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潮劇電影全集

潮劇電影全集

發布時間:2024-10-03 06:30:45

⑴ 有沒有朋友知道網上哪裡有香港潮劇電影《二歲夫》曾珊鳳、陳楚蕙主演的視頻

現在《二歲夫》已由廣東潮劇院一團當紅演員林初發、劉小麗演繹。
老版的應該找不到。

⑵ 廣東潮劇院的發展歷程


40多年來,劇院先後創作、整理演出了《陳三五娘》、《續荔鏡記》、《蘇六娘》、《辭郎洲》、《楊令婆辯本》、《掃窗會》、《鬧釵》、《柴房會》、《袁崇煥》、《張春郎削發》、《陳太爺選婿》、《終南魂》、《岳銀瓶》、《邊關情仇》、《老兵回鄉》等一批優秀劇目。《火燒臨江樓》、《蘇六娘》、《告親夫》、《荔鏡記》、《鬧開封》、《王茂生進酒》、《劉明珠》、《張春郎削發》、《煙花女與狀元郎》等9個劇目拍攝成電影戲曲藝術片,另有一大批演出劇目錄製成音像製品發行於海內外。
1957年開始,潮劇院先後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廈門等地演出。特別是1957年和1959年兩次晉京演出,均獲好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建院以來,劇院先後近六十次組團到柬埔寨、泰國、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法國、美國和香港、台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演出,使潮劇成為增進潮人鄉情友誼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40多年來,潮劇史論研究也取得豐碩成果。《潮劇花旦表演藝術》、《潮劇傳統劇目》等編印成冊;編輯印刷《潮劇藝術通訊》以及《聲色藝》等刊物小報;《論潮劇藝術》、《潮劇聞見錄》、《潮劇志》、《潮劇音樂志》、《潮劇劇目匯考》、《潮劇藝術欣賞》、《古樹新花又一枝》(《張春郎削發》評論文章專集)、《李志浦劇作研討會論文專集》、《鄭一標潮劇導演藝術》、《99廣東潮劇院叢書》(四冊)、《藝海帆影——陳學希潮劇表演藝術專輯》等專著和書刊先後出版。 近年來,潮劇院還先後主辦或承辦了《潮劇聲腔改革研討會》、《李志浦劇作研討會》、《93國際潮劇節》、《99國際潮劇節》、(《08國際潮劇節》)《陳學希潮劇藝術專場演出晚會》、以及《姚璇秋從藝50年紀念活動——「姚璇秋從藝50年專場演出」、「姚璇秋潮劇表演藝術研討會」、出版〈姚璇秋舞台生活五十年紀念畫冊〉」、《廣東省舞台美術學術研討會——管善裕作品與潮舞台美術研究》、《潮劇的繼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鄭健英潮劇表演藝術四十年專場晚會》、《李廷波潮劇音樂作品欣賞會》等大型學術和藝術活動。在音像製品方面,院屬各劇團的演出劇目,多數也製成了音像製品在海內外發行,對傳播、普及潮劇藝術起了積極的作用。與同時,劇院還努力培養、擴大潮劇觀眾隊伍,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現代科技手段,多方位拓展潮劇藝術市場,舉辦各種形式潮劇卡拉OK活動,並出版潮劇卡拉OK音像製品;1995年與汕頭市教育部門合編了潮汕鄉土音樂課本《多彩的鄉音》(全套共六冊),由廣東省教育出版社出版,伴有教學參考書及音樂欣賞錄音帶,並成立教研小組,在市區實驗小學、金砂小學、五福中小學開設潮劇潮樂實驗課,院屬一團、二團多次免費送戲到校演出。對培養青少年愛國愛鄉感情、開拓潮劇市場作不懈的努力,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000年,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牽頭出版的《潮劇大典(VCD)》收輯了一百部潮劇經典作品,是潮劇藝術與音像媒介的一個階段性總匯。 在汕頭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潮劇院全體同仁勵精圖治,艱苦拼搏,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強化經營管理,狠抓藝術建設,努力為弘揚潮汕優秀文化,發展潮劇藝術,振興潮劇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⑶ 潮州戲潮劇是什麼年代就有的

