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前看過一個電影,講的是一艘德國潛艇飄到南極,到了一個有恐龍的世界,忘了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大家幫幫忙!
《被時間遺忘的土地》 或者叫《遺忘島》、《恐龍之島》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潛艇在撞沉一艘英國人的船以後,救起了倖存者。但是這艘潛艇開錯了方向,他們被神秘的水流偏離的原來的線路,將這些倖存者帶到了一片未知的土地上。那裡,棲息著大量的恐龍和穴居人。比如有很原始的部落啦,有些人還會生蛋,後來他們遭到襲擊,其中還出現了叛徒,最後誰都沒能逃脫,只有一男一女活下來了,他們把自己的遭遇放在瓶子里丟到大海,被片頭的一個老人得到
㈡ 求一部電影 內容大概是 一艘潛艇通過暖流進入了一個未知的史前世界 到後來留在那兒兩個人 很小的時候看
英國老科幻片《被時間遺忘的土地》
【片名】被時間遺忘的土地 (又譯:遺忘島/恐龍之島)
【原名】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國家】英國
【編劇】艾德加·賴斯·巴勒斯(小說原作者)
邁克爾·穆爾科克
詹姆斯·考索恩
【導演】凱文·康納(Kevin Connor)
【主演】杜格·麥克盧爾
約翰·麥克內里
蘇珊·彭哈利岡
基斯·巴倫
【類型】科幻片
【製作】Rosenberg, Subotsky
【發行】American International Pictures
【上映日期】1975年08月13日
本片根據艾德加·賴斯·巴勒斯的小說改編而成。講述的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潛艇在撞沉一艘英國人的船
以後,救起了倖存者。但是這艘潛艇開錯了方向,將這些倖存
者帶到了一片未知的土地上。那裡,棲息著大量的恐龍和穴居
人。他們能順利地重返家園嗎……
㈢ 求一部電影名稱:記得是講二戰時一艘潛水艇來到一個有恐龍的地方是……
75年英文經典電影《被時間遺忘的土地》又名《遺忘島》
主演:道格·麥克洛 Doug McClure/John McEnery/蘇珊·潘哈里岡 Susan Penhaligon
我看這部影片的時間應該是95、96年的樣子。
劇情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潛艇在擊沉一艘英國人貨船以後,救起了倖存者。
不幸的是,這艘潛艇開錯了方向,將這些倖存者帶到了一片未知的土地上。
那裡棲息著有史以來從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到最高級的靈長類野人幾乎所有的生物,更有著大量的恐龍與之共同生存。
他們認為找到了傳說中的第八大陸(非南極洲)。
由於沒有多餘的汽油離開此地,於是倖存者們就到處尋找燃料的替代品,就在他們歷盡千辛萬苦准備好一切即將離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和火山爆發摧毀了潛艇,僅剩下沒有趕上潛艇的一男一女。
最後的希望破滅後,他們無意中發現這片土地從南到北物種的進化越來越高級,越往北走越有可能重返文明社會,於是這一男一女前往大陸的北部去尋找出路。
同時,為了讓世人了解自己的離奇經歷,他們記錄下自己的遭遇並裝進瓶子里扔入海中。
這個故事的講述者就是漂流瓶的發現者,但是他始終沒有找到那個第八大陸……
㈣ 求教一部電影名稱
翼龍
開放分類: 自然科學、生物學、古生物、爬行動物、恐龍
翼龍(Pterosaur)
原意為「會飛的爬蟲類」。中生代三疊紀出現在地球上的翼龍是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但有人懷疑它只是徒有虛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腦中處理平衡信息的神經組織相當發達,翼龍不僅能像鳥類一樣飛翔,而且很可能是飛行能手。
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使用計算機分層造影掃描技術,依據化石建立了翼龍大腦的三維圖像。圖像顯示,翼龍的小腦葉片相當發達,其質量占腦質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動物中比例最高的。與之相比,擅長飛行的鳥類的小腦葉片也只佔其腦質量的1%到2%。
最大的翼龍是披羽蛇翼龍。展開雙翼有12米長。
