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北京觀印象電影公司

北京觀印象電影公司

發布時間:2022-07-30 23:41:34

㈠ 王潮歌簡介多大

王潮歌著名導演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印象系列」 總導演、總編劇。代表作:大型現代舞劇《乘願再來》、原創歌劇《秦始皇》、「印象系列」演出:《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 、《印象海南島》 、《印象大紅袍》 、《印象普陀》、《印象武隆》《僅見平遙》 《印象國樂》

王潮歌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專業,曾執導過數十部舞台劇。是中國當代最具創新意識的舞台劇導演。同時還被譽為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導演王潮歌與張藝謀、樊躍共同開創了中國實景演出之先河,成為業界知名的「印象鐵三角」。

《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 《印象西湖》 《印象海南島》 《印象大紅袍》 《印象普陀》等「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皆已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範本,同時,因其多元化的個人藝術風格與前沿創意倍受媒體、藝術界及高端商業品牌的青睞。

"每一次都是新的」是王潮歌導演作品的又一特點。旺盛的、不枯竭的創作靈感,使她成為評論家筆下的"最具創新精神的導演」。

王潮歌其實在導演圈裡出名較早,2000年王潮歌就紅火了一年,她不僅導演了令人耳目一新的CHIC大型服飾文化晚會《為你而生》而且還導演 了大型現代舞劇 《乘願再來》後來王潮歌還出任了服裝工業協會組織的《春天印象》的總導演及舞美設計,

但這些都並未為世人盡知,充其量不過是行業性的知名度而已。但自2004年成功的導演了桂林「劉三姐印象」大型景觀文藝演出而一炮走紅。節目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極強的個性也使她逐漸走進人們關注的視線之內。

(1)北京觀印象電影公司擴展閱讀

人物軼事

但王潮歌又知道在強勢男人面前偶爾的示弱,表現一點兒美麗女人的嬌柔來換取男人的諒解,對自己的聰明她說:「聰明已不是我的優點了,就像我臉上的痦子,它是我的一個特徵。」這種獨特的聰明也體現了她個性的張揚。

工作之外王潮歌的裝扮很女人很嫵媚,和實景演出導演現場的打扮判若兩人,工作之外喜歡買各種時尚衣服和鞋,臉上用的是各種世界頂級化妝品,作為服裝時尚界的導演自然衣著打扮也同樣引領時尚。在美國大都會導演多明戈主演的歌劇《秦始皇》時,

她48天換了48身衣服,在家裡她專門用一個二十多平米的房間來放衣服,但也只能放一季的,衣服多到她自己都有些內疚,她說買衣服是她減壓的一個方式。

張藝謀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敗走好萊塢,但這部的電影中服裝的盛大場面的豪華氣勢讓它意外的獲得最佳服裝獎的提名,其實裡面就有王潮歌的功勞。但對於出名和展現自己她又很理智,青歌賽熱播後原生態歌手引起高度重視,

2007央視春晚總導演金越觀看了她執導的《印象·麗江》的演出,對其中的原生態節目很感興趣,但王潮歌卻理智的對金越表示,節目是外景形式很難進入演播廳里來婉拒,這種與很多人挖空心思進春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現了王潮歌的理智。

但對於出名和展現自己她又很理智,青歌賽熱播後原生態歌手引起高度重視,2007央視春晚總導演金越觀看了她執導的《印象·麗江》的演出,對其中的原生態節目很感興趣,但王潮歌卻理智的對金越表示,節目是外景形式很難進入演播廳里來婉拒,

