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給我列一張邵氏拍的恐怖片的清單
奸人鬼 (1984)
連體 (1984)
風流冤鬼 (1984)
水晶人 (1983)
種鬼 (1983)
妖魂(1983)
邪完再邪 (1982)
鬼畫符 (1982)
邪咒 (1982)
鬼域 (1981)
屍妖 (1981)
飛屍 (1981)
蠱 (1981)
血鸚鵡 (1981)
邪 (1980)
碟仙 (1980)
邪斗邪 (1980)
第三類打鬥 (1980)
七煞 (1979)
茅山僵屍拳 (1979)
鬼叫春 (1979)
生死門 (1979)
風水奇譚 (1979)
銷魂玉 (1979)
血芙蓉 (1978)
撈過界 (1978)
盪婦冤魂 (1977)
奸魔 (1977)
油鬼子 (1976)
飛龍斬 (1976)
死囚 (1976)
勾魂降頭 (1976)
香港奇案 (1976)
索命 (1976)
蛇王子 (1976)
吃人井 (1975)
色中餓鬼 (1975)
七金屍 (1974)
鬼眼 (1974)
艷女還魂 (1974)
毒女 (1973)
劍女幽魂 (1971)
千年狐 (1971)
蛇殺手 (1971)
鍾馗娘子 (1971)
鬼太監 (1971)
狐鬼嬉春 (1971)
小煞星 (1970)
鬼門關 (1970)
千面魔女 (1969)
裸屍痕 (1969)
斷魂谷 (1968)
狐俠 (1968)
奪魂鈴 (1968)
血痕鏡 (1967)
三更冤 (1967)
血手印 (1964)
夜半歌聲續集 (1963)
夜半歌聲下集大結局 (1963)
夜半歌聲 (1962)
一夕驚魂 (1960)
艷屍案 (1959)
僵屍復仇 (1959)
玉女驚魂 (1958)
B. 邵氏演員李箐演的電影有哪些
第一部電影是《宋宮秘史》。同年,她演出《血手印》及《雙鳳奇緣》。她接連在《血手印》(1964)、《寶蓮燈》(1965)、《文素臣》(1966)任配角,《盜劍》(1967)。
《魚美人》是其當剛主演的第一部電影。1965年5月李菁以此片獲得榮獲第十二屆亞洲影展影後寶座,有"娃娃影後"之稱。1965年演出《寶蓮燈》,演技再次得到肯定。此後「東家」邵氏有計劃性的展開力捧,一連為她開拍新片,聲勢一路竄升,作品票房屢創新高。1967年邵氏開拍《珊珊》,這是她從影以來首次演出時裝文藝片,大獲好評。踏入七十年代,李菁的作品《保鏢》成為全年最賣座電影的第六名。 除了1969年時摔裂左腿骨休養半年,幾乎一刻不停的拍片,陸續完成黃梅調電影。她在邵氏期間,所拍的影片約五十多部,其中包括張徹的《死角》、《鷹王》及《新獨臂刀》等。她更連續三年當選國語片十大明星,成為港台兩地搶手的女明星之一。
1976年年底,李菁結束了與邵氏十三年的賓主關系,開始以自由演員的身分往來港台兩地。1978年,李菁與導演羅馬合組《長天公司》,在創業作『追』中擔任主角。 七十年代末,受到與她拍拖十年男友逝世的打擊,李菁減少電影產量;加上1983年母親不幸病逝,李菁於同年宣布淡出娛樂圈。
C. 顧文宗相關演員
邵氏演員李菁,原名李國瑛,1948年出生於上海,家中排行最小。自幼對電影充滿興趣,就讀寶血女中時,報名邵氏所屬的「南國實驗劇團」第二期學員公開招生,不顧父母反對,憑借清新外表和表演天賦,幸運錄取。同期同學包括方盈、江青、鄭佩佩、秦萍等。訓練班結業後,李菁與邵氏簽訂八年合約,初期定位為古裝型演員,第一部電影是《宋宮秘史》。連續在《血手印》、《寶蓮燈》、《文素臣》、《盜劍》等電影中擔任配角。1964年以《血手印》獲得第十二屆亞洲影展影後寶座,有"娃娃影後"之稱。1965年演出《寶蓮燈》,演技再次得到肯定。隨後,邵氏力捧李菁,一連為她開拍新片,作品票房屢創新高。1967年主演《魚美人》,成為她當剛主演的第一部電影。1976年結束與邵氏十三年的賓主關系,開始以自由演員的身份往來港台兩地。1978年,與導演羅馬合組《長天公司》,在創業作『追』中擔任主角。
