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國電影蝕的結局
結局很是傷心,本該在一起的一對,因為互相誤會,造成最後殘局
❷ 茅盾的《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蝕》寫於1927年秋~1928年春,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幻滅》、《動搖》、《追求》,以大革命前後某些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動態和生活經歷為題材。《幻滅》寫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漢。女主人公章靜是在母親的愛撫和安靜的生活中長大的,情感脆弱而富於幻想。她憎恨丑惡,但缺乏斗爭的勇氣;追求光明,又沒有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她對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她始終處在興奮和幻滅不斷交錯的心境里。章靜討厭上海的喧囂和「拜金主義化」,在讀書和愛情兩方面都感到了幻滅。為革命形勢所鼓舞,她懷著「新的憧憬」來到革命中心的武漢。她也曾決心「去受訓練,吃苦,努力」,也曾為在南湖舉行的北伐誓師典禮而受到強烈的感動,她換了三次工作,但每次都「只增加些幻滅的悲哀」。章靜抱著脆弱的感情,尋求個人心靈的寄託和安慰,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幻滅,這些恰好反映了革命浪潮沖擊下某些知識分子共同的特點和命運。
❸ 韓劇蝕講的什麼
蔚珍的一個小漁村裡,九歲的達瑟和奶奶、叔叔相依為命。白天,她和同鄉跑來跑去,在牆壁上畫畫;晚上,她最喜歡看講述雪人的漫畫。然而,達瑟在村中牆壁畫畫的事情遭到人們的反對,但奶奶和叔叔依然盡力保護著小達瑟。一天,很久沒有下雪的村莊迎來了一場雪,達瑟興奮異常,想去堆雪人……
:朴哲順
主
演
劉海貞
上映日期:2011年11月24日
韓國
片長:86分
:
)
❹ 電影標准版蝕的意思
標准版蝕的全稱應該是標准版蝕系列
1什麼是Criterion Collection?
只有短短19年歷史的Criterion Collection,從開始已目標明確:以最嚴謹的數碼科技及製造標准,把在世界影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品,以最接近導演及製作人的構想,來重現影片的本來面貌,再度重新發行影碟及DVD。
能夠以Criterion Collection的品牌推出的影片,大都是對世界影壇有著深遠影響,或曾經引起極大回響/風波的電影作品。有些DVD發行商愛以明星的大名來推出DVD作品集,然而Criterion Collection卻是以電影的作者——導演為本,Criterion Collection曾經推出的DVD作品,都是各具特色的名家,像戈達爾、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希區柯克、庫布里克、黑澤明等。除了這些殿堂極大師的作品外,Criterion Collection不時也會推出較為受歡迎的現代導演作品,包括特里.吉列姆、喬納森.德梅、保羅.范霍文、吳宇森及王家衛等.
2標准版蝕系列
CC成立了新支線,特別以Box-set形式推出一系列曾消失、被遺忘、被淹沒了的電影佳作。這些片在當年上映後,沒有被其他藝術單位、電影資料館等作重新放映,致現今被人忽略。CC的"Eclipse",便將這些片重新發掘出來,將之呈現在我們眼前。印製影碟,以導演為單位集合成一個Box Set,並以比一般CC出品低的價錢作廣泛發行。CC的搞手更說這些電影能充分代表電影史的"深度"與"寬度"。CC的"Eclipse"便發揮了這些佳作的原有魅力。
《蝕》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DPxPfn9_1oqbJQ8LZSGwQ?pwd=cgq2 提取碼: cgq2
《蝕》
導演: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編劇: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托尼諾·格拉、埃利奧·巴托尼、奧蒂羅·奧蒂里
主演: 阿蘭·德龍、莫尼卡·維蒂、弗朗西斯科·拉瓦爾、利亞·布里格諾娜、帕斯托雷·羅里、邁爾拉·里恰爾迪、路易斯·塞格納
類型: 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法國
語言: 義大利語、英語
上映日期: 1962-04-12(義大利)
片長: 126 分鍾
又名: 慾海含羞花(台)、情隔萬重山、Eclipse
天空微白,已是黎明時分。可對於里卡多(弗朗西斯科·拉瓦爾 Francisco Rabal飾)來說,這卻是痛苦而殘酷的一夜。無論里卡多怎樣苦苦哀求維多利亞(莫尼卡·維蒂 Monica Vitti飾)回心轉意,她已然心意已決,執意離去。維多利亞來到羅馬證券交易所找她的母親,遠遠地就看見母親與經紀人皮耶羅(阿蘭·德龍 Alain Delon飾)興奮地聊著股票。皮耶羅年輕瀟灑,風度翩翩,很會討女人歡心,而這對維多利亞來說毫無興趣。但一種莫名的強大吸引力在兩人之間慢慢滋生,然而兩人誰也未曾踏出第一步。當她再次來到交易所時,卻遇到股票狂跌,維多利亞的母親也虧了很多錢。不安的維多利亞,覺得皮耶羅可以成為自己可靠的保護人。然而當兩人終於在一起時,隱藏在他們背後的復雜關系又使他們彼此疏遠。
由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執導的《蝕》,與《夜》、《奇遇》共同構築了安東尼奧尼的《現代愛情三部曲》。安東尼奧尼的作品一直關注著人類精神狀態的病態與疏離,本片的背後依舊是他所要傳達出的人文道德危機和精神的空虛。本片榮獲1962年第15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入圍1962年第1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❻ 茅盾《蝕》三部曲的時代背景
