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深喉無刪減完整版電影

深喉無刪減完整版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09 17:53:01

1. 有沒有類似於返老還童的電影

如果要在世界上評選「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的東西,美國電影即使無緣奪冠,名次至少也不會掉出三甲。在這個星球上,好萊塢的產品同時扮演了兩種角色,它既是不同膚色、種族和信仰的人群的娛樂對象,又是美國精神和價值觀的龐大載體。因此,在選擇這30部「中國人不得不看的美國電影」時,我們的目光,首先聚焦於「美國」,其次關注的才是「電影」。

美國電影與美國精神
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電影協會( A FI)評選的「美國片十大英雄」中,1962年的影片《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律師阿提克斯•芬奇名列榜首。可以想像,在這個集合了慈父、好公民和反種族歧視鬥士等多種身份的角色身上,普通的美國人可以發現他們心目中若干最一般也最崇高的理想和人生守則:勇敢、樂觀、正直、坦誠……但是,在這些人類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則背後,美國精神中另有一種獨特的東西存在,這就是執著到近乎頑固的獨立。
大概是移民國家的特色———在政權和宗教之外保持一種人格上的自足與自尊,始終被美國人視為民族精神的核心。表現在電影里,便是以《正午》中的退休警長和《巴頓將軍》里的鐵血統帥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孤膽英雄」。在這些影片中,他們往往同時承擔著來自敵人、上司和同僚的壓力,最後憑個人的智慧與血勇,在逆境中殺出一條路來。在《關山飛渡》、《殺無赦》等西部片中,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尤其是後者的結尾,男主角以自己的一身殺氣,震住了整整一隊荷槍實彈的警察,從容而去,實在是酷炫到了極點。
不過現實中畢竟不是每天都有子彈橫飛,對獨立的追求,表現在日常生活的領域,則是對個人奮斗和經濟成功的肯定,這便是美國人津津樂道的「企業家精神」。美國影片中的富人闊佬,固然有卓別麟《城市之光》中那樣的宵小之徒,但也有不少像弗蘭克•卡普拉的《一夜風流》和《富貴浮雲》中那樣善良、開明、滿懷社會責任感與正義感的人物。這在對金錢和市場持懷疑主義的歐洲人看來,往往難以理解。例如,喬治•薩杜爾就曾經在他的《世界電影史》中評論如下:
「它們證明億萬富豪都是一些天真、可愛的瘋子,他們放盪的生活並不妨礙他們從事善行或有益於人類的事情。卡普拉的喜劇對好萊塢的老闆洛克菲勒家族或摩根家族所表示的尊敬,和過去宮廷弄臣對君主的尊敬,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這些近乎斥罵的句子,其實從反面證明了弗蘭克•卡普拉對觀眾口味的把握之准。他的影片,可以說是對傳統意義上的「美國精神」的最好詮釋。在《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一片中,卡普拉把鏡頭對准了國會山、林肯紀念堂和刻有《葛底斯堡演講》的石碑,將這些象徵著美國價值觀中最崇高部分的事物,與現實政治中的污濁和腐敗進行了對比,然後通過正直、單純的青年議員史密斯以及一群孩子的力量重新撥亂反正。二戰中,在卡普拉為美國陸軍部製作的紀錄片《我們為何而戰》中,他用「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的決戰」來形容戰爭,把美國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為「光明世界」的代表,國會山、石碑等鏡頭再次出現,用以為「美國精神」大唱頌歌。該片後來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這種牧歌式的自信,以越戰為起點,開始動搖。至高無上的「山巔之國」信仰,到了《野戰排》和《全金屬外殼》的年代,已經被打回塵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對傳統價值觀的懷疑是空前的。《深喉》一掃「漢斯法典」實施以來統治電影界的清教徒戒律,把赤裸裸的性場面搬上了銀幕。一時間,看《深喉》幾乎成了一種風尚。大學生們在周末呼朋喚友,成群結隊地跑到電影院去看這部影片。這與其說是對性場景的渴望,不如說是享受那種沖破規則、反抗社會的快感。同樣,《油脂》和《毛發》撕去了傳統音樂劇電影「典雅」的面紗,用大量俚語、粗口和嬉皮裝扮直面真實的人生。《洛基》則通過低級拳手挑戰拳王失敗的故事,質疑了「個人奮斗」的傳統信條。只不過在這套系列影片的續集中,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又回到了傳統的懷抱。至於《美國往事》,則是為好萊塢影片中一貫謳歌的「兄弟義氣」埋下的第一塊墓碑。直到許多年後,馬丁•斯科西斯的《好傢伙》終於在棺材上投下了最後一鍬土。
與解構相伴的是新生。以《教父》、《大白鯊》和《星球大戰》這3部影片為標志,「電影小子」們在20世紀70年代初全面接管了史詩片的泡沫迸裂後留下的滿目瘡痍,好萊塢的大製片廠制度被注入了新的活力,電影中的價值觀,也更加關注平民社會和普通人的生活。如表現家庭、親情與事業矛盾的《克萊默夫婦》、講述城市貧民悲慘命運的《午夜牛郎》等。與此同時,《星球大戰》系列為美國社會營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同時也為喬治•盧卡斯培養了一批狂熱擁躉。從「天行者」盧克身上,美國人看到了祖輩曾有過的那種生活與追求:一個青年,孤身一人離開家,到遙遠的地方去實現自己的事業與夢想……
經過十幾年的淘洗,1994年羅伯特•澤米基思的《阿甘正傳》為世紀末的「美國精神」寫下了一部《新約》。卡普拉式的理想主義雖然已經黯淡,但在鬧劇般的歷史事件中,依靠純真、執著與善良,人們依舊能夠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美國人似乎很滿足於這個答案,因為從那以後,好萊塢的主流電影開始朝大投資、高科技、純視覺刺激的方向發展,美國精神通過簡單的、符號化的方式加以表現。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拯救大兵瑞恩》和《蜘蛛俠》中高高飄揚的星條旗。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則體現了美利堅立國的根本,即以「自我救贖」為內核的新教精神。

