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院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小規模、非核心地區影院損失最大
根據中國電影家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為22.38億元,同比下降88%。其中,2000座以上規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規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88%;500座一下規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91.3%,受疫情影響程度最大。
Ⅱ 影響電影院票房的因素
因素一:影片題材及劇本
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因素二:主創團隊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因素三:影片定位
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因素四:影片質量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它本該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在現時的商業環境和信息傳播條件下,影片質量卻不是影響票房的最大因素,爛片高票房者,比比皆是。當然有些片,靠著過硬的質量,還是促成了票房的成功,如《瘋狂的石頭》;而有些高質量的影片通過獲得電影節獎項也能獲得不錯的票房,如《黑天鵝》,《國王的演講》等。
因素五:票價
票價的制定與票房息息相關,單張票價與整體票房之間絕對不是簡單的正相關關系,而是需要經過一整套科學、嚴謹的系統計算才能找到合理的票價區間。高票價是否會「嚇跑」很多觀眾,而低票價是否又能產生「促銷」效應,都不是簡單能夠靠數字進行分析的。制定票價,需要考慮影片宣傳、投資收益、各方分成等許多方面的因素,如果一部好影片因為票價制定不合理造成了票房失敗,那將是一件很令人扼腕的事。
因素六:檔期
一般來說,影片選在賀歲、情人節、聖誕、暑期檔等觀影人群的基數教大的熱門節慶檔期,是有利於票房提升的。時下電影檔期的爭奪可謂激烈,有些片甚至提前一年兩年就定了檔期。每年的暑期檔、賀歲檔都難免出現「大片撞大片、大片碾小片,小片撿漏子」的現象,於是,對於某些影片來說,選了好檔期也避免不了「悲劇」,如《鐵甲鋼拳》和《丁丁》與《失戀33天》撞檔,雖然是大製作、口碑好的電影,一樣會被瓜分票房。另外,對於中國市場來說,如果檔期中有比較叫好的國外大片,國內影片的票房會受影響。抱有「花錢看電影還是選外國大片比較劃算,其它的回家下載看看就可以了。」心態的普通觀眾不在少數。
因素七:發行
發行有多重要?當初合拍片紛紛找中影合作既是明證。強有力的發行能盡可能大的增加影片的覆蓋度,疲軟的影片發行甚至都不能使影片上畫,縱使是再大製作的影片也不能賣過發行關。時下越來越多的大片採取聯合發行的方式,以保證影片覆蓋率、實現票房最大化。
因素八:院線排片
院線是票房回收的最終場所,一部電影能賣多少電影票,基本上取決於院線排片。票房受此因素的影響較大,在宣傳水平、口碑相當的情況下,一般大眾去影院時的選擇並不明確,大多會根據院線場次和時間來決定。當然,排片的多少也是直接受到市場的制約,爛片即使拍再多的場次也沒人看,院線必然會增加關注度高的影片。從片方的角度看,對排片情況「下狠手」,比對做宣傳時的「壓榨」對取得票房更有效。
因素九:宣傳推廣
時下的信息傳播已經邁入媒體社會化階段,對於電影這樣的娛樂產品,影迷期待程度和現實口碑,已經成為票房的關鍵因素。綜合運用宣傳創意、媒體和信息承載方式(如新聞、意見領袖博客、微博、電視、平面等),使影片在上映前、上映中和上映後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直接關繫到影片票房。在某種程度上說,影片的宣傳推廣成功與否已經成為衡量當代電影發行質量和票房收入預估的核心問題。正是由於宣傳推廣的重要性,電影產業鏈條中又催生出一個新的環節——宣傳推廣服務公司,這些公司運用整合營銷的方式為電影的成功推廣、形成口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素十:運氣
運氣包括很多很多,如果片子運氣不好,可能在送審階段就被廣電總局無情地斃掉;如果運氣好,廣電總局甚至會給出連片方都沒考慮到的合理建議,如將在今年3月左右上映的《瘋狂的蠢賊》;如果片子運氣好,一個小小的推廣創意就會成為網民熱捧的焦點話題,如《失戀33天》;如果片子運氣不好,票房被「腰斬」的事情都會發生,如早前的口碑很好的合拍片《十月圍城》被《三槍》和《阿凡達》前後夾攻……運氣,真是什麼時候都需要的。
Ⅲ 電影票房分析及預測
從20世紀初的西洋鏡戲法到今天占據全球電影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資本的加入讓好萊塢在過去百年的發展中變得越來越理智--比起商業片流水線締造者,它更像一個數學家--它精於計算每一項決定對利潤的貢獻:《蝙蝠俠》續集是否要接受男演員片酬的獅子大開口以獲得百分之幾的忠實粉絲買票入場;是否要在動作片的第37分鍾增加感情戲以爭取女性觀眾;是否要為這部爛透了的原著聘請收費高昂的劇本醫生;一個小金人編劇的名頭到底值多少錢……這就是在電影開機之前最為重要的環節:票房預測。
