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北京電影為什麼空竹

北京電影為什麼空竹

發布時間:2022-07-31 07:57:10

Ⅰ 北京抖空竹的介紹

北京抖空竹是漢族族文化苑中一株燦爛的花朵。空竹古稱「胡敲」,也叫「地鈴』、「空鍾」、「風葫蘆」、「抖嗡」、「抖地鈴」、「扯鈴」等。北京抖空竹是漢族民間游藝活動,主要流行於北京、天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Ⅱ 北京抖空竹的技藝概述

空竹一般為木質或竹質,是一種用線繩抖動使其高速旋轉而發出響聲的玩具。空竹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三國時,曹植曾作《空竹賦》。從明代《帝京景物略》一書中記述的空竹玩法和製作方法,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證,可知「抖空竹」在漢族民間流行的歷史至少在600年以上。
宣武區廣安門內下斜街的都土地廟(今宣武醫院院址)建於明代,民國時,每月逢初三、十三、二十三日廟會開市,特別是春節和二月二龍抬頭時,表演空竹和出售空竹是廟會特色和重要內容。受其影響,廣安門內地區歷史上就有許多以「抖空竹」為重要游藝活動的居民,其中不乏世家傳人,是當時市民生活中的一景,更是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北京竹木空竹的製作者、人稱「空竹張」的張國良先生祖居宣南,其空竹製作經歷了三代人的傳承與發展。
空竹分為雙輪空竹、單輪空竹、雙軸空竹、雙輪多層空竹和異型空竹等。一般空竹約重二三百克,直徑十五厘米左右。廣安門內的空竹製作是純手工的,有精湛的技術和獨特的製作工藝。抖空竹集娛樂性、游戲性、健身性、競技性和表演性於一身,技法多樣,掌握的花樣技法就有100多種,還有雙人、多人等眾多集體花樣。
空竹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具有文化娛樂價值、健身鍛煉價值和社會民俗價值。廣內地區的空竹具有製作工藝高、樣式多、品種多、花樣多的特點。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與變遷,空竹作為歷史發展的見證和民俗文化的傳承,面臨著文化空間缺失、家族傳承困難、研究成果奇缺、空竹商品瀕臨滅亡等嚴峻形勢。

Ⅲ 那個我記得有個動畫電影,是關於文化傳承的,就是講一對兄妹的父母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後來隱姓埋名回到北京

真功夫之奧運在我家
88分鍾
2008年10月10日
影片中景物把老北京風情、新北京風貌的進行了充分的展現,奧運場館的畫面更讓人重溫到奧運期間似火的激情,片中的民間藝人的絕活、梨園戲、空竹、踩高蹺等更展現了濃郁的中國特色
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多退隱江湖、暗藏多年的民間高手紛紛現身,揭出老東、老西的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他們竟是當年叱吒風雲的「空竹王」和「玉廚娘」!

