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萊蕪戰役老版電影完整版

萊蕪戰役老版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2023-06-30 12:31:50

㈠ 南征北戰原型(萊蕪戰役——南征北戰出奇兵)

萊蕪,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發生在這里的兩場著名戰役而名載中國戰爭史冊。一場是春秋時期的齊魯長勺之戰,成語「一鼓作氣」的典故就出自這一戰。另一場就是1947年2月打響的萊蕪戰役,當年膾炙人口的故事片《南征北戰》就是以此戰為原型創作的。

1947年1月,國民黨軍統帥部錯誤地判斷,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經過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後,必然消耗巨大,續戰能力不強,因而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企圖迫使我軍主力在臨沂地區與其決戰。陳誠恃兵力優勢,自以為勝券在握,揚言:「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撐死共軍!」

1947年2月初,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和山東軍區部隊合編為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編成後打的第一個勝仗就是萊蕪戰役。戰場從國民黨軍企圖迫我決戰的臨沂地區,轉到後來殲滅國民黨軍重兵的萊蕪地區,充分體現了華東野戰軍指揮員高超的戰役指揮藝術。

中央軍委兩次電示華東野戰軍:「應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採取誘敵深入方針,敵不動我不打,敵愈深入愈好,我愈打得遲愈好。」但是南線之敵採取「集中兵力、穩扎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的作戰方針,重兵密集推進,難以分割殲滅;而北線敵軍李仙洲集團已乘勢南下,於2月4日進占萊蕪,威脅華東野戰軍後方。

在這種形勢下,打亂敵人部署,創造有利的戰機,成為決定戰役勝敗的關鍵。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等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和戰場實際,以2個鉛哪縱隊在臨沂以南採取寬正面部署,佯裝主力,擺出與南線之敵決戰的姿態,以主力於2月10日夜分三路秘密北移,准備尋機殲滅北線李仙洲集團。

2月15日,南線國民黨軍佔領臨沂,蔣介石聽信部下謊報「在臨沂外圍殲滅共軍16個旅」的戰功,判斷華東野戰軍放棄臨沂是「傷亡慘重,不堪再戰」,嚴令北線李仙洲集團加速南進,盡快實施南北夾擊計劃。此時,華東野戰軍主力卻冒著嚴寒,夜行曉宿,向北快速機動,於19日到達萊蕪周圍地區,形成對萊蕪城的合圍態勢。

2月20日午後,萊蕪戰役打響,當晚殲滅國民黨第77師,取得初戰勝利。同時,華東野戰軍主力向駐萊蕪的李仙洲總部和第73軍全線發起攻擊。23日,華東野戰軍採取「圍三闕一、網開一面」的戰法強攻萊蕪。李仙洲率部向北突圍,其間國民黨軍第46軍軍長、地下黨員韓練成放棄指揮,敵人陷入混亂。戰至當晚,李仙洲受傷被俘,北線敵人全軍覆沒。

此戰,華東野戰軍共殲國民黨軍5.6萬餘人,解放博山、淄川等13座縣城,使渤海、魯中、膠東解放區連成一片,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魯南會戰」計劃。

萊蕪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人民的大力支持。在華東野戰軍主力從臨沂北上至萊蕪地區的150多公里的機動途中,幾十萬支前民工隊伍,風餐露宿李激物,爬山涉水,用肩挑、畜馱和推獨輪小車,把海量的糧草、彈葯及時轉運到北線。魯中老區人民群眾積極配合我軍的作戰行動,夜以繼日地為部隊籌集糧草,趕哪液制煎餅,晝夜站崗放哨,反奸防特,封鎖消息,為奪取萊蕪戰役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防大學教授 盧勇)

㈡ 電影《南征北戰》講的是解放戰爭哪場戰役

1947年冬,解放軍為了更有效地消滅敵人,解決了指戰員和群眾中的不理解情緒,作戰略後撤。最後全殲了敵人。

電影《南征北戰》軼事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些陳年舊事來。因為知道電影《南征北戰》
的一些故事,就先從這里談起。

電影《南征北戰》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黑白版,另外一個是彩色
片,都是名片,所以現在年齡在三張半以上的大概都曾看過。

黑白版攝於五十年代,到文革以後電影青黃不接老片重放那陣,
又同許多老電影一起被拿出來重放,所以我們這些生於六十年代的也
都有緣觀看。彩色版攝於文革後期的七十年代,那個時侯八個樣板戲
來回放了無數遍以後,可能江青也覺得煩了,就想到也搞點革命的故
事片。可文革以前的十七年全都黑了,就是有點成就也老同劉少奇這
類走資派聯系在一起,於是也就難以找出正面的題材。只有戰爭題材
的還可以,同當時戰天斗地的形勢也很合拍。不知道那時能夠寫本子
的都被打倒了還是沒想到找人去寫,也許是江青那根筋不對勁想到要
重拍《南征北戰》。

這部電影的新老版本都是在我老家山東拍的。電影中有一段很有
名的台詞,講的是國民黨軍官正在召開分析形勢的軍事會議,一位軍
官站在地圖前很嚴肅的講到:「據偵察,共軍在大沙河一帶修築工事」。
這里的大沙河就是我們山東青州老家一帶的一個河,實名彌河。電影
的故事情節指的就是國共兩軍最後一次內戰時在山東一帶的拉鋸戰。
電影中的解放軍就是陳毅的軍隊,陳毅那時確實在那一代住過一段時
間。情節還是有點根據,當然細節肯定是藝術加工的。記得有個場景,
當解放軍征戰回到大沙河時,一個士兵俯身捧起大沙河的水無比深情
的說:「又喝到家鄉的水了」。我不知道編劇是誰,但從這一句台詞
上來看,編劇肯定是位南方人。因為南方人喝河水,而我們那一代喝
井水。即使河水清澈甘冽,比江浙滬一帶的水干凈的多,也從來不喝
河水。

新老《南征北戰》除了鳳凰嶺那一段戲是在山東萊蕪拍就以外,
大部分都是在大沙河一帶拍攝的。大沙河河床確為細紗鋪墊,所以河
水清澈見底。河寬有一公里有餘,但水淺流緩,冬天河水不沒膝,夏
天水不沒腰,所以戲中的軍隊可以脫鞋挽褲而渡。

拍新版《南征北戰》的時侯,我正在上小學,那時本來就沒有多
少學可上,平時除了作些雞鳴狗盜的事情,也沒有地方可去,當然看
拍電影就成了一大樂趣。其實看拍電影比看電影可要氣派得多。那些
國民黨的坦克雖然有的缺了炮筒,有的身上殘缺,那可是真傢伙,甚
至上面的白日徽都在。等到成列的開出去,轟轟隆隆。那木頭修補的
炮筒,依然威風凜凜,同真的一樣。雖然現在看了坦克就心驚肉跳的,
可那時年幼無知,又崇拜這些軍中行頭,象坦克之類的東東那時候咱
只是電影上看過,猛的見到這真傢伙真得興奮吶,同志們!

