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電影《大唐玄奘》
一部有亮點但更多是令人遺憾的作品。
本來,玄奘取經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充滿了波折和驚險,而且之前沒有人拍過電影。如此有利的起點加上王家衛顧問,鄒靜之編劇,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成果,但成片讓人感覺並沒有達到這個效果。
優點:1,攝影。可以說這是一個無爭議的優點,幾乎全部的實景拍攝讓整個電影心曠神怡,廣袤的瀚海,起伏的沙漠,一望無際的草原,冰封萬里的雪山。。。。看來很是舒服。僅僅當風景片看也不錯
2,對史實比較高度的還原。玄奘所經歷的大事還原的都還算可以,有的對話甚至直接翻譯史書,有的細節如玄奘在高昌講經時,從高昌王身上踏過的禮遇;玄奘拜師戒賢的拜師禮(跪在地上,用胳膊肘和膝蓋前進)還原得非常到位。除了那個西域美女和印度奴隸,好像還沒有什麼虛構的東西。挺不容易
3,黃曉明,還算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首先態度還算認真。其次在某些細節,比如聽聞高昌王放他西行時,表情由平靜到驚喜再轉為欣慰,比較細膩而傳神。最後回國前的眼神百感交集,以及站在長安城外涕泗橫流,不能自已地快速轉動佛珠(但度把握得不好,仍然太過火),都算不錯的表演
4,印度實拍的風土人情。
缺點:1,本片最大的缺點是定位模糊。從黃曉明 徐崢 湯鎮業 羅晉等人的陣容來看,應該是一部商業片。但要命的是,全片幾乎沒有一處高潮,幾乎沒有一處扣人心弦 讓人慾罷不能之處。須知商業片的定位就是好看,賺錢,沒有這些,恐怕連成本都難收回。全場本來就寥寥無幾的幾個人,還不時有人退場,剩下的幾個也不停在嘮叨「咋沒有孫悟空豬八戒」「這tm看了個屁」「不好看」。你可以在心裡罵他們sb,但不能否認這些連玄奘和唐僧都分不清的普羅大眾是票房的主要保證,抓不住他們電影的票房就無法保證。另一方面,如果是小眾片,也說不過去,因為片中的史實和佛教常識的錯誤實在很多。
2,史實錯誤。
開頭玄奘的身世,居然棄鄭善果慧眼剃度幼年玄奘的傳奇故事於不顧,卻用了《西遊記》的江流兒故事,實在不該;
李昌,王祥的態度沒有片中那麼糾結,他們一開始就非常敬佩並支持玄奘;
莫賀延磧中,玄奘一開始就打翻了水袋,之後整整4天5夜滴水未進(真心牛逼。一般人在正常環境下也很難這么久不喝水)。而不是片中演的大水袋後又有小水袋,還下雨;
高昌雖然是西域國家,但高昌王麴文泰本人卻是地道的漢人,可片中似乎是胡人的氣質;玄奘第一個徒弟石槃陀是地道胡人,片中演員卻沒有胡人的體貌特徵;
佛教徒不能親手從女人手裡接東西;
土豆和蘋果在唐代還沒傳入中國;
十八天無遮大會的辯題根本不是「大小乘的區別」(這在佛教里是很基礎的東西,怎麼可能世界級名校那爛陀只有一個玄奘能闡述??),而是另一個精深的多的命題——「真唯識量」。至於具體怎麼回事,我這點墨水就解釋不清了。不過大家可以記住:玄奘是佛教重要宗派:法相唯識宗的創始人;
如果在沙漠里沒了條件理發也就罷了,怎麼到了高昌尤其是到了印度還不理發,一直是寸頭?說不過去了吧;
玄奘回到長安時受到熱烈歡迎不錯。但玄奘本人當時並沒有出現在歡迎現場,而是一直在客棧。
作為商業片不好看,作為小眾片又各種錯。票房沒擁有,口碑也沒搞到,這才真叫尷尬。
3,黃曉明的表演,仍然是遺憾遠大於驚喜。霍建起說歷史上的玄奘就是高大俊美的,而且很執著,黃曉明很符合。玄奘是如此不假,可玄奘不是只有這些啊!黃曉明首先先天條件就不足,他那線條過於曲折的臉型、殺氣和油滑過重的氣質、明亮有餘而沉潛儒雅超然不足的眼神都完全不是高僧玄奘的感覺,在佛學和整個傳統文化方面也沒聽說他有多高的修養,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演員能真正吃透玄奘。此外,他對玄奘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也很成問題。歷史上的玄奘非常沉著成熟,多數情況下喜怒不形於色,雖然大風大浪不斷,但表達感情的次數屈指可數。反觀黃曉明的表演,可謂是「喜怒常形於色」:幾乎從頭到尾都眉頭緊皺,動輒大呼小叫,時或涕泗橫流。不是說玄奘沒有激動的時候,而是沒有你這么多,高僧的幅度也不可能如俗人一樣大,尤其是放在區區2小時的片子里實在顯得太過密集。高僧的堅韌是根植於心裡的,而不是要那麼用力地刻在臉上的。這樣一個玄奘,讓人分分鍾跳戲就不是意外之事了。
