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步履不停》:生活快一步,人生慢一拍
《步履不停》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一部經典家庭影片。影片講述了長子淳平15年前因救人溺水身亡。在他祭日這一特殊的日子裡,弟弟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分別帶著各自的家人趕回父母家中團聚。通過這樣一個家庭聚會,不經意間精準描繪出東方文化生活中的傳承、夫妻、父子、母女、贍養、婚姻、生育、收養、婆媳等矛盾關系。
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影片。節奏非常緩慢而平和,兩個小時的電影,其時間跨度也就一天的時間。影片大量地採用了固定鏡頭,整潔精緻的房間、干凈的街道、紫薇盛開的夏日、綠樹成蔭的台階、脫落了瓦片的浴室,像一幀幀照片一樣。一場平凡的家庭聚會,在忙碌的廚房、熱鬧的客廳、滿桌的豐盛料理、進場出場的家人,家長里短的聊天中來回切換,緩慢推進,瑣碎而不冗雜。看似自然呈現,實則精心設計。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沒有戲劇化的沖突,只有行雲流水的平淡,平淡地人物對話零零碎碎勾勒出完整的故事,其中飽含喜怒哀樂,同樣有著最深沉的感情積淀。
這種如白開水一般寡淡無味、質朴無華的生活,必須靜下心來才能從對話中理清電影的來龍去脈,才能嘗出平凡生活下的人生況味。才能從影片展示的生活縮影中,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填補電影所隱藏的更多情節。
電影我看了兩遍,第一遍一開始是沒投入進去的,只是對良多不幫妻子拎重重的行李徑自走在前面,兒子自顧地玩耍的不和諧氣氛感到疑惑,然後再到聚會時,是不是冒出的「淳平」感到好奇,知道這個「淳平」是推動故事情節中的關鍵人物,才慢慢注意到情節的發展。結局是人生步履不停,卻總是慢一拍的遺憾和失落感。
當回頭看第二遍的時候,突然發現是枝裕和真的太厲害了,安排了好多的細節和伏筆,電影真的好細膩,沒有多餘的鏡頭,沒有多餘的台詞,一切都恰到好處。
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個矛盾體而存在,這個家庭就是一個看似和諧實則暗潮湧動的矛盾關系。爸爸是一個嚴肅固執、要面子的人,一邊對良多娶個帶孩子的寡婦存在偏見,另一邊偷偷給那個孩子塞錢並誘惑他放棄自己當鋼琴調音師的夢想而做一名醫生;媽媽是一個非常豎吵厲害的家庭主婦,慈祥和藹,一邊和自己的大女兒對寡婦的身份嗤之以鼻,另一邊把自己珍貴的和服送給她;大女兒一邊是在家裡充當著調節矛盾的和事佬,另一邊惦記著父母的房子,在返程的車上跟丈夫埋怨父母對逝去大哥對偏愛;二兒子良多一邊不滿父母對淳平喜愛,不願管父母之間的矛簡咐盾,另一邊在生活困頓的情況下偷偷給母親塞零花錢,穿媽媽給買的卡通睡衣;妻子一邊討好著公婆,另一邊卻因婆婆只給自己兒子准備睡衣沒給孫子准備而生氣,還在離開的車上放鬆的說笑……除了人物,房間的精緻整潔和浴室脫落的瓷片也是一種矛盾的存在,暗示著這個家庭的矛盾問題,年久失修。
除了人物之間的矛盾,影片同時傳達了一個傳承的矛盾問題。「子承父業」一直是東方國家的傳統文化觀念,子若不從,便會背負「不孝」罪名。影片中父親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繼承父親從醫的事業,將家中的診所傳承下去。可同樣身為醫生的長子淳平卻在一次見義勇為中不幸去世,次子良多寧可失業也不願接班,為此父子二人矛盾重重,兩人之間總隔著一層無形的膜,彼此保留,卻又不願開口。在新舊思想的沖擊下,父親耿耿於懷於良多的拒絕,卻又不得不勸誘良多的繼子這一非正統傳人來接自己的班。年輕一代違背父母初衷,為了理想遠離家鄉。久而久之,兩代人觀念的差異,慢慢形成不可逾越地代溝,因為相互不理解而漸行漸遠。這正是現代都市中存在的普遍現象的真實寫照。
我特別喜歡母親這個飽滿形象,就像現實中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喜歡收集東西,塞得滿當當又不怎麼用,就像影片中的母親說攔纖純的,塞滿會有安全感。讓我不禁想起自己的母親,然後會心一笑。母親是溫柔、慈祥的,可就是再慈祥的人也會因一些變故而展現殘酷的一面。母親因為淳平的死一直無法釋懷,要求被救者每年淳平忌日這天來家拜訪,其實對方是痛苦的,可是母親道出這么做的緣由:自己15年過去了,她依然無法走出喪子之痛。她是怕被救者多年後忘記,也怕因為不能恨他,自己會因獨自承受神明的懲罰而更加痛苦。良多說她太殘酷,她卻覺得每個人都一樣,做了父母就會理解了。一個兒子去世15年了,依然愛之有加,家庭合照都要帶著兒子的照片。看到黃色的蝴蝶飛進屋裡,她欣喜、小心地去追逐著,因為蝴蝶本身是白色的,熬過冬天倖存下來的蝴蝶第二年會變成黃色的。她以為是兒子的靈魂回來了,那一幕真的把對兒子的愛表達到了極致。這就是最真切的母愛!
