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霍元甲怎麼樣
還不錯,打的不錯,可以去看.
從本周起,全國各大影院內,《霍元甲》和《金剛》的海報都被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本報訊 據中影發行放映分公司不完全統計,電影《霍元甲》的首日票房將近800萬。劇組發行負責人張小姐告訴記者,這是一年來周三起片的電影中最好的成績。不過與《金剛》一致受到好評不同的是,《霍元甲》的觀眾評價可謂兩極分化,涇渭分明。
廣州票房超《金剛》
來自中影的票房統計顯示,北京的票房總數在全國排在第一位,新影聯和中影星美兩條院線加在一起達到了150萬。而一向只能在城市票房排行榜上屈居第三的廣州這一次超過了上海,華影南方和珠江兩條院線的總票房超過110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成績比周四起片的《金剛》還高了20萬。
宣傳投入500萬
目前在中央電視台的綜合頻道、經濟頻道、電影頻道、電視劇頻道和綜藝頻道都能看到《霍元甲》的硬廣告投放,北京、上海等全國13個城市的樓宇廣告也以每日60次的頻率滾動播出《霍元甲》的片花。張小姐向記者透露,發行方的直接廣告投入達到500萬,這其中並不包括植入性廣告和其他品牌搭載廣告。
記者在周三到新東安、新世紀等幾家影院采訪時發現,《霍元甲》早場的上座率遠比《金剛》要高,到下午5點之後,則出現了排隊購票的現象。不過在影片放映之後的隨機采訪中卻感覺觀眾的評價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喜歡的表示李連傑打得非常之爽,沒有讓人失望,不喜歡的則將矛頭對准編劇,認為過於直白的說教式的台詞大大拖了精彩動作的後腿。
② 評價《霍元甲》
太震撼了!《霍元甲》,一部身為中國人不得不看的電影。這不僅僅是一場自我靈魂洗禮,更是一場民族氣節的熏陶……
「打擂就是為了拿『津州第一』,競技就是為了贏!」
小時候,霍元甲一直以霍家拳為傲,他堅信父親是「津州第一」。但當他看到,父親在擂台上故意收拳輸掉比賽時,他非常不解並發誓一定要報仇,要成為「津州第一」。憑著其對武術的悟性及熱情,武藝根基日益深厚,後來成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夫。同時,性格也變得浮躁傲慢,人也越來越好勇鬥狠。但最後,就在他真正成為「津州第一」的同時,他卻失去了身邊最親的人與最好的朋友。取得了第一又有什麼用?
「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人要學會互相尊重」
在與世無爭的農村裡,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反省自己曾經的過錯。原來一直增強好勝的自己,只知道追求勝利的結果,卻從來不懂得去尊重別人。他終於明白當時父親為什麼要收拳,為什麼要故意輸給對方。勝負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暴力並非解決問題的惟一方法,如果你懂的只有武術,卻又拿武術來傷人,那麼就算你是世界無敵,你和禽獸也沒有兩樣。武術不是用來炫耀和傷人的,是用來幫助自己和他人的。
「競技是為了發現和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7年後,霍元甲重返天津。為了國家興旺與民族氣節,他再次登上比武台。抱著「以武會友」的心態,打敗了大力士。仁者無敵!他不單在台上贏了對手,還以德服人,讓對手輸的心服口服。因為,真正的競技在自己的內心,要容他人所不能容之事,以寬容的心去戰勝別人,並超越自己。
「人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我有勇氣走到最後。」
1910年9月14日,沒有人可以忘記這一天。霍元甲秉著發揚「自強不息」的精武精神,接受了外國人不平等的挑戰。「活著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當日,霍元甲擔負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希望與尊嚴,在「自強不息」的呼聲中,勇敢地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段路。
在電影的最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一個肩負著民族尊嚴與氣節的人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一個明知是死也要繼續堅持打到最後的人,是多麼的令人敬佩!那萬眾一心、氣壯山河的呼聲是多麼的讓人震撼!這就是中國人的骨氣,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只有自強不息的奮發,別人才會尊敬你!
霍元甲,你真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You are fearless!