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真的,比如有一個坦克就是個可遙控的模
型,尺寸很小,當在拍在河灘上坦克被炸著火的時侯,非常方便,拍
完了只要用一個箱子扣上去就能將火撲滅。在看了這些東東之後再看
類似的電影,就少了許多樂趣,從來不相信這類電影是真實。當看到
《英雄兒女》中的王成抱著火箭筒要撲向敵人的時侯,當看到丘少雲
在烈火中掙扎的時侯一點也不覺得難受,因為知道他們是在拍電影。

從那時起不但知道這電影上的東西是假的,還知道拍電影費的時
間、物力和人力還真是不小。那些河邊的樹林,本來沒有什麼青松翠
柏。為了讓首長對「東跑西顛的趕路卻不同蔣匪打仗」這一毛主席的
偉大思想而想不開的戰爭迷部下作工作時有一個幽靜的環境,特地從
山上拖來幾株巨大的松柏,借著繩索立在河邊裝門面。至於動用軍隊
之多,可能不少於當時的實戰軍隊。只是放煙火的軍隊就是一個連,
就不用說國共雙方的軍陣了。記得到了熱鬧的時侯,大沙河兩岸灰不
溜球(共軍)黃不拉幾(國軍)的軍隊坐滿了兩岸,甚為壯觀。那些軍隊
可不是簡單走走樣子,他們可是經過了無數次排練後才拍的。就是電
影開頭那段軍隊行軍老鄉們夾道歡迎那一段,在開拍之前,那些可憐
的軍人們就在一段一公里多長的土路上練了個把月。整天弄得號角震
天,塵土飛揚。大沙河一帶整整拍了兩個春冬。就這樣,我們起初看
過的還沒有配音的片子,到後來大多數都沒有用上。所幸江青沒有更
多這樣的題材來拍,象這樣的電影如果一年來上十來部,照那時的國
力,一年的文化預算就會全砸在裡面。

說來也巧,後來聽老父講,五十年代他們當兵那會子,正好趕上
拍那個黑白版本。因為沒有趕上進度,冬天的場景到了春天還沒有拍
完,可那時樹已開始發芽,只好派他們的軍隊去,用手把樹葉摘了來
冒充冬天。可見那個黑白版本也費了不少勁。

後來在上海時去看望一位生病住院的長輩,那個病房住的全是相
當於陳毅在山東時的部下那一茬的老幹部。他們講到被詩化了的經歷
時,都眉飛色舞。他們知道我感興趣,每次都談,一直從山東談到上
海,再福建談至返滬。只有在我長輩床邊的一位大漢從不搭話。他常
常拄著拐杖,在床邊踱步。同他搭話,也僅僅是唉聲嘆氣。經介紹,
才知道他就是老版本電影中飾演具有無限革命樂觀主義的那個小胖子,
後來曾是上影長廠長的鐵牛。他是因為腦溢血而長期住院。那時他的
妻子也在生病,幾個小孩聽說也是不太健康,所以幾乎沒有人來看他,
就只有在唉聲嘆氣愁眉苦臉中度過。可見戲上戲下,此時彼時真是兩
個世界呀。