美國電影中的另類聲音
美國電影業的強盛,除表現為大量從大製片廠流水在線生產出來、大投資、製作精良的A級影片外,還表現為充斥市場的無數低成本娛樂片,即所謂的「B級片」。這些電影多數採取獨立製片的形式,編劇往往兼任導演,奔走呼告求得的一點可憐的資金,多半在影片拍竣前即告用罄。為了省錢,很多影片甚至用磁帶攝像機拍攝,然後就等待著被哪位製片人相中,肯為他們掏腰包,把磁帶轉換成膠片拷貝。實在等不及了,就只好先以錄像帶的形式進入租賃和零售市場,能收回一點成本是一點……
好萊塢怪才蒂姆•伯頓導演的影片《艾德•伍德》,其主角就是這樣一位歷史上確有其人的B級片導演。他出身寒微,默默無聞,卻如同《喜劇之王》里的星爺那樣,始終夢想著看到自己的名字在銀幕上出現。與無數傳奇人物不同,他不是天才,有些時候甚至愚蠢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對拍攝過程中最明顯的錯誤(如拍同一場戲,一會兒是白天,一會兒又是夜晚)都視而不見。除了妻子和一個年老多病的過氣的恐怖片明星外,幾乎所有人都瞧不起他。夢想與熱情是他惟一的精神支柱———這個人後來真的拍成了許多影片,這些影片為他帶來了「有史以來最爛的導演」的評價。不過那又有什麼關系呢?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了。影片中最意味深長的一段,是艾德•伍德和奧遜•韋爾斯在酒館中邂逅。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導演和最差勁的導演坐在一起,像兄弟一樣談論著他們的苦惱和抗爭。也許,就靈魂的層面而言,這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其實很小。
從某種意義上講,理解美國電影,要從B級片開始。它們是電影市場的最底層,是金字塔的塔基,但貢獻卻遠遠超出了所得。為了增加發行量,B級片多半包含大量驚險、兇殺和色情內容。這一方面加深了人們對它的「低級趣味」的偏見,但另一方面,無數B級片導演的探索,豐富了類型片的內容和表現方式,成為電影製作者汲取營養的源泉。許多著名導演在成名之前,都曾經有過在B級片市場打拚的經歷。《蜘蛛俠》的導演薩姆•拉米,當年就憑著一套小製作的《屍變》,不僅成為「邪典」電影中的傑出之作,更初步展現了自己在模型製造和節奏控制上的超凡能力。到了上世紀末,終於出現了一位把B級片的意義發掘到極點的「另類天才」———昆汀•塔倫蒂諾。
昆汀•塔倫蒂諾曾是錄像帶租借店的店員,眾所周知,那裡正是無數B級片的「大本營」。這種滋養反映在他出道後的作品中,令我們在《落水狗》、《低俗小說》等掛著「昆汀•塔倫蒂諾導演」招牌的影片中,看到了濃郁的B級片色彩。在無數的粗口、暴力和對兇殺的過分渲染之後,我們看到的是對無常人生和乖戾社會的黑色諷喻,看到的是對傳統敘事方式的大膽顛覆,看到的是在每年數百部主流影片背後的好萊塢。前不久,昆汀•塔倫蒂諾推出了他的新片《殺死比爾》。據說他在製作這部影片之前,曾用了整整4年時間,觀看了大量歷史上默默無聞的B級片,並將之吸收進《殺死比爾》中那種誇張、變形和戲謔的風格里。也許再過幾年,當我們重新整理這份名單的時候,將會把此片收錄其中。
好萊塢另外一位著名的「另類」導演,是把傳統類型片進行解構與重組,創造出極具特色的混亂感與夢幻感的戴維•林奇(代表作:《藍絲絨》、《我心狂野》)。與一切「另類」的事物同理,觀眾對這些導演的作品的態度往往兩極分化嚴重:喜好者趨之若鶩,厭惡者不屑一顧,極少中庸。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1975年的那部荒誕的歌舞片《洛奇恐怖電影》。該片講述一對夜行的青年男女被雷雨所阻,不得不投宿於一座城堡,一夜之間目睹了兇殺、宇宙航行和實驗室造人等諸多離奇景象。影片上映之後,很快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每天晚上都有100名影迷前去觀看,一遍又一遍,樂此不疲,雷打不動。除此之外,則再也沒有人來矣。於是每天晚上,售票廳也只能賣出這100張「鐵桿票」,一張不多,一張不少。

