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電影史概況
世界電影歷史備忘錄
1895年以前
11世紀
科學家們意識到了將一束光透過小孔可以使一個外部的形象在內部顯現出來。
16世紀
雷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概略地描繪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現於歐洲文藝復興前的義大利。它是一個類似鏡頭式的暗箱,裡面射出的光線可以在其對面的牆上形成顛倒的影像。
16世紀中葉一17世紀
1、錢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義大利)通過"黑箱"放映了一組不長的風光圖畫。
2、阿塔內休斯·基歇爾(德國)發明了他的"魔燈"。這是一種通過蠟燭和透鏡放映畫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馬克·羅熱(英國)向倫敦的皇家協會提交了名為"關於活動物體的視覺留影原理"的報告。
1826年
約翰·艾爾頓·帕里斯博士發明了"幻影轉盤",即在一圓盤上一面畫有鳥籠,一面畫一隻鳥,旋轉時產生"鳥在籠中"的感覺。
19世紀30年代
1、 約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達蓋爾(均為法國)發展了照相製版工藝,使被拍下來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屬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英國)在紙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約瑟夫·普拉圖(比利時)製造出了"詭盤"。這是一隻畫有一系列動作分解圖形的圓盤,圓盤的邊緣有許多齒孔。操作者面對鏡子,把眼睛對准任何一個齒孔,轉動圓盤,可在鏡中看到活動的影像。
2、西蒙·里特·馮·施坦普夫(德國)發明了"圓筒動畫鏡",這是一種與"詭盤"相類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喬治·霍納(英國)發明了"活動連環畫轉筒"。它在一隻圓筒狀的內環中貼上畫有一系列分解動作的紙片,通過圓筒的旋轉使人看到連續活動的影像。
1839年
達蓋爾(法國)在巴黎展示了銀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費城試驗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美國)發明了留聲機錄音機。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國)成功地用一組鏡頭拍下了一匹奔馬的分解動作。
1882年
艾蒂安·朱爾斯·馬利(法國)發明了"攝影槍"。
1884年
喬治·伊斯曼(美國)把柯達膠卷投放市場。
1888年
伊斯曼為其在一種賽潞瑤片基上使用的膠片乳劑申請了專利。
1889年
愛迪生實驗室發明了活動電影攝影機。
1891年
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過一個小孔來窺視。
1893年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愛迪生的"黑瑪麗"製片廠在新奧爾良的新澤西建成。
juncc 2007-3-10 07:15
電影的開始(1895--1913)
1895年
1、奧古斯特和路易斯·盧米埃爾(法國)發明了手提式電影放映機。
2、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他們的第一部影片《工人離開盧米埃爾工廠大門》。
3、伍德維爾·萊瑟姆(美國)發明了電影放映機上的膠片控制裝置,解決了影片膠片在運行時發生畫面跳動的現象。
4、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公開放映了電影。
1896年
1 羅伯特·威廉姆,保羅(英國)在英國為電影放映機(Biosoope)取得專利。
2 「敘事電影之父」喬治·梅里愛(法國)開始攝制「幻術」(特技)電影。在其後來的電影生涯中,他不斷對這一想像的王國進行探索。
3、 4月23日,愛迪生(美國)的放映機(Vitascope)在紐約城中的科斯特和比亞爾音樂廳進行了第一次放映活動。
1900--1905年
布萊頓學校在英國建立。它由一群攝影師組成,他們的試驗顯示了鏡頭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傳達出不確定的信息。
1900--1910年
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根據著名舞台劇改編的短故事片。
1902年
1、梅里愛的《登月旅行記》(法國)問世。該片使他獲得了國際性名聲。
2、埃德溫· S·鮑特的《郵遞員的羅曼史》(美國)表明對於電影敘述方式的基本因素逐漸增長的意識。
3、查爾斯·百代(法國)建立起自己的製片廠--百代電影公司。
1903年
1、鮑特的《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美國)顯示了通過電影的剪輯創造出戲劇性和象徵意義的可能性。
2、鮑特的《火車大劫案》(美國)展示出平行剪輯的效果和西部的魅力。
1905年
1、鎳幣影院在匹茲堡開張。這是美國第一家裝備齊全的電影院。
2、第一本行業刊物《觀看與影片目錄》在美國出版。此時,標準的影片長度為一本。
