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關於朝鮮戰爭的電影
如①電影《英雄兒女》,影片是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電影中的王成,原型是陸軍23軍67師201團步行機員蔣慶泉及戰友,而蔣慶泉在絕境中,曾經多次用步話機高喊向他的碉堡頂開炮。事實上,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多位英雄喊出「向我開炮」,《英雄兒女》真情還原了英雄犧牲場景。
②電影《上甘嶺》,影片是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分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某部八連,與敵人浴血奮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是一首優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真正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還有很多,如《飛虎》、《長空比翼》、《友誼》、《三八線上》、《烽火列車》、《奇襲》、《打擊侵略者》等都深刻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血與淚。事實上,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文藝作品更多,不僅是電影,還有其他題材,如紀錄片《跨過鴨綠江》,戲劇《奇襲白虎團》,歌曲《抗美援朝進行曲》、《英雄贊歌》等。
2. 團圓改編的電影叫什麼
《團圓》是中國當代作家巴金創作的中篇小說。1961年8月發表在《上海文學》上。小說中描述的王成「年紀不過三十多點,來到朝鮮,水土不服身體不大好。」「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
巴金的這篇小說發表後,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改編成了電影《英雄兒女》。
人物原型:
1991年,65集團軍為宣傳英雄事跡,決定在194師582團營區辦公樓前立一座「王成式的戰斗英雄趙先友」英雄塑像。
小說《團圓》的作者巴金欣然題字:「王成式的戰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 巴金 1991年8月20日。」還特地分別寫了橫豎兩幅,供製作時選用。可見,巴金筆下的「王成」的原型是趙先友。
3.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青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
您好!
影片《英雄兒女》是一部在全國影響頗深,人們非常熟悉的反映抗美援朝的故事片。影片是以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創作攝制的。在眾多的戰斗題材影片中,像《英雄兒女》這樣始終保持經久不衰的影片為數不多。戰斗英雄王成的形象成為人們心目中英雄的偶像,一首《英雄贊歌》唱遍全國,唱熱了幾代人,這樣的情景實屬罕見。這一方面反映了影片深沉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另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崇尚英雄、贊美英雄的愛國主義情操,由此產生了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英雄贊歌》流傳了幾十年,現在依然沒有失去它的魅力,這首歌的原唱者是空政歌舞團的一名獨唱演員張映哲。她為電影《英雄兒女》錄制的插曲《英雄贊歌》影響廣泛,膾炙人口,被幾億人傳唱了40年。但是熟悉《英雄贊歌》的觀眾,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原唱者是張映哲。
《英雄贊歌》是一首傳唱不衰的革命經典歌曲。談起它,人們便不由地想起《英雄兒女》這部影視佳作。正是因為這首歌,也使得這部電影錦上添花,流傳至今。《英雄兒女》表現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志願軍戰士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的感人事跡。關於《英雄贊歌》的創作,其歌詞的思想基礎來源於作者公木從前寫的一個「烈士贊」的詩。歌曲誕生於1964年,它表達了人們對英雄最深沉的敬意,與影片的主題完全契合。當我們再一次回憶起這段熟悉的旋律時,腦海里便會浮現出王成緊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戰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輝形象。
。。。希望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