㈢ 萊蕪戰役的硝煙背後

萊蕪戰役的勝利,打亂了國民黨的軍事部署,迫使其暫時採取守勢。華東野戰軍趁此有利時機,於1947年3月上旬,在以淄川為中心的膠濟路兩側地區進行了全軍大休整。3月8日到12日,華東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在淄川礦區大荒地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會上,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作了《關於萊蕪戰役初步總結》的報告,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總結說:經過了萊蕪戰役這個大殲滅戰,蔣介石南北會師侵佔整個山東的狂妄計劃變成了一場春夢。我渤海、魯中、膠東、濱海4個軍區完全打成了一片,不僅山東我軍的勝利基礎因此穩如磐石,影響所及,全國獨立民主陣線上的鬥士也得到了極大的鼓勵。陳毅所述,一語中的,道出了萊蕪戰役的重大意義之所在。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60年彈指一揮,如今,硝煙散盡,塵埃落定,翻開發黃的歷史葉片,細看萊蕪戰役前後敵我雙方的運籌帷幄與縱橫捭闔,以及主要將領的悲歡遭際,不禁讓人廢書而嘆,掩卷猶思。 萊蕪戰役戰果紅
三天兩夜時間,我華東野戰軍以一當十,殲敵5.5萬餘人,隨之收復縣城13座……萊
蕪一戰,我軍面對美械武裝的蔣軍,以傷亡不足萬人的代價,取得了山東會戰第一階段的完勝。1947年2月26日,《大眾日報》曾在社論中盛贊此次戰役是「運動戰殲敵的又一光輝範例」。
然而,勝利來之不易。時任華野副司令員的粟裕在《萊蕪戰役初步總結》中說:「此次萊蕪戰役,情況變化之多為前所未有。」
原來,就在南線敵人佔領臨沂,認為我軍不戰而逃後,我華東野戰軍正北上伺機殲敵。孰料,北線敵情一變再變,給我軍的戰略部署和給養供應構成了極大挑戰。
1947年2月15日晚,王耀武估計我主力部隊北移後,立即命令部隊從新泰、萊蕪等地全線北縮,眼看我軍失去殲敵機會,不料,17日 ,國民黨參謀總長陳誠嚴令確保新泰、萊蕪,我軍隨即恢復原作戰方針。我軍部署剛定,19日,王耀武發覺了我軍進攻新泰、萊蕪的意圖,再次向新泰、萊蕪守軍下達了北撤命令。
粟裕早料到王耀武發覺我軍動向後,將拔腿逃跑,因此,事先擬定了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以誘敵深入。其中,南線部隊秘密向膠濟線運動,同時又派出小股部隊在山東西部運河上架橋修路,對兗州蔣軍擺出包圍之勢,聲稱將進軍魯西南與劉鄧大軍匯合,使陳誠誤認為我軍不堪再戰,嚴令李仙洲等確保萊蕪、新泰,延遲了軍隊撤退時間,為我軍全殲李仙洲兵團埋下了伏筆。
據介紹,當時的萊蕪城並不大,但城牆堅固,且有李仙洲的主力部隊據守在內。我軍如果強攻,代價極大。為此,粟裕等在萊蕪北面故意給李仙洲放開一條生路,讓他決意往吐絲口鎮方向逃跑。我軍則在萊蕪到吐絲口鎮的公路兩旁,集中了6個縱隊的兵力,布下了一個大口袋,專等著李仙洲突圍後鑽入。
2月23日中午12時許,李仙洲撤出萊城。粟裕一聲令下,我各路大軍從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來,在敵機瘋狂的轟炸掃射之下,穿煙躍火,向擁擠在狹窄公路的敵軍發起猛攻。許多戰士負傷了,自己撕下一片衣襟,草草包紮一下又沖上去,跟隨在部隊後面的支前民工隊伍,也搶過敵人丟下的槍支,殺入重圍。
由於我軍勇猛的近戰、混戰,敵人空軍完全失去了作用,其地面部隊亦兵敗如山倒,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
延安總部發言人發表評論,「盛贊華東人民解放軍全體將士及其領導者陳毅、粟裕將軍。」陳毅對記者發表談話,認為萊蕪戰役的空前大勝,「證明了我軍副司令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紀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粟裕在總結萊蕪戰役的經驗教訓時,滿懷深情地說,我們能夠調動敵人,使敵人聽從我們的指揮,最終殲滅敵人,再一次證明了毛主席戰略指導的正確和人民戰爭思想的光輝。如果沒有當地廣大群眾的全力支持和與部隊的並肩作戰,萊蕪戰役的勝利也是不可能的。 一「諜」抵得幾萬兵
萊蕪大捷,不能不提韓練成。
韓練成,寧夏固原人,祖籍山東。1925年1月,貧民出身的韓練成靠借自他人的一紙文憑考取了西北軍馬鴻逵部軍官教導隊。1943年夏天,韓練成在重慶見到周恩來,提出投身革命,周建議他「在那邊為共產黨工作」。一說,韓練成從此與我方建立了內線聯系;也有人說,早在西北軍中,韓練成就通過劉志丹和我黨建立了聯系。
韓練成一生充滿傳奇。1930年,蔣馮中原大戰,馮部一度包圍了蔣介石在河南歸德車站的「列車行營」,後蔣在韓練成保護和營救下脫離險境,蔣介石遂頒發手諭,特許韓為軍校三期畢業生,列入學籍,從此韓練成被視為蔣介石嫡系。這一年,韓練成僅20歲。1946年,韓練成出任桂系46軍軍長。
1947年1月,46軍從海南調防山東,隨後,中央把韓練成的關系轉到我華東局,華東局派華野政治部主任舒同等人和韓練成接上了頭,並與之簽訂了三條秘密協議。根據協定,我軍特工楊斯德化名李一明,解魁化名劉志彬進入46軍,並分別擔任軍部高級情報員和軍長秘書。
萊蕪戰役打響前,46軍從新泰趕赴萊蕪,韓練成擔心該軍被我軍消滅,通過楊、解二人向我軍要求保全其部隊。我方答復說:果不撤回萊城,可以。否則,難以保證。」隨後,雙方曾短暫交火,46軍撤回萊城。
戰鬥打響後,1946年2月23日凌晨6點,楊斯德力勸韓練成離開蔣軍部隊,並保證其安全。韓練成帶著一個警衛排離開蔣軍,「不見蹤跡」。此前,李仙洲已察覺我軍意圖,他在《萊蕪戰役蔣軍被殲始末》一文中回憶說:「23日,他決定率部定於凌晨6時突圍,各部隊均按命令到達指定地點集合完畢。但此時,一直與李仙洲同吃同住的韓練成,借口到城東高地找一個團長,離奇失蹤了。整整等了兩個多小時,仍不見蹤影。恰恰就是這兩個多小時,遲滯了國軍的突圍時間,李仙洲兵團上下失控,亂成一團。」戰後,華野在《萊蕪戰役初步總結中》評價說,韓練成此舉「減少了我之傷亡代價」。後來,台灣某報紙痛心疾首評論說:韓練成「對黨國之害,尤甚於××之流」。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悲憤地發出:「五萬多人,三天就被消滅光,就是放五萬頭豬,叫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也成了《亮劍》中楚雲飛的經典台詞。
萊蕪戰役後,韓練成認為自己形跡尚未暴露,回到南京繼續卧底。1948年10月,被人告發。蔣介石盛怒之下,親自電令張治中押他回南京治罪,好在張治中和白崇禧都不忍加害他,用計協助他外逃。
新中國成立後,韓練成被授予中將軍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蘭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等職,1984年2月在北京逝世。由此,他成為我軍歷史上惟一擁有雙黨員、雙中將軍銜的高級將領。他的不少經歷,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被俘的李仙洲
韜略滿腹猶敗績
黃埔一期,抗日名將,卻功敗垂成,受傷被俘,有此大起大落人生遭際的,就是萊蕪戰役中被對手陳毅呼為「豪帥」的李仙洲。
李仙洲(1894—1988),山東省齊河人,1938年3月授國民黨陸軍少將。抗戰期間,先後參加長城居庸關抗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豫中會戰等,戰功卓著,被譽為抗日名將。
但就是這樣一個老行伍,卻在萊蕪戰役中一敗塗地,受傷被俘。看過電影《南征北戰》的人,可能對電影中那個窮途末路,狂叫「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李軍長印象深刻,李仙洲就是原型。據說,這一形象曾招致視榮譽為生命的李仙洲的不滿和抱怨。
事實上,萊蕪戰役之後,隨著李仙洲對韓練成身份和我軍戰略部署的日漸了解,李仙洲頗有「非戰之罪,天亡我也」的感慨。因為,萊蕪戰役之前,李仙洲已經通過我軍異動的種種跡象,多次正確判斷出了我軍戰略意圖,尤其是戰鬥打響後,在接到王耀武命令他們撤出萊蕪的密電後,亦堅持認為萊蕪城高牆固,不宜撤退,即便撤退,也應神速行之。但韓練成等人按照我華野「指示精神」,極力主張到23日早開始撤退,此主張被採納。孰料韓竟「臨陣脫逃」,再次延遲了撤退時間,李仙洲敗局已定。
李氏敗績,與來自上峰的「內耗」也不無關系。根據當年《大眾日報》的相關報道,萊蕪戰役後,陳毅探望正在養傷的李仙洲,談及萊蕪戰役,李仙洲說:「我們此次失敗,主要是國防部戰略指揮失誤,而王耀武先生干涉下面太嚴,王先生每直接分電各軍,師甚至團,我雖在前方,有時也不知道——這次到前方來,不過是高級的傳令兵。」
在自怨自艾之外,還有一個問題令李仙洲百思不得其解:萊蕪戰役中,「我率6萬大軍殺不出一條出路,韓軍長如何能隻身突出重圍呢?」為此,1973年,李仙洲獲得特赦時,曾當面向周總理請教這個困擾了他26年的問題。據說周總理聳肩一笑,答道:「韓練成同志就在北京,你們可以見面嘛!」
解放區的婦女都會打槍
萊蕪戰役中,我軍共計殲滅蔣軍5.5萬餘人。
由於俘虜很多,女民兵也擔當了看押俘虜的任務。支前模範韓玉珍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韓玉珍是常庄區西古德范村人,1946年8月擔任本村婦救會長。1947年2月15日,上級黨組織在西古德范村召開會議,部署了萊蕪戰役支前任務。韓玉珍帶領女民兵班12人擔負起了站崗、放哨、送給養的任務,同村裡的廣大婦女夜以繼日地推磨、推碾、攤煎餅、燒飯湯、做軍鞋。普通(村)戰斗勝利結束後,200多名俘虜被押送到西古德范村。為了讓部隊戰士得到休息,韓玉珍帶領女民兵班自覺擔當起了看押俘虜的任務。當俘虜看到看押他們的是幾個女民兵時,便不以為然,立時生起了逃跑的念頭。其中有一個姓楊的,試圖借小便之機逃跑,其他俘虜見狀也都蠢蠢欲動。韓玉珍見此情景,大聲喊道:「站住!再跑就開槍了!」楊某不相信她們會開槍,像沒聽見一樣繼續逃竄。這時韓玉珍拉開槍栓,朝楊某開了一槍,子彈從楊某兩腿間穿過,楊某頓時被嚇呆了。韓玉珍趁機大聲向俘虜喊話:「我們解放區的婦女都會打槍,警告你們,誰再逃跑就打死誰,只要老老實實服從看管,就給你們留條活路。」俘虜們聽了,沒有一個再敢逃跑。
巾幗英雄在清剿散兵游勇的戰斗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23日傍晚,陳林村婦女主任景如英和12名村幹部正在村北嶺王家林中放哨,發現從吐絲口鎮方向逃來20餘名敵軍,正牽著一匹騾子奔北嶺而來。景如英看準了這是一夥沒帶武器、狼狽不堪的殘敵,當即提出截俘。同志們勸她等等看,她說:「你們先別動,看我的。」說著,她把手裡納的鞋底用小包袱一包,左手拿包,右手拉著納鞋的麻線,一下沖到敵人面前,高喊:「站住,投降!不然我就扔手榴彈了!」敵人誤以為她手裡是真的手榴彈,又看到林中還有人埋伏,便乖乖地舉手投降了。
據統計,萊蕪戰役共繳獲野炮、山炮、火箭筒等各種軍用物資不計其數,僅周村一地,國民黨軍即丟下3個滿儲彈葯的倉庫,50多萬公斤糧食。值得一提的是,據《大眾日報》1947年3月25日報道,戰斗中,萊蕪工商支局魯西酒店店員江懷樹用步槍擊落美國造蔣機一架,並繳獲大批槍彈,經過省工商局報告省府,評為特等功,獎特等獎章一枚,並通令嘉獎。

