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調出電影級色調!先從色彩知識學起~
調色是攝影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每當看到優秀的大神作品,常常會問的第一句話:「這張片子是怎麼調出來的?」。
一張優秀的攝影作品,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我們還能感受到一張照片中的情感表現,而這種情感的表現力多半是從一張照片中的色彩傳遞出來的。
如下圖,金黃色作為照片的主色調,泛黃的銀杏除了給我們秋天的感覺,還傳遞出積極、陽光、舒適的氛圍。
要真正學習和掌握調色原理,少不了對色彩基礎知識的學習,本節課我們就來揭秘隱藏在色彩里的秘密。
本期知識點:HSL、RGB、CMYK、Lab
| 基於人眼識別的色彩模型:HSL |
「藍藍的天空,鮮艷的紅花,曬得發黑的皮膚。」這是人眼對色彩的直接感官,卻無形的總結出色彩的三個屬性: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亮度(Lightness),簡稱HSL。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因為色相不同,我們區分出「紅橙黃綠青藍紫」的色彩。同時,我們可以在一個圓環上表示出所有的色相,色相的單位為度。從色環圖中可以看出, 黑白沒有色相 。
飽和度,即色彩的純度值。飽和度越高,色彩越純、越濃郁;反之飽和度越低,色彩則越灰、越淡。條形漸變圖可以看出 色彩只存在於灰度值中 。
亮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越高,色彩越白;亮度越低,亮度越黑。
綜合以上三個屬性,我們可以用一個模型來詮釋「HSL」這個色彩模型。模型中任意一點對應著一種顏色,圓形度數代表顏色的色相,離中軸的距離代表了顏色的飽和度,點的高度代表了顏色的亮度。
CameraRaw還專門提供了HSL調節色彩的版面 (藍色框框) ,可以針對照片進行單個顏色調整。
| 光線中的色彩:加色模型RGB |
初中的時候,科學老師做過一個實驗,光線透過三棱鏡後折射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如果我們將七種顏色圍起來,就是我們上面剛剛提到的色相環啦。
而在讀書的時候,我們被灌輸著一個結論:白光是一種復合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疊加而成的。
然而當我開始學習光線中色彩知識的時候,物理大門又打開了我的腦洞~
隨後,偉大的科學家們對這七種顏色再一次分解後,發現了構成光線色彩的三原色,即紅色(Red)、綠色(Green)、藍色(Blue),簡稱RGB。(請認真記住這三種顏色,因為日後的調色都會跟它打交道。)
簡單解釋下「三原色」的概念:三原色就是不能再被分解的顏色,而三原色不斷重復兩兩疊加能夠得到所有的顏色。換句話說, RGB三種顏色是構成光線中色彩的最基本元素。
通過以上的學習,物理成績一向不好的我把初中學的理論改了下:白光一種復合光,是由「紅(R)、綠(G)、藍(B)」三種顏色疊加而成的。
既然RGB三者疊加成了白光,那麼兩兩疊加下又會產生什麼樣的顏色呢?我們通過下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綠色+藍色=青色(C)
紅色+藍色=品紅色(M)
紅色+綠色=黃色(Y)
我們把原色兩兩疊加得到的顏色稱為二次色,因此青色、品紅色、黃色是RGB模型里的 二次色 。
RGB色彩模型適用於所有會發光的物體上,如太陽、電視機、顯示器、手電筒、白熾燈等等。
以早期的彩電為例,如果湊得足夠近看電視機的屏幕,會發現顯示器是一格一格的,而每格發光的晶體管,會發出RGB三種顏色的光線,RGB三種顏色相互疊加,就出現豐富的色彩體系。這也是為什麼RGB被稱為 加色模型 的原因。
黑白電視轉變向彩色電視,得益於一小小塊三棱鏡的折射出來的七色光譜,物理學還是很有趣的,不是嗎?
也許是為了致敬RGB色彩模型的發現,早期電視台台標都有個共性,下圖中,你看出共性了嗎?