Ⅳ 往往電視劇或電影里,一旦故事背景地區在北京,給出太陽的鏡頭時,都會用到的那個音效是什麼聲音

那是鴿哨的聲音,伴有鴿子飛翔的畫面。
鴿哨又名鴿鈴,屬於一種民間風物,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全國有不少地方都能製作鴿哨,而北京的鴿哨製作水平無論聲響效果還是品種類型,都算是比較精緻的,這與北京城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製造鴿哨的主要材料有葦、竹、葫蘆。葦用來做細管,竹除做管和筒外,還是制哨口不可缺少的材料。大葫蘆的口用來做哨肚,聲音雄渾,要勝於竹。由於管、筒、肚口都颳得極薄,所以分量很輕。一把相當大的哨子經過上漆,也不過七八克重。除了以上原料外,還有用象牙或虯角做哨口,用銀杏、桂圓、荔枝、蓮子等果殼做哨肚的,這些鴿哨因為材質和分量的關系,樣子雖名貴新奇,效果卻不一定好。
從造型上分,鴿哨有四大類。葫蘆類,是以圓形為主體的鴿哨。它或呈球狀或扁狀,圓形旁輔以葦管或竹管做的小哨,根據大小,可分為「大葫蘆」、「中葫蘆」、「小葫蘆」。也可將圓形主體分隔成兩室,形成「截口」,發出兩種音,取多管哨環繞圍簇在圓形旁,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其中也可分出大、中、小。
聯筒類,指用管狀哨連接成行的鴿哨。其中,用細管連接成行叫「聯」,用粗管連接成行叫「筒」。根據哨數多少,「聯」分為三聯、四聯、五聯,「筒」分為二筒、三筒、四筒。
星排類,以托板為底座的鴿哨。小哨或長或圓,均排列在托板上。花瓣列七哨的稱「梅花七星」;長方形托板上分三行列九哨的稱為「三排」。
星眼類,是扁圓形哨與管狀哨相結合的鴿哨。把扁圓形哨置於中央,在它的前後左右安插管形直哨,依哨數多少,命名為「七星」、「九星」、「十一眼」、「十三眼」直至「三十五眼」。
要使鴿哨發揮作用,需將鴿哨系在鴿身上,鴿哨的系法極有講究。選鴿子尾翎的中間四根,在距離臀尖約一厘米左右,用針引棉線平穿而過,打結系牢,這一準備工作俗語叫「縫哨尾子」。哨口朝前,將哨口的有孔哨鼻插入四根尾翎的中間縫隙中。此時,鼻上小孔恰好露在尾翎之下。用長約5cm的鋼絲穿過鼻孔,彎成圓圈,兩端扣搭成環,以防張開,這樣鴿哨就系好了。由於哨鼻嵌夾在尾翎縫隙中,前後又被鴿子的臀尖和棉線擋住,避免了向左右或上下移動,無論鴿子飛翔迴旋還是仰鑽俯沖都不會脫落。
鴿哨的效果隨著鴿子飛放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鴿子自遠方歸來,迴翔時,系哨起到預報的作用。鴿子圍繞居所一再盤旋,這時最能體現哨子的作用。鴿群盤旋迴轉,哨口受風角度不一,哨音也強弱輕重有別,尤其是鴿群向左向右輪番迴旋的時候,聲響的變化更為明顯、悅耳。鴿群偶爾自高而降,一落千丈,會突然哨聲齊喑,倏乎哨音又復,停頓處令人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欣賞哨鳴藍天是養鴿者和聆聽者共同的樂趣。

Ⅳ 空竹是什麼

玩具的「空竹」

空竹,也叫舞鈴,即用一根長繩舞耍一個啞鈴形狀的滾軸;花毽不同於毽球,主要是背踢、側踢等花樣的表演。這兩個體育項目都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老的民族體育奇葩。空竹圖片
它以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鍾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也有稱之謂"天皇皇"(包括另一種類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倒置著轉的叫"地皇皇")。以北京、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 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兒童玩具。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域,空竹有不同的名字。明清以前,人們叫它「空鍾」、在南方有人叫「嗡子」、天津人叫它「風葫蘆」或者「悶葫蘆」、四川人叫它「響簧」、上海人叫它「啞鈴」、山西人叫它「胡敲」、長沙人叫它「天雷公」、台灣人叫它「扯鈴」、北方人大多叫它「空竹」。
當代空竹的構造與抖空竹的技法均有長足的發展,北京地區除了大量地生產製作空竹之外,還出現了專門研究空竹、開發空竹的組織,比如說「北京玩具協會空竹專業委員會」。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會員們都是抖空竹的能手。更為重要的是,會員中有不少人自己動手製作空竹,形制多樣,變化豐富。最大的空竹直徑近一公尺,重好幾十斤。此外,又把茶杯蓋、茶壺蓋、鋼精鍋蓋以至於圓桌面、自行車軲轆等等器物都納入了空竹系列,抖動起來。會員們自己製作的空竹,有「三起樓子」者,即輪盤共三層,逐層收煞,一層比一層小。有「雙軸單盤」者,即一個輪盤的兩面都有軸,可以兩個人同時抖一個空竹。抖空竹的方法也大膽進取,出現了富於變化、神奇莫測的新花樣,有「金雞上架」、「翻山越嶺」、「織女紡線」、「夜觀銀河」、「二郎擔山」、「抬頭望月」、「鯉魚擺尾」、「童子拜月」、「鷂子翻身」、「彩雲追月」、「海底撈月」、「青雲直上」等等動作,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為驚險駭人的是「螞蟻上樹」,長繩一端系於樹梢,另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動一隻空竹,忽然將飛轉的空竹拋向長繩,持繩者用力拉動長繩,將空竹抖向高空,可飛上五六十公尺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時,抖空竹者穩穩接住。初見此技,未有不驚呼者。