美國電影中的世界
許多美國影片———尤其是史詩片———取材於美利堅本土以外,甚至歐美世界之外的故事。這一方面豐富了美國片的故事來源,另一方面也為好萊塢影片的「全球化」提供了強大的支持。然而,無論是希臘、羅馬,抑或泰國、中國,世界上所有其它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事實和歷史人物,在經過好萊塢「加工」之後,無一不失去了本來面目,被深深烙上了一個「美國式」的鷹徽標記。
在本文後面附帶的影片名錄中,包括1956年由迪克•鮑威爾導演、約翰•韋恩主演的影片《成吉思汗》。我們選錄這部影片,並非覺得它是什麼了不起的傑作,而是恰恰相反。這部影片可謂好萊塢濫改歷史,炮製所謂美式「史詩片」最惡劣之一例。其內容大致是:
塔塔爾人的公主孛爾貼在出嫁的路上被鐵木真劫持(他和他的兄弟們從一個戈壁化的小山包上沖下來,像極了西部片里的印第安人)。為逃避塔塔爾人的報復,鐵木真求助於王罕(這個蒙古游牧首領住在一個很像巴格達的城市裡,擁有巨大的皇宮和大理石地板)。王罕與塔塔爾人定計陷害鐵木真,後者卻在孛爾貼的告警和幫助下,殺死了敵人,繼承了他們的龐大軍隊,開始了征服世界的事業。
倘若成吉思汗的後人看到這樣的故事,不氣死才怪!
其實這部爛到極點的影片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因為它把好萊塢改造其它民族歷史的「套路」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些影片中,所有的角色,只是穿著其它民族的服裝,使用著其它民族的名字,不僅滿口說的都是地道的英語,骨子裡更完全是美國式的思維,以及由美國主流影片賦予他們的靈魂。這些影片的共同特點是:感情在人物性格和事件中起決定性的作用,角色往往憑借感性而非理性行事,強調歷史事件的偶然性和巧合。在影片風格方面,則力圖把不同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硬性地塞進好萊塢「類型片」的框架之中。前面的這部《成吉思汗》,不過是這種套路發展到「物極必反」程度的產物而已。這樣的胡編亂造,連美國人都有點看不下去。有影評者尖刻地說:「我還以為這部電影里的角色,都是些外星人哩,導演是不是忘記在片尾說明了……」
但是,在這種「套路」之下,也曾經產生過不少優秀影片。以拍《聖經》題材著稱的西西•地米爾曾經聲稱:「給我兩頁《聖經》,我就能給你一部電影。」其間奧妙,也無非是以聖書為骨,依照前面所言的套路,添加上劇情片的內容而已。在他的眾多作品中,有《參孫與大利拉》等中庸之作,也不乏《十誡》這樣製作精良、人物刻畫深刻而富有層次的經典。片中「分開紅海」一場的特技,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一般而言,好萊塢在拍攝其它民族的史詩片時,其年代越是古老,其記載越是模糊,其地點越是貼近歐洲,影片也就越出色,如《賓虛》、《勇敢的心》、《辛德勒的名單》等。葛麗泰•嘉寶主演的《瓊宮恨史》雖然招來了瑞典的抗議,但在藝術上獲得了成功。尤其是嘉寶在片尾著名的「無表情」表演,已經成為眾多表演教程的範本。然而上述3條如果反過來,出來的片子便往往不忍卒睹,《安娜與國王》便是其中的代表。