世界上第一枚翼龍胚胎化石,近期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學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發現。今年6月10日,相關研究論文刊登在世界最著名的學術刊物———英國的《自然》雜志上。由於這次重大的發現,《自然》雜志還在其網站首頁「今日新聞」欄目中同時配發了相關的新聞報道和圖片。在6月11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也報道了這一重要。由於這樣一塊無比珍貴化石的發現,今天的人們已獲得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翼龍這類與恐龍同時出現又同時絕滅,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藍天的中生代空中霸主不是胎生,而是像其他爬行動物和鳥類一樣卵生。
早在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汪筱林就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一項重大發現。據說那是一個尚未出殼的翼龍的化石,發育中的翼龍胚胎,骨骼了了,清晰可辨。
它是汪筱林和同事周忠和兩位研究員在遼西熱河生物群中考察時發現的。化石產自遼西錦州義縣一個湖泊沉積的地層中,距今約1.21億年。這一地點曾經發現大量保存精美的狼鰭魚、滿洲鱷以及一些翼龍和鳥類化石。
然而,它的重要意義似乎遠不止於此,在科學探索的路上,它更像一個神奇的時空穿梭機,從1.21億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能夠管窺史前翼龍生息的許多細節。
胚胎化石傳達了最明確的信號:翼龍,與鳥類和其他爬行動物一樣是卵生而非胎生。
「相信它解開了一個謎團。」汪筱林說,「它所傳遞的最大信息,就是翼龍是卵生,而非胎生。」一直以來,翼龍是胎生還是卵生,是個充滿爭論的話題。
雖然自18世紀翼龍被發現以來曾經有報道發現了一些被認為是翼龍蛋的碎片,但是沒有科學的證據證明這些蛋殼碎片就是翼龍的,因此這次發現的第一枚翼龍蛋,也是第一個翼龍胚胎化石,意義非常重大。
據汪筱林介紹,翼龍是恐龍的近親,二者生活在同一時代,是第一個飛向藍天的爬行動物,人們經常將翼龍誤認為是「會飛的恐龍」。翼龍起源於約2.2億年前的晚三疊世,絕滅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恐龍占據著陸地時,翼龍卻一直控制著天空。
翼龍具有與今天的鳥類相似的復雜行為。科學家有理由相信,它們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後代,把卵產在湖泊或者海灘的沙地上,也許還會孵卵,照顧幼仔。
翼龍是一類非常特殊的爬行動物,具有獨特的骨骼構造特徵。
早在1784年義大利的古生物學家科利尼在德國發現第一件翼龍化石時,甚至不能確定它屬於哪一類動物,有人認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認為它是鳥和蝙蝠的過渡類型等等。直到1801年,法國著名的比較解剖學家居維葉才鑒定它為翼龍,歸於爬行動物。事實上,翼龍化石的發現比恐龍早了半個多世紀,自從翼龍化石被發現,人們對這類非常奇特的最早飛向天空的動物就充滿了好奇,一直在苦苦地探求。
翼龍的前肢高度特化,第4指加長變粗成為飛行翼指,它由四節翼指骨組成,前端沒有爪,與前肢共同構成飛行翼的堅固前緣,支撐並連結著身體側面和後肢的膜,形成能夠飛行的具有類似鳥類翅膀的翼膜。翼龍的腕部發育一個特有的向肩部前伸的翅骨,對翼膜起支撐作用。第一至三指生長在翼膜外側,變成鉤狀的小爪,第五指退化消失。
支撐翼龍飛行的翼膜結構,完全不同於其後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鳥類和蝙蝠類翅膀結構。
胚胎毫無疑問屬於翼龍,保存的骨架盡顯無疑。
「不但骨骼完整,而且保存有翼膜纖維和皮膚,蛋殼及其乳突狀結構也有很好的保存。」汪筱林研究員對記者說。對於化石骨架的保存狀況,這位科學家是以「精美」二字形容的。
透過顯微鏡,記者觀察到更為清晰的表達。蛋的邊界光滑,蛋內呈褐色,顏色較深,與灰黃色之圍岩區別明顯。
「胚胎毫無疑問屬於翼龍,因為保存的骨架顯示具有相當長的第4指和具發達的三角脊的肱骨。」汪筱林說,「另外,在許多區域,有規律地保存大小幾乎相等近於圓形的乳突狀紋飾結構,這是蛋殼和胚胎的直接證據。」
令人稱奇的是,在翼龍胚胎化石的一邊,竟還有一條小魚的化石。
「在自然界中找到一個物種的胚胎化石,實屬不易,但這次發現的尤其重要,它不是普通的物種,而是第一個飛向天空,又是三種飛行脊椎動物中惟一絕滅的翼龍的胚胎的首次發現。」汪筱林說。
不過,更具「傳奇色彩」的並不止這些,在翼龍胚胎化石的一邊,竟還有一塊小魚———與翼龍生活於同一時代的狼鰭魚的化石,兩者相映成趣,極為罕見。
這樣一塊「珠聯璧合」的化石所激發的人的想像力是震撼性的。兩具化石形體不大,但保存都很精緻,魚身上的骨骼和鱗片完整無缺。兩類動物由於火山爆發導致其同時死亡「終結」時的故事,似乎歷歷在目。
