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電影女主連環殺人犯頂替死者身份生活叫什麼電影名字
電影《殺人者》。
電影《殺人者》知指改編自韓國2006年到2008年在西南部一帶出現的連環綁架殺人事件搭猜配,由李基旭執導,馬東錫、安道奎、金賢秀兆帆主演。
⑵ 有個韓國電影叫什麼殺人
電影《殺人回憶》
取材20世紀於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社會陷入一片恐慌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通過19696年首次經金光林導演拍攝成舞台劇『Come and See Me』並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采訪記錄等,2003年被正式搬上銀幕。但由於案發不過才過了短短十年案發地區華城及當時相關者、受害者家屬依然很敏感,加上還未結案,尤其源自真人真事,這無疑表明這是一個敏感指數頗高的素材。因此,負責拍攝的導演亦深感為難。而電影《殺人回憶》主要是通過描寫追查殺人犯的警察們的偵破過程及其辦案態度,側面反映出周邊人對大事件的態度及所受到的影響。
劇情簡介
殺人回憶的劇照(20張)根據韓國的四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編而成的,該案至今未破,15年的刑事訴訟期已經過掉,就算逮到兇手也沒有用了,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那些被殺害的死者,不是講述一個案子,所以那個兇手不是最後出現的人。 1986年,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熱得發昏的夏天,在田野邊發現一具女屍,早已發臭。小鎮警察朴探員(宋康昊飾)和漢城來的蘇探員(金相慶飾)接手案件,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屍生前被強奸過。線索的嚴重缺乏讓毫無經驗的朴探員和搭檔曹探員(金羅河飾)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然而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被殘忍殺害,他們只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徵的小青年(朴海日飾)成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經綳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報告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並不在此處停止。
⑶ 一部美國的在游戲里殺人的電影的名字
六度戰栗/殺人方程式。
劇情簡介:
邁可透過一張光碟,參加了一場刺激的游戲,在月黑風高的晚上他發現自已稍稍走進一間屋子並從廚房拿刀子殺死一個沉睡著的男人當邁可醒來時他興奮極了,這一生他從沒有這么刺激和開心過,第二天當他看到新聞。
天啊!那件謀殺案真的發生了嗎?後來第二張CD又寄來了,他決定結束這場荒謬的游戲。
但主謀者從邁可的電腦中走出來,他竟是一具有形象的"人",並且一再要脅邁可再玩下去,也挑唆他面對恐懼和幻象,邁可就像受催眠一般他無處可逃,主謀者已經完全控制了他使他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六度戰栗》:
《六度戰栗》是由John Flynn執導的恐怖片,弗蘭克·蘭格拉,愛德華·福隆主演,於1994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邁可在游戲里殺了一個人,然後卻變成了現實的故事。
⑷ 十歲女孩尤里殺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名字叫尤倫卡。
尤倫卡是一部經典的俄羅斯驚悚恐怖片,於2009年2月19日在全球各大院線上映,故事的主線,男主安德烈是一個教授,因為厭倦了都市的生活,帶著妻子和女兒來到了尤倫卡所在的小鎮生活。十歲的尤倫卡看著別人和睦的一家,她的內心有嫉妒,也有羨慕。所以,她採取了行動,利用母親的美色誘惑男人,為自己找一個後爸,來彌補缺失的父愛。
當安德烈看到的眼睛一直盯著自己的媽媽,她意識到自己的另一個父親人選出現了。尤倫卡設計安德烈和她母親數次偶遇,最後兩個乾柴烈火終於燃燒了,尤倫卡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十歲的尤倫卡內心已經極度變態,對父愛的強烈渴望讓她變得理性且狂躁,為達目的,她不擇手段。
⑸ 父親為救兒子讓警察找心臟時間一到就殺人電影叫什麼名字
父親為救兒子讓警察找心臟時間一到就殺人電影叫《誤殺2》。
林日朗的孩子好像需要進行心臟手術,一架載著心臟的飛機抵達新曼,本以為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救治,結果心臟卻不見了。
林日朗拿著槍劫持了醫院,並且要求警察在一小時內把心臟找回來,否則他就要開始殺人。在面對質疑時,林日朗眼神堅定地回復說「你不知道一個父親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麼」。
