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你心中,《一一》屬於哪種類型的電影
電影是視聽藝術,是影像與聲音的綜合運用。大多數電影導演都不自覺得過於重視畫面光影的塑造,忽略了聲音單獨或與畫面有機結合的表現力。楊德昌對聲音的運用極為重視。除了通過環境音響塑造真實感、開拓畫外空間,音樂表現人物心情外,楊德昌更是創造性地用聲音連接有關聯的多個畫面,在畫面與聲音之間形成獨特曖昧的張力。在《恐怖分子》中,他已經運用了這樣的表現手段:文藝少女與太妹"共享"自殺獨白,文藝少女是真自殺,而太妹不過是在電話里騙人。《一一》里最典型之處是,伴隨嬰兒B超畫面的聲音是對具有生命的新游戲的介紹,下一個畫面是NJ所在公司的高層在聽日本游戲設計師大田的演講,那個聲音原來是對演講的中文翻譯。通過這個聲音片段,兩個有內在聯系的不同畫面的連接令人驚異又合乎情理,並用大田的話道出了本片的主旨之一——對人生的審視和反省。
另一處聲音的出色運用在對大田構思的討論,畫面上高管們覺得大田想法昂貴又不切實際,想找人照抄大田公司的產品,NJ與他們保持距離,透過玻璃窗望著大田。接下來的畫面是大田在與鴿子逗趣,畫外對白響起,大大(董事長)讓老實人NJ裝裝樣子把大田打發走,NJ憤怒地說,「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是真的?」 這個段落里NJ、大田與公司高管形成強烈的反差,前兩者都是真實的、坦誠的、自然的人,而高管們已經被商業文化熏染得虛偽和唯利是圖。正是在與大田的交往中,NJ逐漸反思工作,生存與人生的意義。
2. 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一》的名字是什麼意思呢
1.4千人參與討論
電影《一一》的名字是什麼意思?
禾火69說: 電影《一一》是由楊德昌導演指導的一部刻畫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有很多人疑惑《一一》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在我看來這正是楊德昌導演的過人之處,他讓觀眾自己從影片中去尋找答案,進而思考,得出結論,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答案,他讓觀眾對這片名的理解意猶未盡,電影故事更是如此。 在我看來,「一一」,諧音又有「意義」的意思。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雖共同生活,卻互相不理解各自經歷著歲月帶來的困惑與折磨。有中年的困惑,感情的困惑,青春期的困惑,年少的困惑。這完全貫穿了觀眾們的年齡段,引起每個觀影者的共鳴,自動帶入電影角色中,從中思考生命的意義。三個小時的電影情節有些人會覺著枯燥,但是片子的每一幀傳達的信息量之大,將一個一個家庭每個人的整個人生和盤托出,著實讓人感嘆,感嘆影片傳達的生命意義,即「一一」。
展開
我來答
3. 為什麼電影《一一》能成為很多人心中的「華語最佳影片」
《一一》於2000年在法國首映,是由台灣導演楊德昌執導的一部經典作品。雖然距現在已有十八年之久,但是在很多觀眾心中它依然是無法超越的絕佳之作。
所以伙哥覺得《一一》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被很多人看作為華語最佳影片,是因為他們都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一如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後腦勺一樣,需要別人拍給我們看,我們才能真正去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模樣。
4. 一部延長你生命,找到自我的電影《一一》
《一一》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愛的家庭敘事題材的電影,沒有之一。
再此我向本片導演楊德昌致敬,謝謝您給我們帶了這部經典作品,在我心中,自您之後再無經典。
因為在這裡面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影子,並且真實再現了,我所生活的環境,我周圍發生的事和我所遇見的人。
