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象》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大象》
樓主所講的《大象》就是那部描述美國/加拿大某中學槍擊案的電影吧? 導演好象叫格斯范桑特閉並,2003年的戛納金獎。
大象這個名字出自古代那則盲人摸象的寓言, 即每個人的所見所知都是片面部分的,每個人都只能摸到象的一部分...
電影裡面也沒有用全知視覺(看上轎肆跡去是全知視覺,但實際上觀眾們所看到的也就是事件本身,對那兩個少年為什麼會殺人或是心理演變也不知道)電影里的每個人都經歷了這個事件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參與到"雹升摸象"的事件中,但無法知道整個事件,只是被動的去參與其中.電影大量運用長鏡頭。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的出場都以長鏡頭來表現,盡可能地展現人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但是每個人物帶出的視角所見又是不同的,長鏡頭也只能展現局部的真實。這正是該部電影值得反復回味的地方.
『貳』 《大象》這部電影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我看到這部電影的題目《Elephant》後看電影的過程中下意識的去尋找大象的蹤影,但是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另一個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並取代了大象的問題,那就是:「這部電影究竟在講什麼啊?」當然那個我不會透漏的結尾解答了這個問題,於是看過電影之後,我又想起來了原來的問題:「那個該死的大象哪兒去了?」因為電影中根本沒有出現任何大象或者類似大型哺乳動物。關於《大象》電影名字的含義,大家都在討論,很多答案也得出了,比如大象象徵了青春的殘酷,或者大象來自一個英語中的諺語「房間中的大象」,甚至關於這個諺語的解釋也五花八門。我很確信我的這個解釋很權威,來源在IMDB,解釋是這樣的:導演格斯·范·桑特從另一部同名電影中借來這個名字,並認為「大象」這個名字來自於中國的諺語「盲人摸象」,意思是說每個人「看到」的大象都是不同的。但是實際上那個借用名字的原導演的本意是來自習語「房間里的大象」,即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說過於明顯的事情會被故意忽視,就像房間里的大象一樣。好了,我的解釋就是這樣,關於這個elephant in the room的更多解釋可以查看一下Wikipedia,其解釋包含電影、電視甚至共和黨的那個大象的標志。這部電影的確像是「盲人摸象」,在敘述劇情的時候採用的是類似「上帝之城」的結構,也就是同樣的事情出現在不同人的視角里。在電影前面的大部分時間敘述了不同學生眼中的校園,充滿了青春氣息的校園,這都和那個結尾形成了鮮明對比。近乎平淡的劇情和後面殘酷的結尾,怎能不震撼? 摘錄的
『叄』 美國電影大象講述什麼犯罪心理學
大象elephant (2003)
2003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
編劇、導演、剪輯: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
攝影:哈里斯.薩維德斯/Harris Savides
出品國:美國
語言:英語
片長:88分鍾
IMDB: 7.3/10
簡介:
影片根據1999年震驚世界的美國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改編,講述了在美國一所普通中學發生的一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片名的含義則來自盲人摸象這則家喻戶曉的古代寓言。
哥倫拜恩慘案」發生後,媒體過度渲染其血腥場面,很多記者、犯罪專家、心理學家和青少年問題研究者大加分析和評論,圍繞這起少年慘劇周圍的是各種猜測、無端的責備,同時也變成公眾的一種消遣。這一切都令導演加斯感到反感,加斯認為這是「美國新聞史上的一次丑聞」,他說,「在這個時候,只有拍一部電影才能再現整個事件的真相」。
影片力圖通過「純粹客觀」的電影方式再現整個事件的過程,而不是自己或者他人的主觀判斷。加斯以兩個固定時間作為電影的起點和終點,在這個時間段之內,不同主人公的活動展開了關聯和交叉,我們看見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成為對方的「經驗片段」,然而,僅僅是一個片段,只有把這些片斷連綴在一起我們才得到了一個完整的時間。
