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影院營業率已跌破60%,22年電影院票房收入現狀存在哪些問題
國內影院營業率已跌破60%,2022年電影院票房收入現狀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很多人都無法去電影院里看電影。其次就是因為電影的質量不是特別高,所以才會遭受到那麼多人的排斥和厭煩。有很多電影在前期的宣傳都特別給力,男女主都會舉行一些宣傳的發布會,但是去看了之後就會感覺到特別糟心,感覺自己被騙了,花錢讓自己生氣。
三、結束語
現在的電影院也比較勢利眼,對於一些大明星飾演的影視劇的排片特別密集,但是一些小製作影響力不是特別廣的電影的排片特別少,即使有些質量比較精湛的也依舊無法被大家看到。
B. 電影票房收益分配這筆賬,到底怎麼算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發行(這些費用在製作發行費用中扣除)。
1、假如電影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發行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花了0.8億,宣傳0.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2-3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C. 電影票房如何計算,收入如何分配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D. 凈票房收入計算公式
凈票房收入計算公式是凈票房收入=票房總收入-國家電影專項基金-增值稅金及附加稅。
國家電影專項基金=票房總收入×5%;增值稅金及附加稅=票房總收入×3.3%;如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上述比例有所調整或與本合同的約定不一致的,則以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為准。
簡介
票房總收入=全國各院線公司、影院等發行放映單位(統稱「影院」)通過行使發行放映權放映影片所形成的原始票房總額(以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出具的票房數據為准)。
早期的電影投資也僅限於電影界和電視界的人,經過更敏感的投資者的發現和發展,這些年逐漸成為一項流行的投資。近年來,為了促進我國電影電視文化的發展,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極大地推動了電影市場的發展。簡言之,電影投資是以資本形式購買版權,在發行股息後享受影片。
E. 電影如何投資,收益怎麼算的
摘要 電影投資,是很多人感興趣卻又不甚了解的一個行業。大家不知道電影投資收益怎樣計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盡的介紹一下。
F.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火爆,動不動就十億以上票房,那電影僅僅就是票房收入嗎?其實不然,還有廣告、版權、以及相關衍生和周邊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這是電影的主要收益途徑。現在城市的大型綜合體裡面都會有電影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空閑時間去看一部大片,度過精彩的兩個小時,釋放工作的壓力。年輕的男女談戀愛時多數也會選擇去看電影,增加平時的話題,同時增進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幾十塊錢的票價並不難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動不動就上億,這裡面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大。
綜上,拍電影如果紅了,真的可以賺得盆滿體缽。很多電影的拍攝成本幾千萬,就如同《戰狼2》系列,投資是一兩個億,票房最後是50多億,雖然按照三三分賬的演算法,很多錢要花在宣傳和影院方面,最後留給投資方和主創手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啊!
G. 2021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總票房收入是多少
近日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總票房收入達275.7億元,與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比,票房成績已恢復88%。
而電影行業對「假期效應」的依賴正愈演愈烈。除了春節檔和五一檔創新高之外,其餘時間都顯得格外慘淡,1月、3月、4月分別創造了近7年以來的最低票房成績,6月票房更是只有2019年同期的一半。
廣義上的暑期檔指6-8月跨度長達三個月,而狹義的暑期檔則是7-8月兩個月。
根據統計,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群體,目前占據了觀影人群的1/3以上,可謂是目前中國院線電影受眾的中堅力量。也正因如此,從7月開始伴隨著學生群體的放假、更大規模的觀影人群的加入,市場才迎來真正的高潮,這也意味著暑期檔大幕的正式拉開。
暑期檔電影精彩紛呈:
根據貓眼數據統計,暑期檔電影中,期待值較高、「想看」數達到5萬以上的電影有11部,而具有爆款潛力,即「想看」數達到30萬以上的電影則已有有《中國醫生》、《盛夏未來》兩部。
根據疫情防控真實事件改編、由《中國機長》原班人馬出演的《中國醫生》被寄予厚望。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同為原班人馬打造,但《中國醫生》的豆瓣6.9分超過了《中國機長》的6.7分。
西南證券表示,電影行業正式邁入「內容為王」時代。總體來看,自2016年起,票房前5的作品貓眼與豆瓣評分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目前雖略低於2019年,但考慮到暑期檔、國慶檔作品上映,口碑整體上仍有上升的空間。
H. 電影的票房收入怎麼計算啊
恩 發達國家都有票房統計機構因為牽涉到 要交稅所以國家比較重視一點咱國最近幾年電影市場比較不錯票房統計機構 應該快完善了
I.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J.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