電影簡析
搶走心臟的不是醫生,而是樹立在林日朗面前的一堵高大、堅固的牆,在這顆失蹤心臟的背後,肯定還有更大更黑暗的勢力,為了救兒子,這個父親才制定了這個驚天計劃。
他真的只是要逼著警方在兩個小時內把原本屬於兒子的心臟搶回來,還是故意通過劫持急診室,把一切曝光在媒體下,藉助輿論的巨大關注,逼著幕後黑手交出搶到的屬於兒子的東西。
一個走投無路的父親,必須與時間賽跑,找回心臟。劫持急診室是局,脅迫人質是局,引出媒體、威脅警方也是局。但,這個局也讓觀眾心裡產生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⑹ 白寶山殺人案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一部電視劇,叫《中國刑偵一號案》
其它譯名:末路1997
出品公司:峨眉電影製片廠
導 演:陳國軍
主 演:丁勇岱,謝偉才,余小雪,王虎城,衛曉茼
集 數:26集
每集長度:45分鍾
類 型:國產紀實刑偵連續劇
原 著:牛伯成
劇情簡介——
白寶山原本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卻因為一念之差墮入了罪惡的深淵。20世紀80年代,他被收監,在長達十多年的改造過程中,性格變得越來越偏執冷酷。他偽裝積極改造,為的是爭取減刑,從而早日實施報復計劃。
(6)什麼殺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丁勇岱飾白寶山
白寶山,一名窮凶極惡的暴徒,剛因盜竊、搶劫罪出獄後不久的白寶山在北京、河北、新疆等地襲擊軍警,先後搶劫槍支3支,包括當時解放軍最先進的制式武器81式半自動步槍。打死無辜群眾15人,搶劫人民幣140多萬元,後在白寶山在新疆被執行槍決。
2、余小雪飾謝玉敏
謝玉敏,是白寶山的相好,在白寶山作案期間相識,為了出入方便,白寶山從父母家裡出來,搬到位於石景山電廠附近的一間平房住下。幾番接觸之後,白寶山很快和謝玉敏同居了。表面看來,白寶山每天陪著謝玉敏到市場做生意,而實際上白的內心正在謀劃著下一步行動
⑺ 電影"借刀殺人"講的是什麼意思
電影《借刀殺人》講的是一個聲名狼藉的跨國販毒集團發覺自己將被聯邦大陪審團指控,於是,他們喪心病狂地做出殺掉5個知情人的決定。文森特是一名冷酷無情的職業殺手,此次受雇於這家販毒集團的他隻身來到洛杉磯,從聯絡人那裡,他得到了存有5個知情人詳細檔案的筆記本電腦。
和過去的十幾年一樣,他需要做的就是憑借出色的身手和兇殘的手段完成任務,拿到酬金,然後迅速脫身。然而,令文森特沒有想到的是,一向從沒失誤過的他,這一次竟然因為一個毫不相乾的普通計程車司機而落入法網。
(7)什麼殺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借刀殺人》是由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的驚悚片,該片由邁克爾·曼執導,湯姆·克魯斯、傑米·福克斯、賈達·萍克·史密斯、馬克·魯弗洛、彼得·博格、布魯斯·麥克吉爾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被迫搭載殺手文森特行凶的計程車司機馬克斯憑借勇敢無畏的精神阻止其殺人並將其抓獲的故事。該片於2004年8月6日在美國上映。
⑻ 有個電影叫什麼街少年殺人案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中文片名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英文片名
A Brighter Summer Day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237 min / Germany:185 min (Berlin Film Festival) / Japan:188 min
國家/地區
香港、台灣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滬語 台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weden:11(未分級)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楊德昌 Edward Yang
編劇
賴銘堂 Lai Mingtang
楊德昌 Edward Yang
楊順清 Alex Yang
閻鴻亞(鴻鴻) Hung Hung
演員
張震 Zhen Zhang .....小四兒(張震) Xiao Si'r (Zhang Zhen) (as Zhen Zhang)
張國柱 Guozhu Zhang .....父親 Father
楊靜怡 Lisa Yang .....小明 Ming (Liu Zhiming)
金燕玲 Elaine Jin .....母親(金老師) Mother
王琄 Wang Juan .....大姐 Eldest Sister
張翰 Zhang Han .....老二 Elder Brother
姜秀瓊 Jiang Xiuqiong .....二姐(張瓊) Middle Sister
賴梵耘 Lai Fanyun .....小妹 Youngest Sister
楊順清 Alex Yang .....山東 Shandong
倪淑君 Suk Kwan Ni .....小神經 Crazy (Shenjing)
