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森林》
學期末綜合症又來了。堆積了零零碎碎的枯燥的時間,不想碰作業,不想復習。那就看點電影吧。如果和我一樣,滿滿的頹廢感和壓抑感,建議看看舒緩的慢節奏電影,調整一下。之前刷了一些日本電影,評分最高的就是這部了。
↓↓↓↓
該電影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製作了四集,每集大概50分鍾,公映版分為了兩部合集,也就是夏秋篇和冬春篇,但其實講的是一個連貫的故事。
講述了自幼生長在日本東北地區農村小森的女主市子在逃離城市重回故居後的四季鄉間生活。(小森是日本東北一個村子的一角)
小森和大多數農村一樣,年輕人向城市靠攏,留下來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不能離開也不願離開,他們一輩子在小森勞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自己的雙手換取大自然的饋贈。回到小森的年輕人並不多。市子,吉子和裕太都回到了小森,但是他們的目的卻不同,裕太是回來面對他的人生,而市子回來是逃避她的人生。
市子原本在東京闖盪,但是無法適應城市的節奏,同居的男友也和她分手了,她選擇了逃避。她回到了小森,一個人過著寧靜的生活,在與母親的回憶中重新接近母親。
在小森的平靜中勞作,一個人生活享受孤獨,接近生活,接近自我。市子的日常就是各種種地,收獲,采野果,然後就是各種吃。一道道美食的背後,母親的味道逐漸清晰,她也明白了很多事情。
一年四季都過著返璞歸真的生活。這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但她卻一直都在逃避,逃避現實。
市子雖然人在小森,可是她的心卻是搖擺不定,她崇拜裕太,卻又遲遲不敢面對,直到最後一切又成為過去。
生活不會為你停留,它會不斷的繼續,如果你還停留在一個個過去,那麼又將會錯過一個個現在。我們不能像市子一樣猶豫逃避,該面對的時候,勇敢的面對就行了。沒有什麼是可以逃避得了的。
我喜歡小森的情調和溫情。
就像裕太說的,外面的人說話做事充斥著空洞的虛假,而小森的人,以及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說的話言之有物。
吉子奶奶的葡萄和哈密瓜,野營地茂之先生的鱒魚湯,吉子和鄰居太太的糖煮板栗,都帶著一份淳樸和溫馨。
還有那些小森最可愛的人:
喜歡秀恩愛的吉子奶奶
野營地和藹的茂之先生
送郵件的郵遞員
嘮家常的奶奶天團
……
他們使小森充滿了生活的情調。城市太過冷漠,這樣的溫情或許只有小森才有吧。
電影的節奏很緩慢,很放鬆,大量的台詞旁白,生活白描和場景特寫,還有隨便一截都是壁紙的美景。有種紀錄片的既視感。
電影的主題就是"吃",准確來說是食物。整個系列電影圍繞著小森的食物而展開,食物的選材,製作,儲存,都用紀錄片一樣的方式完成,堪比舌尖上的日本!上圖感受下。
能把電影拍成這樣真的是很牛逼了,別的不敢說,起碼導演和編劇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故事情節並不是特別吸引我,我剛看完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親切、真實。電影的背景音和場景特寫都讓我覺得真實。而讓我感到很親切,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童年和家鄉。
像小森這樣的生活是真實存在的,這樣的生活一直存在,不只是在日本。
同款通草果
電影里說的通草果,我們那兒叫八月瓜,還有著一首鄉謠"八月瓜,七月開花九月扎(za 裂開的意思),十冬臘月空瓜瓜",講的就是通草果,在七月開花結果,八月的時候成熟,九月就會開口,露出果肉,最後在十月份的時候就只有一個空瓜瓜了。通草果有著很漂亮的粉紅色和紫色,很容易在林子里找到,但是它們都纏在樹上,所以採摘有點麻煩。而且喜歡它們的不只有人,山裡的鳥兒和動物都很喜歡。小時候的我幾乎每天都會去看樹上的通草果,防止它們被鳥兒吃掉了。
背景音里的蟬鳴
綠油油的稻田
整齊碼放的谷垛
……
我了解農村,所以我知道農村生活不等於木瓦房加黃土地,它有很多說不出來的特別。接觸了之後,你才會發現,其實農村生活也很有情調,很文藝。
在我的小時候記憶里,爺爺會用竹子編各種東西,家裡的背簍個個都是藝術品,爺爺就和那些玩畫筆的一樣,是個藝術家。村裡教我下象棋的老夏,他是個有情調的農民,他懂博弈的藝術,他同病魔博弈,在幾年前去世了。我的母親沒有多少文化,與每一個鄉下女人一樣,也沒有詩意和情調,她只是個親近土地的人,什麼時候種地瓜土豆,什麼時候排掉稻田裡的水,什麼時候漚肥…她都知道,和市子的母親一樣,她們懂得生活的奧秘。
最後,感謝閱讀,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