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姜子牙最後成了什麼神
關於姜子牙是什麼神的說法有三種:一種是姜子牙本來是把玉皇大帝的位置給自己偷偷留下的,但是有一個叫做「張友仁」的人, 事先猜出了姜子牙的私心,就藏到姜子牙的封神台下。姜子牙封了這個神,那個神,獨獨沒有封玉皇大帝,於是有神仙就問到,為什麼還不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到底該由誰來做?姜子牙支支吾吾說: 「不用急,自然有人。」這時,藏在台下的那個「張友仁」一下跳出來,說:「謝謝丞相,友仁在此。」他講的是『有人 』,不是『友仁』,被張友仁鑽了個空子。姜子牙沒有辦法,只好把玉皇大帝的位置封給「張友仁」 ,姜子牙自己什麼神位都沒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門神的位子,他自己只好委屈自己,當了門神。第二種說法是張友仁騙走了玉皇大帝的封號後 ,封神已經結束,姜子牙自個沒有了位置,只得爬上房頂,坐在上面喊:「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他成為一個屋頂上的什麼神。最後一種就是姜子牙根本就沒有封神。姜太公封了諸神後,各神都很滿意。唯獨姜太公的老婆沒有封到神,整日羅羅嗦嗦,鬧著要封神,最後封她個掃把星。㈡ 姜子牙什麼什麼神最後
姜子牙最後沒有封神,但是他懷有封神榜,手執打神鞭,他所到之處諸神都要讓位!
㈢ 姜子牙電影最後楊戩是什麼意思
1、《姜子牙》電影一共有三個彩蛋。在第一個片尾彩蛋中楊戩有出場。
2、此時姜子牙己跳出三界之外,成為自己的神。楊戩、雷震子、黃天化前往渡劫城,對姜子牙說了句:「師叔,我等奉師祖之命前來……」這也預示著,可能《封神三部曲》的第三部,《封神榜》的幾個關鍵人物要齊聚了。
3、「二郎神」楊戩是中國最有名的神話人物之一,他是《封神演義》助周伐紂的關鍵人物。一次性介紹三位新角色不是沒有野心,這三位英雄都可以拍獨立電影,尤其是家喻戶曉的角色二郎神楊戩。
㈣ 電影姜子牙最後說了什麼 電影姜子牙最後結局劇情
1、《姜子牙》電影最後講的是:姜子牙和九尾,都是天尊計劃里的一環。九尾攪亂商朝,姜子牙下凡救世。計劃成功後,天尊承諾會讓狐族登仙,可是最後卻只得到滅族的下場。說這句話的時候,九尾還相信師尊那個美好的承諾。她以為自己和姜子牙,是殊途同歸的一路人。為師命你親斬九尾,斬的不是惡,是善!
2、用小九一個人,換取天下,在天尊的眼中很正常。他發動封神大戰,以為在自己的控制下,三界會更有秩序。天尊不可能不知道,九尾體內還有一個無辜的性命。只是他寧願放棄一個人,也要讓姜子牙殺掉九尾,還想讓姜子牙也這么做。來世,你會有家,有朋友,有一個真正疼你的阿父。
3、這句話看似是姜子牙對小九的祝福,其實也是對世間的期望。這場大戰犧牲了太多無辜的人,那麼多怨魂停在世界無法歸家。還好玄鳥的出場,又給大家重新帶來希望。在電影的最後,那個坐在父親肩膀上的小孩子,應該就是轉世的小九吧。
4、姜子牙與九尾狐大戰,卻發現無力斬斷宿命鎖,只因宿命鎖乃師尊所連。真相不在幽都山,而在靜虛宮。姜子牙帶小九逃出山,上天梯至靜虛宮拜見師尊。但師尊死一人而救蒼生的大善,姜子牙不能苟同。在他看來,一人為水,蒼生為海,無滴水何來滄海。
5、宿命鎖相連,今生無法可解,唯有轉世可解脫。經師尊指點,姜子牙送小九入歸墟轉世。九尾狐覓蹤而至,狂笑著砸碎歸墟,成千上萬怨魂破墟而出。原來,當年師尊允諾九尾狐封神登天界,代價就是讓狐族與人類連上宿命鎖,魅惑紂王,助他發動大戰,一統天地人三界。
6、不想事成後,師尊欲掩蓋真相,不僅誅殺九尾狐,還將狐族斬盡殺絕,埋於歸墟,永世不得超生。九尾妖放出怨魂,就是要與狐子狐孫沖上九霄,與師尊理論,讓世人知曉師尊的真面目。
7、天降巨斧,九尾狐終是無力回天。師尊再以姜子牙引妖狐現身有功,可重返靜虛宮受封。但姜子牙看透一切,一夜之間須發盡白,用一己神力毀去天梯,願世間再不受謊言愚弄。
8、要推翻自己的信仰,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當小九問出那一句:神仙不騙人吧?姜子牙強調了一個我字。這時候他心中已經下定論決心,要自己去尋找真相。自己一直信任的昆侖,也並非完美無瑕,至少天尊從頭到尾一直在騙人。神仙會騙人,可是姜子牙沒有騙小九。
㈤ 封神榜中姜子牙最後是什麼神啊,怎麼封了半天沒他自己啊
姜子牙最後沒有修成正果,也未能封神,按照原著,其實是印證了天意二字(切勿受電視劇影響),且聽我細細道來: 道教最高修行的境界是大羅金仙,道教有三清四御,其中三清玉清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清道德天尊)、通天教主(上清靈寶天尊)和四御中的中央無極玉皇大帝都是混元無極大羅金仙。
像太乙救苦天尊、南極仙翁、真武大帝以及封神榜中三清的很多修為高深的弟子也都屬大羅金仙級別。大羅金仙之後就是天神(也可稱為天仙),雖享受世人供奉,卻要受命於天庭。像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以及封神榜上有名之士都屬其類。
姜子牙掌握封神榜,其中榜內有365個神位,而姜子牙預留的最後一個席位是地位最高的東岳大帝是給他自己的。 但是在封神的過程中,姜子牙的妻子的靈魂突然攔到了封神台苦苦哀求姜子牙給他一個神位,
由於心軟,姜子牙就封了他一個掃把星君,但是他忘了這個名額是有限的,現在只剩最後一個名額了,而黃飛虎還沒有得到到任何的神位,很顯然,黃飛虎是故意等到最後一個的,但由於黃飛虎其生前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姜子牙也不做計較了,所以他的神位被黃飛虎所搶奪了。
㈥ 姜子牙最後成了什麼神
姜子牙是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被尊為“百家宗師”。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有關姜子牙的一些資料,歡迎前來閱讀!