除去影片特有的敘述,青少年的校園生活和在他們之間存在的問題也一並得到揭示。在社會中,中學校園作為現代社會里的一個機構,就像在這部美國電影中一樣,它同時還是一個幻覺工廠,一個學著服從權力的實驗室,一個有著獨特邏輯、秩序和慾望的隔離區,教育成為一個形式的虛設,成年人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個世界。孩子們的傷感、憎恨、幼稚和孤獨,這個「問題年齡 」從未獲得一個合理的解決。加斯為了拍攝訪問了許多學生,他說,「有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也有的則很滿足,但有的人直接說校園生活就是地獄」(引自《大象》法語版海報)。校園隱藏的這些問題就像一枚炸彈,這部電影拔掉了它災難性的引線,當埃里克和阿萊克斯決定以自己的邏輯和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時,他們對這個成人世界已經不再信任,這不但是個少年悲劇,也是成人世界和現代社會的悲劇。無怪乎,法國國家教育部2003年社教評選以絕對多數票把一等獎給了《大象》,可見該片在整個西方教育界引起的反響。
『肆』 微電影《大象》觀後感
在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觀賞這部電影,肯定會對《大象》的名字產生疑問。明明講述的是校園槍擊事件,為什麼會冠上這樣一個讓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報上出現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和E房間牆壁上出現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無大象的身影。關於片名的一種說法是導演參考了1989年BBC攝制的描寫愛爾蘭政治暴力的電影《大象》,認為這兩部影片在故事和風格上有相像之處。另一種說法則是從大象這種動物的天性出發。而我則更傾向於後者。大象作為一種比喻,它代表著集溫順和暴躁於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險的,它有可能就靜卧在哪裡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發就具有毀滅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來好像特指的是兩個殺手A和E——他們在校園里只是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二人,卻製造了這場悲劇性的震驚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間爆發的大象。使他們爆發的原因,可能是同學對他們的欺負,可能是他們對於納粹的形象和暴力電子游戲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戀情。但是細細想來,難道同樣的悲劇就沒有可能出自於其他人之手嗎?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面臨拘留管制的J;由於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為了友情和愛情分配不公問題而爭執不休,採用極端方式催吐減肥的三個女生;在露營時有過性行為並有可能導致懷孕的C和她的男朋友N;以及未被明確說明的其他一些人,難道就不會成為悲劇的製造者么?我們習慣於忽視,就像大象出現在起居室,人們要麼假裝它不可能在那兒,要麼以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毀滅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他們毀滅美好的理由——大象無處不在。
『伍』 {大象}這部片子主要講了什麼
電視劇 內容簡介 相傳二戰結束前昔,曰軍將一批從中國掠奪的黃金財寶帶到湄南,後與國軍押送隊伍火拚,雙方全軍覆沒,大批黃金因此埋藏在湄南雨林。有一頭馱送黃金的大象在戰亂中逃脫,傳立象奴將黃金埋藏之地的地形刻在了象牙上...... 里克(連奕名飾)身份神秘,在湄南峴經營K吧來掩飾自己的身份。里龍和高原(高琛飾)和羅拉(莫小奇飾)一起進山探險尋寶。里克找到了那支刻有地形的象牙和一聲金磚,各方面覬覦寶藏的人雲集K吧,,峴當地幫派、曰本人、尼泊人,和順利火拚一觸即發.....胡幫抓住了高原和羅拉,利用兩人性命,逼里克全數交出寶藏象牙和進山線路,里克利用曰本人瓦解了胡幫,救出了高原和羅拉。 高原隨曰本人進入危機重生的雨林尋寶,覬便寶藏的各個黑幫勢力再也按耐不住了, 為了獨吞寶一路上鏟除異已,在山林里展開連翻激烈殘酷的克勤克廝殺,臨近寶藏之地時,只剩下曰本人與胡幫,還有高原、里克、羅拉...... 這時出現了一頭大象,一頭老象,一頭歷以戰火,歷經一個世紀仍活的指引。里克和羅拉一起到達了藏寶之地,落入洞穴,他找到了那些掩藏在遍洞黃金中的牌位,這些牌位的另一部分,如今都存在曰本一個叫靖國神社的地方。里克要把他們帶出去,但出去需要光亮,需要火把。羅拉點亮了第一支牌位,第二支,第三支..... 里克瘋了,再次重生和執著舊事,撕扯著里克,他徹底崩潰.... 電影 影片揭開了美國一所高中里的平凡一日。像往常一樣,這個平淡的日子裡被家庭作業、足球、流言等等所填滿。對於每位學生來說,高中生活都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刺激的,友好的,痛苦的,孤獨的,或艱難的。 關於影片 這部電影聚焦校園暴力,風格上繼承范·桑特的前作《蓋瑞》。製作上比之還要低調,沒有馬特·達蒙這樣的大明星,拍攝時也沒有劇本,只使用一台攝影機。演員大部分是波特蘭當地的高中生。向來喜歡欣賞美國獨立電影的法國人當然不會錯過,MK2公司已經買下其法國的發行權。
『陸』 求助:關於電影<大象>,槍殺案背後的心理知識 !!! 急啊 ...