這種與很多人挖空心思進春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現了王潮歌的理智。

㈡ 豐江舟的舞台劇多媒體

《天下歸心》(2013,導演張藝謀,編劇蔡赴朝,新編歷史京劇,國家大劇院製作)
《圖蘭朵》(2012,導演張藝謀,景觀歌劇,歌華製作) 《柔軟》(2010,導演孟京輝,編劇廖一梅,話劇,孟京輝工作室製作)
《愛比死更冷酷》(2008, 導演孟京輝,編劇法斯賓德,話劇,國家話劇院與歌德學院聯合製作)
《艷遇》(2007, 導演孟京輝,編劇廖一梅,話劇,孟京輝工作室製作)
《琥珀》(2006, 導演孟京輝,編劇廖一梅,話劇,孟京輝工作室製作)
《鏡花水月》(2006, 導演孟京輝,編劇廖一梅,話劇,孟京輝工作室製作)
《魔山》(2005, 導演孟京輝,兒童劇,首都體育館)
《戀愛的犀牛》(2004, 導演孟京輝,編劇廖一梅,話劇,孟京輝工作室製作)
《迷宮》(2004, 導演孟京輝,兒童劇,21世紀劇院)
《關於愛情歸宿的最新觀念》(2002, 導演孟京輝,編劇廖一梅,話劇,孟京輝工作室製作) 《天下歸心》(2013,導演張藝謀,編劇蔡赴朝,新編歷史京劇,國家大劇院製作)
《王府井》(2011, 導演任鳴,話劇,國家大劇院製作)
《鄉村女教師》(2009, 導演陳薪伊, 歌劇,國家大劇院製作)
《鄉村女教師》(2009, 導演陳薪伊,第二版復演, 國家大劇院製作) 《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2013, 導演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俄),編劇皮蘭德婁(意),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製作)
《印象國樂》(2013,導演王潮歌,中央民族樂團、觀印象公司共同製作,國家大劇院演出)
《白蛇傳》(2013,導演陳士爭,崑曲,江蘇省昆劇院、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製作,蘇州大劇院、林肯藝術中心)
《太極圖》(2013,導演肖向榮,舞台秀,中國國際演藝中心製作,保利劇院)
《仰歐桑》(2013,導演張建民, 歌舞劇, 中央民族樂團製作, 國家大劇院)
《烏龜也上網》(2013, 導演李大海, 多媒體兒童劇,濟南兒童藝術劇院製作)
《列兵》(2013,導演胡宗琪,作曲張千一,情景交響合唱音樂會, 總政歌舞團製作,中國劇院)
《望》(2012, 導演陳薪伊,話劇,廣州話劇藝術中心)
《觀,自在》(2012, 導演易立明,新古典音樂會,中華世紀壇藝術中心劇場)
《嫂子》(2012, 導演曹其敬,話劇, 濟南大劇院)
《哪吒鬧海》(2012, 東方神話雜技劇,北京演藝集團&中國雜技團聯合製作)
《我的麥哲倫海峽》(2012, 導演王筱頔,編劇孟冰、劉曉舟、李賽,兒童劇,濟南兒童劇院製作)
《船》(2012, 導演王曉迪,兒童劇,濟南兒童藝術劇院製作)
《愛上鄧麗君》(2011, 導演卓依馬可尼里(美), 音樂劇, 東方松雷音樂劇公司製作,香港文化藝術中心)
《牡丹》(2011, 導演金星,編劇許斐,原創舞劇,夢公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製作)
《春雪潤之》(2011, 導演王曉迪,話劇,廣州話劇院製作)
《憐香伴》(2010, 導演關錦鵬, 編劇/監制王翔, 藝術總監汪世瑜, 崑曲,北京普羅之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保利劇院 )
《梅蘭芳華》(2010,導演李六乙,京劇摺子戲,正乙祠戲樓、北京梅蘭芳京劇團製作)
《肖邦》,(2010, 導演王曉鷹,音樂話劇,國家話劇院製作)
《老宅》(2010,導演/編劇陳佩斯,懸疑推理喜劇,首都劇場)
《十方》(2010, 導演許斐,舞劇,夢公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製作,尼泊爾藍比尼)
《霸王歌行》(2008,導演王曉鷹,話劇,國家話劇院製作)
《老舍茶館-四季北京茶》(2008, 導演王榮起,話劇)
《雁叫長空》(2007, 導演王曉鷹,音樂話劇,廈門歌舞劇院製作)
《兩條狗的生活意見》(2007, 導演陳明昊,話劇,先鋒劇場)
《野火春風斗古城》(2007, 導演胡宗琪, 總政歌劇團製作,解放軍歌劇院)
《魯班魯饒》(2007, 導演張揚, 音樂製作宋柯,音樂劇)
《杜十娘》(2006, 導演曹其敬,歌劇,中央歌劇院製作)
《怪物城堡》(2006, 導演王曉鷹,兒童劇,國家話劇院製作,21世紀劇院)
《袁崇煥》(2005, 導演陳薪伊, 編劇蔡赴朝, 歷史京劇,中國京劇院製作)
《Hi可愛》(2005, 導演任鳴,兒童劇,首都劇場)
《雪童》(2004, 音樂童話劇,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製作)
《列女傳-疾病的隱喻》(2001, 編導榮念曾,『進念二十面體』製作,香港)