因為每種色彩的明度色階在0-255數值間(直方圖X軸),即RGB每個顏色有256中明度變化,256*256*256=16777216種顏色,這是顯示器能夠顯示出最多的顏色。
| 印刷中的色彩:減色模型CMYK |
關於初中學習的光線,我們還學習過這樣的例子。
「我們之所以能夠識別綠葉的形狀,是因為綠葉反射太陽光線投影到視網膜上,形成綠葉的影像;綠葉之所以是綠色的,是因為綠葉吸收了可見光光譜中其他的顏色,反射了綠色。」
我希望物理不好的你還沒有暈掉。以上的例子有一個關鍵詞 「反射」 ,其實綠葉也隱喻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即 「不發光的物體」 。
「不發光的物體」有著自身的一套色彩法則,因為吸收一部分光線,反射剩下的光線,從而顯示出不同的色彩,因此這些被反射出來的顏色模型被稱為 減色模型 「CMY」。
和RGB模型一樣,CMY模型也有基本的三原色,但仔細觀察下,這三種顏色有沒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沒錯了,青色(Cyan)、品紅色(Magenta)、黃色(Yellow)不就是RGB模型兩兩疊加得到的二次色嗎?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
黃色+品紅色=紅色(R)
青色+黃色=綠色(G)
青色+品紅色=藍色(B)
經過三原色兩兩疊加後,得到了紅色(R)、綠色(G)、藍色(B)三種二次色。
在印刷中,青色、品紅色、黃色三者混合而成的黑色不是純黑色,而且這樣做的成本太高,因此印刷機還有一種專門的 黑色「K」墨水 。CMYK顏色模式中最後的K,指的就是這個黑色。而為了區分藍色(Blue),黑色(Black)用「K」來代替。
| 相鄰色與互補色 |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區別這兩種色彩模型:
一間黑暗的屋子裡怎麼看到顏色呢?就是打開有顏色的光,RGB。
一張白紙里怎樣才能看到顏色呢?就是往白紙上面塗顏料,CMYK。
以下這張圖,不僅僅是RGB和CMYK的對比圖,還隱藏著重要的色彩知識:相鄰色與互補色。(PS:以下這張圖十分重要,最好熟練的記住,這對後期調色有至關重要的幫助!!!)
1
· 相鄰色 ·
學過設計童鞋應該知道, 我們把一種顏色相鄰的兩種顏色,稱為它的相鄰色。 如下圖所示,紅色的相鄰色是黃色和品紅色,青色的相鄰色是綠色和藍色。
相鄰色還有一個名字叫做 「支持色」 。如青色的相鄰色(支持色)是藍色和綠色,如果我們同時混合藍色和綠色,就可以得到青色。(小時候玩顏料也是這個原理~)
2
· 互補色 ·
一種顏色對面的顏色,稱為它的「互補色」。 如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藍色的互補色是黃色。
互補色總是成對出現的,所以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對立色」 。互補色之間混合,會形成 灰色 ,換句話說,會 降低 兩種顏色各自的純度(飽和度越低會越灰)。
如果你記不住上面RGB、CMYK的色彩圖,那麼以下這張圖必須好好記住。這是簡化版的色彩關系圖。
現在我們把互補色成對地寫出來,會出現以下的組合:
以紅色(R)為例,相鄰色就是 橙色直線 的青色(C),互補色就是兩根 紫色斜線 品紅色(M)和黃色(Y)。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互補色還有 抵消 的作用。例如:品紅色和綠色是一組互補色,當我增加照片中品紅色時,照片中的綠色會相應的減少。
但仔細觀察下,這跟我們平常說的色溫色調不是很像嗎?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把色溫滑塊右移加黃的過程,也是減藍的過程;當我們把色調滑塊左移加綠的過程,也是減品紅的過程。
如果我們想讓畫面偏紅或偏青呢?
以偏紅為例:紅色的相鄰色是黃色和品紅色,我們只需要把色溫和色調同時往右移動就行了,加黃色和品紅色就等於加紅色,畫面自然偏紅了。
互補色相互抵消的作用在色調曲線上也是一個道理,只是曲線需要配合 直方圖 調節才能發揮正確的作用。關於曲線調色,下次在單獨講哈~這里先了解下曲線的秘密。
以紅色為例,往上拉曲線就是加紅減青的過程。
好了,綜合以上所有的色彩知識,得到一個結論: 增加一種顏色的辦法,就是減少其互補色,增加其相鄰色。
3
· 案例演示 ·
打開PS,點擊「圖像」-「調整」-「可選顏色」,可以得到如下圖的工具。可選顏色就是針對畫面中一種顏色進行調整,從顏色分布中我們可以看到:紅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洋紅色(品紅色)、白色、中性色、黑色。
其中,青色(C)、洋紅(M)、黃色(Y)各自滑塊是互補色相互抵消的作用。以青色滑塊為例,往右拖動滑塊是加青減紅的過程,往左拖動滑塊是加紅減青的過程。
黑色(B)滑塊是指所選顏色(如上圖選擇的是紅色)的明度變化,往右拖動滑塊是減少亮度的過程,往左拖動是增加亮度的過程。(注意亮度和滑塊方向是反過來的~)
選擇「相對」畫面效果變化較小,選擇「絕對」畫面效果變化明顯。
以開頭的照片為例子,現在我想營造春天的感覺。