3、塞西爾·赫普沃斯的《被流浪漢所拯救》(英國)使用了一種連續的銀幕運動的方式作為保持故事連續的方法。
4、中國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定軍山》。該片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記錄了京劇《定軍山》的幾個演出片斷。
1906年
在美國,已經發展到近1000家鎳幣影院。
1907年
1、"藝術電影公司"在法國建立。該公司旨在生產具有文化價值的影片。
2、芝加哥建立了第一個城市電影審查委員會。
1908年
1、埃米爾·科爾在法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動畫片,與此同時,小斯圖爾特·布萊克頓在美國開創了動畫事業。
2、百代電影公司(法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它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影片是美國本土生產影片的兩倍。
1909年
1、35毫米膠片成為國際影片的標准。
2、美國電影工業建立了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以對抗州和市政當局干涉電影的企圖。
3、「電影技巧之父」 D.W.格里菲斯拍出了《囤積小麥》(美國)。該片代表了早期拍攝"辯證電影"的努力。
4、溫莎·麥凱拍了《恐龍格蒂耶》,這是美國第一部重要的動畫片。
5、全美已有了1萬家鎳幣影院。
6、以第一位女演員弗洛倫斯·勞倫斯(《傳記女郎》)在銀幕上使用真實姓名為標志,明星制開始在美國出現。
1911年
1、森圖爾影片公司在好萊塢建立了第一家製片廠。
2、賓西法尼亞建立了第一個州立評判委員會,以檢查電影的道德質量。
3、第一個影迷雜志《電影故事雜志》在美國創刊。
4、格里菲斯的影片《戰爭》(美國)問世。這部紀錄片式的故事影片顯示了導演對電影這一媒介日漸成熟的把握。
1912年
1、卡爾·拉莫爾建立了環球影片公司(美國)。
2、阿道夫·朱克爾建立了名演員製片公司(美國)。
3、思里科·瓜佐尼拍攝了《你往何處去?》(義大利)。這部精心攝制的大場面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井奠定了義大利 電影在史詩性影片上的重要地位。
4、路易斯·梅爾坎頓拍攝了《伊麗莎白女王》(法國)。薩拉·貝納爾出演了這部根據舞台劇拍攝的長50分鍾的影片。
1913年
1、斯特蘭·拉伊拍攝了《布拉哥的學生》(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成為神秘恐怖電影的雛形。
2、中國生產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導演張石川、鄭正秋。電影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包辦婚姻中所經歷的 一系列繁文褥節。
juncc 2007-3-10 07:17
成長時期之一(1914--1920)
成長時期之一(1914--1920)
1914
1、故事片開始成為電影工業的標准產品。
2、第一座大型影院「濱河劇院」在美國紐約開業。
3、W·W·霍金森建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美國)。
4、查爾斯·卓別林在啟斯東的影片中出現。他在一年中拍攝了35部喜劇片,並創造了"小流浪漢"的形象。
5、著名系列片《保琳歷險記》(法國)問世。蹈爾·懷特在片中擔任女主角。
6、喬瓦尼,帕斯德隆納拍攝了《卡比利亞》(義大利)。這部巨片中華美的服裝引起了全世界的喝彩。
7、弗蘭克·鮑威爾的《那兒有一個傻瓜》(美國)問世。西達·巴拉第一次扮演了「盪婦」的角色,從此,「妖婦」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語言中。
8、麥克·塞納特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長度的喜劇片《蒂利耶被揭穿了的羅曼史》(美國)。
1915年
1、美國最高法院在互助影片公司與俄亥俄州的法律訴訟中判定:電影媒介不享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中關於保護言論自由的條款。
2、美國「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改名為「全國電影審議委員會」。
3、威廉姆·福克斯建立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美國)。
4、托馬斯·英斯在美國開創了「製片廠制度」。
5、西席· B·第密爾拍攝了《欺騙》(美國)。這是一部精緻的關於犯罪、性和犧牲的影片,並用高調攝影表現了心理 的潛流。
6、格里菲斯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美國),這部紀念碑式的、同時引起激烈爭論的影片長達近3個小時,它使用了許多以前影片所沒有使用過的方法。
1916年
1、塞繆爾·戈德菲斯和艾德茄·塞爾溫共同建立了戈德溫影片公司(美國)。
2、格里菲斯拍攝了《黨同伐異》(美國)。這部片長超過3小時的影片把四條故事的線索交織在一起,通過復雜的敘事呼 吁著世界的和平與友愛。
3、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死之吻》(瑞典)。他在戲劇性的素材中使用了現代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閃回來敘 述事情的經過。