馮國強 Guoqiang Feng .....Piggy
徐明 Ming Xu .....Wang
陳湘琪 Xiangqi Chen .....Little Doctor's fiancé (as Xiangqi Chen)
吳庄 Zhuang Wu .....Officer
王啟贊 Wong Chi Zan .....小貓王(王茂) Cat (Wang Mao) (as Wang Qizan)
柯宇綸 Yue-Lin Ko .....飛機 Airplane (Ji Fei) (as Ke Yulun)
譚志剛 Tan Zhigang .....小馬 Ma
張明新 Zhang Mingxin .....三角褲 Underpants (Mingxin)
林鴻銘
製作人
詹宏志 Zhan Hong .....executive procer
Yu Weiyan Yang .....procer (as Yu Weiyan)
剪輯
陳博文
攝影 Cinematography:
Huigong Li
Longyu Zhang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出品
楊德昌電影有限公司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ICA
Jane Balfour Films Limited [英國]
Yang & His Gang Filmmakers
發行公司
Cine Qua Non Films [日本] ..... (Japan)
上映日期
台灣
1991年7月27日
加拿大
Canada
1991年9月9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德國
Germany
1992年2月20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1992年4月22日
瑞典
Sweden
1992年12月25日
英國
UK
1993年3月12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影片以60年代初台北的真實事件為背景。60年代初的台灣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里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山東話,上海話,蘇北話,四川話……在這個城市奔波忙碌著。隨軍逃到台灣的家眷們形成了一個個被人們稱為「眷村」的小村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小四、小明、小馬、老二、小貓王、飛機、滑頭、小虎、小翠……他們成長著,並且拉幫結派地出來混,「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逐漸成了勢不兩立的對頭。
在台北,建國中學夜間部的男生小四是個置身學校幫派對立之外的好學生,父親是奉公守法的公務員,母親在小學代課,1949年從大陸遷來台北。家裡共有5個孩子,大姐為了幫父母承擔家庭重擔,放棄出國的願望;二哥和小四一樣,沉默寡言;三姐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謙卑忍耐;張震是家裡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家裡最小的小妹是個發育迅速的小女孩。
小四與家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緣,暗生情愫,「小公園幫」的老大哈尼也傾心於小明。小明父親早逝,母親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她身上,她過早地成熟,同時周旋於幾個男生之間。數學考試,因滑頭抄襲,小四被記大過。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
由於幫派之間的紛爭,哈尼一個人去對抗「眷村幫」,結果被對方的老大山東推到了火車輪下。小四參與了圍剿「眷村幫」替哈尼復仇的行動,山東被殺。
小四父親涉嫌政治被迫寫交待材料並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經質;母親受牽連被免掉了教職。小四因為沖撞校方被勒令退學,轉學日間部。
小明的母親到馬司令家幫佣,馬司令的兒子小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個早熟但夠義氣的少年,小明因母親的原因住在他家。
家庭和學校所發生的事件讓小四難以承受,他覺得小明變了,而小明與小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愛情的矛盾中,他與小馬吵翻。在牯嶺街的舊書市上,小四看見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跡,而小明卻斷然拒絕了。失去控制的小四接連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當場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審被判死刑,由於此是國民政府遷台後第一宗少年殺人案,各界紛爭後,高等法院更審為15年徒刑。
