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鳥人》解讀 |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鳥人,那就是希望找到自身的存在感,成為被需要的對象。」 這是影片導演亞歷山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對「鳥人」意象所指的解讀。在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中,對於社會認同的追求屬於依次高於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的人類需求——尊重需求,低層次需求滿足後人類會自然地產生對於更高層次需求的需要。愛與被愛的社交需求,希望自己被需要、被他人認同的尊重需求也正是普遍衣食無憂的當鄭瞎代社會的普遍需求, 《鳥人》可以說是對這個社會普遍焦慮的深度描摹 。影片對於愛與被愛的社交需求也進行了很多描述,但對於主人公瑞根一直以來事業高於愛情的影片情節基礎在此則不過多討論。
主人公瑞根因為吸食毒品而略顯瘋癲的女兒喊沒的話也肯定並強化了這種表述。 影片的長鏡頭以瑞根為中心穿梭於劇場和後台間,特效剪輯的運用使影片結構更為意識流 ,強化了人生如戲的感覺。另一男性形象珊農也是一個戲中精彩戲外一塌糊塗的戲瘋子,喊滲空還有其他一眾演員甚至並不是演員的製片也要靠謊言騙瑞根繼續工作。相比之下, 與眾不同的女兒則承擔起影片中發聲人的角色 ——「這個世界的人都在外面爭著刷存在感,而你卻玩小時。在你視而不見的地方總有新的東西誕生,你早被忘記了!你恨博客,取笑推特,連個臉書主頁都沒有!你才是那個不存在的人!」「那些杠代表地球存在的60億年,所以每條杠都是一千年,然後這個是人類存在了多久——15萬年,我們所有的自負和自戀都值不了多少。」揭示影片與當代社會環境的關系,與父親瑞根的關系好壞與否標志瑞根的心境變化。
對於影片的理解最為重要的是瑞根與鳥人並存的兩條線。這樣的背景下, 作為瑞根精神世界象徵的鳥人形象與瑞根的現實形象 可以非常直觀地展現主人公在所處情景自身內心的調節。很多觀眾可能存在影片為開放式結局的認知,但其實影片的結局是非常明確的。
鳥人說出的句子中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 「火焰、伊卡洛斯、犧牲,你做得到的!」 伊卡洛斯 ,古希臘神話中在用蠟和羽毛製作的羽毛逃離克里特島時,因為飛得太高雙翼上的蠟被太陽融化跌落水中喪生。後來伊卡洛斯成為西方理想主義的代表形象,常用來象徵為了灼熱的理想不惜隕落的追求精神。基於伊卡洛斯,瑞根精神世界的鳥人的形象也就更易理解, 對於被社會需要、被社會認可的即所謂事業成功的追求 ,精神世界的鳥人一直在做的就是勸瑞根去做伊卡洛斯追隨自己的慾望。但通過瑞根最終在舞台上倒下後的隱喻鏡頭可以表明,伊卡洛斯被太陽燒灼,隕落大海,而海邊的飛鳥依舊翱翔。現實中瑞根的形象無疑是不能飛的,女兒進入無人的房間表明瑞根確實選擇了從窗上跳下,瑞根的生命確實結束了。但鳥人的形象最後一次出現卻與以往不再相同,鳥人沮喪的神情說明了面對這樣的環境與人生的瑞根做出了怎樣的選擇。不是成為鳥人伊卡洛斯、不是被生活困擾左右的瑞根,而是放下這些無謂的慾望真正幸福起來的自己。不過這個 明確且烏托邦式的結局也恰恰賦予了影片十分明確的社會意義 。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orance」這一影片的副標題似乎寄予了導演對於一顆純凈心靈的雞湯式贊美,不過以貫穿影片的諷刺與黑色幽默風格,我更傾向於理解為曾看到的一句嘲諷式的表達:「我並不是鳥人,但我竟然可以飛!」
㈡ 鳥人講的是什麼
男主角年輕的時候因為飾演birdman而紅遍大江南北,成名以後接連拍攝鳥人系列電影,鳥人這個角色形象在自己身上刻下了深深烙印。一方面男主角想要、卻難以突破鳥人形象進一步發展, 加上男主角生活方面的一團糟:妻子離婚、女兒典型問題少年、與情人感情出現裂痕…男主角身心俱疲;另一方面,他又沉溺於鳥人帶給自己的夢幻泡沫而無法自拔。
在這種矛盾心理的雙重摺磨下,男主角漸漸精神分裂。自己幻想出一個完美的自己——飛鳥俠來與自己對話。片頭的一段話:審美低下的觀眾,操蛋的生活,完全就是男主角自己的心聲,他把這個心聲內化為飛鳥俠對自己的「訓教」,其實就是自己在和自己互相安慰。對現實的不滿催生出一個個「特異功能」,比如片頭的凌空「修行」,和後面的手指一點定點爆破、閉上眼睛自由翱翔等等,其實都是幻覺。