1917年
1、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國建立了烏發(UFA)製片廠。
2、卓別林的《安逸街》和《移民》(均為美國)問世。在這兩部影片中,小流浪漢已從最初的漫畫式的形象發展為一個有著悲喜劇效果的富於人性和社會批判色彩的角色。
1918年
1、格里菲斯拍攝了《世界之心》(英國)。影片在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位主人公的表現中,對德國待一種否定態度,獲得了成功的宣傳效果,歐內斯特· 劉別謙拍攝了《卡門》(德國)。這部由"歐洲豪華電影的大師"攝制的影片以異國絢麗奢華的服裝和對性關系的暗示引起了國際影壇的關注。
2、美國的第一部動畫故事片,由麥凱執導的《路西塔尼亞的沉沒》問世。
3、上海商務印書館成立"活動影戲部"(後更名為"影片部"),中國開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電影事業。
1919年
1、蘇聯電影工業國有化。
2、由瑪莉·壁克馥、查爾斯·卓別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和D.W.格里菲斯聯合創辦的聯美公司成立。
3、成套供片法逐漸推廣。
4、阿貝爾·岡斯於-「歐洲的格里菲斯」拍攝了長達3小時的大型巨片《戰爭與和平》。他在影片中把特技、隱喻性的並形象和紀錄片片斷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反戰的主題。
5、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美國)成功地利用製片廠的環境創造出一種動人的氣氛。
6、莫里茲·斯蒂勒拍攝了《阿爾納先生的寶藏》(瑞典)。這部史詩般的影片真實地再現了16世紀瑞典的歷史風貌。
7、埃里希·馮·施特羅海姆拍攝了《愚昧的丈夫》(美國)。影片精妙而又坦率地表現了富人之間的三角愛情關系,它 也標志著他導演生涯的開始。
8、羅伯特·維納的《卡里加里博士》問世(德國)。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個瘋醫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現主義的技巧。
1920年
1、喬·布羅姆特和亨利與傑克·科恩共同建立了 CBC影片銷售公司(哥倫比亞公司的前身)(美國)。
2、列夫·庫里肖夫(蘇聯)在莫斯科建立了他的工作室,並開始探索剪輯技巧。
3、卡爾·鮑澤斯和保爾·威格納拍攝了《泥人哥連》(德國)。影片描寫一個被注入了生命的泥人反對他的創造者的故事,是有重要影響的表現主義影片。
4、西席·第密爾拍攝《為什麼改變了你的妻子》(美國),一部精緻的關於兩性沖突的影片。
juncc 2007-3-10 07:18
成長時期之二(1921--1925)
1921年
1、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美國)問世。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該片成為他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影片。
2、雷克斯·英格拉姆拍攝了《啟示錄四騎士》(美國)。在這部反對戰爭的寓言中,魯道夫·瓦倫蒂諾塑造了一個新型的浪漫偶像,這在當時為他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3、斯特羅海姆拍攝了《愚蠢的竊賊》(美國)。影片以一種現實主義風格的細節描寫,表現了一名美國婦女捲入歐洲上流社會的腐敗和墮落的故事。
4、中國第一批長故事片《閻瑞生》、《紅粉骷髏》和《海誓》問世。
1922年
1、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州已經或正在制定有關法規,以對電影進行管理。
2、美國電影工業組成了「美國電影製片和發行人組織」,並聘請威爾· H·海斯為主席,以改善好萊塢的形象。
3、羅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美國)問世。這部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非故事片捕捉了一個愛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
4、弗立茨·朗拍攝了《賭博者馬布斯博士》(德國)。影片描繪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社會的圖景。
5、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諾斯費拉杜》(德國)。影片在實景中拍攝。這部改編自布萊姆·斯托克的《德拉庫拉》的故事的影片雖然並不忠實於原著,但卻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帶給了電影觀眾。
6、中國第一家較有規模的影業公司「明星影業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標志著中國民族電影開始進入發展階段。
7、吉加·維爾托夫拍攝了紀錄片《電影真理報》(蘇聯)。影片通過剪輯把新拍攝的畫面和影片資料結合在一起,分為23個標題,描繪出蘇聯人民生活的真實景象。
1923年
