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代有哪些導演稱得上是世界級電影大師
1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代表作:《搏擊俱樂部》《十二宮》《本傑明巴頓奇事》《社交網路》《龍紋身的女孩》《七宗罪》等
2羅蘭·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
代表作:《2012》《後天》《哥斯拉》《獨立日》等
3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代表作:《戰馬》《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E.T.》《侏羅紀公園》系列
4克里斯托弗·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代表作:《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等
5蒂姆·波頓 Tim Burton
代表作:《大魚》《僵屍新娘》《剪刀手愛德華》《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理發師陶德》等
6昆汀·塔倫蒂諾 Quentin Tarantino
代表作:《落水狗》《低俗小說》《無恥混蛋》《傑克布朗》《殺死比爾》系列等
7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代表作:《泰坦尼克號》《阿凡達》《深淵》《真實的謊言》《終結者》系列等。
8馬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
代表作:《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禁閉島》《好傢伙》《賭城風雲》《紐約黑幫》《雨果》等
9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作品年表:天堂電影院 (1988)、天倫之旅 (1990)、幽國車站 (1994) 、新天堂星探 (1995)、海上鋼琴師 (1998)、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2000) 、隱秘 (2006)、巴阿里亞:風之門 (2009)
這些排名不分前後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還有很多頂尖的電影大師 就不一一舉例了
知滿天下解答望採納
2. 10部最恐怖的電影,看過三部就是大師級
在Netflix上10部最恐怖電影的清單,許多觀眾還沒有為按需提供的眾多恐懼做好准備。有趣的是,就流派而言,被認為「太嚇人」而無法看完的電影比比皆是。
1.魔術
在Netflix列表中的所有電影中, 《魔術》是經典分類的恐怖電影中最接近的經典的影片。
曾獲:
最佳燒腦恐怖電影 ;
最佳恐怖電影;
最佳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恐怖電影;
最佳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
2.墨西哥巴巴羅
這部電影由八位不同的導演分為八章,每章都涉及不同的墨西哥傳奇或神話。然後,導演可以自由選擇子類型來製作涉及傳奇的故事。內容無法陳述。
3.人類C2(完整序列)
這部電影根據測試的結果,會使您大飽眼福。
曾獲:
最令人惡心的電影;
有史以來最恐怖的電影;
與父母一起觀看最尷尬的電影;
最佳現代黑白電影。
4.虛空
來自加拿大的 《虛空》 是Astron-62016年的作品,該攝制組拍攝各種流派的電影,所有這些都值得您花時間一窺。《虛空》是他們公開作品中最恐怖片,其中包括對恐怖經典片如《 地獄咆哮》的致敬。
5.原料
2017年法國恐怖電影,講述一個女孩上大學期間發現她有食人的傾向,這是一部威望很高的恐怖電影。
6. 傑魯 ·扎勒姆
這部電影的大部分內容與2007年的REC相似 ,但是當莎拉的一位朋友被感染時,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在通過觀看了她變成僵屍的變化之後,您必須觀察一下朋友抓住槍支並朝自己的頭部開槍。這很可能是吸引觀眾狂奔的場景。