㈢ 給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印象最深刻是哪些作品

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勇敢的心,這些作品都對於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肖申克的救贖印象最深刻。
我是在周末看的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電影中講的是一位因原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求自由的故事,我認為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對於目前無力改變現狀的我來說,看完這部電影最深的感受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也讓我知道了,任何一個人想要最後獲得藍天白雲下的自由,就一定要具備過人的才華和堅韌的毅力,對我有了更深刻的影響。

㈣ 文學中的意識流指的是什麼

什麼叫意識流
前幾日不知在那看了個貼,'意識流'一個新名詞不知其意上網收集如下:

所謂意識流:一是指一種現代主義小說流派,一是指一種描寫人物心理的表現手法。這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著重要的區別。
現代主義流派的「意識流」小說,它流行於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法、英、美等國家。最著名的是法國的作家普魯斯特,愛爾蘭的喬伊斯,美國的福克納,英國的女作家陶樂賽·理查遜、維吉尼亞·沃爾芙等人。他們先後寫出不同於傳統小說的「意識流」小說,形成一個頗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後,作為一個獨立的「意識流」派別,已不復存在;但他們創作的意識手法,卻被許多不同傾向的文學家廣泛地採用、發展,並且創作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通過研究證明,意識流同多數現代主義流派不同,「意識流」小說作家沒有共同的組織,也沒有打出統一的什麼旗號;但是他們有著相似的哲學觀點和藝術觀點,有著相似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而且互通聲息,互相影響,所以也應該稱為一個比較獨特的小說流派。
不過「意識流」這個用語,首先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來的。他認為人的意識不是片段的銜接,而是處於永遠流動的狀態中,所以稱為「意識流」。他解釋說:「意識——對它自己來說並不是以劈成碎片的樣子出現的。象「鏈條」可「系列」這樣一些字眼都不能恰當地描述意識最初使自己呈現出來的樣子。它不是連接在一起的東西,它流動著。「河」或「流」這樣的比喻才能自然地把它描寫出來。以後當我們談到它的時候,讓我們稱它為思想流、意識流主觀生活之流吧。
他的這段精闢論述,從而告訴我們「意識流」這個詞是怎麼來年,並不能使我們對「意識流」小說的特點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也不能使用權我們對「意識流」小說同傳統小說的區別有一個清醒地認識。因為從作品實際看,一些傳統作家,如司湯達、福樓拜、托爾斯泰等,也是以精於刻畫心理著名的,而且他們寫人物的意識,也是具有一定長度的「流」,並不可能跟著人物的意識永遠「流」下去。任何作品,在表現人物心理狀態時,實際上都是「流」和「片」的統一。即從局部看,是「流」;而從全局看,不過是其中一「片」或幾「片」而已。
