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浦 蒲演過哪些電影
電影作品:
《尋找周傑倫》 女一號
《生死對決》 女一號
電視作品:
《紅蘋果樂園》
《愛與夢飛翔》
《綠水英雄》
《藍球部落》
電視電影:
《籃球寶貝》 女一號
MTV
周傑倫《軌跡》MTV 女主角
㈡ 為什麼去蒲廟屬於離邕
蒲廟不屬於南寧區。廣西南寧,古稱邕州,簡稱邕,蒲廟不屬於南寧區,蒲廟鎮位於八尺江與邕江交匯處,所以去蒲廟屬於離邕,蒲廟鎮位於廣西首府。
㈢ 沈家門大蒲灣廟叫什麼寺廟
沈家門大蒲灣廟叫什麼寺廟,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沈家門大蒲灣廟叫寶陀觀音寺寶廟。
㈣ 打神告廟的介紹
電影《煙花淚》是根據蒲劇《打神告廟》改編,北京電影製片廠 改編:杜波、趙乙、張峰、李安華、謝添 藝術顧問:趙子岳 導演:謝添攝影:張中平 美術:石建都 副導演:朱玉榮。蒲劇,晉劇,川劇,秦腔,豫劇,京劇均有演出,主要採用戲劇中水袖功來襯託人物心中悲憤。
㈤ 有什麼關於小提琴的經典電影啊
1.紅色小提琴
三百年來,一把紅色小提琴在數個國家流浪,與數人的命運緊緊相牽。彷彿有某種魔咒,讓人們為這把琴瘋狂著迷。
小提琴的製造者,是十七世紀義大利的樂器大師(卡路•施齊Carlo Cecchi 飾 )。妻兒死去,難抑悲傷的他,把愛人的血塗在小提琴上,從此琴就輾轉流落到了奧地利。一個練琴的小男孩為了這把琴痴迷,直至倒落在舞台上。
小提琴的流浪從未間斷,從盜墓者,到吉普賽人,到為之自殺的作曲家波普,再到文革期間上海的一位音樂老師。這期間,無論擁有者是否明白小提琴真正價值,都逃不出它的魔力。終於,有鑒別專家知道了小提琴的秘密——它的外殼染著三個世紀前一位大師的血和淚。
2.今生情未了
法國片《Un coeur en hiver》,按本意大約譯作《冬之心》,中文又譯《郎心似鐵》或者《今生情未了》。覺得譯得不準,照我說,不如譯成《今生情了了》。女主角是個小提琴家,美麗自負。男主角是修補小提琴的行家。他幫她修琴。他去看她排練拉威爾的作品,被她迷住,也許是被她的音樂迷住。 她知道他們彼此喜歡。
3.和你在一起
普通百姓劉成(劉佩琦)為讓從小拉小提琴的兒子劉小春(唐韻)的小提琴技藝有較大提升,帶著他從江南來到北京,拜了性格怪異的江老師(王志文)為師,在學習過程中,劉小春逐漸與江老師成為忘年好友。風情萬種的莉莉(陳紅)與劉成父子倆住得很近,她讓劉小春逐漸萌發生出莫名的愛戀。
4.夢幻街少女
正在讀初三的月島滴滴是一個喜歡看書的女孩,她每次都能在借書卡上看到一個叫天澤聖司名字,因此她對這個人充滿了好奇。
滴滴一直喜歡寫詩,有一天她跟好友夕子在討論寫詩的事,夕子告訴滴滴自己收到了情書,但事實上夕子已有了喜歡的人。更沒有想到的是,夕子喜歡的杉村喜歡的是滴滴,滴滴一時間感到十分困惑。
滴滴無意中來到了一個小店,原來店主是聖司的爺爺。認識了聖司之後,聽到了聖司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之後,也激發了滴滴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之念。當聖司離開了到義大利學習做小提琴時,滴滴決定要專心寫作。當滴滴完成了作品之後,她發現原來自己高估了自己,就這樣她選擇繼續考高中,這時她非常想念聖司。
一天凌晨,她站到窗邊,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5.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
下崗工人胡佐衡在路邊撿到一把小提琴後,突然萌發了學琴的念頭,隨後便一發不可收地痴迷於練琴.面對家人、同事、鄰居的疑惑不解、冷嘲熱諷乃至激烈反對,他仍樂詞不疲。在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少年宮老師的幫助下,他的琴藝有了進步,而周圍人也漸漸開始理解他。
本片風格頗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它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胡佐衡在路邊意外撿到一把小提琴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胡佐衡拿著沒人認領的小提琴,突然萌發了到少年宮學琴的念頭,隨後便一發不可收……
6.梅紐因-世紀小提琴
法國小提琴家與音樂紀錄片導演布魯諾·蒙桑容的作品,風格相當接近他在兩年後拍攝的《里赫特:謎》www.douban.com/subject/1828568/,由傳主面對鏡頭,講述他的音樂人生,穿插大量紀錄片影片鏡頭。
7.小提琴與壓路機
一個壓路機司機與一個小提琴琴童的短暫友誼.