7.屠殺公園
這部電影由米奇·基廷執導,講述了一名身陷險境的婦女,她在一片荒涼的圍欄沙漠中為生存而戰。她正在被似乎無法殺死的越南獸醫追捕。有很多場景可以激發觀眾中瘋狂的關掉影片。
8.客艙熱
2016年的《機艙狂熱》翻拍 像原始電影的精煉版一樣,打出了許多相同的節奏,同時以越來越可怕的方式派遣惱人的大學生。
曾獲:
最佳翻拍恐怖電影。
9. Teet
電影名單上最令Netflix震驚的電影是《 牙齒》,這部電影 在各個方面都像朱莉婭·杜古瑙RAW的精神前身 。這些電影發現它們具有內在的破壞性,但卻都廣受好評,並且都具有一些很難被觀看的時刻。
曾獲:
有史以來最恐怖的電影中排名前十,
與父母一起觀看的最尷尬的電影。
10.食人魚3D
食人魚3D 是對Netflix的的「最恐怖」的電影這個名單上的異類,特別是當你考慮一個事實,即 食人魚基本上是惡搞的《 大白鯊》電影里在皮艇上喝酒時被一群憤怒的魚吞噬。
3. 請介紹一些大師級的電影(著名電影除外)
電影大師要分類可能分法就比較多了,按照其作品表現主題來分類的慣常做法,我個人並不是很認同。能成其為大師者,往往涉獵極廣,且表現力都極強而各有建樹。我下面所選取的標准只能是:劇情。
下面只是個人選取一些個人認為還不錯的國外導演的作品(國內的好作品當然多,因接觸較多,故按下不表):
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作品《櫻桃的滋味》
影片描述了一個想要自殺的中年人,他在一棵櫻桃樹下為自己挖了一個坑,想出錢找人將自己埋於此坑內。他先找到一個當兵的少年,少年並沒有說出什麼理由,只是認為這件事不能去做,並且匆匆的跑掉。隨後又找了個青年的神夫,他認為殺死自己與殺死別人是同等的罪惡,勸阻他回頭是岸。最後,他找到一位老者,這位老者告訴他自己也曾自殺過,當他爬上櫻桃樹去綁繩子的時候,無意品嘗到一棵櫻桃,他覺那很美,並且他看到了象徵希望的日出,於是他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最後這位中年人很無奈的躺在他自己挖的土坑中等待黎明的出現!
俄羅斯電影《回家》
一開始,兩個性格各異的兒子,一個在和夥伴的高台跳水游戲中,克服恐懼跳了下去,另一個,因為畏高,終於被夥伴一個人留在跳台上,直到母親來找他,他瑟縮著哭了,說:"媽媽,我快要死去了".於是我們知道,他的倔強和敏感,都一樣強烈.
接著,一個缺席了12年後沒有任何交代忽然冒出來的父親,一次半預備半突發的旅行,父親帶兩個陌生的兒子,乘小船到一個島上,美麗的島,呆了兩天。
其中沖突不斷,那個倔強但是敵意過剩,對事物還不能夠寬大的來看的兒子受罰最多,但是他的敵意,恰恰是因為對事物的要求過於純粹,同時有一些內向的孤僻,因而產生.這樣的性格,如果對於他愛的東西,他又會以多大的熱情去熱愛的呀.
而那個思想相對客觀實際,對父親已經開始有親切感和崇拜,並且以順從表現出來,心地平實並非虛偽但是被兄弟看做奴言卑恭的兒子,也沒有受到父親另眼看待。他們都只得到一致的毫不熱情溫暖的待遇.
有著粗硬短發,身體高大健壯的父親其實是一個非常不懂得表達感情,感情毫不外露,缺乏溝通技巧,男子漢氣質太明顯的人,以致看來有時生硬有時粗暴.
他的柔情是深埋的,但是絕對是濃烈的,他下意識的在教孩子怎麼做一個男子漢,只是卻因為手段太激烈和不加解釋,看起來反而成為專制和折磨.
只是,這樣的人性復雜,對於兩個年齒尚幼的孩子,還是太艱深了,這樣短短的兩天相處,他們如何能懂得發現呢?他們產生的,除了不理解,還有怨恨.
在路上,一系列沖突後,父親改變計劃要帶他們去到一個小島,我們後來知道他主要是去挖出一件曾經埋下的東西,具體是什麼沒有交代.
於是,向著那個人跡罕至的島,他們在父親的指揮下,在狂暴風雨中艱苦的劃著,劃到筋疲力竭,而父親只是冷酷地喊著號子指揮他們,不加任何援助..
和風暴以及自然搏鬥是有一種隱秘的快感的,也是極端特殊的體驗,如<阿甘正傳>裡面的上尉跨在桅桿上,,被瓢潑的雨水打得喘不過氣因而豁出去,
那樣一段經歷,他們長大後是會深深感激父親的..
這樣的暗地強化訓練還有很多,包括在路上倔強的他鬧別扭被趕下車,在大雨中淋著四顧無依的那幾個小時,也是那個性格成長更健康的兒子所沒有的財富,長大後,或者會讓他更適合做藝術工作.