鳥類的翅膀上長有對飛行和身體保溫非常有效的羽毛,蝙蝠類的翼膜雖然沒有羽毛,但有對振翼飛翔起重要作用的三個指骨作支架。在翼龍的翼膜內除了分布著纖維外,沒有骨骼支撐,因此,傳統的觀點認為,翼龍並不能像鳥類那樣自由的、長距離的翱翔於藍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環境附近如海邊、湖邊的岩石或樹林中滑翔或在水面上盤旋。不過,最新的有關翼龍大腦CT掃描以及肩帶等研究表明,翼龍並不僅僅能夠進行短距離的滑翔,而且很可能具有強大的飛行能力。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經發現命名了超過120種的翼龍化石。
翼龍的個體大小和形態差異非常大,大者如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現的翼手龍化石,它的兩翼展開約12米,寬度相當於F-16戰斗機,小者形如麻雀。翼龍有兩大類,早期的喙嘴龍類比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有一條很長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龍類主要生活在白堊紀,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龍類屬於爬行動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溫血動物。20世紀除,英國古生物學曾認為,翼龍具備快速運動的能力,像蝙蝠一樣,體上有毛,並有鳥類相似的生活習性,因此,翼龍應該是體溫恆定的溫血動物。後來在德國發現的喙嘴龍化石上找到「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薩克發現了一件比較完整的帶有「毛」的翼龍化石,英國古生物學家通過對這件標本毛狀物和翼膜結構的研究,認為它無疑屬於溫血動物。翼龍身體上的這些「毛」隔熱保溫,防止體內熱量的散失,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能直接證明翼龍是熱血的恆溫動物。
此外,在內蒙古寧城發現的全身覆蓋「毛」的熱河翼龍完整骨架,進一步證明了翼龍為溫血動物。最近在巴西掠海翼龍巨大的頭部脊狀構造上發現具有調節體溫的血管的印痕,也是翼龍為溫血動物的直接證據。另一個證據來自於翼龍的骨骼像鳥一樣有一些具有調節體溫的小氣囊。
事實上,翼龍為了適應飛行的需要,已經具有內熱和體溫恆定的生理機制,較高的新陳代謝水平,發達的神經系統以及高效率的循環和呼吸系統,成為一類最不像爬行動物的爬行動物。
翼龍是恐龍的近親,生活在同一時代,是飛向藍天的爬行動物,有時也被誤認為是「會飛的恐龍」。翼龍起源於約2.15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滅絕於6 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恐龍稱霸著陸地時,翼龍卻控制著天空。
翼龍是一類非常特殊的爬行動物,具有獨特的骨骼構造特徵。早在1784年,義大利的古生物學家科利尼在德國發現第一件翼龍化石時,甚至不能確定它屬於哪一類動物,有人認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認為它是鳥和蝙蝠的過渡類型等等。直到1801年,居維葉才鑒定它為翼手龍,歸於爬行動物。
翼龍並不能像鳥類那樣自由地、長距離地翱翔於藍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環境附近,如海邊、湖邊的岩石或樹林中滑翔,有時也在水面上盤旋。
翼龍比鳥類早了約7 OOO萬年飛向天空,大約在三疊紀晚期就開始適應空中生活,在地球上成功地生存了1.5億年。翼龍為了適應飛翔的需要,具有許多類似鳥類的骨骼特徵,如頭骨多孔,骨骼中空輕巧,胸骨及其龍骨突發達等等。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經發現命名了超過120種的翼龍化石。翼龍的個體大小和形態差異非常大,大者如上個世紀70年代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現的翼手龍化石,它的兩翼展開約16米,寬度相當於F一1 6戰斗機,小者形如麻雀。翼龍有兩大類,早期的喙嘴龍類比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有一條很長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龍類主要生活在白堊紀,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龍類屬於爬行動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溫血動物。