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電影 上學路上 百度雲
應該是09年這部《走路上學》,怒江峽谷隔開了傈僳族孩子瓦娃的家與學校,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非常羨慕。媽媽對溜索有深深的恐懼感,她堅持要瓦娃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過江。瓦娃經過一番准備,獨自偷偷溜索過江走進心儀已久的學校。他看到了姐姐娜香的教室,背會了老師教的課文,還撞到了前來支教實習的聶老師。聶老師家訪時無意戳破了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媽媽氣急敗壞痛打瓦娃。聶老師送給赤腳的學生們雨鞋,娜香得到一雙紅色雨鞋。瓦娃喜歡姐姐的紅雨鞋,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著溜索。可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卻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看到娜香在商鋪為弟弟選鞋卻買不起,聶老師買下新鞋讓娜香帶給瓦娃。在溜索過江回家時,娜香為了保護書包里的新鞋,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娜香的離去,媽媽的痛哭,和眾人對奶奶的欺瞞,使瓦娃從此無言呆坐。爸爸歸家,聶老師來到家裡給瓦娃上課,她看到瓦娃畫在屋檐下的圖畫,得知了瓦娃對姐姐深深的思念。六個月後,臘登鄉第一座橋建成,聶老師和同學們在橋頭迎接瓦娃,瓦娃彷彿看到自己和姐姐手拉著手腳穿新鞋走路上學。資·源可以在個~簽拿。
2. 師生關系電影
1、《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Thora Birch)、邁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
影片介紹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Liz)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影片於2003年4月7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講述了鄉村代課老師魏敏芝在得知學生張慧科輟學去城裡打工後,她獨自一人踏上了進城尋人之路的故事。
3. 求一部中國80年代的電影 弟弟去上學 姐姐不能去要幫助媽媽 還有就是蛋兒放羊 把羊給丟了 誰知道這部電影叫
樓主說的應該是04年年輕導演方剛亮導演的《上學路上》這部電影。
附劇情:天高地遠、窮甲天下的西海固。這是一個從那片黃土裡刨出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燕身上所發生的事情,在西海固那些渴望求學的孩子們身上幾乎都發生過——學校的孩子們幾乎每天都要朗讀一篇綠意盎然的小詩,但對於生活在一片光禿禿的黃土上的孩子們來說,綠色只是他們的一個夢。學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師告訴大家,開學的時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塊八毛錢的學雜費上來。十二歲的王燕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家裡有三個孩子上學,七十多塊錢對於這個貧困的家庭不是一個小數字。和許多貧困的家庭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會做出的選擇一樣,媽媽告訴她,為了保證兩個弟弟上學,下個學期她不要再去上學了。於是,本片的故事真正開始了。生活在一片漫漫黃土地上的王燕要通過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在一個暑假裡把自己下個學期的學雜費掙出來。王燕從十個雞蛋開始了她艱難而富有想像力的積累「財富」的過程。她把這十個雞蛋拿到集上換回了三塊錢。當媽媽逼她前去相親的時候,她從前來相親的男孩那兒用這筆錢買到了一支漂亮的筆。在老師那兒,這支筆賣到了五塊錢,她又拿這五塊錢到集上賒了一隻小羊,把養大的小羊賣掉以後,她可以掙到去水固的路費,在那兒,生長著一大片綠色的枸杞林,摘一斤枸杞,她可以掙到兩毛錢……追求夢想的路永遠都是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這波折中一個農家女孩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顯得如此生動和鮮活。歷經艱難,王燕終於撲進了那片綠色的海洋。而同樣還沒讀完小學的女孩三花卻屈從了命運的安排,輟學回家並聽話地出嫁。當她出嫁那天,王燕送給她一隻筆,也給她留下了對知識的渴望。與此同時,隨著國家開發西部步伐的加快,當地孩子上學也得到更多外部的資助。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王燕和其他孩子一起邁進了學校的大門。在那一大片黃土地上,又一次響起了歌頌綠色的小詩,象徵著這片土地綠色的希望。
4. 求電影名!陝北題材教育小孩的老電影
上學路上 (2004)
導演: 方剛亮
編劇: 趙冬苓
主演: 吳旭 / 艾麗婭 / 楊樹林
類型: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4(中國大陸)
片長: 100分鍾
又名: 讓我聽聽你的手 / A Unique Schooling
5. 問一部電影名字
《上學路上》(2004)
《上學路上》的故事脫胎於被譯作6國語言的《馬燕日記》,本片展示的是占寧夏半壁河山的西海固地區,風光秀麗但十年九旱,被稱為中國「貧困之冠」。24.8元的學雜費將決定12歲的主人公王燕能否繼續上學,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可是,滿眼黃土又一貧如洗的村莊里很難湊夠學費,於是,她便開始走上她那漫漫的「上學路上」;於是,在不毛之地的寧夏西海固,我們看到一個小小生命怎樣地為著前途和命運而奔忙……
http://ke..com/view/531291.htm
6. 《上學路上》觀後感550字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上學路上》觀後感範文550字,歡迎大家分享!