4,幾乎毫無高潮和精彩處。即使是小眾片,也不能是枯燥無聊的代名詞。尤其玄奘之路,更是充滿了刺激和驚險,大到和木叉的龜茲辯經、印度的全國性辯經(期間還有縱火案和刺客)、高昌的先憂後樂、遇到強盜時的千鈞一發(這段無比傳奇)、晚年的辯機事件,小到和李大亮、李昌等人的交鋒,本來都有轉折點、精彩處可拍。可編劇似乎有一種能把一切精彩處都寫得平淡如水的本事。那種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紀錄片《玄奘之路》時發自內心的震撼與崇敬之情,看錢文忠講《玄奘西遊記》時的欲罷不能之感,在這里幾乎找不到分毫。作為一個對玄奘有較多了解的觀眾尚且如此,大多數還期待著看到猴哥八戒的觀眾對此片無感、昏昏欲睡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5,情節詳略不當。有的情節如玄奘取經的緣由是應該大書特書的,否則玄奘誓死取經就讓人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似乎沒有多大必要,可是片中卻一筆帶過;高昌後的國家居然全部一筆帶過,直接到印度,太草率了。玄奘所途徑的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陀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不應該略過;還有印度辯經是非常精彩的戲份,戒日王和鳩摩羅王差點為了玄奘兵戈相見,這些全都沒有,卻在一個虛構的印度奴隸身上花許多時間。
6,一些不太認真的地方和刪減。比如玄奘在印度的戲份,據傳是黃曉明梵文配音,但很多片段他明顯就沒張開嘴。還有湯鎮業的木叉鞠多、趙文瑄的唐太宗就露了個面,毫無存在感,估計相關戲份是刪了。
7,字幕問題。片中除了玄奘和唐太宗,基本都是不怎麼知名的歷史人物,打出字幕更好。一些對於玄奘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雖然有字幕,但太小且停留時間太短,一般觀眾根本注意不到。
總之最大的問題是:
1,定位模糊,
2,選角失敗(綜合形象演技和票房的考慮,個人認為比較好的選擇是馮紹峰),
3,缺乏高潮。
玄奘的生平非常豐富,如果缺乏高超的剪裁功力就容易拍成這樣既掉了這那又顯得平淡的流水賬。人物傳記僅僅靠堆砌史實是拍不好的。片子遺憾大於成就。當然,在一個娛樂片喜劇片橫飛的年代,有這樣一部反映高僧大德的影片已屬不易;但似乎我們也不能「有奶就是娘」,只要是個這類的電影就只能支持不能批評,這或許不是對影片乃至對中國電影的負責態度。非常希望以後能有更好的反映玄奘法師事跡的電影出現。
Ⅱ 大唐玄奘票房慘淡原因揭曉 大唐玄奘票房為什麼那麼低
可能因為黃曉明看上去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帥的裝13感覺吧~ 再加上演技也不是經常在線,而黃渤接地氣些笑得喜慶演什麼都豁得出去,大家也更願買賬啊~ 反正刷顏值並不是人們最願意貢獻電影票房的首要原因啊對不對~
Ⅲ 黃曉明所出演的電影基本部部撲街,他真的是票房毒葯嗎
我覺得從他近幾年所出演的電影收視率來看,說他是票房毒葯也沒錯。因為雖然作為一線大咖,他的號召力似乎越來越弱了,由他出演的電影越來越低。
而且近年來,他所拿的出手的影視劇作真的很少,而他在娛樂圈的地位卻並不低,作品拿不到票房,一部接著一部的撲街,他卻又能時刻接到新的劇本,所以才會嘲諷他是票房毒葯。畢竟和他同一期的演員,雖然可能在娛樂圈的地位和人緣還沒有他好,可是人家都是用演技說話的,票房也是有保證的。
Ⅳ 黃曉明當年推掉《琅琊榜》和《北平無戰事》是因為錢沒談攏嗎
我認為黃曉明推了這倆電視劇不是因為錢沒談攏,應該是有別的原因。黃曉明最初被邀請在《琅琊榜》中演出。黃曉明也是圈內一線男明星,他也很帥。此外,他還演過許多古裝劇,所以有可能演梅長蘇。但當時他出於各種原因拒絕了。
事實上,"選片子"是無稽之談。畢竟,黃曉明的地位是在那裡的,許多最初創造的時期會想到他,幾乎都是拿黃曉明粉,吸引熱度。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沒有成功的合作,就不足以成為人在人。找認換戲,似乎已經推了很多好戲,但黃曉明肯定推出來的壞戲比戲多。所以我不這么認為。
Ⅳ 大唐玄奘的歷史故事為題材寫的有關中的研究大唐玄奘是什麼歷史事件作為題材的
近日上映的電影《大唐玄奘》講述了1300多年前唐朝高僧玄奘遠赴印度求學的傳奇故事。玄奘堅持不懈,一心向佛,朝著心中的聖地那爛陀寺不斷前行。他不僅將大量佛學經書從印度帶回了中國,也將盛唐的文明傳播到了沿途各國……編劇鄒靜之根據《大唐西域記》的史書記載,選取了玄奘西遊這一段進行電影劇本創作。這部影片沒有絢麗的布景、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沒有重口味的矛盾沖突,完全根據歷史故事創作,對在各種驚險刺激的商業大片之中浸淫已久的觀眾來說有些平淡無奇。這正是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在魔幻題材影片扎堆、商業氣息濃重的市場環境下,創作者用嚴肅的創作態度挑戰「玄奘西天取經」這個難以駕馭的題材,以真實的歷史文本出發,遵循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人物塑造和事件選擇盡可能接近真實歷史,最終呈現了一部具有宏闊視角、深刻意蘊的史詩巨制。
