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姜子牙與哪吒是同一系列的電影嗎
今年國慶期間,大家所期待的《姜子牙》終於正式上映了,相信很多觀眾去看《姜子牙》這部電影,都是奔著盛極一時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去的。而且大多數觀眾依然懷著當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情懷,可以說是把《姜子牙》當成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續集去看;當然也有部分觀眾是因為當時《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漫電影的高質量,所以自然而然的認為《姜子牙》這部電影依然是一部高質量的動漫電影才去電影院觀看的。
因此我覺得哪吒和姜子牙並不是同一個系列的電影,《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這兩部影片各有各的世界觀。但是因為種種現實原因,《姜子牙》便借著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度,賣了一波營銷。並且這波營銷給了觀眾一種《姜子牙》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續集的這種錯覺,因此大多數觀眾在觀看《姜子牙》後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蒙蔽和欺騙,並且《姜子牙》這部影片的劇情結構還有前後邏輯上都有很大的問題,所以他評分低也是情有可原的。
『貳』 期待已久的《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
電影《姜子牙》海報。
「誇不出口,罵不出聲。」一位網友對《姜子牙》的評論很具代表性。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心血,在人物設計、視覺呈現上精美考究,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講述上,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異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卻沒能找到合適的 情感 向、生活化「落點」,貌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激發觀眾的內心共振。倒是正片結束後,一段哪吒全家出場給「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為了全場最佳,而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氣的生活化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姜子牙》沒能重現「哪吒」效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部作品在提高國產動畫美學標準的同時,也做了一項更有意義的 探索 ——到底怎樣的「故事新編」能走進當代觀眾的心靈。
四年+上千人,極致的畫面質感展現中國美學意境
雖是「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與《哪吒》其實幾乎同時起步,製作周期長達四年。在《姜子牙》上映前,一份製作全陣容名單海報便驗證了作品致敬匠心的情懷,讓觀眾倍感期待。名單中列出了參與製作的動畫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入行時長。上千人的名單,從28年到1年不等的入行時長,展現出《姜子牙》的雄厚投入,也致敬了國漫的代際傳承。極致的畫面創作匠心,也正是《姜子牙》的最大優勢。
《姜子牙》光是場景概念圖就累積了2317張,單個場景平均迭代70餘次,不少場景都運用了二維手繪與三維特效的相互疊加。影片開頭一段國風二維動畫,便先聲奪人。這段借鑒了敦煌壁畫風格的手繪二維片段,交代了九尾狐族與人類大戰的背景,分鏡靈動,場面恢宏。當年,《姜子牙》導演李煒將最初的概念分鏡拿給《大魚海棠》導演張春看時,對方脫口而出:「你這個片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內行看門道,令同行驚嘆的並非只有畫面美感,更是驚人的工作量。區別於一般二維動畫細節處的靜態處理,《姜子牙》中這段二維畫面中每個細節都在運動,無論是被九尾施法蠱惑的人類,還是戰馬、岩石、海浪等自然細節都倍顯生動;為了經得起銀幕「放大鏡」的審視,團隊還採用了超大畫布製作。在這樣的嚴苛標准下,片段中單場景圖層就高達600多個,甚至超越了硬體設備的極限,即便是業內的頂尖高手一天也只能畫一到兩幀,工作量呈幾何倍增長。
