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小龍主演的四部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的票房是多少
《唐山大兄》320萬港元
《精武門》440多萬港元
《猛龍過江》530多萬港元
《龍爭虎鬥》..........不曉得了
② 李小龍至今所有電影的票房總值多少
唐山大兄
319萬港元
精武門
400萬港元
龍爭虎鬥
2.3億美金
猛龍過江
5,307,350港元
這些是李小龍最經典的代表作的票房
其中票房最高的是龍爭虎鬥
③ 李小龍當年的哪部電影票房最高
《龍爭虎鬥》是李小龍全盛時期之顛峰作品,是李小龍的第四部功夫片電影,也是他最後一部在他生前完成完整的作品。由高洛斯導演,約翰·薩克遜,李小龍,石堅,傑·凱利主演的動作片。美國《Total Film》雜志選出67部改變世界的電影,其中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入圍,雜志指該片帶起了七十年代的美國功夫熱潮。
《龍爭虎鬥》不是純好萊塢片,而是中美合拍片。
《龍爭虎鬥》投資80多萬美元,在好萊塢屬於「C級製作」,剛剛上映一周 就打破了300W美金票房,最後狂卷2.3億票房,挫敗了同一時期好萊塢的眾多巨資A級製作。
④ 打破過香港票房紀錄的十個人:成龍第二,周潤發第四,李小龍第六
我們來簡單聊聊香港電影票房史。
香港電影曾輝煌一時,跟其本土居民看電影的熱情有很大關系,就如同現在的內地市場,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竟然同時出現了兩部40億以上票房的影片《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這種火爆的電影市場,勢必會強力推進中國電影的發展。
有票房記錄以來,總共有10位香港電影人曾打破過本土票房紀錄。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將一部影片算到某位電影人頭上,依循一種約定俗成的看法,比如《最佳拍檔》,我們往往將這部影片視為許冠傑作品,而並沒有將其算到另一位主演麥嘉頭上,甚至也沒算到導演曾志偉頭上,是因為無論是以當時還是現在的眼光來看,許冠傑都是這個劇組中的靈魂人物,而有些特殊的影片,會有兩個靈魂人物,比如《獨臂刀》《鬼馬雙星》等。
第10名:張徹,破紀錄作品:《獨臂刀》
據《獨臂刀》男主角王羽回憶,《獨臂刀》其實並不是香港第一部票房過百萬港元的影片,但現在的資料基本都將錯就錯,將《獨臂刀》作為首部百萬票房作品。本片在香港武俠片史上的地位很高,影片的一些拍攝手法,對後來的武俠電影影響深遠。
第9名:九把刀,破紀錄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這部影片當年在兩岸三地都很火,在香港竟然打破了周星馳《功夫》保持七年的 歷史 最高票房紀錄,難以想像,不可理解。而它的這個紀錄後來被《寒戰2》打破。
第8名:楚原,破紀錄作品:《七十二家房客》
楚原是邵氏名導,他的懸疑武俠片獨樹一幟,《楚留香》《天涯明月刀》等作品,如今看來依然引人入勝。楚原執導的武俠電視劇《琥珀青龍》曾在內地熱播,年齡稍大點的觀眾應該有印象。楚原也是一位喜劇電影高手,他的《七十二家房客》在當年擊敗了李小龍的《龍爭虎鬥》,成為港片年度冠軍,周星馳的《功夫》對本片多有模仿。
第7名:王羽,破紀錄作品:《獨臂刀》《龍虎鬥》
《獨臂刀》讓王羽成了香港首位「百萬票房明星」,次年,王羽便自編自導了《龍虎鬥》,這是一部時裝動作片,內核仍是忠義。兩年後,羅維為李小龍拍攝的《精武門》,跟這部電影很相似。讓人十分懷疑是《龍虎鬥》大火之後,倪匡才從中獲取靈感,編寫了《精武門》的劇本。《龍虎鬥》是首部票房超過200萬港元的影片,但如今的光芒已經完全被《精武門》蓋住。
