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有些院線電影選擇周五上映電影上映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原因有哪些
其實中國電影的很多發行規律,都是來自於北美市場。電影選擇在周五進行公映的的傳統也是起源於好萊塢。在上世紀初的好萊塢,人們的大多數工作還是採取事周薪制度,星期五是每周的發薪日。星期六和星期天是休息日,人們有時間和金錢進行消費。因此好萊塢的製片人和放映商想要利用周末的機會大賺一筆,因此選擇讓電影在周五上映。
② 請問一部大片的票房是怎麼計算的計算的時間又是多少天
電影局副局長毛羽同時公布了一些數據,截至上周(11月20日),全國的主流院線影院已達1626家,銀幕數達4464塊(而且每日以1.5塊屏幕的速度增長)。這些數字告訴大家,每天票房的收入是有個極限的。以國慶期間的《建國大業》為例,最好生意的一周平均每天可以收1900萬元。加上同期的其它影片,每天全國影院的總票房大概能在2500萬到3000萬元之間。 用這個方法來推論幾部賀歲大片的收入,以市場百分比的佔有率來計算,我們有權從放映日數乘以預估的收入,得出一個總和。 例如,12月份率先推出的賀歲大片是《刺陵》,若每天票房總收可到3000萬元,12月9日公映,第一天獨食,預估能收1500萬元到2000萬元。第二天有《風雲2》加入戰團,3000萬元各給一半,到第三天(12月11日),張藝謀導演的《三槍拍案驚奇》全面公映,於是我們可以這樣推測,市場份額是《三槍》占優,算他可佔一半,即50%,餘下《刺陵》和《風雲2》可出現25%和20%之比,剩下5%是其他仍在上映的片子。那麼,《三槍》從12月11日到12月17日共7天內,票房收入是7天乘以1500萬元,即剛好過1億元。《刺陵》則為首兩天的3500萬元加7天乘以750萬元,即接近9000萬元。《風雲2》則是第一天收1500萬加7天乘以600萬元即可接近6000萬元。 一切數據到了12月18日起變化。《十月圍城》那天上市,市場佔有率重新「洗牌」。算《十月圍城》能佔40%,《三槍》仍有餘力佔25%,《刺陵》和《風雲2》則降至各佔15%左右。那麼,從12月18日到《阿凡達》公映,共有14天檔期。由於節日將近,估計每天整體票房可升至3500萬元,那麼《十月圍城》在元旦前可收14天乘以1400萬元即共1.96億元。《三槍》在這14天能多收1億多,加上之前的1億元,即可達2億元。 票房游戲是此消彼長。如果《三槍》拍得好,口碑又好,那麼它或者能收到2.5億元;相反,他的市場份額會偏向《十月圍城》。當《阿凡達》公映後,《十月圍城》當然仍有後勁。相反幾部提早上畫的片子,比例肯定會降到只剩個位數。 每部大片當然都希望收3億、億元或更多,4 但上述的科學方法,告訴我們,票房並不是「吹」出來的,而是真的可以計算出來!
③ 電影票房是如何計算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
但此公式只是一個演變轉化後的公式,而還是不完整的表達公式。
票房收入的表達為「票房收入=觀影人次×票價A+觀影人次×票價B+觀影人次×票價C…………」。若進行簡單的轉化,可得到「票房收入=總觀影人次×平均票價」。而展示公式也是在這基礎的表達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三者乘積的實質就是「觀影人次」。因為在實際情況中更有條件找到「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個三個預測數據,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④ 電影票房以多少天票房算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1
⑤ 一部電影的票房統計是算多少天的票房
好萊塢的電影票房統計是按周期算,也就是一個禮拜,每周一公布,不管上映了幾天.
電影映期下線後在統計的是他的累計票房,也就是票房總收入.
版權買賣是不被算入票房的
北美地區的票房數據和數據分析工作是由一個名為Ex-hibitorRelations的專業統計機構完成的
其中包括一部電影的公映天數、影院數量、周末票房、累積票房和排名成績,如果進一步再查,只需要點擊一個鏈接,當日上映電影票房成績、排名和累積票房歷史排名都可以一目瞭然。
⑥ 電影票房是每天只算當天的嗎,還是每天累積
一般來說電影票房都是累積,吃到最後是總結出來的。如果說是從票房的話當然是累積的還不是票房,報價是當天的,這主要看你新聞是報的是什麼情況?一般來說電影票房都是累積,吃到最後是總結出來的。如果說是從票房的話當然是累積的還不是票房,報價是當天的,這主要看你新聞是報的是什麼情況?一般來說電影票房都是累積,吃到最後是總結出來的。如果說是從票房的話當然是累積的還不是票房,報價是當天的,這主要看你新聞是報的是什麼情況?一般來說電影票房都是累積,吃到最後是總結出來的。如果說是從票房的話當然是累積的還不是票房,報價是當天的,這主要看你新聞是報的是什麼情況?一般來說電影票房都是累積,吃到最後是總結出來的。如果說是從票房的話當然是累積的還不是票房,報價是當天的,這主要看你新聞是報的是什麼情況?
⑦ 突然想問,一般電影零點場票房到底算哪一天的
零點場,即當日零點開映的場次,零點場票房是指一部影片上映首日,零點場次的票房之和,即我們常說的午夜場票房,是算作播放當天的票房。
比如阿凡達全國公映日是2010年1月4號,那麼在三號晚上24點之後,即四號零點的時候,安排場次放映,這就是零點場。在這個時間段收獲的票房,即為零點場票房,零點場票房高並不意味著該片的最終票房就高,也不意味著其質量就高。
零點場一般是一些大片才會做的活動,因為平常這個時段,已經沒有人去影城看電影了,只有很讓人期待的大片才能吸引影迷第一時間觀影。(當日一些粉絲型電影也會有)
(7)電影票房時間規律擴展閱讀
1、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
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歌唱者需持有執照,所謂唱票,這些業余歌唱者之間就互稱為票友,以後票友就成了業余演唱者的代稱,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
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
後來天津、上海、武漢、南京、常州、蘇州、台灣、四川、濟南、香港、澳門、煙台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華人居住區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學、中學、工廠、農村、街道、茶樓、飯店、公園等到處都有。
2、票房的發展
票友大多數是為自唱自娛,如清朝的皇帝愛新覺羅·載湉、貝勒愛新覺羅·載濤、袁世凱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經紀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銀行老闆馮耿光、張伯駒、生理學家劉曾復都是造詣很深的名票,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也有不少人由業余轉為專業演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海」,如老生張二奎、孫菊仙、汪笑儂、言菊朋、郭仲衡、奚嘯伯,花臉黃潤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龔雲甫、卧雲居士,琴師李佩卿都是京劇舞台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家。近 年票房活動非常頻繁,甚至遠遠超過了專業劇團。
⑧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對主創團隊,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票房
⑨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9)電影票房時間規律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票房
⑩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是按實際的售票價統計。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票房(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