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很多電影的色調是藍綠色的
你說的藍綠色調應該出現在以膠片拍攝的電影中。
在數碼成為電影拍攝的主要工具之前,所有我們在電影院中看到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的。而膠片電影的色彩有著數碼無法媲美的柔和色調,因為不同膠片的不同成像效果,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電影色調是藍綠色的,有的電影色調是偏紅色的。
雖然可能性越來越低,但還是期待一部全膠片拍攝的電影,如果真的出現了,我一定走進影院,貢獻出自己的票房。
② 經典電影鏡頭中的調色板告訴你:色彩是如何決定影片氣氛的
在還沒有任何演員講台詞之前,色彩往往決定了電影的氛圍和情感基調。比如導演 Lilly 和 Lana Wachowski 在1999年上映的電影《The Matrix》中用綠色來設定情緒,這對當時使用早期黑白影像的電影是個很好的提示。
2003年的電影《殺死比爾》運用黃色來表現烏瑪·瑟曼瘋狂和不安分的性格。浪漫主義喜劇片偏向運用柔和的米色、粉紅色和淡紫色漸變。而科幻片中則經常會用到藍色、灰色和綠色漸變。如今,好萊塢越來越多選用青色和橙色,尤其是在動漫和連環畫改編的電影里。
為了強調色彩在電影中的重要性, @Cinema Palette 截取了著名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並把他對色彩的分析在 Twitter 上和大家分享。現在他們已經編輯完成超過250份色卡,當然,他們也接受別人的推薦。
一些色卡可能還會給你接下來的設計作品帶來 配色 靈感,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組經典電影鏡頭中的調色板,Enjoy!
哪個你最喜歡? 歡迎分享文章給你的電影製作人/設計師/藝術家朋友,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發表見解!
③ 為什麼老電影都要用泛黃的背景色
這些和設備沒有關系,當時拍出來的時候也似黑白分明,沒有發黃的。這是和膠片的製造技術有關的,電影膠片使用的朔膠底材,在長久放置之後,就會變黃,這是材質老化的原因。畫面變得暗淡陰郁,色彩差是膠片的感光材料產生老化,以前的感光材料,沒有現在的這么好。要知道最早的膠片感光度很低,導致的色彩不足,在長期放置之後,就會產生更多的劣化,變得很難看。你多搜索膠片的發展過程就明白了
④ 調色大法好,五種調色手法讓你的電影作品脫胎換骨
電影感的塑造,離不開構圖、景深、解析度、鏡頭運動,本期就單從後期調色來說,怎麼使自己拍的片子,瞬間賦予「電影感」。
調色無非就是導入素材,回批,調色,輸出,就是幾個簡單的操作步驟,但是背後暗藏玄機。調色的意義,不外乎兩種,一是提升畫面品質,二是增加氛圍感受。
好的調色可以讓整部電影脫胎換骨,那麼到底該怎麼調色才能出現這種效果呢?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
色相環The Color Wheel
色相環是由RYB上的十二種顏色所組成,亦稱減色法(Subtractive Color)。
RYB顏色模式中主要以紅色、黃色、藍色為主,亦指三原色。三間色為綠色、橙色、紫色,可以藉由三原色混合而成。剩下的六個再間色則由原色與相鄰的三間色混合而成。
一般而言,我們多以右半部的暖色調系列來代表歡樂及活力,而左半部的冷色調系列則代表安詳及冷靜。
說了那麼多,到底該怎麼給自己的電影調色?有沒有什麼通用的技巧?