潮 劇 簡 介

潮州戲。由南戲演變而來,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命名為潮劇。潮劇是潮汕的地方戲,也是廣東三大地方劇種之一,全國十大劇種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潮劇也被稱之中國藝苑奇葩,獲得海內外廣泛的好評。其突出特點是 :優美抒情,潮汕味濃,有大批優秀劇目,獨特表演藝術和著名演員,雅俗共賞,深受群眾喜愛。

南戲,是南曲戲劇的泛稱,除了宋元戲文,還包括元明以後衍生的傳奇。

明代以「潮腔」、「潮調」冠名的潮劇,是在戲文、傳奇共同作用下,融匯潮州的戲樂、民俗而後形成的地方劇種。潮劇不僅在藝術表現基本上脫胎於南戲,南戲的人文意蘊、思想內容、審美特質、運轉流變的態勢和取向,統稱南戲精神,也一直為其吸收和傳承。

有多部潮劇拍成電影傳遍國內海外。潮劇團也多次赴國內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戲的表演藝術更是膾炙人口。

南 戲 精 神 之 正 視 現 實,褒 貶 善 惡

南戲,從戲文到傳奇,前後幾百年,得以風靡國中,衍傳南北,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編演的劇目,多數取材於當時社會累不可收的人和事,表現的又多是關注百姓疾苦、懲惡揚善的主題,追求取向與人民大眾的願望和呼聲保持一致。

南戲最早期劇目,許多通過表現「發跡變泰」、負心背義的寒門士子「富易交」、「貴易妻」,釀造人間悲劇,真實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揭露新進權貴衣冠禽獸的行徑和本質,隱性地鞭撻封建統治集團勢力,由於符合大眾的要求,所以才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

南戲戲文和傳奇,許多劇目還從人倫關系的角度,表現佞臣酷吏弱肉強食、惡霸豪紳仗勢橫行和不斷的戰爭給現實人生帶來的苦難,揭示造就當時各種人間悲劇的真實緣由,對戰爭和社會黑暗進行無情揭露和譴責,同時通過表現婚姻家庭的悲歡離合,歌頌患難夫妻信守如一的高潔情操和傳統美德,所以也才備受青睞而傳承不輟。

南戲描寫愛情的劇目,能夠一代代活現於舞台,同樣是因其內容對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封建道德、封建秩序具有反抗性、譴責性,對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逆濁世的青年男女的行為具有同情性、贊美性所使然。南戲這種精神,潮劇從最初移植上演戲文、傳奇劇目開始,便逐步吸收,不斷傳承。潮劇劇目繁多,內容十分豐富,大凡男女戀情、國家興亡、人間悲歡離合、歷史滄桑變化,幾乎都被涉及。

盡管受歷史、社會諸因素的影響,有些存在內容混雜、格調不高的情況,但主流同樣是以體現民族的傳統和各時期的社會現實為特色,以「寓褒貶、別善惡、載治亂、知興衰」和啟示世人與時俱進、從善棄惡為主旨,所以受到觀眾普遍歡迎。

這對今後更好貫徹「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和「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相信仍有很好的啟發和幫助。

潮 劇 在 閩 南 之 傳 入、流 行、發 展 概 況

南宋,閩南一帶民問演戲已是蔚然成風。《雲霄廳志》「朱子守漳實跡記」載,紹熙元年(1190)朱熹來守漳州,「末至之始,闔郡吏民得手所素,悚然望之如神明,俗之淫盪於優戲者,在悉屏□奔遁」。