影片由台灣導演楊德昌在2000年拍攝而成,以往他的拍攝風格都是批判社會現狀,揭露人性丑惡,可謂直觸人心,他號稱「台灣社會人的手術刀"。但這部影片確是溫文爾雅,平淡如水的,沒有明顯的戲劇沖突,情感的烘托。
自楊德昌導演電影生涯以來,一共有七部著作,雖然產量不多,但每部都堪稱是經典,都是值得你反復品味的佳作。這部影片是導演沉澱了十五年的經典之作,在塑造人物角色,環境背景可是下了很功夫。
「 你看不到的,我拍給你看呀 "這是影片中小男生的對白,這個天真爛漫的小男生就如同導演自身一樣,通過男孩的口吻,來向我們傳達他的思想主張。
每個人都只能看到一半的真相,導演也只給你講述了一半,剩下的需要自己體會。
這也是一部年輕人無法解讀的電影。
沒有經歷過電影主人公的生命歷程,自然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通過這部影片,來延長生命,找到自己。
正如影片中的「胖子」說到: 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因為我們在裡面獲得了至少兩倍不同的人生經驗。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喜歡看電影,喜歡看書的原因了。雖然我沒經歷過,但我可以通過不同人的經歷,來豐富我自己的生活。
「一一」這個影名, 可能你第一眼看上去並不知道是在講述什麼,因為它不像現在的文章,大多都是「標題黨",華而不實,為了吸引你的眼球。一旦你點進去,內容實則空洞乏味 。而這部影片則需要你細細品味,才能體味其內涵。
"一一"有一五一十,娓娓道來之意,向你慢慢講述一個生命的歷程。影片由婆婆的去世到舅舅孩子的出生,經歷了輪回。
影片主要以婆婆病危,卧床不起,每個人病榻談心為結點,將故事串聯起來。家庭素材的影片,人物多混亂,情節多繁瑣,而導演巧妙的安排這一敘事環節,將電影合理化,使其順利延伸下去 。
影片中的男主,就如我的父親一樣。他也是在年輕時,違背了自己的本心,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事,為了使別人開心,但依然成為了自己原本最不想成為的人。
這些要求你成為他們心中樣子的人,往往是你最愛的人和最愛你的人,但我們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只能委屈求全。
男主和多年的摯友,一起投資開了家公司。因時運不濟,公司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需要整改。但合夥人不敢冒險,也不敢嘗試新事物。只一味的抄襲,生搬硬套,沒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意。
就如同我現在和同學開的工作室一樣,每次有新廣告新視頻要拍,他們首先做的不是構思,不是創新。而是找相似的視頻來「抄襲」,說是抄著抄著就有自己的東西了。要是真這樣,社會還怎麼進步?
影片中的婷婷和莉莉,可謂我們年輕人的再現。莉莉的母親總是跟不同的男人接觸,給莉莉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當她的母親和自己的英語老師發生關系時,她自己建立起的世界觀最終崩塌了。莉莉通過引誘英語老師和她發生關系,並借機讓男友「胖子"知道,引發了男友的嫉妒憤恨,將其英語老師殘忍殺害,這一借刀殺人可謂「妙哉」。一死一傷,不僅報復了老師,也讓母親身敗名裂。
我身邊就發生過類似血淋淋的慘案,剛入大學的女生小A,本來應開始她美好的學海生涯 ,但卻被前男友殘忍殺害。我親眼目睹女生在我面前倒下,男生刺傷了她的臉,刺穿了她的喉。當時的情景,還深深的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不禁毛骨悚然,不敢想像。
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能在身邊找到原型。你也可以將自己帶入角色,體會他們的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男主對「婆婆」的獨白:
有時候覺得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都覺得一點把握也沒有。 都會覺得說,好不容易睡著了,幹嘛又把我弄醒,然後又要去面對那些煩惱,一次又一次。如果你是我,你會希望再醒過來嗎? 你比我們多活了那麼久,我們除了自己心裡一大堆問題外,又能告訴你什麼呢?