1、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正式注冊。
2、卓別林完成了《巴黎一婦人》(美國)。影片通過一年輕婦女在被人供養的奢侈生活和真正的愛情之間的選擇,顯示出對於愛情題材出色的處理技巧。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瘋狂的雷伊》(法國)。這部短片充分利用了電影這一媒介特技的可能性。
4、詹姆斯·克魯茲的《大篷車》(美國)問世。這部描繪美國西部邊境開拓者生活的史詩性影片引起了眾多的模仿者。
5、西席·第密爾拍攝了《十戒》(美國)。這部賣弄視覺技巧和特技的歷史巨片為導演贏得了好萊塢「第一流人物」的名聲。
6、弗立茨·朗拍攝了《尼伯龍根》(德國)。這部分成兩集的風格鋪張的影片強調了這個德國傳奇中的宿命的色彩。
1924年
1、米特一高德溫一梅耶三家電影公司聯合組成了米高梅電影公司(美國)。
2、CBC影片銷售公司變成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幕間休息》(法國)。影片運用特技和荒誕的動作對現實進行了嘲諷。
4、約翰·福特拍攝了《鐵騎》(美國)。影片以激動人心的動作場面積令人懷戀的環境描繪在西部史詩片中獨樹一幟。 5、費爾南德·萊熱的《機械的芭蕾》(法國)問世。這部先鋒派短片把機械運動的物體與現實生活的片斷並列在一起。 6、保羅·萊尼拍攝了《蠟像館》(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把歷史上三個罪惡人物的故事和一位詩人的夢魘聯在一起。
7、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最卑賤的人》(德國)。這是一部富於創造性並產生重要影響的影片。它利用想像性畫面的技巧展示了人物的主觀心態。
8、斯特爾海姆拍攝了《貪婪》(美國)。影片通過對物慾橫流世界直率的描繪為美國銀幕帶來一種新的現實主義之風。
1925年
1、卓別林的《淘金者》(美國)問世。當片中的小流浪漢最終找到了愛情、幸福和財富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時,導演所創造的那個悲喜劇的世界獲得了實現。
2、E· A·杜邦拍攝了《雜耍場》(德國)。影片講述了一個嫉妒和謀殺的故事。它以出色的鏡頭運動使主人公痛苦的內心世界得到戲劇化的表現。
3、謝爾蓋·愛森斯坦拍攝了《戰艦波將金號》(蘇聯)。導演所創造的「沖突蒙太奇」理論在這部表現1905年俄國革命的影片中得到了運用。該片對全世界的電影製作者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4、羅伯特·朱利安拍攝了《歌劇院里的幻影》(美國)。朗·錢尼通過這部近10年來最成功的恐怖片爬上了明星寶座。 5、喬治。威廉·帕布斯特拍攝了《沒有歡樂的街》(德國)。這部最沒有浪漫色彩的"街道片"展現了戰後經濟混亂的環境里物質的匱乏和社會的絕望。
6、金·維多拍攝了《大閱兵》(美國)。這部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影片,描繪了一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輕人的成熟。
juncc 2007-3-10 07:18
有聲時代之一 (1926-1929)
1926年
1、約翰·格里爾遜在對弗拉哈迪的《莫阿納--一部黃金時代的羅曼史》(美國)的評論中創造了「紀錄片」一詞。
2、艾倫·克羅斯蘭拍攝了《唐磺》(美國)。影片率先使用了維它風音響系統為影片配製了背景音樂。
3、巴斯特·基頓拍攝了《將軍》(美國)。這位「偉大的冷麵人」在影片中把插科打渾與對社會的諷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阿爾伯特·帕克拍攝了《黑海盜》(美國)。該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兩色彩色染印法工藝的故事片。
5、弗謝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親》(蘇聯)問世。影片把個人命運與群眾運動結合起來,並突出表現了在政治背景中人物性格的發展。
1927年
1、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第一次推出了"學院獎"(奧斯卡獎)。
2、由影片發聲的"有聲電影"第一次在故事片長度的影片序幕中出現。
3、艾倫·克羅斯蘭的《爵士歌王》(美國)問世。第一部帶有音樂和部分對話場面的故事片和觀眾見面。它促使整個電影工業向有聲電影沖擊。
4、阿貝爾·岡斯拍攝了《拿破崙》(法國)。這部長度超過4小時的史詩片由於其技藝的精良而受到高度的贊譽--其中包括使用三塊連接在一起的銀幕同時展示四個場面。
5、弗立茨·朗拍攝了《大都會》(德國)。這部在對建築的描繪上充滿生氣的表現主義影片考察了未來的技術社會。在那裡,科學、工業和勞動者互相沖突的目標導致人類走向毀滅的邊緣。
6、茂瑙拍攝了《日出》(德國)。導演運用運動的鏡頭給予這個三角愛情故事以一種抒情的表現。
7、普多夫金拍攝了《聖彼得堡的末日》(蘇聯)。影片表現了主人公在歷史中的成長和加入革命的經歷。
8、沃爾特·魯特曼拍攝了《柏林--一個大城市的交響曲》(德國)。它通過對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的剪輯捕捉住了柏林的「本質」。
9、約瑟夫·馮·斯登堡拍攝了《底層世界》(美國)。它標志著強盜電影的開始。