人物刻畫是這部電影的特色。拍攝過《蕭紅》《秋之白華》等多部人物傳記片的導演霍建起並沒有選取娛樂化的改編或大量虛構的情節講述西遊故事,也沒有將玄奘塑造成「高大上」的精神領袖,而是將其還原到「人」的層面來直敘這段經歷,讓觀眾以平視角度去了解玄奘這個人和他留下的故事,去理解玄奘的內心世界和西行的精神歷程。西行的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奇妙未知的經歷。鏡頭里的玄奘只是一個普通僧人,被困沙漠之中飢渴交加,也曾一度陷入迷茫,甚至感到絕望。然而,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因為其不懈的堅持,才具有了非凡的意義。這一點正是這部影片所要展現並傳遞的主旨所在,也是主創在創作過程中一直在堅持的信念。在富有情感的表現方式之下,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共鳴,彷彿跟著玄奘的西遊歷程,經歷了一場精神蛻變和思想洗禮。
在藝術呈現方面,該片沒有刻意追求商業類型片那樣戲劇化的張力,在當前以娛樂化和社交化為主要訴求的電影市場上顯得卓爾不群。但影片帶給觀眾的觀影體驗並不是乏味無趣的。雖然不像一些商業影片那樣,讓人開懷大笑或直呼刺激,但《大唐玄奘》卻引發觀眾對人生的深刻思考,並激發內心深處的那份堅守信念。
《大唐玄奘》之所以有這樣的藝術魅力,在於主創團隊力求真實還原玄奘大師西行尋求佛法的艱苦過程。在電影技術發達的今天,他們採取原始的創作手法,幾乎重走了一遍玄奘西行之路,切身體驗那段艱苦卻富有啟迪意義的行程。從一望無際的黃沙,到一片素白的雪山,再到色彩濃烈的古印度,影片中的場景無一不是視覺盛宴,在推動劇情發展的同時,帶領觀眾跟隨玄奘的腳步,從長安一直向西,走到了天竺,也走進了他強大、堅韌的內心世界。這部電影讓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玄奘精神的堅定不移,也是藝術創作中的堅韌不拔,還有對遠大的文化理想和悲憫的藝術良知的深刻思考。
《大唐玄奘》的上映,恰逢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計劃不斷推進實施之時。這一時代背景賦予了這部電影更加深遠的現實意義。創作者從歷史故事中找到與現實世界產生勾連的內容,實現了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有機統一。這部電影的成功提醒中國電影人,相對於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電影的社會效應。一味用搞笑、顏值、話題等淺層娛樂元素獲取一時的票房成績並不是電影藝術發展的長久之計。電影創作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攀登創作高峰,將兼具藝術性、思想性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引領大眾審美取向,對現實世界產生積極影響。
Ⅵ 《八月未央》各個方面成績都很差,是誰的問題
影院的電影票房蕭條,可是在社會輿論主要表現上卻十分的繁華,這在其中更為爆紅的當屬《八月未央》。
這部影片現階段公映了6天,電影票房連五千萬都沒做到,要了解這但是結集了譚松韻、鍾楚曦、羅晉三個出色知名演員啊,結果或是活生生的玩砸了。當然在得分層面,原本認為四分是極限了,結果如今早已跌到3.8。
與成龍大哥協作的《神探蒲松齡》,與鍾漢良協作的《解放·終局營救》,與陳偉霆協作的《寵愛》,與董子健協作的《脫單告急》,但堅信網民們也發覺了,這五部電影的電影票房和用戶評價都不盡如人意。
現如今第六部著作《八月未央》再度嗝屁,變成槽點濃濃的著作,要來觀眾們針對鍾楚曦的主要表現也是非常心寒了。
當然,客觀性而言此次《八月未央》不會受到大家喜愛的非常大一部分緣故,是故事情節太過三觀不正,都2021年了也有2個好閨蜜為了更好地一個男人爭奪的劇情,怎能讓觀眾們不調侃?
《八月未央》在公映以前,曾被許多網民覺得有希望與《我的姐姐》大比拼一下電影票房,但《我的姐姐》現如今早已做到7.32億,而《八月未央》也許破億都難,彼此之間的差別也是很顯著了。大夥兒有看了這部影片嗎?感覺怎樣呢?
Ⅶ 推掉的戲都火了,出演的都成了爛片,史上最不會挑戲的男演員你認識嗎