《上學路上》講述的是一個窮困山區的小女孩,為了上學千辛萬苦掙錢交學雜費的故事。為了掙錢,小女孩先是養羊,由於羊價下跌,她只掙到了八元錢。後來,她又幫別人賣羊掙了兩元錢。她把十元錢全部當作路費,到很遠的地方幫人家摘枸杞,摘一公斤枸杞可以掙到四角錢。直到新學期開學典禮快要結束時,小女孩才氣喘吁吁地趕到學校,將已被汗水濕透的二十四元八角學雜費交到了校長手裡。
這個小女孩的年齡和我差不多,可她的所作所為卻讓我望塵莫及。她那強烈的要上學的願望感動了我,她不怨天尤人,自強自立精神震動了我。她要掙夠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錢,就要摘六十二公斤的枸杞。六十二公斤黃豆大小的枸杞,她要摘多少粒,摘多少天?她要流多少汗,吃多少苦?想家的時候,誰為她擦去眼角的淚花?可是,堅強的她卻從來沒有埋怨過爸爸媽媽,也沒有抱怨過家裡的貧窮。
小女孩「我要上學!我不想早早結婚。」的吶喊一直回響在我耳邊。她讓我知道,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孩子想上學就能去上學。能上學,對她來說是多麼艱難的事情啊!我想起自己從上幼兒園到現在已經交過十幾次學雜費了,可我從來沒為這事操過心,也不知道每次要交多少錢。我甚至經常抱怨飯菜不好,衣服不新。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上學的幸福呢?看看這個小女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上學呢?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這個小女孩的求學之路是多麼艱難。除了感動,我也決心像她一樣自強自立,珍惜幸福生活的每一天。
周五下午,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上學路上》。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叫王燕的女孩,自己有兩個弟弟,下學期要交二十四塊八的學雜費,媽媽說家裡沒有錢,只讓弟弟上學,不讓王燕上。但王燕執意要上學,媽媽讓她自己賺學雜費。王燕為了這二四塊八,先是把家裡的十個雞蛋賣了,這十個雞蛋的錢遠遠不夠。她又想到采枸杞賣枸杞,但需要十塊錢的車費,她把買的羊羔養大再買了,終於賺夠了車費,財了足夠的枸杞,幾經波折賺夠了這二十四塊八。
或許在我們看來,二十四塊八根本算不了什麼,過年大人給的壓歲錢,爸爸媽媽給的零花錢,遠遠的超出了二十四快八,但在王燕的眼裡,這二十四塊八是如此的珍貴,可以讓她繼續在學校學習。
在電影中,我發現,王燕的教室就是土房子,幾個年級的學生在一起上課,都穿著舊衣服,他們那裡一支鉛筆都非常珍貴,從早上到晚上媽媽只給王燕和兩個弟弟兩個饅頭,糖豆掉在地上撿起來接著吃。而我們呢,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每天穿著漂亮干凈的衣服,吃著自己喜歡的零食,有著屬於自己的課桌。
當我們正在玩電腦時,或許,王燕這樣的孩子正在幫的人幹家務。我們正在吃零食,看漫畫書的事候,他們正在刻苦學習。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間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
電影中的王燕為了上五年級,交上24.8元的學雜費而去打工。
於是王燕就開始艱難掙錢的路程。她偷自己家的雞蛋去賣,誰知那些雞蛋被人踩爛了,後來人家賠了2.5元。她買了一支筆,賣給了黃老師掙了5元。王燕買了一隻羊想把它養大後那去賣,誰知大瓜、二瓜做了手腳,所以不能掙夠去水固的路費。王燕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掙夠去水固的路費。開學的那一天王燕終於掙夠了24.8元。
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看了《上學路上》這片電影讓我很感動。
貧困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憐憫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閃光點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她敢於面對困難和失敗,還有她的勤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到西北雖然窮,但人活得快樂充滿希望。
我們要向王燕學習。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抓緊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珍惜我們良好的環境條件,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敢於面對困難和失敗,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就在昨天,爸爸帶著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上學路上》這部電影,電影院內,人山人海,人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議論紛紛。不過隨著燈光逐漸的暗下來,電影的播放,會場的嘈雜聲也逐漸的安靜了下來。
《上學路上》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小女孩王燕因為家中的貧困,因而不能讀書,但是經過她在暑假中不懈的努力,她在學校舉行開學典禮之前,她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夠下一學期的學雜費二十四塊八毛錢,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上學夢。
看完了《上學路上》這一部電影,眼淚不知不覺的便從我的眼睛中流了出來。我被這部電影里的主人公王燕那深深的求知慾望感動了,王燕為了使自己能夠上學,她不惜在夥伴們玩耍的時間里,獨自去城裡賺錢。即使被媽媽誤會,王燕也要堅持賺錢……
