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幾部比較經典易懂的心理學電影,要一小時左右的哦!謝謝
卡特教練
死亡詩社
心靈捕手
心理醫師
愛德華大夫
美麗心靈
致命ID
搏擊俱樂部
充氣娃娃之戀
小島驚魂
靈異第六感
驚魂記
差不多了,以上這些都是經典的心理學電影,樓主可以試試看
望採納
Ⅱ 推薦幾步心理學電影!
心理學電影描述人格分裂的較多,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斯蒂夫 金的作品《閃靈》,由傑克 尼科爾森主演。描述一個作家戴著妻子和兒子到一家大旅店裡去當冬天的看守人。也就是說在整個冬天一個浩大的旅店裡就他們三個人,而且大雪將道路堵塞。作家最終崩潰,舉斧向妻子和兒子頭上砍去……還有一部叫《神秘窗》是Johnny Depp主演的。描述一個作家在寫一部關於丈夫謀殺妻子的作品的過程將妻子按照書里的情景殺害的故事。
當然希區柯克的電影不得不提,《精神病患者》,就是典型的心理片。我個人覺得《迷魂記》,《後窗》都算吧。
《沉默的羔羊》《漢尼拔》應該算是比較出名的。說到心理探案類的話《人骨拼圖》也算一個。
有一部新片叫stay《生死停留》,由伊萬 麥克格雷格和納奧米 沃茲主演。故事描述一個藝術系的大學生想在一個周六的晚上自殺,一位心理醫生和他曾經自殺過的女朋友希望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其實這個電影還有懸疑的色彩。
如果要觀看一部與夢有關的心理學方面的電影,應該會首選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愛德華醫生》,其中,夢的解析是電影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影片中經常提及這樣一句話:「讓我來給你解夢,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誰了。」
還有
《心靈捕手》,
《雙雄》,
《美麗心靈》,
《雨人》,
《蝴蝶效應》,
《搏擊會》
http://mxyyj17184.bokee.com/viewdiary.13059038.html
http://lilinbyjd.blogchina.com/4331798.html
http://www.hnxlw.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589
值得一看的「心理學電影」列表
在google上輸入「心理電影」四個關鍵字只需0.12秒就可以得到3200項結果,然而稍加瀏覽便不難發現,其實大都與心理學毫不相干,剩下的就是經典而老掉牙的《愛德華大夫》、《沉默的羔羊》、《本能》之流。難道就這么幾部A片(AMERICAN MOVIE)么?到底何為心理電影呢?我們總要為所討論的對象正名定分一下吧!如果是指與心理有關的電影,那麼按照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這個原則,毋庸置疑,每部電影都是。
且拋棄這個模稜兩可的詞吧,用「心理學電影」何如?
顧名思義,心理學電影必須與心理學這門學科有關,而非一種樸素的、感性的文藝心理的揣摩。照此說來,這類電影大致有兩種形式:其一,導演的目的在於展現某種心理學原理或者典型心理障礙,例如《愛德華大夫》、《沉默的羔羊》、《本能》、《雨人》、《美麗心靈》。其二,也許導演並無意涉足心理學,但影片本質上談的就是心理學問題,是心理學某個領域或理論的重要依託——我們都記得課上老師曾提到的著名電影吧?本來抽象、遙遠的問題頓時栩栩如生而如同親歷了。當然,這一種也相對比較微妙,推薦兩部新片《大象》(美國中學生校園槍殺事件,在眾媒體憑主觀臆想紛紛炒作馬加爵事件的時候,人們尤其應該靜下心來看看這部片子)、《海灘》(一個心理實驗,還能說什麼呢?)。總之,功利一點地說,前者是應用自心理學,後者則是對心理學有用。
值得一提的是,形式是次要的。個人以為,《飛越瘋人院》倒不是心理學電影,因為它無論從目的到內容上都與心理學擦肩而過,所探討的問題主要是自由和體制,只不過借了精神病院的場地一用罷了。
心理學顯然不是能打開所有大門的萬能鑰匙,甚至都不能單獨打開一扇門,充其量只是鑰匙圈。所以,我們很少能找到一部專為心理學而拍的電影,除非——除非我們中的一個將來去拍電影,或者寫一本像斯金納《沃爾登二世》那樣的好書。
(以下電影列表依時間降序排列,主要參照三個指標:心理學看點,藝術性以及觀賞性。簡介與詳細評述以後將陸續推出。另外,我沒看過的電影暫不評分。)
-----------------------------------------------------------------------
大象elephant (2003)
心理學看點:當眾媒體憑主觀臆想紛紛炒作馬加爵事件的時候,人們尤其應該靜下心來看看這部電影。
藝術性:*****
觀賞性:***
詳細評論:http://www.heart-bay.com/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03&ID=430
I.D./ IDENTITY/身份(2003)
心理學看點: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礙)
藝術性:***
觀賞性:****
La pianiste/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The Piano Player /Die Klavierspielerin (Austria)(2001)
2001戛納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及評委會三項大獎
同名半自傳體小說作者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獲200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心理學看點:千載難逢的一部狠片,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A beautiful mind/美麗心靈(2001)
2002奧斯卡獲獎片
心理學看點:偏執型精分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實驗(2001)
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
心理學看點:經典社會心理學實驗的社會成人版
藝術性:****
觀賞性:***
The Beach/海灘 (2000)
2000柏林電影節提名
心理學看點:個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心理學實驗
藝術性:****
觀賞性:***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聖女貞德(1999)
法國凱撒獎八項提名
心理學看點:貞德是精分?/人的信仰何來?
