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軍入關電影 求這部圖片電影名!!!
圖片所顯示的電影是中國大陸出品的明末清初愛情電影(柳如是)!萬茜 秦漢 馮紹峰 鐵政主演!
2.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圖片皆為電影《柳如是》劇照,飾演者:萬茜)
她,區區一介風塵女子。
清代女作家林雪卻贊她:「艷絕六朝,情深班蔡。」
國學大師王國維也題詩稱頌:「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須眉?」
又令「三百年一出」的大師陳寅恪「感泣不能自已」,生命最後十年目盲足臏仍不辭艱辛為她寫下80萬余字的別傳。
她,就是柳如是。
崇禎八年。
中國北方天災不斷,飢民四起。又有長城之外,後金秣馬厲兵,虎視眈眈。
此時的大明朝在內憂外患中飄搖,已經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而江南吳越之地的富商大賈、豪族名士,卻抱著「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態度,對天下囂囂充耳不聞,迷醉在聲色犬馬、醉生夢死的溫柔鄉。
就在文人士子們流連在勾欄瓦肆之間時,卻有人從煙花之地走出來,與錚錚鐵骨的民族志士站到一起。
松江城南門外,阮家巷「南園」。
此時有四個年輕的士子正在指點江山,縱談天下興亡。
只見四人神采飄逸,情緒激昂,目光堅定。
其中較年長三人分別是:陳子龍、張溥、李待問。
陳子龍,崇禎十年進士,後人稱「明詩殿軍」、「明代第一詞人」。
清兵陷南京後開展抗清運動,事敗被捕,押往南京途中投水殉國。
張溥,崇禎四年進士,「復社」創建者。
領導復社與閹黨斗爭,曾一度遙執朝政,後被奸臣毒害。
李待問,崇禎十六年進士。
清兵下江南圍松江,城中彈盡糧絕,
七月十四日是其誕辰,他將家中僅有的黃豆獻出,磨成豆漿為軍民充飢。
時至今日,松江民間仍有七月十四日喝豆漿的習俗。
城破日,守城的李待問從城頭而下,
有一百戶拉住他問:「您讀爛四書,今天將怎樣?」
待問:「為臣死忠,這是常事,不過我需回家與家人告別。」
百戶說:「您能這樣,我先斷頭以待。」當下拔刀自刎而死。
待問歸家後,眾人皆勸逃走。
待問笑道:「死,是我分內之事。且不死,將何以面對那位百戶呢?」
說完便引繩自縊殉國。
且看第四位士子。
十五六歲模樣,蘭緞儒衫,青巾束發。
只聽他朗聲說:「三位兄台匡扶天下之志,小弟實在佩服。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亂禦侮,應如謝東山運籌卻敵,不可如陶靖節亮節高風。」
說完又無不遺憾嘆道:「如是若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
正是柳如是。
萬曆四十六年(1618),柳如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家庭,其父柳養吾任太醫博士,就是在太醫署當教師。
1620年,明光宗嗑葯升了天,其父受牽連下獄被折磨致死,其母楊氏不堪悲痛委屈,隨之服毒身亡,
年僅三歲的柳如是被託付給吳江的舅舅。
十一歲時,舅舅又死於貧病交加,至此,柳如是在世間已是無親無故,無所依靠,爾後淪落盛澤歸家院,在樂籍掛了名。
盛澤歸家院,行的是類同「養瘦馬」之事。
即收養或購買貧苦人家面貌姣好的女孩,教她們彈琴吹簫,吟詩寫字,畫畫圍棋,長成後賣與富人作妾或入秦樓楚館,以此從中牟利。
柳如是聰慧好學,歸家院主人徐佛又請得松江名士陳眉公前來調教諸女兒,很快,柳如是便已經琴棋書畫歌舞,樣樣精通。
十四歲,她被「吳江故相」周道登家買去當周老夫人的貼身丫頭,後被周道登收為侍妾。
不到一年,群妾嫉妒之下誣陷她與下人偷情,於是又被賣回了歸家院。
十五歲前的柳如是,可以說命運多舛,又如無根浮萍。
徐佛向來憐愛她麗質乖巧,不禁替她感傷。
柳如是反而寬慰她道:「青樓中無閨房之閉塞,無禮法之拘束,最是灑脫自由;且樂籍女子也不見得就沒個好歸宿,媽媽你飽讀詩書,應當知道梁紅玉韓世忠故事。」
她又說:「世人皆言我等如無根浮萍隨波逐流,我日後便置一畫舫,放浪湖山之間,遍識才子名士,教天下人知道風塵之中亦有傲岸拔脫之豪傑!」
說完又揮毫潑墨,寫就一詩:
「人生苦不樂,意氣何難雄?