小貓王錄了他唱的英文歌《陽光燦爛的夏日》送給小四,卻被警員隨手丟進垃圾桶。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青春是個無理數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創作緣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 而我已飛過 天是紅河岸
青春殘酷物語
自「台灣新電影」始,一些年輕的創作者可說是用影像註解了台灣,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如此,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亦然。前者以一個家族的興衰,敦厚舒緩地刻畫出台灣人歷史宿命的悲哀;而後者則是藉由一件社會案件,精確冷靜地呈現出蒼白壓抑的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楊德昌從個人經驗的角度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時代,人人得以回到從前,並且深刻地咀嚼「光陰」和「記憶」的味道,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作為失敗成長的祭禮,正是獻給難以忘懷的殘酷青春。
早歲孤寂感影響其電影觀念
楊德昌生於1947年的上海,一歲多隨父母到台。楊德昌經常提到他父母親這一代外省人皆因戰亂而離開家鄉,毫無祖產,楊德昌認為他們「都有非常獨立的性格」。
楊德昌認為他們是「中國傳統社會中非常特殊的一代。」其實不單只歷經戰亂,性格獨立,更重要的是這些來台的家庭,「基本上是沒有親戚,完全沒有中國人最嚴密的組織,所以跟社會的關系一直很獨立,沒有中國傳統社會那些結構,當然也沒有那種束縛;所以我現在和別人交往,基本上保持著一種很簡單的關系;譬如應對,我到現在還是沒辦法很熟練地和長輩應對;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因為家庭組織太簡單。」楊德昌的電影對於現代社會的疏離經驗,或許與其簡單得近乎孤寂的早歲人際關系有較大關系。
電影經驗源自漫畫經驗
楊德昌最初的電影經驗和靈感應該源自漫畫經驗。他曾表示「電影永遠是最花錢的,漫畫就省多了,打球是和呼吸空氣一樣免費。當時老師、父母總以為這是些打發時間的消遣,我到今天還是不能贊同這種看法,因為,這和打麻將之類的消遣最不同的是,這些行為里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夢、一種嚮往,一種對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存在的信心。」這段話印證於《指望》或《牯嶺街》的少年們,落寞與不被了解的私隱世界,夾雜著對某些嗜好的鍾情、入迷,有著同樣的單純夢想存在。他表示自己在後來創作漫畫時,「覺得對故事感動的地方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會以比較悲劇的角度去做,生活上碰到一些比較想不通的事情,會傾向於感傷,都是些較不公開的感情。」
用電影憑吊青春
楊德昌堅信「年輕是一種品質,而不是數量,一旦擁有就不會失去」。「小四」的故事根據楊德昌學生時代的校友茅武的真實事件改編,茅武是建國中學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因女友拒絕他,在1961年6月15日晚上與女友來到牯嶺街談判,談判不成,他將她連刺七刀,致使女友當場斃命。事件發生後,轟動台灣,報刊以「不良少年行凶情殺」來概括這件事件。
與茅武同校的楊德昌對這一概括「耿耿於懷」,多年後當他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憑吊」那起案件時表示:「對我來講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為什麼殺人,而是那個環境很可能發生這種事,我的出發點基本上還是那段時間,它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講非常重要。我們這一代在那個時候念初中,命中註定到現在就是社會中流砥柱,五十年的環境也許會增強你的個性,也許會削弱你的志氣,那個年代有很多線索可以讓我們看清楚現在這個時代,這是我做這個片子的最大動力。」在楊德昌看來1960年代的台灣是一個「奇異」的時候,也是一個「一直被刻意忽略的時代」(引自該片宣傳資料),所以殺人事件不單是孤立的暴力案例,而成為集體的悲劇了。
以虔誠心支撐巨片拍攝
從之前的《海灘的一天》(1983)、《青梅竹馬》(1985)、《恐怖分子》(1986)「現代都會三部曲」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楊德昌停了五年的時間,對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切身的素材,楊德昌有一層特殊的慎重,影片中烙印著比以前作品更復雜的情感關系,全片92個需要修改、重建的場景,片中定妝的演員有90人,資金預算從1300萬擴充到2700萬。
在楊德昌的創作生涯中,鮮有如此龐大的製作架構,尤其是對年代寫實性的努力加工,應該說沒有創作者們自身的成長經驗以及虔誠的感情是無法完成的。
