多機械元素的東西。許許多多的雕刻把古代神話帶進了園林,題材不外乎感官的享受。從來沒有定園名、題聯額這類風雅事情發生。所以西式園林不但在布局上是一覽無余的,它的意境也是比較粗淺的,體會不出多少深永的生活滋味。
3、東西方園林的審美差異
兩者的審美差異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中國的園林像一杯充滿清香的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嘗,然後用心去體會的話。那麼西方的園林就像一壺濃郁香氣的咖啡,給你以直接的享受。
中國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講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中國古代向來把園林看成是一首詩或一幅畫,而不是單純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將詩畫藝術與園林熔為一爐。詩畫與園林作品不僅贊美自然本身的形態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內在美,將自然「人格」化。認為松柏延年,荷花廉潔、翠竹虛心、崖石堅貞、蘭花品高等,這些都是和人的情感相聯系的。因此,竹影花影,風聲雨聲,陽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們的情感的豐富的聯想,形成中國古典藝術園林藝術的獨特風格。
西方園林則更大程度上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們的園林里,你會發現人工雕琢的跡象到處存在,到處都是散布著集合圖形,在這里,園林已經不是園林本身的自然美,他是建築的一部分。
從兩者的比較中我們不難發現,西方人更注重個性的充分發揮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結合,不過欲拘泥小節,張揚且十分大氣,但有時他們的園林會給人一種與環境極不協調的感覺,身處其中有一種矛盾、沖突的體驗,能給人一種振奮的感覺;而我們東方園林,造園處處體現「和諧」,注重人與景的和諧、景與景的和諧,而「個性」二字是很難以展現的,許多大膽的創新都因為會破壞了這份「和諧」而難以實現。因為和諧,東方的園林不免有點小家子氣,因為和諧,帶給你的寧靜而安詳的心境,所以中國的園林是修心養性的好地方,尤如世外桃源。
就如吃飯,蘿卜,青菜都有才好,園林建設不妨中、西的都有,中西合璧也是一個上佳的選擇。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時候往往又有不同的心境,不同風格的園林恰與之相應。
結束語
由於中國傳統美術自成體系和中華民族特定的審美意識,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中國美術理論和西方美術理論有一定差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從理論形態上看,中國傳統美術理論多為感受性和經驗性的評議,多結合對具體作品的品評,進而涉及作者的個性品格;西方美術理論的理論性較強,多是側重作品形式的抽象分析和闡釋。
②從哲學基礎上看,中國傳統美術理論崇尚和諧、中正,其范疇多為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如形與神、情與理、虛與實、剛與柔、正與奇等;西方美術理論,偏重從科學的角度尋究造型藝術形式美的依據,從而,其傳統的理論一直以模仿說為主導,並產生了透視學、藝術解剖學、色彩學等學科。西方現代美術理論因強調個性和意志的自由,而有極端化和絕對化的傾向。
③從社會學意義上看,中國美術理論注重美術同自然和社會的和諧關系,注重美術的社會功能;西方美術理論更多地強調對作品形式美的自由觀照,強調美術的無利害和非功利性。當然,這種比較只是從整體上相對而言,隨著中西美術交流和文化相互影響的加強,中西美術理論也相互產生影響,出現一定程度的相互吸收和融合現象。然而,與此同時,在理論上所表現的差異增大和多元化傾向也更加明顯。
在今後的發展中,隨著美術理論自身的覺醒和自身價值的加強美術理論將出現由愈來愈強的獨特性、科學性、嚴整性和豐富性所構成的空前繁榮。
中西方美學比較,不僅要向我們傳統美學提問,也要向西方美學提問。不僅研究它們的歷史,還要促進解決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思考在美育的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美,是思辨的哲學、最微妙的心理學、最情感的藝術。美是文化精髓的集焦點。
參考文獻:
[1] 顧錚 著 《自我的迷宮》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版
[2]賀西林 中國美術史簡編 成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黃昏後的契機——後現代主義》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 『美』勞麗?S?亞當斯 著 時易 譯 《 藝術鑒賞講座》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
[5] 列?斯托洛維奇 《審美價值的本質》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 托馬斯?門羅 《走向科學的美學》 中國文藝聯合出版公司
[7] 閻增武 《美學原理導論》 黃河出版社
[8] 張樟。住區過渡空間的探討[J].中國園林,2002(3):19-22.