華爾街不僅給好萊塢帶來了密集的資金支持,也帶來了理性的金融工程技術,後者好像一把衡量藝術的尺子。一位浸淫於電影行業的金融人士一語中的:"在這個行業里充斥著曖昧不清、晦暗不明,有真正的藝術家、也有忽悠的吹水者,但到底怎麼判斷是否能合作,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全憑經驗"。
如何預測
早在80年代,美國票房收入預測的先驅BarryLitman對美國80年代近700部電影進行分析推出票房收入預測模型。該系統對之後美國電影投資界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電影票房預測系統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已經成為國際電影產業投融資的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預測系統
電影票房量化分析及預測系統(Box Revenue Prediction)是在考察導演、主要演員、製片、發行及市場營銷、電影生命周期、電影類型、發行地區等影響電影票房的諸多因素基礎上,基於資產定價模型,綜合採用金融工程和回歸統計分析方法研發出的預測系統。它能分析預測不同種類電影的票房價值,成為電影產業投融資重要參考工具,對電影產品定價及衍生產品開發都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中國第一套BRP系統
2012年1月,中影集團聯合艾億新融資本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基於電影票房預測的估值與定價分析系統--BRP系統。通過對過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統計分析,該BRP系統發現了6條有趣的現象:
·低成本的影片一般會比大片更賣座
·無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潤率更高
·類型的藝術特徵跟利潤之間不存在直接關聯,但評論的多寡(無論好評或者劣評)跟利潤之間有密切關系
·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賺錢
·大片的續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賺錢
·明星在為影片帶來更高票房的同時,也往往拉低了利潤率,因為大部分收入進了明星的口袋
Ⅳ 2021年暑期檔票房為何如此慘淡
今年的電影暑期檔票房相比較於上一年,直接出水了40%以上,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就是因為在中原地區出現了疫情復發的現象。所以才導致當時大部分地區都採取了緊縮的政策,像電影院這樣的公開場所基本上是不開放的,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電影院票房的慘淡背後形成的一些因素。
第三,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首先對於這樣的現象,我感覺是非常正常的,畢竟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其實並不是非常的成熟,雖然我們已經推出過幾個現象級的電影。但說實話,不管是製作水平還是口碑,目前依舊是低於國際一線水準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出發的話,國產電影目前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希望他們能夠繼續努力,為我們帶來更好的作品。
Ⅳ 2021中國電影年票房472.58億,我國的電影市場有哪些特點
我國的電影年票房可謂是年年攀高,2021年中國電影年票房以472.58億的成績,宣告著電影行業已經從寒冬中蘇醒,從這驚人的票房數字,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電影市場存在著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主旋律影片受到追捧、商業爆米花片仍舊是主流、影片上映時間集中。
從2021年春節檔起至年底,《你好,李煥英》、《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一系列優秀的國產主旋律作品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主旋律電影因其符合普適性原則,其中蘊含的情感能夠引起大多數中國人的共鳴,並且影片拍攝的手法都比較細致入微,大多數是從細節入手去刻畫人物之間的情感從而成功牽動起觀眾的情緒,讓人沉浸於影片當中,因此票房成績都很好看。
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大家認為中國的電影市場還存在哪些特點呢?