影片拍竣後參展28屆台灣「金馬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力克當年香港的兩部同樣優秀的影片《阮玲玉》和《阿飛正傳》脫穎而出,奪走最佳影片大獎。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經典評述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以青春為載體的影片,它所蘊涵的少年的罪惡是有邊緣性的,自覺的;裡面沒有毒品,沒有性,沒有體驗,但卻有著不成熟卻要做出成熟的樣子來的愛;裡面沒有足夠酷足夠性感的故事與鏡頭,它甚至不是一個關於「成長」或者「墮落」哪怕是「變化」的電影。導演楊德昌只是從少年小四的生活中拈出了一段,很是平滑,但就是在這不疾不徐的敘述中,一切都隨著他那刺向女友小明的刀而結束,小四最終走向了極端,他的青春也結束在牯嶺街上。
在影片里,楊德昌設計的是一種現實的殘酷,一種針刺破氣球的瞬間的停頓,一種把懸在半空的理想剝個一絲不掛的血淋淋。所以當他把這幅60年代台灣的社會圖卷以另一種方式展開的時候,人人都震驚於那灰暗絕望的年代。
楊德昌也許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個角色,但那畢竟是他成長過的年代和他深受影響的氛圍,於是透過光影的魔術,他重新去檢視回顧,那政治的、文化的、兩性的、同儕之間的各種壓抑與亟欲突破的掙扎,都在片中重構的世界裡彷彿活了過來。
媒體評論
影片中的小四多少有著楊德昌本人的投影。小四對60年代的台灣社會的觀點正好代表了楊德昌本人的觀點,小四父親所經歷的白色恐怖,也就是楊德昌本人要傳達的一點政治訊息。本片中不時出現的坦克車,就正有上述的暗喻,電影里的美國流行曲,少年幫派舉辦的舞會,顯示了60年代台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之深。片中的大部分情節都在夜間發生,主角好比身處於一個蒙昧不明的黑暗時代,身處於一個黑暗的社會。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本片的話,導演的用心也許更見明顯吧。
——香港《明報周刊》
楊德昌常常以非常的距離處理全面物化社會下的人際冷漠感,但在這部影片中卻出現一大批純真而不冷感的青少年,藉著逝去的60年代,楊德昌投射出對過往不可復見的純潔性的追懷,而小四等人在片中秉持的道德要求與純真夢想都一再為邁向利益世故的社會所摧毀,成為時代的祭品。「少年殺人」此時已演變為「時代殺人」,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主題於是再現,小四隻是被推向暴力極端的犧牲品而已。
——著名影評人 焦雄屏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敘述手法嚴峻而含蓄,電影語言豐富深邃,以復雜的結構和開放式的結局展現了濃烈的心理分析色彩和表現強度。導演楊德昌以熟練巧妙、似散實密的技法把性格各異、來自不同社會和家庭背景的少年串聯在影片中,縱橫交錯而達到內容和結構上的平衡。影片疏離而壓抑,深入都市文化心態的內核,與之前幾部影片相比更加老辣成熟。
——網友 黃小邪
楊德昌的「青春」是也許一種哲學,似乎其也不隨著60年代的遠去而消失,在楊其後的電影《一一》中,雖是成年的故事,但又有少年為女友刺人入獄的橋段。也許楊是想說六十年代一些純真的孩子已經長大,但成熟過後,在今天的世界,青春的故事仍總是會不斷上演。作為少年,到底是身體入世而靈魂自省,還是
完全全與不合理的世俗世界抗爭,是楊德昌的命題,無論時代抑或個人也許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評論人 於哈雷
[編輯本段]人物解構
不是偶然
「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的矛盾構成了影片的主體框架。小四作為故事的主要敘述對象,一開始徘徊在各種爭斗的邊緣,基本上處於旁觀狀態,在各種力量的左右下,他一步步被動地捲入了矛盾的核心,直至成為最後的殺人者。這個故事講起來其實也就幾句話:建中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小四愛上了「小公園」老大Honey的女友小明,而Honey並不阻止,反而與他單獨暢談,甚為投機。不久Honey被「217」眷村幫老大山東暗算,喪生於車輪下。小四因頂撞校醫被開除,其父也由於所謂的「政治問題」遭隔離審查之苦。而唯一能帶給小四以希望的小明卻又轉與他的鐵哥們兒小馬相好,憤怒的小四一時沖動用刀殺死了小明。但楊德昌是位極有野心的藝術家,他並不滿足於線性地描寫一起青少年犯罪的偶然事件,而是以此為借口一刀捅入社會的心臟,鮮血淋漓地刻劃六十年代台灣轉型期的社會風貌,由此構成了影片的另一主體框架,即以小四一家為代表的自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上一代和土生土長的下一代台灣人。有能力表現這一母題的台灣影人不止楊德昌一人,但大概只有楊德昌能拍出既熱血奔涌又犀利冷酷的慘烈味道,放到侯孝賢的鏡頭下肯定深沉有餘而血腥不足,因為侯孝賢的電影是鄉土化和成人化的,一如楊德昌「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即使是小四父親這樣的中年知識分子身上也流露出近乎孩子氣的執拗與率真。
小四的兄弟姐妹