㈣ 電影《紅日》,真實的孟良崮,真實的張靈甫,真實的兵,還有什麼

原華東野戰軍(華野)六縱宣傳部長吳強在50多年前寫的小說《紅日》被改編成35集電視劇,陸續在各地電視台播放。本來懷著很大期望來觀看這部電視劇的華野老兵士,不只是大失人望,並且對電視劇的編導離譜地編造前史,醜化人民解放軍的行徑感到十分憤怒。

體現兵士英豪本質的前提下,經過他們與敵人、與同志、與老鄉的周旋、相外、往來的典型情節甚至細節的彼此照射、彼此補充,來展示他們豐厚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做到了個別和一般、共性與特性的統一。總之,《紅日》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成功之作,可謂新中國軍事文學創作前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㈤ 電影《紅日》和《南征北戰》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么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 王凱

《紅日》和《南征北戰》是新中國電影史上著名的紅色經典作品,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在蘇北魯南一帶的較量。雖然講的並不完全是同一個故事,但故事背景及主要戰役都與孟良崮戰役有關。

這張照片是我在孟良崮主峰所拍,這個高地是當時74師的一個主要陣地

我們都知道,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是華東野戰軍,其實華野這時才剛剛成立,在此之前是兩支獨立的部隊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什麼將這兩支隊伍合並呢?

這就需要講一講當時的背景了。1946年國共全面內戰開始後,處於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附近的華中野戰軍對國民黨威脅甚大,所以國民黨必欲除之而後快。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是粟裕,其前身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而此時的新四軍軍部已隨陳毅遷往魯南重鎮臨沂,以山東野戰軍的名義作戰。

華中野戰軍成為南京政府的主要打擊目標,從1946年下半年,華野屢遭失敗,軍事壓力極大,最後被趕出蘇北,撤退到魯南一帶。華中需要有足夠的縱深來轉移,山東則需要華中作為掩護和屏障,在這個背景下,華中與山東兩支野戰軍合並,成立了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下轄11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總兵力27.58萬人。

粟裕在前線指揮作戰

華東野戰軍成立後,先後發起萊蕪戰役和孟良崮,借大獲全勝,給南京國民黨政府以沉重打擊。此間,華野統帥陳毅在沂蒙山裡行軍,觸景生情,填詞《如夢令 臨沂蒙陰道中》以抒懷:

臨沂蒙陰新泰,

路轉峰迴石怪。

一片好風光,

七十二崮堪愛。

堪愛,堪愛,

蔣賊進攻必敗。

啰里啰嗦講了這些,其實都是《南征北戰》和《紅日》的 歷史 背景。《南征北戰》和《紅日》不太一樣,《南征北戰》是虛寫,片中人物和地點都是虛構的,比如敵張軍長就是現實中的張靈甫,而李軍長則是萊蕪戰役國民黨總指揮、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紅日》是實寫,主要描寫了孟良崮戰役的場景,片中國共雙方人物也都採用了真實姓名,皆鮮活生動。而最令人稱道的是電影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已成為沂蒙山的一張名片。

