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台灣經典老電影
《報告班長》系列, 這個最經典了
㈡ 八百壯士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vkt3AhhQ2bPpgl2ODuxVoA
《八百壯士》是丁善璽執導的劇情影片,於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軍隊後撤,率領四八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等物資,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
㈢ 八佰的觀後感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八佰》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不能死,我娘還等著我回家呢。」這是劇中的一個人物端午說過的一句話。由此可見,他們所令人憤怒的「黑」其實是由每個人對團圓盡孝這一期望的「白」所產生的。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人的無畏都需要被喚醒。
影片中的蘇州河(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後被上海人稱為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於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栗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著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樑。
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賓士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而影片最後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㈣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歌曲歌詞: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4)下載八百壯士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義勇軍進行曲》最早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1934年秋,田漢為該片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最後一節詩稿被選為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歌詞寫完後不久,田漢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 。
1935年2月,導演許幸之接手《風雲兒女》的拍攝,不久後,去監獄里探監的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在獄中寫在香煙盒包裝紙背面的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始手稿。當時,聶耳正准備去日本避難,得知電影《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要求為歌曲譜曲。
聶耳在收到歌詞後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後,完成了曲譜的定稿,並在四月末將定稿寄給上海電通影片公司 。之後,為了使歌曲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3處修改,從而完成了歌曲的創作。
國歌歷程: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由於沒有如期擬定出國歌,會議於9月27日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十年動亂期間,該曲詞作者田漢受到「四人幫」迫害,導致正式場合只能演奏國歌的曲譜,不能唱歌詞。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國歌曲子仍然採用聶耳譜寫的原曲,而歌詞由集體重新填寫。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決定恢復國歌原詞,撤銷該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78年3月5日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定。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
社會影響:
1935年,隨著《風雲兒女》在各個影院的播映,《義勇軍進行曲》立即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流行極廣的抗戰歌曲。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定期安排播放該曲。此外,美國、英國、法國、印度及南洋各國的廣播電台也經常播放該曲 。
並且在蘇聯、法國、捷克等地,《義勇軍進行曲》被灌錄成唱片並翻譯成不同語言,歌名則大多翻譯為《起來》(CHEE LAI)。國民黨很多軍校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軍歌,戴安瀾將軍的國民革命軍第200師曾將該曲定為該師的軍歌。
張學良於西北練兵時,特別強調了士兵齊唱《義勇軍進行曲》的重大意義。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全國各地的學生、工人、愛國人士和支持中國的國際友好人士在集會上、在遊行中都演唱了該曲 。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八百壯士」孤軍營內鼓舞士氣的戰歌之一 。同年7月31日,因主張抗日救亡而被捕的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朴等救國會七君子獲釋時,和數百名前來迎接的群眾一同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1938年,台兒庄戰役中,中國官兵在觀戰的美國駐華海軍副武官卡爾遜的帶領下高唱《義勇軍進行曲》。1940年,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在紐約演唱了該曲,並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為《起來》的中國革命歌曲唱片,宋慶齡親自為其撰寫了序言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義勇軍進行曲》在東南亞地區廣為傳唱。1944年,馬來西亞的一支由青年組織起來的抗日隊伍將《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中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改為「馬來亞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後,將其作為抗日游擊隊隊歌傳唱。
同年,美國好萊塢米高梅公司拍攝了一部反映中國抗日的故事片《龍種》,《義勇軍進行曲》英文版被選為電影插曲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該曲作為代表中國的歌曲演奏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義勇軍進行曲》被選入反法西斯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同盟國集會時,《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代表中國的歌曲。美國將該曲與美國的《美麗的美利堅》、法國的《馬賽曲》等歌曲定為同盟國勝利之日的音樂節目廣播歌曲。
台灣光復初期,學唱《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台灣人學國語外另一項重要學習內容。1946年,基隆中學師生舉辦示威遊行時,高唱《義勇軍進行曲》。1947年,《義勇軍進行曲》被台灣當局列為禁歌,直到兩岸關系緩和後才解禁。
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該曲作為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由晉察冀軍樂隊演奏,總共演奏了十餘次。
㈤ 從未故意彰顯震撼的《八佰》是如何達到振聾發聵的效果的
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即影院電影。時隔一年重新坐到影院,才深切感受到電影特殊之處在於影院環境,當燈一齊熄滅,熒幕亮起,在黑暗中目光灼灼地看著從背後投射到熒幕上的光,與古老洞穴里的人們或許產生相似的感受。而亂世中飛奔的白馬,一騎絕塵,是對生的希望。幻想中的戎裝戰馬,千鈞一發,是對明天最後的嚮往。“活著就是勝利”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從四行倉庫拉伸鏡頭,到現代的都市上海,電影內外,這都是最好的結局。
而倉庫里的八百壯士與蘇州河對岸的民眾,也形成了一種互相觀看的視角,前者看後者歌舞昇平,後者看前者浴血搏命。每一個角色都非常的飽滿,切入點從雜牌軍的角度展開,完成了人物從個人到家國完整的成長和裂變,管虎拍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戰爭殘酷。就姜武的角色來說,從最開始不敢拿槍,到後來自己一人跑到樓頂唱著戲一副英勇就義的堅毅。
㈥ 八百電影在線高清免費觀看完整版
《八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
㈦ 八百壯士完整版電影
《八百壯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8EOmrITYdIoAid09Tp5q3Q
丁善璽編導的本片,繼《英烈千秋》後,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國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中國軍隊後撤,率領480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本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中國軍人與包圍的日軍進行陣地戰。導演根據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導演把握住雙方沖突的因素,安排叢生的險象,利用國軍在槍林彈雨下游過蘇州河,民眾都為軍人擔心的正反打鏡頭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場面,把劇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於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