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武門 劉振聲
劉振聲最後重傷身死。
為偷出一份重要文件卧底投靠武田家族,但是被武田識破,身負重傷偷走了一件假文件,最後重傷身死,死前得到師兄弟的諒解。
《精武門》(Fist of Fury)是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武打片,由羅維導演,李小龍、羅維、倪匡聯合編劇,李小龍、苗可秀、田俊主演,該影片於1972年3月22日在香港首映。
該影片講述了清末民初,霍元甲被日本人設計毒死,霍元甲的親傳弟子陳真趕赴上海拜祭師父,當陳真查明是日本人暗害了師父,便獨自闖入日本道館與一眾日本高手較量,最終陳真手刃了仇人,為國家與民族爭回了尊嚴。
《精武門 (1995)》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zeYrymvZ5NB45YMDkdA8zQ
2. 李連傑《霍元甲》
不真實!
霍元甲從未和日本以外的外國人打擂台!也沒有被殺滿門!
http://ke..com/view/4436.html?wtp=tt
霍元甲(1868年7月~1910年)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漢族。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
霍元甲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個密宗拳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因霍恩第的密宗拳出神入化,所以很都大商人都求他保鏢,霍恩第只鏢窮苦百姓,清白之人,對貪官污吏決不保鏢。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據說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練習,並在24歲那年5分鍾之內擊敗了一位僅僅用三式打敗了霍元甲的哥哥與弟弟的人。之後霍元甲創辦了迷蹤拳
霍元甲成年後在天津經營葯材商店,後到上海辦「精武體育會」(精武門),為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上海,他曾經在擂台上擊敗俄羅斯大力士(有資料顯示,俄羅斯大力士被霍元甲親自擊敗)有一次日本一個大力士團來中國要求比試,霍元甲因病為理由派弟子劉振聲接戰比試,結果打敗了日本力士。「精武體育會」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創立的武館,霍元甲在創立精武體育會之後數月內即逝世。元甲被商會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准父兄一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蹤拳」,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後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游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見了廣告,並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台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台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裡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台,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在這台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讓進後台,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並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並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願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宣統元年(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也稱奧比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霍應友人邀赴上海約期比武。懾於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應願出萬金作押。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贊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輓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於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葯害死之後,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演陳真)。但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陳真」這個人物。
3. 如何評價趙文卓的新劇《大俠霍元甲》
近日,由“宗師專業戶”趙文卓和釋小龍等主演新劇《大俠霍元甲》上線播出,原以為這部由功夫巨星趙文卓詮釋一代傳奇武學宗師——霍元甲的新劇會成為功夫題材的一個標桿之作,沒想到很多人看了這部劇,紛紛表示這部劇很爛。我覺得《大俠霍元甲》有三大不足,或恐口碑撲街。
《霍元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大俠霍元甲》也算是承載了好多人的期待,千呼萬喚始出來,不少人也都是奔著趙文卓和釋小龍來的,只是沒想到,首集播出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導致口碑撲街。不過,也有可能《大俠霍元甲》低開高走,如果後面能從劇情上找補回一些來,估計這部劇還是能火起來的,你們覺得呢?