第6名:李小龍,破紀錄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
李小龍回港發展後,連續三部電影破了本土紀錄,《猛龍過江》是首部本土票房突破500萬港元的電影。本片也是李小龍唯一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實際上也是其香港票房最高的作品。
第5名:許冠文,破紀錄作品:《鬼馬雙星》《半斤八兩》《摩登保鏢》
許冠文是周星馳成名之前,香港成就最高的喜劇大師,有「冷麵笑匠」之稱。在李小龍離世之後,許冠文迅速崛起,彌補了嘉禾公司巨星隕落後的空位。跟周星馳電影一樣,許冠文的作品也多以小人物為主角,不同的是,許氏作品更為寫實,也更為市井化,所以非常有親和力。《鬼馬雙星》《半斤八兩》《摩登保鏢》等都是常開常新的影片,非常值得推薦。
第4名:周潤發,破紀錄作品:《英雄本色》《八星報喜》《賭神2》《寒戰2》
比較意外的是《賭神2》,在1994年頑強擊敗了成龍的《霹靂火》和周星馳的《國產凌凌漆》,成為港片史上第一部票房過5000萬的電影。1994年也是周潤發的豐收年,因為他主演的《花旗少林》排在了年度第五,票房比周星馳的《破壞之王》和《九品芝麻官》都要高。而發哥於2016年主演的《寒戰2》至今仍是本土票房最高的港片。
第3名:許冠傑,破紀錄作品:《鬼馬雙星》《半斤八兩》《摩登保鏢》《最佳拍檔》《最佳拍檔3:女皇密令》
如果說前三部作品,許冠傑多少沾了點哥哥許冠文的光,但兩部《最佳拍檔》創下票房紀錄,就不得不說「歌神」確實有票房號召力了。據說當年新藝城邀請許冠傑時,片酬開到了200萬港元,這說的可是1982年的事兒,但最後事實證明,許冠傑完全值這個價錢。《最佳拍檔》也是首部本土票房過2000萬的影片。
第2名:成龍,破紀錄作品:《師弟出馬》《福星高照》《龍兄虎弟》《紅番區》《簡單任務》
《師弟出馬》是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福星高照》按理說應該算在洪金寶頭上,但本文排名未提及洪金寶,所以勉強算在了成龍頭上,本片也是首部本土票房超3000萬港元的影片。
第1名:周星馳,破紀錄作品:《賭聖》《逃學威龍》《家有喜事》《審死官》《少林足球》《功夫》
星爺總共六次打破香港票房紀錄(他的《美人魚》也打破過內地票房紀錄),隨著香港本土電影市場的萎縮,星爺的這個紀錄恐怕再也不會有人打破了。《賭聖》是首部本土票房過4000萬的電影,《少林足球》是首部票房過6000萬的影片。
以上總共提到了26部影片,在這26部破紀錄的影片中,大家認為哪一部含金量最高呢?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撰文:電影梗博士,請勿隨意轉載。
⑤ 李小龍至今所有電影的票房總值多少
在香港電影史上,絕大部分時期,電影是供觀眾娛樂消遣的文藝作品。在這樣的定位下,在邵逸夫、鄒文懷等為代表的電影投資人的推動下,票房在香港影壇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基礎數據。所以在香港電影史上,任何一位巨星的誕生,必定伴隨著他們在票房上的號召力,如連續紅了三十年,長盛不衰的劉德華,如九十年代的「雙周一成」,如以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身份闖盪香港的功夫巨星李連傑。這些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在票房上的絕對號召力。
現在的很多觀眾認為一代傳奇李小龍的成功是因為他的功夫宗師的身份,其實不然。在主演電影《唐山大兄》之前,李小龍一直混跡在美國的好萊塢,當時他雖然已經有了武術家的身份,並且在美國公開收徒,而且很多好萊塢名人都是李小龍的徒弟。但是這個時候李小龍在華人世界還不具備廣泛的認知度,用比較慘點的形容,當年李小龍在好萊塢,基本是遊走在配角和跑龍套的范疇。