走獵鄴城下,射虎當秋風。」
此後,柳如是果然購一畫舫,浮家泛宅。
北起常熟,東至嘉興,西到松江,南下杭州,悠然往來。
她是「相府下堂妾」,容貌絕世,才情過人,又不喜做女兒態,為眾多文人士子所欣賞,知名度迅速提高,一時間王孫公子、商賈豪紳蜂擁而至,一擲千金只為美人一笑。
但柳如是素來仰慕抗金女英雄梁如玉,此時耳聞長嶺狼煙騰空,眼見國家岌岌可危,自然對這類紙醉金迷之人唯恐避之不及,往往隨意便打發了。
她最愛結交那些胸懷家國的有志之士,其中又與黨社人士的交遊最密,經常著男裝以「弟」自居參加黨社聚會,切磋文藝、談論國事,黨社中人也以「弟」視之。
黨社之中不乏年輕才俊,柳如是也正當青春年華,在詩詞唱和中難免暗生情愫,演出幾段情事來。
最初是與陳子龍、李雯並稱「雲間三子」的宋征輿。
宋征輿與柳如是同歲,此時16歲。翩翩少年郎用情最痴,正是痴情打動了美人心。
好景不長,將畫舫長期駐留在松江的柳如是收到了當地政府的「逐客令」,她於是請宋公子來商量,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兩人成親,脫離了樂籍自然無「逐客令」一說了。
宋征輿不是果敢之人,哪裡敢違抗父母之命將一風塵女子娶回家,
當下支支吾吾道:「依小生之見,不如……不如暫避鋒芒……」
柳如是一陣暈眩,失望憤怒交加:「別人可如此說,與妾無關者自是不必關心妾之去留。公子卻不該如此,也罷,長痛不如短痛,我與公子從此有如此琴!」
說完拔劍將琴攔腰劈斷。
陳子龍當時為幾社盟主,才氣橫溢,鐵骨錚錚,與柳如是可以說是真正的志投意合。
他初讀柳如是的詩便大呼痛快:「柳子遂一起青瑣之中,不謀而與我輩之詩競深有合者,是豈非難哉!」
兩人相識後,更是一見傾心,互為知音,情愛甚篤。
可惜要明媒正娶一個風塵女子,在當時是「褻瀆朝廷之名器,有傷士大夫之體統」的事情,柳如是又素有傲骨,不是甘做小為妾之人。
柳如是多次試探,知道陳公子無此決心,便決絕抽身而去。
情人易尋而知音難覓,卻最終還是落得個勞燕分飛,
柳如是縱是再瀟灑超脫也難免暗自神傷,她於是寫道:
「人去也,人去夢偏多。憶昔見時多不語,而今愉悔更生疏,夢里自歡娛。
人何在?人在枕函邊。只有被頭無限淚,一時偷拭又須牽,好否要他憐。」
「拂斷垂垂雨,傷心盪盡春風語。況是櫻桃薇院也,堪悲。又有個人兒似你。
莫道無歸處,點點香魂清夢里。做殺多情留不得,飛去。願他少識相思路。」
好一個「好否要他憐」,好一個「願他少識相思路」。
他們分開後,陳子龍還集資,為柳如是刊刻了她的詩集《戊寅草》,並為之作序。
經他題序的《戊寅草》,流傳甚廣。
多年後,陳子龍投水殉國,柳如是亦悲痛不已,賦詩紀念。
柳如是原名柳隱,經幾段情事,不勝感慨,天下高才名流見識了不少,可又有誰能讀懂她的傲骨和對獨立自由人格的追求。
陳子龍可以算一個,但是也未能擺脫世俗名教。
這時再讀稼軒先生的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對其中寂寥感同身受,又獨愛這份灑脫,遂改名如是。
又作詞與稼軒先生唱和:
「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柳如是畢竟不是一般閨閣女子,情場的失落並沒有讓她停下廣交天下名士的腳步。
這一日,她的畫舫來到常熟,想到備受黨社友人推崇的牧齋先生就住在這附近的半野堂,便換了男裝前去拜訪。
牧齋先生即當時東南文壇領袖錢謙益,其人雖然官運不順,但學識可謂博大精深,又有晚明文人風流不羈的性格。
錢謙益一聽說才女柳如是前來造訪,也是倒屣相迎。
兩人都是才學過人之輩,又都生性灑脫,一番交談之下,只覺相見恨晚。
柳如是視錢之風流儒雅,彷彿「江左風流宰相」謝安一般人物,頓時心生愛慕。
錢謙益將柳視為尋覓了半世的知音,當即為之傾倒。
於是兩人又相約一起遊山玩水,詩酒作伴,感情日漸深厚,成就了一段「青絲嫁白發」的佳話:
成親時,錢謙益59歲,柳如是24歲。
論用情至深,錢謙益比不上宋征輿,
宋公子一生所做愛情詩詞,無一不是以柳如是為因緣。