藝術性:****
觀賞性:****
The game/心理游戲(1997)
心理學看點:他學著父親的樣子跳下了樓。而這正是康拉德設計這一游戲的最精彩情節,他就是要哥哥以親身經歷來治癒心理創傷,將情感從死去的父親身上轉移到面前所有的親朋好友身上。
Basic Instinc/本能(1992)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性與暴力的本能
藝術性:***
觀賞性:****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1991)
1992奧斯卡獲獎片
心理學看點:變態心理學
藝術性:****
觀賞性:*****
rain man/雨人(1988)
1989奧斯卡獲獎片
心理學看點:濃墨重彩地展現了自閉症的典型症狀
0觀賞性:*****
Blue Velvet /藍絲絨(1986)
1987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
Spellbound/愛德華大夫(1945)
1946奧斯卡提名
心理學看點:失憶症
藝術性:***
觀賞性:***
Ⅲ 好點的心理電影 最好是1個半小時左右的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96分鍾
心理看點:ADHD Ritalin,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點評:名叫Justin的男孩,17歲了還在像嬰兒一樣吮吸大拇指,戒不掉。
2、《記憶碎片》memento 113分鍾
心理看點:短時記憶障礙,海馬體損傷
點評:就不重復細節了,不是因為太經典而在這里設懸念,而是完全無法重復。
3、《水果硬糖》Hard Candy 103分鍾
心理看點:戀童癖、犯罪心理學
點評:看完這部電影後:基本上男人都覺得一陣寒意飄過,女人則覺得大快人心。
4、《大象》elephant 1H21MIN
心理看點:校園暴力,社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
點評:這是一部關於校園暴力的片子,思考良久為什麼名叫「大象」?——原來青春期的大象才是最危險的。
5、《心理游戲》the game
心理看點:人格/性格測試,應用,設計情景
點評: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情節的接宕起伏會讓你愛不釋「眼」。
6、《約書亞》Joshua 105分鍾
心理看點:兒童心理學、亂倫
點評:九歲男孩Joshua,因為妹妹出生而失寵;在此之後,發生了一連串不幸的事。
暫時短一些的我搜集了這些,其它很多非常經典的時間都是在兩個小時左右的。不知道你是要上課做給學生觀賞用的還是什麼。這些裡面要有些挑選才行。像《致命ID》《七宗罪》《火柴人》《孤兒》《第39號案件》等等都是很好的電影,只是不符合你一個半小時的要求。
Ⅳ 推薦幾部關於心理學的經典電影
「心理學電影」列表
《記憶碎片》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記憶碎片》註定不是非一般的作品,電影故事其實不太復雜,但很難看懂,這是由於它採用兩條平行故事線,一條倒敘,以彩色呈現,另一條順敘,以黑白呈現,兩條線每隔幾分鍾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無縫地與片頭銜接在一起(觀看者可注意何時銜接到了一起)。
《記憶碎片》的總攝制經費僅夠《珍珠港》舉行開幕典禮(500萬美元),但它證明了好電影不是金錢堆出來的。
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和最佳電影劇本兩項提名,此外還贏得39項國際大獎和26項提名。
《機械師》:精神分裂片,側重表現精神分裂者的狀態,懸念設置更合理
發行時間:2004年
電影導演:布拉特·安德森 Brad Anderson
電影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 Trevor Reznik
詹尼弗·傑森·利
如果你喜歡《拳擊俱樂部》(Fight Club)或者《紀念品》(Memento)這一類型的電影,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本片。
《死囚168小時》:對一名死刑犯的心靈挽救
片名"Dead Man Walking"是獄警們發明的俚語,指死囚犯臨行前從牢房到行刑地點走的那段路。
導演: 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即《肖申克救贖》中的主角
主演: 蘇珊·薩蘭登 克萊希·布朗
1995年奧斯卡獎
最佳女主角獎:蘇珊·莎蘭登
提名最佳男主角獎:西恩·潘
提名最佳導演獎:蒂姆·羅賓斯
提名最佳歌曲獎:布魯斯·斯布林斯頓
感覺一般 記得看了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搏擊俱樂部》:嚴重失眠症帶來的人格分裂
導演: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主演