男主和妻子的對白:
我這樣說好了,你不在的時候,我有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 只是突然間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真的沒那個必要。
影片結尾小男生的獨白:
婆婆,對不起,不是我不喜歡跟你講話,只是我覺得我能跟你講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裡,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 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 。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找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 你老了,我很想跟你說……我也老了。
5. 一個人,一個星球 ----淺析電影《一一》
《一一》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傳統家庭中每個個體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與壓力。電影把人生中各個階段的苦惱都淡淡地羅列出來,名字卻很奇特,引人思考。兩個簡單的「一一」,或許暗示了影片展開的前提:每個個體都是一條直線,與他人生活相平行。
在楊導的鏡頭下,每個人都是一個「一」字,簡單、渺小,為生活而努力著。整部影片沒有用華麗的色彩和驚心動魄、一波三折的劇情加以粉飾,它就像「一」字一樣簡單而原始,聚焦了一家人中每個人的生活壓力,不加修改地呈現給觀眾,極簡而真實。諸多長鏡頭用冷眼旁觀的手法呈現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這正是這部電影的迷人之處,它詮釋了現實主義的魔力----真實自有萬鈞之力量。
從幼童到暮年,電影雖然是群像描寫,卻好似濃縮了一個人的一生,每個觀眾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獲得深入肺腑的感動:或從幼小的洋洋身上,或從青春期天真爛漫的婷婷和莉莉身上,又或是從中年的為事業精疲力盡的NJ和敏敏等人身上,還有從貌似可以洞察一切卻不能說破的老年的植物人婆婆身上。觀眾與電影產生呼應,越過鏡頭去聯系生活中的瑣碎情緒。戲里戲外,人們都是相同共通的那個最簡單的「一」字:細碎、平淡,卻蘊含著「一個人和一類人」的大智慧。楊導的《一一》,非常絕妙地抓准了這一切入點。
電影里,每個人都在生活的巨輪下尋找喘息間隙,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快樂的。盡管影片呈現的都是暖色調,注重鮮艷的細節,但在角色們的臉上,卻難見微笑。楊導巧妙地設置了各個角色,他們每個人都屬於不同的年齡段,被不同的情緒煩惱,感受孤獨,愛而不得,自責愧疚,或被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工作折磨得失聲痛哭。楊導將人物的情感毫無修飾與遮掩地呈現在熒幕上,「一一」道來,讓它們成為感動觀眾的力量。
電影里那個常受欺負的小孩子洋洋,將家人的後腦勺拍下,說:「你自己看不見你的後腦勺,所以我拍給你看啊。」洋洋用兒童單純而奇特的視角拍攝周圍的生活,他身上的童真,在這塵世里熠熠閃光。他問爸爸NJ:「我們是不是只能看見一半的事情?」卻無意間道出了大家都並不開心的源頭----大家都過分關注了令人煩惱的事情,過分關注他人,但卻忽視了生活中的快樂,忘記了自己的情感也需要和他人相交。
電影中唯一一個波瀾驟起的情景波動,應是「胖子」殺死莉莉母親情人的那一段了。他殺人的動機,楊導並未在片中點明,而是一個留白,留給觀眾去探討。或許,「胖子」是生活中的又一個小小「一」字,早戀、出軌,他壓抑已久的情緒火山終於爆發,他沒有加以控制,所有情緒轉化成了利刃與暴力。這就是為什麼只有胖子的橋段在整部平淡柔和的影片中尤顯突兀,因為在生活的壓力下,有人會選擇激烈的方式去釋放,但更多的人,都只是在夜晚的黑暗中或書桌上無聲地崩潰,第二天又重拾自己的碎片,開啟新的循環往復死水微瀾的一天。