10、威廉姆·威爾曼拍出了《翼》(美國)。這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壯觀的空戰場面的影片獲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為其增添了光彩。
1928年
1、雷電華公司成立(美國)。
2、薩爾瓦多·達利和路易斯·布努艾爾拍攝了《一條叫安達魯的狗》(法國)。這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影片。
3、瓦爾特·迪斯尼拍攝了《汽船威利號》(美國)。這是第一部配有同步音響的動畫片。
4、卡爾·德萊葉完成了《聖女貞德的受難》(法國)。這部影片主要是用特寫拍攝的。它的碎片式的形象的並列拼貼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5、布賴恩·富瓦拍攝了《紐約之光》(美國)。這是第一部全部有對白的故事片。
6、普多夫金拍攝了《亞洲風暴》(蘇聯)。影片描繪了在一場革命風暴中,一位蒙古牧民領導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統治的斗爭。
7、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風》(美國)。影片描寫了一位拓荒的婦女在新的環境中為生存而奮力掙扎,幾乎被風拖人了瘋狂之中。
1929年
1、電影放映的速度標准被規定為每秒24格。
2、隨著向有聲電影轉變的完成,全美共生產了300多部有聲片。
3、在格里爾遜的領導下,英國的電影工作者開始了一個拍攝與社會密切相關的紀錄片運動的10年。這一運動獲得了國際的名聲,並激發了世界各地的導演們。
4、哈里·博蒙特拍攝了《百老匯歌舞》(美國)。這部「百分之百的全歌、全舞、全對白」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在好萊塢掀起了歌舞片熱潮。
5、亞歷山大·杜甫仁科拍攝了《兵工廠》(蘇聯)。影片以充滿詩意的情調對烏克蘭人民不可摧毀的革命精神進行了歌頌。
6、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拍攝了《訛詐》(英國)。這部英國的第一部有聲片在創造銀幕的懸念中,展示出對音響與畫面的關系敏銳的認識。
7、約瑟夫·桑特利和羅伯特。弗洛里拍攝了《椰子》(美國)。這第一部馬克斯兄弟的影片為銀幕喜劇增添了一種新的荒誕色彩。
8、維爾托夫拍攝了《帶著攝影機的人》(蘇聯)。這是一部生動的關於俄國城市生活的影片,它以對鏡頭和剪輯富於活力的運用表現出具有哲理的主題。
9、金·維多拍攝了《哈利路亞!》(美國)。第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有聲片。
juncc 2007-3-10 07:19
有聲時代之二 (1930-1933)
1930年
1、布努艾爾拍攝了《黃金時代》(法國)。這部超現實主義的影片在引起騷亂後在巴黎被禁映。
2、讓·谷克多拍攝了《詩人之血》(法國)。這部導演的處女作把超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經驗結合起來,揭示了一個詩人的精神世界。
3、杜甫仁科拍攝了《土地》(蘇聯)。影片對走上集體化的烏克蘭農民為聯合起來而斗爭進行了富於詩意的表現。
4、默文·萊洛埃拍攝了《小愷撒》(美國)。愛德華· G·羅賓遜因在這部對野蠻的暴力進行了非道德的描寫的影片中扮演了一名殘忍的強盜而步人明星的行列。
5、帕布斯特拍攝了《1918年的西部前線》(德國)。這部高度現實主義的反戰影片追蹤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名在前線的德國士兵的生活。
6、斯登堡拍攝了《藍天使》(德國)。瑪琳·黛德麗在片中扮演了一個把一位老教授引向墮落與死亡的酒吧歌女,並從此進入了明星行列。
1931年
1、一次上演兩部影片的節目安排法開始出現。
2、托德·布朗寧拍攝了《德拉庫拉》(美國)。貝拉·呂格西在這部經典影片中扮演了他最著名的角色,並引來了眾多的模仿者。
3、克萊爾拍攝了《自由屬於我們》(法國)。影片對剝奪了個人自由和把人變成機器的現代社會進行了嘲諷。
4、弗立茲·朗拍攝了《M》(德國)。他在這部表現精神變態的兒童殺人犯的影片中出色地運用了聲音和畫面的交互作用5、威爾曼拍攝了《公敵》(美國)。這部紀錄片風格的影片描寫了一個出身於下層社會的男孩變成為一個邪惡的殺手的經歷,並使詹姆斯·卡格尼成為明星。
6、詹姆斯·惠爾拍攝了《弗蘭肯斯坦》(美國)。這部改編自瑪麗·謝莉小說的影片藉助於鮑里斯·卡洛夫的表演和傑克·皮爾西的化妝技巧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1932年
1、後期配音技術開始應用。
2、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舉辦。這是這一類型的國際電影節中的第一個。
3、布朗寧拍攝了《畸形人》(美國)。這部引起爭議的離奇的影片講述的是馬戲團里的一群畸形人由於受到那些「正常」人的欺騙,而對他們進行復仇的故事。
4、迪斯尼拍攝了《花與樹》(美國)。它在動畫片中第一次運用了三色染印法工藝。
5、霍華德·霍克斯拍攝了《疤臉大盜》(美國)。這部充滿暴力的強盜片引起了對其殘暴場景的抗議。
6、萊洛埃拍攝了《我是一個越獄犯》(美國)。這部以喬治亞州為背景拍攝的影片揭露了美國司法制度的不公正,並導致了喬治亞州在此方面的改革。
7、劉別謙拍攝了《天堂里的煩惱》(美國)。該片以著名的「劉別謙方式」在優美和文雅的風格中結束了一個愛情和游戲式的喜劇。
1933年
1、英國電影學院建立。
2、德國電影業被置於納粹的控制之下。
