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伊姐看電影是什麼

伊姐看電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04 17:12:58

❶ 徐靜蕾的安全感,到底哪兒來的

「看過世界,再做選擇。別去假裝平靜,真實面對自己。」

伊姐原創的親子&婚姻私房話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 關注 伊姐看電影

文 | 伊 姐

因為一部新電影的上映,徐靜蕾又回到了大眾視線。

被媒體提的最多的就是與80後作家蔣方舟的圓桌會議。

28歲、跟著流量紅利被新生代追捧、長得不難看的蔣方舟說 「我是婚戀市場的被挑選方,女人長相太重要。」

40+、理論上已經不是當紅炸子雞的徐靜蕾很不解 「為什麼,你不要這么想,有幾個人配得上你啊?」

徐靜蕾說自己已經回答煩了,大眾對她關心的只有兩件事,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上映的時候,我代表《樂活LOHAS》采訪過她,她當時很認真跟我解釋:「我不是不婚主義,我是婚姻無所謂主義。一張紙,不能保證任何人活得很好,活在愛里。」

真正的安全感,從來不是叛逆、激勵,而是鬆弛、平和。

徐靜蕾清醒而不冷酷,知世故而不世故,灑脫卻不叫囂,這種看似平和實際強大無比的安全感,到底是怎麼來的?

徐靜蕾ins截圖

1

在愛情里,她誠實地面對了「特別想結婚嫁人的25歲」那個坎,沒有一開始就做出「看似安全」的選擇。

徐靜蕾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今天的樣子。

她在25歲的時候,是非常想結婚生子的。

但命運沒給她馬上結婚的機會,在那個當口,有人會選擇找一個「合適」(有錢有才、年齡適中的範本,作為玉女她是有很多選擇的)的對象,迅速走上大眾意義上的人生巔峰。

她hold住了這種沖動,認真面對自己,好好經歷了一個世俗意義里「 混亂瞎鬧 」的青春期。

從1995年在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里的首次觸電,到1997年、1998年前後,電影處女作《愛情麻辣燙》和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再到2001年《我愛你》,7年,徐靜蕾的名字始終與一個叫王朔的男人聯系在一起。

王朔是誰?他的作品《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編輯部的故事》影響了一代人,在中國文化轉型中完成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讓陳丹青、姜文、馮小剛都尊重的文化人。

不說遠的,1989年年的《頑主》里3T公司,《甲方乙方》好夢一日游,幫人圓夢的公司;到2012年《非誠勿擾》超前追悼會、離婚儀式,都是今天看來還很超前的東西。

王朔是徐靜蕾繞不過去的名字,貫穿她20-30歲整個女人的最重要時期,《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宣傳期,她承認每天跟王朔通話,黃立行也不吃醋,這種關系已經上升到親人。

愛過一個飽經世事、充滿起伏閱歷的作家,對女人影響是很大的。

影響最明顯是,她擺脫了「一定要結婚,事業只是一小部分的想法。」

在70年代,整個女性圈子不結婚是怪物的那年代,徐靜蕾發現生活可以變得很大,很有趣。那時候,她就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簡單地說,當時徐靜蕾和王朔的戀情沒有通往婚姻,但是通往悟性升級,走上投資自我、主宰命運、獲得終極安全感的正確之路。

最混亂的時候,一直在傳她為三寶墮胎,以及跟張亞東和黃覺的四角戀。申明,這些都是坊間傳聞。

徐靜蕾&音樂人張亞東

但這說明什麼?徐靜蕾一直遵循自己內心的感受,不受約束,追求人生里新鮮、有啟發和被不斷更新的認知感悟。

她沒有為了安全感,一開始做出看似安全的選擇。她敢於在感情里冒險,不斷試錯,是在這個過程里,她了解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這些感情都 真誠而顛簸 ,但最後都是營養,帶來徐靜蕾內心的一次次升華,去看人性是怎麼回事,最終對感情的事會真的通透。

黃立行,2007年 「全台灣女人最想上的男人」排行版TOP1,緋聞女友從個性咖楊乃文、到性感咖蔡詩芸……身材爆好、荷爾蒙爆棚的他,絕對是連90後辣妹都覺得很難HOLD住、有壓力的那一款。

徐靜蕾沒有一點被帶著走的節奏,在經歷了足夠多嘗試後,她放棄了感情里最大的天敵—— 控制。

到了今天,她的態度就是——

「我愛你,你不愛我,那我就祝你幸福,你需要我幫忙我會盡我的全力去幫你,不管是我現在還愛你,還是我曾經愛過你,我都會認為你就是我的一個親人,因為畢竟我曾經對你有過這種情感。」

這是什麼?大氣、善良、超脫。

越接近中年,我越覺得青春混亂一點挺好的,一開始就壓抑自我的政治正確,往往在人到中年時候會徹底翻盤,因為隱蔽的困惑和慾望都沒有宣洩夠。

在愛情里,徐靜蕾用自己的軌跡,誠實地面對了「特別想結婚嫁人的25歲」那個坎,突破了這個局限,走到了自我實現(不止於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楊康大道。

娛樂圈中「麻將哼哈二將」

2

原生家庭,給她的全部是正向的——「追求人的價值,而不是女人的」

有的的人也許會說,很多女孩子都在嘗試,不斷失敗,為什麼越愛越怕,並沒有這種越來越清楚自己是誰的感覺?