㈥ 以前有一部電影有蒲字三個字的
玉蒲團,兄弟藏挺深啊。。。
㈦ 我家有一幅書法,作者是一個叫蒲什麼的人,誰能告訴我它是誰啊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出生於公元 1640 年,卒於 1715 年,終年 76 歲。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貧困潦倒,後人用 8 個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讀書、教、著書、科考。蒲松齡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文人家庭,由於家道中落,請不起教書先生,便隨父讀書。他自幼聰慧過人,經史過目不忘。 18 歲完婚,應父母之命,娶本縣文人劉國鼎的次女劉孺人為妻。 19 歲初應童子試,便以縣、府、道三試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東學政施愚山先生的賞識,一時名聲大振。為了求取功名,實現理想, 20 歲的蒲松齡與同鄉好李友梅、王鹿瞻、張歷友共結「郢中詩社」,潛心治學。現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陽河等地就是他們當年經常活動的地方。 25 歲時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齡只分得「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於生計,於康熙九年應同邑好友孫蕙的邀請,到江蘇寶應為知縣孫蕙做幕賓。那段時間蒲松齡開闊了眼界,寫下了不少詩文,但也飽嘗了寄人籬下之苦,加上思鄉心切,第二年便辭幕還鄉了。
歸來後的蒲松沒有考取功名,便屢屢設帳於縉紳之家,其中約三十年的時光是在淄川大家畢際有府上為塾師,在畢家他結識了當時的一批著名文人如王士禎、高珩、朱緗等,這對於《聊齋志異》的創作和傳播有極大的影響。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他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將其編定為《蒲松齡集》。
蒲松齡 74 歲時妻子劉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絕,倍感人生苦短,就這樣過了兩年,蒲翁也於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 年正月 22 日,在故居聊齋與世長辭。蒲翁墓中出土的東西,有錫酒壺、錫酒杯、旱煙袋、念珠、宣德爐、四枚壽山石印章,還有其夫人用的銅鏡、耳勺。一代文學大師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為後人留下的財富卻是永不磨滅的 !
蒲松齡故居
位於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蒲松齡故居是一座幽靜古樸的庭院。院落座北朝南,前後四進,西有側院。門楣上懸掛著郭沫若題寫的匾額「蒲松齡故居」,院內月門花牆,錯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間,為蒲松齡的誕生處和其書房「聊齋」。室內陳列著他74歲時的畫像,上有其親筆題字。南院有平房兩間,舊稱「磊軒」,是以蒲松齡長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陳列室,蒲氏家譜、手跡和其多種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齋正房後為6間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種論著,以及當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豐子愷、李苦禪、俞劍華、李樺、戴敦邦等書畫家為故居所作的書畫、題詞100餘幅。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柳泉 又名滿井,在淄川區蒲家莊東側約百米的山谷中。據載,早年井中清泉涌流,外溢為溪,大旱不涸,古稱滿井。最初蒲家莊也由此得名滿井村,至明朝末年,蒲姓日繁,因而村始易為今名。當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後人又稱之為「柳泉」。相傳蒲松齡曾多次在此設茶招待過往行人,搜集創作素材。蒲松齡酷愛此地,自號「柳泉居士」。1980年,柳泉旁新建草亭、涼亭,井口圍加了欄桿,井旁「柳泉」石碑為著名文學家沈雁冰所踢寫。柳泉北面原有一座龍王廟,也叫滿井堂,廟西廡原有《新建龍王廟碑》一塊,碑文系蒲松齡所撰。現廟已無存,碑已移存蒲氏故居內。
蒲松齡墓 位於淄川區蒲家莊東南約500米處。墓地四周系磚石砌圍牆,內松柏樹10株古木陰翳,鬱郁蔥蔥。墓院系蒲氏老林,內有古墓幾十個,蒲松齡墓在墓園北側,封土高約兩米,墓穴呈頭向西南,足向東北之勢。墓前立清雍正三年(1752年)同邑後學張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1954年建立了一座四腳碑亭,1979年又在亭前建立沈雁冰撰寫的《蒲松齡柳泉先生之墓》碑。