姜子牙最後成了什麼神?
關於姜子牙成了什麼神的說法有三種:
一種是姜子牙本來是把玉皇大帝的位置給自己偷偷留下的,但是有一個叫做“張友仁”的人, 事先猜出了姜子牙的私心,就藏到姜子牙的封神台下。
姜子牙封了這個神,那個神,獨獨沒有封玉皇大帝,於是有神仙就問到,為什麼還不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到底該由誰來做?姜子牙支支吾吾說: “不用急,自然有人。”
這時,藏在台下的那個“張友仁”一下跳出來,說:“謝謝丞相,友仁在此。”
他講的是‘有人 ’,不是‘友仁’,被張友仁鑽了個空子。
姜子牙沒有辦法,只好把玉皇大帝的位置封給“張友仁” ,姜子牙自己什麼神位都沒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門神的位子,他自己只好委屈自己,當了門神。
第二種說法是張友仁騙走了玉皇大帝的封號後 ,封神已經結束,姜子牙自個沒有了位置,只得爬上房頂,坐在上面喊:“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他成為一個屋頂上的什麼神。
最後一種就是姜子牙根本就沒有封神。
姜太公封了諸神後,各神都很滿意。
唯獨姜太公的老婆沒有封到神,整日羅羅嗦嗦,鬧著要封神,最後封她個掃把星。
姜子牙生平簡介
姜子牙,亦作姜尚。
是東海邊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
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後西伯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
’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
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
四處 游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
有人說,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
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呂尚之名而召請他。
呂尚也認為“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
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
雖然呂尚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
周西伯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後,暗中和太公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為正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
文王死後,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繼續完成文王的大業,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雲集響應。
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呂尚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
”於是兵至盟津。
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
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
”武王說:“還不行。
”班師而還,與太公同寫了《太誓》。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武王又將征伐商紂,占卜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風雨突至。
群臣恐懼,只有太公強勸武王進軍,武王於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師,進伐商紂。
商紂軍隊徹底崩潰。
商紂回身逃跑,登上鹿台,於是被追殺。
第二天,武王立於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
散發商紂積聚在鹿台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
培築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
上述諸事多半是採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
師尚父東去自己的封國,邊行邊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說他:“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
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
”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
正遇萊侯帶兵來攻,想與太公爭奪營丘。
營丘毗鄰萊國。
萊人是夷族,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
太公死時一百餘歲,其子丁公呂伋繼位。
對姜子牙的人物評價
孔子:“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馬遷:“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李商隱:“武故時非無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懸,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
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郝經:“沨沨乎大哉,齊之風乎!表東海者,其太公乎?顯與西土,而國之東乎。
不顯惟德,祗稱其功乎。
敬勝乎怠,神道之充乎。
心存不忘,堯、舜之中乎。
乃武乃文,聖德之同乎。
於乎不能忘,三代之隆乎。”
胡布:“子牙獵渭水,葉夢為帝師。
望重名益崇,太公俟子來。
殷授太阿柄,興王闡鴻基。
一怒天下安,熊羆實佐之。
如何上古書,《誓命》無一辭?聖道薄武功,用變當天時。
窮兵非得已,凶術尚誰咨。
黃帝革不享,揚威樹旄旗。
堯民服四罪,干戈寖已隳。
孔聖鄙軍旅,尚力德已衰。
修德保宗社,教民戰無違。
熙熙安耕鑿,此道寧可期。”
陳志歲:“兵權與奇計,何妨出屠酤。
白發感知遇,壯心翻勝初。
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魚。
人世重功業,貴謀民康如。
得道伐失道,順勢但一呼。”
(《江南靖士詩稿·姜子牙》)
黃道周:“太公尚父,霸王之輔。
漁獵以歸,修德用武。
學擅陰陽,韜分龍虎。
黃鉞白旄,揮之如麈。
伐取商殘,開篤周祜。
後世談兵,宗之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