通常在追劇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容易被劇情感動,很多人會關注劇情和內涵,而對於演員來說,我們會更關心他們的表演。好的作品與演員是相互成就的關系,因此演員挑戲是一項技術活,如果演員與劇本都能滿足大家的胃口,那麼演員與作品就很容易變紅。
而黃曉明的另一個缺點,就是他經常接影視劇的翻拍或續集,比如《神鵰俠侶》,雖然是他和劉亦菲合演,但大家只記得劉亦菲,後來《上海灘》、《何以笙簫默》等等,口碑一落千丈。而黃曉明是個非常注重面子的人,如果朋友找他幫忙,讓他演自己的戲,黃曉明會毫不猶豫地答應,爛片越來越多。黃曉明因捐贈的事情挽回了部分口碑,希望他能長久維持下去。
Ⅷ 《大唐玄奘》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大概意思就是,不要忘記最初時候人的本心,就是人之初那一顆與生俱來的善良、真誠、無邪、進取、寬容、博愛之心。《大唐玄奘》中的玄奘就因為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終的。在高昌古國時他不受國王利祿誘惑,不受殺頭威脅,堅持一路向西,只因不忘初心——西去取經;當他在天竺王國受眾民擁戴,並得當地威望高僧挽留,但他依舊不貪圖榮華富貴,堅持回國。哪怕回歸之路還得四年,依舊艱辛,但因他始終不忘初心,故毅然決然取經後返回。
爭霸五一電影檔的《大唐玄奘》與同期上映的電影風格迥異,當《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誰的青春不迷茫》《夢想合夥人》都大打商業牌以攫取更多票房的時候,《大唐玄奘》卻秉承霍建起導演一貫的嚴肅藝術氣息。
影片以大量歷史事實為依據,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真實的卻又完全不一樣的玄奘。在大多數觀眾眼裡,唐玄奘是《西遊記》中的唐僧,一個靠著三個徒弟,一路斬妖除魔,向西取經的高僧。很顯然,這是神話版玄奘,雖然其原型也是唐玄奘,但與歷史事實中的唐玄奘卻大相徑庭。
《大唐玄奘》以唐玄奘西行取經為主線,以其取經過程中遭遇的點點滴滴為主要內容,展示了唐玄奘堅韌、執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取得真經的其生命中的最重要一個片段。雖然影片中沒有魑魅魍魎,沒有妖魔鬼怪,但唐玄奘所遭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之惡劣,一點不遜於妖魔鬼怪。在這四年中,他遇到了官府的阻止,經歷了強盜的擄掠,飽經各種人倫災難。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在惡劣異常的自然環境下,他依舊要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堅持西去。而一路的顛沛流離,風霜雪雨更是萬言難盡。他也因此絕望過,但一想到取經普度眾生的初心,他就有了前行的動力。
從長安出發,途徑甘肅、新疆、哈薩克等地終於到達天竺國,唐玄奘花費了整整四年時間。取經之後,為了研讀大法,深得精髓,踏遍天竺,他在天竺國又呆了五年。回家的路途再四年。在這前前後後的十多年時間里,除了在天竺的生活還算平安快樂幸福,唐玄奘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和殘酷自然環境斗爭,與惡劣的人文環境斗爭,和自己作斗爭。由於不忘初心,他成了最後贏家——取經回國,傳授佛法。
唐玄奘取經的過程顯然是一部勵志教科書,尤其是在日漸浮躁的社會大氣氛中,如何才能不忘初心,唐玄奘的經歷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當然,作為一部電影,《大唐玄奘》並沒有簡單的說教,生硬的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寫實的鏡頭語言,還原了唐玄奘所經歷的各種艱、難、困、苦。
影片在製作上的極具考究的,展示出了霍建起導演一貫的精粹品質。以配樂為例,影片啟用了大量古典樂曲。極盛時期的長安,繁榮時代的龜茲、高昌,乃至歌舞昇平,盛世風華的天竺,都啟用了極具地域風情的古典樂器,極盡悅耳,與影片的主題也相得益彰。
影片的攝影的也值得大書特書。無論是翠色草原,金黃沙海,亦或是碧綠湖水,蔚蔚藍天,再或是裊渺霧氣,繽紛花海,都在極清高清鏡頭的展示下美到魂醉,令人心生神往。每一幅畫面都可以當做風景畫做桌面。尤其是新疆的旖旎風光,神秘而原始,古樸而原生,飛掠之情頓然而來。
Ⅸ 2016十大虧損電影出爐,什麼是壓垮國產電影的最後一根稻草