春天葉子是綠色的、青色的、少許黃色的,那麼現在選中畫面中的黃色。(不要記參數,按照實際調整過程的感覺來定~)
1.青色滑塊,我們向右移動,增加畫面的青色,減少畫面中的紅色;
2.洋紅滑塊,我們向左移動,減少畫面中的洋紅色,增加畫面中的綠色;
3.黃色滑塊,我們向右移動,增加畫面中少許黃色;
4.黑色滑塊,我們向左移動,增加樹葉的亮度;
5.選擇絕對值,畫面變化明顯。
同樣的,我覺得銀杏不夠黃,秋天的味道不夠,也可以進行這樣的調整。(不要記參數,按照實際調整過程的感覺來定~)
這張圖交給童鞋你去探討下,怎麼樣營造出秋日的效果~
| 數據化的色彩模型:Lab |
相比RGB和CMYK的色彩模型,Lab色彩模型相對陌生些,但Lab色彩模型在後期進行無損銳化、降噪以及藝術化的色彩調節上是非常實用的。Lab有三個特點:
1.基於人眼的色域;
2.高效而無損的轉換;
3.分黑白和色彩通道。
1
· 基於人眼的色域 ·
我們用一張圖來對比下Lab、RGB、CMYK的色域大小。
其中RGB是以顯示器為基礎的色彩模型,CMYK是以油墨為基礎的色彩模型,Lab是通過數學推出來的,不依據任何設備,基於人眼能夠看到的所有色彩推導出的色彩模型。
2
· 高效且無損的轉換 ·
無論是RGB還是CMYK轉換成Lab,這個過程都是 無損 的,因此可以通過轉換Lab單獨通過L通道對照片明度進行銳化和降噪處理,排除銳化和降噪對色彩的影響。(關於銳化和降噪我們單獨用一節課講,這里暫不做敘述~)
無損的Lab轉換
但,RGB轉換成Lab在轉換成CMYK這個過程是有損失的過程,這是因為RGB和CMYK的色域空間不同。
3
· 分黑白和色彩通道 ·
Lab色彩模型分為亮度和色彩通道,其中L是亮度通道、a和b是色彩通道。a通道代表品紅色到綠色的色彩變化,b通道代表黃色到藍色的色彩變化。
但這張圖片是不是又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這不是我們CameraRaw裡面的色溫、色調和曝光度嗎?
現在想想Lab好像也沒有這么復雜呀~
4
· 藝術化的調色 ·
想跳出現有的調色手段,做一些藝術化的調色效果,如梵高鮮艷的色彩碰撞作品。
或如「野獸派」代表馬蒂斯的繪畫作品,畫面充滿濃郁色彩的碰撞,赤裸裸地表現情感主義。
通過Lab能夠輕松的實現這種效果,常用 「反相」 、 「色調均化」 這兩個選項。
打開一張照片,PS裡面選擇「圖像」-「模式」-「Lab顏色」,將照片色彩空間切換成Lab顏色模式,右下角 (藍色框框) 會出現Lab的專屬通道。
選擇明度通道(L亮度通道),選擇「圖像」-「調整」-「色調均化」,此時照片已經附上一層色調。
點擊Lab通道(非常重要!!!),切換成圖層板塊,最後切換成RGB顏色模式就得到新色調的圖了。
以此類推,我們能夠得到以下七種變化。然而,這是什麼鬼~
別急,我們把得到的七種變化,通過 「圖層混合+蒙版」 的形式,就可以得到一些不一樣的調色效果。
如下,我使用圖層間不同的混合模式,配合不同的透明度,最後得到濃烈色彩碰撞的作品。
Lab藝術化調色內容參考《李濤說後期》第十期Lab,相關內容可以觀看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05344/?p=10
- END -
⑵ 原來老電影膠片放映的顏色怎麼都是紅色的
電影膠片 (FILM)
1。電影膠片 製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總稱。 2。電影 一般影片的通稱,與「MOVIE」和「CINEMA」同義。
電影膠片是將感光乳劑塗布在透明柔韌的片基上製成的感光材料,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這些膠片的結構大體相同,都由能感光的鹵化銀明膠乳劑層和支持它的片基層兩大部分組成。
電影問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纖維酯製造的,其成分與火葯棉近似,極易燃燒。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後便逐漸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幾經改進,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較好。50年代以後,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產。
感光乳劑的主要成分為懸浮於明膠中的鹵化銀。因明膠不但可使鹵化銀懸浮、不沉澱,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質,能增加乳劑對光的敏感性,使膠片有較高的感光度以滿足拍攝電影的要求。鹵化銀本身只對400~500毫微米波長的藍紫光線敏感,拍攝出的影像與人眼所見各種顏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稱為色盲片。1873年德國人H.W.沃格爾發現染料可以擴展鹵化銀的感光范圍,於是生產出了既能感藍紫光也能感綠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後,各類菁染料相繼出現,使膠片的感光范圍愈來愈向長波方向發展,研製出了對可見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隨著感光范圍向紅外區的發展,紅外片也隨之誕生。紅外片主要用於航空攝影和特技、特殊攝影。拍攝電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為全色片,用於印製黑白電影拷貝的一般均為色盲片。