影片中昏迷的婆婆也是別具匠心,正是通過家中其他人物在她床前的閑談,反映了他們的生活軌跡。家中長女婷婷,心中一直藏著不能說的秘密,婆婆因為她一個偷懶而在幫她倒垃圾時摔倒昏迷,以至於婷婷一直在自責的沼澤中掙扎。許多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失敗的初戀,失望的友情,婷婷是社會中無數青春期少年的影子。同樣,她和其他人都一樣,都將歸於「一」字, 因為她忽略了自己,被某種他人帶來的情緒困擾。正像她的家人一樣,彼此之間缺乏溝通,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默默地前行著。
字典里最簡單的那個字就是「一」字,而《一一》讓人明白,「一」字是人的載體,人們在艱難不易的生活下,都好似一顆顆獨立的星球,在無邊宇宙中獨自運轉。影片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屋檐底下,彼此經歷著自己情感的折磨和內心的困惑,卻互相沒有交流。在舒緩的節奏中,表面的生活看似漫不經心,可是內里卻有多少的風起雲涌,而這些風起雲涌都只屬於他們自己,哪怕是最親的親人,都不能關注,甚至無法理解。
在紛擾的生活中,「一」字,有無數種可能的組合:一個人,一家人,一類人......生活不易,我們每個人都要全力以赴。
6. 一下電影《一一》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中文片名直書兩個「一」字則會變成「二」字,會形成不同的意思;《一一》的英譯片名也饒富意味地翻譯成『A one and a Two』。所以起名為《一一》
劇情簡介——
在台北市住著一戶中等階層的家庭:丈夫簡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兒婷婷和年僅8歲的小兒子楊楊,他們和敏敏的母親共同生活著。在敏敏的兄弟阿迪的婚禮中發生了一系列的麻煩事,先是阿迪的舊情人雲雲在阿迪與小燕的婚禮上大吵大鬧,而後在電梯口,簡南俊與自己30年前的舊情人謝里相遇,接著因為婷婷忘記倒掉陽台上的垃圾,
婆婆下樓倒垃圾導致中風而陷入了昏迷狀態,婷婷一直很內疚,認為婆婆的病和自己有關。而在這一系列的打擊之下,敏敏的精神幾乎崩潰,她開始整天燒香拜佛。醫生告誡家人需要每天輪流跟婆婆講話,以幫助其康復。這樣的對話,類似於自言自語,每個人都在這樣面對自己時,有很多的感觸,敏敏發現自己每天告訴婆婆的事情都一樣,
因為她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事情,最後不得不請護士念報紙來解脫尷尬困境,為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敏敏上山入宿寺廟了。新搬來的鄰居麗麗和她的男友吵架了,兩人分手後,麗麗的男友胖子開始主動和婷婷約會。這一段三角戀的背後發展為一起兇殺,這一切都讓婷婷覺得悲傷。
(6)一一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簡洋洋 演員張洋洋
有一個知識豐富的爸比,一個神經質的媽媽,一個溫柔的姐姐,一個總叫他「聽話」的婆婆。洋洋總是被女生欺負,他不喜歡學校的「小老婆」。有一天,他聽見隔壁的人在吵架。第二天,在電梯口遇見了那個阿姨,他想轉過去看她。
2、婷婷 演員李凱莉
有一個很疼她的爸爸,一個老被女生欺負的弟弟,一個有氣質的婆婆。婷婷跟隔壁家的莉莉是朋友,她喜歡她的男朋友胖子。這些她都不敢跟別人說,可是堵在心裡很難受,於是她就跟婆婆說。
3、敏敏 演員金燕玲
有個很木訥的丈夫,一個讀書用功的女兒,一個很自閉的兒子,一個不成器的弟弟,一個關系很好的公司同事南希。一切看上去並不壞。有一天,媽媽陷入昏迷,敏敏必須每天都去跟她說話,說著說著她就崩潰了,怎麼只有這么少。
7. 一一歸一 ——解讀楊德昌電影《一 一》
一一歸一。
這是在看完電影《一一》之後,我困頓思索的腦海中翻騰出來的第一句話。
「一」,這個筆畫最簡單的漢字,一如它簡單通曉的含義,它可以是一朵雲,也可以是一棵樹,可以是一座山,也可以是一條河,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座墳……然而,像所有水滴石穿的典故一樣,一——單薄卻蒼勁。
影片用歷時約三個鍾頭的時間,講述著一個並非故事的故事,它並沒有如當下商業大片那樣,要麼驚天動地扣人心弦,要麼纏綿悱惻撕心裂肺。《一一》摒棄了起伏激昂的宏大敘事,它沒有戲劇化的故事波折,沒有起承轉合的情節,導演楊德昌攜著《一一》繼續在他的新寫實主義道路上行走,並且漸行漸遠。