愛德華·諾頓
布拉德·皮特
海倫娜·博納姆·卡特
荷爾蒙分泌直線上升
《心理游戲》:治癒童年看見父親跳樓的創傷
這是大衛芬奇的一部作品,介於《七宗罪》和《搏擊俱樂部》之間,邁克爾道格拉斯、西恩潘主演 1997年
《安東尼菲舍爾》:一次艱難的心理治療
導演:丹澤爾·華盛頓 編劇:安東尼·菲舍爾 主演:德里克·盧克
級別:PG-13(暴力、粗口及虐待兒童情節)類型:傳記、黑人電影片長:117分鍾發行:福克斯探照燈公司FoxSearchlightPictures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0日
官方網站:www2.foxsearchlight.com/antwonefisher
《美麗心靈》:進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內心 偏執型精分患者
2001年12月13日
導 演: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2001年12月13日 ( 美國 )
本片榮獲8項奧斯卡提名,最終奪得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4項大獎。
算是大的觀眾群
《火柴人》:患有強迫症的騙子的行騙生涯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員
尼古拉斯·凱奇
山姆·洛克威爾
貌似有喜劇成分 沒看過 但凱奇出演的作品不用懷疑。
大象elephant (2003)
心理學看點:西方的馬加爵事件 — 教育 / 犯罪心理學
藝術性:*****
觀賞性:***
導演: 格斯 范 山特 演員大部分是波特蘭當地的高中生
I.D./ IDENTITY/殺人游戲(2003)
心理學看點: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礙)
藝術性:***
觀賞性:****
導 演: 詹姆斯·曼高德
十個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這個搖搖欲墜的破旅館中,等待著越來越深的恐懼降臨:十個人,正在一個接一個被有計劃的謀殺……在死神面前,他們恐懼、顫抖,人人陷入瘋狂的猜測中,理性正在慢慢遠離。
La pianiste/鋼琴教師/(Austria)(2001) 心理學看點:千載難逢的一部狠片,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2001戛納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及評委會三項大獎
同名半自傳體小說作者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獲200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實驗(2001)
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
心理學看點: 社會心理學實驗 — 人性的殘暴
藝術性:****
觀賞性:***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由《勞拉快跑》男主角主演,講一次科學實驗:找二十個普通良民,隨機分成兩組,八個獄卒十二個囚犯,來模擬一周的監獄生活。開始時大家嘻嘻哈哈,後來獄卒開始使用權力維持秩序,隨後發展到濫用權力、私刑、發泄個人情緒、最後組織實驗的幾個科學家都被「獄卒"們抓了起來,項目負責人被殺。."實驗"揭示了這樣一種殘忍的人類本性,在持續增長的壓力之下,人性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教授們的預計,每一個事件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災難
/聖女貞德(1999)
法國凱撒獎八項提名
心理學看點:人的信仰何來? 精神分裂
藝術性:****
觀賞性:****
別弄錯版本
本能(1992)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性與暴力的本能
藝術性:***
觀賞性:****
為了欣賞沙姐著名的坐椅子情節而看的,只是驚艷而已。
沉默的羔羊(1991)
1992奧斯卡獲獎片
心理學看點:變態心理學
藝術性:****
觀賞性:*****
除了KB氣氛的營造,影片的社會命題也很有嚼頭。pol.ice為了捉一名殺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於另一名殺人狂魔,這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荒誕與諷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尋找人類社會的KB之源,最後得出了一個「由於秩序本身的問題造成的,反過來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結論,這使得影片從另一層面上講又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