關於這一部電影《大象》,我認為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心理現象:集體無意識、自我同一性與同一性混亂、反社會人格。這三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聯系的。 首先,是集體無意識。所謂集體無意識,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沉澱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正因為有著相應的社會結構作為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支柱。「集體無意識」作為一種典型的群體心理現象無處不在,並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會」下所形成集體無意識的犧牲品。集體無意識的內容里包括本能和原型。本能是行為的推動力,原型是領會和構築經驗的方式。 我認為,《大象》中,表現的是一種美國高中校園中的集體無意識——孤立、約束、冷漠。就像一些影評對這部電影主題的描述「當一隻大象出現在起居室里,人們要麼假裝沒看見,要麼就假裝它不是真的大象」。電影中人物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只關注於自己的事情,對身邊的人和事不聞不問、不關心,我看到的是心孤僻、目光狹窄、思想僵固、情感冷漠,甚至聽到槍聲也無動於衷。這種美國校園中的集體無意識狀態,在電影中體現出來的就是:校長的無能管理、父母的不合理管教(例如偷看日記)。 第二個方面,是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亂。青少年時期是從兒童走向成人的過渡期。這個時期由於身體的急劇生長和知識活動領域的擴大,青少年經常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沖突,因此在兒童時期對父母的無意識認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的核心問題。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青少年經常在思索「我是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等等,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亂的危機在這一階段達到頂峰,這就是青少年問題大量產生的心理社會因素。同一性混亂的問題綜合症,它包括自我意象的分裂、不能建立親密感、或者是通過隨意的性接觸來尋找親密、時間緊迫感、不能集中精力做必須做的事,以及反抗家庭和社會准則。《大象》中的Eric和Alex正處於青年時期,由於家庭的教養與學校教育的缺失,加之暴力電子游戲的影響,出現了自我的同一性混亂,他們的是非觀、世界觀與道德觀都出現了偏差,甚至認為武裝襲擊只不過是一個游戲……而這種同一性混亂,很大程度上是上文提到的集體無意識導致的。 最後,同一性的混亂,造成了Eric和Alex的反社會人格。有這種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的突出點是行為具有悖離社會規范的傾向,且在損害社會和他人之後沒有愧疚之心,不能從挫折與懲罰中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的報復社會。一般認為,家庭破裂、兒童被父母拋棄和受到忽視、從小缺乏父母親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顧和愛護,是反社會型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社會因素。反社會型人格的情緒不穩定、不負責任、撒謊欺騙,但又泰然而無動於哀的行為,都與家庭、社會環境有重要的關系。摘自 陳德欣的BLOG
『柒』 你認為電影《大象》表達了什麼
片名<大象>的涵義感覺是出自一句英文諺語"elephant in room",即意指過於明顯的事情會被故意忽視,就像房間里站著一頭大象,大象很大,房間很小,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大象的存在,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忽略掉它。更具體來說,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
『捌』 電影《大象》表達了什麼
大象其實是一個象徵意義的元素。雀掘象徵著不受控制狂衫察野粗暴,與青少年時期難以控制的叛逆危險思想相吻合。告誡家長提高警惕。關注未成年健康成長或歲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