每個人都有一首秘密聽的歌。母親最愛的一首歌是《BLUE LIGHT YOKOHAMA》。這首歌是她多年前背著良多外出,途經一女子的房子,聽到丈夫在屋子裡唱的這首歌。她把秘密藏在心中,第二天買了這張唱片,總在獨自在家時候聽。在晚餐時候她當著兒子一家的面放這首歌,戳穿了丈夫年輕時出軌一事,對其進行含蓄報復。
這不正是鮮活的個體飽滿的人生嗎,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口是心非從來不只是女人的特點,是每個人都有的。就像每個人都有一首秘密聽的歌,就像每個人都有殘酷可怕的一面,只是沒到時候呈現出來而已。
除了矛盾的存在,是枝裕和還在表達生活的美好和人類的純真。三個孩子在紫薇樹下玩耍,伸手觸碰紫薇花,多麼美好的畫面。如果說晚輩身上是自帶的純真,那長輩身上的純真可愛就更彌足珍貴了。威嚴的父親不喜歡人多的嘈雜獨自呆在房間,卻被廚房噼里啪啦炸玉米的聲音和香氣吸引,像個孩子一樣津津有味的吃,還聊起年輕時偷玉米的糗事。母親整天忙忙碌碌,笑臉盈盈,看似無憂無慮,實則內心因喪子之痛和丈夫的婚外情而一直鬱郁寡歡,背地裡偷偷玩彈珠解壓,因為她聽到彈珠的聲音會很放鬆。被大女兒發現像被發現犯錯的小孩一樣很不好意思地藏起彈珠。良多給母親零花錢,母親開心地像個孩子一樣。提及相撲選手,她還愛去模仿人家的特點,特別可愛的母親。縱使走了大半人生路,依然要保持珍貴地純真,這是我體會到的。
有意思的是電影里也在諷刺一些現實,良多問繼子,兔子死了你為什麼會笑?兒子說,麗奈說可以給兔子寫信。可是現在誰還讀信啊?爸爸無言以對,沉默地低下頭。傳統文化繼承的意義在下一代身上缺失了,難免可悲可嘆。
母親和良多說現在電視沒什麼可看的,沒什麼有趣的事情,但他們卻那麼大聲的笑,那些笑聲不是真的。生活就是這樣,縱使沒有那麼有趣,也要大笑,也要笑對生活。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吧。
看完真的是有太多的意猶未盡,太多想表達的細節點,反思中又增加了一層對生命意義的理解。片名《步履不停》,卻並未體會到步履不停的快感,反而展示的是生活快一步與人生慢一拍的矛盾現狀。未能和父親看一場球賽,未能開車帶母親去購物。該做的未做,該說的未說。有些人一轉身就不見,慢一拍就不在了。年少時不理解,理解時已無法回頭挽救。生活就是這樣,生命中正是有了遺憾,記憶才會長久;生活中正是因為有了問題,生命才變得真實,才會有厚度;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才會在平淡中慢慢學會愛。人生總不會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向繼續,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但我們仍需步履不停,繼續前行。
② 影片《步履不停》為什麼會被很多人說是佳片
影片的故事是通過一次家庭聚會,精準地捕捉家人間珍貴的情感。母親擅長的料理、煮飯時家人的對話,將對於整個家族的回憶一一喚出,在看似簡單平凡的生活里,讓人細細品味屬於每個家庭共有的故事,關於誤會與諒解,親情與寬恕,還有珍惜。
1)電影的大部分鏡頭一直在講述一天之內這一家人的故事,他們大多在客廳、廚房、浴室里進進出出,他們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和瑣碎的日常活動,他們各懷著心事,他們因為這一天忌日而聚在一起。大人們總是談論著事情,小孩子在屋裡屋外進進出出。他們一起品嘗著炸玉米天婦羅、吃著壽司和鰻魚飯,悠閑地度過這一天。可是他們都清楚,老是又提起的舊事、珍藏的回憶讓人慾言又止...