他們所見到的島上美景,夜晚在野外的孤島上宿營的經歷,這些,導演拍得都極端平實,讓事件本身給人信息..這一切,,他們以後都會回想起來,是敏感的源頭的記憶。
但是這些感激,他們一生也沒有機會表達了,父親也都不可能聽到了,在即將離開前的最後沖突中,倔強的他面對父親對他們不守時間的生硬懲罰,完全被狂暴的憤怒控制了全身心,他瘋狂的奔向島心的鐵塔,沖上去關上了小門,父親則抓住旁邊的攔板試圖爬到他身邊和他對話,此時,朽爛的攔板斷裂,就這樣一秒鍾,鐵塔一樣的漢子就成為了沒有心魂的屍體。那一刻,不止他們的心跳幾乎停止,腦中一片空白,看的人也有近似的感覺,生活的重大變故往往就是在這么一瞬間,一切痛徹心扉的大錯就已經鑄成,短短兩秒,生命就已經由生到死,每個人都是萬萬沒有想到的.而有多少遺憾,發生前又是可以想到的呢?
導演的鏡頭處理干凈,沒有用煽情的特寫或慢鏡來延長實際發生的時間,就這樣一個主觀,一個客觀的鏡頭,那陰霾的天空下安靜蒼白的臉,會是他們生命中一生的烙印。
接下來卻還有更可怖的事情,拖不動父親的屍體,他們中一個說:把斧頭拿來,然而我多心過頭了,他們只是砍了樹枝,把屍體放在上面,然後拖著樹枝前進.一寸一寸,樹枝劃過草地,沉重而惶惑的時間,忘卻一切的時間,催人一日成長的時間,
他們終於,把父親運到了對岸,而此時,在湖中被礁石碰裂的船底,湖水開始汩汩涌進,船在往湖心滑去,下沉,"爸爸"兒子遲來的撕心裂肺的呼喚,已經把這段時間塗上了暗紅的血色,不知道何時,這個黑洞般的傷口才能得以凝固。
因為,
一切不可溯源,不知道是誰先錯了,又或者誰也沒錯,結局卻再也無法挽回,
深沉博大的俄羅斯電影,總還是有繼承者,在走下去的.片中的小演員中,那個倔強的兒子表現要突出一些,而另外一個,性格看起來不悲劇的,卻在影片即將獲金獅大獎前,不幸殞命,在一次遊玩中,從高塔俯沖進芬蘭灣而溺死.而他出事當日,正是《歸》片開鏡的一周年,出事地點,正位於Garin拍攝高台跳水的湖泊附近。
世界電影大師奇斯洛夫斯基轟動國際影壇的顏色三部曲
《藍》 《Blue》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愛著他並一直心甘情願地默默協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 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驅車外出,但禍從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間奪去了她丈夫與愛子的生命。殘酷的現實 使倖免於難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與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運為何對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毀滅的同時,她又無可奈何地面臨一次新的選擇,但是命運之神又會給她怎樣的選擇呢?聽著丈 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時時浮現在眼前,痛苦總是纏繞 在她心頭,使她無法超脫。但是,她又必須擺脫痛苦, 於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樂稿,以期抹去種種回憶,其中也包括著一份她一直心存著的疑問。 偶然的機會中,一份樂譜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奧利弗的手中。他出於好意將此樂譜在媒體中廣為傳播,並無意中將這樂譜創作的原由告訴了朱莉。朱莉得知了這份樂譜確與一名女子相關,自己多年的懷疑終於得到了證實。知曉逝去的丈夫生前對她有不忠行為,朱莉痛創的心頭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今後的信念又在哪裡呢?奧利弗並未料到自己的好心會給朱莉帶來這樣的惡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幫助朱莉重新面對人生。但是對於朱莉來講,奧利弗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兩個人的關系 在猜測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展開了……
《白色》
它是三部曲中最為輕松的,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波蘭發型師卡魯與法國妻子新婚不久,因為性無能而被迫離婚,並且在巴黎被奪取了一切。他如同喪家之犬,終日在地鐵車站賣藝謀生(拿理發梳當作口琴吹)。在同胞米高拉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祖國。在巴黎他的一切都顯得笨拙,笨重的大衣,沉重的大箱子,藏在大箱子里被托運回國後,又被打劫、臭扁。而回到家鄉後,他很快就發財、發跡,成為大富翁,並且奇跡般地恢復了性能力。這時他想到了報復自己的妻子,裝死把她騙到了波蘭。這是一個關於移民的故事,在異國顯得自卑,而在故土則充滿信心和力量。影片中最動人的鏡頭,是卡魯和米高拉在洗去了異國的陰霾後,在雪地上象孩子般地擁抱。