4. 精武門好看嗎什麼內容啊
當然好看。李小龍演的。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精武門》(Fist Of Fury,在美國上影時名稱:The Chinese Connection)是香港1972年嘉禾電影出品的一部武打功夫電影,由李小龍主演,羅維執導。這也是李小龍宗師第二部主演的電影,在當時香港票房收超過四百萬。【破《唐山大兄》所創的紀錄】
其他演員包括:苗可秀、劉永、金山、馮毅、田俊,甚至還有李小龍的外國徒弟羅伯碧亞等等。顧嘉輝配樂。後來成名的成龍及洪金寶於戲中擔任武師,有被李小龍痛打的鏡頭,不過看不見面孔。
* 出品人:羅維
* 監制:鄒文懷
* 導演:羅維
* 武術指導:韓英傑
* 音樂:顧嘉輝
* 攝影指導:陳清渠
* 剪接:張耀宗
* 製片:劉亮華
* 出品:嘉禾、四維影業
* 首映日期:1972年4月11日
* 香港票房:4,358,928港元
主要演員
* 李小龍 飾 陳真
* 田俊 飾 大師兄
苗可秀 飾 小師妹
羅伯碧亞 飾 皮洛夫
* 魏平澳 飾 胡翻譯
* 羅維 飾 探長
故事大綱
注意: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
電影中李小龍飾演陳真。精武館的創辦人,陳真的師傅霍元甲逝世,陳回到上海一心想跟青梅竹馬的師妹(苗可秀飾)結婚,回來卻得到師傅逝世的消息,好不難過。日本人辦的虹口道場派人來霍元甲的公祭,送上「東亞病夫」牌匾;陳真不甘侮辱,瞞著眾師兄弟,獨自將橫額送回虹口道場,以一敵百,以「謎蹤拳」及雙節棍打敗日本人;並且在公園內凌空踢碎「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告示牌。當時陳真身處在公共租界,精武館上下知道陳真闖禍,力勸他離開上海暫避。就在臨行前的晚上,陳真無意中發現精武館有兩個日本人派來的奸細,並且就是毒殺師傅的元兇。於是陳真殺了二人後,改變初衷,決定留在上海,找出殺死師傅的幕後黑手報仇。最終打探到是虹口道場的日本人乾的,盛怒之下血洗虹口道場。而正在此時,道場的人找來了租借巡警,為了不拖累精武門,陳真英勇就義。
經典對白
* 「胃病會不會死人?感冒會不會死人?」 -師兄們引述醫生的說法,指師傅霍元甲是因為「胃病轉做感冒」而死,陳真感到十分荒謬,質問師兄們時這樣說。
* 「中國人不是病夫」 -陳真把「東亞病夫」牌匾交還虹口道場,並把館內高手都教訓一頓後這樣說。
*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迫我?」 -陳真向一位漢奸(胡翻譯)查證師傅霍元甲死因後,本來想放他一馬,但這個漢奸竟想從後襲擊陳真,陳真一拳打死了這個漢奸後,說了這句話。
* 「我讀得書少,你不要騙我!」 -陳真問警官如果他向日本領事自首,精武門是否真的可以逃過被封館一難時這樣說。
《精武門》兩個國語版的區別
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確實存在兩個台詞差別很大的國語版本。
第一個版本的人物台詞基本和粵語原版一樣,我們估且叫它「原配版」吧。第二個版本不知是何時何地配的(肯定不會是台灣),台詞變更了不少,使故事的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原配版強調精武館和虹口道場之間的恩怨,是「中日之間的民族恩怨」,而重配版則將其定位為「兩個武館之間的私人恩怨」,具體如下:
區別一:李小龍的經典台詞:「中國人——不是病夫!」
原配版:李小龍飾演的陳真第一次到虹口道場踢館時,打敗了所有日本拳手後,確實說的就是這句「中國人——不是病夫!」(和粵語版完全一樣),這句話可謂慷慨激昂;
重配版:不過,在重配版里就改成了「精武館的人絕對不會是病夫」。
區別二:羅探長的諾言
原配版:故事結局,羅探長向陳真承諾精武館絕不會有事,他說了句:「我也是中國人!」;
重配版:這句話改成了:「我和你們是一樣的人」。
區別三:關於主人公一方的身份
原配版:顯示主人公們是「中國人」,例如日本武師對羅探長說的是:「你們中國人只會幫中國人」;
重配版:這句話改成了:「你們自己人幫自己人」(重配版強調了「大日本」,卻淡化了「中國人」的概念)。
區別四:踢碎「狗與華人不得進入」的牌子
原配版:和粵語版一樣,完整地保留了這段情節;
重配版:有刪節,將其演繹為陳真受到日本人的污辱後出手還擊,結果差點招來麻煩,並沒有這塊牌子的鏡頭(不過,某些VCD版本還是完整地保留了這段情節)。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本片是李小龍的第二部功夫電影,至今仍是功夫電影代表作之一。本片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狹隘的復仇主題,將影片上升到民族大義,以其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精神引起廣泛共鳴。例子是陳真飛腳踢碎租界公園大門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木牌,將「東亞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著名情節。在打鬥中,李小龍第一在銀幕上展示了他雙截棍的驚人絕技,短小精悍,威力無比。李小龍盡量避免使用蹦床等輔助設備,不用替身。李小龍的功夫電影以男性為主,女演員戲份很少,感情戲也很少,起不到什麼作用。李小龍性格粗放,大大咧咧,見到女性就拘謹害羞。本片中苗可秀是女主角,她在《唐山大兄》中尚為女配角。苗可秀與李小龍是世交,自幼相識,是與李小龍合作最多的女演員。影片中,師徒兩代人俠肝義膽,為正義與國家不屈不撓,無堅不摧,體現了中國人高貴的武俠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操。影片故事曲折緊張,武打動作設計高超,拼殺場面兇狠激烈。尤其是在影片的結尾,陳真一個凌空騰起,畫面突然停格,成為功夫片中經典畫面,給全世界的觀眾以震撼。
5. 《精武英雄》已經過去25年,為什麼仍然被譽為最經典的武打電影教科書
首先個人理解的題目,問的應當是1994年由李連傑主演的那一版。
這一版本也是我本人心中還原陳真最經典的一版,原因有三:1、武打場面的設計具有極強的視覺感,動作極度瀟灑。2、李連傑處於顏值、武值雙巔峰狀態。3、作為動作片的代表,走出了中國,讓中國以外的人也知道了中國武術的魅力。
《精武英雄》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武打電影,也是一部具有很強教育意義的愛國題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