Ⅵ 今年電影暑期檔總票房破90億元,超去年同期!電影市場活躍起來了嗎
今年電影暑期檔總票房破90億元,超去年同期!電影市場活躍起來了首先是因為電影的票房比起同期在增加,其次就是國內的疫情控制的相對平穩,再者就是很多的工業體系正在加速生產同時在擴大生產規模,另外就是人民群眾對於線下電影院的消費需求在增加,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今年電影暑期檔總票房破90億元,超去年同期!電影市場活躍起來了。
一、因為電影的票房比起同期在增加
首先就是人民群眾對於線下電影院的消費需求在增加 ,對於電影的票房而言很多時候比起同期的一個票房增加了不少這對於中國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提升中國經濟市場的一個活躍度。
政府部門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採取一些優惠政策來提升電影院的競爭力刺激消費,同時應該加強對於線下電影院的扶持力度。
Ⅶ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7)電影院票房分析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票房
Ⅷ 貓眼票房分析是什麼
貓眼做票房分析app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市場需要和行業需要,另外一個是於貓眼自身而言,為電影從業者,愛好者,為電影行業創造價值。
電影市場的數據要麼是捂著的,要麼是賣的,這在任何行業本身就是非正常現象,把所有關心電影票房,關心電影消費群體的行業從業者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貓眼票房分析注意:
於貓眼自身而言,為電影從業者,愛好者,為電影行業創造價值,把所有關心電影票房,關心電影消費群體的行業從業者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面向商戶端,分析電影的票房構成有利於形成貓眼自己的分析能力,在以後可以結合貓眼上沉澱的用戶數據向電影拍攝團隊提供票房分析與預測服務。
Ⅸ 國內影院營業率已跌破60%,22年電影院票房收入現狀存在哪些問題
國內影院營業率已跌破60%,2022年電影院票房收入現狀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很多人都無法去電影院里看電影。其次就是因為電影的質量不是特別高,所以才會遭受到那麼多人的排斥和厭煩。有很多電影在前期的宣傳都特別給力,男女主都會舉行一些宣傳的發布會,但是去看了之後就會感覺到特別糟心,感覺自己被騙了,花錢讓自己生氣。
三、結束語
現在的電影院也比較勢利眼,對於一些大明星飾演的影視劇的排片特別密集,但是一些小製作影響力不是特別廣的電影的排片特別少,即使有些質量比較精湛的也依舊無法被大家看到。
Ⅹ 從文化生活和經濟生活角度分析國產影片取得票房高的原因
主要有幾點,1)在於電影院線與綜合性商場綁定,漸漸培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你試想,無論在幾線城市,對於城市男女的約會與娛樂來說,電影自然是不錯的選擇。
消費習慣反補綜合娛樂的形式,發行和宣傳的方法自然會和基礎院線的建設共進,你會看到滴滴專車、大眾點評等等衣食住行都在和電影發行合作;
2)智能手機使得網上售票和APP售票成為了主流購票渠道,這樣非常容易形成科學的排片和價格調比,空座率下降,
另外,也很適合片方和從業者研究數據,比如貓眼電影專業版就是我每天都會關注一下的APP,大數據不是完全有道理,但還是有一定道理,
這些銷售和最直接的市場調研對於市場消費引導有好處,因此售票、排片更科學化、互聯網化,空座率更低。
3)也跟智能手機有關系,我們離網路更近,明星藝人,流行IP,以及相關話題會被迅速討論消化,熱度關注度和票房也是有關系的。
4)商業電影(特指類型片)的製作成為影視公司核心業務,討好觀眾,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討好觀眾,從題材就開始分析,對票房的貢獻亦有幫助。
5)製作周期縮短,海外合作增多,市場擴大。要知道產品線如果成熟,那麼中國電影一定要突破內地市場,走向國際院線,
這樣票房將會繼續增大,製作成本也會大幅增加,單筆收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