論志投意合,錢謙益比不上陳子龍,
陳公子的錚錚鐵骨與柳如是的民族氣節可謂相得益彰。
但錢謙益做了他們都不敢做的,無視世俗禮法,擇一黃道吉日,張燈結綵,將淪落風塵的柳如是光明正大的迎娶進門。
成親當日,迎親的芙蓉舫到達常熟,兩岸皆是破口大罵的鄉紳,更有眾人拋瓦片扔石頭,錢謙益仰頭大笑,柳如是怡然自得,並立船舷,「滿船載瓦礫而歸」。
更為難得的是錢謙益對柳如是愛而敬之。
每當有文人墨客來訪,錢謙益總是叫上柳如是一起接待,並稱她為「柳儒士」,有時就直接說「這是我兄弟」。
婚後柳如是也不改婚前作風,依舊狂放不羈,經常參加黨社的聚會,斗詩斗酒。
又經常穿儒服,戴儒巾,招搖過市,見到相識者就抱拳施禮,稱兄道弟。
種種都有違當時的禮法,錢謙益非但不反對,反而非常欣賞和支持。
其餘各種婚後生活的文人之妙,更是不必多說。
可以說,柳如是在一個配不上她的時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明亡。
1645年5月,清兵南下,兵臨南京城下。
柳如是勸錢謙益投水殉國:「天下人皆可不死,唯夫君不可不死。夫君你身受皇恩,又是東南文壇泰斗,身系天下文人之氣節,如不死,將何以面對天下人?」
錢謙益默而不答,載酒入湖後,以手試水,說:「今晚水太冷,不如改日再來。」
柳如是心中又是悲涼又是憤怒,「奮身欲投池」,錢謙益死死拖住。
同年秋,明降臣上京候用。
錢謙益欲帶柳如是一同進京,如是不肯隨行。
降臣們出發當天,
柳如是穿著一身紅裝(隱喻朱明王朝),
屹立於城門口,神情冷峻,不發一言。
所過降臣皆羞於視之。
錢謙益羞愧難當,於北上途中寫道:
「衣朱曳綺留都女,羞殺當年翟茀班。」
錢謙益到北京任官一年便稱病告假,返回常熟。
柳如是留南京期間,早已與黨社友人暗中聯絡抗清人士,奔走於抗清復國的活動當中。
錢謙益歸來後,在柳如是勸說下開始與反清復明的勢力聯絡。
至1655年,他們居住的紅豆山莊已經成為反清義軍的秘密據點,
密使往來,傳達消息,招募志士,調達軍糧。
又藏匿抗清義士,散家財以資助義軍。
在此期間,錢謙益曾兩度入獄,皆靠柳如是奔走營救、上下打點方得以免禍,
錢謙益出獄後老淚縱橫:
「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
1664年,錢謙益逝世。
喪事未畢,素與其不合的族人便上門欲瓜分財產,並口出污言穢語。
柳如是不堪其辱,自縊身亡,時年四十七歲。
邑官到,盡捕賊人,置之於法,錢謙益家產終得保全。
三百年後,陳寅恪先生於一個文化的特殊年代,完成《柳如是別傳》,並說乃是「痛哭前人,留贈來者。」
陳寅恪先生又曾為投水自盡的大師王國維撰寫碑文: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我想,那個全身紅裝、傲然屹立於南京城門口的身影,也必定歷千秋萬載,經久不散。
3. 兩個男人在青樓打架的叫什麼電影是一部明末抗清的電影
是不是電影《柳如是》
4. 柳如是完整版電影
柳如是.rmvb
5. 柳如是的影片評價
1.《柳如是》將一種浸透著紀錄片精神的歷史質感與濡染著文化人生命的獨特情狀結合在一起,凸顯歷史中的性與性別,流露出中國電影含蓄蘊藉的悲憫氣質與不可多得的人文關懷。在影像處理方面表現出來的某種冷靜和剋制,也已符合女主人公的性別特質,並與大量外景中的亭台樓閣、迷濛煙雨相互交織,使影片充溢著一種陰柔江南的文人氣息。《柳如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電影的歷史敘事方式,並通過沉靜婉轉、溫暖寬容的電影敘事,為「新文人」電影帶來了一種令人期待的可能性。(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道新)