所以這個故事應該是這樣的:男主角已經年過半百,自己心知肚明,如果再不抓緊最後有限的演員生涯做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表演,哪怕自己是當年紅透大江南北的飛鳥俠,也遲早淹沒在紐約的娛樂泡沫中。而男主角在紐約娛樂圈摸爬滾打大半輩子,自然知道觀眾到底喜歡什麼。他知道只有自己表演得越出格越大膽,才能博得網路時代觀眾的暫時駐足。也就是說,男主角一開始就做好了犧牲自己的准備,並且把這套說辭內化成了鳥人的「說辭」——那個與自己朝夕相處、外貌嗓音都堪稱完美的自己的化身。而男主角自己則扮演了一個人到中年、內心惶恐不安的、在紐約討生存的、被生活折騰出了贅肉和眼袋的最最普通的過氣男演員。
男主角面對這個極端但正確的計劃,其實又刺激又緊張,覺得自己應該聽從鳥人的勸告,卻一直喏喏害怕。每次正常的自己懷疑鳥人是否太極端太瘋狂的時候,要麼生活給他當頭一棒讓他無路可走,要麼鳥人跟在身後嘲諷自己膽怯。整個電影其實就是精神正常的那一半男主角和已經癲狂的另一半自己——鳥人在斗爭的過程。開始男主角還發脾氣「趕走」鳥人,試圖做最後一點掙扎;最後男主角走上頂樓,沉浸在英雄樂章和美好幻想之中的時候,就已經被鳥人徹底洗腦,這個時候英雄鳥人和男主角完全合二為一。
所以,男主角一開始就是精神分裂的,120多分鍾是他從分裂走向癲狂的實錄。
關於女兒,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問題少年,自以為經歷過苦痛,也看到了父親的苦痛,覺得人生而皆苦。最後發笑是在慶幸父親得以解脫。
㈢ 《鳥人》電影解析
《鳥人》採用倒敘順敘結合手法,將青年艾爾和柏蒂的淵源交代清楚,並逐漸引出故事的發展脈絡。
主人公是一個過氣的演員(邁克爾·基頓飾),他曾經憑借一個成功的超級英雄角色大紅大紫,但後來家庭和事業卻一落千丈。
為了重拾往昔的榮耀,他計劃在百老匯上演一場舞台劇來挽救事業,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愛德華·諾頓飾)卻威脅著要把所有東西都毀於一旦。他的女兒(艾瑪·斯通飾)也是問題纏身,剛剛從戒療所里出來,之後開始做父親的助手。
影片中所用的超現實主義手法無不在提示觀眾,里根內心的執著,那一份對於藝術的追求。但是很多人會曲解他,認為他只不過是想完成自己的演藝事業是一個自私的人,而去忽略他為了藝術而沒法陪女兒的愧疚,他渴望被愛,他的孤獨在影片中時時表現出來。
影片最後導演似乎和觀眾完成了一次互動,里根究竟是墜下還是飛向了自由的天空,他可能是得到了救贖的,因為和前妻的和解,以及最終女兒也理解了他那顆熾熱的追求藝術事業的心。他終於不再用扛著外界的各種壓力。
《鳥人》用黑色幽默的風格,抨擊了好萊塢的種種規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現實又殘酷的好萊塢。例如,超 級英雄電影在好萊塢甚至全世界市場紅火,吸引了不少當紅男星都紛紛下海出演超級英雄,但在導演岡薩雷斯看來,這些都是極度諷刺的,許多缺乏才華的演員,因為演了超級英雄而一舉走紅,而那些有才的演員卻度日如年。
戲中,岡薩雷斯也對這一系列明星點名數落。影片還有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一鏡到底」的鏡頭,影片前半部分真正做到一鏡到底,後半部分由多個長鏡頭組成,影片最終由12個長鏡頭組成。
在爵士鼓點的點綴下,觀眾跟隨著攝影師肩扛跟拍的長鏡頭,來到主人公工作、生活的那個百老匯小劇場,在幽暗、隱秘、狹長的劇場通道里窺視著主人公處理著與女兒、情人、同事的各種關系,鏡頭流暢自然,讓人看得酣暢淋漓。
㈣ 電影《鳥人》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電影《鳥人》是根據威廉·霍頓1978年發表的一部招人非議的不尋常小說改編而成,在1985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上被評委們認為是當年該電影節「最優秀的一部影片。不僅獲得1985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以及金棕櫚提名,而且還獲得1987年華沙國際電影節觀眾獎。該片故事以越南戰場為背景,片中攝影、配樂核剪接都具有高度的實驗性,也使得這部交織於過往記憶和現世慘痛的作品,始終維持著極強的戲劇張力,深具震撼效果。《鳥人》-劇情簡介 艾爾是一個參加越戰的美國軍人,因傷回國後他找到了好友伯第,但他們相遇的地方竟然是一個冷清荒涼的精神病房裡,因為伯第得了精神病被關了進來。在醫生的建議下,艾爾常常來到精神病房跟伯第訴說童年的往事: 艾爾原本是一個無業青年,在一次打架事件中認識了」鳥人」伯第,因為伯第整天都幻想自己化身成飛鳥,所以別人都是這樣叫他,艾爾和伯第一見如故,成為了情同手足的好友。