016年雖然已經過去,但影視行業的多項年度盤點才剛剛開始,比如,近日新鮮出爐的2016年度電影票房。從各項數字來看,2016年電影市場遇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去年初許下的600億票房目標遠未達成,甚至連年度票房增長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體根據去年電影行業的多項數字,總結出了年度虧損最多的幾部電影。從這份表格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電影市場的虧損數字從數千萬到數億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製作、大導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這些曾經的「票房靈葯」慘變「票房毒葯」?而除了票房之外,發行、營銷渠道是否也應背負虧損的鍋?去年票房虧損的原因究竟在哪裡?高成本動畫?觀眾不買賬從這些電影中,首當其沖的一類就是以《搖滾藏獒》《小門神》和《精靈王座》為代表的高成本動畫電影。這類電影都打著畫面精良的旗號,將大把製作費用投入了前期的製作公司。無論是由美國好萊塢團隊斥資6000萬美金打造的《搖滾藏獒》,還是由7000萬人民幣支撐了三年漫長製作期的《小門神》,在這些漂亮的投資數字背後都是後期上映時巨大的回本壓力。然而,國內觀眾卻似乎並不願意為這類電影買賬。幾部高成本動畫電影在上映後,無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終慘淡收場。如此低回報率的影片,也就註定了前期高昂的製作費用付諸東流。重金並沒有砸出水花,虧損也是在所難免。合拍科幻動作片:披著「洋」皮的國產片而另一類在中國電影市場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動作片了,前文榜單中出現的《勇士之門》和《蒸發太平洋》都屬於這一類型。這類電影在投資、演員、上映地區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聯合,電影類型無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後期特效要求高。然而這類中西合璧的產物卻在中國電影市場上顯得水土不服,東方元素與西方科幻的結合差強人意、缺乏誠意,觀眾自然不買賬。《勇士之門》預算4800萬美元(摺合約3.3億人民幣),然而國內上映後票房僅有2283萬,凈虧損預估超過3.2億。《蒸發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萬,但和900萬美元(摺合6000萬人民幣)的投資相比,也損失了至少3700萬。對賭or保底?投資與票房的較量近年來的國產電影市場,出現了「對賭」和「保底」兩項新發行策略。「對賭」往往是資本市場的概念,在電影行業里又被稱為「保底發行」。所謂「保底發行」,即製片方與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簽訂的一個對賭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確認一個數額,無論影片票房最終是多少,製片方都能提前鎖定一筆高額收益,而發行方則在實際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的部分,優先獲得額外收入。不過,保底發行雖然贏面大,但也是具有極高風險的,一旦失敗,也需要承擔巨額虧損。《夢想合夥人》就是因保底虧損的一部典型代表。該片由一眾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僅獲得票房8100萬(投資方分賬約3000萬)。這樣一來,為這部電影花了3億保底的福建恆業影業就損失了一大筆錢。據悉該片電影投資9000萬,預估凈虧損6000萬。同樣因保底而慘遭虧本的還有《葉問3》。該片製作成本和發行等費用共計約3億,保底票房為10億,然而最終卻僅收獲了8億票房,因此保底失敗的快鹿投資集團將承擔巨額虧損。此外,《葉問3》上映期間還爆出了虛假排場(鎖定座位、幽靈場等)的黑幕,涉及虛假票房3200萬。因此《葉問3》到底虧損了多少錢,除了投資方心中有數外,外人恐怕無法算清這筆糊塗賬。古裝武俠IP:市場盡失,春天不再曾經風靡一時的古裝武俠電影,近年來逐漸失去了其在電影市場的地位,《三少爺的劍》票房滑鐵盧就是最好的證明。這部由博納和爾冬升打造,原著為古龍的大IP電影,上映之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票房收益不足1億,凈虧損達6300萬。而另一部同樣命運的是《封神傳奇》。