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悲慘世界》 電影是音樂劇
是音樂劇,不過唱歌的話是穿插在劇情里的,演唱的都是經典的悲慘世界曲目,而且據說演員還特別經過培訓的,值得推薦一看~
不過我看完後覺得很垃圾,lz保重
⑵ 休·傑克曼版《悲慘世界》評價如何
休·傑克曼版的《悲慘世界》是一部眾星雲集、水平超高、口碑票房俱佳的世界名著改編電影。這部電影氣勢恢宏,以音樂劇的形式,完美展現了原著中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沉默麻木的社會背景。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值得反復觀看的經典電影。
總之,對於這部電影可以不吝溢美之詞地贊美,它是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為成功的世界名著改編電影!強烈推薦!
⑶ 電影悲慘世界好看嗎
最新版的《悲慘世界》是一部音樂劇電影,劇情和氛圍都不錯,可以去看看。
⑷ 哪個版本的《悲慘世界》音樂劇最好
個人最喜歡的是十周年紀念版,雖然年代有點久遠但是勝在經典又精良,論好聽程度絕對是五星,不過這個版只唱不演,應該說舞台版的《悲慘世界》都是這樣。想了解完整劇情的話最好還是看2012年電影版,總體來說演得不錯。不推薦25周年紀念版,唱得比10周年那版甩九條街。
⑸ 悲慘世界的影片評價
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往往爭議不斷。有人說,越是二三流的文學作品越容易改成一流的電影,而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就難以造就經典電影。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因為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因其深入人心,拍成電影後難以符合每個人的標准,也就造成了爭議不斷的局面。
作為文學史上的不朽巨著,《悲慘世界》已19次被拍成電影,但沒有一部是真正獲得廣泛認可。除電影之外,《悲慘世界》以音樂劇的形式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1980年,法國音樂劇作曲家首先創作了《悲慘世界》的音樂劇版本,5年後英文版本誕生,引發巨大轟動,迄今依舊是長演不衰 。 不過,客觀而言,這一版的《悲慘世界》依舊沒有走出「一流作品,二流電影」的怪圈。這一版本更注重了表現形式,卻未能充分展示原作的思想精華。作為文學史上的不朽巨作,《悲慘世界》具有內容豐富和內涵深刻的特點,真正能從精神層面讓讀者感到震撼和感動,使讀者體會到一種深遠的質感。但在這一電影版本中,雖然依舊保留了原著中的主要情節,但是卻因為原音樂劇的刪減問題,造成故事發展過快,觀眾來不及體會細節與反思,便在不斷地演唱中匆匆隨著劇情向前走,削弱了對於原著的理解,尤其是對於雨果在這部作品中賦予的人性與救贖的力量的理解,可謂遺憾 。(新華網評)
⑹ 雨果的《悲慘世界》好看嗎
解答: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悲慘世界》也是百老匯著名的音樂劇,是音樂劇史上上演時間僅次於《劇院魅影》和《貓》的曠世佳作。
《悲慘世界》因為內容豐富和內涵深刻,使讀者們都體會到作品有一種深遠的份量感,讓眾多讀者感動。
推薦你去看看!