聊齋園 位於淄川蒲家莊村東,建於1987年,佔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聊齋園分為藝術陳列館、狐仙園、石隱園、聊齋宮、滿井寺、觀狐園六部分。藝術陳列館共三個展室:第一、二展室陳列反映蒲松齡生活的詩詞、文稿及頌揚蒲松齡的圖畫、詩歌、書法等藝術作品;第三展室展出了18組蒲松齡生平塑像,形象逼真。「狐仙園」內建築錯落有致,小巧美觀,包括共笑亭、留仙橋、柳拉碑、奇幻門、聚仙峰、卧狐、獨眼狐等景觀。「石隱園」內建有遠心亭、同春堂、遲月亭、九迴廊、文梓樹、蔓松橋、霞飴軒及各種石景等,並有假山、怪石及花草。「聊齋宮」內有《羅剎海市》、《席方平》、《畫皮》、《嬌娜》、《屍變》等聊齋故事藝術雕塑作品,並採用燈光、音響、電影特技等現代科技表現手法,再現了蒲松齡筆下神鬼狐妖的藝術形象。「觀狐園」內。
蒲 松 齡 書 館
蒲松齡書館坐落在山東省淄博市周村西南昆侖路旁、王村鎮西鋪村西鋪大街。原系明末戶都尚書畢自嚴故居的一部分。先生一生的職業是教書,他在其三十二歲時,應好友畢際友[公元一六七九(康熙八年)至一七0九年(康熙四十八年)]之聘離開家鄉淄川區蒲家莊,在此設館教塾三十餘載。直到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一年),先生在度過了近四十年的塾師生涯,七十一歲高齡時,才撤帳歸里田園,連續教了三十八年的書。在漫長的三十八年中,先生憑著自己的才能,棲身於王村西鋪的高牆內,寓居於畢家的松齡書院,領銜伴讀在綽然堂,可以說,西鋪是先生的第二故鄉。
彈指三百餘載,當年先生執教著《聊齋》的書院——「 畢尚書府」,幾經蹉跎歲月的風風雨雨,歷盡滄桑,到文革時期一度破敗不堪、面目全非。
春風又綠「江南」岸。從一九八五年以來,淄博市人民政府暨周村區人民政府為弘揚民族文化,保護民族遺產,加強蒲學研究,紀念一代文化偉人,相繼撥款四十九萬元,分兩期工程對蒲松齡書館進行了徹底修復,並作為淄博市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對外開放。
來到蒲松齡書館,踏上西鋪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一條名曰:「松齡路」的新拓寬的長三百米,寬六米的高標准水泥路引我走向蒲松齡書館。
這是一座具有濃郁明清朝代風貌的古建築群。佔地面積2 千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765平方米。館內共有大小建築22間。抬眼望, 前門上橫掛著一塊漆黑烏亮的牌匾,上書「蒲松齡塾館」五個姿媚酋勁、超逸入神的鎦金大字、熠熠放光,奪人耳目。旁邊則有社會各界損資碑記。(左圖為前門)
拾級而上,進門向里走,迎面便是古樸宏麗的綽然堂。原有牌額上題「綽然堂」三個隸書大字,落款崇禎甲戊白陽老人題(白陽老人即畢自嚴,該匾原件現存蒲松齡故居)。它是幢三間高大的大廳房。先生來到畢府,便選定了綽然堂設館住教。但見青磚灰瓦,飛檐斗拱,端莊俏拔,氣勢壯觀。北房二間,東邊暗間,作先生的寫作和住宿的地方,著名《聊齋志異》及大量詩詞皆出於此,中外間作為學生們肄業的課堂。現有塑像來體現當時的情景。身臨其境,可以看到幾個畢氏子弟正伏案忙於學業。有的誦書、有的習字,還有的在沉思。先生則側耳傾耳,神態怡然。
綽然堂(董建生/攝)
先生一生從教。他經常結合幼年學生的接受能力,專意編寫與教學有關的通俗讀物。如他在58歲時,編寫了兩部這樣的書。一是著《小學節要》,對當時塾館所用的道德教材刪繁就簡,取其中精要縮編而成。二是選編了《宋七律詩選》,對其教學所用的宋詩去粗取精,擇選佳句,選擇了22首作為學習宋詩用。先生教書,有別於其他人多數的塾館教書先生。他厭惡舊式教學那種墨守成規的死記硬背,不滿故弄玄虛的「師尊」,毅然與學生平等相處,誠心以待,既悉心教育引導學生刻苦攻讀學業,又不壓抑孩子們天真活潑的純潔童心。正是這種實際感受,使他寫下了至今膾炙人口的《綽然堂會食賦》。賦文幽默,風趣,生動描述了孩子們每當吃飯時《出兩行而似雁,足亂動而成雷》的場面。
據記載,綽然堂曾於」清光緒三十年傾圮「,今在原址重建是以紀念蒲松齡創作寫書育人三十年之業績。
轉過「綽然堂」向北,正對的是省書法家朱學達題「振衣閣」門前楹聯上書:萬卷書當南面窗、一簾風拂北窗涼。這是在綽然堂後修建的一幢與之對稱的磚木結構雙層樓閣建築,閣上花窗雕欞,舒朗明快;閣下朱紅漆柱承托重荷。整個閣的外壁飾有飛檐、禪獸、雕欄、花欞。「振衣閣」是「畢尚書府」藏書之地,有萬卷詩書」,可供先生任意博覽,成了先生的文庫。它為先生搜挾奇聞異事、著書立說提供了不少文獻資料。因此,素日里的軟事傳聞便很快在天才的筆下「遂以成篇」。
振衣閣(董建生/攝)
走進下層閣樓里,牆上掛有先生的畫像。他身著歲貢生服(生前沒坐官,71歲官府授貢生)。正襟端坐,室內設有古玩架、先生曾用過的雙耳瓶、暖手爐、筆筒架等陳列其上,給室內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典雅。
萬卷樓(袁鷹/攝)
登上閣樓上層,園內別致的圓心亭、絢麗的霞綺軒、奇特的卧龍石等大小各異、二十餘景歷歷如畫,盡收眼底,教人心曠神怡,難怪多次被先生寫進其作品中呢。
這振衣閣是先生寫作的地方,先生知識淵博,卻屢試不第,一生懷才不遇,從而激起了他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決心以志怪的藝術,假筆於花妖狐魅、精靈怪異以超塵絕俗的筆,游刃於鬼狐世間,抒發自己內心憤郁的情感,並暴露和鞭撻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撫慰善良人受創的心靈。他在一道題為《感憤》的詩中曾這樣寫:「漫問風塵試壯游,天涯浪跡一孤舟……北邙芳草年年綠,碧血青憐恨不休」。道出了先生發憤著書,妙筆寫盡人間不平事,「生花」繪出月下女兒情,不成書誓不罷休的志向和決心。
先生白天舌耕育桃李,夜晚在此揮毫潑墨、灑灑點點筆耕著文章,他聚平生之力完稿並日臻完善了《聊齋志異》一書。於是燈下寫道:「……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此外,先生還在餘暇,撰寫了大量的詩、詞、曲、賦、文、銘、、書啟、引、序、疏等。如今振衣閣里有蒲松齡伏案寫書的塑像和有幾面本書的書架。桌子上則擺有先生生前的若干手稿、著作等。