❸ 誰有大衛波德維爾的《世界電影史》的電子版,請告訴我下載地址,或發我信箱[email protected]
所以很疑惑,到底有沒有是大衛·波德維爾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的這本書呢。。《世界電影史》Bordwell, David, Kristin Thompson (1994 (2002)). Film
❹ 《世界電影史(第2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世界電影史(第2版)》(道格拉斯·戈梅里(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3OIs-Op9QOgqKzD5_FYMQ
書名:世界電影史(第2版)
作者:道格拉斯·戈梅里(美)
譯者:秦喜清
豆瓣評分:6.7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4-1
頁數:462
內容簡介:
迪生到《阿凡達》,由戈梅里和克拉克合作撰寫的《世界電影史》是目前市場上最清晰的、條理的,最適用讀者的電影史教材。本書巧妙提取電影歷史的主要發展脈絡和運動軌跡,並且每一章以電影史上的重要的事件為主題。這本書會使學生快樂地學,會使老師快樂地教。美國戈梅里和克拉克已經創建了一個涵蓋100多年的電影發展史,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圖書,它為讀者提供一個當代的視角來看待100多年的世界電影史的,為電影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一個超過100多年的電影史的調查,從1895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本書不僅涵蓋一百多年的主要電影、導演和電影公司,而且擴展到電影製作、分布、展覽、技術和觀眾。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895年至1927年,是無聲電影時期;第二部分是1928年到1950年,主要講述有聲電影;第三部分從1951年到1975年,針對電視的到來和發展;第四部分主要家庭錄像機和向數字電影的過渡,1975-2010年。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戈梅里,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菲利普美林新聞學院教授,威斯康星大學博士,威斯康星大學、紐約大學、烏得勒支大學客座教授。出版《誰擁有媒體》《電影史:理論與實踐》《好萊塢製片廠制度》《媒體與社會》《高端媒體》《美國廣播的歷史》《分享的樂趣:電影史在美國的表述》、《聲音的出現:歷史》等著作。克拉克·帕福·奧維爾頓(Clara Pafort-Overin),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電影電視系主任、國際影院票房研究小組。
❺ 求北京服裝學院攝影專業615攝影理論與攝影史考研資料
615攝影理論與攝影史考試范圍
一、攝影理論(簡答題)30分
以攝影師在進行創作時,所涉及到的技術指標、技術參數為主要考察范圍。廣告、人像、風光、紀實等分類別的攝影創作時所涉及的包含相機、燈光、自然光、數字後期相關攝影技術在內的攝影技術與攝影理論。
二、藝術理論或電影攝影視聽語言(簡答題、二選一)30分
1.藝術理論
以經典繪畫作品、攝影作品等藝術作品、藝術家為基礎的作品分析和藝術評述。強調主觀觀點以及對經典藝術理論的了解。
2.電影攝影與視聽語言
結合經典影視作品分析電影中攝影的鏡頭語言和電影的視聽語言。
三、攝影史(簡答題)30分
世界攝影師中經典的攝影流派、攝影師與攝影作品相關內容。
四、專業論述題 60分
北京服裝學院考研專業一參考書(必備參考書)
北服雖然有指定的參考書目,但根據近年來的考題,以及考上的同學的復習情況,同時也有145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們歸納總結出來了下面的參考書。
《光影創作課》 邦雅曼·貝熱里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這本書分攝影技術基礎、光源、人像、室內日景、室內夜景、後期技術和場景照明七大部分,針對不同的創作需求,模擬經典場景的照明進行了仿拍並作了深度解析。
這本書對於攝影技術有很清楚介紹,適合入門。
備考策略及指導
關於北京服裝學院的專業一的備考策略,同學們最希望的還是能把上面的基本書匯總起來,雖然很難做到完美的融合這幾本書的內容,但仍然希望至少包含是最好的了。
上面我們提到了顧錚的《世界攝影史》,這本書系統介紹了攝影術發明以來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內容非常詳盡。因此,這本書的很多部分可以當做同學們在答題時用作提高分值的重要作用。
所以,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僅僅看一本書是不夠的,一定要將幾本書結合起來看才可以,不然的話,可能復習起來的全面性會有偏差,答題的時候自然就缺少相關的知識點。
復習資料使用方法
具體內容如下:
《電影攝影創作重點講義》才思考研考博·北京服裝學院教研組編
這本資料是針對攝影專業的考試風格進行匯編的一本資料,無論是從題型還是從知識點的角度都對要考的知識進行了一定的匯編。
《攝影風格及流派》才思考研考博·北京服裝學院教研組編
這本資料匯總了攝影史上的著名的攝影師以及他們分別的風格,對於攝影理論部分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攝影創作技術與技巧》才思考研考博·北京服裝學院教研組編
這本是我們精心整理的攝影基礎的輔導教材,裡面完全按照應試的邏輯給大家呈現出來,當然,如果僅僅是對攝影有興趣,不好意思,這本書不適合你。
《攝影史》才思考研考博·北京服裝學院教研組編
這本資料雖然不是很多,但卻是我們匯聚了比較多的老師編輯整理出來的,每個老師各自負責一部分,構成了這本攝影史的重點匯總。
《視聽語言》才思考研考博·北京服裝學院教研組編
這本資料主要講述了拍攝視頻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後期製作的知識。通俗易懂,方便同學掌握。分析藝術理論及攝影作品的時候可以運用到。
《攝影創作:補充資料》才思考研考博·北京服裝學院教研組編
這本補充資料可以作為攝影理論的補充,也可以作為一本入門的教材,每年都有很多跨專業的同學,可以先從這本資料開始看。
《視覺藝術理論》才思考研考博·北京服裝學院教研組編