參考:http://ke..com/view/45654.htm
⑺ 哪個版本的《悲慘世界》音樂劇最好
百老匯版本的《悲慘世界》音樂劇最好。
百老匯版本於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匯劇場開幕,寇姆·威爾金斯和弗朗斯·盧菲勒在此重新演繹他們的角色。當年該劇被評為托尼獎最佳音樂劇。
並且同時獲得了另外五個獎項:邁克·馬奎爾獲最佳男主角獎,弗朗斯·盧菲勒獲最佳女主角獎,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獲最佳劇本獎,特萊沃·努恩和約翰凱爾德獲最佳導演獎,戴維·赫西獲最佳燈光設計獎。
相關資料
本劇在百老匯劇院演出至1990年10月10日,而後遷移至帝國戲院演出。原本預計在2003年3月15日停演,也許是因為這項公布而引起觀眾熱潮,導致停演日期延後。
經過了16年共6680場的演出,當它在2003年5月18日停演時,成為排名在《貓》劇之後,在百老匯演出期間第二長的音樂劇。然而此紀錄在2006年被歌劇魅影超越,使本劇成為百老匯史上演出第三長的音樂劇。
⑻ 如何評價 2012 版電影《悲慘世界》
發現了沒?Tom Hooper的這部音樂電影恰恰兩樣都佔了,而我恰恰既看過原著又看過老版電影又看過音樂劇,而且每一樣都看過好多遍。所以我有足夠的資本可以以RPG的方式來引出各種類型的討論: 總結概括一下,圍繞我以上討論的原則,所有寫評論的可以歸為以下幾種情況 角色扮演1:沒看過原著(或電影),沒看過音樂劇,直接來看電影的 角色扮演2:看過原著(或電影),沒看過音樂劇,直接來看這部電影的 最有可能的評價:這個片兒……是寶萊塢改編的吧…… 角色扮演3:沒看過原著(或電影),看過音樂劇,然後來看這電影的 最有可能的評價:嘿!這有段音樂劇裡面沒有來……那誰誰唱得不如XX版本音樂劇裡面的誰誰好…… 竊以為,讓Tom Hooper考慮到這所有人的用戶體驗,那絕對是mission impossible……之所以明知會受到各種各樣理由口水的狂噴還是出力不討好的完成了這部電影,是因為,《悲慘世界》一部值得人們記住的著作,《悲慘世界》是一部能夠打動所有人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是一部讓所有人懷念的電影,《悲慘世界》偉大到足以影響這世界上每一個人;翻拍它,只是因為它值得讓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翻拍,一遍又一遍的懷念。 所以,還是回到作品本身來吧,無論是文字、電影還是音樂劇,都只是作品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涵的載體。看過這部劇後,應該做的是多審視一下自己的靈魂,多審視一下身邊的人,多審視一下我們的社會。明明看完電影後哭的梨花帶雨,跑去洗手間洗好臉補好妝然後開始大談誰誰帥的要死誰誰唱得不好,你敢說劇中的旋律沒有在你心中繞梁三日嗎?難道你忘記讓我們感動的Jean Valjean、Fantine、Eponine了嗎?難道你忘記讓我們振奮的Enjolas、Gavroche了嗎?難道你忘記讓我們悲憫的Javert了嗎? 也許劇中的酒店老闆和老闆娘,才是我們這些活得不好不壞,有飯吃有網上,看完這劇後還能在這里討論誰帥誰唱的好的這些人的真實寫照吧……
⑼ 比較: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
紅色在西方沒有什麼「吉利」「不吉利」之說,法國的國旗不就是紅藍白三色么?
NDP(巴黎聖母院)是典型的法國風格的音樂劇,實際上,這類音樂劇通常被叫「音樂場景劇」(Musical Spectacular),就是說是用大型的場景性整體表現手法來做的音樂劇,而對於演員的細節表演和音樂的戲劇邏輯沖突並不強調。所以該類劇一般偏向於流行音樂化,採用大量的電聲伴奏,演員的唱法偏向通俗流行,舞美設計部分偏向寫意。
LM(悲慘世界)則是典型的英美風格的音樂劇,這類劇目被稱為「音樂戲劇」(Musical Theatre)。這種音樂劇的歌唱風格沒有嚴格限制,可以美聲可以通俗,完全根據劇情人物需要來設定,音樂風格也是case by case,比如LM是交響樂隊伴奏的風格,而Mamma Mia!則完全是流行電聲樂隊,但是一個共同點就是這類戲劇強調戲劇沖突和戲劇邏輯,有些連音樂都遵循這個原則。舞美設計上,主要以寫實為主,意在突出故事背景和時代。
所以兩者的差別,可以分為:NDP這類的,注重表達情感;LM這類的,注重講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