與所有現實主義傾向的電影一樣,《一一》展現的也是普通一家人的普通生活,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雖算不上富庶,卻也與「上頓不知下頓」的苦難生活相差甚遠,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世界上所有年齡階段類型這里都有了。NJ——一個心中仍存有詩意的中年男人,在與世俗的碰撞中迷茫困惑;敏敏——並未如她的名字那樣敏慧,圍著兒子女兒老公老媽打轉的的俗世中年婦女,突然某一天問自己:「我每天都在做什麼?」;婆婆——在電影中一言未發的老太太,在歲月的磨蝕中蘊積了「看透」的智慧;婷婷——正值碧玉年華的純情少女,美好天真純粹,以為世界上除了好人就是壞人;洋洋——總是被女生欺負的小男孩,在電影中起著畫龍點金的作用,喜歡用相機拍攝別人看不見或忽視的角落,用童稚的話語不經意間道出了人的永恆困境「我們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
我不能用一句話或幾句話來總結概括《一一》的故事梗概,因為把任何一個故事圈套強加給它都是對它的誤讀。誠然,只要有時間地點人物都必然會產生故事,而《一一》的偉大,不在於故事,或者說不在於一個中心故事,而在於多個散點無中心的故事浸透出的深層哲學意蘊。
楊德昌曾在一次訪談中解說過片名「一一」的含義:這部電影講的單純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身為作者,我認為一切復雜的情節,說到底都是簡單的。所以電影命名為《一一》,就是每一個的意思。 這意味著電影透過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出生到死亡的每個具有代表性的年齡,描繪了生命的種種。
我想,在這部電影中楊德昌想表達的思想有點類似於莊子「齊萬物以為一」,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人們的各種看法和觀點,看起來也是千差萬別的,但世間萬物既是齊一的,言論歸根結底也應是齊一的,沒有所謂的是非與差異。因此,智慧的婆婆曾經可能也如童稚的外孫洋洋一樣,困惑於「人是否只知道事情的一部分?」,中年媽媽敏敏曾經可能也如純潔的女兒婷婷一樣,初戀在花季中開了又謝,潔凈的心靈在時空行走中灑上了歲月的塵埃;被朋友譽為老實人的NJ曾經可能也如現在的小舅子阿弟一樣在錢財利潤慾海浮沉中哭笑交替滿腦肥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我們所有的人或許都會在人生的某一個點上,從洋洋變為婷婷,從婷婷變為阿弟,從阿弟變為NJ,從NJ變為婆婆,從婆婆變為剛出生的小表弟,再從小表弟變為洋洋,循環輪回,生生不息。 這些看似精神形態各異的縱多人物,只是在人生各個不同的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他們,或者說我們,其實最終都只是一個人,一一歸一。
莊子在《齊物論》中寫道,「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即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可就是不可,不可就是可。在宇宙時空無涯的荒野里,大小萬物,生死輪回。與縱多表現此理的電影類似,《一一》開始於一場婚禮,結束於一場葬禮,開始於嬰兒的出生,結束於老人的辭世。楊德昌的用意不言而明:電影就像人生,一生一死,即為一世。片長近三小時的《一一》彷彿是人的一輩子,電影中婆婆的一輩子剛剛結束,小表弟的一輩子則剛剛開始,而其他人——洋洋、婷婷、敏敏、NJ、阿弟、小燕、雲雲……他們的一輩子都正在進行中。
如果把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比作一輛公交車,那麼我想這條公交線路一定並非一條直線,而是一個圓弧,無所謂起點與終點,無所謂開始與結束,恰如知名作家方方的某本小說的名字: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 。如果把這句話放在《一一》這部電影里,那麼,此「我」便非彼「我」了,「我」,既是我,也是你,還是他,「我」作為一個能指,並非指具體的人,而是抽象意義上的萬物。《一一》展示了這條公交線路,婆婆下車了,小表弟上車了,其他所有人都正開著他們各自的車,時而靠近,時而疏離,時而橫眉冷對,時而招呼致意,並將會在一個個迥異且未知的站台先後一一下車,沒有確定的秩序,沒有確切的時間。最終,在生死輪回的這條線路上,所有的個體都一一歸一。