那麼「意識流」小說同傳統小說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呢?如果我們把兩面三刀類小說認真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其區別並不在是不是刻畫了心理,是不表現了意識之流,而在於披露了什麼樣的心理,表現了什麼樣的意識之流。
意識流的特點就是專注摹寫內心生活,如果我們把人物的內心生活叫做「意識流」,那麼人物外部的生活就可以稱為「生活流」。「意識流」是「生活流」的反映,但「意識流」也可以通過人物的行動反作用於「生活流」,兩者之間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即寫「意識流」,也寫「生活流」,一般以「生活流」為主體。「意識流」為輔助,在寫「流」交融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動。而「意識流」小說,則主要甚至全力寫「意識流」,其興趣專注於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隱曲,對「生活流」則不甚關心。他們的作品或孤立的寫「意識流」,很少或根本不去反映「生活流」,以至「意識流」成為無源之水,顯得神秘難測;或者是完全從個人主觀的角度去反映,而「主觀」屏幕又常常是反常的、變形的,因此反映出來的「生活流」往往歪歪扭扭,支離破碎,是真正意義上的「碎片」。他們的作品往往沒有連貫的情節,也沒有明晰完整的場景,連人物形象都朦朦朧隴,行文著墨都以意識流動為轉移。這個特點在最早的意識小說中已有表現。法國的艾杜阿·杜夏丹的小說《月桂樹砍掉了》可以說是意識流小說的先聲。全書用內心獨白表現了一個戀愛中的青年在六小時里的心緒變化,用喬伊斯的話來說,這部小說「自始至終將讀者置於主人公的腦海里」。英國女作家伊麗莎白·鮑溫曾說,意識流小說「幾乎總是用來描寫某一人物個人的平凡的經歷和他對這些事情的純粹個人角度的反應。小說中的其他人物多少給人以沒有對准焦距的感覺」。
「意識流」小說家熱衷於寫內心生活,並不僅僅是個描寫角度和表現方法的問題,而是同他們對世界對藝術總的看法有聯系的。他們同象徵主義、表現主義一樣,以為只有主觀世界才是「最高真實」,客觀現實反而不真實。普魯斯特認為主觀真實是「最基本的東西」,只有主觀作品才是「唯一真實的著作」。喬伊斯要求藝術家去表現「經驗的真實」。福克納則認為作家只應寫人類的「內心沖突」和「心靈深處亘古至今的真情實感」。陶樂賽·理查遜反對描繪外部現實,主張意識壟斷一切,專門去表現「個人思想和信仰的真實」,讓「沉思默想的現實」來「獨立發言」。維吉尼亞·沃爾芙要求以主觀代替客觀,努力表現人物「私有的幻想」。在她看來只有意識流才是生活,才是真實和道理。她有一段很有名的話:「生活並不是一連串左右對稱的馬車燈,生活是一圈光暈,一個始終包圍著我們意識的半透明層。傳達這變化萬端的,這尚欠認識尚欠探討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現會多麼脫離常規、錯綜復雜、,而且如實傳達,盡可能不羼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共固有的東西,難道不正是小說家的任務嗎?」在她看來,「生活」即內心世界,並不是左右對稱」,合乎邏輯的,而是象「一圈光暈」,模糊朦朧,變化萬端。文學作品應當著力於表現這種錯綜復雜變化的「根本精神」,而不應該去描寫「意識流」本身以外的事物。