參考資料:http://vampire1985.blog.sohu.com/

2. 拉芙蕾絲的影片評價

美國五十年代政治上麥卡錫主義盛行,整個社會氣氛壓抑和沉悶,思想趨於保守,文化工業的大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又牽制理想的發揮,「垮掉的一代」們在戰後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信仰與抱負,進而在六七十年代愈演愈烈嬉皮士成為美國反主流文化的反英雄,他們承接法蘭克福學派批判大眾文化製造幻想,金斯堡使勁地嚎叫大肆宣揚毒品、致幻劑、性解放,一眾尾隨青年穿著破衣服、住著破房子、當眾裸體、同性戀雙性戀頻繁、交換情人過著群居生活,在倫理秩序失衡中發現新的自我,追求自由,還原被扭曲的軀體和靈魂,與既有的傳統道德秩序對抗。丹尼爾·貝爾認為,這種反叛情緒和對時代的狂怒是「喧鬧不堪、咒罵成性、流於猥瑣的」,並且概括出六七十年代文化激進主義的特色「對暴力和殘忍的關注;對性倒錯的迷戀;製造噪音的慾望;反認知、反智性情緒;堅決抹去藝術和生活之界限的努力;藝術和政治的融合」。Linda Lovelace這個創造了上億美元票房的情色片《深喉》的女主角,就是性解放時代的封面女郎。《深喉》在美國的影響之大、波及范圍之廣,一時間受到性解放人士的高度簇擁,而引發了與保守派的論戰。當時的製作公司和演職人員因此被告上法庭,男主角還被判5年刑期。美國總統尼克松「水門事件」給《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線索的報料人自稱「深喉」。現實生活中Linda Lovelace 不堪忍受丈夫查克帶來的折磨以及影片帶給自己惡劣的影響,此後一直是美國反色情運動的代言人。影片《拉芙蕾絲》開頭20歲左右年齡的Lovelace反感自己的小夥伴揭開自己的胸罩帶裸泳,本以為這會是一個保守的鄰家女孩,但是事後我們知道她還曾有一個孩子,結合陌生男子Chuck,很快便於其熱戀上床,嘗試一切未嘗嘗試過的性技巧,可見Lovelace 也是眾多性解放成員的一份子。而恰恰就是這個陌生男子查克讓她渡過了多災多難又無比輝煌的一生。來自宗教和男權的雙重壓抑使拉芙蕾絲帶上了強烈的女權色彩,拉芙蕾絲遭受查克Chuck的毒打深夜回到父母家中希望能得到母親的庇護,然而狂熱的清教徒母親卻讓女兒一切都聽從丈夫的,認為無權為女兒做主。而查克憑借強大的男性霸權主宰著拉芙蕾絲的一切,不擇手段地強迫拉芙蕾絲拍三級片、接受性交易,還有無原則的毒打。孱弱的女孩根本無力承受,更無力反抗這一切,女性的地位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觀,仍舊匍匐於男性的腳下。而導演似乎無意在女權和性解放在著墨太多,Linda Lovelace失足婦女受騙被逼拍照賣淫的故事完全架空了時代感,放在哪一時代都可能會發生,都會受到同情。這一出性解放和反女權的戲反而被拍成由於婚姻不幸和家庭矛盾造成的失足事件。有著大眼睛和頗似娃娃臉的阿曼達·塞弗里德扮演拉芙蕾絲,對於傳記片,如果劇本、導演、演員發揮問題不大,肯定能拿到一個奧斯卡提名。但是90分鍾的片長,被明顯分割成前後兩部分,一部分是拉芙蕾絲的輝煌史,一部是受虐史,倒敘插敘的頻繁使用支撐起一個完整的故事,阿曼達的表演顯然也會有前前後後的對比,然而不連貫地分割使得角色本身的轉變顯得過於突兀,一面天堂一面地獄,幾乎是同一張臉在通過化妝變幻著滄桑而沒有任何分別。

3. 靠《深喉》掙了一個億,背後卻是虐愛悲慘的一生!