岳華,曾就讀上海音樂學院,1962年赴港,1963年考入南國實驗劇團,成為第四期畢業生。1966年與邵氏簽約為基本演員。在《西遊記》中飾演孫悟空一角,成功奠定「武打小生」形象。1966年在《鐵扇公主》中再次出演孫悟空。與著名動作女影星鄭佩佩合作,並一同出演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岳華的表演深入人心,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形象,也由此成為大明星。作品包括《保鏢》、《愛奴》、《壁虎》、《七十二家房客》、《大刀王五》、《流星蝴蝶劍》、《五毒天羅》、《楚留香》等。戲路甚廣,是多才多藝的演員。1979年獲當時麗的電視邀請演出電視劇《大地恩情》等。80年代後期淡出幕前,與妻子恬妮後移民加拿大。曾連任頭三屆的溫哥華影藝人協會會長。
羅烈,著名動作片演員,原名王立達,籍貫廣東,1940年生於印尼。十多歲來到香港,略學過功夫,喜愛電影。1962年,考入邵氏「南國實驗劇團」一期培訓班,畢業後成為邵氏公司演員。1988年離開邵氏,加入亞洲電視為藝員。
著名導演、演員、編劇。是邵氏較為資深的工作人員,並為邵氏培養了眾多人才
D. 秦萍演員
秦萍是一位中國電影史上的女演員,以下是對她的詳細介紹:
秦萍的電影生涯雖然短暫,卻留下了眾多精彩的作品,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一位不可忽視的女演員。
E. 邵氏黃梅戲電影有哪些的呢
西廂記,七仙女,金枝玉葉,梁祝,血手印,紅樓夢,花木蘭,王昭君,《萬古流芳》,《女巡按》等。
《江山美人》(1969)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魚美人》(1964)
F. 秦萍演員
秦萍,原名陳小平,1949年生於中國,其演藝生涯始於14歲時考入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培訓班。隨後,她被導師推薦前往日本的東寶藝能學校深造。
1964年,秦萍回到香港並加入邵氏公司,同年她參演了《血手印》,與影後李菁及凌波合作,其演技初露鋒芒。次年,在《江湖奇俠》中與小生王羽搭檔,影片大獲成功,男女主角成為觀眾追捧的對象。同年,《鴛鴦劍俠》同樣由二人主演,收獲了觀眾的熱烈反響。
在電影圈的七年裡,秦萍共拍攝了近二十部作品。1970年,她與焦嬌、岳華及王俠等人共同主演了《十二金牌》,該片票房收入高達140多萬元,成為當年十大賣座電影的第二名,這一成績使她的事業達到了新的高峰。但同年,秦萍決定息影,結束了自己的電影生涯,並移居美國。隨後,於1976年返回香港,目前她已經淡出了娛樂圈。
在秦萍的電影作品中,包括了《血手印》、《妲己》、《萬花迎春》、《江湖奇俠》、《鴛鴦劍俠》、《歡樂青春》、《虎俠殲仇》、《邊城三俠》、《琴劍恩仇》、《香江花月夜》、《垂死天鵝》、《斷腸劍》、《花月良宵》、《追魂鏢》、《虹》、《奪魂鈴》、《飛燕金刀》、《釣金龜》、《燕娘》及《愛情的代價》等。
秦萍的電影生涯雖然短暫,卻留下了眾多精彩的作品,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一位不可忽視的女演員。盡管她最終選擇退出娛樂圈,但她的名字和作品將永遠被影迷們銘記。
秦萍,原名陳小平,14歲考入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培訓班,受訓後被導師推薦往日本的東寶藝能學校,修讀深造課程。1964年,她回港後即加入邵氏公司,同年她與影後李菁及凌波合演《血手印》,演技嶄露頭角。1965年,她在電影《江湖奇俠》中,配合當時得令小生王羽,影片十分賣座,而男女主角亦成為萬千觀眾的偶像。同年的《鴛鴦劍俠》亦由二人擔當主角,影片也大受觀眾歡迎。秦萍在電影圈的時間只有七年,拍了近二十部作品。隨後在1976年返回香港。現已淡出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