意識流作家們的這些看法,來源於現代的唯心主義哲學和弗羅依德主義。柏格森認為「真實」只存在於「意識的不可分割的波動之中」;威廉·詹姆士認為宇宙間最根本的東西是「純粹經驗」,也即「意識之流」。它就是「現實」,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品級高的現實」,弗羅依德認為人生是由兩種基本本能——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內部沖突所構成的。這些就是「意識流」派的理論根據。
著力於表現無意識和潛意識,意識流作家所表現的內心世界,主要內容又是什麼呢?主要就是無意識、這也與傳統小說不同。傳統小說刻畫人物的心理,著重描寫有意識的內心活動,他們的意識是有次序的,合乎邏輯的,有時也寫無意識、潛意識,但總的說來處於次要的從屬的地位,主體還是寫真正的「意識」之「流」。而「意識流」小說,則著重要寫非理性的無意識和潛意識,突出人物內心的混亂、迷離、恍惚、無邏輯性、動物性和瘋狂性,以為只有這樣才算寫出了心理的原始真實。從這個意義上說,意識流小說所寫的,其實是「無意識之流」或「潛意識之流」,應該叫「無意識流小說」或「潛意識小說」才比較貼切。
無意識、潛意識是非理性的,它的特點是雜亂無章、繁復多變。弗羅依德曾把無意識比喻為一口瘋狂的混亂的大鍋。詹姆士則認為「意識流」就是「感覺的一種原始的混沌」。意識流作家主張把人心裡的這「原始的混沌」全部地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他們提出「非人格化」和「作家退出小說」的口號,反對作家對人物的心理進行整理和提練,更反對作家出面進行介紹和解釋,而要求讓人物的內心活動——特別是隱藏在心靈深處的無意識、潛意識活動。按照原始的方式雜亂無章地直接展現在讀者面前。沃爾芙強調要把人物頭腦中「千千萬萬個印象」,無論是「細小的奇異的、倏而逝的,或者是用鋒利的鋼刀刻下來的」,全部應該寫出來,要把那些「來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陣陣不斷墜落的無數微塵」般的印象都記下來,認為只有這樣才算寫出了「生活的本來面目」。沃爾芙還說:「讓我們在那萬千微塵紛墜心田的時候,按照落下的順序把它們記錄下來,讓我們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給意識印上的痕跡吧,不管它們表面上看來多麼無關系,全不連貫。讓我們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通常所謂的大事要比通常的小事包含著更充實的生活吧。」
「意識流」小說是強烈反對自然主義的。沃爾芙就曾用尖刻的語言嘲諷自然主義作家對外在環境和背景作事無巨細的繁瑣描繪;然而有意思的是,她自己卻在提倡對主觀世界作同樣的事無巨細的繁瑣的描繪。她反對「客觀的」自然主義,卻提倡「主觀的」自然主義,要求把人內心世界中混亂錯綜復雜的一切、包括夢境、幻想、錯覺、最飄忽的閃念、最莫名其妙的沖動、最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總之一切無意識和潛意識活動統統寫出來。
意識流小說家往往還用添枝加葉的辦法經強調無意識之荒唐、復雜、離奇、不可理喻。辦法之一是「白日做夢」,他們筆下的人物不分場合動不動就做其夢,想入非非,好像不食人間煙火的瞑想者、夢游者。辦法之二是「自由聯想」讓人物隨時隨地地進行突然的、跳躍式的聯想。如沃爾芙的短篇小說《牆上的斑點》,寫一個女人看到牆上一個斑點,思緒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無常,想到莎士比亞,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樹木生長,意識隨意流動,最後才回到斑點,原來是一隻蝸牛。辦法之三是「時空錯亂」,不顧時間順序的客觀性,採用柏格森的「心理時間說」,將過去、現在、將來隨意顛倒、穿插、交融,並有意不做任何說明。空間順序、夢幻和現實的界限被打碎,攪亂,翻來覆去,糾纏不清。極端者,甚至願意破壞語言規范,前言不搭後語,幾十頁不用一個標點兒。凡此等等,目的都是一個,用經突出內心無意識活動的變幻莫測,紊亂不堪。