1972年一部《深喉》電影,以二十萬製作費,帶來了1億票房,成為美國最賺錢電影之一,電影不但賣座,亦極具爭議性。

紅顏秀也在不久前安利過這位只有159CM,嬌小、迷離而妖嬈的阿曼達,和她毀盡三觀的一部作品《克洛伊》。喜歡的小夥伴可以來紅顏秀里提貨!

相比《克洛伊》,阿曼達的這部《拉芙蕾絲》在表演風格上依然延續了她讓人荷爾蒙上線的大膽表演,劇情也是盡毀三觀的故事內容。

《拉芙蕾絲》是由羅伯·愛潑斯坦、傑弗瑞·弗里德曼兩位導演共同執導的,該片主要講述美國演員琳達在拍攝影片《深喉》前後的生活以及與丈夫的感情的傳記電影。

講真《拉芙蕾絲》的看點還是在女主非比尋常的一生,阿曼達的表演依然在線,但是影片風格處理上過於簡單了,故事有些淺嘗輒止。

《拉芙蕾絲》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6.3分,IMDB只有6.2分,評分雖低,但總比原版《深喉》的評分高出不少吧。

青澀的琳達還是個家教嚴格、害羞、渴望自由的少女,命運的轉折點就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一個名叫恰克的酒吧。

年輕的姑娘遇上老司機,自然輕而易舉就被俘獲芳心,青春叛逆的琳達甚至不顧家人的阻撓,毅然決然的和恰克私奔、同居。

戀愛中的女人享受在兩人瘋狂激烈的狂愛游戲中而不能不可自拔,並結了婚,六個月後,溫柔的恰克卻因組織「賣身」被抓捕,欠下大筆保釋金。

姑娘如何失足,首先就是嫁了個人渣,至此恰克帶上了琳達走上了靠「賣妻」為生的還債路上,維持他們倆人的生計,

軟弱的琳達在恰克的引導下,結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損友」的導演達米諾,並未琳達量身定製了《深喉》!

結果琳達成為了火熱的女明星,真的是一「炮」而紅,各種名利雙收!

至此電影也完成了一半,下半段將以一切全部打碎,還原了琳達這一路走來的心酸和痛苦,而恰克也是個有施虐傾向的癮君子。

成名前,琳達被恰克虐待,當做搖錢樹,成名後,琳達不但沒有分到應得的,任然被恰克送到各大導演的床上。

琳達將自己的遭遇痛訴給家人,得來的只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順從忠告。

從青春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到解鎖各種姿勢技術的成名女星,被路人指指點點,琳達受盡了折磨。

影片最後,軟弱的琳達終於爆發,開始認知自己,洗心革面,但現實中的琳達卻並沒有這樣完美的結局!

現實中的琳達在事業進入低谷之後,也終於離開了恰克,參與女權主義運動,開始了自己反情色的人生道路。

1981年,琳達在多倫多太陽報上說:當你看電影《深喉》時,你是在看我被施暴,這部電影還在上映是一種罪惡,整個拍攝過程中有一把槍指著我的頭!

然而隨著幾任丈夫的離開,和生活的拮據,那個女權主義的急先鋒琳達,在52歲時被生活催化墮落,竟然復出重操舊業!

她的論調轉變為:《深喉》改變了某些伴侶的生活,這或許畢竟不是什麼壞事!

漫長的故事終究在2002年的一場事故中結束,曾經一度綻放出短暫光芒的超級巨星,就這樣結束了她悲慘傳奇的一生。

4. 類似本能的電影

1.《苦月亮》
2.《艷舞女郎》
3.《火腿火腿》
4.《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5.《青春珊瑚島》
6.《原罪》
7.《一朵梨花壓海棠》
8.《深喉》
9.《克洛伊》
10.《偷香》
11.《大開眼戒》
……