首先要肯定,電影《紅日》《南征北戰》都是根據我軍解放戰爭當中真實的戰史改編而成的。《南征北戰》拍攝於1952年;《紅日》拍攝於1961年——1963年。

兩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取材於完全兩個不同的 歷史 戰爭場景。《南征北戰》取材於1947年,隴海路一線風起雲涌,蔣介石的愛將——參謀長陳誠親臨徐州坐鎮,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從而迫使我華東野戰軍主力與蔣軍主力決戰,並將陳毅、粟裕部華東野戰軍消滅在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蔣軍意欲南北兩路,對當時正集結在臨沂休整的華野主力形成夾擊之勢。

南路:整編十九軍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0個旅,兵分三路由台兒庄至城頭一線開進,撲向臨沂;左路:胡璉7個旅;中路:李天霞7個旅;右路:黃伯韜6個旅。

北路:李仙洲指揮三個軍四個師由膠濟路南下,直撲山東解放區在萊蕪、新泰的後方基地。

南為主、北為輔。南路一線的蔣軍主力呈齊頭並進之態勢,每日推進六公里。解放軍與南路蔣軍人數相當,但因裝備略遜色於蔣軍,無力對其分割或圍殲,因此陳毅、粟裕迅速定計,置南路蔣軍重兵團於不顧,瞞天過海,以解放軍主力北上,憑絕對優勢兵力,殲滅北線(鳳凰山)李仙洲(電影中的李軍長原型)部隊,一舉殲滅了李仙洲所部五六萬,這就是軍史書上所記載的著名的"萊蕪戰役"。

再來談電影《紅日》。

曾有人誇口說蔣介石"如有十個七十四師,便可以統一全中國。"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黃埔四期生的張靈甫(與中共元帥林彪是一期學員)向他的校長蔣介石誇下海口:"把新四軍(指華東野戰軍)交給我吧!"蔣介石說,"漣水一戰,證明第七十四師不愧為國軍模範之師,打出了成績,你是光榮的。"

抗戰初期,在德安戰役中,張靈甫指揮自己的部隊,與日軍激戰五晝夜,取得"德安大捷",當時的劇作家田漢曾以此為題材,編寫了一幕活報劇,"張靈甫"的大名,被作為一個英雄的名字傳誦一時。

但是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之後,張靈甫在解放戰爭當中跟在獨夫民賊蔣介石的身後,充當蔣的一枚反共反人民的棋子,充當急先鋒,與人民站在了對立面,被以陳毅、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將七十四全部殲滅於孟良崮地區,實在是 歷史 的必然!

1947年5月,粟裕根據當時的戰場態勢,向華野司令員陳毅建議道"司令員,從現在情況來看,我們應該改變打敵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的計劃,我們應該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縱隊,以猛虎掏心的辦法,從敵戰斗隊形的中間楔入,割裂第七十四師與其他敵人的聯系,將其徹底殲滅。"說罷,粟裕一揮手,作了一個砍頭的決心手勢。陳毅聽了粟裕毫無拖泥帶水的意見,他完全同意,"好!我們就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說罷,陳老總站了起來,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陳毅若是決定了的事情,其戰場上的態勢,我軍都是朝著勝利的方向發展著的。因此全軍上下,在陳毅、粟裕的戰略部署下,16日上午,陳毅、粟裕強令猛攻孟良崮,孟良崮山下,萬炮齊鳴,戰至下午,第七十四師殘部被全部肅清,七十四全軍覆沒。

最後,我們以敬愛的陳毅元帥打下孟良崮、全殲七十四師後所作七律詩二首選一,作為此篇文章的結尾,詞曰:"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也不是一次戰役,但故事的背景肯定是一個,即以1947年自衛戰爭(當時還不叫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當 時尚 未稱解放軍,但已經不是八路軍了)粉碎蔣介石對江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電影《紅日》是根據吳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小說在尊重 歷史 前提條件下,描寫了1947年國民黨整編74師(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發動向蘇北魯西南解放區重點進攻,被包圍在臨沂孟良崮全軍覆滅的故事。電影將小說搬上銀幕,對國共兩黨當年殊死搏殺的場景進行了細致的刻畫,特別對74師師長張靈甫給予了深刻的描寫,是一步紀實故事片。

電影《南征北戰》也是一部反映1947年人民解放軍粉碎蔣介石重點進攻江蘇山東解放區的戰斗故事片。只是電影從大時空的背景下,運用寫實和虛擬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解放軍一個營級戰斗集體在桃村、摩天嶺、大沙河與蔣軍周旋以及最終將其消滅的故事。

《紅日》與《南征北戰》既有區別又有一致,電影中時間、空間、人物、場景等等方面既有記實又有虛擬。《紅日》傾向於紀實故事片,《南征北戰》傾向於寫實故事片。

《紅日》和《南征北戰》都是以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為真實 歷史 背景的,但《紅日》更傾向於紀實,戰役名稱全用實名,敵方將領如李仙洲、張靈甫也用實名,更多地寫出了雙方指揮員的實際特徵。而《南征北戰》則更多地以虛構地名和人物藝術性體現了我軍高超的戰略戰術,戰斗、人物、戰場都是將解放戰爭雙方的許多特徵集中於各自的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已不僅僅是張靈甫、李仙洲的特徵或陳毅、粟裕或低一級的王必成、皮定均的特徵,而是藝術性地集中體現了雙方的特徵。簡單舉例,如萊蕪戰役中的李仙洲,本為黃埔一期、蔣介石嫡系,職務為指揮三個軍(整編師)的綏靖區副司令官,職務要髙於張靈甫。這在《紅日》中是明確的。但《南征北戰》中的「李軍長」卻被塑造成了雜牌,職務僅為軍長,已非真實的李仙洲。地名也把萊蕪、孟良崮虛構為鳳凰山、摩天嶺。因此,這兩故事片真實背景相同,但塑造出的形象、戰役場景等,已各有側重。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南征北戰》一開始就是在大沙河桃村一帶阻擊敵軍為開始,然後又阻擊了援敵,保障了華野主力全殲鳳凰山之敵,最後反過來又追擊敵人至大沙河桃村並消滅之!就 歷史 而言,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原型是臨沂阻擊戰--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現在看來電影很有神劇的味道,因主角一團一營(四個連),先後完成了阻擊同一個敵人,一個軍(整編師)的進攻,最後,以還是以一個營的兵力攻佔了將軍廟車站(火車站),而守軍是一個團,並且阻止了兩個團的反沖鋒!還是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而電影《紅日》則是以二次漣水戰役失敗為開始,然後整訓,萊蕪戰役,緊接著是孟良崮戰役!原型就是王必成司令員的華野六縱的戰斗經歷!兩者之間,除了有萊蕪戰役和同為原華中部隊之外,完全就是兩個思路的電影!《南征北戰》的象徵意義重大——從哪裡出來,再打回哪裡去!《紅日》則是一個真實完整的事件