總覺得楊德昌不是在用膠片拍電影,而是拿一架放大鏡冷靜觀察,所有細節都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示,他卻仍舊躲在暗處不動聲色。他很少用煽情的特寫和背景音樂,對少年人的愛情和青春也幾乎沒有任何外露的渲染,只是靜靜填在一個個零碎的鏡頭里。大姐的青春是入世和光明的,她漂亮的長裙,流利的英語,戴手錶的姿勢,還有教訓弟妹的家長口氣,就像是她媽媽留在上海的韶華。二哥的青春混沌而壓抑,在家裡永遠處於被忽視被責罰的位置,流連於彈子房也可解釋為內心中被接納被承認的渴望。三姐把青春的信仰奉獻給了上帝,她的聲音一直都是低沉而平靜的,但最後得知小四殺人時歇斯底里的尖叫卻充滿了對神的憤怒和絕望。小妹衣服上的鈕扣總是掉,裙子總是嫌短,那是她迅速成長的青春。
小四
對於小四來講,周圍的一切都是殘酷的。家庭,本來奉公守法的父親卻突遭橫禍,一個完好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學校,官僚的訓導處長(那個最讓人惡心的老頭)不公正的對待;朋友,最鐵桿的朋友之一小馬居然同自己的女友小明好。這一切不是哪個少年人承受得了的,於是他想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對抗這個世界。小明很聰明,她死之前最後一句話說得很
好:「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你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你不改變你自己,好了,你去死吧。於是,小四一頭撞向了這個世界充滿各種游戲規則的銅牆鐵壁,或者說這些銅牆鐵壁擠掉了他每一寸生存空間,把他活活地壓死了。
十年前的張震還沒長成今天《春光乍泄》和《卧虎藏龍》里的帥哥模樣,但那張純凈的臉龐在我看來更加飽滿,富於表現力。他用不多的語言把小四沉默、倔強、在現實中不斷碰壁直至絕望的性格發展特徵展現得含蓄而深刻。小四這一形象並不因其寡言而顯懦弱,相反是堅強有力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自我的信念,寧願被學校記大過、開除也不認錯,寧願毀了自己也不允許小明這樣「沒出息」。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他殺小明這個中心情節上,但不應忽視的還有另外兩個人物對他的影響——父親和Honey。同小四一樣,父親在大環境中的性格發展也是非常飽滿的,在幾乎相同的學校訓導處場景中,觀眾清晰地看到了導演刻意安排的強對比,由影片開始的據理力爭到後來的唯唯諾諾,這個保有年輕人朝氣的知識分子終於被殘酷的現實徹底擊垮。曾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的未來可以由自己的努力來決定」的父親在小四的精神世界裡倒下了,他就只剩下Honey的精神支持。我常常在想,小四心目中真正愛的究竟是小明還是Honey?這聽起來有點兒荒謬,他遠在認識Honey之前就喜歡上了小明,但是Honey在他生命里的曇花一現無疑給了他巨大的沖擊。整部片子的基調是非常寫實的,唯獨對戲分不多的Honey調入了理想主義的色彩。藍色海軍服下的「小公園」老大英俊而孤獨,他近乎傻氣地單槍匹馬去談判,結果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只是為了像《戰爭與和平》里那個「獨自去堵拿破崙的老頭」一樣去抗爭那些不能抗爭的事。正是這看似不值得的死激發了小四強烈的生機,他第一次勇敢地向心愛的姑娘表白,「我永遠不會離開你的!」而到了影片的最高潮,他甚至發出了「現在,我就是Honey」的聲音。在他拔刀捅向小明的時候,他感到自己是在和Honey一起同醜陋的現實世界爭奪小明。
小明
被殺者小明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楊德昌加在她身上的已遠遠超出十幾歲少女的負荷。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對殘酷現實的體會遠比小四透徹,貧窮、動盪、寄人籬下,時刻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不穩定狀態中,這使得小明身上體現著矛盾的美感,既有少女的清純羞澀,又有成熟女人的冷酷。你可以罵她水性楊花,跟身邊每一個追她的男孩子相好,但在看完第二遍後,我為她難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小四。如果說,在小四由明轉暗的青春里,小明是他最後的亮色;那麼,在小明早已暗淡無光的青春里,小四就是她唯一的亮色,而這唯一一星光亮,還是被她自己掐滅的。同小四家熱鬧溫馨而相對穩定的氣氛相比,小明和母親總是在為明天的落腳點擔心。她母親曾憂傷地說,「你一定要快快長大。」這沉重的期待和嚴酷的生存環境剝奪了她真正享有青春的權利,她在最單純的年紀就迅速地被這個世界同化了,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她甚至比小四父親還要成熟和衰老。在另一面,小明的眉宇間還閃爍著純真的光芒,她其實是那樣迫切地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小四是心靈上最貼近她也最溫暖她的人。但是最終,她還是背叛了小四,也就是背叛了自己,向更為強大的現實世界妥協了。
青春?青春!
