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爆米花電影是不是對漫威電影的一種侮辱性蔑稱之一
漫威電影相對於普通的爆米花商業電影不同的地方在於,首先它有原作基礎,而後漫威在中國發展多年,也積累了一定的粉絲群體。其次在影片層面上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迪士尼的大製片廠習氣極大地影響了漫威影片的製作。
其他的爆米花電影不管如何套路,大多在執行層面還是能看出一個導演的水平的。換句話說,雖然是爆米花電影,但是你可以通過製作團隊預測這部電影出來以後的成色大概是個什麼樣子。而漫威電影甚至迪士尼出品的大多數電影,你都很難找到特別突出的個人特色。因為不聽話的導演最終會被迪士尼無情換掉。
不過,正因為如此,雖然迪士尼的電影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但是經過多年實驗,也成功抓住了大多數觀眾的G點。幾乎每次出片都能賺錢,沒有虧的(《明日世界》就是迪士尼樂園大型宣傳廣告,虧了也無所謂)。所以漫威電影的奧秘也在於此,它是公式運用最成功的典例。
雖然影片隨便,懂不懂就要抖個包袱刻意逗你笑,但是不得不說這一套一招鮮吃遍天。觀眾就買賬,再加上迪士尼強大的宣發能力(漫威中國除外),在迪士尼這樣的體系運作下,漫威電影很難不成功。因為迪士尼連演員人設,CP都抓得死死的(比如荷蘭弟的劇透人設等等)。
這樣一套抓下來,吸引力肯定比那些單打獨斗的電影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Ⅱ 爆米花電影的由來
爆米花電影就是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喝可樂是屬於電影文化的一部分的。
但是吃爆米花並不是起源於電影,而是起源於美國的肥皂劇.眾所周知,美國的肥皂劇是那種又長,又好笑的片子,在欣賞這種片子的時候,如果有爆米花這種食品相伴,能夠更好的享受肥皂劇帶來的樂趣。想想,在肥皂劇中看到一個笑點之後,大笑完,再塞進一大口爆米花嚼著,是多麼的享受啊!
而美國的電影步入商業時期後,一些很可笑又算作是打發時間的電影,如何讓觀眾更好的欣賞呢,肥皂劇的好伴侶爆米花便派上了用場。
Ⅲ 爆米花電影是什麼意思
爆米花電影指就像是爆米花似的電影,大多指看起來好看沒營養,看完就忘沒什麼回味的電影。一些很可笑又算作是打發時間的電影,就是爆米花電影。
吃爆米花並不是起源於電影,而是起源於美國的肥皂劇。眾所周知,美國的肥皂劇是那種又長,又好笑的片子,在欣賞這種片子的時候,如果有爆米花這種食品相伴,能夠更好的享受肥皂劇帶來的樂趣。
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理由
1、爆米花分量輕,但吃到胃裡,再經飲料浸泡,會變成大體積食物,讓觀影者有飽腹感,然後集中精力看電影。
2、爆米花吃起來聲音小,甚至不用咀嚼,入口即化,屬於安靜食品,不會影響其他觀眾觀影效果。
3、爆米花在製作過程中,一般都加入奶油,奶油的香氣具有誘惑力和安神的作用,還是有利於觀眾集中精力。
Ⅳ 「爆米花電影」是什麼意思
指就像是爆米花似的,看起來好看沒營養,大多指看完就忘沒什麼回味的電影。看電影吃爆米花喝可樂是屬於電影文化的一部分,美國的電影步入商業時期後,一些很可笑又算作是打發時間的電影,如何讓觀眾更好的欣賞呢,肥皂劇的好伴侶爆米花便派上了用場,這就是爆米花電影。
Ⅳ 《流浪地球》重映,單日票房不足百萬,這是否是一部爆米花電影
《流浪地球》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爆米花電影。它的重映加長版,公映4天票房不足三百萬,也不代表這部電影就不好。要知道《流浪地球》在當初狂攬四十多億,國內大多數人都看過很多次,甚至二刷和三刷。片子別人都看過兩三遍,還要拿出來圈錢,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其實國內大多數電影都是這樣,疫情影院片源緊張,各種推遲、重映讓人覺得惡心。
3、重映有些惡心人國內大多數電影,在今年上映的時間都很長,去年的電影也有不少重映。其中給人感覺最明顯的就是《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讓觀眾產生了“撈錢沒夠”的感覺。就算電影質量好,觀眾們也不想去看。
Ⅵ 現在很火的一些國產青春片算爆米花電影嗎
當然算是了,前幾天我剛看了《狗十三》,真的是很好看的國產青春片。由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黃詩佳、曹馨月主演的電影《狗十三》目前正在持續熱映中。公映第二周,面臨國外大片沖擊,多部新片開畫,電影《狗十三》不僅實現工作日連續逆跌,即使次周末排片率驟降,其第二周票房依然與首周票房持平,堅挺突破4000萬,展現國產電影頑強的生命力。日前,電影《狗十三》還曝光了一支由素人父子出鏡的視頻,在親子告白過程中,傳遞「最好的父母是這一屆」的溫暖力量。感受到電影「溫度」的觀眾紛紛為電影「應援」,呼籲更多黃金時段排片,讓更多人感受國產佳作的魅力。
Ⅶ 什麼叫做爆米花電影
不驚險不刺激的電影,終結者3就是爆米花電影
Ⅷ 爆米花動作片是什麼意思
就是為了娛樂,看特效,看動作,看明星。
但是劇情很薄弱,也沒有什麼故事,比如變形金剛2,X戰警之類的電影
而蝙蝠俠(克里斯托弗諾版)就打破了這個局限
Ⅸ 什麼是爆米花電影
就是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爆米花
看電影吃爆米花喝可樂是屬於電影文化的一部分的.