2 0世紀初,英國古生物學者曾推測,翼龍具備快速運動的能力,像蝙蝠一樣,體上有毛,並有與鳥類相似的生活習性,是體溫恆定的溫血動物。後來在德國發現的喙嘴龍化石上,找到了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薩克發現了一件比較完整的帶有「毛」的翼龍化石,英國古生物學家通過對這件標本毛狀物和翼膜結構的研究,認為它無疑屬於溫血動物。翼龍身體上的這些「毛」隔熱保溫,防止體內熱量的散失,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另一個證據來自於翼龍的骨骼,它們像鳥一樣有一些用於調節體溫的小氣囊。最近,我國遼西帶「毛」的熱河翼龍的發現,進一步佐證了至少部分小型的翼龍類為溫血動物。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據表明,一些翼龍為了適應飛行的需要,已經具有內熱和體溫恆定的生理機制、較高的新陳代謝水平、發達的神經系統以及高效率的循環和呼吸系統,成為一類最不像爬行動物的爬行動物。
繁盛於中生代侏羅紀(2.08億年前至1.44億年前)和白堊紀(1.44億年前至6,640萬年前)的飛行爬蟲類的成員。翼龍目(Pterosauria)屬於爬蟲類的古龍亞綱(Archosauria)。恐龍類和鱷類也屬於古龍亞綱,鳥類是古龍類的後裔。三疊紀(2.45億年前至2.08億年前)的古龍類趨向兩足步態,因此前肢自由地作其他方式的應用。鳥類和翼龍類二者同樣將前肢轉變成翼。翼龍類由皮膜形成翼面,像蝙蝠而不像鳥。蝙蝠除大拇指外,以其他指骨支撐著膜。然而翼龍的膜只附著在細長的一個指狀物(第4指)上,向後沿體側延伸到膝蓋;在頸部與「臂」之間有附加的皮膜。前面3個指骨為爪狀的細長鉤。其膜看來已完全適應飛翔和滑翔,但不如蝙蝠的膜或鳥類的翼靈活,而且較為脆弱。身體結實,後腿長而細,其構造表明不適應垂直移動或停歇,休息時靠後肢懸掛。頸部似乎在飛行時持豎式,與頭部連成直角並向前。頭骨輕而強壯,大多數骨頭融合在一起;有細長的嘴;眼睛大,像許多鳥類那樣,眼球被一系列位於其四壁的骨板(鞏膜環)所加固。腦子大,明顯地可與鳥類相比。該類占優勢的感官是視力而不是嗅覺。大多數化石見於海相地層,因此很可能通過潛水捕魚獲取食料。但難以理解飛落後如何從地面或水中起飛。
已知翼龍有兩個主要類別。雖然在晚三疊世有早期類型,但在晚侏羅世索倫霍芬(Solenhofen)板岩中的喙嘴龍屬(Rhamphorhynchus)是較原始的典型。該類的特徵包括急劇變尖的大齒、較短的(支撐手指的骨)掌骨、末梢有菱形的長尾。翼展大約1公尺(3.3英尺)。翼龍類第二大類出現一晚侏羅紀,延續到白堊紀,典型的侏羅紀類型是翼指龍屬(Pterodactylus),許多標本見於索倫霍芬板岩。翼指龍(pterodactyl)一般是小爬蟲類,有些標本和麻雀一樣小,特徵包括一些小齒、長掌骨、短尾巴。翼指龍型的後裔延續到白堊紀,通常較大。最好的代表是堪薩斯白堊層中的無齒翼龍屬(Pteranodon)。無齒翼龍屬比信天翁大,翼展達7公尺或更長。1975年,德克薩斯州大本德(Big Bend)國家公園內的晚白堊世非海相地層中,發現了3個非常大的翼龍類的部分骨骼,最大的標本翼展約15.5公尺(51英尺),使其成為見聞中最大的飛行動物。這些爬蟲類的解剖及化石發現處的地形表明,其食料是腐肉而不是魚。翼龍化石不超過白堊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被真正的鳥類所取代。
㈤ 英國老科幻片《被時間遺忘的土地》 (又譯:遺忘島/恐龍之島)哪裡可以下載要求有中文字幕
有個地方有所有的科幻電影和電視劇:
http://bbs.flyine.net/
希望你喜歡並能找到
㈥ 經典的恐龍電影有哪些
經典的恐龍電影有侏羅紀公園1、2、3。侏羅紀世界1、2.
(6)恐龍之島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1.《侏羅紀世界》的背景設置在《侏羅紀公園》故事發生22年後,納布拉爾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主題公園和度假勝地——侏羅紀世界。如同公園曾經的創始人約翰·哈蒙德所期望的那樣遊客可以乘著船、駕著車,或者坐在透明的旋轉球里欣賞身邊的恐龍,優美的景色和寧靜的氣氛令人們流連忘返,但是這一派熱鬧之中似乎暗藏危機。
2.當初的開辦者約翰·哈蒙德所創辦的「國際基因科技公司」已經被「馬斯拉尼國際企業」收購。但如今的國際基因科技公司在製造恐龍的同時還力圖打造「混血兒」,將不同種類甚至不同物種的DNA相結合,最終意外製造出可怕的D-Rex掠食者恐龍。以退役軍人歐文為首的研究小組來到這里研究迅猛龍,卻接連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