影視評價;
《霍元甲》是一部誠意之作,在細節方面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武打設計頗具氣勢,特技效果可圈可點,作為一部商業片來說,已經成功了大半。武打的設計出自李連傑與袁和平之手,毫無疑問,這兩位大腕的合作,本身就是強強合作,在一切「豪華」的面前,設計出來的武打鏡頭似乎「升華」了。尤其是李連傑對抗日本武士所使出來的三節棍功夫,超出了精彩武打鏡頭的極限,應歸類於經典的范疇之內。武打鏡頭美輪美奐,充滿張力與靈性是《霍元甲》最大的特色之一。而特技效果的合理使用更使武打場面更上一層樓,雖說特技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但是增加了特技以後,武打設計愈加緊湊,使電影的觀賞度陡然提升。當然,李小龍的徒手真功夫也被尊為經典,但是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真功夫+好特技」更具吸引力。《霍元甲》如單純地作為一部武打商業電影來說,離輝煌並不遙遠,並且已能觸手而及了。
可《霍元甲》不單純是一部武打片,按照李連傑的說法來看,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而作為傳記片來說,塑造霍元甲人物的重要性應該超過鏡頭的美麗性。不得不提,本片編劇工作者在塑造「霍元甲」這個人物上,有許多不大不小的詬病。影迷們是苛刻的,他們總希望自己的英雄能夠極度完美,總希望霍元甲這個人物能夠有血有肉。從李連傑的表演上來看,他已使出了渾身解數,情感戲非常投入,面部表情也得到了較好的發揮,無可厚非。可是由於編劇的種種失誤,使得霍元甲這個人物的塑造就顯得不那麼完整了。霍元甲自小犯哮喘,理因不能過激運動。而影片的台詞卻說,霍元甲是因為習武才把身體恢復。這點不可信,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霍元甲的哮喘是由於自己年齡的增長,自然的發育而慢慢自行恢復的。而編劇只是為了說明武術的有效性,健身性才把這個錯誤說法強加上去的,精神可嘉,但原則上是錯誤的。這是小錯誤,可以原諒,但大錯誤在於他把霍元甲如何成為一位武師的過程全盤忽略掉了,顯得太業余,太不專業。這個過程是霍元甲成長的重要階段之一,是刻畫他如何成為一個冷血,沖動,無情之人性格轉變的過渡。這點很重要,如果不說明白的話,直接把霍元甲醜陋的一面展現在觀眾眼前,觀眾就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隨後霍元甲認知了自己的錯誤之後,在江中自溺,被鄉俗人家所挽救。這段介紹也同樣缺乏足夠的內容,後來霍元甲與月慈的戀情愈加簡單,還沒使人懂得他們如何相互吸引愛慕便直接進入了穩定的平靜期,實在非常可惜。如能把成長與戀情這兩塊內容加以描述,輔之運用藝術氣息的手法,定能使霍元甲這個人物愈加豐滿。至於後來的霍恩第如何去世都沒有交代清楚。這不是李連傑的錯,都是編劇惹的禍。
霍元甲年代已遠離我們,某些真實的數據難以挖掘考證,而電影是一個藝術的載體,它不局限於記錄的真實,而是在於塑造人物的豐滿性。縱使一些真實內容的缺失,也不必驚惶,我們可以加進一些只要合乎情理,能夠烘託人物性格的情節來,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藝術是允許加工,允許誇大的。內容上的不協調,使《霍元甲》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的電影來說,不夠成功,不夠深度挖掘。可李連傑沒有令我們失望,他的武戲,他的文戲均體現了他一貫的作風。可把《霍元甲》來作為他武打片的收官之作來看,不免為他感到惋惜。
黃飛鴻,年輕時代的李連傑;霍元甲,中年時代的李連傑。曾經的桀驁不遜,激勵了我們做事要有「雄心」;現在的坦盪似水,教育了我們做事要有「恆心」。四十二歲,他戛然而止,帶著武術的精髓,帶著武術的精神,漸漸地,漸漸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在一個普通的貳零零陸年謐夜。
③ 李連傑的電影《霍元甲》好不好看
很好看啊,裡面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而且最後和日本人對打和在高處擂台對打的時候都很精彩。雖然說不能超越李連傑之前的精武英雄和黃飛鴻但是這部點的確是值得一看的。
④ 平心而論,李連傑的《霍元甲》算不算是本世紀最好的功夫片
要說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肯定算一位。尤其當年的電視劇加上《萬里長城永不倒》,讓大家更是對霍元甲家喻戶曉。李連傑也是中國的功夫巨星,他塑造的許多人物都成為了經典。
《霍元甲》上映於2006年,是於仁泰導演從好萊塢回歸後指導的第一部動作片;這部電影也被稱為李連傑職業生涯最後一部武俠片。與以往不同的是,於仁泰版顛覆了以往的霍元甲的英雄正派形象,年輕的霍元甲被塑造成玩世不恭、武功高強的富家子弟。
最終如大家所願,霍元甲在上海創立了精武體育會,成為備受敬仰的民族英雄。可是比起前作來說,李連傑版《霍元甲》於武術展示上更為精彩生動,尤其最後的中西擂台對決更是驚心動魄、讓人大呼過癮;可惜不足的是,故事前後銜接過於生硬,割裂性太強,以至於無法成為最經典武俠片。
⑤ 評論一下《霍元甲》
很好看,霍元甲是人們值得尊敬的人物,他先提出練武不是用來欺壓同胞和洋人,是為了強身健體.練武的人也應該仁者無敵.我認為這部影片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