但是吃爆米花並不是起源於電影,而是起源於美國的肥皂劇.眾所周知,美國的肥皂劇是那種又長,又好笑的片子,在欣賞這種片子的時候,如果有爆米花這種食品相伴,能夠更好的享受肥皂劇帶來的樂趣.想想,在肥皂劇中看到一個笑點之後,大笑完,再塞進一大口爆米花嚼著,是多麼的享受啊!
而美國的電影步入商業時期後,一些很可笑又算作是打發時間的電影,如何讓觀眾更好的欣賞呢.肥皂劇的好伴侶爆米花便派上了用場.
因此,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俗是商業電影所帶來的.
Ⅹ 為什麼美隊算爆米花電影,超蝙不算
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種純正的美式習俗,所以這里回答的實際上是為什麼美國人看電影要吃爆米花。這種習俗和看電影行為的結合,有一定歷史原因。
吃爆米花一直是美國人休閑娛樂時的主要零食,至少從20世紀初開始,看體育比賽、雜耍節目、去游樂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爆米花。但在最開始,它並沒有和看電影緊密聯系在一起。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使得看電影成為一種空前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時使各種真人綜藝雜耍邊緣化。在這個時候,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的一些攤販自發行為。
1910年代中期開始,豪華電影宮(movie palace)取代鎳幣劇院,成為電影消費的主流場所。當時電影從業人員的心理是盡可能提升電影的地位,使之高尚化、上流化,從而和底層民眾的娛樂形式區別開來。最高檔電影宮的目標是要媲美歐洲的歌劇院,誰會在看歌劇的時候吃爆米花這種平民食品呢?所以電影宮的老闆都反對爆米花及各種零食。此外至少還有兩點原因:一、零食利潤不足觀;二、會污染影廳環境,清潔困難,鎳幣劇院中的滿地垃圾讓人心有餘悸。
即便是這樣,大多數電影觀眾並不覺得看電影吃零食是很丟人的事情,絕大多數電影院門口都有賣零食的攤販,很多觀眾會買好帶進去。
爆米花及零食正式引入電影院是30年代後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經濟方面的,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經營困難,開源增收的壓力很大。所以一些非從屬於五大片廠(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福斯、雷電華)的獨立影院開始賣些簡單的糖果。它們嘗到了甜頭,於是這種做法迅速推廣開來。30年代幾乎每家電影院都有了自己的小賣部。
糖果之後是爆米花。30年代後期,爆米花售賣裝置成為電影院的標配。當然為什麼是爆米花,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爆米花製作簡單,它的香味對等待的顧客是很大的誘惑,而且價格便宜,它是大蕭條時期美國人消費量沒有下降的少數食品之一。另外,爆米花製作技術改進,不再像以前那樣會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
爆米花攻佔電影院,其實我們也可以說這是電影上流化路線的一次失敗。
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之後,它的年產量暴增20倍。它的熱銷甚至帶動了玉米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
二戰期間,食糖管制,爆米花更加成為看電影時唯一的零食選擇。40年代中期,美國爆米花產業和好萊塢電影一起達到史無前例的最高峰。
不過,外界對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40年代的報紙上,常常出現批評看電影吃零食等不良習慣的文章,還有人出台「觀影禮節」之類的指南,勸說觀眾放棄吃爆米花。
順便一提,二戰結束後,食糖管制解除,可樂等軟飲料才開始進入電影院。
爆米花等零食銷售對電影觀看習慣也有不少影響。例如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即使不太長的電影也有中場休息,原因不過是給電影院提供二次販賣零食的機會。
50年代後汽車影院興起,觀眾在自己車上吃起來更加自由,影院的周圍出現小型餐吧,賣的就不僅是爆米花和可樂了,還包括熱狗、冰激凌、奶昔、三明治、咖啡、漢堡、薯條、披薩……60年代之後,零食經營越來越系統化和專業化,已經無可置疑地成為電影院利潤來源的一根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