熱衷刻畫變態心理的特點,意識流作家同其他現代主義流派一樣,對扭曲的性格、畸形的心理特別感興趣。當人喪失理性,主要或完全受怪異混亂的無意識支配的時候,這樣的人的心理就已經不是正常的。所以意識流作家厭惡理性,偏愛無意識,必然要發展到偏愛變態心理。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也有寫變態心理的,如果戈理的《狂人日記》。但從總體看,一般還是以寫心理為主。「意識流」小說家則不同,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具有變態心理的人物的陰暗混亂的「意識流」上,對正常的人的「意識流」則不感興趣。在這一點上,他們同自然主義又有些相似。法國自然主義的主要代表龔古爾兄弟,他們在創作的小說突出人物的「低級本能」,渲染其「病理和生理的因素」,他們延遲不說過,「凡是我們的創作——或者其獨創性就在這里——都是建築在神經病上的。」後來的意識流小說家,大多繼承這一傳統,強調文學作品要表現「現代意識」。所謂「現代意識」,即帝國主義時代陷於深刻的精神危機中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病態意識。其內容無非認為現實荒謬無稽,社會不可思議,人類猥瑣無能,世界前途茫茫。於是,或悲觀絕望,頹廢沮喪;或胡思亂想,靈魂空虛;或精神分裂,意識錯亂;或偏執怪癖,心理反常。「意識流」小說主要反映了這類扭曲了的人物的「意識」之「流」。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識小說,像後面我們公認的普魯斯特的《憶流水年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等,莫不如此。
最典型的是美國作家福克納的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一個白痴的自白,第二部分寫一個想自殺的人的精神崩潰過程,第三部分寫一個極端利已主義者的偏執狂般的變態性格,所有這三部分全都用「意識流」;只有最後一部分才寫一個精神健康的人,與之相應,就用了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形式總是同一定的內容相適應的,變態的心理需要有「意識流」這樣的形式來表現;「意識流」這種形式也正適合於表現在西方社會重壓下出現的種種病態的心理。「意識流」小說得以繁盛一時的社會原因恐怕也在這里!
意識流小說家熱衷於寫變態心理,這也不僅僅是個寫作方法和個人興趣問題,而是同他們對整個人類的看法有關的。他們受弗羅依德的變態心理學和性惡論的很深的影響,認為人類就其本性而言,都與動物無異。和精神病患者無異,其內心深處無不陰暗、混亂、病態、瘋狂。全部受獸性的本能和原始的沖動支配,沒有什麼理性可言。只有寫出了人心內部的黑暗和病態,他們才認為是寫出了「生活」的「真實和真理」。
總而言之,「意識流」的特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即特別注意寫混多變的無意識和潛意識是最基本的。與傳統的心理小說的最顯著的差別就在於此。這當然是直接受尼采、柏格森、詹姆士、弗羅依德等人的反理性主義的影響。尼采說:「意識僅僅觸及表面——最基本的活動是無意識」;柏格森認為「意識的綿延」無規無距,瞬息萬變,玄妙無比;詹姆士說意識流「如果不完全是非理性的,至少也是無理性的」。還有弗羅依德學說把人的心理比作冰山,認為意識只是露出水面那一小部分,無意識和潛意識才是沉入水底的基礎和主體。根據這種理論,意識流小說家們便是在冰山底層作著各種各樣的探索。這種探索當然不是毫無益處的。像他們在表現人物內心的復雜性、豐富性和多變性上,確有超過前人的地方;他們對變態心理和無意識領域的開掘,就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里某些特定階層的心理而言,也不能說毫無社會意義!

㈤ 印象劉三姐為何會破產

《印象·劉三姐》運營推廣負責人賀立德告訴每經影視記者:「截止2017年12月30日,累計銷售門票162萬張,票房總收入2.1億元,凈利潤近1億元。」

然而,十餘年來一直運營《印象·劉三姐》的公司廣維文華卻因為嚴重資不抵債,於2017年8月15日向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西高院」)申請破產重整。12月4日,廣西高院作出終審裁決,批准公司重整計劃草案,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後,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將持有廣維文華100%股權。

《印象·劉三姐》演出經久不衰,廣維文華自2006年以來一直是陽朔縣的納稅大戶,看似健康的這家公司為何會背上巨大債務導致破產?這讓外界震驚不已。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文創品牌「印象·劉三姐」現狀如何,又將怎樣破繭重生?

每經影視記者近日走進廣西高院,獨家對話廣西高院民二庭庭長、本案審判長蔣太仁,並前往廣西陽朔縣,實地調查廣維文華,揭開「印象·劉三姐」破產重整的台前幕後。

破產現狀:公司評估值1.7億元 債務卻高達15.8億元

《印象·劉三姐》演出風光無限,但運營該項目的公司廣維文華卻早已被掏空,身背巨大債務。廣維文華於2017年8月15日向廣西高院申請破產重整時,自述實際負債累計近15億元。

