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都說馮小剛創造票房奇跡,為什麼他只拍出過一部超10億的電影,你怎麼看
如今一部內地電影的票房通常超過10億,這常常使人產生一種幻想賣掉幾億票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此外過去幾年的票房冠軍已經一一取代,他們創造了數十億的票房,就好像現在的電影導演必須比過去的導演強大很多倍,例如馮小剛說到他,他還是創造了幾屆年度票房冠軍的人,但是從目前的角度來看,他的電影在票房上並不算高,早些時候,他可以贏得數千萬的年度冠軍。
㈡ 馮小剛票房總和是什麼
馮小剛票房總和有五十多億。
在專業電影導演中,馮小剛的電影其實之前算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十幾年前開始,馮小剛的賀歲電影和文藝片,就獲得了不錯的口碑,票房紀錄也是不斷刷新紀錄,並且壟斷榜首好多年。
只是最近幾年,才被跨界導演反超並且差距拉得很大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消費者需求更多元或者變得更浮躁,還是馮小剛電影被觀眾審美疲勞創新乏力呢,有待深挖和分析。
馮小剛:電影質量高票房不一定會好:
在談到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之間的平衡性問題時,馮小剛表示電影的功能不一樣,每個導演都有不同的追求。而比利·奧古斯特認為電影無法逃脫商業性,但是本人在製作電影時,更希望能夠有足夠的空間表達自我,而不是一味迎合商業屬性。
在談到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與電影質量的關系問題時,馮小剛說:「去年中國電影票房滑坡,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好電影少。
但是在想,這個說法是不是成立,是不是把電影做好票房就上來了,起碼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我看不到這一點,很多品質低的電影票房還是很高的,說明大多數觀眾是買賬的。」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馮小剛:電影質量高票房不一定會好
㈢ 馮小剛曾說不好的電影票房高,票房高可以證明電影好嗎
馮導這般說,頗有些顧盼自憐的感覺,但這也算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至少在國內目前的影壇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狀況。
在中國必定普通觀眾多,高大上,假大空的空洞套路,普通人看不懂,也不願看。電影最終要進市場,進影院,電影的好壞成敗是觀眾說的算,製片方投資再大,演員陣容再豪華,不符合觀眾心理,觀眾口味,也是白費!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票房!
㈣ 馮小剛喊話王健林,電影票房都是排片率引起的
11月18日中午,馮小剛在微博轉發了一份《潘金蓮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喊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對萬達院線冷待《我不是潘金蓮》表達了不滿。信中稱:「目前,該片在全國其他院線排片平均值為40%以上,在貴集團的排片率僅為10.9%。」「10.9%的排片,反映貴集團10.9%的胸懷」。
那麼小編就來扒一扒排片率到底是腫么回事?
所謂排片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間,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場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票房成績。
排片率高低懸殊 有人撐死有人餓哭
目前,中國的銀幕總量已經超過27000塊。一般情況下,影院的營業時間是上午10點到晚上24點(午夜場等特殊場次除外),如果按平均每部影片2小時計算,扣除每場之間15-20分鍾的間隔,一塊銀幕每天可以放映5-6場,全天的放映總量則在13.5萬場至16.2萬場之間,取中間值約為15萬場。
由於基數較大,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影片如果能占據30%以上的排片,就意味著它擁有每天5萬場的放映量,絕對是大片水準;相反,如果排片率在5%以下,就意味著每天的放映量不足1萬場,只能算是中小影片。
一部電影要與觀眾見面,首先要經過影院經理的評估:安排什麼時段的場次、多大容量的影廳等。可以說影院經理的一念之間,掌控著電影首日排片的生殺大權。對於片方和發行方來講,要讓影片打動觀眾,首先要打動影院經理,因為「影院經理也是觀眾。」電影院總經理於超說。
盡管《何以》上映後頻被吐槽,但仍大賣盡管《何以》上映後頻被吐槽,但仍大賣。
㈤ 馮小剛各部電影的票房收入是多少
《私人訂制》總票房為70551元。在內地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中排第10名
㈥ 馮小剛連續5部電影票房過億 是哪五部
1997年導演的《甲方乙方》票房3600萬元
1998年的《不見不散》票房4300 萬元
1999年的《沒完沒了》票房3300 萬元
2000年的《一聲嘆息》票房3000萬元
2002年的《大腕》票房4300萬元
2003年的《手機》票房5300萬元
2004年的《天下無賊》票房1.2億元
2005年的《夜宴》票房1.3億元
2007年導演的《集結號》,票房則高達2.4億元
2009年上映的電影《非誠勿擾》票房 3.6億
還有就是唐山大地震。據說到今日票房已過兩億。馮小剛放言五億元,讓我們視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