5. 世界電影史上有哪些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

第一類:情色
《巴黎最後的探戈》、《感官世界》、《半熟少年》、《深喉》、《午夜牛郎》等
「性」永遠是最容易引起爭議,激起社會輿論大嘩的話題。同時,它也往往是電影人打破禁錮所最願意選擇角度。
1971年的影片《深喉》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幾乎一無是處,但因為影片大膽的題材處理正好趕上美國70年代性解放風潮,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一部爭議之作。
影片相當於把硬性的色情片拿到了影院中來放映,其結果就是在美國23個州遭禁,5個有關公司和12位演職員被告上了法庭。不過一些支持性解放和主張藝術自由的人士卻選擇了支持本片。法官陳詞說:「這部影片的喉嚨應該被割掉。」當天,放映本片的世界劇場就打出標語:法官割喉,舉世悲哀。
諷刺的是,一名官員查爾斯·吉丁評價本片說:「污穢物像洪水一樣吞沒了美國人的大腦、心靈和靈魂!這是前所未有的災難!」結果這位官員後來被控貪污。另一名官員羅伊·科恩發誓要把男主演雷恩斯送進監獄,但科恩不久後死於艾滋病——原來他一直是個同性戀者。
最終,影片男主演還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後來也聲明說,在拍戲的時候「有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
1972年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因為出自著名導演貝托魯奇之手,更堪稱情色與藝術之爭的經典案例。因為影片的性愛描寫,羅馬高等法院認定貝托魯奇和男女主角犯有「猥褻罪」。判處貝托魯奇兩個月的徒刑,剝奪公民權十年,並要求其銷毀電影膠片!歐洲一些國家也禁映了影片。
大島渚的名作《感官世界》也因為大膽直接的性描寫,只能變成一部法國影片,到法國去做後期和剪輯——因為法國當時剛剛解禁了對色情電影的限制。影片在日本本土卻遭到禁映。
近年來,像《半熟少年》《反基督者》《女性癮者》等在情色上大膽表現的電影也屢見不鮮,但引起的社會反響已經遠不像40年前那樣強烈。
第二類:宗教
《基督受難記》、《基督最後的誘惑》、《驅魔人》《萬世魔星》等
宗教也一向是個敏感的話題,尤其在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宗教傳統濃厚的國家。很多電影人敢於去拍攝大膽的社會性題材,甚至去突破性的禁忌,卻對宗教內容極為謹慎。
馬丁·斯科塞斯拍攝《基督最後的誘惑》時,其老搭檔羅伯特·德·尼羅就因此最終放棄出演。影片因為把基督描寫成了一位凡人,甚至一度決定與妓女抹大拉的瑪莉亞成婚生子,由此引起一些教會機構的強烈不滿,一些教眾甚至到放映本片的影院外進行抗議,阻止觀眾入場。一個宗教團體甚至想花650萬美元把影片拷貝從環球公司買來銷毀掉!不少國家也把它作為了禁片。
於此類似的還有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和拿耶穌惡搞的《萬世魔星》。前者影片中出現了用十字架插入女孩下體的情節,後者則講述了一個普通男子布萊恩因為各種陰差陽錯被當做了救世主最終被釘上十字架,極盡諷刺誇張惡搞之能事。可以想見,兩部影片都遭到了教會組織的強烈抵制——《驅魔人》一度在英國被禁,甚至不允許發行錄像帶。
2004年著名演員梅爾·吉布森執導的《基督受難記》可謂是個反例——除了影片極其直接的暴力血腥鏡頭,更重要的是其宗教傾向和反猶傾向引起的廣泛爭議。不過這次,力挺本片的卻是教派一方。
《基督受難記》對耶穌最後走向十字架的歷程進行了細膩真切的呈現,將其所受的困難和內心的矛盾痛苦展現出來。上映後影片得到了教皇的認同,大量基督教團體在復活節來到時團體組織觀看(這種群體組織看電影的情況在北美可算罕見),以致影片在北美拿到了3.7億美元的驚人票房(《超人:鋼鐵之軀》現在北美票房也不過2.5億美元),全球票房也達到了6.1億美元。這是很多商業大片都難以達到的驚人數字!
《紐約客》等左翼雜志以漫畫、評論等形式對其進行了諷刺、批評,認為該片對宗教精神的宣揚毫無新意,等於在拍教會的馬屁。爛番茄網站上,影片的新鮮度僅有49%!影評人大多對本片持否定態度。更嚴重的是,影片中若有若無地表現了猶太人對基督之死必須負責的指責態度——在1965年,羅馬教廷已經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聲明他們從此以後不再需要背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本片舊話重提,又是在猶太人佔主導的好萊塢,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後來吉布森和他老爸都又爆出過反猶言論)