王燕這種深深地求知慾望讓我想起了我們這些孩子們,雖然我們生活得比他們好,上的起學校,交得起學雜費,但是我們卻沒有王艷的這一可充滿求知慾的心,如果我們有著一顆充滿求知慾的心那麼我們將會在學習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同時我們也要學習王燕的這一種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的生活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科技在不斷的進步,但是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卻在「退步」,我們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或退縮,相反我們要迎難而上,將困難才在我們的腳下。將他們一一制服!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到縣影劇院觀看電影《上學路上》,劇中說的是在我國西部農村,有位12歲的小學生王燕的媽媽想讓女兒退學,還對女兒說女孩子上學白上,而王燕卻很願意上學,不同意媽媽的做法,媽媽就對王燕說:「想上學自己去掙錢交學費」。於是,王燕利用暑假為自己掙了學雜費24元8角錢。
王燕掙的好辛苦啊,賣雞蛋,雞蛋被踩破;賣圓珠筆,圓珠筆丟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到很遠的地方幫人家摘枸杞,摘一千克枸杞可以掙到四角錢,掙夠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錢,就要摘六十二千克的枸杞。她要摘多少粒?摘多少天?她要流多少汗?吃多少苦
開學那天,她把幾張被汗水打濕的鈔票攤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我們為她能繼續走在「上學路上」而高興。
觀後,王燕的身影縈繞在我的腦海里,使我知道了在偏遠的山村裡還有沒錢上學的孩子,而我讀四年級了,從來沒有為學雜費擔心過,也不知道爸爸媽媽為我交了多少錢。和王燕比一比,她想家留眼淚的時候,有誰為她擦去眼角的淚花?可是,堅強的她卻從來沒有抱怨過家裡的貧窮。現在我才明白我把飯剩在碗里時為什麼爸爸會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好好做作業時媽媽為什麼要生氣,與王燕比,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上學呢?
我要像王燕那樣,自強自立,吃苦耐勞!好好學習王燕那種永不服輸的精神。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上學路上》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很感人!
這部電影電影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王燕的小女孩,四年級放假了,老師說了五年級的'學雜費是24元,王燕的媽媽沒有錢供她上五年級,因為要給兩個搗蛋鬼也就是王燕的弟弟交學費。王燕非常傷心!王燕媽媽說:「要上學就要自己掙錢。」王燕偷偷地拿了家裡的十個雞蛋去大街上賣,結果被一個人踩破了,那個人扶著自行車走了,王燕著急地跑去追那個人,那個人很不情願地賠了兩塊五毛錢給王燕。
王燕用一塊五買了一支筆,賣給了老師,老師知道她這么努力地去掙學費,就說:「這支筆值五元錢。」王燕非常高興,馬上轉身往外跑,然後她又轉個身,回到教室,給老師鞠了一躬,說了一聲:「謝謝你,老師!」
王燕就這樣,以物換物,掙得了二十元錢。她先用了十元錢,坐車去摘枸杞,摘了很多很多,全部賣掉後掙了24元錢。這樣,王燕就有34元錢了!開學典禮那一天,她用了十元錢坐車回學校,到了學校,她對老師和媽媽說:「我掙到學費啦!」她把緊緊攥著的手慢慢打開,手裡是她辛勤勞動換來的錢幣,有的已經被手心裡的汗水粘住了……
我覺得王燕她非常堅強和誠實,也非常地困難,但她可以堅持住,她認定了一件事,她就一定要做成,我覺得她非常地棒!我自己要象王燕學習,學習她的決心!以後我要象王燕那樣,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光為自我掙學雜費的故事。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要賣雞蛋,結果雞蛋被別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雞蛋的人把錢要回來;賣圓珠筆,筆丟了,千辛萬苦才把筆找回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歷盡艱難,最後掙夠了錢。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看了《上學路上》這片電影讓我很感動,貧困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憐憫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閃光點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她敢於應對困難和失敗,還有她的勤勞和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到西北雖然窮,但人活得快樂充滿期望。讓我們向王燕學習,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期望和陽光。此刻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環境里,有嶄新的書桌,有嶄新的課本,有嶄新的文具。可她有什麼呢?即使她什麼都沒有,可她上學的決心沒有絲毫的動搖。所以,同學們!抓緊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珍惜我們良好的環境條件,努力學習吧。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父母老師,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3月1日的下午我們全年級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上學路上》,這部電影的主要講有一個小女孩叫「王燕」,她家境貧窮,為了掙學雜費的錢,她絞盡腦汁想了許多辦法。又是賣雞蛋,又是賣筆等。終於她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自己等車去林園摘果子賣掙錢。她這種頑強的毅力真叫人贊嘆不已啊!