2.《柳如是》是一部清涼如薄荷糖的電影,很好地把握住了柳如是的精神內蘊和離亂之淚。這是一部久違的有著慢、散、雅、靜氣質的電影。扮演柳如是的萬茜身材纖細,氣質淡雅,雖然是新人,揚眉和拂袖間卻有難得的頭巾氣。秦漢演錢謙益也是駕輕就熟。陳子龍是聲名日盛的馮紹峰飾演的,經過多年等待,內地終於有了一個文武不擋的出色小生。本片心態平和地作傳,沒有為沖突而沖突,甚至有意抹殺沖突。全片如泣如訴,不疾不徐,書香滿懷,深情款款。(李星文)
3.當中國式大片完全敗壞了歷史片的本來面目,我們看到了一部有地方政府投資背景的古裝小片:《柳如是》。即便很多地方受制於投資預算,略顯拮據,然而在氣韻、節奏和人物塑造上,《柳如是》居然有一種久違的優美感,有閑情更有雅趣。它回到了難得一見的明末清初時代,講述了知識分子在亂世中的痛苦抉擇,同時還有性別的對照。這本該是華語電影的固有類型,結果,它就這么悄無聲息地消失了,不被重視。(鳳凰網)
4.新文人電影《柳如是》自上映以來,女主角演萬茜突破以往港版「柳如是」的咋呼、膚淺,將柳如是演繹成為婉約、恬靜、有抱負、有理想、有才華的忠貞才女,精彩演繹也因此受到圈內不少影評人的稱贊。(網易娛樂) 《柳如是》劇情整體較為平淡,台詞過於「現代」。(時光網)
《柳如是》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8wUfwh5_K9ZPwtOnTYgd8g
7. 河東君是什麼電影
《柳如是》根據國學大師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改編,由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與常熟市政府聯合出品,是中國最後一批膠片電影,吳琦執導,萬茜、秦漢、馮紹峰主演。
劇情介紹
柳如人,字如是,又稱河東君,青樓的頭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主張男女平等,關心家國大事。而在政治風波中歷盡爾虞我詐的錢謙益(秦漢飾),身心疲憊,縱情詩酒卻又心懷社稷。
機緣湊巧,他們以詩為媒,惺惺相惜,因為互相欣賞走到了 一起。然而,山雨欲來風滿樓,巨大的變故隨之而來。
當時北有韃子兵(滿洲八旗軍),南有李自成,大明漢家江山搖搖欲墜,錢謙益為保全城百姓開城降清,柳如是勸其自盡以保名節。
錢謙益則考慮到華夏文明還需傳承而拒死,後剃發易服北上做官,於是兩人的感情出現裂痕,一個遠去北京做了清廷的官員,一個南下去追尋抗清的南明軍隊。繁華過盡,他們又破鏡重圓,在紅豆山莊過著普通平淡的田園生活。
劇情鑒賞
河東君,不要,這些東西不用你來收拾,我娶你來不是要你來做家務事的,你就坐著呆著,不想寫詩不想讀書不想操琴,那你就聽風看雲曬太陽。
這段最美情話出自古裝電影《柳如是》。影片以有36歲年齡差的柳如是和錢謙益的愛情為主線展開,全片畫面唯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迷濛煙雨相互交織,如泣如訴,不疾不徐,書香滿懷,深情款款。
以明末清初時代知識分子在亂世中的痛苦抉擇,國家命運的沉浮為背景,講述了錢謙益、柳如是(河東君)亂世中美好、堅定的愛情。
錢謙益是不懼流言與前程的愛情鬥士,是學富五車、心懷蒼生社稷的有志書生;柳如是是秦淮河畔的桃花美人,一步一挪,盡是風情,亦是琴棋書畫樣樣皆通,有抱負、有理想的忠貞才女。
雖有36歲的年齡差,但亦可以跨越時間的溝渠來擁抱彼此,傾杯對飲,暢談詩詞歌賦,四目相對時,像是要將彼此納入生命里。靈魂伴侶的終極含義,在影片里有最好的答案。
8. 柳如是完整版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QDIa-LGQ6xVnw0wsMTOQVQ
作品相關簡介:電影《柳如是》根據國學大師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改編,由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與常熟市政府聯合出品,是中國最後一批膠片電影,吳琦執導,萬茜、秦漢、馮紹峰主演。