新千年到來之後,基督教天主教等各教派也都在進行改革,力圖在新時代展現新的面貌。畢竟嚴酷恐怖的中世紀早已成為了過去。當同樣涉及宗教問題的《達芬奇密碼》上映時,教會對其已經非常寬容,不再說三道四,他們大概也明白,那不過是一部以宗教為噱頭的商業片而已。
第三類:政治
《一個國家的誕生》《意志的勝利》《清宮秘史》《武訓傳》等
政治正確(簡稱PC)也是電影潛在的准則之一,這個標准往往隱藏在更深的層面之中。由此引起的「爭議」,對電影本身以及電影人來說,其結果經常是事關生死的!
當年的國產電影《清宮秘史》和《武訓傳》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者講的是光緒、珍妃與慈禧時代的故事,因為片中對義和團的描寫較為負面,正好撞到靶子上,被作為打擊劉少奇的工具被大遭批判。當時香港報紙全文轉載了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電影》,影片導演朱石麟讀後氣惱交加,因病整日躺在帆布椅上的他激憤起身,沒走幾步突然跌倒,送醫院後不治身亡!《武訓傳》更是一禁多年,至今都難得一見。影片所引出的已經不是價值觀的爭議,而是被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路線之爭的高度,殺雞儆猴了。
一部電影是否PC,是否有價值觀問題,並不是肯定或否定一部影片的基本依據——除非影片真喪心病狂到觸犯人類共識的基本底限(例如為納粹翻案或者歌頌紅色高棉)。即使是里芬斯塔爾為納粹做宣傳拍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還有歌頌臭名昭著的3K黨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也沒有被打入冷宮。《一個國家的誕生》把黑人描寫得醜陋不堪,而白人一個個都是「偉光正」的樣子,影片在1915年上映後就遭到了美國全國范圍內的抗議,但到了1993年,影片還是被列入美國國家電影名冊(National Film Registry),作為重要電影文化資料保存保護起來。
第四類:暴力與社會准則
《天生殺人狂》《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發條橙》《邦妮與克萊德》《索多瑪120天》
暴力也是電影樂於表現內容,這其中有反思、否定,但也得承認暴力的影像往往能給觀眾帶來腎上腺的刺激,產生驚悚的愉悅感。所謂銀幕上的暴力美學,就是把暴力場景非現實化、誇張化之後,令其盡量脫離現實的威脅與可怕,轉化成一種美感和儀式感。
但有很多電影為了追求真實感,不願把暴力虛幻化,這些電影往往把血淋淋的暴力和令人不適的強奸、兇殺場面呈現在銀幕上,逼迫觀眾去感受、去體驗,進而去思考(未必都能達到這個程度)。
例如七八十年代的幾部B級片《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等,對暴力、強奸的描寫都非常露骨寫實——影片《魔屋》在拍強奸戲的時候,女演員Sandra Peabody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竟然無法控制必須離開片場。
《發條橙》和《天生殺人狂》因為似乎採用了一種中立的態度去看待影片的主人公:混混、殺人犯、濫施暴力者,結果引發了很多模仿犯罪的行為。據統計,在北美及海外有12起模仿《天生殺人狂》產生的謀殺犯罪行為,其中一個案子的受害家庭為此把導演的電影公司華納都告上了法庭。
當年,開啟了新好萊塢時代的《邦妮與克萊德》就被認為是美化了罪犯,有傷風化,引發了後來「壞蛋當主角」的電影風潮。《索多瑪120天》更是把暴力、虐待、情色展現到了極致!——1977年,當英國一家影院放映本片的未刪減版時,遭到了警察的突襲!直到2001年,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才同意影院放映本片的一個刪減很多的版本。
我們看到,性、暴力、標準的社會行為規范、宗教、政治,都是電影最容易產生爭議之處。這些充滿爭議性的電影,隨著時過境遷,往往已經顯得不那麼驚世駭俗難以接受,今天習慣了邪典電影B級片重口味的觀眾看起來有些恐怕毫無沖擊力。這些當年的話題之作電影有的並不出色,但大部分從電影藝術角度看都堪稱經典,不是僅靠爭議性流傳至今。它們或是勇於打破禁忌和封閉的界限;或大膽觸及敏感的社會、宗教、政治問題;或突破陳腐的道德准則和虛偽乏味的社會規范;或敢於描繪血腥暴力的真實……但無論如何,電影的獨特性、其藝術或商業品質,才是電影真正的價值所在。