徐靜蕾全家福

因為初心不一樣,很多女孩子不斷找愛情,是匱乏;徐靜蕾不斷找愛情,是因為想了解自己。

這是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塑造了她。

徐靜蕾的父親重男輕女,得知徐靜蕾是女兒,還在沙發上抽了一整天悶煙。

但北京人的好強,使得爸爸決定把她培養得很好,比男孩很好,至此,一個完美父親誕生了。

一有空就去北京最老圖書館建,手抄當時不能外借的育兒繪本。

徐靜蕾與父親

閱讀書籍嚴格把關,每天要背詩詞、古文、寫毛筆字,交流對事物的看法。

徐靜蕾說「我爸爸甚至不要讓我背宋詞,他覺得那太多愁善感,會帶壞一個女孩」。

徐靜蕾爸爸從沒有教給她「你是女性,你需要被呵護」,這個教育背後的邏輯是 「你是獨立的,別追求女人的價值,去追求人的價值。」

所以,她會對蔣方舟說的 「為什麼要讓男人征服?我很少從男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3

物質上的絕對自主,以及在事業上叛逆過,決定去負的責任。

徐靜蕾的父親之前從政,這條路沒走通,就開了霓虹燈廠。徐靜蕾自幼衣食無憂,沒有過章子怡那種穿著洞洞毛衣報考中戲的經驗。

徐靜蕾的成名作是《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那時候她21,但事實上,在那之前,她靠接廣告一類,早就是整個北影93級表演系的富婆,是班上最早有車的女孩。

從童年到青春期,她都沒有對金錢的緊張感,因此她也沒有對物質的匱乏,她是個沒有物質慾望的人,私底下但她一般都是牛仔褲T恤,很少看到她奢侈品加身。

《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劇照

物質感的保證,使得她更加追求自己的生活價值。

演員是一個非常被動的行業,片場無休止的等待、在市場被動選擇、對導演的絕對服從,這些都讓已經成名的徐靜蕾漸漸感到不適。

第一次跟趙寶剛合作,別人都求之不得。趙寶剛例行訓新人,你要努力啊小徐~徐靜蕾反問,導演,你說演好了會怎樣,演不好,最壞又會怎樣?

趙寶剛後來回想這個細節,說,一句話就交底了,一個有文化底蘊厚的人,看問題也透的人。

到了今天,遇到不高興的問題,說話也挺沖。

《將愛》劇照

2011年《將愛》電影宣傳,記者拐著彎打聽她的戀情,問:你是不是很羨慕李亞鵬,現在結婚了,和王菲那麼幸福?

她說,我羨慕李亞鵬幹嘛?我又不想娶王菲。

她是片場里總在問「為什麼還不吃飯」的那個人。她痛恨候場,片場候場大家互相聊八卦,讓她覺得自己是個胡同口的大媽。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她寫博客,出電子雜志,當導演,現在還會做手工品。

放棄一個安全的形象,去挑戰自己的人設,對女演員來說,本身就是最大的冒險。

但徐靜蕾有資本不在乎。

她是第一個邁入億元票房俱樂部。其實直到今天,她的導演才華並不是非常被認可,大家更多的評價是—— 「想法有,內涵對,但導出的東西不是那麼回事。」

其實無所謂,第一徐靜蕾掙到錢了,這是一種商業路徑的成功;第二,她做著自己「三分鍾熱度」的快樂的事兒。

她整個的人生,不止於感情,全部的事情,都不會為了安全感,去選更加「穩定」和「保險」,她要嘗試,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能夠為之付出代價。

終極的安全感是怎麼來的?

不要追求表面安全的假象,敢於面對自己,讓自己物質變得強大隻是一部分,最終是精神變得獨立,最重要。

徐靜蕾是獨特的,事實所有人生贏家,都是小眾的。

也許你要問我,我沒有一個非常好的爸爸,沒有特別強大的物質支持,沒有貴人點化我,我還可能有徐靜蕾式的安全感嗎?