角色的設計更是精益求精。影片最終呈現的姜子牙造型,是團隊在最初設計的百餘個版本中精挑細選而出。姜子牙身上那件「羽毛披風」,仔細觀察,其實是由樹葉的經脈編織而成,這也印證了他不殺生的准則;備受觀眾喜愛的「神獸」四不相,則被賦予了當代萌寵的特質。為了打造四不相自然可愛的毛發質感,團隊放棄了自動生成的毛發繪制系統,而是選擇了最原始的手繪,光是一個幾秒的酣睡鏡頭,就要耗時三個月調整。隨處體現的傳統文化細節,也裝點著影片的中式美學意境。主創幾乎翻遍《山海經》等古典著作,描摹其中的首飾、紋樣,每一個重要角色的形象設計都有出處。就拿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為例,金仙們乍看造型統一,實則每位頭飾上的花朵都不一樣,而他們頭飾上花朵數量為三,則取自「三花聚頂」一說。不少觀眾還在金仙的面具上看出了文物青銅面具的影子。
少了點「抓地感」,宏大概念難以深入人心
《姜子牙》趨於中游的評分與口碑,與其故事的呈現有關。原本奉天命的姜子牙,因不認同 「舍一人而救蒼生」的理念,違抗師命,放棄封神,並說出了「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這一豪邁宣言。這場個體意識崛起,「靈魂深處爆發的革命」帶著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涉及的命題十分宏大。只是,《姜子牙》的故事始終沒能找到類似《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庭敘事」切口,導致深刻有餘,感動共鳴不足。
《姜子牙》起始於《封神演義》的結尾,封神大戰後,姜子牙因在斬殺狐妖時動了惻隱之念,讓其逃跑,故而被貶,遭世人唾棄。故事講述的,正是姜子牙探尋真相,尋回自我的故事。姜子牙的師傅元始天尊被設定為反派,當年封神大戰正是他與狐族暗中交易,想要通過削弱人、狐兩方勢力,達到一統三界的目的。這場陰謀讓姜子牙完成了從「封神」到「推翻神」的轉變。只是,這份堅守內心、替天行道的執念,內部 情感 推動機制較弱,讓觀眾缺乏代入感。反觀《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違抗天命」不僅僅來自於「魔丸」的宿命設定,更來自於他對親情與友情的極度珍視。哪吒是天降「魔丸」更是讓父母、師傅又愛又恨的「熊孩子」,生活敘事的強介入,讓大、小觀眾都能在片中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形成 情感 的共鳴,也使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更具 情感 厚度。而這份理解之共鳴,正是《姜子牙》中所缺乏的。
有意思的是,在《姜子牙》故事結束後,一出「合家歡」彩蛋卻被不少觀眾譽為最大亮點。片段中,姜子牙用親手製作的精美年夜飯款待前來拜年的哪吒一家,豈料「熊孩子」哪吒餐桌禮儀零分,將整齊的擺盤弄得一團糟,這可急壞了有強迫症的姜子牙。用餐結束後,姜子牙回憶起哪吒嘴角沒有擦乾凈的飯米粒久久不能入睡,竟還特地跑到哪吒家為他擦嘴……短片中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強迫症等人格化小細節,再度讓觀眾找到了對照自身生活的樂趣——動畫電影需要深刻的主題,更需要讓觀眾得以攬鏡自照的「心有戚戚焉」。
『叄』 《姜子牙》相比《哪吒之魔童降世》有哪兩點不足之處
國慶節結束,今年的國慶檔電影也看得差不多了,感觸最深的一部影片就是《姜子牙》,並不是因為它多麼好看,而是因為它太讓人失望了,完全就是在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度,是一部披著華麗外衣的低質影片。相比於《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只有一點優勢,但是不足之處卻有兩點,而且這兩點不足都是致命弱點。
反觀《姜子牙》的觀影效果就要差太多了,故事內容既不吸引人,人物之間也沒有搞笑對白,除了是一部動畫片之外,對於孩子毫無吸引力。真的搞不懂為什麼《姜子牙》如今的票房可以突破十億,唯一的解釋就是蹭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度,這也再次證明了兩部影片的差距之大,越是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做對比,越能顯現出《姜子牙》電影的兩點不足!