在三部電影中,都有令人痛苦的道德抉擇。《紅》中,老法官告訴瓦倫婷,鄰居中有一個家庭看似幸福,但丈夫卻背著妻女在外面偷情。那麼,瓦倫婷該馬上去揭穿他嗎?那樣他們將看清真實然而痛苦,還是依然讓他們隱藏在平靜之下呢?《藍》中,朱麗葉的鄰居在夜總會里做脫衣女郎,她認為這樣做自己很快樂,男人們也很快樂。但是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父親就坐在台下觀眾席的第一排!《白》中,商人米高拉成功但是已對人生厭倦,他求卡魯把自己槍殺,作為報酬,他將幫助卡魯回國,並且有資本做小本買賣。而卡魯除此而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能幫他回國了。
《紅色》
是一部關於寬恕青春的電影。美麗純潔的模特瓦倫提娜與男友分手後,無意間認識了退休老法官。老法官整天竊聽鄰居的電話,以此來證明人世間充滿了欺騙和不信任。瓦倫提娜的介入讓法官看見了純潔和光明,幡然醒悟,重回真實世界。與此同時,瓦倫提娜的鄰居奧古斯特的經歷幾乎就是法官的翻版。他失戀之後,決定到英國度假,在海上時受到風暴的襲擊,患難後與同船的瓦倫提娜終於都找到了彼此愛的歸宿,最後,瓦倫提娜和奧古斯特被定格在一個長鏡頭里。並且在《紅色》的片尾,一場海難事故中只剩七位倖存者,他們中的六位都是《藍》《白》《紅》三部曲中那些善良的人們。他們被搭救上岸時的情景和名單從老法官注視著的電視機屏幕上一一閃過。這個意味深長的結局充滿著希望和幸福,那艘遇難船也變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挪亞方舟」。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主要作品年表
西班牙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騎車人之死》Muerte De Un Ciclista
大學教授胡安與瑪麗婭•何塞曾是一對戀人,戰爭將他們分開,瑪麗婭嫁給了富商米拉爾。戰後二人重逢,舊情復燃。一次幽會途中,瑪麗婭駕車不慎撞傷了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因為害怕私情暴露,他們棄傷者而去,致使騎車人死亡。自此,他們陷入了疑懼之中,時刻擔心這一切將被發現。丈夫好友拉法的敲詐勒索使瑪麗婭處於崩潰的邊緣。胡安則更多地受到良心譴責,他因心緒不佳遷怒於女學生瑪蒂爾德,導致了學生的集體抗議。他從中得到啟示,決定與瑪麗婭一同去警局自首。然而瑪麗婭卻很矛盾,她既愛著胡安,又無法放棄安逸的生活,猶豫再三,在騎車人喪生的小路上開車撞死了情人。但就在她匆忙趕去機場和丈夫一起離開的途中,一輛自行車使她連人帶車翻入河中死去。
評論界普遍認為本片是巴爾登的巔峰之作,它尖銳地反映了五十年代上層階級的道德觀念。一對情人在騎車人被撞死這一事件上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身後更多人的心理。當然,今天的觀眾看起來不免會感到壓抑和沉悶,尤其是在剛剛看完阿爾莫多瓦色彩斑斕、情節性極強的《顫抖的慾望》之後,對道德問題的探討使對話顯得抽象,主人公痛苦的沉默對我們也不啻為一種折磨。
胡安是一位軟弱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意外事件迫使他思考人生道路問題。他惶恐、猶豫,一度想逃避,最終覺悟,決定面對現實,卻又被剝奪了這種權利。
瑪麗婭•何塞無疑是漂亮的,她那精緻的臉龐簡直像是位好萊塢明星,而非粗獷的西班牙女郎。但是在那張面孔下面是一片虛無。從始之終,她擔心的都是自己和胡安偷情的事被丈夫知道,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是她在撞人之後狠心不顧而去,也是她在拉法的威脅和丈夫的旁敲側擊下嚇得簌簌發抖。最後她的猶豫,與其說是在丈夫與胡安之間搖擺,不如說是考慮如何擺脫胡安,不和他去送死。
影片的結尾用意頗深,又是在開始的路上,當初跑下車去看騎車人傷勢的胡安被車撞死,他那時看到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命運,捧起的是自己的頭顱。而殺死騎車人的瑪麗婭•何塞,最終被騎車人所殺,也具有很強的諷刺性。
法國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
呂克貝松生於1959年3月18日法國巴黎,他幼年時代很長時間是隨著作潛水教練的父母周遊列國,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幾乎是在水中度過的。這種童年生活給他的印象和啟發是極其巨大的,最明顯的一個成果就是使他將來孕育出他的成名作《碧海情》。
呂克貝松從小就顯示出非凡的創造力,他的《碧海情》、《第五元素》等片據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打過草稿了。他17歲潛水時出過一次事故,以後不能再長時間潛水,於是放棄潛水運動,計劃改行成為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學家,於是他回到自己出生地巴黎。18歲的貝松第一次享受現代生活,甚至包括極為普通的電視。他逐漸發現,只有電影才能滿足他對多種藝術的興趣。不久,他開始在各種不同的電影中打各種零工,後來又到美國去了三年。當他再次回到巴黎後,他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不久正式命名為「皇太子影片公司」。
呂克•貝松的影片幾乎都是自己編寫劇本、自己公司製片,雖然影片大部分屬於美式娛樂片,但自編自導甚至自製的製作方式卻是作家電影的典型。