電影《紅日》主講的是消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戰斗前及如何殲滅74師的過程。《南征北戰》電影主講的是陳粟大軍及中原野戰軍(部分)配合作戰的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把國民黨李仙洲部和74師張靈甫部捏在一起即在鳳凰山殲滅的李軍長部;南部大沙河一戰殲滅的張軍長部應該是大淮海戰役殲滅杜聿明兵團部的簡介。

從 歷史 看,影片在遵重 歷史 的前提下再加工上升為藝木真實。這樣,即反映了 歷史 上國共兩軍在山東及蘇北地區的真實斗爭,也藝術地再現了人民群眾的支前行動和感人的畫面。

這兩部電影的區別在於:《紅日》是在尊重小說原著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的再現;《南征北戰》則是創作組在 歷史 事實的情況下進行的編輯加工後的藝術再現。這兩部電影都是藝術珍品而不可多得。

電影《紅日》與《南征北戰》說的不是同一個故事,但它們有相同的 歷史 背景。

《南征北戰》電影拍攝於1952年,是取材於解放戰爭中的萊蕪戰役,但影片將萊蕪戰役和消滅張靈甫結合到了一起進行了藝術加工,突出表現出我軍利用運動戰大范圍機動,從南到北殲滅國民黨軍獲得兩次戰役的勝利。

1947年1月,蔣介石為消滅我華東野戰軍而調集重兵發起魯南會戰,為粉碎蔣軍進攻,我華野於當年2月發起萊蕪戰役,一舉將李仙洲集團6萬餘人包圍殲滅其中俘虜4萬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魯南會戰計劃。《南征北戰》中的消滅李軍長指的就是此,而後面消滅張軍長則指的是消滅張靈甫,但影片並末直接指明,而是將兩大戰役進行了藝術加工。

《紅日》拍攝於1963年,說的是1947年5月,蔣介石不甘魯南會戰失敗,組織了24個整編師60多個旅共45萬精銳對我江蘇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其中以整編74師,第五軍整編的整5師和18軍整編的整11師為核心,我華野以9個縱隊加1個特種兵縱隊共27萬人應戰,以一系列戰術與敵周旋最終將張靈甫74師分離出來,包圍於孟良固而全殲,是役,華野以2,3,7,10縱隊打援,以1,4,6,8,9縱隊圍攻74師,經3天戰斗以傷亡1,2萬人的代價全殲張靈甫74師3,2萬人。電影《紅日》就是以此 歷史 事件為背景而拍攝。

據說陳毅元帥參於了《南征北戰》的創作,但囑劇組要拍成戰爭藝術片,不要按完全的真事情來寫。源於戰爭,高於戰爭。所以戰事是真的,具體怎麼打可以藝術加工。

《紅日》用現在說法叫「報告文學」,基本都是真實事件,但有細微的合理的加工誇張。

電影《南征北戰》應該是「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的一部分。用「南征北戰」里的精膸——走,達到了麻痹敵人、調動敵人、拖垮敵人,繼而消滅敵人的戰略目的。

《紅日》是永恆的經典,《南征北戰》是神劇,背景其實完全一樣,但是六縱特務團絕對是治軍不嚴的反面典型

㈥ 哪裡可以下載電影萊蕪戰役

建議用電驢或BT下載~~~
片子質量高~~~病毒少

㈦ 《南征北戰》故事,拍電影用真槍真子彈,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一些製作水平不高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一部分是大家紛紛吐槽的神劇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劇的戰爭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本文要介紹的是我國影視領域反映戰場最真實的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不僅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被稱為「老三戰」,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就是經典電影《南征北戰》。

一、《南征北戰》拍攝背景,元帥、大將當顧問

1951年春天,中央電影局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等部門決定,拍攝一部體現偉人運動戰思想的電影,獻給八一南昌起義25周年。

來自於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成蔭被確定為導演,由於人才缺乏,又將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湯曉丹召回,由他們兩人共同擔任該片導演。

《南征北戰》最早的劇本藍本來自於一部話劇《戰線》,該話劇由新四軍老兵、三野文工團團長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藍本,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合作,最終形成了《南征北戰》的劇本。

在《南征北戰》劇本創作過程中,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非常關心這部電影,他親自參與了劇本的修改,甚至還幫助編劇修改了一些台詞。他還建議增加一個思想動搖開小差的團長角色,後來這個建議被修改為影片一開始發牢騷要到地方工作的戰士王春。

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將導演和編劇請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講述了萊蕪戰役前後的事情,並對他們的拍攝工作進行了指導。這樣,按照後來的授銜標准,《南征北戰》的創作團隊里相當於有了一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這標准著實不低。

從《南征北戰》的劇情來看,該劇本還是非常強大的,雖然是戰爭片,但劇情並不是簡單的著眼於打仗,而是將重心放在體現運動戰的思想上。尤其是通過戰士們的情緒變化來反映影片的立意,顯得劇情真實而飽滿。

更關鍵的是,陳毅還特批拍攝經費100萬元,而且可以按照軍事演習費用報銷。

二、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有了上級的支持,《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其他電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就是拍攝時用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為了順利完成拍攝,上級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一個野戰師,其中一個團還是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的,他們同時帶來的還有貨真價實的武器。

從裝甲車到坦克,從美製105榴彈炮到吉普車,從馬克沁重機槍到湯姆森沖鋒槍,從捷克式布倫式輕機槍到春田步槍,可謂應有盡有,完全再現解放戰爭的原貌。

我們後來看到的很多戰爭片製造炸點都是用雷管或者汽油包,《南征北戰》用的則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最後戰士們都沒事,導演成蔭自己被炸傷了。