見情思景,可以想見,先生每每寫得倦了,就走出來在這「萬卷書檔南面窗,一簾風拂北窗涼」的振衣閣上調理一下文思。
駐閣憑欄,會看到樓下有一株冠徑8.5米的「蝴蝶松」(五針松)形態奇特,別具風韻,它那虯曲的枝丫,樹冠如傘,雖不見當年色凝翠碧的繁茂風姿,但仍似超然挺撥,揮身欲躍。宛若一隻振須展翅、翩翩欲舞的巨蝶,又尤如先生那「憤世疾俗」的風骨和頑強性格。全讓它再現出來!給人以躍躍欲試、奮飛博擊之感而頓然精神抖擻。據傳,先生下課、寫作之後,常來這蝴蝶松下,觀賞解悶、寄託情思。
下的樓來,閣旁東西兩側各有一間青磚白縫的廂房。東廂房內有根據聊齋故事製作的工藝人物造型。可以看到紅玉、馮相如、郎玉柱、顏如玉同登一堂,人物情態各異、栩栩如生;西廂房內,陳列著全國各地書畫名家之精品、薈萃四壁。這些作品匠心獨運,情溢筆端,其中一幅「詩書傳世醒人志,畫幅縱留天地久」,傾吐了對先生之敬仰,抒發了對《聊齋》之厚愛。
漫步於蒲松齡書館,使人們彷彿看見「嬰寧女笑站柳梢迎遠客,留仙翁漫步書館盼知音」。睹物思人,不免發些思古之幽情,駐足追思,展開先生塾師生涯的冗長畫卷,星轉斗移,日炎月明,盡力度過了三十八個春秋,同時完成了《聊齋志異》、《蒲松齡集》中的大量篇章。但是,先生人生道路的主流,不是吟花詠月,不是小說詩賦,而是在鄉土教育和急庶民所需等社會活動上做出的貢獻。他的教書思想、方法、作風和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至今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明崇禎十三年( 1640年)
農歷四月,蒲松齡生。
明崇禎十七年( 1644年)
清順治元年
蒲松齡 5歲。
李自成軍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清兵入關;李自成軍敗走。清定都北京。
順治 14年(1657年)
蒲松齡 18歲。與劉氏成婚。
順治 15年(1658年)
蒲松齡 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第一進學,受知山東學政施閨章。
順治 16年(1659年)
蒲松齡 20歲。與張篤慶、李堯臣結郢中詩社。
順治十七年( 1660年)
蒲松齡 21歲。應鄉試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齡 23歲。長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齡 24歲。應鄉試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齡 26歲。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館。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齡 30歲。八月,應江蘇寶應知縣、同邑友人孫蕙之聘,南遊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齡 31歲。春、夏在寶應、高郵。秋辭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齡 32歲。四月,隨本邑縉紳高珩、唐夢賚游嶗山。秋應鄉試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齡 33歲。在本縣豐泉鄉王觀正家坐館。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齡 35歲。應鄉試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齡 40歲。開始在本縣西蒲村畢際有家坐館。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說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高珩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齡 44歲。作《婚嫁全書》。長孫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齡 45歲。作《省身語錄》。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齡 48歲。春,結識大詩人王士禎。夏,王士禎來信索閱《聊齋志異》。秋,蒲松齡應鄉試,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歲。秋應鄉試,再次犯規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齡54歲。春,山東按察使喻成龍慕名邀請,到濟南作客數日。館東畢際有病逝,蒲松齡作《哭畢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齡58歲。選《庄列選略》。朱緗寄詩、札,續借《聊齋志異》未讀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齡63歲。暮春赴濟南,滯留數月,應鄉試未中。王觀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齡67歲。作《葯祟書》。朱緗抄錄《聊齋志異》全書畢,題詩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齡70歲。歲暮,撤帳歸家,結束在畢家三十年的西賓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齡71歲。