貝松的嶄露頭角之作是1983年的《最後的戰斗》。這似乎是一部關於未來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並不能看出現在人類社會的延續性,片中有大量對人類未來的富於想像力的寓言性悲觀描寫。接下來是一部以巴黎地鐵為背景的驚險片《地鐵》,想像力仍然是影片最大的特色,這也顯示出貝松成年後才接觸地鐵的特異思考和想像。同上一部影片相似的是,影片中再次出現了一個個人的世界,這個小世界與我們普通人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有自己的生存規律。貝松在影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對好萊塢驚險片、歌舞片等類型片的欣賞和富有創造力的模仿。1988年,呂克•貝松執導了自己早期電影中最成功的影片《碧海情》。可以看出,貝松在影片中融合進了自己的一些童年經歷和少年夢想,成功塑造出一位以大海為家,以海豚為友的年輕潛水員傑克•馬約爾的形象,片中有大量優美的水下攝影,表達了貝松自己對大海的熱愛之情。該片在當年愷撒獎評選中獲得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獎。在受到眾多觀眾的熱烈請求之後,貝松後來還發行了一個長達3小時的版本,加進了很多拍攝的素材,包括這個超長版本,在巴黎地區就有200萬人次觀眾看過這部影片。可以說,這部影片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韓國金基德——他的電影我基本已看遍,許多人認為他是情色電影導演,個人不敢苟同,我認為他的創作態度相當的嚴肅,對人性的挖掘讓我不寒而慄。下面隆重介紹他的電影史: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
20歲那年,金基德應征入伍。
五年後退伍,在教堂尋得一份差事,同時堅持畫畫。
1994年,《二次暴光》獲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次年《非法穿越》再獲該獎。
這些獎項使他在1996年籌得資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電影人的生涯。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此前他並沒接受過任何有關電影或者美術的正規教育。
《野獸之都》(1996)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而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傳色彩的影片。
《雛妓》 (1998)
《真相》(2000)
兩個具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在片中相遇。畫家在一個神秘女人的引領下發覺了生活的扭曲與無聊,他展開了對周圍人的報復行動。
片中代表金基德另一個性格的在看到一出舞台劇時,被他的身份慫恿,一個主觀鏡頭跟隨著他潛意識的腳步,監視著他每一個想法,做下紀錄。在經過一段意識之旅後,主角回到現實,才發覺漢城完全沒有任何改變。金基德解釋道:「電影不會改變現實,只會改變個體的意識型態。」他依照自己的劇本輪廓18部攝影機在200分鍾內完成了全片攝制,並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還要把多重主人公身份的手法用到日後自己的每一部電影當中。
《漂流欲室》 (2000)
金基德似乎偏愛這類虐戀,歧戀的故事,後來他又拍出了《壞小子》,一部仍然令人無法想像的影片。在《漂流欲室》中,在逃犯會用做魚鉤的鋼絲鉗成各種玩具,亦在警察的追捕之際將其吞下肚中;啞女在男人要離開她的時候將一串魚鉤放入私處,又殘忍的拉出,自慘的怪異景象令人吃驚。而他們療傷的方式竟然是做愛。
攝影是水墨山水,音樂讓人怦然心動,然而內力卻涌動著無法言說的暗情性慾,這便是這部影片復雜而神秘的影像織體。
《收信人不明》 (2001)
金基德在有限的時間和時空內,集中羅列了整整一個被欺凌被損害的弱勢群體。其壯烈的悲哀讓人膽戰心驚。20世紀70年代的韓國,是金基德最不堪回首的歲月。在那個人間地獄,沒有人能夠舒坦地活著。
《壞小子》 (2001)
《海岸線》 (2002)
金基德通過影片中兩位主人公的悲慘命運,控訴軍政府統治集團為利益不擇手段的暴行和虛偽本質。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3)
電影彷彿是一個曉諭人生的佛偈。最後的一個鏡頭頗含深意,座落在山頂的佛像就那樣靜靜地望著,好像凝視著塵世間的一切悲喜……
《瑪利亞城的女孩》 (2004)
《撒瑪利亞城的女孩》為金基德摘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空房間》(2004)
金基德憑這部影片在威尼斯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空房間》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畫面也少了些鮮血。畫面的緊湊和流暢,絕不會產生沉悶和冗長感,反倒會讓人更加地投入到情節當中。
《弓》 (2005)