由於廣維文華破產重整,原股東將以零價格轉讓股份給重整方天創文投,因此2017年度廣西文華對廣維文華的投資可回收金額為零。三湘印象表示,相應的觀印象對廣西文華的長期股權投資損失4711萬元,初步預計破產重整事項對三湘印象2017年度合並財務報表凈利潤影響為-4711萬元。三湘印象董秘徐玉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後這部分股權投資收益都沒有了。」

觀印象被三湘印象收購時做出業績承諾,2017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歸母凈利潤不低於1.6億元。2017年上半年,觀印象凈利潤4731萬元。能否完成業績承諾要看下半年的經營情況,但上述股權投資損失會讓公司有一定壓力。

㈥ 北京正規的影視公司有哪些

北京正規的影視公司 (僅供參考) (部分)

  1. 北京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2. 北京橙天娛樂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3. 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北京)

  4. 北京鑫寶源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5. 北京鑫源逸海文化傳媒

  6. 北京美視嘉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7. 北京聖都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8. 北京美樂園明星經紀有限公司

  9. 北京強視傳媒

  10. 北京榮信達影視藝術有限公司

  11. 北京慈文東方演藝經紀公司

  12. 北京中北電視藝術中心

  13. 北京世紀眾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14. 北京時代先鋒影藝投資有限公司

  15. 北京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16. 北京洋溢視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17. 中國中聯嘉業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18. 北京第七靈感文化傳播

  19. 北京中乾龍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 北京數字印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1. 北京保利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22. 北京君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3. 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影視製作中心

  24. 北京藝德環球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25. 北京藝百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6. 中國巨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27. 北京和易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8. 北京喧嘩盛景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29. 北京藝達傳媒文化有限公司

  30. 北京金澤太和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31. 北京紅元素文化娛樂有限公司

  32. 北京星光大道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33. 北京天地人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34. 北京世紀冠雄文化有限公司

  35. 北京中盛千里傳媒文化有限公司

  36. 北京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37. 北京金藝太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38. 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39. 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

  40. 北京八毫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6)北京觀印象電影公司擴展閱讀: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2009年9月27日,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公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這意味著華誼兄弟成為了首家獲准公開發行股票的娛樂公司; 也邁出了其境內上市至關重要的一步。

2017年5月11日,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入選第九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㈦ 北京傳媒公司有哪些

北京正規的影視公司 (僅供參考) (部分)

北京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橙天娛樂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北京)

北京鑫寶源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鑫源逸海文化傳媒

北京美視嘉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聖都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美樂園明星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強視傳媒

北京榮信達影視藝術有限公司

北京慈文東方演藝經紀公司

北京中北電視藝術中心

北京世紀眾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時代先鋒影藝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洋溢視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中國中聯嘉業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北京第七靈感文化傳播

北京中乾龍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數字印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君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影視製作中心

北京藝德環球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北京藝百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中國巨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和易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喧嘩盛景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藝達傳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金澤太和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北京紅元素文化娛樂有限公司

北京星光大道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北京天地人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世紀冠雄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中盛千里傳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北京金藝太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

北京八毫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閱讀全文

與北京觀印象電影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電影時間銀行在哪裡看 瀏覽:963
湊點電影天堂 瀏覽:448
美團網電影票團購上海 瀏覽:932
電影主題酒吧策劃方案 瀏覽:376
下雨時你的溫柔電影天堂 瀏覽:584
天堂電影是什麼意思 瀏覽:840
哪個軟體可以看已下架的電影 瀏覽:861
如何查到購電影票人電話 瀏覽:540
電影教父的主題曲柔聲傾訴的歌詞 瀏覽:299
微電影劇本警校 瀏覽:364
海爾兄弟主題曲電影版 瀏覽:722
根據情感分析電影 瀏覽:18
抖音上拍的電影抖音是怎麼拍的 瀏覽:571
電影勇者闖魔城免費觀看 瀏覽:825
如何直播房電影 瀏覽:74
剪輯電影怎麼不算違規 瀏覽:623
豬仔妹是哪個電影 瀏覽:835
交響樂中國電影主題曲 瀏覽:400
感官世界電影日本在線觀看 瀏覽:46
二戰日本臭名昭著的暴行電影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