除了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這幾種共時的生命形態在人生的軌道上看似殊異卻最終歸一外,在歷時層面,楊德昌還探討了人的「活法」問題。
電影中NJ與敏敏這對可能不存在愛情的夫妻,因偶然的機會,脫離當前的現實,各自去過了一段新的生活,他們希望能逃離當前的窒息感。敏敏在其母親成為植物人之後,發現每天對母親講的話都是同樣的,一方面寡淡無味的生活毫無新意,另一方面人心的隔膜阻滯也使她無從說起,她困惑於生活的意義,於是尋求佛法,以為神靈能給予她答案,最終卻發現「其實真的是沒什麼不一樣,他們每天都要輪流給我講同樣的東西,每天都要重復好幾遍,我覺得這一大堆(煩心事)……沒那麼復雜,哪有那麼復雜」。有藝術情懷的NJ偶然重逢曾點燃他藝術火花的初戀情人,兩人至今都舊情難忘,以為可以重來一次,終是無疾而終,他後來對敏敏坦白說「你不在的時候,我有一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以為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 或許他看透了人生的悲涼底色,看似塗著七彩的糖衣下是一層蕭索的灰色,縱使是七彩,也一一歸一 。
A one and a two ,這是《一一》的英文片名。楊德昌在一次訪談中說:「爵士樂手在即興演奏前,總會低聲數著『a one and a two and a …… 』來定節奏,英文片名由此而來,表示片中內容並沒有緊張、沉重、或者壓迫感,生命的調子應該像一闋爵士樂曲。」
的確, 《一一》的美學韻味是清淡的 , 無論是它「一一歸一」的主題,還是它縱多似乎靜止的長鏡頭運用,像一杯氤氳著些許熱氣的清茶,不溫不火,卻在小酌之後,彌留一絲澀味在唇間,這一絲澀,會慢慢地、深深地流下去,從喉入心。
8. 以小男孩的視角解讀成人的世界的電影《一一》,為何能稱為許多人心中的最佳影片
我覺得一一這部電影可能說出了現在人們生活的縮影,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成為華語最佳影片的代表吧。一一這個故事的題材正是從生活中提取的,講得也是現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我們通過看這部電影得到的感悟,正式給了我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它激勵我們要勇敢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有時生活就是這樣,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從電影的一大家子中,我好像看到了我的家庭和我身邊的家庭,我們都發生過同樣的事情,到處理問題的方法確不盡相同。這部作品的導演是楊德昌,我覺得楊德昌就像是吳念真一樣,對家庭的感悟很深,就好像是通過這部電影來表達自己對生命對人生的理解和包容。我們在平凡中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部電影拍攝的較早,到現在還能有人問津,真的是非常不錯了,這部電影的豆瓣影評有8.9分哦,看來通過影片得到感悟的人有很多,他們都從電影里找到了自己的角色,用心去感悟,用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9. 有誰知道電影《一一》的名字含義
《一一》這部電影入圍了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和《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十佳影片。或許在部分觀眾眼中會覺得《一一》並不是一部多麼精彩紛呈的片子,所講述的內容也不過就是一家四代人不同的生活狀態和所經歷的事情。如果你也這么想的話,那麼伙哥只能說你並沒有看懂這部電影真正在講述的故事以及導演透過影片所想傳遞給觀眾的寓意。
《一一》一方面在講述著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但同時也是在帶我們了解另一個我們所看不到的世界。一部好電影會使人眼界開闊,用心思考。毋庸置疑《一一》就是這樣的一部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