更牛的是,有了真槍不要緊,劇組演員們打的可都是真子彈,據片中飾演機槍手劉永貴的仲星火回憶,他一個人一場戲就打了四百發真子彈,當然,對面沒有人。

不光道具是真的,《南征北戰》拍攝的很多軍事畫面也是非常真實的,從戰士們扛槍的姿勢到射擊的手勢,都是標準的。

筆者舉兩個例子,在片中,不論是輕機槍還是重機槍,在陣地使用時都是配備有副射手的,這一點現在很多軍事題材影視劇都根本不在意。

在敵人進攻的間隙,戰士們並不是趴在戰壕里等著,而是躲在山坡反斜面的地方防炮,陣地上只留觀察哨,而現在很多影視劇里,戰士們從頭到尾都是躲在戰壕里等著挨炸。

所以,陳老總將劇組拍攝費用當演習費報銷也不算是照顧,拍攝現場確實像演習。

三、真正體驗生活的演員們

《南征北戰》導演是兩位,他們進行了分工,來自於解放區的成蔭負責拍攝解放軍戲份,來自於上海的湯曉丹拍攝國民黨戲份,大場面由兩人共同負責。

導演分工好解決,但演員的演技和配合是個難題,《南征北戰》里演員眾多,還都來自不同的區域,之前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經歷都不一樣,如何配合好,演員演得像是一個問題。

劇組對此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像仲星火、鐵牛這樣本身就出自軍隊文工團的演員還好說,像馮喆、張瑞芳、項堃、陽華這些出自於大城市的演員則在體驗生活上下了苦功。

飾演男一號高營長的是英俊小生馮喆,他去體驗生活的地方是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出操訓練,摸爬滾打努力讓自己像一個兵。

不過老實說,馮喆的造型和氣質在片中怎麼看還都像一位教導員,沒辦法,顏值氣質這塊真的不好改變。

飾演女一號村長趙玉敏的是張瑞芳,她當年可是重慶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可是你從《南征北戰》里根本看不到她身上任何的大城市氣息,不論從扮相上還是氣質上,這妥妥就是一個山東大姐啊。這個變化就是張瑞芳到沂蒙山區體驗生活幾個月的結果。

而飾演反派張軍長和李軍長的項堃和陽華,他們倆體驗生活的地方則有些特殊,國民黨高級軍官戰俘所在的戰犯管理所。

所以,體驗生活這個優秀的傳統是演員飾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像姚晨在一開始出演《潛伏》時就找不到農村丫頭的感覺,她到太行山區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才找到了翠萍的影子。可惜這樣的傳統目前在影視界居然逐漸消失了。

四、《南征北戰》拍攝花絮

上文說了,《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一個野戰師的支援,甚至還有一個剛從朝鮮回來的團,但意外的是,這些解放軍戰士卻不願意出演該片。

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老子拼了命將他們打敗了,臨到最後還要演他們被打敗的過程,不幹。

畢竟《南征北戰》拍攝時間早,距離解放剛剛過去兩三年,戰士們有這樣的情緒也是正常,好在經過上級做工作,戰士們還是接受了這個不一樣的革命任務。

《南征北戰》拍攝地是在山東臨沂和青州,這里是革命老區,群眾基礎好,為了配合劇組拍攝群眾支援前線的戲,當地老百姓又拿出當年的勁頭,給電影當群演。

只是,老鄉們對拍電影還是有些懵懂,當他們看到那些「國民黨士兵」時,居然拿起石頭和土塊砸了過去,這也怪不得戰士們有情緒,當個演員被誤會不說還得挨打。

《南征北戰》的劇本第一稿涉及內容非常宏大,幾乎囊括了華野三年的大部分戰役,最後經過聚焦和修改,將劇情集中到了萊蕪戰役這一塊,因為在萊蕪戰役之前部隊里確實存在一些情緒,像許司令員就曾發牢騷:「你們當官的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只有兩條腿。」

有了矛盾有了沖突才會有精彩的電影,所以選取這一段 歷史 改編電影確實值得稱道,也更能體現偉人的運動戰思想。

有意思的是,雖然劇情簡化了,但有一個角色反而復雜了,這個角色就是張軍長。

雖然片中沒有提及張軍長部隊的番號和他的姓名,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和野心勃勃的樣子一看就是改編自張靈甫。

而這位張軍長逃跑時坐在裝甲車里被俘,其原型應該來自黃維。

最後,張軍長被俘,戰士報告他曾拿著小石頭往自己頭上砸,這個典故出處則是杜聿明。

看來項堃也是賺到了,一個人演了國軍三大將領。

五、《南征北戰》的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由於《南征北戰》拍攝早、上映早、上映周期長而且頻繁,因此說該片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是好毫不誇張的。

於是,片中很多台詞都被後人不斷引用和傳播,最後就成了經典台詞,這裡面我們還要感謝葛優等人的貢獻。

筆者簡單舉幾個例子:

葛優在《不見不散》里學過的,高營長給戰士做思想工作時說的一段話: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沖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的幾百萬軍隊全部消滅。可是不行呀,同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個一個地打。

戰士們在議論鳳凰山何時打響:沒有動靜,就是快了。

劉永貴回到大沙河邊,趴下喝了一口水:終於又喝到家鄉的水了。

張軍長向鳳凰山喊話:請你們堅持最後五分鍾,堅持最後五分鍾。

李軍長最後的求援: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參謀長感嘆: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當然,還有葛優曾在《甲方乙方》里再現過的:我為領袖立過功。

此外,《南征北戰》還有幾個畫面特別經典:

一個是雙方爭奪摩天嶺,兩邊從不同方向同時沖擊山頂棱線,這個過程採用蒙太奇手法拍攝配上緊張的音樂,使其成為該片最驚心動魄的一段。

另一個則是片尾解放軍最後發起總攻的鏡頭,之後我們甚至在很多紀錄片里都會看到這幾個鏡頭,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實景拍攝,實際上是出自於《南征北戰》。

以上就是電影《南征北戰》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上世紀七十年代重拍的《南征北戰》,那部電影里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出演了,也就難怪葛優對台詞這么熟悉了。

㈧ 難得的好製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戰爭片《南征北戰》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還記得這句經典的台詞嗎,老電影《南征北戰》中,國民黨的李軍長由於被我解放軍圍困,突圍無望急切懇求同僚張軍長趕緊向自己靠攏的情形。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深受人們的喜愛, 觀眾把《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近幾年來,由於一些抗日神劇的出現,人們對軍事題材的電影紛紛吐槽,什麼手撕鬼子,褲子裡面藏手榴彈,影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實時出現,軍人留著酷酷的發型,衣服永遠那麼干凈筆挺,女兵戰場上穿著裙子等等數不勝數,讓觀眾十分的失望。

可是同樣是軍事題材影片的《南征北戰》,卻為什麼很少讓人吐槽呢?