3、勞埃德,培根拍攝了《第42街》(美國)。影片描寫了為一出新歌劇的上演,演、職員們在舞台後做出的巨大努力。由此,巴斯比·伯克利和他整齊劃一、高度風格化的音樂小組把一種新的生活注入了這一類型片之中。
4、梅里安· G·庫伯和厄內斯特· B·舍德塞克拍攝了《金鋼》(美國)。威利斯· O·布萊恩驚人的特技使這部「美人與野獸」的故事片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5、桑頓·弗里蘭拍攝了《飛向格蘭德》(美國)。弗萊德·阿斯泰爾和金格·羅傑斯開始作為搭檔出現,並由此把舞蹈片推向了一個新鈉、優美的境界。
6、亞力山大·柯爾達拍攝了《亨利八世的私人生活》(《英富艷史》,英國)。這部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浪漫歷史片為對這一時期人物的塑造樹立了一個典範。
7、古斯塔夫·馬切蒂拍攝了《 EXTASE》(捷克)。這部早期的色情片經典之作描寫的是一個私通的故事。片中-個裸體游泳的場景引起了觀眾的轟動。
8、讓·維果拍攝了《零分的操行》(法國)。影片通過對聲音自由的運用,把現實的和一種象徵化的意象結合起來,對法國電影產生了重要影響。
9、弗蘭克·卡普拉的《一夜風流》(美國)問世。這部"怪僻喜劇"囊括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以及最佳男女演員獎,並成為類似影片的開端。
10、弗拉哈迪拍攝了《來自阿蘭島的人》(英國)。該片對於遠離愛爾蘭的一個島嶼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為生存進行的斗爭所做的評價引起了爭論。
11、范·戴克拍攝了《瘦人》(美國)。這部深受大眾歡迎的喜劇-神秘片描繪了一對隨緣自適、幽默恢諧、傾心相愛的夫婦,它為電影中的情侶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層面。
12、維里拍攝了《駁船亞特蘭特號》(法國)。在這部描寫感受和愛情在一艘駁船上覺醒的影片中,現實主義被融化在一種詩意的影像之中。
juncc 2007-3-10 07:19
有聲時代之三 (1935-1939)
1935年
1、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影片圖書館開館。
2、福克斯影片公司與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建立了29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美國)。
3、福特拍攝了《告密者》(美國)。這部"反英雄"的影片是最早把聲音的運用與場面的調度精確d地結合在一起的影片之一。
4、羅伯特·馬摩里安拍攝了《浮華世家》(美國)。這是第一部採用了三色染色工藝的長故事片。
5、1935一1951年,新聞片《時代日誌》開始按月攝制上映。該片對新聞電影的攝制和觀眾都具有重大的影響。
6、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中國)在莫斯科國際電影展上獲得榮譽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故事影片。
1936年
1、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資料館——法國電影資料館建立。
2、卡普拉拍攝了《第茲先生進城》(美國)。這部最受歡迎的夢幻式影片,描寫了一個普通人對於腐敗和犬儒主義的勝利。
3、卓別林拍攝了《摩登時代》(美國)。影片對於技術對人類生存條件的影響進行了諷刺。
4、溝口健二拍攝了《青樓姐妹》(日本)。這部經典影片通過對生活在一個變化的社會中的婦女的描繪,對傳統與現代價值觀念之間的沖突進行了探討。
5、萊尼·尼佐古奇拍攝了《意志的勝利》(德國)。這部由納粹資助的巨型宣傳片表現了1934年在紐倫堡為納粹分子打氣而舉行的集會。它以有意排演的畫面渲染希特勒的號召力和聲望,並把自己偽裝成一部真實的紀錄報道片。
這是一部分
可看
http://forum.etgo.cn/archiver/?tid-94396.html
2. 世界電影史
世 界 電 影 史
作者:〔法〕喬治·薩杜爾
徐昭 胡承偉 譯
在我們眼前誕生了一種藝術。繪畫或音樂已伴隨了我們很久,但電影藝術的出現,卻猶如一個新生的神奇精靈。煥發出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和偉大的人類智慧光澤。
《世界電影史》如同一幕紙上的影片,無聲無息卻又有神有彩地再現一百年來曾經痴迷狂樂的世界電影史。電影是20世紀人類精神的形象銘刻,也是20世紀人類想像和渴望的鮮活凝結。電影是如何誕生的?世界最大的夢幻工期--好萊塢電影是伊甸園里一個怎樣的傳說?世界電影經歷了哪些變革與流派?東西方的電影藝術各自走過了一個什麼樣的歷史?《世界電影史》回顧電影歷史,回顧的也是人類精神和藝術發展的歷史,人類20世紀的困惑與追求,理想與夢,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到。
《世界電影史》是一部在歐美電影史論界廣有影響的世界電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國家十分暢銷的電影教科?椋�攔�磯啻笱У牡纈跋島痛�ハ稻�源聳樽魑�灘摹4說纈笆仿酆品痹ú��低持芟輳�現戀纈暗���輪?20世紀80年代,主要從劇情(故事)影片、紀錄影片、先鋒實驗影片三大塊來綜述百年電影發展史。
本書電影史的體系架構相當具有自己的獨創性,除了電影藝術、電影美學風格、電影大師等方面的系統論述之外...