今年金基德又再次攜帶新作《弓》參加了戛納「一種注目」單元。影片講述一個60歲的老人,和一個16歲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個小船上。他計劃在她17歲的時候娶她,並帶她離開這個世界。然後,人們來到船上捕魚,同時也見到了那個女孩,而這個從來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開始對城市人感了興趣,而那個老人卻也開始變得緊張和乖戾。這部電影有點像他的《漂流浴室》,充滿了極端的色彩。金基德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他就迷戀這種把人性推到極致的狀態。
附一份我認為對你有幫助的資料: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必看100部
http://club.heima.com/show_topic.aspx?forumid=429081&topicid=668644
4. 歐美經典電影 老片
001. 《三十九級台階》 The 39 Steps(1935)
雖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的教育總是幸福的。
002.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經以為不笑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白痴,另一種是資產階級。
003.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對南北戰爭沒有感覺是很正常的,整部電影中就數火燒亞特蘭大令你最興奮。
004.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
雖然總有頑固的人要翻案說該片不是經典,但經典又沒有正式標准,正如你能說它不是,我也能說它是。
005.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愛這部電影會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萬別說那首《卡薩布蘭卡》是片中的主題歌或插曲。
006. 《羅生門》Rashomon(1950)
命運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這部電影變成了電影的教科書。
007.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聲想起,背後是一句絕望的台詞——「賊的兒子是賊」。
008.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所有都市童話中的第一經典,後來的模仿者越愛玩花樣,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 《無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這部舊作令人絕望:無論怎麼裝酷,我們都無法比半個世紀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 《大鬧天宮》 (1961)
孫猴子的面具成為每個少年的夢想。
011. 《小兵張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別人家的煙囪,只是到處都沒有煙囪。
012. 《地道戰》(1966)
從父輩那裡遺留下來國產戰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時印象最深的外國喜劇片,人均完整看過5次。
014. 《畢業生》 The Graate(1967)
達斯丁·霍夫曼並不是本來就這么老的,他不但年輕過,還曾經把一段畸戀演繹得無比純情。
015.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許多電影一樣誕生於70年代,但沒有多少70年代的電影可以被稱為「大師級」。
016. 《橋》Bridge(1971)
直到聽到「啊朋友再見」的原唱才體會到自己是那麼喜歡戰爭片。
017.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關於一個男人和5個女人的戰斗故事片,像蘇聯一樣悲傷。
018.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壞人也有「好的壞人」和「壞的壞人」之分,這個概念不是小馬哥首創。
019. 《佐羅》Zorro(1974)
還記得小時候扮演蒙面俠佐羅的快樂,因為剪爛床單而被媽媽打得屁股彷彿還隱隱作痛。
020. 《老槍》(1975)
第一次看見那麼神奇的鏡子,站在它的後面,看得見敵人,敵人卻看不見你。
021. 《追捕》(1976)
男人喜歡「真由美」 ,女人喜歡「杜丘」,應該沒有人喜歡橫鹿鏡二。
022. 《卡桑德拉大橋》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陰謀,建築物的崩塌——這些元素永遠受到商業電影的青睞。
023.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龍和奧斯卡最佳影片聯系起來依然顯得有些奇怪。
024. 《的士司機》Taxi Driver(1976)