別急,馬上開始!!(高能預警:文末有大量經典調色案例)
五種電影基本調色手法
1. 互補色模式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互補色是指兩種對應的顏色所形成的對比效果,以暖色系與冷色系的兩種顏色來強調對比度以及提升鮮艷、突出的效果。
最常見的例子為橙色與藍色、藍綠色(Teal),這也是多數的好萊塢大片都以這兩種顏色作為電影色彩效果的原因。然而,使用互補色模式時須適度調整其飽和度,使該對比效果是令人感到賞心悅目而非刺眼。
上兩圖為電影《天使愛美麗》劇中的對應色卡,這是一種典型的紅色配綠色之對應效果。通常兩種對比的色彩象徵沖突行為,透過外在的互補色彩之呈現來表示角色內心正處於矛盾或是身心交瘁的狀態。
電影《搏擊俱樂部》就為橙色與藍綠色之對應搭配作了完美的詮釋。陰暗的部分以藍綠色表示,明亮的部分就以橙色來呈現,就像人的內心充滿著各種正、負面思維來抨擊一個完整的個體。
電影《亡命駕駛》與上一個圖所呈現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互補色並非總是如此明顯,也與使用的對比程度有些許關聯。以電影《搏擊俱樂部》的另一幕場景為例,外觀看似全以藍綠色作為色彩效果,仔細地觀察後會發現偏橙色的膚色與其藍綠色的背景相對。
2. 相似色模式Analogous Color Scheme
相似色是指以色相環上鄰近的顏色之組成來呈現電影中整體色彩的協調感。彼此之間的色彩結合較為柔性,通常以相似色作為電影中的風景色調來呈現自然、柔和之感。
最常見的模式是選擇一個主色系,並挑選與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後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襯托。(日劇也常用)
電影《美國騙局》中的一幕場景以紅色、橙色、棕色與黃色彼此色彩相接使電影的整體色調偏向暖和的氛圍,畫面幾乎不含一絲緊張之氣氛。
3. 三等分配色模式Triadic Color Scheme
三等配色是指三種顏色於色相環上以120度隔開,雖然整體色彩的飽和度不會太高,但一樣給人生機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為電影中最冷門的配色模式,不過適當使用仍會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效果。
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採用三等分配色模式來呈現其1964年電影《狂人皮埃羅》的整體色調。
4. 補色分割模式Split-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補色分割相似於互補色的對應關系,但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補色分割是以主色及其對應之兩側顏色作結合。一樣具有強烈的對比度,但張力的效果較不顯著。
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的電影《閱後即焚》中一幕場景就以紅色及其對應之綠色與藍綠色來呈現。
5.矩形配色模式Tetradic Color Scheme
矩形配色是由兩組互補色所構成,通常具有五光十色之繽紛感,但至少有一種主色來突顯其效果。
電影《媽媽咪呀》(Mamma Mia)使用了矩形配色模式來呈現其派對場景,為該場景展現出良好的協調感,而非淪落似迪斯科舞廳樣俗不可耐之貌。
除此之外,近來多數電影所呈現的色調以橘色與藍綠色等互補色為居多。橙色多用於明亮及肌膚之處,而藍綠色則用於陰暗之處。根據電影《木蘭花》(Magnolia)中的場景顯現出好萊塢對該模式的偏愛。以橙色為置中色,強調其臉部的肌膚,而藍色則退至後方陰影處作為襯托。
經典電影調色卡
《愛麗絲夢遊仙境 2》 (2016年) 導演: 詹姆斯·波賓
《阿拉丁》(1992年) 導演: 羅恩·克萊蒙茲,約翰·馬斯克
《鳥人》(2014年) 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僵屍新娘》(2005年) 導演: 蒂姆·波頓 麥克·約翰遜
《死侍》(2016年) 導演: 提姆·米勒
《被解救的姜戈》(2012年) 導演: 昆汀·塔倫蒂諾
《剪刀手愛德華》(1990年) 導演: 蒂姆·波頓
《阿甘正傳》(1994年) 導演: 羅伯特·澤米吉斯
《冰雪奇緣》(2013年) 導演: 克里斯·巴克 珍妮弗·李
《哈利波特和死亡神器二》(2011年) 導演: 大衛·葉茨
《盜夢空間》(2010年)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功夫熊貓》(2008年) 導演: 約翰·斯蒂芬森 馬克·奧斯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年) 導演: 李安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2015年) 導演: 喬治·米勒
《彼得·潘》(1953年) 導演: 克萊德·吉諾尼米,威爾弗雷德·傑克遜,漢密爾頓·盧斯科
《羅密歐與朱麗葉》(1996年) 導演: 巴茲·魯赫曼
《千與千尋》(2001年) 導演: 宮崎駿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2015年) 導演:J·J·艾布拉姆斯
《復仇者聯盟》(2012年)導演: 喬斯·韋登
《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教父》(1972年) 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飢餓游戲:嘲笑鳥2》(2015年) 導演: 弗朗西斯·勞倫斯
《獅子王》(1994年) 導演: 羅傑·艾勒斯 羅伯·明可夫
《火星救援》(2015年)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荒野獵人》 (2015年) 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沉默的羔羊》(1991年) 導演: 喬納森·戴米
《萬物理論》(2014年) 導演:詹姆斯·馬什
《楚門的世界》(1998年) 導演: 彼得·威爾
《泰坦尼克號》(1997年) 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作品集指導可是個技術活
想讓你的電影作品脫胎換骨嗎
一起來約吧
⑤ 為什麼很多電影的色調是藍綠色的
我認為這個有多種原因,我們首先從物理角度來說吧,這種叫做照片和視頻的灰度,在選取畫面和調整視頻的時候,為讓這個照片和視頻看起來真實自然,後期製作會去調整它的灰度,讓它的黑白灰三個色系平衡,尤其是在灰度暗色的時候,會讓畫面顯的真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