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奇襲地道戰完整

電影奇襲地道戰完整

發布時間:2025-04-08 14:24:01

『壹』 《奇襲·地道戰》結局

《奇襲·地道戰》結局是葉成等抗日戰士們成功地利用地道戰術打敗了日軍,守住了馬庄,地道戰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電影的結尾部分,葉成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靈活的戰術運用,帶領村民們通過地道對日軍進行了有力的反擊。他們利用地道的隱蔽性,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使日軍陷入了混亂和恐慌。在一系列激烈的戰斗中,葉成和他的戰友們表現出了頑強的戰斗精神和無畏的犧牲精神,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一結局不僅體現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的英勇和智慧,也展示了地道戰這一獨特戰術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地道戰,葉成和村民們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優勢,以最小的代價贏得了戰爭,保護了自己的家園。

總的來說,《奇襲·地道戰》的結局是一個充滿正義和英雄主義的勝利結局,它讓觀眾看到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堅強意志和偉大力量。這一結局也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面貌,即中國人民在抗擊外敵入侵的斗爭中,始終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鬥志和創造奇跡的能力。

此外,該結局還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它表明,只要人民團結一心,運用智慧和勇氣,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這種精神不僅激勵著當時的抗日軍民,也鼓舞著後來的觀眾,讓人們相信正義和和平的力量是無窮的。

『貳』 如何評價奇襲地道戰這部網路電影 - 知乎

《奇襲地道戰》作為近期炙手可熱的網路電影之一,憑借其精良的製作和熱血動人的故事情節,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關注。在豆瓣評分7.0分基礎上,該片最終獲得了7.2分的高分評價,這在體量有限的網路電影中實屬難得。與同時期的《八佰》在大銀幕上掀起的觀影熱潮相呼應,兩部作品共同點燃了觀眾對戰爭電影的熱情。

《奇襲地道戰》作為一部以地道戰為原型的全新故事,選取了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作為題材。其新穎的人設和正邪雙方鬥智斗勇的劇情,使得電影情節精彩紛呈。尤其在呈現方式上,該片給華語戰爭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

在抗戰題材的作品中,《奇襲地道戰》與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從《地雷戰》《地道戰》等以「科教」為主的電影,到《小兵張嘎》《烈火金剛》等以演義為主的電影,再到《戰爭子午線》《紫日》等寫實戰爭片,戰爭電影風光不再,世界范圍內,包括好萊塢在內,戰爭電影的產量也逐漸減少。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電影界需要創新,讓戰爭電影煥發新生。

《奇襲地道戰》在視覺觀感上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力,特別是在戰爭場面的營造上。雖然電影的故事不似大型戰爭戲般宏大,但其精悍的場面設計,手提攝影下的晃動鏡頭和濾鏡運用,以及後期特效技術的融合,使得畫面極具張力。煙火、槍械音效和爆破場面等細節處理也極具視覺震撼力,同時,電影的美工出色,畫面感極強,搭配故事的煽動性,使得觀影過程腎上腺素飆升。

電影中地道內部的迷宮設計和子彈橫飛的火並大戰,呈現了強烈的服化道質感,彷彿將觀眾帶入了殘酷的戰場。電影的敘事緊湊,節奏快速,情節起伏,通過有限的時間和角色的藝術加工,呈現出強大的情節張力。電影前半段突出了火爆效果,後半段強調時間的緊迫性,通過地道和工事,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模式。

在角色塑造上,《奇襲地道戰》呈現了一部群戲,主角葉成用知識武裝自己武裝人民的書生、火爆的戰士大春,以及怕黑的工兵、個字不高且說話結巴的「假小孩」、反派「一隻耳」等個性鮮明的角色。電影老戲骨劉亞津飾演的角色,更是讓人動容。電影整體上,通過寫實的細節和新穎的視覺手段,支撐起電影的風骨,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戰士靈魂的堅毅。

《奇襲地道戰》的出現,為華語戰爭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在視覺奇觀和戰爭場面的呈現上,電影與動作電影的審美高度契合,顯示出了與傳統戰爭片不同的美學旨趣和追求。影片作為新時代戰爭電影的代表,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新的拍攝手法,為觀眾帶來了一次難忘的觀影體驗,同時也為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以優秀作品講述歷史,讓青年一代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叄』 《地道戰》簡介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盪以後,斗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斗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為了我地方幹部隱蔽斗爭,在一些黨員或「堡壘戶」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盪」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為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接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為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但是,黨領導群眾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為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群眾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台、水井、土炕做掩護;為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為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

地道戰的廣泛開展,對平原地區進行嚴酷的反「掃盪」斗爭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駐靈壽的日偽軍200多人包圍了正定縣高平村。拂曉,敵人開始進攻,群眾已進入地道,民兵游擊組、爆炸組利用地道工事監視敵人。當敵人進入地雷陣時,先後兩次拉響4枚地雷,炸死20多個鬼子,敵人嚇得在街上亂跑,又接連響了9個地雷,加上手榴彈和冷槍,打得敵人亂跑亂竄,防不勝防。至中午,敵人傷亡40多人,狼狽逃回據點。

1945年4月1日,敵人約一個團的兵力向清苑縣冉庄進攻,冉庄群眾依靠地道擊斃敵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敵人三個團的兵力進犯,擊斃團長以下40人,打得敵人不敢再來進犯。地道戰是平原人民對敵斗爭的偉大創舉,在河北平原抗日斗爭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地道戰中國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記載,但近代抗日戰爭中被我們的先輩發揮到了及至.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的來躲避倭寇的掃盪直至後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於殲敵.

當然具我所知不僅僅我們在而二戰是用了地道戰,在太平洋戰爭中倭奴也曾用來抵禦過美軍對倭國本土的進攻,如硫磺島戰役期間,對美軍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在後來的美越戰爭中越共也曾用過以抵禦外敵.

可以看出在戰爭雙方裝備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的.《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會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會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將該片做為經典回顧影片多次播放,收視率極高。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要永記於心

地道戰內容介紹:《地道戰》是19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部電影曾被作為「人民戰爭」教學片,從1966年至1970年,全國只放三部電影:《地道戰》、《南征北戰》、《地雷戰》。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平原奇觀 --冉庄地道戰遺址簡介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

歌 詞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嘿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人仰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莊稼漢嘿莊稼漢,武裝起來千千萬,嘿武裝起來千千萬,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英勇頑強神出鬼沒展開了地道戰,侵略者,他敢來,地上地下一齊打侵略者他敢來,四面八方齊開戰,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閱讀全文

與電影奇襲地道戰完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虎最新電影 瀏覽:815
最情慾的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5
興安嶺獵人傳說電影院怎麼沒有 瀏覽:44
張子楓和吳磊最新電影 瀏覽:724
灰姑娘電影完整版 瀏覽:817
電影特別的愛免費完整版 瀏覽:281
講述日本二戰郵差電影 瀏覽:839
題材相同的中西動畫電影 瀏覽:269
迅雷專題電影 瀏覽:294
電影圓明園主題曲 瀏覽:702
二戰關於希特勒的電影 瀏覽:909
美女主動上位微電影 瀏覽:338
大河奔流電影哪裡能看 瀏覽:797
電影實時總票房 瀏覽:987
龍紋身的女孩電影天堂下載 瀏覽:495
下載電影哪個免費軟體好用 瀏覽:689
小旅社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89
步步殺機電影完整版 瀏覽:777
私人電影院主題 瀏覽:218
調音師法國微電影影評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