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器人總動員》中最讓你感動的畫面是什麼
有人說伊娃休眠的時候瓦力守護著她,這個時刻最讓人感動,可是我居然沒有被感動到,而是笑噴了……
沒錯,我就是在這里被感動到了。以前是瓦力守護伊娃,現在是伊娃守護瓦力,看到瓦力忘了伊娃,特別心疼,看到他恢復記憶,心裡歡呼雀躍。這哪裡是機器人,他們的感情比人類還豐富,卻更為單純。也許只有機器人之間才會有這樣不摻任何雜質的感情吧!
2. 誰知道「孔雀」的主旨
沒看過,只能請你看資料!
故事梗概
《孔雀》講述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裡的一個五口之家,一段時期內各人發生的故事。主線人物是家庭中的姐姐(張靜初飾)、哥哥(馮瓅飾)和弟弟(呂玉來飾)。姐姐20出頭,是個削瘦清秀的女孩。她內心剛烈執拗,可以為了夢想狠得下任何心,但夢做了一個又一個,失落了一個又一個,青春不復在,轉瞬皆成空。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千金之身落了雀巢」。參軍、嫁個好丈夫、找個好工作……沒有學歷的她總有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她就是不認命的,對生活和人生有審美需求的,理想主義的,但其命運終究是悲劇性的。她願意用貞操換回自製的降落傘,她願以婚姻換來好工作,她願意用「破鞋」之名來與全世界抗爭,誰讓她只是個弱小無力的女人…… 哥哥二十三四歲,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於是大了依然肥胖。他待兩只鵝如寶貝:一隻叫公主,一隻叫王子,過年時他會給它們糖吃。他看起來像個智障,但事實卻往往並不一定如此:他干起活來比誰都賣力,雖然經常被人愚弄,但誰好誰不好心裡都有數。為了獲得難得的友誼,他知道必須比旁人更加寬容,所以他也不希望爹媽老給他換工作,對欺負他的人也不會記恨。他也會愛上漂亮姑娘,雖然好東西總不會光顧他。上天配給她的是個跛腳的來自農村的勤快且精於算計的姑娘,兩人開起鹵煮店,小本買賣乘著改革之風,成了最早的一批有錢的個體戶。他是世俗的,實用主義的代言人。 弟弟十七八歲,身形瘦小,性格也是敏感、憂郁,沉默得像個影子。他是唯一有機會讀書的一個,但學校生活並不讓他感覺愉快。他始終活在哥哥的陰影里,甚至有一次想用鼠葯將哥毒死,結果當著全家人和觀眾死掉的是哥哥的寶貝--鵝。哥哥給他送傘,他裝不認識,哥哥被同學誤認為流氓,他關鍵時加入群毆隊伍,用傘尖戳哥的大腿。同學都欺負他,因為覺得他虛偽,可憐。他最開心的是在電影院里,看著電影,吃著瓜子,無憂的笑與淚。他還會畫女人的裸體,被父親抓到,被迫退學了。他會離家出走,會去廣州帶回來一個離過婚的女人,他還願意被女人養著……期間,他斷了一根手指,可他失去的遠比這要多的多。因為他是弟弟,是悲觀的、虛無主義的塵埃。 兄妹三人的生命歷程,呈現出來的是或明朗或沖動或懵懂的理想追求,再由理想幻滅、精神萎靡到日子平淡、塵埃落定的過程。這過程提供給我們一次觀看別人同時也觀看自己的機會,一個回顧歷史與人性糾纏的可能。
電影《孔雀》觀後感:隱痛遙遙 我們的不幸歸咎誰
【2005年04月27日 00時12分】【來源: 】【字體:大 中 小】【顏色:紅 綠 藍 黑】
--------------------------------------------------------------------------------
看《孔雀》是在春天,本該大地解凍,春暖花開。可我們的城市仍陰沉,潮氣很重。看完類似這樣關於命運,人生的故事,我就特別感覺到沉沉的累,那一刻,感覺戲里戲外的人都是那樣的相似。個人的力量相對於社會的卑微,夢想和希望再好,都容不得殘酷的車輪來回不斷地碾壓。
[被屏蔽廣告]
《孔雀》圍繞著一個常見的偉大主題——天真最終成長,用反復詠嘆的手法表現家族沉重命運,3個兒女分3段,採用回憶倒敘,通過小弟的話外音串聯。影片使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憤懣與不安。而它自己很安靜,又有些執拗。電影講著世間片段的人事,有關於我們並不時時照面而從未丟掉的自己,有關於我們所來自的地方和我們其實依然嚮往的地方。一邊樸素平淡、精美詩意,一邊與我們內心的種種隱痛遙遙相喚,竊竊私語。
《孔雀》中,一些場景很容易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重於抒情,以簡潔而有表現力的日常場景表現人物內心或時代氛圍,有的唯美精緻,更注重畫面效果,色彩、形態美得有些出人意料。