以至於李小龍在1970年前後返回香港和邵氏電影的老闆邵逸夫談合作時,邵逸夫還因為李小龍開出的1.5萬美元的片酬過高,而拒絕了李小龍的合作請求。邵逸夫拒絕和李小龍的合作,也基本拒絕了邵氏電影的下一個時代。由於和邵逸夫談判未果,所以李小龍轉投當年剛剛從邵氏影業出走,另立門戶成立了嘉禾影業的鄒文懷。在1971年,由李小龍主演,並參與編劇的電影《唐山大兄》以319萬港元的票房,打破了香港影史票房紀錄。
《唐山大兄》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李小龍一夜之間成為了華人影壇的巨星。李小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轟動的效應,很大程度上在於李小龍一改香港武俠電影中的傳統動作風格。和此前武俠電影中大量借鑒了我國傳統戲劇中的動作設計不同,李小龍的在影片中的打鬥場面更接近於實戰,而他這種拳拳到肉,干凈利索的打鬥風格,讓當年的觀眾耳目一新。
李小龍的成功,將香港電影從武俠類型片成功轉移到功夫類型片。這兩種類型電影雖然在風格上非常接近,但是顯然後者更容易挑起觀眾的觀影熱情。《唐山大兄》在票房上取得空前成功後,讓當年剛剛創立嘉禾影業的鄒文懷看到了希望,於是他和李小龍又趁熱打鐵,迅速推出了同樣由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精武門》、《猛龍過江》兩部作品。而這兩部投資預算持續加大的作品,也果然不負厚望,繼《唐山大兄》之後,連續兩次打破了香港電影史票房冠軍,並在1972年香港地區本土電影票房年度排行榜上占據冠、亞軍的位置。
李小龍的異軍突起,將香港港產電影的票房紀錄從二百多萬港元,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迅速拉到了五百多萬港元。這個票房數據,大大超出了當年由大師級導演李翰祥執導,許冠文主演的影片《大軍閥》的三百萬港元的票房。此時很多人可能認為李小龍的票房紀錄在短時間內很難超越,至少李小龍的熱潮要保持一段時間。
然而讓許多影迷遺憾的是,李小龍不僅沒有保持住他的票房紀錄,甚至他傳奇而絢爛的一生也在1973年7月20日終結。在李小龍去世後的第六天,由他主演的最後一部完整的電影《龍爭虎鬥》在香港上映。而這部在全世界豪取了2.3億票房的電影,在香港市場卻表現不佳,僅僅取得了最終330萬港元的票房。這部由李小龍主演的最後一部完整電影,在香港市場不僅沒有延續李小龍之前的強勁勢頭,甚至這部影片還讓李小龍失去了保持了兩年的年度票房冠軍的寶座,並且由他保持的票房紀錄也被另外一部現象級港片打破。
這部打破了李小龍保持票房紀錄的電影,是由導演楚原執導,由岳華、井莉、胡錦、何守信、沈殿霞聯袂主演的,反映香港小人物市井生活的影片《七十二家房客》。這部地道的港片,匯集了大量的影星,這是一部典型的群星作品。這部影片除了主演陣容強大外,還請來了鄭少秋、李修賢、許冠英等一眾大咖跑龍套。而這部影片的導演楚原也大有來頭。
楚原是和李翰祥、胡金銓、張徹齊名的邵氏四大導演之一,他留給觀眾最深刻的印象,則是他執導了大量由狄龍主演,根據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和胡金銓與張徹執導的原創武俠電影不同,楚原執導的武俠電影,大部分改編自古龍的同名武俠小說。楚原特別善於把握古龍小說中的原著人物風格和江湖意境,在楚原之後,很少有人再能夠像他一樣,可以把古龍的江湖,在大銀幕上呈現的如此符合原著中的意境。