十月,與張篤慶、李堯臣同舉鄉飲介賓。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齡72歲。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齡有《五月晦日夜夢漁洋先生枉過,不知爾時已捐客數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貢,為歲貢生,受知山東學政黃書琳。作俚曲《牆頭記》。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齡74歲。八月,劉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齡76歲。正月,病逝。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室名聊齋,淄川蒲家莊人。生於明末,卒於清初,終生科舉不第,以教書為業,晚年成歲貢生。舊志稱其「性厚朴,篤交遊,重名義,而孤介峭直,尤不能與時相俯仰。」所著有詩詞、文賦、雜著、俚曲、戲等,其文言小說《聊齋志異》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飲譽海內外。
書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遷來,原籍何處,文獻無征。其遠祖蒲魯渾、蒲居仁曾並任般陽府路總管,名載邑乘,但無任職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舊有華表翁仲,俗稱「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發學術界爭議,「蒙古、女真、回族、漢人」多說並存,至今尚未定論。
《蒲氏族譜》記載,相傳蒲姓為元世勛,寧、順間曾遭「夷族之禍」。邢戮之餘,只遺「藐孤」,時方六七歲,匿於外祖楊家,改隨母姓,元亡後,始復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後子孫日繁,所居滿井庄因而易名蒲家莊。至明萬曆間,全縣諸生八名補廩者中,其族竟佔六人。嗣後科甲相繼,稱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齡歷十一世,其世系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廣—繼芳—生汭—盤—松齡
蒲松齡的高祖世廣,是族中第一位廩生,才冠當時,所生四子中一人為訓導,三人為庠生,而後世子孫中在明清兩代出了(三名)縣令以及教諭,訓導等職的進士、舉人、貢生、廩生與庠生數十人;其曾祖繼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無一采芹者;其父盤,字敏吾,配孫氏、董氏、李氏,少力學而家苦貧,遂棄學經商,數年稱素封。業余不忘經史,博恰淹貫,宿儒所不能及。但長子早喪,四十餘仍無子(曾過繼嗣子),散金行善,救濟鄉里,後連生四子(三人進學)。生平「主忠厚」,值戰亂,策劃守村,出資助修城垣,故而名載縣志「隱逸」中。
勵志向學
明崇禎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齡誕生於蒲家莊內故宅北房中。此時,其父正夢見一位偏袒上衣、乳際粘有一貼圓如銅錢葯膏的病瘦和尚進屋。而蒲松齡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曇」降生自況。
蒲松齡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過嗣者兆興回歸)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專(李氏所生)、柏齡兩兄,下有一弟鶴齡。因家境漸落,不能延師,兄弟四人皆從父讀。蒲松齡天性聰慧,經史過目能了,尤得其父鍾愛。
清順治十四年,18歲的蒲松齡與本縣豐泉鄉大劉(今羅村鎮道口村)「文戰有聲」的庠生劉國鼎次女成親。
次日,新婚後的蒲松齡初應童試,即以縣、府、道三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文名藉藉諸生間。其制藝《早起》、《一勺之多》,大為山東學使施閏章稱賞。其批語:「首藝空中聞異香,下筆如有神,將一時富貴丑態,畢露於二字之上,直足以維風移俗。次,觀書如月,運筆如風,又掉臂遊行之樂。」
越歲,躊躇滿志的蒲松齡與同窗摯友張篤慶(歷友)、李堯臣(希梅)、王鹿瞻等結為「郢中社」。每聚首則放懷吟詠,寄興唱和,詩成共載一卷。旨在長學問,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補文業。
其後,蒲松齡歲歲游學在外。先去城西沈家與寧紹道參議沈潤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燈火」;又應李堯臣之邀,於康熙三年春到城東李家與之「共筆硯」。此間,雖經兄弟析箸之變,然而蒲松齡卻未改求學之念。為惜時篤學,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館的外甥趙金人(晉右)的建議,作《醒軒日課序》以勵志。再後來,面對分家後「居惟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的現狀,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齡不得不違心的終止了在李家的借讀。自康熙五年前後,他便到城西王村課蒙,開始了他的熟師生涯。這是他的初館階段。
游幕寶應
