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戲曲電影武松殺嫂全集

戲曲電影武松殺嫂全集

發布時間:2023-01-25 22:59:27

Ⅰ 京劇獅子樓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獅子樓》是武松戲里的一折。描寫武松因土豪西門慶與其嫂潘金蓮私通,害死長兄武大,武松殺嫂之後,告到當官,官府反而袒護西門慶,杖責武松。武松忿極,直到獅子樓,尋得西門慶,將他一刀殺死,報了兄仇。 .
這個戲有時和「殺嫂」連演,是武生短打戲,有繁重的武功表演,蓋叫天擅演此戲。 [1]

《獅子樓》有三個版本,蓋老的,筱高雪樵的,和李紅賓的。在這三個版本里,自是蓋老的最好。筱髙雪樵在開打有個掀桌子的設計不錯。李紅賓的單刀清場花也是個看點。聽說葉盛蘭先生演西門慶從桌上大搶背下地,非常漂亮。這出戲由武松還家丶勘情丶取證丶酬鄰丶告狀丶殲仇丶祭奠幾個情節組成。對岀戲我的評價是:演員很好,劇本一般。劇中除獅子樓一場開打是個髙潮,其餘都是平鋪直敘,沒有什麼戲,不扣人。而且水詞太多(在這里不一一指出)。我認為,這岀戲在第二幕就應該有一個髙潮。比如,武松至家中,驚聞武大已死,先是驚諤,繼而悲痛,隨後發現潘金蓮雖穿孝服,賓發之際卻挿一朵紅花,毫無悲傷之情,不由得疑竇頓生,於是詢問武大之死以及死後安葬情況,武丶潘二人一問一答丶語速由慢到快,最後如玉盤傾珠。潘金蓮在武松連珠炮般的追問下,不由得驚慌失措丶汗水漣漣。結尾武松道:"哦,原來如此!」潘金蓮則轉過身去偷偷拭汗。(這是劇中第一個髙潮)第三幕請過王婆之後恰又撞上正在賣梨的小鄆哥,小鄆哥(劇中主要人證)把捉姦之事告訴武松,並主動將武松帶到何九家。武丶何二人寒喧之後,切入正題,何不用唱而是念白,將武大死後一系列情況用灌口的方式一氣念岀,最後說道:「武二爺,你來看吶!這丶這丶這就是你兄長的骸骨!(物證)這時,武松接一段唱(這是笫二個髙潮)。告狀被打後武松嘆道:大哥的冤讎難報。這時,土兵有句話很重要,這句話是:"二爺,難道說,那西門慶比那景陽關的猛虎厲害不成?」武松問道:「你待怎講?」土白:「俺說,那西門慶比那景陽關的猛虎厲害不成?」武松涮褶子丶反舉褶子亮相。白:「好一一呃!」叫唱,這段唱按快板的形式,把武松准備擊殺西門慶,為兄扱仇的決心,痛快淋漓地唱岀來,然後脫褶子,接刀(土兵下),耍清場花(這是劇中第三個髙潮)。接著獅子樓開打,最後殺潘丶王二人,祭兄亡魂。結束。

請採納~

Ⅱ 川劇的經典劇目有什麼

川劇的經典劇目有:《賣畫拍門》、《裁衣》、《武松殺嫂》、《馬房放奎》、《五台會兄》、《花田寫扇》、《白蛇傳》、《柳蔭記》、《御河橋》、《燕燕》、《紅梅贈君家》、《王熙鳳》、《夫妻橋》、《江姐》、《田姐與莊周》、《紅樓驚夢》、《山杠爺》、《劉氏四娘》、《目連之母》、《文成公主》、《激流之家》、《青春涅槃》、《慾海狂潮》、《紅梅記》、《黎明十二橋》、《歲歲重陽》、《馬前潑水》、《塵埃落定》、《薛寶釵》。

川劇劇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之說。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遺產最為豐富,藝術特色亦最顯著,傳統劇目有「五袍」(《青袍記》、《黃袍記》、《白袍記》、《紅袍記》、《綠袍記》)、「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

還有川劇界公認的「四大本頭」(《琵琶記》、《金印記》、《紅梅記》、《投筆記》),不少為其他劇種失傳的劇目。1949年後,經過整理,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川劇劇目,如《柳蔭記》、《玉簪記》、《綵樓記》等。

(2)戲曲電影武松殺嫂全集擴展閱讀

川劇簡介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

川劇是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川劇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川劇分小生,須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2006年5月20日,川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Ⅲ 中國各大戲曲及代表作

1、崑曲

崑曲(Kun Opera),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北京大學為崑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崑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

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摺子戲,如《游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2、墜子戲

墜子戲始稱「化妝墜子」,起源於中國曲藝、戲曲之鄉蕭縣。以曲藝墜子的曲調為基礎,吸收京劇,豫劇的一些表演方法,有單唱、對口唱、多人分唱;唱腔流暢婉轉,詞句通俗易懂,為群眾喜聞樂見,流傳很廣,大江以北,長城內外,均有它的足跡。是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

墜子戲是在1961年春,墜子劇團進京匯報演出時,在中國劇協和中國戲曲研究院聯合組織的座談會上,田漢提議將化妝墜子改名為「墜子戲」。2008年6月7日,河北省深澤縣、 安徽省宿州市聯合申報的「墜子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698 Ⅳ-97。

墜子戲的初期劇目,多由墜子書中的中、長篇傳統書目改編而成,故多連台本戲。如《海公案》、《劉公案》、《回龍傳》、《大宋金鳩計》、《絲絨計》、《雙金線》、《雙合印》、《王清明投親》、《二度梅》等。劇本多用唱詞敘述劇情,念白不多。