而李小龍主演的電影《龍爭虎鬥》之所以在香港市場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和《龍爭虎鬥》這部影片去「民族化」有關。在這部影片之前,李小龍主演的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三部影片中,均不同程度的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情結,特別是李小龍在《精武門》中飾演的虛構民族英雄陳真,當他在大銀幕上打爛「東亞病夫」的牌匾,踢碎「華人與狗不得進入」的牌子,華人的形象被李小龍通過大銀幕重新展現給了世界觀眾。
而當時,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人急需一位華人形象的代言人,以在世界舞台上,重塑華人形象。而李小龍武術家的身份,兼具他健碩的體魄,以及他在大銀幕上所展現的民族英雄的形象,使得他很快成為了全世界華人的偶像。因為李小龍的成功,使得世界上的觀眾認為凡是中國人都會功夫。從此中國人徹底擺脫了「東亞病夫」的稱謂,因此李小龍也成為了世界華人的精神圖騰。
但是在他最後的影片《龍爭虎鬥》中,這種民族精神,明顯被削弱。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這部影片是嘉禾影業和美國好萊塢電影公司華納兄弟合作的一部影片。而這部電影當年鎖定的是全球市場,為了匹配這部影片的市場定位,所以在這部影片中,電影的主創們放棄了之前李小龍主打的「民族英雄」的形象。這個變化,也使得影片在香港市場表現不佳,而且在這個階段李小龍剛剛去世,而他去世的時候其實還伴隨著一個「緋聞」。
⑥ 李小龍演的電影票房總共多少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樂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
-《龍爭虎鬥》:該片是李小龍處於全盛時期的功夫片巔峰之作,是李小龍影片中打鬥場面最多,使用武器最出彩的一部。至今票房累計早已以億計,成為李小龍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
⑦ 李小龍的電影
《精武門》
基本信息
【類型】:動作/故事
【上映時間】:1972年3月22日
【香港票房】:HK 435,8928
演職員表
【出品人】:羅維
【監制】:鄒文懷
【導演】:羅維
【武術指導】:韓英傑
【音樂】:顧嘉輝
【攝影指導】:陳清渠
【剪輯】:張耀宗
【製片】:劉亮華
【演員】:
李小龍�飾�陳真
田�豐�飾�大師兄
苗可秀�飾�小師妹
羅伯碧亞�飾�皮洛夫
魏平澳�飾�胡翻譯
羅維�飾�探長
電影簡介
《精武門》,在美國上影時名稱:《The Chinese Connection》。是香港1972年嘉禾電影出品的一部武打功夫電影,由李小龍主演,羅維執導。這也是李小龍第二部主演的電影,在當時香港票房收超過四百萬。
其他演員包括:苗可秀、劉永、金山、馮毅、田俊,甚至還有李小龍的外國徒弟羅伯碧亞等等。顧嘉輝配樂。後來成名的成龍及洪金寶於戲中擔任武師,有被李小龍痛打的鏡頭,不過看不見面孔。電影中李小龍飾演陳真。精武館的創辦人,陳真的師傅霍元甲逝世,陳回到上海一心想跟青梅竹馬的師妹(苗可秀飾)結婚,回來卻得到師傅逝世的消息,好不難過。日本人辦的虹口道場派人來霍元甲的公祭,送上「東亞病夫」牌匾;陳真不甘侮辱,瞞著眾師兄弟,獨自將橫額送回虹口道場,以一敵百,以「迷蹤拳」及雙節棍打敗日本人;並且在公園內凌空踢碎「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告示牌。當時陳真身處在公共租界,精武館上下知道陳真闖禍,力勸他離開上海暫避。就在臨行前的晚上,陳真無意中發現精武館有兩個日本人派來的奸細,並且就是毒殺師傅的元兇。於是陳真殺了二人後,改變初衷,決定留在上海,找出殺死師傅的幕後黑手報仇。最終打探到是虹口道場的日本人乾的,盛怒之下血洗虹口道場。而正在此時,道場的人找來了租借巡警,為了不拖累精武門,陳真英勇就義。