康熙九年秋,蒲松齡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計,也為了開闊眼界,應聘於同邑進士、江蘇寶應縣令孫蕙(樹百),南下寶應縣署作幕賓,幫辦文牘。他騎馬南行,從益都縣顏神鎮(今博山區)西南青石關入萊蕪縣境,經沂州進蘇北,渡黃河(清初由蘇北入海),最後到達寶應。
寶應乃蘇北古邑,隸揚州府轄,由於地處淮河下游並臨大運河,當水路之沖,因而迎送官員驛站供應繁重;且遇連年水災,土地村舍俱淹,百姓號寒啼飢,流離失所。孫蕙自康熙八年任此災邑,處境困難,蒲松齡的到來確實幫了他的大忙。次年春,孫蕙被調兼署高郵州署。
蒲松領代孫蕙共擬書啟、文告等稿90餘篇,大都體現了州縣官吏的艱辛、難以強項的處境與災區的慘狀、百姓的困苦,為孫蕙贏得了一定的政聲。
南遊期間沿途登眺以及蘇北水鄉的秀麗風光,激發了蒲松齡的文學創作熱情。而他親眼目睹了仕途險惡與社會的黑暗以及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災民慘狀,都為其文學創作提供了更深廣的生活感受。
然而,這種代人歌哭的差事,終究難圓自己的科舉夢。他決意辭幕,並於康熙十年初秋北歸。
八年窘困
南遊歸來的七八年間,是蒲松齡人生道路上最艱難的階段。他滿以為憑自己的才智,會順利通過科舉考試而一展鴻圖,但卻事與願違,使其感慨萬千。其詩句「世上何人解憐才」,「痛哭遙追阮嗣宗」,「獨向隴頭悲燕雀,憑誰為解子雲嘲?」抒發了他壯志難酬且不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視世俗庸人並以懷才不遇的楊雄自比的清高情懷。
這期間,他曾隨淄川文人領袖高珩、唐夢賚等游覽齊魯山水,東去勞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輾轉設帳於豐泉鄉王家等縉紳之家維生。
科舉無望,難達青雲之志,而災年頻仍,缺乏充飢之糧。中年的蒲松齡身負重擔,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艱難掙扎。
設帳西鋪
康熙十八年,已屆「不惑」的蒲松齡應同邑畢家聘請,設帳城西西鋪庄。畢氏乃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門望族」。館東畢際有(載積)之父畢自嚴(白陽)是明崇禎間戶部尚書。畢際有原任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二年罷歸,優游林下,詩酒自娛。他與王士禎、高珩等諸多名門多有交往聯姻,就連任淄官吏亦多與攀結。畢家財力富足,居第宏大。除尚書府外,有綽然堂、振衣閣、效樊堂、萬卷樓等,第後石隱園方廣十畝,廳台廊榭,竹石花樹,景色怡人。
蒲松齡為畢家教授八個弟子,還兼職大量應酬文字,並參陪迎送接待,因而博得了信賴。他與老少東家相處融洽30年,同時也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讀書、應試、著書的安定的生活環境。
科場偃蹇
由於畢家的優越條件和厚待,蒲松齡能在教書並處理雜物之餘,得以安心預習舉業,以圖博得一第。但其命運不濟終身未能如願。他參加鄉試的確切次數與不中的原因難以說清,僅就有記載的二次都是因為犯規而被黜。
第一次在康熙二十六年秋其48歲時,因「闈中越幅(在考場書卷時,誤隔一幅,不相接連)而被黜。其詞《大聖樂·闈中越幅被黜,蒙畢八兄關情慰藉,感而有作》稱:「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飄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將其在考場發現自己「越幅」後的震驚狀態及頹喪心情表露無遺。
第二次在康熙二十九年秋其51歲時,因故未獲終試而被黜。其詞《醉太平· 庚午秋闈,二場再黜》稱:「風粘寒燈,譙樓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強老兵。蕭條無成,熬場半生。回頭自笑艨騰,將孩兒倒綳。」 這兩次失敗,對他及家庭打擊太大了。盡管其不死心,然而妻子卻出面干預了,勸其說:「君勿須夏爾!尚命應通顯,今已台閣矣。山林自有樂地,何必以肉鼓吹為快哉!」他認為妻子說的對,可每見兒孫赴試,自己便心生慾念,往往情見乎詞,而劉氏總漠置之。
屢試不第,使他抱恨終生。其詩詞及《聊齋志異》的《葉生》、《王子安》、《賈奉雉》等諸多篇章中對此都有深刻的感受與逼真的描寫。
志異著述
蒲松齡的科舉夢想破滅了,而其著述之心卻始終未泯。他從年輕時即著手創作的《聊齋志異 》 ,一直斷斷續續未能結集。來到畢家後條件好了,有石隱園的美景,有萬卷樓的藏書,再加館東的支持,他決心續寫完成這部巨著。從此他便集中業余的精力投入到搜集素材與構思創作中。「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寒來暑往,日復一日,「集腋成裘」,「浮白載筆」,終於完成了他的「孤憤之書」。後來,他還以淄川方言撰寫了《牆頭記》、《慈悲曲》、《姑婦曲》、《磨難曲》等十四種通俗俚曲及《鬧館》等戲三出。其救世婆心顯而易見。他在創作小說、詩文、俚曲、戲的同時還編撰了《日用俗字》、《農桑經》、《葯祟書》等多種科普資料工具書。充分體現了他的為民思想。
篤重交遊
蒲松齡在西鋪期間,由於館東的鄉宦地位條件,更因其詩文尤其《聊齋志異》的廣泛傳播,使其聲望與交遊日漸擴大。他不僅與本邑友人、省內資深的名士交好,而且還受到邑侯、憲台的青睞。其中的李堯臣、張篤慶、趙金人、高珩、王敏入、王觀正、王永印、沈天祥、邱希潛、安於拙、袁藩、畢盛鈺、畢盛統、華世持、韓逢、譚再生、張元、楊萬春、唐夢賚、鍾轅、朱緗、吳木欣、張貞、李之藻、汪如龍、張嵋、時惟豫、喻成龍、黃叔琳 、王士禎等,他們同孫蕙與畢際有父子一樣,都曾對蒲松齡的生活、舉業、思想乃至寫作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及作用。因而蒲松領與他們的交情深厚,其著作中多有記載。