9. 跪求電影《詩人》,【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AMK4nN446xoQVI2C8L2Vxg
10. 看柳如是的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看柳如是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了兩遍,電影《柳如是》觀後感。第一遍比較斷續,第二遍連貫起來。
柳如是,奇女子。雖出自風塵,卻是才貌雙全,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女子。這樣的女子,在明末清初的那個時代,其人生際遇真是令人慨嘆。柳如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陳子龍和錢謙益,成就了柳的才名。但柳作為奇女子之名,卻是自己成就的。
剛在豆瓣看一介紹《柳如是》之文字,很清晰,可參考。電影是做了修改的,與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有差異,但主線差不多。
電影里的人物,對於愛情深度的刻劃不夠,對於故事的.講述還算清晰,在你了解這段歷史、這段故事之後再觀看,就不會執迷於電影的好壞,而是會關注那些表現那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細節。特別我還喜歡看漢服,明末的漢服。寇白門、董小宛、柳如是等,那些以才藝冠絕一時的秦淮名妓,穿著打扮得都並非庸脂俗粉,每個人都是如清水芙蓉,明麗可人。在詩文崑曲中,在古琴琵琶聲中,唱曲也好,吟詩也罷,都是如此地不凡。漢服都是這樣的淡雅,唯一可惜的是:電影拍得匆忙嗎?怎麼柳如是一個江南名妓,在出行時,會連衣領都沒有整理好?而且,同一套服裝的鏡頭居然有出現在三、四個地方之多!有些服裝覺得不是絲綢的,而是化纖紡織品,而且,沒有明代的馬面裙。這真是敗筆。可能是跟製片費用的投入有關?事實上,我總覺得,如果是拍歷史片,真的需要好好對那個時代的各個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拍出比較符合那個時代的好片,觀後感《電影《柳如是》觀後感》。否則,這樣一部片子,又沒有描繪好愛情,又沒有仔細地糾結細節,要我們看什麼呢?單純的歷史脈絡,我知道啊,不用說了。好影片總要表現一點更深深度,讓我們觀看時,有感動或者感悟,或者欣喜或者悲哀,你總得表現點什麼出來吧。不僅僅只是敘事。柳如是跳水之前,要錢謙益在她背上畫上九里香,這場景倒是非常地香艷但也絕無邪念。不過,我似乎沒有見過明清小說中有這樣的描寫。所謂人體彩繪是現代的創新。當然,杜撰這樣一段,同樣我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九里香"似乎是貫穿了整個電影,只是我不知道"九里香"到底有什麼樣的寓意,是柳如是名垂後世的意思嗎?沒懂。因為中國傳統中,就很少有描繪"九里香"的詩句。
讓我欣賞的,是電影最後柳如是的旁白:"此去柳花如夢里,向來煙月是愁端。自從赤條條被拋入紅塵,經歷了那麼多人,那麼多事,那麼多岔路口,那麼多無奈,我才明白,我們永遠都無法理解,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所有事。原來,我用盡一生的時間,只為擦盡六根所沾染的塵灰,只為心無掛礙,重返寧靜。"
對於每個有人生經歷、最終成就有獨立人格的人,都是貼切的一段話。有點糾結是否看電子版《柳如是別傳》,豎排繁體,很影響我的閱讀速度。先放一放,等哪天想看再看。感謝大耳幫助下載。
今天又讀完唐辛子《日本女人的愛情武士道》,其書中講述的五位日本女人,與柳如是都有一共性,即與電影最後的旁白同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