這是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佳作——到了我們看電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個抽象的符號。
025. 《星球大戰》Star War(1977)
每次打開手電筒,我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響的光劍。
026. 《超人》Superman(1978)
切記主角的動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魯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現在這樣。
027.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淚花流」,唱著唱著就有點黃色歌曲的意思了。
028. 《苔絲》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頭上等待被捕的樣子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
029.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慾望。
030. 《四個小夥伴》(1981)
很多年以後,發現何勇也是裡面的一個小夥伴。
031. 《西安事變》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對於張學良這個人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 《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機里聽電影配音的廣播劇都讓人激動,之後習慣了電台的足球直播。
033. 《城南舊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時間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斷女孩的美。
034. 《火燒圓明園》 (1982)
多麼想用高壓水龍頭去撲滅那場大火啊。
035. 《牧馬人》(1982)
都快記不起來了,傷痕文學真的是要成為化石了。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時候特別孤獨的朋友,電影里那個叫「木頭」的女孩讓人很同情。
037. 《少林寺》 (1982)
這個電影放了以後,又專門拍了個電視告訴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學武,電影不是現實。
038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長得丑也可以是可愛的,這一點美國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時候,誰都希望自己像蘭博一樣身懷絕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從電影院到露天電影場,一天看了3次,所以記得那個「大丈夫」。
041. 《霹靂舞》(1983)
為什麼下班途中還要浪費半分鍾時間,駐足觀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們看起來非常熟悉。
042. 《高山下的花環》(1984)
「小北京」犧牲的時候感覺最難受。
043. 《黃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義,「第五代」確立了江湖地位。
044. 《雅馬哈魚檔》(1984)
「嶺南派」電影風格展現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陳浩南、山雞算什麼,人家的街頭義氣是這樣表現的,人家的古惑仔電影是這樣拍的。
046. 《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續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電影,而且在電器商場看到的機會最多,它被用作檢驗視效音效的標准。
047. 《警察故事》 (1985)
足夠的中國功夫,足夠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勢重復著同樣的主題。
048.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學校組織集體觀摩,回去寫了觀後感。
049. 《芙蓉鎮》 (1986)
「豆腐西施」這種形象以後很多的用在文學創作中了。
050. 《秋天的童話》 (1986)
能夠在銀幕上見到陳百強的機會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愛情故事不太爛。
5. 當代有哪些導演稱得上是世界級電影大師
電影有好壞之分,導演資質也有不同,但坦白講任何藝術上的評選或者榜單都是主觀的。所以呢,以下我所列的導演都是自己覺得夠級別稱得上世界電影大師的。
總結:這三位就是我喜歡的,不過其實還有很多好的導演,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