據慶元三年(1197)陳淳《上傳寺丞論淫戲書》所載,當時的戲劇活動已發展到「群不逞少年,遂結集浮浪無賴數十輩,共相倡率,號曰戲頭……優人互湊諸鄉保作淫戲……築棚於居民叢萃之地,四通八達之郊,以廣會觀者……市廛近地,四門之外,亦爭為之不顧忌」的熾熱程度。

伴隨宋室南渡,南外宗正司移置泉州而流入閩南的早期南戲--溫州雜劇,及其在長期流行中形成的用閩南語化官話演唱的正字戲,在閩南更是源長流遠,直至七十年前還有雲霄縣中柱「老三勝」和陳岱「萬利」二個正字戲職業班社。

《廣東省戲曲和曲藝》說,「正字戲……在閩南活動了多年,播下了種子,到了元末明初,才由閩南流入粵東」。曾受聘為潮州修志館編纂的逍遙天,在《潮音戲的起源與沿革》一文中也認為,「正字戲乃接東山,詔安諸縣而至。」

溫州雜劇、正字戲在閩南的長期流行中,與民間土戲廣泛結合,產生了閩南語系的泉、潮兩大地方聲腔和其他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諸如雲霄的「七角戲」。「七角戲」,考其名稱,當與早期南戲七種角色行當有密切相關。在本世紀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前後,雲霄猶有大坑的「可吉班」和馬鋪的「石鼓班」二個七角戲班社。

在正字戲孕育、影響下而產生的潮音戲,據1956年梅蘭芳、歐陽予倩從日本拍回的《荔鏡記》的書照,說明在明嘉靖丙寅年(1566)以前業已形成。按清吳穎《潮州府志》載,當時的潮音戲是「聲歌輕婉,閩廣參半」「皆習南音而操土風」。

因此,逍遙天《潮音戲的起源與沿革》認為「初期潮音戲的孕育環境,須包括福建南部在內,因此潮州的文化和閩南是同一范疇的東西」。可見從漳州以下的雲霄、東山、詔安、平和至粵東潮州一帶,同是潮劇的發源地

修於明嘉靖九年的《漳浦縣志》(時雲霄、東山皆屬漳浦縣)已有「中秋日各坊里祀土神,蓋古秋報遺意。城市凡後土祠皆演傳奇以娛神」。清乾隆十三年刊印的《官音匯解析義》對當時閩南的戲曲劇種,記載更為明確:「做正字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潮調唱潮腔……」。

清末至本世紀之三十年代閩南潮劇戲曲活動曾一度呈現非常興盛之態勢,當時,僅雲霄縣就有30多個班社,詔安也有10多個,比較著名的有雲霄之錦秀春、怡正興、詔安之永樂香、東山之賽天香、平和之三正芳,南靖之一枝花等。

四十年代,國民黨政治日益腐敗,日寇入侵,廈門、潮汕相繼淪陷;抗戰剛結束,內戰又起。閩南一帶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潮劇班社紛紛垮台,至1949年解放前夕,漳州地區僅存的潮劇班社不足10個。

解放後,潮劇獲得了新生。漳屬各縣紛紛成立了戲曲改革籌備委員會,以原有的潮劇班社為基礎,組建了雲霄縣潮劇團、詔安縣潮劇團、東山縣潮劇團、平和縣潮劇團等縣級專業劇團(詔安潮劇團曾一度更名為海燕潮劇團升格為地區級劇團),而全區城鄉業余潮劇團則發展到近200個。

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浩劫中,各縣潮劇團被撤銷,業余潮劇團被禁辦,閩南潮劇瀕臨滅絕境地。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閩南潮劇又一次獲得新生。1979年各縣相繼恢復縣潮劇團建制。業余潮劇團大部份恢復。閩南潮劇進入了新的恢復發展時期。

潮 劇 南 戲 精 神 之 構 造 特 色,扎 根 民 間

地方性、民間性都是南戲的根本特徵。地方性首先指語言,宋元戲文發端於溫州,初用溫州方言演唱,故稱「溫州雜劇」。後流行至臨安(今杭州)及浙閩一帶,適應觀眾要求,改用「官話」演唱,但名曰「官話」,實仍保留溫州土音,為「溫浙戲文之調」。