茅盾」由來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武漢的汪精衛和南京的蔣介石實行了臭名昭著的寧漢合流,對革命人士大肆屠殺,國內形勢急轉直下,非常險惡。沈雁冰由於參加革命活動,不得不離開武漢,最後到了上海,住在景雲里。恰好,這時魯迅和葉聖陶也住在這里。沈雁冰不便出門,又沒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現了問題,於是就動手寫起小說來。可有許多的報社都不登他的文章,於是他寫文章的時候內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筆名是「矛盾」。後來,他把寫好的小說手稿給葉聖陶看,葉聖陶看後非常高興,就決定在《小說月報》上發表。 可葉聖陶認為「矛盾」是個哲學名詞,不像一個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並且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使用如此尖銳的筆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張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改作「茅盾」。沈雁冰對這一改動也很滿意,以後就一直以此為筆名了。 茅盾當時寫的這部小說,就是著名的《蝕》三部曲:《幻滅》《動搖》和《追求》
茅盾的生平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父親沈永錫,清末秀才,通曉中醫,是具有開明思想的維新派人物,頗重視新學,除聲、光、化、電和數學等自然科學外,也喜歡傳播進步思潮的社會科學著作。母親陳愛珠,是一位通文理、有遠見而性格堅強的婦女。茅盾10歲喪父,童年時代,就接受了母親所教的文學、地理和歷史知識。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我母親」。
茅盾的啟蒙教育開始較早。小學前便讀過家塾、私塾。8歲入烏鎮立志小學讀書,後轉入植材高級小學,成為該校第一班學生。在這里,他不僅讀到了國文、修身和算術教科書,並且對繪畫發生了興趣。那時,在一般守舊人的眼光里,小說之類被稱為誨淫誨盜的「閑書」,是不準孩子們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達的父母的允許。《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這時愛讀的書。從茅盾小學時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見,當時便流露出憂國憂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緒。 茅盾的中學時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學度過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學堂插班二年級讀書,1911年秋季轉入嘉興中學堂。不久,辛亥革命爆發,茅盾熱情地迎接了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義務宣傳員來。在學校里,由茅盾和幾個同學發動,抨擊了一個不得眾望的學監,而被學校除名。於是,他便轉入杭州安定中學校學習,並在那裡畢業。在中學時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師長,給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積極的指導,但整個的學習空氣是陳舊的。「書不讀秦漢以下,駢文是文章之正宗,詩要學建安七子;……氣度要清華疏曠」(《我的中學時代及其後》)。這一切曾給茅盾以古典文學的修養,但在他的回憶里更多的卻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東西,他幾乎把課余時間都消磨在看小說上。古典小說啟迪了他的文思,同時也在他的作文格調上顯露出印跡。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預科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的窘迫,便開始工作謀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開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課卷,繼之和別人合作譯書。這樣,便有最初的翻譯《衣食住》(卡本脫著)問世。不久,又到國文部編寫《中國寓言》,一面也參與《學生雜志》的編輯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學革命深入開展中,茅盾開始主持大型文學刊物《小說月報》「小說新潮欄」的編務工作。這時連續撰寫了《小說新潮宣言》《新舊文學平議之平議》和《現在文學家的責任是什麼?》等論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學見解。同年11月,茅盾接編並全部革新了《小說月報》;12月底,與鄭振鐸、王統照、葉紹鈞、周作人等聯系,並於1921年1月發起成立了「文學研究會」。當時,茅盾主要從事文學理論的探討、文學批評和外國文學的翻譯工作。據不完全統計,1921年度,茅盾發表的譯著約130餘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於文學革命活動。兩年後,由於商務印書館守舊派對《小說月報》的革新不滿,茅盾辭去了該刊的主編職務,轉到國文部工作。 與此同時,茅盾積極參加社會革命活動。1921年初,茅盾參加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他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1922年後,曾以《小說月報》編務為掩護,從事黨中央聯絡員工作。