中國電影史
一、 研究方向簡介:
「全球化與中國電影」是中國電影史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的系列研究課題中的重要一項。為了全面而扎實地完成中華電影史研究的全部構架,繼中國電影通史、香港電影史、台灣電影史、華人電影史、中國電影理論史的碩士研究生課題後,特將中國電影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放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語境中加以考察,研究全球化過程中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的互動關系,目的是不僅要從全球電影的高度重新對中國電影進行准確的文化和藝術定位,而且要培養適合21世紀新學術時代的進入全球化研究體系中的中國電影史的現代研究與教學人才。同時,為了適應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業的需求,本研究方向力求走出學院教學的模式,將中國電影史的研究與教學和培養戰略性中國電影產業的高級電影從業人員結合起來,以開拓具有電影學院特色的電影史論教學和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層次。
二、 培養目標:
能適應中國加入WTO後全球化電影產業需求的「軟體」方面的新型人才。強調創新意識與嚴謹治學並重;具有從事高層次的學術研究、教學工作、影視策劃和創意、開拓邊緣學科與前沿性課題的能力。
三、 課程設置:
1.公共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列原著選讀、外語
2.基礎課:中國電影史、港台電影史、當代影像藝術與新視聽語言、
中國電影理論研究、電影產業研究、錄相拍攝實習、計算機專業軟
件應用
3.專業課:華人電影研究、全球電影研究
4.選修課:根據學院開設的選修課,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自行選擇。
5.畢業考試:畢業論文、畢業答辯
四、 招生對象及對考生要求:
各類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學生。有較好的人文科學、文藝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並具有影視視聽語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有較高的外語水平。
五、 入學考試科目:
初試:1. 政治 2. 外語
3. 影片分析 4. 中國電影史(含港台、華人電影)
復試:面試
六、 教學方式:
課堂內外教學、理論研究與製作實習相結合。
七、 畢業去向:
影視教學和相關文化產業部門。
3. 請推薦一本論述世界電影史的權威學術著作。
法國的喬治薩杜爾的《世界電影史》,美國的克莉絲汀湯普森和大衛波德維爾合著的《世界電影史》。
4. 《世界電影史》喬治薩杜爾著和大衛·波德維爾著哪本值得買
都值得買。
5. 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及代表作
1、開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2、電影初期成長為藝術,1896-1912年,代表作——《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
3、電影藝術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4、電影藝術重要發展期,1946-1959,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等。
5、電影多樣化,1960年,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
6. 到底有沒有是大衛·波德維爾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的《世界電影史》這本書呢
大衛·波德維爾 David Bordwell
1947年7月23日出生,美國當代電影理論家和作家,其在美國電影學術界的地位相當於美國電影資料館的創始人雅克·雷鐸(Jacques Ledoux)教授。為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W-Madison)傳播學院退休名譽教授,目前仍擔任法國電影資料館(Cinemathèque Française)的顧問。
著作年表
《好萊塢的敘述方式:現代電影中的故事及其形式》Bordwell, David (2006). The Way Hollywood Tells It: Story and Style in Modern Mov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聚光燈下:電影的場面調度》Bordwell, David (2005). Figures Traced in Light: On Cinematic Stag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七版)Bordwell, David, Kristin Thompson (2003). Film Art: An Introction,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第五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娛樂王國:香港電影的秘密》Bordwell, David (2000). 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社出版,海南出版社引進)
《電影形式藝術史》Bordwell, David (1997). 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David Bordwell and Noël Carroll (1996)Post-Theory: Reconstructing Film Studie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世界電影史》Bordwell, David, Kristin Thompson (1994 (2002)). Film History: An Intro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愛森斯坦的電影》Bordwell, David (1993). The Cinema of Eisenstei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意義的產生:電影運作技巧》Bordwell, David (1989). Making Meaning: Inference and Rhetoric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nem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小津和電影詩意》Bordwell, David (1988). 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故事片的敘事》Bordwell, David (1985).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古典好萊塢電影:1960年以前的電影類型與形式》Bordwell, David, Janet Staiger and Kristin Thompson (1985). 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 Film Style and Mode of Proction to 196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卡爾·德萊葉的電影》Bordwell, David (1981). The Films of Carl-Theodor Drey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法國印象派電影:文化、理論與形式》Bordwell, David (1974). French Impressionist Cinema: Film Culture, Film Theory, and Film Style, Reprint 2002, North Stratford, NH 03590: Ayers Company Publishers, Inc.
7. 求 世界電影史 (法國)喬治·薩杜爾pdf
大哥,您到是給個郵箱呀!要不怎麼發給你?!