==================================================================

植物的「空竹」

科屬分類

種:空竹 Cephalostachyum fuchsianum Gamble
科:禾本科 Gramineae
屬:空竹屬 Cephalostachyum
海 拔:1200-2000
族:梨竹族 MELOCANNEAE Benth.
超族:竹超族 BAMBUSATAE
亞科:竹亞科 BAMBUSOIDEAE Nees
目:禾本目 GRAMINALES(POALES)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命名來源:[Ann. Roy. Bot. Gard. Calcutta 7: 107,94. 1896]
中國植物志:9(1):030

形態特徵

竿直立,或因梢頭細長而呈半攀援狀,高16—20米,粗3—3.5厘米;節間長50— 80厘米,平滑而具光澤,無毛,節下具白粉環,竿壁較薄;竿環平;竿每節分枝多數,呈 半輪生狀,彼此近同粗或有1-2枝較粗。竿籜質薄,早落:籜鞘長20—38厘米,基底寬15-25厘米,背面被貼生淺棕色短柔毛,縱肋及小橫脈均明顯,故成網脈狀,頂端圓形,兩肩聳起,鞘口寬1.5—2厘米,凹下部分深2厘米左右,具流蘇狀長毛;籜舌低矮;籜片紙質,反卷,狹披針形,先端鑽狀,長達25厘米,底寬1.5—2厘米,腹面被短柔毛,背面無毛。葉鞘長7—8厘米,邊緣具纖毛;葉耳狹窄,不明顯,具直立繼毛;葉舌低矮,平截;葉片卵狀橢圓形,長25—30厘米,寬8-10厘米,基部圓形,先端具一粗糙扭曲之長尖頭,兩面無毛,次脈7—10對。假小穗叢球形,單個著生於具葉小枝之頂端,直徑2.5—5厘米,下方托以多數苞片,苞片頂端有時還可具綠色葉片;小穗無毛,長2—2.5厘米,寬3—4毫米;小穗軸延伸,較短;穎長1.5—2厘米,先端具粗糙長芒狀尖頭,多脈,無毛;外稃與穎相似,小橫脈明顯;內稃稍長於其外稃,膜質,具彼此緊靠的2脊,脊上被白色短毛,先端鈍或凹缺,簇生以白色短毛;鱗被披針形,基部具 3—5脈紋,先端被短纖毛;花葯黃色,先端具2小尖頭;子房卵圓形,花柱細長,柱頭2,羽毛狀。果實呈堅果狀,栗褐色,頂圓,具短尖頭,長寬約1厘米;果皮堅脆,易與種子分離。

Ⅵ 老舍《北京的春節》里提到的空竹是什麼東西

空竹是一種用線繩抖動使其飛速旋轉而發出聲響的玩具,多以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

兩根兒竹棍,頂端系一根兒一米左右的棉線繩,然後繞空竹中心一圈,一隻手提一手送,不停抖動,稍微熟練後可以加速抖,關鍵是平衡跟配合,更加熟練後可以變化姿勢,翻花等。雙軸兒的玩兒基本熟練後可以嘗試玩兒單軸兒的。

真誠回答,望請盡快採納!

Ⅶ 電影版動畫片 一個女的是大廚有個空竹高手都隱藏自己的身份叫奧運什麼的動畫片

你說的是《真功夫之奧運在我家》,《快樂東西》的電影版,當初在央視電影頻道看的。
劇情簡介:

北京「的哥」小東在機場巧遇英國記者安妮,剛送走安妮,小東突然想起,匆忙中竟然忘記管安妮要打車錢,其實安妮的手包也落在了小東車上。
小東去王府井找安妮還包要錢的時候,誤打誤撞跑進了奧運模仿秀的賽場,並且取得了第一名。一舉成名的小東引來了街道劉主任,她推薦小東代表街道當火炬手。不料小東的好哥們——南瓜卻半道殺出,要和小東比賽爭當火炬手。
原來小東的妹妹小西曾和南瓜打賭,立下誓言,只要南瓜當上火炬手,小西就嫁給南瓜絕不反悔!一面是身肥體胖動作遲緩笨拙的南瓜,一面是動作輕盈上竄下跳的小東,這似乎是一場沒懸念的對決。誰知事事難料,南瓜在愛情的鼓舞下經受了魔鬼般的訓練,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段訓練之後竟然變成了健步如飛的高手。一場胡同爭霸賽就此展開了。
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妮的神秘到來,讓小東的女友北北醋意大發,一場情感糾葛一觸即發。
不知就裡的安妮,還是一味拉著小西尋找自己的奧運主題,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老北京的抖空竹、踢毽子、耍中幡等民間絕活叫安妮看得目瞪口呆、拍案叫絕!原來胡同里就卧虎藏龍、高手如雲。安妮、小西、劉主任三人一拍即合!民間奧運會就這樣火火紅紅地在東西胡同里張羅開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多退隱江湖、暗藏多年的民間高手紛紛現身,揭出老東、老西的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他們竟是當年叱吒風雲的「空竹王」和「玉廚娘」!
街道的火炬手選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愛情、友情、親情,多種感情交織在一起,種種驚人的巧合,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好戲連台。這一切都因為奧運來了……

Ⅷ 空竹。。。。。

空竹又稱抖空竹,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游藝活動,漢族傳統文化苑中一株燦爛的花朵。流行於中國各地,天津、北京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尤為盛行。它以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鍾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也有稱之謂"天皇皇",包括另一種類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倒置著轉的叫「地皇皇」。以北京、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

傳統的游戲,包括放風箏、打角螺、彈弓、跳房子、看西湖景、跳繩子、拈石子、老婆拳、老鷹擔雞、鬥蟋蟀、滾鐵環、解綳綳、捉迷藏、騎馬馬、拔紙牌、折紙、七巧板、變虎貓、剪紙、跳皮筋、丟手絹等。

Ⅸ 在北京的春節里有關空竹的基本情況是什麼

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鍾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也有稱之謂「天皇皇」(包括另一種類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倒置著轉的叫「地皇皇」)。

以北京、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 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兒童玩具。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域,空竹有不同的名字。

明清以前,人們叫它「空鍾」、在南方有人叫「嗡子」、天津人叫它「風葫蘆」或者「悶葫蘆」、四川人叫它「響簧」、上海人叫它「啞鈴」、山西人叫它「胡敲」、長沙人叫它「天雷公」、台灣人叫它「扯鈴」、北方人大多叫它「空竹」。

另外,悠悠球的離線花式就是由空竹演變而來的,但兩者有不同之處。

(9)北京電影為什麼空竹擴展閱讀

空竹藝術

抖空竹是我國獨有的中國體育運動之一,它不僅是鍛煉身體的手段也是一種優美的藝術表演,很具觀賞性,它同武術一樣,應該加以挖掘、整理、繼承和發展。

最近20年來隨著表演抖空竹演員的更新,他們又創造出不少技巧更全面、形象更優美、文化品位更高的空竹節目。僅以春節玩空竹為主題,就創作出許多不同意境不同格調的《抖空竹》來。

北京雜技團的《玩空竹的小妞妞》再現了北京民間小姑娘玩空竹時爽朗、活潑、頑皮、幽默的生活情景;南京雜技團的《裙釵嬉春·抖空竹》則表現了宮廷少女抖空竹時的幽雅情致;中國雜技團的《抖空竹》則在翻越拋接上爭強斗勝。

廣東雜技團的節目卻反映了現代女孩在瑞雪迎春時玩空竹的情愫。一個小小玩具,即使是只在春節娛樂中,也能玩出千姿百態,折射出中國民俗的豐富多彩。

Ⅹ 空竹的由來

空竹,以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鍾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以北京、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

空竹分為單輪(木軸一端為圓盤)和雙輪(木軸兩端各有一圓盤)。雙輪空竹比單輪空竹容易操作。圓盤四周的哨口以一個大哨口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為高音孔,以各圓盤哨口的數量而分為雙響、四響、六響,直至三十六響。拽拉抖動時,各哨同時發音,高亢雄渾,聲入雲表。