而就是在這些場景中,隱痛和不安似乎也輕聲地站在一邊。姐姐低頭擺弄自己的風琴,這樣拉,那樣彈,一邊輕輕擺著身體。她也許彈得不是太好,也許她也不是那麼熱愛音樂或琴,她的神情不是全神貫注的,而她喜悅,她又如此年輕。這輕盈、流動、喜樂而並不需要完美的音符就是她青春的生命。
她旁邊是一壺正在燒開的水。水已經叫了好一會兒了,她也看見了,但她沒有理它,看著它開了也不動。這個瞬間的時間是不可能長的,而鏡頭處理得很緩慢。我們的隱約的不安,也因此一點點積累在這幾秒鍾的精美詩意之間。
姐姐是個有夢,做夢的人。她會自己用舊布拼縫成一個手工降落傘,用自行車帶著在街道上「飛」。年輕的姑娘都不會不美,即使是那個一片灰藍的時代。白襯衣藍褲子的年輕姑娘揚起白色的風帆,好像一個精靈那麼美。
而這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小城鎮的街道上!《孔雀》中的唯美、樸素之後,似乎都有這樣一雙眼睛,擔憂、疼痛。這些「唯美」、「樸素」的另一端,是一些不動聲色的殘酷。傻子哥被眾人在雨中毆打,軟弱的弟弟終於在沉默中沖進人群,而他卻不是撥開眾人,保護哥哥,或者向大家解釋,如我們想的那樣,而是用哥哥專門給他送來的雨傘的傘尖刺向哥哥,很用力地幾下。
電影畫面在這個瞬間停住了,只有弟弟的表情,沒有周圍人的,和雨中地上哥哥的情態。這樣的場面不能不是殘忍的,而電影鏡頭適可而止,在更多的宣洩可能湧出的關頭及時收住。如此的頗有震撼力的片段很多。
《孔雀》記事方式基本是以片段情節、場景表現人物與時代,著意於各個片段的表現力。依我看,《孔雀》在表現本身可能相當殘酷的情景時,似乎又有一種清淡的安靜,在給所有這些一種保護。這樣的維護不能不說是有問題的,卻更是有意義的。
姐姐和弟弟年少,無知又有知,他們想用母親買來葯老鼠的葯水毒死博得父母更多疼愛的哥哥。這好像不太正常而其實也挺正常。結果當然是事情被打斷了而沒有真正的發生。
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是讓家裡的養了一些時候的大白鵝來嘗嘗這個葯水,讓孩子看到,這會是什麼情況。大白鵝伸著長長的脖子,扭動著,前前後後,掙扎著死去。畫面在鵝的掙扎,母親無聲的啜泣中停下來,結束了。沒有在殘酷的場景中多做渲染,也沒有給直接抒情留下餘地。它在最殘酷的一刻稍前一些的時候及時收住,然後輕輕走開。
在我看來,《孔雀》中的「唯美」、「樸素」、「冷靜」無不受到流行的表現方式的影響。而電影是不會被時代的主流觀念完全覆蓋。《孔雀》講的故事是一個中國式的故事。它的冷酷與溫情,揭露與掩蓋無不具有電影中時代的特點,甚至不止那個時代的深刻印記。
媽媽的十幾塊錢丟了,在那時候是不少,但這個家也不是貧困到了沒有這些錢大家都要活不下去的地步。而媽媽是如此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個過失,而是個罪人,而且這樣的罪是不可饒恕,無法彌補的。
爸爸發現小兒子在本子上畫裸女像,他自然地對著大門,向外,大聲宣布自己的兒子是流氓。這是時代讓他說的話,那樣的時代使人確實覺得這是奇恥大辱的罪惡。這又已經真正變成了他自己的話,沒有人知道,沒有人逼迫他,他就向著大門外這么說,個人把自己放在公眾的審判台上,在責難、問罪與恥辱中,他有罪了,恥辱了,而他似乎因此得到依靠和安全。
姐姐的不擇手段是不能在時代的殘酷競爭中勝出的「惡」。她想當兵,也想走走關系,而實際上是,比她更會走關系的人獲得了她想要的東西。她受到時代之惡的影響,而她只能在自己身上或者比自己更弱者身上復制這個結構,宣洩這種影響。
《孔雀》之所以說是個中國的故事,是因為人物與故事之中的種種壓抑與那個時代分不開。而其中人物面對這些事實的方式則來源更為悠遠。被侮辱與損害,將世界與心靈收束,近代中國與中國人一直在重復這個過程。人們小心謹慎的生存在他的時代里。
不幸的根源不在於事件,而在於他們的思想。當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故事最震撼的場景出現了,姐姐和弟弟去買西紅柿,姐姐遇到曾經英姿勃發的軍官,如今被生活磨得和身邊的男人一樣猥瑣平凡。
她終於崩潰,一手遮著臉,無聲地痛哭起來,臉嚴重地扭曲了,那無聲里爆發出蓄積多年的苦痛和無力的絕望,心死得要徹底。這種悲慟欲絕的哭聲有將魂魄刺出血的力量,一直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