在人生的生活里也會遇到過挫折、困難,經常有些「攔路虎」擋著你的去路,讓你放棄。如果我們有著驚人的毅力就一定會勝利,讓我們一起勇往直前。
在我的眼裡我也不比「王燕」差,因為我有頑強和驚人的毅力。在二年級時,我想學自行車。姐姐聽了馬上答應了我,教我騎自行車。我高興極了,連睡覺都在傻笑。為了達成我這個願望,媽媽特意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一開始我覺得好辛苦,騎自行車的時候兩只腳不停地發抖,弄得我搖搖晃晃的,一下子就摔倒了,摔了個四腳朝天,摔了個鼻青臉腫的。媽媽和姐姐看著就心疼,就對我說:「寶貝,咱們不練了,你一摔跤媽疼在心裡。」我強忍著痛楚對媽媽說:「沒事,我記得您跟我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失敗過才會有成功的呀!」我努力地站了起來,繼續學。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我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從這一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如果蛹不努力跳出蠶外,就不會成為美麗的蝴蝶。平緩的小河不勇敢的從上空跳下來就不會成為洶涌湍急、氣勢壯觀的瀑布了。
只要有著頑強和驚人的毅力,就一定會成功。只要你永不放棄。
今天上午,我們班同學一起去北四樓會議室看電影。
我們看的是《上學路上》,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王燕。王燕是一個比較貧困家庭的小姑娘,她的爸爸在城裡打工,她的媽媽靠種田喂雞生活。王燕放暑假了,老師告訴同學們下學期的學費是二十四元八角。王燕回到家之後把學費的事告訴了媽媽,王燕的媽媽聽到王燕說的話後就說:「太貴了,太貴了!下學期咱就別上學了,要想上學你就自己掙錢去。」王燕聽後非常傷心,於是就決定自己去掙錢。王燕掙錢特別辛苦,先是賣雞蛋,雞蛋被踩破;又賣圓珠筆,圓珠筆丟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幫人家摘枸杞。臨開學之前王燕終於掙夠了學費,上學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就想起一件事來,記得那天是我八歲生日,媽媽花了許多錢給我買了新衣服,買了生日蛋糕,買了生日禮物,還去照相館給我照相……我感覺我們現在的生活非常幸福。吃的、穿的、喝的都不用自己去買,父母都已經給我們准備好了。我們和王燕來比的話差距太大了,我們太幸福了!我們生活中從沒遇到困難,從來沒有像王燕那樣努力地去拼搏,去掙錢。我們的幸福也不是我們自己的,是爸媽給我們的。我們從今以後一定不能亂花錢,錢是爸媽辛苦掙來的,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回報我們的爸爸媽媽。
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電影《上學路上》。
電影看完了,可我腦海里仍然浮現這部電影里的畫面:主人翁王燕因為家裡窮,爸爸媽媽無法供三個孩子上學。眼看著新學期就要開學了,王燕要交給學校的學雜費還不知道在哪裡呢。王燕非常想讀書,可是她人小又沒辦法去掙錢。她想了一個辦法,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把家裡的雞蛋偷偷拿著在上學的路上四處叫賣。結果被媽媽發現了,挨了一頓打。王燕無奈之下就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實在想讀書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也就認可了王燕讀書的事。王燕用賣雞蛋的方法終於賺到了二十四塊八的學雜費。
王燕真可憐,但是她沒有退縮,為了要讀書,沒有被困難嚇倒,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自己想盡辦法去爭取。我們應該向王燕學習,學習她的這種為了目標而奮斗的精神。
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有著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著耐心輔導我們的敬愛的老師。開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我們准備了新的書包跟新的文具。我們從來不需要為了學雜費擔心。可是我們上課的時候在忙著跟同學講小話,下課回家第一時間就忙著看電視,做作業的時候就想著怎麼趕緊完成任務好去玩。遇到一點點的困難就想著問老師,問父母。跟王燕比一比,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我們卻不懂得好好珍惜,好好努力學習,真是不應該呀。
學習王燕,有想法就該付出行動,我們是不是該行動了呢?