空竹的操作技巧有扔高、呲竿、換手、一線二、一線三等多種形式。有關空竹的最早記載見於明代,據明末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稱:「空鍾者,刳木中空,旁口,湯以瀝青,卓地如仰鍾,而柄其上之平。別一繩繞其柄,別一竹尺有孔,度其繩而抵格空鍾,繩勒右卻,竹勒左卻。一勒,空鍾轟而疾轉,大者聲鍾,小者蜣飛聲,一鍾聲歇時乃已。制徑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在這里所說的與現代的孩子們玩的音響玩具「地軸」相符,以竹木製成,用繩繞其柄,繩穿入竹尺,用力勒繩地軸即落地飛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直立旋轉移時。因空腔周圍有口,故發聲。秦孝儀所編《海外遺珍·漆器》中,收有一件「剔紅嬰戲紋圓盒」,盒蓋上刻有嬰戲圖。圖中,一童子正在抖空竹,旁邊另有一童子捂著耳朵觀看。空竹為圓盤狀,中有木軸,以竹棍系線繩纏繞木軸拽拉抖動。此處抖空竹之方法與現在的方法完全相同。據編者注釋,這件剔紅漆盒為明代永樂年製作。此說如果屬實,那麼早在明初,空竹造型特點與玩法均已經相當成熟。明定陵出土的兩件刺綉百子衣,一件被命名為「紅暗花羅綉萬壽字過肩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另一件被命名為「紅素羅綉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都是孝靖皇後的陪葬。在百子衣的背面,有一幅 「放空鍾圖」,兩童子挽臂並肩,相互配合,正在合力施放一個大型的空鍾。從圖中可見其特點,與空竹不同。這里的放空鍾應該是放「地軸」。

當代空竹的構造與抖空竹的技法均有長足的發展,北京地區除了大量地生產製作空竹之外,還出現了專門研究空竹、開發空竹的組織,比如說「北京玩具協會空竹專業委員會」。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會員們都是抖空竹的能手。更為重要的是,會員中有不少人自己動手製作空竹,形制多樣,變化豐富。最大的空竹直徑近一公尺,重好幾十斤。此外,又把茶杯蓋、茶壺蓋、鋼精鍋蓋以至於圓桌面、自行車軲轆等等器物都納入了空竹系列,抖動起來。會員們自己製作的空竹,有「三起樓子」者,即輪盤共三層,逐層收煞,一層比一層小。有「雙軸單盤」者,即一個輪盤的兩面都有軸,可以兩個人同時抖一個空竹。抖空竹的方法也大膽進取,出現了富於變化、神奇莫測的新花樣,有「金雞上架」、「翻山越嶺」、「織女紡線」、「夜觀銀河」、「二郎擔山」、「抬頭望月」、「鯉魚擺尾」、「童子拜月」、「鷂子翻身」、「彩雲追月」、「海底撈月」、「青雲直上」等等動作,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為驚險駭人的是「螞蟻上樹」,長繩一端系於樹梢,另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動一隻空竹,忽然將飛轉的空竹拋向長繩,持繩者用力拉動長繩,將空竹抖向高空,可飛上五六十公尺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時,抖空竹者穩穩接住。初見此技,未有不驚呼者。

最近,玩具協會空竹專業委員會的主任李洪寬先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空竹的結構特點以及北京地區抖空竹的種種動作要領,編寫成一部小冊子,名《空竹淺談》,在玩具協會內部發行,成為玩具史上空竹專題的第一部專著。

閱讀全文

與北京電影為什麼空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分鍾的微電影劇本 瀏覽:840
光頭佬演過哪些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02
鳥的電影網站 瀏覽:148
電影戰爭片名稱大全2014 瀏覽:259
陽光之下同題材的電影 瀏覽:574
愛國題材電影觀後感300字左右 瀏覽:668
小王子電影推薦手抄報圖片 瀏覽:28
天空之城是哪個電影的曲子 瀏覽:329
馮小剛電影歷屆票房 瀏覽:526
貓屋電影網站 瀏覽:378
暗示暗戀電影片段 瀏覽:165
電影中的熊貓圖片 瀏覽:522
懷舊抗日戰爭武打電影大全 瀏覽:678
最新上映電影能看的網站 瀏覽:390
天堂里的張望的類型的電影 瀏覽:22
最新電影精彩片段視頻 瀏覽:584
勇敢的新電影如何 瀏覽:498
二戰電影戰爭片登陸日 瀏覽:984
電影是如何適應屏幕大小的 瀏覽:318
愛剪輯做微電影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