小四終於用匕首殺了小明,被判入獄十五年。小貓拿了自己錄制的音帶去看他,卻被看守隨手丟進垃圾箱。空氣中傳來小貓細聲細氣模仿貓王的歌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Do you miss me tonight? 」歌聲稚嫩,是他們單純而認真的青春。我怎能不為青春的死去痛哭?在楊德昌鮮血淋漓的青春里,有誰能夠不失聲痛哭?
[編輯本段]獲獎記錄
·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獎
·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第三十八屆《電影旬報》電影獎最佳外國導演獎
·第四屆《中時晚報》電影獎商業映演類評審團大獎
⑼ 姜文拿雙管獵槍殺人電影叫什麼名字
該電影是《邪不壓正》,姜文在影片中飾演藍青峰。
《邪不壓正》是由姜文編劇並執導,姜文、彭於晏、廖凡、周韻、許晴、澤田謙也、安地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
該片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講述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自美歸國的特工李天然,在國難之時滌盪重重陰謀上演的一出終極復仇記。該片於2018年7月13日在中國上映。10月8日,中國內地該片參與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
(9)什麼殺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邪不壓正》劇情介紹:七七事變前夕,華裔青年小亨德勒(彭於晏 飾)從美國遠赴重洋,回到闊別十數年之久的北平從醫。然而他真正的名字叫李天然,十三歲那年曾親眼目睹師父一家遭師兄朱潛龍(廖凡 飾)和日本人根本一郎(澤田謙也 飾)滅門。
僥幸逃生的天然被美國人亨德勒醫生送往大洋彼岸,接受了極其嚴苛的訓練,而今他懷著絕密的任務踏上故土。亨德勒父子租住神秘男子藍青峰(姜文 飾)的宅子,藍是當年辛亥革命的參與者,他與現為警察局長的朱潛龍過從甚密,卻又以殺死李天然為籌碼,暗中慫恿朱除掉根本一郎。
復仇心切的李天然尋找到了仇人,而亨德勒醫生則全力阻止養子冒險。在這一過程中,交際花唐鳳儀(許晴 飾)與裁縫關巧紅(周韻 飾)也捲入了男人的勾心鬥角的漩渦里。直到七七事變爆發,所有的矛盾迎來了決斷的時刻。
⑽ 美國電影劇情是以好萊塢招收演員開始瘋狂殺人的電影是叫啥名字
德州電鋸殺人狂》是由美國白金沙丘影片公司製作,馬庫斯·尼斯佩爾執導,傑西卡·貝爾、邁克·沃格爾、艾里克·巴弗爾、安德魯·布萊尼亞斯基、R·李·艾爾米主演的恐怖片,於2003年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1]該片講述了幾個年輕人去參加一個音樂節,途中經過小鎮遇到電鋸殺人狂從而引發的一系列詭異故事。[2]
中文名德州電鋸殺人狂
外文名Texas Chainsaw Massacre
別名悪魔のいけにえ
出品公司新線電影公司
製片地區美國
劇情簡介
一群年輕人駕車去墨西哥聽演唱會。途徑德州特拉維斯鎮,他們的車子險些撞到一個女孩傑蔓。看到她遍體鱗傷的樣子,大夥動了惻隱之心,准備送她回家。不想,她在車上突然飲彈自盡。為了妥善處理屍體,他們到就近的酒店詢問警察局的地址。但是,他們到達後卻發現此處已成廢墟,陰暗潮濕、骯臟不堪。於是,情侶凱普(艾里克·巴弗爾飾)與艾琳(傑西卡·貝爾飾)決定去附近的住家尋求幫助,留下其他人守著屍體。他們來到了一處陰森恐怖的古宅,坎普神秘失蹤。艾琳覺得蹊蹺,慌忙跑回磨房搬來安迪(邁克·沃格爾飾)當救兵,沒想到兩人落入了電鋸殺人狂的魔爪。僥幸逃脫的艾琳跑回來報警,結果卻迎來了目露凶光的探長霍伊特(R·李·艾爾米飾),讓他們更加恐懼。[3
《德州電鋸殺人狂》演員表共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