『肆』 哪吒之姜子牙(姜子牙為何敗給了哪吒)
假如票房不是衡量一部影片好壞唯一的標準的話,那麼電影《姜子牙》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現實: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它與《哪吒》進行比較,而且顯而易見的是,他們更偏愛於《哪吒》。
個人好惡並不能代表一部影片的真實水平,但如果將這兩部電影進行比較,其實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明白為何《姜子牙》不如《哪吒》更容易招人喜歡,這絕對不是「希望值越高失望值越高」這么簡單。
《哪吒》的創新與《姜子牙》的顛覆
兩部影片同源於《封神演義》,但它們對《封神演義》的利用方式和方法是有本質區別的。
就《哪吒》而言,它的故事框架並沒有完全脫離《封神演義》,故事的主線也沒有擺脫「哪吒鬧海」這一經典IP。只不過是將原著中的一些情節加以改編,通過合理想像,融入當下人的理解,例如靈珠子轉世、哪吒斗敖丙等等。
而新哪吒固然說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的豪言壯語,但是其精神並沒有與傳統哪吒所代表的那種反強權、反壓迫、反暴虐的文化內涵相違背,本質上是一種順接關系。整體上,《哪吒》的故事是對傳統IP的繼承與發展。
講好故事與講大道理
在講故事這件事情上,《哪吒》的風險顯然是小的,也是容易上手的。其實,它的敘事模式並非鮮見,但由於人物形象的飽滿、情節的曲折、語言的幽默再加上強大的視覺效果,自然容易引起觀眾的好感,其主題里所反映的現代社會和現代人徵候的一部分,也就在人們接受故事的過程中被接受了。
但是《姜子牙》並沒有填好自己挖的這個坑,從影片呈現的敘事來看,這個故事本身並不新鮮,無非是尋找真相、破壞陰謀、摧毀強權、拯救世界、獲得新生的套路。而具體的情節和細節,也同樣沒有特別之處,特別是姜子牙、申公豹和小九之間的故事設定,不足以支撐姜子牙最後的行為,從而導致敘事的精彩度和觀眾的接受度下降。
但由於故事本身缺乏新意,使得這樣宏大的現代主義主題,無法自然而然地為觀眾所接受。換句話說,更多的觀眾更喜歡看故事,看故事裡具體的情節和細節,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而不是在電影院去聽空洞的大道理。
給年輕人看與給中年人看
其實,如果僅僅從道理的深刻性和主創的情懷來說,《姜子牙》顯然比《哪吒》更具有「遠大的志向」。當姜子牙拿著樹杖似的打神鞭穿越沙漠、走上天梯……這哪裡是東方的姜太公,明明就是西方世界的摩西,尤其是當姜子牙的頭發由灰變白那一刻,更能讓人感受到摩西的高光時刻,甚至於我們可以理解為《姜子牙》就是一個東方動畫版的「摩西」故事。
事實上,除了敘事和人物造型,在具體的鏡頭內部造型上,我們甚至能夠看到米開朗基羅《創世紀》的影子。
坦率地說,這部影片拋卻故事和敘事,僅就視覺造型和部分橋段的台詞來說,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尤其是對於在這個社會上闖盪很久的、身處中產階層、歷經社會磋磨的普通知識中年而言,更是具有共情的地方。
這種「形東實西」的藝術作品到底是給什麼樣的受眾看的呢?理論上,它對觀眾是有門檻要求的。但這部已經被包裝為《哪吒》接力棒的院線動畫電影,註定它的主流觀眾是孩子和年輕人。
從這個角度說,這部更像是「寓言」的影片,其格局,卻又是小了。
『伍』 電影《哪吒》的輝煌,《姜子牙》為何沒能延續
因為《姜子牙》的劇情沒有《哪吒》的劇情好看,沒有太多的激情,讓人看著很無聊,人物的特點也沒有表現出來,沒有亮點所以沒能延續輝煌。
『陸』 姜子牙裡面有哪吒嗎
電影姜子牙里不僅有哪吒,還有嗷丙。《姜子牙》這部影片中的一些角色設定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影片的角色設定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其中最能引起大家爭議的便是申公豹這個角色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申公豹,因自己的師傅把大羅金仙的位置分給了能力不如自己的太乙真人,便心生妒恨,處處搞破壞,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反派角色。而《姜子牙》中的申公豹,則是我們主角姜子牙的頭號粉絲,他崇拜姜子牙,並且渴望成為姜子牙那樣的英雄。
(6)為什麼姜子牙電影沒有哪吒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姜子牙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
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柒』 姜子牙電影與哪吒電影相對比誰高誰低
懷揣著對《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情懷,我去打卡了《姜子牙》動漫電影,先不說劇本本身的好壞,單說笑點,我和電影院那麼多小夥伴,除了結尾彩蛋,看到姜子牙犯強迫症給哪吒擦嘴笑了一聲,全程完全笑不出來。
《姜子牙》劇照
總而言之,對角色的刻畫,《姜子牙》是沒有《哪吒·魔童降世》做得好的。
最後說場景,個人感覺《姜子牙》的畫風沒有《哪吒·魔童降世》那麼豐富,或許是因為趕時間搶個檔期的緣故吧,又或許是珠玉在先,製作組的壓力很大,總之盡管同樣是3D作品,畫面上沒有哪吒給我們的信息量大。
綜上,就是我對《哪吒》電影勝過《姜子牙》電影的一點認識,不妥之處,還望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