這時期,也曾先後在黨所辦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學任教,為革命事業培養幹部。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茅盾直接投身於群眾革命運動。 6月,和鄭振鐸等創辦了《公理日報》,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為職工代表,參加了商務印書館的罷工斗爭。國民黨召開西山會議後,茅盾和惲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組織了國民黨左派的上海市黨部。1925年底,茅盾和惲代英等被選為左派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代表,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留廣州工作,在毛澤東任代理部長的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作秘書。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後,茅盾返滬。 1926年10月,北伐軍佔領武漢,成立國民政府。茅盾赴武漢,先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編。從4月至7月間,為該刊撰寫社論、述評30餘篇。 7月,汪精衛組織「分共會議」,公開叛變革命,茅盾撤離武漢,准備參加南昌起義,抵九江後因路途阻塞,經牯嶺回上海。這時,又遭國民黨反動派通緝。從此,他以茅盾為筆名,開始創作和其他文學活動。 1927年9月,發表《幻滅》,至1928年6月,又先後完成《動搖》、《追求》——即三部曲《蝕》的創作。同年7月,離上海去日本,先住東京,後遷京都。客居日本期間寫有長篇小說《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說、散文詩作;以及《神話雜論》《西洋文學通論》和《北歐神話ABC》、《中國神話研究ABC》等著作;《從牯嶺到東京》《讀〈倪煥之〉》等論文。 1930年4月,茅盾從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一度擔任「左聯」執行書記。從此,茅盾和魯迅在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和社會斗爭。1931年,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魯迅和茅盾等發表了《為國民黨屠殺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發表《上海文藝界告世界書》和《為日軍進攻上海屠殺民眾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傳來,魯迅、茅盾等8名作家發起《為橫死之小林遺族募捐啟》;7月,致電南京政府營救被監禁的國際工聯的牛蘭夫婦。 1934年9月,茅盾協助魯迅創辦《譯文》雜志,為進步文學的翻譯事業開拓了新路。1936年2月,當獲悉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的消息後,魯迅與茅盾發出致中共中央賀電:「在你們身上,寄託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同年10月,茅盾和許多文藝工作者發表了《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號召建立文藝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27至1937年,是茅盾創作的成熟和豐收的階段。這期間,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長篇《子夜》。《子夜》是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狀貌的小說。它的出版,顯示了左翼文學的實績,是「五四」以來新文學發展歷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評價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子夜〉與國貨年》)。與此同時,還完成優秀的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等的創作;翻譯了丹欽科的《文憑》和吉洪諾夫的《戰爭》等書;此外還在《申報·自由談》《太白》《文學》等刊物上寫下了大量的雜文、文藝短評和作家研究專論。 1937年抗戰初期,他參加了《救亡日報》的工作,主編《吶喊》(後改名《烽火》)。上海淪陷後,茅盾輾轉長沙、武漢、香港、廣州等地。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成立,茅盾被選為理事。4月,他主編的《文藝陣地》在廣州創刊,同時又為在香港復刊的《立報》編輯副刊《言林》。長篇小說《第一階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裡跑?》),便是這時完成的。12月,應杜重遠的邀請,經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學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協會成立,茅盾被推舉為委長。1940年,新疆的統治者盛世才反動面目日益顯露,茅盾被迫於 4月底離開新疆,經蘭州、西安於5月末抵達延安。在延安期間,曾在魯迅藝術文學院、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講學。在《中國文化》《大眾文藝》等報刊撰文多篇。10月,從延安到達重慶,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常委。