盡管用全色片攝影時能使各種顏色的層次分明,給藝術創作帶來很多便利,但黑白電影表現出來的影調,只能是深淺不同的灰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表現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於是,許多物理學家、化學家以及攝影科技工作者,紛紛對彩色攝影方法進行研究。
攝影史中出現的彩色攝影方法多達數百種,但從原理上講不外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由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種顏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類是從白光中減去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而得到各種深淺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稱為減色法。它們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麥克斯韋提出的視覺三原色理論的基礎上的。該理論認為人的視覺器官只分別對紅綠藍三原色光敏感。紅綠兩敏感單元同時受到刺激時,產生黃色感覺;藍、綠同時受到刺激時,產生青色感覺;紅、藍同時受到刺激時,產生品紅色感覺。因此,紅綠藍被稱為三原色,而黃、品紅、青分別為藍、綠、紅的補色,稱為三補色,也稱減原色。
彩色電影的攝制採用的是減色法彩色膠片。最早成功的減色法彩色電影要推1927年問世的特藝色,由於拷貝的製作採用染料轉印法,故又稱染印法,發明人為H.T.卡爾馬斯博士。按照這種方法,用一台比較復雜的分光束攝影機同時拍攝成 3條分別感受紅、綠、藍光的底片,然後從這些底片印製出 3條浮雕模片,分別染以青、品紅、黃三補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條空白片上,即成為放映用的彩色拷貝(見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彩色電影膠片都是減色法多層片。這種膠片將分別感受紅、綠、藍三原色光的三層乳劑迭塗在同一片基上,經攝影曝光、沖洗後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見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電影膠片的構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劑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塗在乳劑層表面、防止外力致傷的保護層,塗在乳劑與片基之間促使兩者黏合的底層以及塗在背面起防光暈、防靜電和防捲曲的背面層。
希望能幫到你~!!!
⑶ 光學三原色是指 光學三原色是指什麼
1、殲皮物三原色是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種基本顏握辯色,我們通常說的三原色,其實指的是色彩三原色以及光學三原色,光學三原色指的是紅、綠、藍,三者同時相加為白。
2、光學三原色採用的是加色法原理,可以用這三種顏色組成顯示屏顯示顏色,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視、監視器以及電影設備等等都是由它構成的,可以說世界上的一切顯示色彩都因為光學三原色而散發光彩。
3、光學三原色的加法混合也非常有意思,我們只氏液要將兩種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就會提高,混合色的光總量度等於想混各色光亮度之和,例如朱光紅和翠綠光混合就會產生更為明亮黃色光。
⑷ new balance創業過程
NB於1906年在美國成立,受小布希、奧巴馬、喬布斯、比爾蓋茨等政要和商界精英的青睞,又被譽為「總統慢跑鞋/精英鞋」。同時你也會發現多位歲純明星(金秀賢、李孝利、余文樂、楊冪等)對NB「情有獨鍾」,甚至會在《來自星星的你》、《春嬌與志明》等影視劇中露出。身邊穿NB的年輕朋友也越來越多。對此現象,曾有一些媒體用引爆流行的黃金三法則來解釋NB的成長和火爆。但是NewBalance中國區市場總監江暢卻有些不一樣的解讀,他認為「潮流源自人群的主觀喜好,是變化的、偶然的,也是可創造、可延續的。NB能夠存續百年依靠的是一些超越潮流的東西。所以NB首先會堅守自己,同時既在潮流中順勢而為、充分借力,也會創造需求,創造潮流。」