這本資料可以從視覺藝術理論來應對我們選做的簡答題,從視覺藝術角度分析,更能貼近攝影藝術的范圍,不容易離題。
目前《北京服裝學院615攝影理論與攝影史考研 資料》很多同學都已經購買了,我們之前也出過使用說明,下面咱們說一個簡單的復習方法。
這幾本教材不應該單獨使用,而是需要結合起來來看,下面我們按照三輪復習的思路,給同學們說明一下如何復習,放在同一行的為同時看的兩本資料。
第一輪復習
攝影風格及流派+攝影史
電影攝影創作重點講義+攝影創作技術與技巧
視聽語言+攝影創作:補充資料+視覺藝術理論
第二輪復習
電影攝影創作重點講義+攝影創作技術與技巧+視聽語言+攝影創作:補充資料+視覺藝術理論
攝影風格及流派+攝影史
第三輪復習
攝影風格及流派+攝影史
電影攝影創作重點講義+攝影創作技術與技巧+攝影創作:補充資料
視聽語言+視覺藝術理論
第一輪復習
攝影風格及流派+攝影史:先從攝影史入手,從歷史順序進行,內容連貫,能夠有更好的邏輯框架性。
電影攝影創作重點講義+攝影創作技術與技巧:將攝影史與攝影技術理論結合,來掌握攝影技術的考察范圍。
視聽語言+攝影創作:補充資料+視覺藝術理論:通過這三本資料資料,用於補充攝影技術與攝影理論的知識。
第二輪復習
電影攝影創作重點講義+攝影創作技術與技巧+視聽語言+攝影創作:補充資料+視覺藝術理論:通過這些資料,來看自己的記憶是否准確,是否有遺漏的知識點;
攝影風格及流派+攝影史:用攝影史資料將自己遺忘的知識點補足。
第三輪復習(考前)
攝影風格及流派+攝影史:第三輪可以直接開始做資料的題目,同時,要做到有理有據,讓自己不會忘記答題要放例子;
電影攝影創作重點講義+攝影創作技術與技巧+攝影創作:補充資料:考前用這些資料再次進行查缺補漏 。
視聽語言+視覺藝術理論:用視聽語言與視覺藝術理論資料將自己遺忘的知識點補足。
❻ 學編導的藝考生有什麼必讀的課外書單推薦,有利於提高
木心《文學回憶錄》
《認識電影》
吳戈《戲劇本質新論》
譚霈生《論戲劇性》
邵牧《西方電影史概論》
《世界經典電影分析與解讀》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故事》
當然會有很多市面上的針對應試的教輔材料,但其內容大都淺顯易懂,觀點較弱,多積累點專業書籍,有時間的話就參閱其中提到的諸多電影作品與劇作。理論書籍像骨架,尚需用小說,名著名劇來參照驗證理解。
❼ 求:推薦一些關於藝術的書籍
同學你好,樹藝君在線答題:
1、《美的歷程》,李澤厚著:這書最大的優點就是通俗易懂,而且李澤厚先生的文筆極好,文章寫得極美,也正是這種優美有些地方反而顯得不太嚴謹,但絕不影響該書成為學習美術史的入門書。
從美術基本知識、美術的重要分類、美術名作和美術名家這四個方面著手,對美術基本常識進行介紹。通過本書系統的美術知識的學習,可以大大提高讀者的審美感受能力,豐富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思想,激發創造美的慾望和激情,拓寬知識的視野。
❽ 求影視編劇學導論電子版
陳祖繼、於寧 影視編劇教程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汪流、電影編劇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鍾大豐、中國電影史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這些資料在職通達網校都有,還有波德維爾的世界電影史。
❾ 請問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研究生復試相關信息
給你2011年的復試流程和參考資料,估計今年和去年變化應該不是很大,你可以參考參考。祝你好運!
山東藝術學院2011年研究生復試和錄取工作實施細則
根據教育部教學[2011]3號《關於做好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錄取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工作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現對我院201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復試和錄取工作制定如下實施細則。
一、關於復試
(一)參加復試的基本分數要求
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考生復試基本分數要求:初試成績總分不低於320分,政治、外語不低於35分 ,業務課不低於53分,藝術學作為藝術理論學科,考生參加復試總成績要求350分(含350分)以上,廣播電視藝術學外語成績要求45分(含45分)以上,達到上述各科目分數的考生,具備了參加我院復試的基本要求,全部准予參加復試。
(二)復試名額的確定
依據國家分數線標准,我院上線生205人(其中科學學位藝術學16人,音樂學40人,美術學50人,設計藝術學44人,戲劇戲曲學11人,電影學8人,廣播電視藝術學22人,舞蹈學9人;專業學位音樂0人,美術2人,藝術設計3人)。上級批准我院2011年研究生招生規模為145名(其中科學學位計劃105人,專業學位計劃40人),已接收推免生37名(其中學術型26人,專業學位11人),我院還剩餘招生計劃108名(其中學術型79人,專業學位29人)。
我院108名招生計劃擬分配如下:預留學術型6名、專業學位4名支持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為學校學科建設優化生源結構,部分沒有線上生源的學術型專業方向可接收校外調劑生(擬5名),專業學位25名(其中音樂8名,美術8名、藝術設計9名)可通過校內外技能類線上生源擇優錄取;餘68名學術型計劃考慮各二級學院上線生源數與各學科、專業方向以及過線人數基數,擬分配如下:藝術學5人,音樂學13人,美術學17人,設計藝術學15人,戲劇戲曲學4人,廣播電視藝術學8人,電影學3人,舞蹈學3人。研究生處負責對考生資格進行審查和函調政審。並將復試名單上網公示。
(三)關於同等學力與跨學科考生的復試
同等學力資格與跨學科復試的考生,復試時須加試本科主幹課程的考查,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難易程度應按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其中筆試科目不少於兩門,每門考試時間不少於3小時,試卷滿分為100分。