這時,陸續完成了優秀散文《風景談》《白楊禮贊》的創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國民黨統治區政治逆流日趨嚴重,茅盾和大批進步文化人士離開重慶到香港。5月,鄒韜奮主持的《大眾生活》周刊創刊,茅盾為編委;並在該刊連載了長篇小說《腐蝕》,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編《筆談》半月刊,計7期。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日軍攻佔香港,茅盾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游擊隊的幫助下,離開香港輾轉達桂林。在桂林的9個月期間,寫下了長篇《霜葉紅似二月花》和《劫後拾遺》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慶。1943年8月起,長篇《走上崗位》陸續發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個劇本《清明前後》的創作,並於9月在重慶上演。這一年的6月,進步的文藝界為紀念茅盾創作活動二十五周年,舉行了慶祝會,並發起茅盾文藝獎金徵文。 抗戰勝利後,茅盾於1946年3月離開重慶,經廣州、香港,5月到達上海。主編《文聯》雜志;並參加呼籲和平、爭取民主的活動。在香港期間,曾連續發表《應走和平民主路線》《認清國情》等講演。6月,和上海進步文化界一起呼籲和平,發表《上書蔣主席馬歇爾及各黨派》;7月,李公朴、聞一多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後,茅盾等致電國際人權保障會,揭露國民黨罪行;10月,沈鈞儒、茅盾等發表《我們要求政府切實保障言論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譯的蘇聯小說集《人民是不朽的》《團的兒子》《蘇聯愛國戰爭短篇小說譯叢》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婦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邀請,離上海赴蘇聯訪問。1947年1月起《游蘇日記》陸續發表。4月,從蘇聯歸國到達上海。這次訪問,著有《蘇聯見聞錄》《雜談蘇聯》兩部書。這時,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愈加殘酷地實行法西斯統治,茅盾被迫於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發表《致國內文化界同人書》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愛國人士聯名響應中共中央「五一」號召,吁請海內外同胞團結起來,促成新政治協商會議早日召開。7月,參與了《小說》月刊的編委工作,9月,主編在香港復刊的《文匯報·文藝周刊》。長篇小說《鍛煉》便是在該刊連載的,此外還寫作了一些短篇,並完成了《脫險雜記》。同年底,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茅盾夫婦離香港,經大連、沈陽,於1949年2月到達和平解放後的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並在會上作了《在反動派壓迫下斗爭和發展的國統區文藝》的報告。會上,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後改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茅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長職務,主編《人民文學》雜志,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和第四屆、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嚴重考驗中,茅盾始終與黨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全國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茅盾的著述計有《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和《茅盾詩詞》(包括建國前的部分),晚年,經受著病衰的苦痛,仍致力於回憶錄的撰寫工作。 茅盾的著作,經人民文學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計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脫險雜記》《茅盾論創作》《茅盾文藝雜論集》《茅盾文藝評論集》《茅盾譯文選集》《世界文學名著雜談》《神話研究》、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以及長篇《鍛煉》等。人民文學出版社自1983年起陸續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錄了他的全部文學著作。 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吐露出心聲,他是李漢俊介紹入黨的,應當是共產黨最早的黨員,因戰爭原因與黨失去了聯系,盼望死後仍承認他是黨員之一。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恢復他的黨籍的決定,明確指出:「1921年沈雁冰在上海先後參加了共產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的一批黨員。」這一正確結論,也是對李漢俊革命功勞的肯定。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於北京。臨終前,他懇切地向黨提出:「如蒙追認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這將是我一生最大榮耀。」中共中央根據茅盾的請求和他一生的表現,決定恢復他的中國共產黨黨籍,黨齡從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積蓄設立文學獎金(後定名為「茅盾文學獎金」),獎勵優秀的長篇小說創作。