這部由中國星主控,博納、阿里巴巴、愛奇藝等聯合投資的影片,雖然眾星雲集,但無奈觀眾對這類噱頭大卻不會講故事的電影早已失去興趣,上映後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終電影票房僅以2.84億草草收場,投資方能獲得分成約1.1億。如果成本按4億算,凈虧損達2.9億。意外虧損:李安效應失靈、主旋律沒市場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意外反響不佳,最終以3093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收場。雖然李安這面金字招牌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同凡響,上映後在豆瓣和時光網的評分分別達到了8.6和8.0,但該片在美國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評分只有7.2分,爛番茄新鮮度45%。因此在最終的總票房上,美國市場僅收益174萬美元,占總票房的5.6%。海外已經在中國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丹麥、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萬美元,其中中國內地1.63億元。另一部反響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選的歷史大片《大唐玄奘》。這部影片在題材上貫徹了中央「一帶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黃曉明也憑這部片連續獲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和長春電影節兩個影帝。然而觀眾卻對這類題材興趣不大,豆瓣評分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萬,這讓投資過億的中影集團虧損預計達到8800萬。賀歲檔:口碑票房雙撲街眼看2016票房目標無法達成,不少人將目標盯緊了年底的賀歲檔,期望能最終發力,讓慘淡了一年的票房迎來最後一次爆發。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國師張藝謀的大旗,《長城》依然沒能讓去年的電影大盤起死回生。不僅如此,賀歲檔上映的四部大片還尷尬「領銜」了年度票房虧損榜。賀歲檔集體虧損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報率。以《長城》為例,預算為1.5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如果僅算國內票房,要達到近26億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剛剛突破10億,遠未達到預期。《鐵道飛虎》也面臨同樣的窘境。這部主打精美特效製作的動作喜劇,前期投資成本高達2.5億,加上後期營銷、發行等費用,總投資約3億。雖然微影時代總裁林寧曾信誓旦旦給《鐵道飛虎》保底8億票房,不過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經過了聖誕和元旦兩個假期後票房尚不足6億,日後若要完成這8億目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虧損的另一方面原因則是來自電影口碑的集體撲街,無法激發觀眾貢獻票房的意願。無論是萬眾期待的《長城》,還是明星雲集的《擺渡人》,又或者是成龍領銜一眾鮮肉的《鐵道飛虎》,上映後豆瓣評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卻又因為其題材太過文藝、宣傳缺少熱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羅曼蒂克消亡史》總投資在1.5億,最終票房落在1.19億,虧損高達1億。綜上而言,去年電影市場的大范圍虧損與影片類型、天價投資額、保底分賬形式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影視行業表面看似風光無限,不斷有資本湧入,然而從這些虧損數字背後卻也看到了市場的殘酷。若單從票房的角度看,觀眾逐漸回歸理性、明星效應不斷減弱、惡意炒作難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較於五花八門的炒作和營銷途徑,拍一部真正好看的電影或許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