追溯NB的發展歷史及其在中國的軌跡,似乎可以理解NB流行的「前因」。上世紀90年代,NB進入中國,後因渠道之亂而無奈退出;2003年NB嘗試用「跑步鞋」概念重回中國,但未快速引爆市場;直到2012年開始,NB才開始進入高增長期。而這時,NB在全球范圍內(尤其是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地)的升溫,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中國內地消費者的選擇;著裝趨勢的變化(闊腿褲、直筒褲向打底褲、小腳褲、九分褲演進)使得NB這種易於搭配的櫻察鞋型變得更為流行。根據FashionMag.com中文網的數據顯示,NB增速最快的恰是這幾年:NewBalance全球三年來實現快速增長(2011年增長14.6%、2012年增長12.2%、2013年增長14.2%),2013年營業額已達26億美元。2012年~2014年,NB在中國的店鋪從573家擴張到1000餘家,增幅達75%,且深入到二三線城市。
江暢坦言,NB不是不知不覺就火了,而是因為近幾年NB全球制定了清晰和聚焦的戰略目標——向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的目標邁進,並在策略規劃、資源投入、產品創新、品牌建設、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推進,團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具體落實到中國市場:
發力點1——前車之鑒,整治渠道
此前曾有多家媒體報道過NB上個世紀在中國的故事:上世紀90年代,NB的中文名為紐巴倫,然而NB廣東陽江的代理商私自擴大產量,降價銷售,並搶注了紐巴倫的中文商標,給NB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NB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2003年NB重返中國後棄用原中文名,並從2009年乎頌咐開始直接運作中國業務。並建設自己專屬的經銷商體系,採取準直營模式。打造統一的店面形象,塑造一體的品牌消費體驗,加強庫存管理。
發力點2——簡化品牌信息,減法策略
為了清晰地傳遞品牌信息,NB實行產品線減法策略,提出「3+1」的產品布局:將慢跑鞋、復古休閑鞋、英產美產以及童鞋作為主打商品;聚焦於支柱產品,加大宣傳、溝通力度;強化形象和定位,向消費者溝通各自的賣點,打出知名度和喜好度。
發力點3——門店調性統一,留住消費者
過去幾年,NB在門店零售、培訓、運營等層面努力提升,NB中國的門店對不同產品線的包裝和店內宣傳生動化進行了升級,同時讓產品的陳列方式更符合消費者購物的習慣。並和線上溝通進行緊密結合,形成完整的品牌體驗。比如圍繞《三原色》線上微電影的劇情,在門店做進行和微電影主題和內容一致的陳列。通過向消費者傳達更完整的故事,創造互動體驗。
發力點4——把握KOL,引導潮流
雖然NB沒有什麼政治背景,也沒有圍繞總統鞋大力宣傳,但NB非常注重對潮流趨勢的引導:會把鞋款推薦給形象氣質契合的意見領袖,在全球與多位設計師、潮流意見領袖和多家潮牌合作推出聯名款,通過視頻、軟文、穿搭圖冊等推廣NB的穿搭風格。使得精英、明星、時尚達人成為NB最好的代言人,帶動普通消費者,即使不做廣告也能保有一定的曝光度。
發力點5——品牌要發聲,保持曝光度
幾年前很少聽到NB的品牌信息,但近兩年NB中國加強了品牌營銷的投入力度,在資源、創意、傳播渠道等層面進行突破。江暢認為這些也是支撐品牌得以流行、健康發展的內因之一:「NB全球總部在各個國家都有年度品牌指標的定量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NB中國的品牌知名度、喜好度、消費者購買意願都有顯著增長。」
「NB的這些努力最終呈現給消費者的只是冰山一角,策略調整、扎實的工作、有利的市場因素和消費者趨勢一起貢獻了NB的增長。」江暢說道。但是也有人將NB的快速發展歸結為「處於擴張期,業績的增長依靠多鋪渠道、多開店」,甚至認為「從精英、明星的小眾鞋,到大眾的百姓鞋,NB慢慢會失去小眾紅利。」對此,江暢回應「開店一定會貢獻一部分銷量,但NB絕不是單純的開店驅動模式。我們的同店同比也連續兩年保持高增長,每開一家店都有著嚴格的計劃。同時,還遠未到『toobigtobecool』的階段,而且即使很多人購買某一個品牌,該品牌也未必就一定不酷或者喪失吸引力。NB會保持警覺性,持續在品牌價值和消費者體驗上下工夫。」
年輕人溝通,要接地氣
NewBalance全球CEORobMartini曾表示要通過三個階段實現在中國的發展:教育和培養消費者;繼續贏得消費者;結合本土設計,掌握中國消費者的口味。NB中國市場的營銷預算約占營業額的5%~10%,如何用好這筆預算、做好本土化運作,江暢認為一要透徹地了解本地消費者,二要因地制宜。針對慢跑習慣有待培養的中國消費者,NB採用了軟性溝通策略。
策略一:投其所好,「文火慢燉」
NB在全球的慢跑溝通主題是「thisisrunnovation」,倡導慢跑是可以不斷創新的、有更多樂趣和意義的。runnovation在中國的本土化落地,則是針對慢跑者「文火慢燉」。
1、倡導慢跑這種運動習慣和生活態度,強調享受每一步,跑對每一步。
2、尊重並充分了解本土跑步者的需求,在產品細節上下功夫。例如NB會和專業的跑者合作,開發適合他們訓練和競賽的跑步鞋款。
3、打造不同的溝通互動活動/平台,把積累的知識、專業技能提供給跑步者。例如NB打造的慢跑課堂、NB冠軍門徒訓練營、6公里公益跑。