(四)關於調劑考生參加復試。我院2011年碩士生招生擬在線上生空缺專業調劑部分非一志願報考我院的優秀考生參加復試。考生調劑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調劑考生的報考單位一般應為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單位。(2)、所有專業均不接收專升本、同等學力考生調劑。(3)、調劑考生成績須符合原報考專業和擬調劑專業的國家線及我院復試基本要求。
考生調劑必須通過「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進行,調劑信息系統於4月6日零點關閉,研究生處提出調劑考生名單,與二級學院協商確定調劑考生復試名單並發出復試通知。
二、關於錄取
(一)2011年我院研究生招生計劃錄取145名。研究生錄取工作要切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提高研究生新生質量;繼續堅持按需招生、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
(二)依據專業總成績排序擇優錄取。
專業總成績計算公式為:
1、學術型:專業總成績=初試成績[總分×50%]+復試成績[(復試專業成績×60%+面試成績×40%)×50%]
2、專業學位:專業總成績=初試成績[(初試業務1+初試業務2)×50%]+復試成績[(復試專業成績×60%+面試成績×40%)×50%]
專業復試成績按150分制計,個別學科按照百分制打分,成績統計摺合為150分計算;面試成績按百分制計,60分以上為合格;外語復查考試成績以不低於國家規定英語分數線(35分)為合格。參加復試並達到政審合格的考生,按專業總成績排名錄取,由院研究生招生委員會研究確定。
三、研究生復試的內容與要求
復試內容包括思想政治審查、專業考試、外語復查(含筆試、聽力、口語)和體檢,通過復試全面考察考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確保錄取質量。
(一)思想政治審查主要審查考生單位對該生思想政治情況鑒定材料。擬錄取名單確定後,函調審查考生檔案。考核小組由研究生處提出名單,報院研究生招生委員會主任審定。
(二)專業考試內容主要包括:考生對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參考考生在高校期間的學習成績、科研活動以及工作業績,著重考察考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專業考試由各學院招生組負責安排,其復試小組名單報院研究生招生委員會主任審定。
專業考試採取面試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面試時間一般以半小時為宜,筆試時間每門不少於三小時。
(三)外語復查(筆試)及外語聽力、口語測試由研究生處負責安排。
(四)學院保健科負責對所有參加復試的考生進行體檢。
(五)研究生復試於4月9日報到,4月10日——12日進行。
四、組織落實
(一)院研究生招生委員會統一領導研究生復試和錄取工作,決定成立有關復試工作的組織,負責審定考生復試名單和擬錄取名單等。
(二)成立專門小組審查學生檔案及相關情況。
(三)各學科專業復試、面試及加試(含命題、制卷、考務及考場安排、技能類評分工作),均由各學院招生組負責;專業筆試復試閱卷工作由研究生處負責;考試與面試成績由研究生處負責統計。
(四)研究生處負責組織安排外語復查(筆試)及外語聽力、口語測試工作(含命題、制卷、考務及考場安排、評卷工作),做好復試錄取的協調工作。
(五)監察組對復試、錄取工作要認真嚴格地進行監督。
(六)研究生處應及時將復試結果通知考生,想方設法幫助擬不被錄取考生尋求調劑單位,並與各學院共同對遺留問題進行處理。
五、加強領導 嚴肅紀律
要認真貫徹教育部和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關於研究生錄取工作的各項規定,制定公正、規范的復試、錄取細則,嚴格按照招生程序操作,不得隨意變更。參加復試和錄取工作的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公平公正。要嚴格遵守研究生錄取工作紀律,堅決抵制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風。對違反招生紀律的個人,學院將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紀律處分,直至追究其法律責任,以維護招生紀律的嚴肅性和確保研究生錄取的質量。
二O一一年四月一日
山東藝術學院201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參考書目
050401藝術學
初試:
01—16方向:
《藝術概論》、《美學概論》類通用教材
01—12方向:
中外音樂史、中外美術史、中外戲劇史、中外影視史、中外文學史諸藝術門類通用教材
05方向:
《中外藝術史要略》張維青、高毅清著,山東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化史》張維青、高毅清著,山東人民出版社
13方向:
《文化經濟學》胡惠林、李康化著,上海文藝出版社
《文化產業導論》蔡尚偉等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14方向:
《法理學》(第二版)張文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西法律文化比較》崔永東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15方向:
《心理學》葉奕乾、祝蓓里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心理學》黃希庭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16方向:
《藝術與創意》田川流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9年5月
《創意學全書》(上下冊)郭力宜著,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年10月
《理論:碰撞與交融》呂學武、范周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復試:
01方向:
《文化管理學概論》田川流、何群著,雲南大學出版社
《現代管理學》趙景華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
02方向:
《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學史》凌繼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03方向:
《藝術民俗學》張士閃著,泰山出版社
《中國民俗與民俗學》張紫晨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04方向:
《審美功利主義》杜衛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古代美育思想史綱》聶振斌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05方向:
《中外藝術史要略》張維青、高毅清著,山東人民出版社
《中國藝術學》彭吉象主編,高教出版社
06方向:
《文化人類學》 馬廣海著,山東大學出版社
《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向雲駒著,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07方向:
《出版文化史論》章宏偉著,華文出版社
《中國出版理論與實務》趙勁等著,中國書籍出版社
08方向:
《中國傳統文化要論》馬新、劉德增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齊魯文化概論》王志民著,山東文藝出版社
09方向:
《世界文化史》裔昭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藝術發展史》[英]貢布里希著,范景中譯,天津美術出版社
10方向:
《民間美術概論》楊學芹、安琪著,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中國民間美術》靳之林著,五洲傳播出版社
11方向:
《現代藝術社會學導論》宋建林著,知識出版社
《西方美學史》凌繼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2方向:
《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英]約翰•斯道雷著,楊竹山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通俗文化理論導論》[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閻嘉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
13方向:
《文化產業概論》胡惠林主編,雲南大學出版社
《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系列(08、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方向:
《知識產權法》鄭成思著,法律出版社
《文化法學》楊麗婭著,濟南出版社
15方向:
《藝術心理學原理》蘇琪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
《咨詢心理學》(第二版)張日升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
16方向:
《現場:文化的質感》呂學武、范周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嚴三九、王虎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050402音樂學
01-06方向:
初試:
《民族音樂概論》中央音樂學院主編,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民族民間音樂部分)袁靜芳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近代部分)汪毓和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西方音樂史》湯納德•傑•格勞特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李吉提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和聲分析351例》吳式鍇編著,世界圖書出版社
部分研究方向復試參考書目:
《音樂美學基礎》張前、王次炤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民族音樂學概論》伍國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07-11方向:
初試: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孫繼南、周柱銓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近代部分)汪毓和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吳祖強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李吉提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和聲學教程》(上、下冊) 伊• 斯波索賓等合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和聲學教程》桑桐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復調音樂基礎教程》陳銘志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部分研究方向復試參考書目:
《音樂分析基礎教程》彭志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管弦樂隊配器法》牟洪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管弦樂法基礎教程》王寧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方向:
初試: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孫繼南、周柱銓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近代部分)汪毓和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和聲學教程》(上、下冊)伊• 斯波索賓等合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和聲學教程》桑桐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管弦樂隊配器法》牟洪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管弦樂法基礎教程》王寧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復試:
《傳統作曲技法》趙曉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器樂作曲基礎教程》趙行道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13-16方向:
初試: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孫繼南、周柱銓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近代部分)汪毓和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李吉提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和聲分析351例》吳式鍇編著,世界圖書出版社
550101音樂
初試:
340藝術基礎:
《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全國聯考考試大綱及指南》,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藝術學基礎知識》王次炤主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911專業理論: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孫繼南、周柱銓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近代部分)汪毓和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李吉提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和聲分析351例》吳式鍇編著,世界圖書出版社
050403美術學
初試:
01—13方向:
《中國美術簡史》、《外國美術簡史》中央美院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術概論》王宏建、袁寶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4方向:
《教育心理學》陳琦著,200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術學科教育學》常銳倫著,2007年版,人民美術出版社
《美術鑒賞及其教學》錢初熹著,2007年版,人民美術出版社
15—16方向:
《大學書法》任平主編,西泠出版社
《中國書法史》黃惇主編, 遼寧美術出版社
17—19方向:
《中國美術簡史》、《外國美術簡史》中央美院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術概論》王宏建、袁寶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復試:
17方向:
《藝術發展史》[英]貢布里希著,范景中譯,天津美術出版社
《西方畫論輯要》(修訂本)楊身源、張弘昕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
18方向:
《中國繪畫通史》王伯敏著,三聯書店出版社
《中國繪畫美學史》陳傳席著,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俞劍華編著,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畫論輯要》周積寅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
550107美術
初試:
340藝術基礎:
《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全國聯考考試大綱及指南》,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藝術學基礎知識》王次炤主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911專業理論:
01—07、09-15方向:
《中國美術簡史》中央美術學院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或中國青年出版社
《外國美術簡史》中央美術學院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08方向:
《大學書法》任平主編,西泠出版社
《中國書法史》黃惇主編, 遼寧美術出版社
050404設計藝術學
初試:
01—13方向:
《中國工藝美術史》田自秉著,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設計概論》類通用教材
14方向:
《當代中國攝影藝術史(1949-1989)》佟樹珩,袁毅平等撰寫 陳昌謙等主編,中國攝影出版社,1996年版
《世界攝影史(修訂版)》顧錚,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年
《大學攝影基礎教程(修訂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彭國平、張宗壽,浙江攝影出版社,2005年
復試:
12方向:
《工藝美術概論》李研祖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案設計原理》(修訂版)諸葛愷著,江蘇美術出版社
550108藝術設計
初試 :
340藝術基礎:
《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全國聯考考試大綱及指南》,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藝術學基礎知識》王次炤主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911專業理論:
01-11方向:
《中國工藝美術史》田自秉著 東方出版中心
《設計概論(修訂版)》荊雷編著 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7年版。
12-13方向:《攝影藝術概論》 夏放著 浙江攝影出版社
《大學攝影基礎教程(修訂版)》 彭國平、張宗壽編 浙江攝影出版社。
050405戲劇戲曲學
01—07方向通用參考書:
《戲劇藝術十五講》董健、馬俊山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世界藝術史•戲劇卷》宋寶珍著,東方出版社
《中外戲劇史》劉彥君 廖奔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01方向:
《演員自我修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中國戲劇出版社。
《戲劇表演基礎》梁伯龍、李月主編,高等藝術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中國藝術教育大系(戲劇卷),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話劇表演史論》呂雙燕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02方向:
《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方偉等編著,高等藝術教育「九五」部級重點教材,中國藝術教育大系(戲劇卷),文化藝術出版社。
《朗讀學》張頌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朗誦與主持藝術》劉元鳴趙興科著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版。
03方向:
《中國戲曲史教程》鈕驃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話劇通史》葛一虹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西歐戲劇史》 廖可兌著,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年版。
《現代歐美戲劇史》陳世雄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04方向:
《美學概論》王朝聞著,人民文化出版社。
《影視美學》 彭吉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05方向:
《編劇理論與技巧》顧仲彝著,中國戲劇出版社。
《編劇課堂——從文字到藝術》王超著,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年版。
06方向:
《編劇理論與技巧》顧仲彝著,中國戲劇出版社。
《戲劇理論史稿》余秋雨著,上海文藝出版。
《戲劇情境論》高啟光著,泰山出版社2007年版。
07方向:
《舞台設計創作論》徐翔著,中國鐵道出版社。
《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胡妙勝著,知識出版社。
08-11方向:
《中國戲曲發展史》廖奔、劉彥君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中國戲曲」部分 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京劇知識手冊》 吳同賓著,天津教育出版社
12方向:
《中國戲曲發展史》廖奔、劉彥君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中國戲曲」部分 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戲曲音樂基本理論》安祿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050406電影學
初試:
《影視美學》彭吉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電影藝術導論》黃會林等著,中國計劃出版社
《電影學論綱》田川流、王穎主編 ,山東人民出版社
復試:
《影視美學》彭吉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電影藝術導論》黃會林等著,中國計劃出版社
《電影學論綱》田川流、王穎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
《世界電影理論思潮》游飛、蔡衛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050407廣播電視藝術學
初試:
《傳播學總論》胡正榮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電視傳播史》郭鎮之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復試:
01-03方向:
《數字藝術編輯基礎》李錦程編著,齊魯書社
《數字視頻編輯與合成》李錦程、張常霞編著,齊魯書社
04方向:
《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任遠著 ,2008年第1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050408舞蹈學
01-04方向:
《舞蹈藝術概論》隆蔭培、徐爾充著,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國舞蹈發展史》王克芬著,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03方向:
《舞蹈文化與審美》於 平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05方向:
《中國舞蹈發展史》王克芬,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舞蹈發展史》王克芬,人民音樂出版社
《西方芭蕾史綱》朱立人,上海音樂出版社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田靜,人民音樂出版社
《舞蹈概論》約翰•馬丁著(美),歐建平譯,文化藝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