③ 如何評價電影《步履不停
一部太東方的電影,一部能走進你生命的電影。
長子純平繼承父業,15年前卻為救人溺水身亡。又逢他的祭日,次子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帶著各自的家人分別趕回家中,家中是牽掛著自己診所的老父親和終日操心忙碌的老母親。作者用一個特殊的日子展示了一個家庭十年來的變遷,不用插敘閃回,僅僅靠人物的對話和出場入場,展現了傳統家庭的危機和一種人生的況味。
是枝裕和拍過很多探討死亡和生命的電影,這一部沒有《幻之光》《距離》那麼外露的哲思,也不是《下一站,天國》《空氣人偶》那麼明顯的超現實設定,也沒《無人知曉》那麼殘酷,而是非常靠近小津安二郎的風格,拍得雲淡風清。有點和拍孩子的《奇跡》類似,是枝裕和把早期拍紀錄片那種很強的理念性隱藏起來,回歸了最為朴實,庸常的生活細節,而這也是最為動人的地方。
全篇沒有一個大的事件,戲劇沖突被埋在瑣碎的生活細節里了。做飯,散步,吃飯,睡覺,洗澡……每一個小小的事都傾注了導演的構思,如良多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家走在往上的階梯上,丈夫在前獨自抱著西瓜,妻子提了很多東西吃力地緊跟在後,最後的兒子在四處張望和查看,夫妻關系可以看出沒那麼好,丈夫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兒子因為對一切都好奇,所以在四處玩,一家人的關系有裂痕,但是還得繼續走下去。聲音的處理也層次豐富,「大人在這里談這話,小孩在那邊鬧著玩,後面的房間傳來鋼琴聲,忽然插入一段靜默……」增添了房子的立體感,也突出了一個家庭的氛圍。
這些細節也在不斷重復和變奏,人物關系逐步清晰,性格也不斷豐滿,讓我們一點點觸及這些家庭里的秘密。於是,我們看到了固執老父親的溫情,看到了慈祥老太太的殘酷,也看到了這個看似溫馨家庭里的裂痕。比如電影里反復出現的階梯,幾代人不時走過,暗合著題目步履不停,最後一對老人往上走出畫外,彷彿走入天國。
又比如開始老父親出門散步,遇到身體不大好的女鄰居,女鄰居希望自己死的時候老醫生能在身邊,後面故事裡女鄰居去世了而老父親無能為力,老父親走到近海的橋邊但沒有過去,結尾的時候祖孫三代經過橋去了海邊,我們知道了老人開始因為大兒子死於海中不敢靠近海,後面老人釋懷,三代人一同看海。再比如良多陪母親去看哥哥的墓,回來的路上,母親問良多是否要孩子,講黃蝴蝶的故事,而多年後,良多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給母親掃墓,同樣的路線,他給自己的孩子講起了黃蝴蝶的故事,孩子問起,良多卻沒有說出講故事的人。再有父母送別良多一家,一向寡言的老父親安慰老母親說他們過年會再來的,而良多此時在車上卻對妻子說過年就不用回家了吧……無數處動作、對話包括場景的重復和變化,成為了一個大的系統,讓影片看似散漫其實緊密。
這些細節也是內斂的,把情緒最劇烈處掩藏下去,毫不煽情。在母親送良多一家走時,母親要握良多的手,良多一直害羞地躲避,就在要握住時,公車來了擋住了這幅畫面。他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里弟弟死了,沒有直面描寫他們的哭泣,只遠遠地展示了他們送走弟弟的屍體,最後把他們的背影定格在陽光里。
是枝裕和說他想做一個什麼都沒發生的電影。其實我覺得恰恰相反,是枝裕和用細節構建一個家庭即是一個世界,透過它我們除了看到這個家庭幾十年的風雨,也看到了社會的變遷,生命的沉浮,像一個冰山,展示了一小部分,更多的隱藏起來,需要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補充。
也許因為文化差異,這部片子當年沖擊戛納未能如願。是枝裕和是個非常東方的導演,影片滲透著濃厚的東方詩意:敘事緩慢,風格內斂,情懷溫暖,一種看似弱小卻無比堅強和動人的精神。他的影像大約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十年拍攝紀錄片培養的社會意識,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便是東方文化的熏陶。他曾說:「我相當崇拜侯孝賢的風格,在電影路上,他又如我另一個父親般存在。」 他還被人說過是繼承了小津安二郎的風格,拍家庭,固定鏡頭,內省的風格等,在我看來,他們的影像風格與其是互相影響借鑒,不如說是一種心境,一種情不自禁的文化歸屬感,內斂沉靜,天人合一。
回到《步履不停》那樣精緻的一個家庭,屋內整齊古樸,院中花朵綻放,飯菜精緻可口,人物氣質典雅,導演拍攝構圖精準到位,景深空間的調度,房屋的細致布局,清麗溫和的色調,層次分明的音效,依舊是一個不完美的故事或者是一段略帶失落的人生,如同衛生間久久不曾修好的幾片碎瓷磚。
當說的未說,該做的沒做,人生路上慢一拍有了那麼多遺憾,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瑣碎遺憾的細節,愛才有所依託,生命才變得有厚度。之前良多不屑母親講黃蝴蝶的事,多年後再去墓地,良多給自己的孩子講黃蝴蝶的故事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傳遞,雖然他沒有提到母親。走進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到了自己,我們步履不停,走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