星期五,我們全校學生觀看一場電影——《上學路上》。
住在農村的王燕同學,家裡還有兩個弟弟,由於學雜費不夠,媽媽決定不讓她上學。理由:一、家裡實在貧窮,拿不出一共三個人的學雜費。二、她是女孩子,女孩子讀的書都是別人的。王燕渴望上學,為了能夠上學,開始了艱難地攢學費,一波三折。
首先,她盯上了家裡的雞蛋,好不容易攢到10個雞蛋,賣雞蛋的過程卻被人不小心踩破了,只得到2.5元的賠償款。媽媽讓她去嫁人,她跟男孩說不同意結婚。在放假時,她注意到老師的筆沒水了,就用賣雞蛋的一部分錢買了一支筆給老師,老師因此給了她五元錢,她喜出望外。接著,她養小羊羔,讓弟弟幫忙割草,弟弟卻要她買糖吃,又花了1.5元,最後賣小羊得到4元錢。可這筆錢還是遠遠不夠交學費,她就把這筆錢用作路費去摘枸杞,她不怕辛苦地摘了很多很多,終於賺到學費。
一路上,她緊緊拽著錢跑到學校,高興地說:「24塊8,我有學費啦!」
看完這場電影,我覺得家裡貧窮使王燕上不了學還可以理解,可認為女孩子讀書是為別人讀書是不對的。我也有一個弟弟,我很高興我的弟弟很乖,更慶幸爸爸媽媽不重男輕女。更為王燕同學在條件那麼差,仍堅持上學的夢想,以及樂觀、不怕困難的精神深深感動!
這場電影,讓我體會到我們能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是多麼幸福啊!
凡是不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你不和比你慘的人比較,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剛剛看完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為怒江上的山區里的孩子而感動,他們雖然物資匱乏,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很充裕,他們渴望上學,為了上學,冒著生命危險,每日溜索過江去上學,他們即便是冬天,也穿著涼拖鞋。
波濤洶涌的怒江之上,渴望學習,走出家門的孩子,每日溜索過江去上學,他們渴望早日建橋過橋走路上學。
和他們比我們幸福多了,有吃有喝,還總是比吃比喝比玩的,相較於他們我們是不缺物資的,我們缺的是充盈的精神世界去支撐我們樂觀積極地生活。
物質匱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匱乏。精神匱乏的人你給他再多的物質,他也感受不到快樂,或者說很難感受到快樂。
當下的我就是這樣,我和很多人一樣,追逐名利,或者說我追逐的只是名。
我們討厭學習,不想去和別人去競爭,去搶奪有限的資源。
本質上,我追逐的是快樂,但遺憾的是我用錯了方式,我把我所有的錢用來打扮自己,讓自己變美、用來和別人進行虛假的交流,我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我的問題,讓我自己從思想上充盈,讓我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坦白說從高三開始到現在,我一直都活在痛苦中,我感受不到快樂,我很痛苦,我折騰自己,折騰家人始終得不到,我想要的。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單純的,只是希望我能夠快樂。
我不想成為優秀的人,我只想做一個充實、快樂的人。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走路上學》。從一開始的哈哈大笑,到中間的沉默不語,到最後的潸然淚下,這部電影帶給我許多感觸。
娜香和瓦娃是一對姐弟,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大峽谷。那裡的生活條件很差,走山路需要好幾個小時,於是他們在兩端的山頭之間架起了溜索。過江的人靠一根繩子,一條鐵索,從空中穿過波濤洶涌的大怒江。上三年級的娜香每天都要溜索去上學,悲劇發生了。城裡來的聶老師送了瓦娃一雙鞋子,讓娜香帶回去,可就在溜索過程中,鞋子不慎從包里掉落江中,娜香不顧危險想去抓,就在這一刻,繩子脫落,娜香墜入了江中。還記得她走前的一句「阿媽,我走了……」,可是,這一句話竟成了永別,娜香燦爛的回眸一笑永遠成了家人的回憶。
山裡的孩子一年四季只能穿拖鞋,寒風刺骨的冬天,他們忍著寒冷跋山涉水,卻輕飄飄地丟下一句:「不冷!習慣了。」印象最深的是聶老師給孩子們測量腳長的情景:16個孩子一齊坐在教室門口的台階上,大聲背誦著乘法口訣,陽光沐浴著他們的笑臉。聶老師笑著幫每個人都量了腳的長度……聶老師的善心令人動容。如果每個人在享受著幸福時,還能感受到別人的不幸,我們的心也會悄悄被溫暖。
那條上學路上,有太多的溫情,像水滴一樣在我的心中化開。
7. 上學路上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上學路上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光為自我掙學雜費的故事。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要賣雞蛋,結果雞蛋被別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雞蛋的人把錢要回來;賣圓珠筆,筆丟了,千辛萬苦才把筆找回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歷盡艱難,最後掙夠了錢。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看了《上學路上》這片電影讓我很感動,貧困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憐憫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閃光點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她敢於應對困難和失敗,還有她的勤勞和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到西北雖然窮,但人活得快樂充滿期望。讓我們向王燕學習,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期望和陽光。此刻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環境里,有嶄新的書桌,有嶄新的課本,有嶄新的文具。可她有什麼呢?即使她什麼都沒有,可她上學的決心沒有絲毫的動搖。所以,同學們!抓緊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珍惜我們良好的環境條件,努力學習吧。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父母老師,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上學路上》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很感人!