唱詞一般為七字句、十字句。六十年代之後,墜子戲從其它劇種移植了一批優秀古裝戲,也排演了一些新編歷史故事戲,如《審誥命》、《楊金花奪印》、《花木蘭》、《秦香蓮》、《蝴蝶杯》、《楊門女將》等。

墜子戲也能較好的反映現代生活,五十年代後期,墜子團都積極地創造和排演了現代戲,在觀眾中留有印象的劇目是《白毛女》、《血淚仇》、《黨的女兒》、《奪印》、《會計姑娘》、《風塵遺恨》、《大路朝陽》、《紅旗譜》(根據梁斌同名小說改編的五本連台戲)、《新芽吐秀》等。

3、粵劇

粵劇(Cantonese Opera),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 。

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加上唐滌生所創作的劇目,使著名粵劇非常豐富。由於部分劇目受到非常喜愛,隨著新媒體的誕生,這些著名粵劇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甚至音樂劇。

例如任白戲寶《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花田八喜》《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紅樓夢》《三笑姻緣》《白兔會》《桂枝告狀》《竇娥冤》(又名《六月飛霜》或《六月雪》)。

由徐子郎編劇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和《無情寶劍有情天》、源於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書》,源自晉劇著名傳統作品《醉打金枝》(編劇:蘇翁),《秦香蓮》、來自神魔小說的《鏡花緣》、《花蕊夫人》,還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梁祝》。

4、淮劇

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發源於今江蘇省淮安市以及鹽城市裡下河一帶,發祥於近現代的上海市,現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區。

清代中葉,在淮安府(今鹽城市和淮安市)和揚州府兩地區,當地民間流行著一種由農民號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稱之為二可子,僅以竹板擊節。

淮劇後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之後,又受徽戲和京劇的影響(稱為徽夾可),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了淮劇。2008年6月,上海淮劇團、 江蘇省鹽城市申報的淮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江蘇省淮安市、泰州市聯合申報的淮劇經國務院批准被擴展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早期的淮劇有生活小戲《小打瓦》、《種大麥》、《大補缸》、《磨豆腐》、《對舌》、《趕腳》、《巧奶奶罵貓》等,內容簡單純朴,語言詼諧風趣,生活氣息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大戲則有「九蓮十三英」(即《秦香蓮》、《藍玉蓮》等9本帶「蓮」字的戲和《王二英》、《蘇迪英》等13本帶「英」字的戲)、「七十二記」(以各種傳奇故事而定名)。

它們有實詞和專有曲調,有一定表演程式,並有生、旦、凈、末、丑等角色的分行,已初具戲劇的形式。其內容多為反對暴政,抨擊見利忘義,歌頌男女之間的真摯情愛。同期,還曾出現過根據真人真事編演而成的「四大奇案劇」,即《丁黃氏》、《急拿王兆》、《葯茶記》和《鴨湯記》。

幕表連台本戲始於20世紀20年代,曾盛行一時,主要有《楊家將》、《岳飛》、《飛龍傳》、《日月圓》、《安邦定國志》、《封神榜》、《七國志》、《孟麗君》、《鄭巧嬌》、《乾隆傳》、《彭公案》、《施公案》等。這些劇目大多根據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改編,有些劇目在流行演出中固定下來,成為後來淮劇的保留劇目。

20世紀40年代前後,出現了本頭戲《三女搶板》、《舍妻審妻》等,並延續至今。

5、川劇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

川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

川劇分小生,須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2006年5月20日,川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賣畫拍門》、《裁衣》、《武松殺嫂》、《馬房放奎》、《五台會兄》、《花田寫扇》、

《白蛇傳》、《柳蔭記》、《御河橋》、《燕燕》、《紅梅贈君家》、《王熙鳳》、《夫妻橋》、《江姐》《田姐與莊周》、《紅樓驚夢》。

《山杠爺》、《劉氏四娘》、《目連之母》、《文成公主》、《激流之家》、《青春涅槃》、《慾海狂潮》、《紅梅記》、《黎明十二橋》、《歲歲重陽》、《馬前潑水》、《塵埃落定》、《薛寶釵》。

川劇劇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之說。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遺產最為豐富,藝術特色亦最顯著,傳統劇目有「五袍」(《青袍記》《黃袍記》《白袍記》《紅袍記》《綠袍記》)、「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

以及「江湖十八本」等,還有川劇界公認的「四大本頭」(《琵琶記》《金印記》《紅梅記》、《投筆記》),不少為其他劇種失傳的劇目。1949年後,經過整理,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川劇劇目,如《柳蔭記》《玉簪記》《綵樓記》等。

Ⅳ 京劇麒派《武松與潘金蓮》選段 詞 mp3

武松殺嫂嗎?
可憐我同胞兄死得好苦,
忍不住傷心淚點點如珠。
潘金蓮是一個淫毒之婦,
謀害親夫 ,
似這樣她罪不能夠容誅。
西門慶仗勢凌弱,
把鄉民當做了愚夫。
害我的兄占我的嫂,
賊是個厲紳強徒。
任他是銅鑄的金剛
鐵打的羅漢,
還勝過景陽岡猛虎。
父兄之仇不共戴天,
我懼他就不是個丈夫!
殺奸佞洗沉冤全憑此物,
慢說武二銘心刻骨,
我那屈死的哥哥,
也感激你冥途!
何九叔哇!

閱讀全文

與戲曲電影武松殺嫂全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