從此,兩人進行了各種與飛行有關的瘋狂行為。但慢慢地,伯第開始從瘋狂走向了極端。整天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甚至和鳥睡在一起,極端行為最終令艾爾再也無法忍受,於是獨自一人跑去參加了越戰。 在艾爾走後伯第也參加了越戰,在那殘酷的越戰前線,柏第目睹戰火摧毀一大量的人和鳥,終於因身心不堪負荷成了精神病患者。在病房裡伯第整天捲曲著四支和身體,有時坐到洗手盤下、有時蹲在床邊獃獃地望向那扇僅有的天窗。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而他,始終相信自己是一隻自由翱翔的飛鳥……在精神病遼逗留的日子裡,艾爾眼看自己的好友變成這樣,傷心之餘精神亦陷入了低潮。他開始感受到了柏第苦痛的,身體也開始像鳥一樣卷縮起來,在精神崩潰之際,伯第終於醒了過來。在抱頭痛哭之後艾爾打傷了兩個管理員,扶著被精神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伯第離開了這個可怕的」鳥籠」。
㈤ 電影《鳥人》到底講了什麼內涵
鳥人的癲瘋其實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對抗,是對自由的一種追求和渴望。他用自己的身體向理性世界發出挑戰,因為他對禁錮的環境充滿了敵意,而對精神世界充滿了愛。
艾倫•帕克是以一種贊賞的態度和唯美的眼光來拍攝鳥人的現實生活和他的內心世界,鳥人的行為,在世俗和常態的眼光看,無疑是病態、癲狂和非理性的,然而當戰爭被指認為是一場瘋狂而慘無人道,違背自然意願的行動時,癲瘋便是一種恢復了的常態,更是一種控訴現實的無聲的吼叫。
㈥ 《鳥人》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鳥人》結局生活總會有溫暖 。
《鳥人穗灶》這部電影,初看片名,很令人想到很拽的人。但實際上情節很經典,講述了一位通過許多年前主演《飛鳥俠》而出名的過氣演員,在如今榮耀盡散的平凡生活中不甘、掙扎,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百老匯的舞台上試圖通過改編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而重新獲得成功。
然而現實並沒有那樣盡如人意,因此,影片的結局也是令人震驚、出乎意料。整部影片虛與實相結合,影片的配樂讓人贊嘆,長鏡頭的運用讓劇情的發展順滑流利,黑色喜劇的諷刺與自嘲也讓影片更具獨特的意蘊。影片結束時,同學們意猶未盡,低聲談論著對影片的感受。
《鳥人》的獲獎情況,該影片在2015年第87屆奧斯卡中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多項大獎。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同學們齊聚在晌橘溫暖的教室中,共同觀看品味這部傳奇的影片。
鳥人讓我們在這部影片的觀看中得到思考,交流和體悟。同時,就這部影片本身而言,它也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身處極端困境卻依舊試圖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堅持。希望大家也能多多的去尋找宴族團那些充滿感染力、有意義的影片,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鳥人》結局帶給我們的感想就是:生活總會有溫暖。
㈦ 如何解讀《鳥人》
電影《鳥人》有豐富的層次感,像一顆結實、飽滿的洋蔥。它貫穿了神話、戲劇、小說、電影、現實等多個層次、媒介,還把它們嘲諷得體無完膚。如果想弄明白這顆洋蔥,應該從里到外慢慢撕開。
第1層:神話,墜落的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是希臘神話人物,他穿上了用羽毛和蠟做成的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可惜他飛得太高,離太陽太近,蠟都融化掉了。最後,失去翅膀的伊卡洛斯掉進大海里淹死了。
這個故事形容人的慾望膨脹,導致自我毀滅。伊卡洛斯的神話是《鳥人》的核心,伊卡洛斯的故事不斷變型、演繹,貫穿始終。在影片的開頭、結尾,都有個莫名其妙的火球,像個凄慘的隕石從天空中墜落,那就是伊卡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