至明初,南戲流行南方各地,由戲班用「官話」夾雜當地方言演唱,「音隨地改」,又育化出用各地方言演唱的新劇種。

南戲各地方劇種在形成過程,還溶化不同地方的歷史、地理、風尚,使內容取向、形式定勢、審美構架等方面,既保留南曲戲劇的共同特徵,又凸現與相應地域觀眾群體相皈依的個性風范,這些都組成劇種的地方特色。

民間性也是南戲的顯著特點。早期,南戲在溫州產生,溫州民間的風情習俗、文化心理和通俗化藝術,都給它以滋養和影響。南戲演出,也一直與民間風俗膠著在一起,成為民間承古俗而風行的酬神祭祀演出的載體。

後南戲衍生的流派,分道揚鑣,形成崑山腔和弋陽諸腔的對峙狀態,崑山腔一度因追求雅而脫離大眾,導致「曲高和寡」,逐步走向衰落,弋陽腔則繼續「沿土俗」,走平民化路子,結果因其俗而受廣大群眾歡迎,獲得蓬勃發展。

崑山腔和弋陽腔的不同取向和效果,更說明民間性是地方戲曲的生命根系。這些情形,潮劇亦然。最初南戲戲文、傳奇在潮州傳演,同樣是採用「官話」,但「入鄉隨俗」,演唱過程也被滲進本地方言,漸漸出現「土風聲調」。及至「潮腔」、「潮調」產生,更是大大推進語言、聲腔的地方化,最終形成潮劇。

潮劇內容取向、表現形式也多溶入與潮州民系文化直接相關的歷史、地理、人文,以及潮人世代相襲的注重生命、注重事功、注重現世生活的人生態度和兼收並蓄的開放精神、樂人為尚的審美趣味,從而形成清峭柔遠、平易抒情的獨特神韻。

潮劇的民間性特點同樣十分突出,它一直以農村市井的庶民為主要服務對象。劇目除相當部分移植、改編自戲文和傳奇外,自編的戲出許多都取材於當地民間傳說和故事,或地方人物事跡,而且始終把普通大眾的喜聞樂見放在心上。

潮劇的演出班社、演出活動也都呈民間特點。潮劇廣場戲,從明代中葉開始就在潮州漸次繁興,今天仍然成為城鄉廣場文化的重要載體。潮劇的地方性、民間性同樣受南戲精神的直接影響,它承載的內涵和積累的經驗,都將繼續對潮劇今後的生存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⑷ 以前的一部電影,潮劇的

這一部潮劇好像在這里,都是比較老的戲曲了,相信你看過後就明了啦。

閱讀全文

與潮劇電影全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電影天堂福利網站 瀏覽:794
電影票房預測2021 瀏覽:255
惡魔的崛起2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43
郭敬明作品電影圖片 瀏覽:268
秦雅集電影哪個網站可以看 瀏覽:312
最新哥薩克電影 瀏覽:86
微信賣電影票利潤多少 瀏覽:577
不是鬧著玩3電影完整版在線 瀏覽:450
迅雷影音推薦電影在哪裡 瀏覽:830
免費AV電影資源網 瀏覽:167
有什麼電影不能看怎麼辦 瀏覽:2
陝西農村題材電影完整版 瀏覽:747
你一次有多長時間在線電影粵語 瀏覽:427
電影雙語字幕軟體下載 瀏覽:743
戰爭的喪屍電影 瀏覽:184
黑暗面電影完整版土豆 瀏覽:202
陳百祥電影全集粵語 瀏覽:967
電影頭號玩家哪裡能觀看 瀏覽:987
無碼小說倫理電影圖片迅雷下載 瀏覽:222
手機QQ電影優惠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