這部電影電影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王燕的小女孩,四年級放假了,老師說了五年級的學雜費是 24 元,王燕的媽媽沒有錢供她上五年級,因為要給兩個搗蛋鬼也就是王燕的弟弟交學費。王燕非常傷心!王燕媽媽說:「要上學就要自己掙錢。」王燕偷偷地拿了家裡的十個雞蛋去大街上賣,結果被一個人踩破了,那個人扶著自行車走了,王燕著急地跑去追那個人,那個人很不情願地賠了兩塊五毛錢給王燕。
王燕用一塊五買了一支筆,賣給了老師,老師知道她這么努力地去掙學費,就說:「這支筆值五元錢。」王燕非常高興,馬上轉身往外跑,然後她又轉個身,回到教室,給老師鞠了一躬,說了一聲:「謝謝你,老師!」。
王燕就這樣,以物換物,掙得了二十元錢。她先用了十元錢,坐車去摘枸杞,摘了很多很多,全部賣掉後掙了 24 元錢。這樣,王燕就有 34 元錢了!開學典禮那一天,她用了十元錢坐車回學校,到了學校,她對老師和媽媽說:「我掙到學費啦!」她把緊緊攥著的手慢慢打開,手裡是她辛勤勞動換來的錢幣,有的已經被手心裡的汗水粘住了 ……
我覺得王燕她非常堅強和誠實 , 也非常地困難 , 但她可以堅持住 , 她認定了一件事 , 她就一定要做成 , 我覺得她非常地棒 ! 我自己要象王燕學習 , 學習她的決心 ! 以後我要象王燕那樣 , 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今天,我看了電影《上學路上》,太好看了,也非常感人,好多人都看得淚流滿面。
有一個小姑娘,她的媽媽去世了,她爸爸又找了個新媽媽,很不幸,有了新媽媽後爸爸卻永遠離開了她們。後媽媽生了兩個孩子,所以,這小姑娘的生活都得靠她自己了。
有一次,學校該交學費了,小姑娘問新媽媽要,可她們太窮太窮了,哪能交得起呢?小女孩就想自己掙這學費。她天天上山砍柴,有一次,她的弟弟把要賣掉的羊給丟掉了。可是,媽媽卻罵這小女孩,可憐的小女孩跑出了家門。
她生活得很苦,天天晚上不能回家睡覺。經過了好多天,小女孩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掙夠了學費,交給了老師。
我為這個小女孩感到驕傲,自豪。我覺得小女孩要比我堅強得多,她才是一年級的農村小姑娘。我想對她說:「你很了不起,你能做到的我做不到,我為你鼓勵,加油!」
看了這部電影,我也明白了:錢都是用雙手掙來的,爸爸媽媽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平是不能亂花錢。因為這些錢都是爸爸媽媽用汗水換來的。
甘肅省白銀市稀土中學三年級:趙晨昱
「叔叔,我求求您,你就賣了吧,你把羊賣了吧。你把羊賣了,我們就算是把生意做成了,把生意做成了,你和那位老爺爺就給夠一人給我們一塊錢。這樣我們就有兩塊錢了。我現在缺錢不知道應該咋辦呢?我拿了家裡的雞蛋賣剩了八毛錢,把筆賣給王老師賺了五塊錢,又幫小哥哥養羊賺了五塊錢,一共是十塊八毛錢,可是我又給幫說價的看不見的爺爺一塊錢,給弟弟買糖豆花了一塊錢,我還剩八塊八毛錢,去水固的車費是10塊錢,我還差兩塊錢呢!夠了去水固的車票,我就可以去水固摘枸杞。我會好好勞動摘好多好多枸杞,一斤枸杞兩毛錢,我要摘124斤。有了這124斤枸杞,我就能賣24塊8毛錢。有了這24塊八,我就可以把學費交了,我就可以上學了。叔叔,我求求您了,你就把羊賣了吧,我想買到去水固的車票。我想摘好多好多的枸杞,我想把學費交了,我想上學!」
這個女孩靠著自己的勞動去掙學費,比起我們今天如糖似蜜的幸福生活,我們還能說什麼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們的生活現在過得這么好,買一個悠悠球幾十塊錢都這么容易。哪想到農村上學的學費才二十四元八角錢,有些生活困難的學生交不起。甚至失學。這是多麼大的差距啊!