經典對白
* 「胃病會不會死人?感冒會不會死人?」 -師兄們引述醫生的說法,指師傅霍元甲是因為「胃病轉做感冒」而死,陳真感到十分荒謬,質問師兄們時這樣說。
* 「中國人不是病夫」 -陳真把「東亞病夫」牌匾交還虹口道場,並把館內高手都教訓一頓後這樣說。
* 「為什麼?為什麼還要迫我?」 -陳真向一位漢奸(胡翻譯)查證師傅霍元甲死因後,本來想放他一馬,但這個漢奸竟想從後襲擊陳真,陳真一拳打死了這個漢奸後,說了這句話。
* 「我讀得書少,你不要騙我!」 -陳真問警官如果他向日本領事自首,精武門是否真的可以逃過被封館一難時這樣說。
《精武門》兩個國語版的區別
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確實存在兩個台詞差別很大的國語版本。
第一個版本的人物台詞基本和粵語原版一樣,我們估且叫它「原配版」吧。第二個版本不知是何時何地配的(肯定不會是台灣),台詞變更了不少,使故事的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原配版強調精武館和虹口道場之間的恩怨,是「中日之間的民族恩怨」,而重配版則將其定位為「兩個武館之間的私人恩怨」,具體如下:
區別一:李小龍的經典台詞:「中國人——不是病夫!」
原配版:李小龍飾演的陳真第一次到虹口道場踢館時,打敗了所有日本拳手後,確實說的就是這句「中國人——不是病夫!」(和粵語版完全一樣),這句話可謂慷慨激昂;
重配版:不過,在重配版里就改成了「精武館的人絕對不會是病夫」。
區別二:羅探長的諾言
原配版:故事結局,羅探長向陳真承諾精武館絕不會有事,他說了句:「我也是中國人!」;
重配版:這句話改成了:「我和你們是一樣的人」。
區別三:關於主人公一方的身份
原配版:顯示主人公們是「中國人」,例如日本武師對羅探長說的是:「你們中國人只會幫中國人」;
重配版:這句話改成了:「你們自己人幫自己人」(重配版強調了「大日本」,卻淡化了「中國人」的概念)。
區別四:踢碎「狗與華人不得進入」的牌子
原配版:和粵語版一樣,完整地保留了這段情節;
重配版:有刪節,將其演繹為陳真受到日本人的污辱後出手還擊,結果差點招來麻煩,並沒有這塊牌子的鏡頭(不過,某些VCD版本還是完整地保留了這段情節)。
幕後製作
本片是李小龍的第二部功夫電影,至今仍是功夫電影代表作之一。本片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狹隘的復仇主題,將影片上升到民族大義,以其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精神引起廣泛共鳴。例子是陳真飛腳踢碎租界公園大門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木牌,將「東亞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著名情節。在打鬥中,李小龍第一在銀幕上展示了他雙截棍的驚人絕技,短小精悍,威力無比。李小龍盡量避免使用蹦床等輔助設備,不用替身。李小龍的功夫電影以男性為主,女演員戲份很少,感情戲也很少,起不到什麼作用。李小龍性格粗放,大大咧咧,見到女性就拘謹害羞。本片中苗可秀是女主角,她在《唐山大兄》中尚為女配角。苗可秀與李小龍是世交,自幼相識,是與李小龍合作最多的女演員。影片中,師徒兩代人俠肝義膽,為正義與國家不屈不撓,無堅不摧,體現了中國人高貴的武俠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操。影片故事曲折緊張,武打動作設計高超,拼殺場面兇狠激烈。尤其是在影片的結尾,陳真一個凌空騰起,畫面突然停格,成為功夫片中經典畫面,給全世界的觀眾以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