4、在慢跑平台和活動的選擇上,選擇更多都市初跑者喜聞樂見、樂於參與的活動平台,如彩色跑。
5、注重通過與跑步達人和意見領袖去影響更多跑者。例如請世界跑步冠軍辛普森、中國明星趙又廷拍攝廣告。
策略二:在專業內核外面,包裹能足夠引起消費者興趣的內容或平台
「國內的慢跑市場還不成熟,慢跑文化和慢跑習慣還在培育中。所以需要一些趣味性強、參與門檻低的慢跑平台,去引導剛剛開始對慢跑感興趣的人群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ColorRun的高參與性和高趣味性,適合都市初跑者,所以NB選擇了贊助ColorRun,」江暢說道。更為重要的是,ColorRun是新聞價值和社會化程度很高的平台,幾萬人參加卻能輻射十萬甚至上百萬,有助於NB的品牌信息傳播。
因此,NewBalance中國區市場部圍繞這個活動加強了與消費者的互動溝通:
1、通過廣告投放、社交媒體持續溝通、現場品牌露出和互動游戲等傳播組合,強化NB品牌與ColorRun活動的連接;
2、通過多項體驗設計,讓消費者親身感受並建立「NewBalance慢跑專家」的認知,例如為消費者進行專業的步態分析,並針對其腳型和慢跑習慣推薦適合的跑鞋款式,提供關於慢跑動作的一些指導和糾正,為賽事提供專業的教練幫助跑者建立正確的跑步習慣;
3、將科技賣點視覺化、體驗化,再配合慢跑動態下的產品試穿,從而提升產品的認知和滲透。
策略三:藉助本土明星製造話題性和關注度
慢跑領域缺乏能夠引起廣泛關注和熱情的「超級明星/英雄」,要求品牌更加重視意見領袖、慢跑社區和社團,挖掘跑者的洞察和需求,和慢跑達人合作,透過這些意見領袖去影響更多跑者。
但同時,如何利用創意去擴大輻射力,也是一個營銷重點。今年,NB用創意將本土明星和跑步世界冠軍結合起來,製造話題和新聞價值,搭建了「冠軍門徒」慢跑溝通平台。在「冠軍門徒」發布會現場及廣告片中,趙又廷作為都市跑者與世界冠軍辛普森雙城對話,把品牌慢跑的專業性用更本土化的故事詮釋出來。「希望趙又廷這樣的明星人物為NB帶來知名度和關注度的同時,更能展現出趙又廷作為城市初跑者對於慢跑的興趣、渴望、熱情,希望每一個初跑者都能從趙又廷身上看到自己影子,從而對品牌的訊息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江暢說道。
數字營銷,「內容、創意」先行
NB中國區的市場營銷團隊大約有二十幾個人,其中品牌組共有7個人,團隊整體比較年輕化,最年輕的是92年。而NB在進行一定的硬廣投放的同時,更注重數字化營銷,重視自媒體的建設,並在內容和創意上下工夫。
最近比較火的一支微電影《致匠心》是NB英產、美產系列產品攜手著名音樂人李宗盛打造的,講述NB工匠製作NB990、李宗盛製作木吉他的「工匠故事」。江暢透露「當初之所以能打動李宗盛拍此微電影,是因為NB不是在找明星合作,而是用心選擇一個和品牌精神契合的意見領袖」。《致匠心》的旁白實際是李宗盛自己寫的,這段旁白簡單、直白但又濃縮了他多年的沉澱和思索。在李宗盛平和、舒緩的語音里,觀眾也會重新體悟對於「專注」、「放慢」這些可能和快速的生活節奏和世態不相容的價值的意義。「觀眾心中對工匠精神的價值認同被喚醒了,對產品喜好的增加也就水到渠成了」,江暢說道。
而NB的「青春永不退色,正如574三原色系列微電影」之求婚篇、Surprise篇也獲得了大家的關注,其中求婚篇在微信的觀看量超過了千萬。為了打響針對年輕族群的常青款「574三原色」系列,並賦予其情感附加價值,讓目標消費者覺得NB是一雙陪伴他們青春歲月的鞋子,NB推出了「青春永不退色,正如574三原色」系列微電影,展現年輕人友情、愛情故事的同時,巧妙地利用劇情去展示各種鞋款和服裝的豐富搭配和美好形象。同時NB嘗試將微電影中的創意元素抽離出來再製作,與消費者再互動,並和零售門店體驗相結合。
在慢跑活動冠軍門徒的推廣中,NB也嘗試做一些傳播和體驗上的創新。消費者邀請好友掃描二維碼,兩部手機同步分別播放冠軍版和門徒版,拼在一起即可觀看完整故事,在播放過程中搖一搖手機就可雙屏互換。通過這樣的雙屏互動,使得「跑對每一步」這件略顯枯燥的事得以鮮活起來。
這幾支微電影/視頻短片可以說是今年上半年NB在數字營銷的代表作,總結其中的經驗,江暢對記者說道:
1、不同類型、特點的消費者其觸動點不同,所以首先要想清楚「打動他的點是什麼」。比如三原色系列主打年輕消費群體就要以情動之,而英產美產更側重於閱歷豐富、理性的成熟人群,那李宗盛的話則更有「震撼力」。
2、堅持內容為王,內容有可傳播性,才能引發消費者的口碑和自發傳播,尤其是在微信等相對封閉的強關系圈。所以在創意構思過程中,我們會反復自問「如果是我們自己在朋友圈裡看到了這個故事,會因為覺得好而主動轉嗎?」
3、數字媒體是動態、快速發展的,要有不滿足的好奇心,且時刻督促自己、有緊迫感,才能跟地上新趨勢,進一步創新。
4、每次的嘗試和探索,都要及時總結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早在兩三年前NB就已經開始嘗試數字營銷,但當時處於摸索的階段,雖然一些片子很小清新、唯美但卻因故事性不強、與品牌調性相關性差等原因,點擊量並不高。慢慢NB意識到數字營銷既要為消費者提供某種價值(娛樂/情感/信息),又要與品牌調性相契合,同時又不讓大家覺得是廣告而反感。