我們今天下午在少年宮看了一部片子,這部片子的名字叫《上學路上》,大概內容是:快放暑假了,老師讓交下學期的雜費------二十四塊八角錢。一個小女孩,她叫王燕,她家裡很窮,她爸爸出外打工掙錢,她媽媽就在家照顧王燕和她的兩個弟弟大瓜和二瓜,她媽媽只付得起大瓜和二瓜的學雜費,不給王燕學雜費。還讓王燕嫁人,王燕不嫁,還跟媽媽要雜費,媽媽說:「你去掙錢,掙到了錢就讓你上。」王燕費盡了千心萬苦,又賣雞蛋又賣羊,還去水庫采枸杞,經過一個暑假的努力,最後在開學典禮上把雜費交了。
我想,如果我把那些買玩具的錢積攢下來,捐給那些貧苦的孩子,把買到的書送給他們,那樣也能幫助他們,但只靠我們不行,更主要的是靠全社會。特別是那些提著鳥籠拉著狗,海鮮大餐吃個夠的富人,酒吧出來進網吧的富老闆們,能省出一些錢,幫助那些可憐的窮苦的孩子都能上學,讓農村的兒童跟我們過著一樣幸福快樂的童年,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上學路上觀後感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上學路上》。
《上學路上》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它教導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叫王燕的小女孩,她家境貧窮。學雜費需要二十四塊八角,小王燕不夠錢。為了上學,她只好在暑期賺錢。二十四塊八角,在我們的眼裡,也許只是一個小數目,可對於小王燕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她在暑期賣雞蛋、買圓珠筆、賣小羊,歷盡艱難,終於賺到了二十四塊八角。《上學路上》這部電影挺讓人感動的,它讓我們看出了西部孩子們熱愛學習。王燕不怕困難,十分勤勞,這一點我需要向她學習。家境雖然貧窮,但王燕仍然不放棄學習,她活得很快樂。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有著足夠的條件學習,家裡的傢具應有盡有。學校更是美麗,綠樹成蔭。教室里有干凈的課桌,整齊的凳子,潔白的牆壁。有著非常良好的學習環境。王燕呢?她什麼都沒有,甚至還上不起學。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
時間不可以被浪費,我們可以用這些時間去學習,珍惜現在的良好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辜負老師、父母的.期望。上學路上,王燕是辛苦的,我們是幸福的,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長大了報效祖國!
期六晚上,我看了《上學路上》。
劇中說的是我國西部農村,有位12歲的小學生王燕的媽媽想讓王燕退學,還對女兒說女孩子上學也是白上,而王燕卻很願意上學,不同意媽媽的做法。媽媽就對王燕說:「想上學自己去掙學費。」於是王燕就利用放假的時間為自己掙了二十四元八角錢的學費。王燕掙錢好辛苦,賣雞蛋雞蛋被踩破;賣圓珠筆,圓珠筆丟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到很遠的地方幫人家摘枸杞,摘一千克枸杞可以掙到四角錢,掙夠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錢就要摘六十二千克枸杞。它要摘多少粒?要留多少汗?吃多少苦?
看完這部電影,王燕的身影圍繞在我的腦海里,使我知道在偏遠的山村裡還有沒錢上學的孩子。今年我上三年級還從沒有為學雜費而擔心。也不知道爸爸媽媽為我操了多少心。現在我才明白我把飯剩在碗里時為什麼爸爸媽媽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王燕比起來我的生活是多麼好的呀,我和王燕比起來我有什麼里有不好好上學呢?我要象王燕那樣自強自立吃苦耐勞。好好學習王燕那永不服輸的精神。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上學路上》這部電影。看完後,我很感動。
內容講的是在一個學校里,有一個15歲的姐姐的故事。她叫王燕,她家很窮,她的學校里放暑假了,老師說下學期的雜學費是24塊8毛錢。大家都走了,只有王燕沒有走,她對老師說:「老師,能不能便宜一點,媽媽說,如果學費貴了,她就不讓我上了。」老師不同意,讓王燕先回家。王燕的朋友三花退學了,她都18歲了。王燕正好碰到三花,說:「三花姐,等等我,你能不能借我一點錢?」「我不上了,我都18歲了,跟你們小孩上學丟臉,該嫁人了。」可不管王燕怎樣勸她,都不管用。第二天,王燕把昨天在學校里的整個過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不能靠別人的錢,要靠自己賺錢。」於是,王燕便自己去賺錢,試了好多次,都沒成功。我以為她會放棄,而卻不是我想的那樣。王燕繼續想辦法賺錢,她相信總有一天會賺夠錢。正好,在開學典禮那天,王燕賺夠了錢。我覺得王燕她很有耐心,因為她始終不放棄。而且她還很自信,這一點值得我好好學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要用行動去做事情,不能光說得簡單。
黃土漫天,土地乾涸,影片從這樣一種景象開始了。影片《上學路上》描述了一個關於心靈的一個故事。
在黃土高坡的小學操場里他們進行了許多活動。一陣朗朗的笑聲漸漸入耳,學期的最後一天,王老師也正式宣布暑假開始了,叮囑大家要帶下個學期的學雜費24,8元。故事發生在一個山村裡,一個叫王燕的小女孩,家裡非常貧窮,為了能上學她想出了許多辦法,賣了家裡的東西。想要乘車去枸杞園摘枸杞來賣錢。還賣了一隻小羊羔來賺錢。她還偷偷地把家裡的雞蛋拿出去賣,可是雞蛋又被人踩破了,好不容易才要回了錢。我們應該要學習王燕這種勇敢和堅強的精神,還有她對生活的這種態度。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我們的學校里有嶄新的課桌,嶄新的講台,嶄新的電腦,嶄新的課本。即使她什麼都沒有,可她上學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我們這些有好的環境,好的學習條件的人,卻還不懂得珍惜。