8. 誰能提供一下有關電影課程類的音頻或視頻
看你要考哪個學校,各個學校的參考資料是不一樣的,不過大方向上還是一樣的
《西方電影史概論》 邵牧君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史》 湯普森 北京大學出版社
《電影史》 羅伯特•C•艾倫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國電影新浪潮》 焦雄屏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45年來的義大利電影》 洛朗斯•斯基法諾 江蘇教育出版社
《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美]艾倫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史》 喬治 薩杜爾 中國電影出版社
這幾本 你都看看,如果時間允許,可是瀏覽下薩杜爾的《世界電影史》,電影史的部分考的很雜,幾個固定的考點大概有:法國新浪潮,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德國新電影四傑,前蘇聯早期電影等。考察方式不一,有時只需寫出導演和片名,有時會讓你根據幾個已知條件猜出是哪部片子。建議在掌握電影史的基礎上多看市面上新出的老片(關注盜版市場),出卷子的人經常會從其中找一部片子作為考察目標的。電影史及理論的簡要版我會在後面帖出來,做鞏固記憶用
另外,世界電影理論思潮方面的書也看看,對於理解電影史的發展有很大作用。其實研究電影史的話也得適當的學習一些電影視聽語言方面的知識,不然有些內容會看不太明白的。
祝你成功咯!
這兩個就是講電影理論的,而且很不錯。
電影批評--戴錦華老師的12節電影批評課的錄音
http://www.verycd.com/topics/175692/ 。
《周傳基講電影(11集)》 http://www.verycd.com/topics/84751
電影理論書目
一、 基礎理論
1. 視聽語言
[美]李.R.波布克《電影的元素》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馬塞爾.馬爾丹《電影語言》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T.S.馬納爾《電影導演》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卡雷爾.賴茨/蓋文.米勒《電影剪輯技巧》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歐內斯特.林格倫《論電影藝術》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梭羅門《電影的觀念》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諾埃爾.伯奇《電影實踐理論》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詹姆斯.莫納柯《怎樣看電影》上海文藝出版社*
(參閱周傳基譯《怎樣讀解一部影片》,《世界電影》1986年1-6期)
2. 影片分析
[美]愛德華.默里《十部經典影片的回顧》中國電影出版社
周歡/周傳基《讀解電影》中國工人出版社*
戴錦華《鏡與世俗神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走向電影聖殿》中國電影出版社
3. 劇作理論基礎
[美]勞遜《戲劇與電影的編劇理論與技巧》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喬治.布魯斯東《從小說到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日]新藤兼人《電影劇本結構》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弗雷里赫《銀幕的劇作》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瓦爾坦諾夫等《電影劇本本性問題》中國電影出版社
(夏衍與張俊祥著述參閱「中國電影理論」部分)
汪流《論電影劇作的結構和樣式》中國電影出版社
4. 重要辭書
《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世界電影網絡全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二.電影史
1. 外國電影史
胡瀕/鄭亞玲《外國電影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邵牧君《西方電影史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薩杜爾《世界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德]烏利希.格雷格爾《世界電影史》(196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克里斯汀•湯普森、大衛•波德維爾《世界電影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鍾大豐、梅峰主編《東方視野中的世界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2. 中國電影史
鍾大豐/舒曉鳴《中國電影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程季華等《中國電影發展史》中國電影出版社
封敏等《中國電影藝術史綱》南開大學出版社
陸弘石主編《中國電影:描述與闡釋》中國電影出版社
3. 電影史方法論研究
羅伯特.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電影史:理論與實踐》中國電影出版社
4. 類型片史
托馬斯.沙茲《舊好萊塢/新好萊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三、 西方古典電影理論和現代電影理論
1. 總論與文集
姚曉蒙《電影美學》人民出版社
尼克.布朗《電影理論史評》中國電影出版社*
邵牧君編《電影理論論文文選》中國電影出版社
李恆基/楊遠嬰《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上海文藝出版社*
2. 古典電影理論
[法]雷內.克萊爾《電影隨想錄》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庫里肖夫《電影導演基礎》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愛森斯坦《愛森斯坦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四講》中國電影出版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中國電影出版社
《論蒙太奇》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普多夫金《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中國電影出版社
《普多夫金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
[德]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中國電影出版社
[匈]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
[匈]貝拉.巴拉茲《可見的人/電影精神》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麼》中國電影出版社
[德]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中國電影出版社
3. 現代電影理論
李幼蒸《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志敏《電影美學分析原理》中國電影出版社
〈現代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達德利.安德魯《電影理論概念》上海文藝出版社
李幼蒸編《結構主義與符號學》三聯書店
張紅軍編《電影與新方法》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荷]揚.彼得斯《圖象符號和電影語言》中國電影出版社
[匈]皮洛《世俗神話》中國電影出版社
四、 中國電影理論
羅藝軍編《中國電影理論文選》文化藝術出版社*
陳鯉庭《電影儀軌》中國電影出版社
夏衍《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中國電影出版社
張俊祥《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觀念討論文選》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的文學性討論文選》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講座》中國電影出版社
周傳基《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中國電影出版社
倪震《探索的銀幕》中國電影出版社
戴錦華《電影理論和批評手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五、 參考雜志
1. 專業刊物
《電影藝術》(中國電影出版社)
《當代電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世界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北京電影學院)
以上是考北影研究生需要准備的書目,其中帶*的是重點。樓主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