6. 《總統班底1976》百度網盤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艾倫·J·帕庫拉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ueL9sOhxYoRXYURjuKAS9g


提取碼: esje
《總統班底 All the President's Men》
導演: 艾倫·J·帕庫拉
編劇: 威廉姆·高德曼
主演: 達斯汀·霍夫曼、羅伯特·雷德福、傑克·瓦爾登、馬丁·鮑爾薩姆、哈爾·霍爾布魯克、F·默里·亞伯拉罕、簡·亞歷山大、傑森·羅巴茲
類型: 劇情、驚悚、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1976-04-09
片長: 138 分鍾、Spain: 125 分鍾(TV version)
又名: 驚天大陰謀、水門事件、大陰謀
根據水門事件揭發人Carl Bernstein和Bob Woodward所寫自傳改編的電影。二人是
《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在水門事件里,他們歷盡艱辛揭開政治黑幕,人物和事件一同成為美國一段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由五名盜賊開始,他們潛入水門大度行竊。本來是一樁不甚重大的刑事案件,卻在Bernstein(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飾)和Woodward(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 飾)的追查下,最終撕開了一條大裂縫,矛頭直指總統尼克松。從1972年到1974年,從尼克松競選總統到尼克松連任上台,華盛頓郵報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被威脅。主編本·布萊德利站在了新聞自由和相信自己記者的這邊,Bernstein和Woodward得以繼續追尋事件真相,得到了重要線人「深喉」的幫助,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曲折艱辛後,水門事件最終導致尼克松...


7. 還有沒有類似像陰齒這樣的恐怖電影

詹妮弗的誘惑驢拳我唾棄你的墳墓殺人不分左右……人皮客棧這些全是很不和諧的R級電影~

8. deep throat 1972的百度雲鏈接或者其他地址,315603072@企鵝.com

深喉 Deep Throat (1972)
導演:傑拉德·達米亞諾
類別:喜劇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主演:Harry Reems/Linda Lovelace
上映日期:1972
片長:61 分鍾/ 67 分鍾(瑞典) / 50 分鍾(英國刪減版) / 85 分鍾(
作者:傑拉德·達米亞諾
中文名:深喉
外文名:Deep Throat
下載地址:私信給你

9. Sasha Grey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上映時間:2014
劇名:彈窗驚魂
扮演角色:Jill
導演:那奇歐·維加隆多
合作演員:伊利亞·伍德 

上映時間:2013
劇名:地獄之火

上映時間:2012
劇名:Would You Rather

上映時間:2011
劇名:聖徒Hallows

上映時間:2011
劇名:與你共融

上映時間:2011
劇名:應召女郎之死

上映時間:2010
劇名:麥麗絲夢游辣境Malice in Lalaland

上映時間:2009
劇名:跳躍剪接

上映時間:2009
劇名:深喉:警示錄 Throat: A Cautionary Tale

上映時間:2009
劇名:遠行戒煙Quit

上映時間:2009
劇名:應召女友

上映時間:2009
劇名:生日舞會 The Birthday Party
導演:薩莎·格蕾

上映時間:2008
劇名:我在AV的日子/毛片兒歲月/9 to 5: Days in Porn

上映時間:2008
劇名:加勒比海盜成人版2

上映時間:2007
劇名:石器時代 Homo Erectus
導演:薩莎·格蕾

10. Deep Throat 電影

我知道,不過沒字幕。三四年前以前有下過有中文字幕的,不過不小心刪了。

閱讀全文

與深喉無刪減完整版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智商殺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10
2013歐美最新電影 瀏覽:955
電影夏日情未了拍攝地在哪裡 瀏覽:843
微電影香港巴士 瀏覽:896
電影賽虎迅雷免費下載 瀏覽:834
世界奇妙物語完整電影 瀏覽:313
世界上有多少部那種電影 瀏覽:273
日本拍的懸疑電影有哪些 瀏覽:742
電影大黃蜂藍色霸天虎圖片 瀏覽:648
美國電影大尺度有哪些 瀏覽:72
包青天有哪些電影 瀏覽:931
電影天堂軍師聯盟下載 瀏覽:449
鶴山廣場電影安排 瀏覽:283
世界電影里女特工排名 瀏覽:35
免費冰河世紀電影 瀏覽:884
恐怖角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207
極速營救劉思佳完整版電影下集 瀏覽:986
校園愛護環境的微電影 瀏覽:951
上海看電影孩子不爭氣 瀏覽:895
電影修女傳服裝分析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