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票房如何分賬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
以汪瞎伍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
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神衡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
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
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
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困或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
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
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
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
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 *** 補貼:主要是 *** 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 *** 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貳』 票房收入如何分賬
電影票房的分賬流程涉及多個環節,首先,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關於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指導性意見》,國產電影的票房收入一般遵循製片方不低於43%、影院不超過50%的比例進行分配。票房收入的計算始於票房電子售票系統的記錄,所有收入匯總至「國家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專資辦),確保數據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在票房總收入中,需要先扣除增值稅(3.3%)和電影事業專項資金(5%),即91.7%的收入為可分賬部分。這部分中,製片方,作為投資製作方,擁有分配權;影院通過放映吸引觀眾,對票房有直接影響,因此也有相應的分配份額。通常的分賬比例是片方佔43%,影院佔57%。考慮到數字發行,中影數字公司可能還會收取一定的代理費。
影片的宣發費用和代理費也是票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費用包括影片宣傳所需支出和發行過程中的成本。如果宣發費用由發行方墊付,會從票房收入中扣除。此外,發行方為影片提供的服務,還會收取相應的代理費。因此,在計算最終分賬給製片方的金額時,會進一步減去這部分費用。
一般情況下,製片方能分得的票房收入在30%-40%之間,只有當票房總收入達到製作成本的3倍,才可能實現成本回收。這樣的分賬方式反映了市場和製作方、發行方以及影院的共同利益關系。
『叄』 詳解電影票房分賬流程
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深入了解電影投資的過程是提升投資視角的關鍵。本文將逐步揭示電影票房分賬的復雜流程,幫助你掌握其中的竅門。
首先,票房分賬流程在不同類型的影片(國產片、合拍片與進口片)之間有所不同。在中國大陸,票房收入的計算與稅收和分配密切相關。例如,通過貓眼專業版,我們可以看到《你好,李煥英》的例子,票房包括累計票房和分賬票房(扣除特定稅項後的凈票房)。
票房分賬分為七個步驟:票房數據統計,上繳不可分賬部分,支付中數代理費,影院及院線分賬,製片方與發行方的進一步分賬,考慮檔期競爭支出,以及最後的投資方分賬。電影票房首先會扣除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和3.3%的特別營業稅,然後扣除發行代理費用,剩餘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影院、院線、製片方和發行方。
值得注意的是,分賬過程中可能涉及的額外費用,如宣發費用、預付費用以及發行方與製片方間的協議。此外,投資方的分賬取決於電影的聯合投資結構,主投方和跟投方的權益分配可能因片而異。
除了票房,國產片和合拍片的收入還包括電視版權、網路版權、海外銷售、商務合作、政府和行業補貼等非票房收入。製片方通常會積極尋求這些額外的盈利渠道。
如果你對電影投資感興趣,後續文章將探討如何利用大數據選擇投資標的,如何低成本參與,以及投資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騙局和風險。請關注我們的系列文章和影投研討群,獲取更深入的指導。
『肆』 電影票房分賬收入如何納稅
電影發行中涉及到上游: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下游:院線和影院四方利益的分配,一般參照45::55的比例分賬。
一、下游:放映院線就票房收入繳納營業稅,適用文化業3%的比例,每百元的票房收入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且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不得在營業稅前扣除(財稅2009年111號文)。
政策優惠: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二、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1、發行收入:及電影發行方從電影放映方取得的發行分成收入。
2、片租收入: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放映方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稅。
3、轉讓版權收入: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營業稅。
三、營改增的影響:財稅2011(111號文):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
『伍』 電影票房怎麼分賬
電影票房分賬規則涉及國產片、合拍片與進口片的不同操作流程。國產片和合拍片票房需計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指定系統,並扣除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和3.3%的特別營業稅,剩餘為可分賬票房。發行代理費由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收取,根據影片凈票房大小,徵收1%至3%的費用,以補償其在電影數字化進程中的歷史貢獻及市場佔有率。電影發行市場活躍後,華影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第二家擁有進口影片全國發行權的機構,提供不同選擇。拷貝費用由中影數字收取,總額約為300元/部。發行代理費用則根據影片凈票房大小,徵收3%、2%或1%的費用。在剩下的票房中,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投資方之間分賬則取決於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份額,由主投方和跟投方決定。除了票房收入,國產片和合拍片還有電視版權、網路版權、海外銷售、商務合作和政府補貼等非票房收入途徑。進口片分為分賬片和批片,前者根據票房分成,而後者則以固定價格購買放映權。北美電影票房分賬規則考慮時間因素,實行在按時間段分賬與保底約定中取較大者的方式。總體而言,無論中外,電影院對大片、明星或名導影片有更高的興趣,因為觀眾流量多、放映周期長,獲益多。票房分賬與會計學、稅務學、統計學最相關,需要電影主創補上數學這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