文學史界近年來公認茅盾是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這一派來源於19世紀法國、俄國的現實主義小說,又同中國古典世態小說兩相結合。我們從《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里可以看得分明。這部寫於70年代並未經最後修飾的草稿,它的巴爾札克、托爾斯泰式的敘事,精細的環境與人物服飾描摹所流露的舊說部的筆趣,是再明顯不過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說,直至80年代現代派的先鋒小說興起,一種更偏於個人內心的新一代敘事風行於世。這並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紀絕大部分時間所充任的,也是這種「新興」作家的角色。繞開茅盾是不成的,試圖把一個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樣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學承傳是「積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對上一代「狂轟亂炸」,採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頭來你會發現手中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們永遠要為獲得現代知識的ABC 而繳納昂貴的「學費」。實際上,後現代派的作品與評論,並沒有把現代派的一切都掃盪干凈呀!現代派對寫實派也不像人們想的是掃地出門。我們今天讀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們「寓言」式的結構的同時,會覺得故事、環境、人物這些小說的基本因素仍然活生生地存在著,它們只會變形,而不會徹底消失。茅盾小說的意義正在這里。
《子夜》出版於1933年6月,震動了中國文壇,瞿秋白把這一年稱為「子夜年」,可見它的影響之大。這部長篇小說圍繞著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和破壞人民的革命運動,帝國主義掮客的活動,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並,公債場上驚心動魄的鬥法,各色地主的行徑,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風雲,反映了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風貌。茅盾以《子夜》這部長篇傑作的創作,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子夜》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巨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作。
《子夜》在整體布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並大加贊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 《蝕》描繪了大革命前後某些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思想動態。《林家鋪子》以林老闆經營的小店鋪的興衰沉浮為中心,多方面地描寫了林老闆與整個社會的聯系,闡釋了林家小店鋪的破產是整個工商業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蠶》通過農民老通寶一家人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加困苦的事實,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農民真正的出路,需在豐收之外去尋找。如同《子夜》一樣、《林家鋪子》和《春蠶》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會剖析小說。它們長期地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學習的範文。《林家鋪子》和《子夜》還被拍成電影,在中國廣大城鄉引起強烈反響 。
《林家鋪子》是在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轟炸了上海,矛盾原來供職的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及涵芬樓圖書樓,毀於炮火。矛盾陪母親回鄉居住的一段時間,所見所聞所感是一篇30年代悲劇畫面,深深感受到「一·二八」戰爭像一顆炸彈,把壓抑、沉默的人們驟然驚醒。回到上海,恰逢《申報月刊》向,茅盾約稿,茅盾立刻想到,寫一篇反映小鎮商人生活的小說。茅盾發現故鄉商人勤儉、怯弱、謹慎、奉公守法、缺少決斷、有會做生意的個性,是小商店老闆的共性。寫完之後,茅盾提上《倒閉》二字,交給主編後,主編連夜讀完,發現是一篇難得的好小說,作品展現的社會生活豐實、復雜,故事線索脈絡清楚而富有個性,林老闆形象極有地方特色,語言形象化個性化。但一看題目。覺有不妥,建議修改題目,和茅盾商量之後,起用「林家鋪子」這個題目。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參考資料:網路
❼ <蝕>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是茅盾的!