其實,2014年上半年NB每條微電影的投入約為100萬,「這么小的投入所帶來的收獲,對我們來說是個驚喜。」江暢感嘆道。NB中國區會看兩個KPI指標:銷量、品牌,除此對於一些具體項目則不會設KPI,而是給予其發揮的空間。在江暢看來,數字時代的主動權完全掌控在消費者手中,在心裡可以對KPI有個預期,但如果過分強調數字層面的KPI指標,就會讓初衷變形,不要為了數字而數字,而是把關注點放在消費者體驗層面。
「流行」是由諸多因素共同造就的,外部因素雖左右不了,但至少要做好內功:「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中創盟
⑸ 請教。電影的三原色是什麼
電影的三原色就是光的三原色
⑹ 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會變成紫色
紅色和藍色。
紫色是由溫暖的紅色和冷靜的藍色疊加而成,是極佳的刺激色。 在中國傳統里,紫色是尊貴的顏色,如北京故宮又稱為「紫禁城」,亦有所謂「紫氣東來」。
受此影響,如今日本王室沒橋仍尊崇紫色。這源於中國古代對北極星的崇拜。但是在明代黃成所著《髹飾錄》中則將紫色解釋為茶色、雀頭等色。所以在古代漆器中,紫色漆器一般指偏為棕色的漆器。另有同名電影、書籍等。
組成紫色的紅色和藍色是三原色
色彩三原色(CMYK):品紅、枯羨猛黃、青(是青不是藍,藍是品紅和青混合的顏色)、黑。色彩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派飢所有顏料的顏色,同時相加為黑色,黑白灰屬於無色系。
光學三原色(RGB):紅、綠、藍。光學三原色組成顯示屏顯示顏色,三原色同時相加為白,黑白灰同屬無色系。
色光三原色是指紅、綠、藍三色,各自對應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光的三原色和物體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光的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呈現各種光色。根據托馬斯·楊和赫爾姆豪茲的研究結果,這三種原色確定為紅、綠、藍(相當於顏料中的大紅、中綠、群青(紫藍)的色彩感覺)。彩色電視屏幕就是由這紅、綠、藍三種發光的顏色小點組成的。
由這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強弱混合.可以產生自然界的各種色彩變化。顏料和其他不發光物體的三原色是品紅(相當於玫瑰紅、桃紅)、品青(相當於較深的天藍、湖藍)、淺黃(相當於檸檬黃)。
⑺ 後期調色的核心原理 :三原色 / 相鄰色 / 互補色,顏色的基本知識
後期調色的核心原理 :三原色 / 相鄰色 / 互補色,顏色的基本知識
-------------------------------------------------------------------------------------------
色混三原色是紅、黃、藍;光混的三原色是 紅、綠、藍。
1. 光混色相環主要講解軟體,並不能講解色彩。
2. 色混是光線投射到物體上,由物體反射到我們眼睛裡的顏色,也就是說色混是我們現實看到的顏色,所有的色彩理論也都是以色混為標准。
上面是講解色彩正確的色環,看到很多教程的色環都是錯的,如下圖
上面這些圖主要用於講解Photoshop 軟體用的,跟調色沒有關系,為什麼這么多人跟風,甚至一些名氣很大的老師都弄錯呢?因為大部分老師都是整合了網路的教程,很多花了一萬多學後期的朋友,學了一堆網路教程。我真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為了營銷、廣告,可以問問你身邊學過的朋友,他學的東西是不是網路都有。
前幾天分享了一篇非常代表性的錯誤教程,我在教程里做了批註,教程如下
很多所謂的「老師」 都這樣講,甚至有adobe認證的老師也這樣講,誤導了很多人。
1、色相環
色相:就是我們用來區別不同色彩的標准,比如我們說的紅、黃、藍、綠等顏色就是指的色相。
色相環,就是把色彩按照光譜在自然中出現的順序來進行排列。按細分程度可以分為十二色相環,二十色相環等等等
這個色相環是光信禪雹混的色相環,很多老師拿著講色彩,講的的頭頭是道、自圓其說,看上去非常有道理、非常專業,就像講灰層柔襲擾光修圖的,拿著柔光的計算公式佐證灰層柔光修圖,不懂柔光計算公式的可能覺得非常專業,懂得人就知道這只是靠整合網路教程賣錢的。
1. 光混色相環主要用於講解軟體,並不能用於講解色彩。
2. 色混是光線投射到物體上,由物體反射到我們眼睛裡的顏色,也就是說色混是我們現實看到的顏色,所有的色彩理論也都是以色混為標准。
如果色環弄錯了,用色環講解色彩的理論也就錯了。
2、鄰近色、對比色、互補色
鄰近色:色相彼此近似,冷暖性質一致,色調統一和諧、感情特性一致。
對比色:兩種可以明顯區分的色彩,放在一起給人排斥感,叫對比色。
所謂的鄰近色、對比色是按照色混的色環來為依據作為標準的,上面的圖錯了,那這些互補色、對比色就全錯了,作者還講的看上去非常專業。就怕這種文章么,本來是錯了,不懂的看了還以為非常專業。
◆鄰近色在色相環上表現為相距0-60?的色彩。
◆對比色在色相環上是相距120?-180?的色彩。
◆*強的對比色稱為互補色,在色相環上表現為距離180?的顏色就互為互補色。
故分析一張照片中的色彩關系時,若對色彩運用不熟練,可以對照色相環來判斷。
色環用錯了,除了鄰近色沒有錯,其他知識已經全錯了!
