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第一書記中台詞「秋分早霜降遲」後一句是什麼
在電影(第一書記)中,這句話是由男演員楊立新飾演的沈浩剛到小崗村任職第一書記時面對村民質疑時說的,原句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三天種麥正當時。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人們認為秋分節氣平分了秋季,農歷八月是夏天結束、秋天來臨的時候,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
秋分時節正是播種冬小麥的時節,因此有「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的說法。這是指黃河流域以南的地區。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農諺的地域性,實際上反映了農業生產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區作物種類不同,播種、收獲季節不同等。
(1)電影第一書記完整版擴展閱讀
陝西農諺則為「麥黃種糜,糜黃種麥」,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華北農諺「秋收不耕地,來年不能定主意」,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閑、一年一熟耕作制的。
在南方就不是這樣,浙江農諺「草子種三年,壞田變好田」,「爛冬油菜旱冬麥」,反映浙江地區冬季不是種綠肥,就是種大小麥、油菜以及蠶豆、豌豆等。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
Ⅱ 寫一篇 電影巜第一書記 >的觀後感
已發送___請採納________
xx年7月x日,在密雲縣石城鎮黨委的組織下,我作為一名村官有幸觀看了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原第一書記沈浩為原型的電影《第一書記》。之前對沈浩同志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報紙上、視頻上和宣傳上,在xxx年我鎮作為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試點鎮,沈浩同志作為一位先進的黨員模範典型,在廣大黨員之間一次次被學習、被歌頌、被宣傳。可是僅僅靠那些去認識沈浩同志,還遠遠不夠,今天能夠以電影的方式讓沈浩同志的事跡在我們的眼前重新演繹,那才是最真實、最有感觸,最觸及心靈的。
就在x年x月,當我們還在過著平淡的生活、忙著一如既往的工作時,沈浩同志作為優秀年輕黨員幹部,從安徽省財政廳被選派到小崗村擔任黨委第一書記。沈浩胸懷大志,有著共產黨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主動積極要求組織選派去最窮最惡劣的小崗村。當時的小崗村遠近「聞名」,是安徽省鳳陽縣出了名的落後村。剛到小崗村的他,就受到好多群眾的懷疑、取笑、刁難甚至攻擊。可是他沒有畏懼,下定決心,他不是來鍍金的,他也不是來走過場,在他眼裡小崗村是一個大舞台,在這里他可以大有作為,不僅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還可以給小崗村帶來徹底地改變。就這樣一顆優秀的共產主義種子播進了最貧瘠的農村土地里。看到此,我想起自己,來石城鎮捧河岩村兩年多了,當初的自己也是響應黨的號召,滿懷信心,想在農村這一片廣闊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業。可是來到農村,我發現農村基層工作相當不容易,特別對於我們這些剛從學校走進社會的學子來說,我們農村工作經驗缺乏,對農村的了解也不夠深,對農村的工作方法不熟悉,加上農村傳統的思想觀念很難改變,農民的與時俱進意識不強等等都制約著我們大學生村官的想法和行動。如今,沈浩同志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讓我們知道再困難農村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有共產主義戰士在緊要的崗位上不斷地努力奮斗、開拓進取和無私奉獻。這樣的精神榜樣不僅對我們村官來說是一種鼓勵,更是對所有農村書記、主任及鄉鎮幹部的一種激勵。對於沈浩勇於改變小崗村面貌和為百姓謀福利的精神,令我非常欽佩。
沈浩在小崗村的兩屆任期內,時刻想著全心全意地為小崗村搞建設,為村民付出,不求任何回報。萬事開頭難,首先沈浩走遍了全村108戶,了解村民的想法和意願,掌握村內的情況。他知道要得到小崗人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融入小崗,了解民意,踏踏實實干幾件讓群眾滿意的實事,讓村民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其次要致富先修路,通過多方面爭取,得到50萬資金,親自帶領村民修路,不僅團結了大包干帶頭人,還給村民帶來了一部分收入。無論是村裡修房頂、修路,還是下雨看望低保戶,他都身體力行。為了保護大包干紀念館遺產,沈浩興建了一座新的紀念館,為小崗村開啟了新的旅遊事業。為了順利架橋,沈浩大膽地「先斬後奏」,三番五次跑到北京鐵道部懇求火車停運45分鍾。為了讓美國GLG集團的廠房落戶小崗村,沈浩想盡辦法讓村民集體大規模遷墳。看到千辛萬苦架好的橋,看到貧困村民家中的生活,他會默默地掉眼淚。可從他的目光中,我看得出充滿了勝利的喜悅。一件件的實事,雖然只有寥寥幾字,可是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尤其是農村的工作。今年我捧河岩村也在進行整建制舊村改造,現實中遇到好多困難和阻礙,百姓的不理解和每家每戶對舊村翻建意見不統一,歷時長達3月,工程還沒有開始動工。這是我在村官崗位上的親身體會,農村工作復雜,百姓思想工作難做,不是常人能理解的。而沈浩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小崗村人做出了那麼多的貢獻,小崗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見證著,見證著一位農民之子、小崗之子的深情。
影片最後老人拄著拐棍,佝僂的身軀,站在路中間擋住沈浩的車,要請他吃飯的那一幕,令他深深震撼,而村民們請沈浩吃飯的那場戲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把沈浩對小崗村的愛、小崗人的情推向高潮。
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一線。去世時,手中緊握的手機屏幕上是一條沒有發出去的簡訊,上面寫著對女兒和妻子的思念……一個共產黨員,如此舍家敬業,把自己的黃金時間都奉獻給了小崗村,用青春、汗水、熱血鑄造了一個嶄新的小崗村。期間沈浩先後榮獲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特別獎、全省第二批選派幹部標兵、安徽省改革開放「三十人三十事」先進個人、「全國百名優秀村官」等榮譽稱號。
沈浩同志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不是兩個小時長的電影所能完全表達的,更不是我們一言一語能道盡的。影片《第一書記》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給我們共產黨員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奮斗的目標,讓我們知道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給群眾帶來好的生活,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員幹部必須挑起來的重擔。
已發送___請採納____
Ⅲ 電影第一書記中台詞「秋分早霜降遲」後一句是什麼
在電影(第一書記)中,這句話是由男演員楊立新飾演的沈浩剛到小崗村任職第一書記時面對村民質疑時說的話。
原句:
秋分早,霜降遲,
寒露三天種麥正當時。
《第一書記》是由陳國星執導,楊立新、徐帆、何冰等人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影片。於2010年7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克服種種困難,帶領小崗村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3)電影第一書記完整版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電影第一書記講述的主人公叫沈浩,沈浩出生於安徽省蕭縣聖泉鄉孫秦庄行政村,組織派他到安徽省小崗村掛職鍛煉,任第一書記。
2004年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展兢兢業業,沈浩到任後,先是搞來了50萬為村裡修了路,然後又弄來錢給每戶村民蓋了房子,接著又弄來了錢,每戶發放2萬元補助。
接著就是拉項目,找投資,搞土地流轉。在橋梁成功橫跨京滬鐵路線的一瞬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小崗村喝彩,也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
沈浩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真正展現了一個真正的人民公僕的形象。他從來不以一個省派幹部的姿態去面對村民,不擺官架子,不說官話,每件事他都身體力行、不辭辛苦。
沈浩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過。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從不抱怨,從未退縮,他,經受住了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最終實現了為小崗村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