<蝕>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幻滅》、《動搖》、《追求》,以大革命前後某些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動態和生活經歷為題材。《幻滅》寫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漢。女主人公章靜情感脆弱而富於幻想。她缺乏斗爭的勇氣;意志軟弱。她對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靜討厭上海的喧囂和「拜金主義化」,在讀書和愛情兩方面都感到了幻滅。為革命形勢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漢。她換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滅的悲哀」。章靜抱著這種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尋求個人心靈的寄託和安慰,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滅,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沖擊下某些知識分子共同的特點和命運。
《動搖》寫的是大革命時期武漢附近一個小縣城的故事。作為革命聯盟的國民黨縣黨部負責人方羅蘭,在革命形勢急劇變化的時候,動搖妥協,助長了反革命的氣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內部的胡國光的罪惡而不敢揭露和斗爭。他害怕人民群眾的力量。當革命遇到挫折的時候,他不但束手無策,而且為了個人的安全而決定離開革命。胡國光是一個「積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種種卑污手段混進革命陣營,用偽裝的革命面具掩蓋自己的投機破壞行為。關於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銳果斷、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當革命危機已經顯露的時候,李克以特派員的身分來到這個縣城,是他指出了這個縣過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去說服那些被胡國光所欺矇和煽動了的群眾,是他當革命遭受了失敗,把革命的武裝力量轉移到南鄉去准備繼續戰斗。正是由於這些斗爭生活的反映,由於李克這個人物的出現,《動搖》成為三部曲中低沉氣氛最少的一部。
《蝕》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讀〈倪煥之〉》中所說,意圖在於「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識分子的病態和迷惘」。其中所寫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間都曾有過一度的昂奮,當革命處於低潮、白色恐怖籠罩全國的時候,他們既不肯與反動派同流合污,但又囿於階級的局限,認不清自己的正確道路,故雖各有所追求,而最終都不免於失敗。張曼青的「教育救國」和王仲昭的「新聞救國」的道路沒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毀滅著自己,也毀滅著別人;另一人物史循,則由懷疑、頹廢以致求死不得。「理想與事實不相應合」,是這些人在「追求」失敗後得出的共同結論。
❽ 蝕高清完整版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講述了維多利亞和男友里卡多分手後,與母親的股票經紀人彼埃羅之間的愛情故事。
❾ 韓劇《黯然失色》結局
《黯然失色》結局——世俊進了監獄,允宰在煎熬於痛苦中轉學。允宰對世俊從一開始就沒有真話,屢次被揭穿到無話可說,直到最後還沒有一句真話。
《黯然失色》影片故事以轉到某間高中的允宰,與有著微妙氛圍的世俊成為好朋友展開,醉酒的女人們接連消失,世俊、允宰被捲入殺人事件面對幕後黑手。
(9)電影蝕講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黯然失色》別名《蝕》由鄭希成執導,崔泰俊、金時厚、文佳英主演的電影。
1、崔泰俊飾演世俊
1991年7月7日出生於首爾特別市,韓國影視男演員,畢業於韓國中央大學戲劇專業。
2001年11月21日,崔泰俊因出演SBS愛情電視劇《鋼琴別戀》而以兒童演員的身份正式出道。2012年1月18日,出演了韓國勵志劇情片《領跑人》。
2013年5月20日,主演SBS親情劇《醜八怪警報》。2014年3月17日,主演MBC晨間家庭日日劇《媽媽的庭院》,同年崔泰俊憑借該劇獲得MBC演技大賞男子新人賞。
2、金時厚飾演允宰
1988年1月2日出生於首爾,韓國男演員。2004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玉林的成長日記》正式出道。2005年憑借電影《親切的金子》入圍第43屆大鍾獎最佳新人男演員。2006年參演動作電影《同夥》。
❿ 蝕怎麼樣
開場很內斂、節制,對白有著那個年代風格的精煉,這也是全片最好的段落。中段的喧嘩有些過。結尾則讓人想起另一人的電影。沒有小聰明。好看的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