歲貢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歲的蒲松齡結束了在畢家的塾師生涯,撒帳歸里。自此能心境閑暇,安居斗室,日以抱卷自適,或東阡課農,或時邀五老斗酒相會。
先是,他幾個可愛的稚孫皆以痘殤,令他傷心不已,後來,與他共患難的妻子又不幸病逝,更讓他痛不欲生。它飽含深情撰寫了《述劉氏行實》緬敘妻子美德,還滿懷悲傷作《悼內》等詩八首以挽悼。當江南畫家朱湘鱗為其畫像時,他親筆題跋兩則。妻子去世使他失去精神支柱,年後他去看望劉氏墳墓,又寫詩《過墓作》懷念亡妻,讀來催人淚下。康熙五十四年春節,邃於易理的蒲松齡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兒孫為父盤上祭日墳,似冒風寒,醫投理氣之劑,自是食量盡減。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蒲松齡科舉不第,無緣官場,終身清貧,僅靠教書為生。然而,他卻沒有頹廢,更未流俗,而是集中業余精力,勤奮著述,無償地為後世流下了諸多彌足珍貴的文學瑰寶。
據同邑文人張元(清雍正三年)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載,聊齋著作有:《文集》四卷,《詩集》六卷,《志異》八卷;還有碑陰所附:「雜著」五冊(《省身語錄》、《懷刑錄》、《歷字文》、《日用俗字》、《農桑經》各一冊),「戲」三出(《考詞九轉貨
㈧ 50分求09上映電影!~
1、不知道您喜歡不喜歡金凱瑞的電影,他可是西方的周星馳,我很喜歡他的電影,今年恰好他有部新的電影叫《yesman》中文翻譯不知道應該是《應聲蟲》還是《好好先生》
劇情:卡爾·阿倫(金·凱瑞飾)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諸事不順,因為他總是以消極的「不,不行」式的態度跟人打交道。直到他參加了一個自助課程才有所改變,他在導師泰倫斯的壓力下發誓:在一年時間里都只能說「好的」,而不管對方是誰,要求他做的是什麼事情。令他驚奇的是,當他開始實踐自己的誓言的時候,生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他不僅得到了升職,贏得了45000美元的獎金,得到了一隻人人愛的小狗,獲得了護理學的學位,甚至一次環游世界的大好機會也落到他頭上,但這些還不是最美妙的,最終,他還與一個叫蕾妮的美麗女孩(佐伊·德斯夏奈爾飾)共墮愛河。然而,當他滿懷信心地准備擁抱更多的機會時,卻沒有預料到,他根本消受不了如此之多的好事。
2、關於葉問,非誠勿擾,梅蘭芳,赤壁這些劇,我想您應該都聽說了,我建議非誠勿擾,很好看。葉問內容有些空洞,可能在電影院看效果會好些吧。梅蘭芳就是仁者見仁了,不予置評。赤壁,實在是篡改歷史改得可以,若是想去電影院感受大片的氣氛,還能看著樂呵樂呵,要是想看點實質內容還是別去看這個了,看著就鬧心,內容太荒謬!
3、還有我覺得比較好的是《蕾切爾的婚禮》=《讓rachelgettingmarried》是《公主日記》里的女主角安妮海瑟薇演的
劇情簡介:作為布克曼家最不受歡迎的一位家庭成員,凱姆(安妮·海瑟薇飾)也許久不曾回過那個兒時的家了……可是這一次她卻再也不能用逃避來表達她對這個世界的憤慨和不滿了,因為她的姐姐蕾切爾(羅絲瑪麗·德薇特飾)大婚在即,凱姆說什麼都得回去參加婚禮。雖然剛剛從戒毒所出來,凱姆似乎還不能完全擺脫掉毒癮所帶來的陰影,回到家中,看到事事都比自己完美的姐姐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呵護,她心裡更是一番別樣的滋味……凱姆的父母已經離婚,所以現在家裡的大家長是父親保羅(比爾·歐文飾)和繼母卡羅爾(安娜·迪維爾·史密斯飾),而她們的親生母親艾比(德博拉·溫格飾)也為了婚禮回到這個家,一貫地對任何事都保持著一種冷漠的態度。保羅想借著這個難得的機會,盡可能維持這個家庭的完整,可惜他所做出的努力最終仍然功虧一簣。凱姆的歸家,沒有欣喜,沒有安慰,卻帶來了整個家庭歷時很久的一連串的個人危機和家庭沖突,甚至包括災難,她那張稍嫌刻薄的嘴,她自以為很有意思卻刺痛了旁人的俏皮話,總能將她周圍一片祥和的景象瞬間變成戰場,簡直就是這個長期處於混亂與緊綳情緒的家庭的催化劑。回到家的凱姆感覺不到家人團聚的喜悅,反而勾起了她對過去的慘痛回憶,讓她想起了曾經有過的所有失敗和缺陷。每當凱姆站在比自己優秀很多的姐姐身邊時,她就會展現出一種顯而易見的不安,她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旁人密切的關注和評判,這令她既感到憤怒又覺得害怕。至於蕾切爾,則屬於那種非常典型且普通的美國新娘,她想要的,就是在結婚那天能夠一切順利……她似乎是這個家裡對凱姆的尖銳最有耐心、最寬容的一個人,即使凱姆過多的要求和
4、不知道你喜不喜歡威爾史密斯的電影,威爾和金凱瑞都是我特別喜歡的電影演員,他們的每部片子都特別的好看,威爾今年就新出了一部電影《七磅》=《sevenpounds》很有看點!
劇情介紹:上帝用七天的時間創造了世界,可本·托馬斯的世界卻在七秒鍾里崩塌了。本是一個美國國稅局的職員,他在妻子去世後變得非常沮喪,並為自己以往的過錯而悔恨不已。想不開的他,決定自殺了事,但在那之前,他計劃先幫助七個陌生人,也就是先做點好事再辭世。在自殺之前,托馬斯計劃尋找七個陌生人,並幫助他們完成心願。帶著縈繞心頭、揮之不散的負罪感,托馬斯開始了他的贖罪之路。托馬斯認識了艾蜜莉,一個患有心臟病的女孩,他決定幫助這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女孩重拾信心。托馬斯始終把自己的內心隱藏起來,可艾蜜莉卻敲開了他的心門,在朝夕相處之中,托馬斯已經愛上了艾蜜莉。托馬斯沒有想到自己破碎的心還有修復的機會,面對這份愛情,托馬斯是勇敢接受展開新生,還是無法忘卻曾經的創傷,錯失良緣呢?