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
今天,我們觀看了電影《上學路上》後,卻被那劇中一幕幕感人的情節所感動。我覺得我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有一個溫馨的家,有用血汗錢供我讀書的父母,有許多關心、體貼我的老師,還有許許多多和我同甘共苦的好同學、好夥伴、好朋友。我為眼前許多事情而感到特別滿足,因為上蒼把我需要的所有東西都賜給了我。在影片《上學路上》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事發生在一個貧窮的村莊。貧困使這里的孩子難以求學。主要講了王燕家裡非常窮,她還有兩個弟弟,由於家裡沒有錢,三個人的學雜費對於她的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巨大的款數。王燕交不起學費,她只好自己去掙錢,她看見母雞窩里有十個雞蛋,就把這些雞蛋拿出去賣,因為雞蛋太小,所以這些雞蛋只能賣出一點點錢,還不夠交學費。後來,她意外認識了一個小男孩,在小男孩的幫助下,有了交學費的錢。
看完這部電影,我心潮起伏。我不由想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多麼優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難道我們不滿足嗎?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什麼時候想過鄉村裡許許多多的小朋友,還上不起學。我們應該認真學習,不浪費一點時間,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機會。
8. 上學路上電影梗概
《上學路上》這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孩子們為改變命運追求知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影片梗概:
王燕面臨著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為了湊夠去枸杞園摘枸杞的車費,她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買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喜歡王燕的老師,高價買走了鋼筆,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
參照的是網路:
http://ke..com/view/531291.html?wtp=tt
9. 中央台少兒頻道連著兩天都放的那部電影的名字是什麼
中文 名 上學路上
片 名 The Story Of Xiaoyan
年 代 2004
國 家 中國
類 別 家庭
片 長 01:27:03
導 演 方剛亮
主 演 吳旭 艾麗婭 楊樹林
劇情簡介
一部低成本影片《上學路上》卻斬獲諸多大獎,它成功的秘訣自然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影片《上學路上》始終用一個「真」字說話,可謂是整部影片的精髓所在。
故事發生在全國聞名的貧困縣寧夏西海固,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孩子王燕為了掙學費而做小買賣的簡單故事。王燕的原型人物是以《馬燕日記》而聞名的馬燕,但不同的是馬燕靠的是一次偶然的機遇改變了命運,而王燕靠的是自己的聰明和努力譜寫著孩子般的夢想,相比之下,在貧窮的西海固,馬燕只有一個,而王燕卻有千千萬萬個,導演沒有挪用現成的新聞材料,而是在黃土堆里刨出了鮮活的故事,實在是明智之舉。
影片《上學路上》,天是蔚藍的,人物是鮮亮的,神情是開朗的。「當我們用兒童純凈的眼光來反映客觀的世界,就會發現卑微、悲哀只是成年人強加給他們的色彩。」導演方剛亮從孩子的角度描繪多彩的世界,在作品中加入了耐人尋味的詩意。這部清新、自然、童趣的兒童電影不僅讓大人和孩子們一起感動和反思,更為沉悶的中國兒童電影吹入了一股涼爽的風。
由轟動整個歐洲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為教育部、文化部、廣電部向中小學生推薦必看的優秀影片。
它或許讓您的孩子更珍惜學習機會。
我們所擁有的,是別人所奢望的。--一個孩子的觀後感
本片展示的寧夏半壁河山的西海固地區,風光秀麗但十年九旱,被稱為中國「貧困之冠」。主人公小燕面臨著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可是,滿眼黃土又一貧如洗的村莊里很難湊夠學費,於是,她便開始走上她那漫漫的「上學路上」……
獲獎情況
第24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最佳編劇獎
第28屆德國盧卡斯LUCAS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盧卡斯獎
第20屆伊朗伊斯法漢Lsfahan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金蝴蝶獎
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兒童演員獎
第14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金象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第8屆希臘奧林匹亞國際青年兒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