本片獲第六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五項大獎
rain man/雨人(1988)
1989奧斯卡獲獎片
心理學看點:濃墨重彩地展現了自閉症的典型症狀
0觀賞性:*****
挺悶的開頭
Blue Velvet /藍絲絨(1986)
1987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
/愛德華大夫(1945)
1946奧斯卡提名
心理學看點:失憶症
藝術性:***
觀賞性:***
其他:
《靈異第六感 》— 兒童心理
《歌西卡》 — 失憶
《失憶》— 短時記憶缺失
《失眠
《心靈捕手》 (1997) — 精神分析
《第八日》(1996) — 唐氏綜合症
《夢旅人》— 精神病-歇斯底里
《美國精神病》I、I I — 犯罪心理學
《穆赫蘭道〉《妖夜荒蹤》《後窗》希區柯克 經典就是經得住時間洗刷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肖申克的救贖》
《七宗罪》
《再見,俊》(金荷娜)
《催眠》
《迷牆》
《費城》
《男孩不哭》
《心靈捕手》
《晚娘溺水的魚》
《七宗罪》
《亞特蘭蒂斯之心》
《切膚之愛》
《陰陽師
《簡單的血腥》
《移魂女郎》
《天堂的小孩》
《誰說我不在乎》
《東邪西毒》
《激情黑寡婦》
《弦動我心》
告訴她 阿莫多瓦
卡多什 以色列
憂郁星期天
37.2度/巴黎野玫瑰
猜火車
發條橙 庫布里克
洛麗塔 傑珠.埃恩斯
大逃殺 北野武
第六感 布魯斯.威利斯
理發師的情人 義大利
鵝毛筆
羅丹的情人 伊莎貝拉.阿佳妮;厄.德帕迪約
日瓦戈醫生
西伯利亞理發師
黑暗中的舞者 比約克;凱瑟琳.德納芙
跳出我天地 比利.埃略特
性.謊言.錄音帶
活著 葛優
我和我的朋友 (挪威)
兒子的房間 (意)
高跟鞋 阿莫多瓦
我的秘密之花 阿莫多瓦
無顏
羅生門 黑澤明
悲慘世界
韓國:
《老男孩》 驚人的黑色驚人的暴力驚人的浪漫
等殺人3部曲
《老師的恩惠》老師可以育人亦可害人,血腥但值得人們深思。
《愛的蹦級 》同性 這部算不算呢 拍的肯定沒問題
《漂流欲室》用一種毀滅一切的方式,證明了愛情是唯一崇高的東西,金基德的水,島情節
《殺人回憶》它證明了電影可以做零缺憾,永遠的韓國電影第一。
Ⅳ 電影一般是瞬時中的物理時間啊戲劇的心理時間大於物理時間嗎
是的
戲劇的心理時間大於物理時間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
戲劇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種假說。比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對一種乞求戰斗勝利的巫術活動的合稱,即戲劇的原始形態。另一為勞動或慶祝豐收時的即興歌舞表演,這種說法主要依據是古希臘戲劇被認為起源於酒神祭祀。
戲劇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它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通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Ⅵ 電影心理學的歷史
1916年,德國心理學家雨果·明斯特伯格發表《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提出「電影不存在於膠片上,甚至不存在於銀幕上,而只存在於把它實現的思想中」的理論,強調電影是「一種心理學游戲」,做了電影心理學研究的初次嘗試。1932年,德國心理學家魯道夫·愛因漢姆的《電影作為藝術》從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出發,系統研究了電影影像的物理特徵、視覺表現手段的發生學元素和電影作品的藝術特性,強調「心理結構能力說」和關於「審美主體的能動性」的觀點,提出了「局部幻象論」和「形象偏離說」,為無聲電影的藝術合理性辯護。(參見「局部幻象論」)1940年,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的《電影心理學概論》論述了電影的本性、蒙太奇表現手段和明星制的心理學依據。40年代末期,法國電影理論家讓·馬扎萊的《電影與心理》和莫里斯·梅洛—龐蒂的《電影與新型心理學》對一般主觀鏡頭的分析,是電影心理學的重要論述。1963年,法國電影理論家讓·米特里的《電影美學與心理學》(第一卷)問世,這部網路全書式的巨著對影像、全景鏡頭、主觀鏡頭、景深鏡頭、移動鏡頭、結構、彩色和音樂諸元素作出了心理學的解釋,尤其以心理學為依據論述了蒙太奇的合理性,提出了電影作品的「形象—符號—藝術」三個層次。蘇聯電影理論家謝·金茲堡的《電影理論概述》從視知覺角度探討了運動和深度的心理學原理。以感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為依據,研究觀眾心理和影片心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