(1)若照片本身色彩分布較為單一,我們採用統一色調法:
找到一個主色調,把相近的顏色向主色調上偏移,直到偏移到主色調的鄰近色范圍。若相距太遠的顏色,降低其飽和度。
(2)若照片本身色彩差異就比較大,我們採用增強對比法:
有對比的時候增強對比。找到兩個對比的主色調,其他顏色往兩個主色調上靠。
1、統一色調法
若照片本身色彩分布較為單一,統一照片的色調,能夠使得整體色彩不雜亂,主題突出,給人視覺舒服感。
a、舉例說明
觀察以上兩張電影截滑帆圖,就屬於統一色調的案例,色彩畫面非常舒服,很好的烘托出想要表達的情緒。
這種教程非常多,看上去似乎也非常有道理,但是整體顏色是因為光源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色彩搭配,或者色調統一。
一幅畫面的色彩要考慮:光源、光影、固有色、環境色,而不是去考慮這些色彩基礎,對比色、互補色、鄰近色,這些色彩知識只是幫助學生訓練的一種道具,並不是拿著這些東西去創作。
如何操作呢?①選定主色調;②通過PS或者LR中的HSL調整面板,將照片中其他色彩向主色調進行色彩偏移;③與主色調差異較大的顏色要做降低飽和度的處理。
b、特殊情況:黑白處理
攝影圈有一句話叫「逼格不夠,黑白來湊」。在顏色有些雜亂且難以找到主色調的照片,經過轉黑白後往往能增加照片藝術感。
以上圖為例,將照片黑白處理過後,去除掉了照片中雜亂的顏色,照片透了起來,畫面質感也得到了增強。
黑白不是為了藝術感!是因為黑白照片耐看。大部分人喜歡黑白照片,是因為黑白在視覺裡面屬於休息區,眼睛看黑白不會那麼累。
處理成黑白也不是去掉了雜亂的顏色,是因為眼睛是畫面的視覺中心點,點也是視覺比較聚焦的地方。
2、增強對比法
若照片本身色彩分布對比就比較大,通常的處理是將對比效果處理得更強烈,往往能增加照片的表現力和張力。
a、舉例說明
以冷暖對比為例說明。冷暖對比是攝影中*常用*經典的一種對比手法,常規來說:
◇冷色包括:藍色、青色、綠色、紫色等;
◇暖色包括:紅色、黃色、橙色、洋紅等為暖色。
冷暖對比色有一個常用的方式,就是在陽光能照射的地方也就是亮部添加暖色,陽光不能照射到的陰影區域添加冷色。
如上圖,山峰及右下方草地都是被夕陽照射到的地方,被陽光照射成金黃色;其餘區域屬於沒有光照的陰影區域,泛著淡淡的藍青色。
通過一冷一暖的對比,兩種顏色的飽和度在視覺上得到了增強,加大了畫面的張力和立體感。
這一段雖然結果是可以的,但是不是這么理解的,是因為光源的原因,不是為了畫面的張力、立體感,這是冷暖關系。
b、增強對比的操作
以兩色對比為例,找到兩個主對比色調,將除這兩種顏色以外的其他色彩向這二者靠攏。三色對比、四色對比同理。
如上圖為洋紅和藍色的對比,就可將其他亮部向洋紅色靠攏,暗部向藍色靠攏,且降低中間部分色彩的飽和度。這樣會使對比更清晰,主題更突出。
注意:
⑴對比色搭配時注意適當運用無彩色(黑、白、灰)或主色的同類色來進行調和搭配。
⑵互補色的對比非常強烈,如非表達需要,謹慎使用。
色環的色彩對不上了!這時候對比色、互補色都是錯了的,怎麼利用色彩搭配?原理跟操作對不上,結果會對么?對比色是這么用么?互補色用的時候可以通過、面積、純度、來調和,為什麼要謹慎使用,不知道怎麼調和?
色環是錯的,對比色、互補色是錯的,調色思路也是錯的。
調色需要考慮的是:根據時間、地點、人物、背景、事件,講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氣質是什麼,根據畫面的表達用色彩烘托出畫面。
詳細教程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1167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