第一,影片真實,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在華東戰場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一個戰例,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華東部隊於蘇北七戰七捷以後,為殲滅敵人,大踏步後退,向鳳凰山轉移,最後在鳳凰山圍殲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以及增援的張軍長的部隊。·當時的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深入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最後形成了劇本。

第二,影片創作團隊強大,在軍事題材的影片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當時《南征北戰》是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的唯一影片,導演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南征北戰》最早的底本兒來自一部話劇,該話劇由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底本,顧寶璋,沈默君,沈西蒙三位部隊作家通力合作,最後形成了電影《南征北戰》的劇本,為了加大影片的真實性,影片還專門請來了軍事學院的戰役戰術教授。

在寫劇本的過程中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開國大將粟裕,親自為導演的講解了當年戰場上的各種情形和變化。林彪和陳毅元帥也對劇本其中的一些台詞進行了修改。可以說南征北戰的創造團隊有二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是後來的影片所沒有的待遇。


第三,為了顯示影片效果用的真炸葯 ,為了早日完成拍攝和增加影片效果,上級有關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撤下來的一個團的解放軍,他們同時帶來貨真價實的各種武器,從機槍,到裝甲車,從坦克到軍用吉普車等。更真實的再現了戰爭的真實場面。

《南征北戰》炸葯用的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戰士們沒有什麼事毫發無損,倒是當兵多年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腿上崩了兩個小窟窿。

第四注重細節 ,《南征北戰》影片裡面的軍人不但真實參加過戰爭,就連道具都是真的,裡面戰士們扛槍的姿勢,打槍的手勢,走路及說話的語氣很有軍人的氣勢,都是相當標準的,不像現在的影片很是做作。而且機槍手的旁邊都配備有副射手。這是很多影視劇忽略的一個場景。

第五,演員認真體驗生活, 體驗生活這個傳統是一個優秀演員扮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比如《霸王別姬》里的張國榮為了飾演好程蝶衣這個角色,提前半年來到北京拜戲劇大師張曼玲為師,不僅學,還去劇院看其他演員表演,最後把程蝶衣演得惟妙惟肖,雖然最後自己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但是影片最後拿了戛納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與張國榮的出色表演還是分不開的。

《南征北戰》的導演也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扮演男一號高營長的馮喆,由於長得比較英俊瀟灑,他就主動要求去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摸爬滾打出操訓練,把自己打磨得像一個戰爭年代的軍人。其他幾位扮演首長的陳戈,王力,湯化達也同樣在軍營體驗著生活。

飾演反派張軍長的項堃,他體驗生活的地方有些特殊,為了突出角色的狂妄,尋找關於原型張靈甫及其他類似的國民黨將領的相關材料,他打掃出一間小土房,利用拍攝間隙深仔細推敲人物,對每一個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都用心揣摩。他人瘦了許多,銀幕上的形象卻豐滿了。

第六,群眾甘願奉獻 ,《南征北戰》是在山東沂蒙拍攝的,這里是革命老區。由於當時是夏天要拍一些冬天的戲,可是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田野,果樹,哪有冬天的景色啊,再換外景地既費時又費力還會影響影片拍攝進度,就在導演為難的時候,這一位老農民過來說:「這些樹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不用犯難!」老大爺的誠懇把導演成蔭和人們深深感動了,於是一個班一棵樹,凡是電影鏡頭帶著的就用手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樹葉也不準動,戰士們便開始了特殊的任務摘起了樹葉。

影片拍攝時也有許多花絮,一些解放軍戰士不願出演該片,因為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好在一位營長做工作,戰士們最後高高興興的投入到拍攝中。在山東青州拍外景,當地群眾們看到一隊戴著鋼盔、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走來時,許多人氣憤地朝這些「國軍」扔起石頭。

影片還流傳了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參謀長感嘆「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李軍長喊話求救「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李軍長向張軍長求援,張軍長安慰他喊道,「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最後5分鍾! 」等等。

結束語,由於影片的經典,在1974年由導演成蔭率領一批人員拍攝了一部彩色的《南征北戰》,經典的東西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回憶。

㈨ 《紅日》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紅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ev1pmaDk_1fDm1PAXtv8Q

?pwd=bw8g 提取碼: bw8g
《紅日》
導演: 湯曉丹
編劇: 瞿白音
主演: 張伐、高博、中叔皇、李農、里坡
類型: 劇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63-05-01(中國大陸)
片長: 109分鍾
又名: Red Sun
1946年冬,蘇北三戰三捷後,我華東野戰軍戰略撤退到山東境內。敵74師以為我軍潰敗,配合蔣軍20萬人向臨沂推進,妄圖與濟南之敵對我造成南北夾擊。沈振新(張伐 飾)部奉華野指示,首先打響了萊蕪戰役並取得勝利。連長石東根(楊在葆 飾)戰後醉酒策馬狂奔,遭沈振新厲斥,石酒醒後自責。阿菊(張桂蘭 飾)千里尋夫來到山東找楊軍(宋桂馥 飾),要求參軍報仇,此時國民黨己集結幾十萬大軍在沂蒙山區,逼我軍與其決戰,張靈甫(舒適 飾)的74師首當其沖。我華野以神速對敵實施反包圍,戰場就在蒙陰孟良崮。戰斗中,團長劉勝(里坡 飾)犧牲,戰士們激發起更大戰斗熱情......

閱讀全文

與萊蕪戰役老版電影完整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英才電影全集 瀏覽:847
對人性解讀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32
寶能廣場電影 瀏覽:763
高清版老電影小字輩完整視頻 瀏覽:993
世界第一驚悚電影 瀏覽:874
葉子免費看電影 瀏覽:174
一部亞馬遜食人族電影 瀏覽:858
無辜囚徒電影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170
女人說看電影時間太晚了 瀏覽:756
橘梨紗在線電影播放 瀏覽:370
星湖廣場萬達影院電影 瀏覽:721
話嘮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世界排名 瀏覽:620
微電影等以後影評 瀏覽:554
播放手機上的視頻怎麼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603
蘋果迅雷電影在哪裡下載地址 瀏覽:352
有哪些經典的愛情歐美電影 瀏覽:572
貓和老鼠電影最精彩片段 瀏覽:998
最信任的陌生微電影 瀏覽:235
這部電影有多長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668
甘肅本土微電影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