5、如果喜歡看迪士尼我建議《浪漫的老鼠》可愛的小老鼠好看的電影
劇情介紹: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陽光明媚、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的美麗國度,空氣中彌漫的是不可思議的魔法芳香,還有喝不完的令人垂涎的美味湯料。然而突然有一天,一起意外事故令國王失去了他的王後,他的心碎了,無心打理國家,也不再關心女兒……這里的陽光慢慢消退,整個國家都開始變得暗淡陰郁,臣民們也漸漸失去了品嘗美湯的心情--直到小小鼠德佩羅(馬修·布羅德里克配音)降臨到了這個世界上。身材異常嬌小的德佩羅生長在永遠都缺乏自信和勇氣的「鼠地」,打從他抵達這個世界開始,就在到處尋找一個又一個動聽的歷險奇遇,而他那對天生就比別的老鼠大的招風耳,只要一說有故事聽,就會格外地活躍振奮。一天,德佩羅偷偷溜進了皇家圖書館,在那裡,他學會了閱讀……德佩羅徹底被那些與騎士精神有關的神勇故事所吸引了,他迫切地盼望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去體會一下:和兇猛的火龍格鬥,拯救陷入困境的美麗少女。在城堡里,德佩羅和豌豆公主(愛瑪·沃特森配音)成為了好友,並愛上了這個可愛的女孩。可是豌豆公主卻受身份所累,一直想逃離自從媽媽去世就一直圍繞在自己周圍的冷漠、憂郁和消沉--國王和整個國家都沉浸在永無止境的悲傷之中無法自拔,灰色陰霾的烏雲常年籠罩在這片土地之上不肯散去。德佩羅過於大膽的行為還是被他的老鼠同伴發現了,而他也因為違背了整個族類的禁令--不許與人類交談,被流放到一個可怕的「背叛之地」中,那是一個永遠都處在黑暗的空間,見不到半點亮光。在這里,德佩羅和另外一隻同樣受到驅逐的老鼠羅斯卡羅(達斯汀·霍夫曼配音)成了好友,這位來自於另一片土地的造訪者,雖然上了年紀,卻仍然幻想著一些大膽的冒險行為......
6、如果喜歡看韓劇那我建議《甜蜜的謊言》很有意思!
劇情介紹:只要喝酒就耍酒瘋的節目作家智好,在被只重視收視率的電視台開除了。當天回家的路上,又被車撞了。但開車的司機正是10年前智好的初戀玟雨。智好覺得不能放棄這樣難得的機會,於是就假裝失憶。被迫成為智好臨時看護人的玟雨沒有別的辦法,在智好回復記憶前,不得不收留她住進自己家裡。知道玟雨的理想型是賢妻良母之後,她開始假裝擅長料理,假裝賢惠溫順,假裝很有女人味,為了得到玟雨的心,什麼都假裝的很好。但是順利進行了沒多久,她的謊言生活出現了危機。她與青梅竹馬的朋友東植偶然相遇。東植得知智好失去記憶,就自作主張開始重演過去的事情重塑過去的記憶。而智好的失憶演技也不得不繼續下去,像滾雪球一樣一個接一個而且朝著無法控制的方向發展。
7、還出了一蝙蝠俠6,我瞅著海報挺恐怖的,不知道好不好看
8、輪到恐怖片了,我說這個應該不是09年的,不過好像也挺新了,是莫文蔚和韓國人演的叫《棺木》
在泰國,有個古老習俗,只要在棺材裡待上一夜,以欺騙死神,消除厄運的儀式,就可以擺脫厄運、招來好運。
一名在澳洲長大的泰國籍男子克里斯(阿南達飾),即使患有幽閉恐懼症,為了救罹患癌症的未婚妻,在眾人的游說下,參加了儀式。來自香港的蘇(莫文蔚飾)在結婚前一周得知自己得了肺癌,為了與心愛的人長相廝守,也來到泰國投入這個傳說可以扭轉命運的儀式。
儀式後,克里斯的未婚妻與蘇都奇跡的復原了,然而伴隨而來的,卻是一件又一件無法解釋的恐怖事件。離奇的景象將他們帶入未知的恐懼之中,究竟儀式的真相是……
9、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馬達加斯加1,搞笑啊,現在2也出來了,很好看的!
我認為的好看的新片子暫時這些
10、不過再介紹一個老片子,無論您看過了沒有,真的是迪士尼史上最好看的一部動畫片了,把我笑的都喘不過氣了《叢林大反攻》
㈨ 有個電影叫什麼蒲,四個字
喜愛夜蒲,香港電影,有三部。要採納哦
㈩ 有個電影叫喜浦什麼的
《喜愛夜蒲》是香港話題電影,喜愛夜蒲由前TVB監制錢國偉導演,由楊愛瑾、沈志明、陳柏宇、連詩雅、鄭融、何佩瑜、冼色麗、陳靜、陳嘉俊等主演,話題時尚,拍攝方式大膽,於2011年9月15日上映。影片以香港著名蒲點蘭桂坊作為中心,蘭桂坊是香港聞名的酒吧夜店集中地,夜夜笙歌、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城中男女不分國界,都喜愛到這里尋開心,有人尋找一夜繾綣,有人追求真摰愛情。蘭桂坊可謂記錄了他們的悲歡離合,道盡眾生色相。[1] 錢國偉、許亦妮、雨僑、何佩瑜、林德信、伍詠薇等出席電影《喜愛夜蒲3》首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