我覺得每個人要跟自己比,去變得更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看過世界,再做選擇。別去假裝平靜,真實面對自己。

朋友十二寫了一篇文章,講述普通家庭的女孩攢錢去念書、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兒,結果文末一堆留言說,誰不想這么過,但是這么過到30歲,不就耽誤結婚了嗎。

十二在朋友圈說到這件事,她很感慨:那些真正看過世界的女孩,沒有一個最終嫁不出去、被耽誤的;我倒是看到啥也沒干成就結了個婚又離婚的。

不要害怕折騰,害怕世俗的定義,不要怕按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去活。

我很喜歡張艾嘉《念念》里說,這是電影的結束,但不是人生的結束,故事還長,這一刻剛剛開始。

安全感不是永遠做對的事兒,安全感是, 別怕選錯,因為就算錯了,也不會毀掉一生。

只要沒死,故事就沒完;人生很長,未來峰迴路轉。

一起努力,變得更加勇敢。

往期推薦 點擊題目即可跳轉

關於婚姻

關於親子

關於文藝

伊姐看電影

伊姐

14歲出版小說集

18歲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

30歲出版暢銷書

專註明星專訪十餘年

分享光影中的感悟

關於愛

長按識別下面的二維碼即可關注

❷ 作為張藝謀的第23部長片,張藝謀為何把自己置身《懸崖之上》

作為張藝謀的第23部長片,張藝謀把自己置身《懸崖之上》的原因:

1、突出影片的主題;

2、更加吸引觀眾的眼球。

《懸崖之上》是72歲導演張藝謀的第23部長片,2021年4月18日首映就收獲了很高的評分,獲得貓眼評分9.2分,淘票票9.1分的高分。有很多網友都說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拍過的作品中品相較好,完成度較高的作品。無論是在服裝造型美術等方面都下了功夫,而且劇情也是很精彩,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演員的表現也是很出彩的一方面,整體效果都很不錯。

三、劇情的緊湊

劇情是很讓觀眾揪心的,很多血腥的場面真實的還原了當時那個年代的殘酷人心,動用的各種變態酷刑,雙耳、胸前、都上金屬夾,皮鞭的抽打,預告片里的酷刑只不過是正片里的九牛一毛,這樣殘酷的劇情在電影院里觀看一定為讓觀眾更加深刻。張藝謀這部電影幾乎是他第一次拍的真實的格鬥類型,全程高燃,十分振奮人心。這部電影表達的是小人物與小人物之間的殊死決斗,表現對現實的無奈,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四、結語

張藝謀這部電影的封面就是有自己和其他演員在一起站在懸崖之上,名字與劇情很貼切,是一群為了戰斗將自己置身懸崖之上的人物,這部電影會迎來諜戰片的新高潮,很多網友都很喜歡這類的影片,看完這部影片走出影院,會讓觀眾們有不一樣的感悟,抬頭看這光明,才意識到這黎明來之不易,是多少先輩付出鮮血換來的。

❸ 致陪睡媽媽:焦慮無罪,底線可貴——什麼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昨天看了兩篇文,一是周桂伊的 《為了孩子上幼兒園陪睡校長?!家長心態已經魔幻到這個程度了嗎?》 ,另一篇是公號「腰線」發布的 《京城上東區名媛媽媽群:鉑金包和牛娃我全都要!》

看完,感觸頗多。

這兩篇文,描寫的都是當下家長的焦慮狀態。只不過,前者是沒有相應的能力,卻想讓孩子接受「精英教育」,家長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後者,是描述「京城最積極上進最愛奮斗的高端女性群體」如何在「站在人生的巔峰,你還是能感覺到她那種撲面而來,無法遏制的焦慮」狀態下培養自己的孩子。
更簡潔一點概括就是: 育兒焦慮普遍存在,但有人為了孩子能跨越階層瘋狂到喪心病狂的地步,而有人有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雖然也未必算得上理性)。

看完兩篇文章,我最大的感觸就是: 就培養孩子來說,錢,未必能緩解焦慮。 如同《京城上東區名媛媽媽群:鉑金包和牛娃我全都要!》一文的作者所言 ,「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選擇就越多,但更多的選擇,也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因為『作為母親的你要為孩子作出最好的決策。』 」

陪睡校長一事,目前真假未知。但我想,即使此事為假,類似的事件在別處也是一定存在的。畢竟,資源有限,而人的底線是無(下)限的。

對未知的事情,我們會感到恐懼。面對期待而不確定能否獲取到的事物,我們會感到焦慮。
焦慮是一種情緒,是人都會有。區別在於,面對焦慮,有人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出努力(比如順義媽媽們),而有人則試圖「投機取巧」以難看的姿態換取那微弱的可能性(比如陪睡媽媽)。

也許有人會說,從個體意志的角度來看,這兩種媽媽都沒錯啊。從結果導向上來看,他們都在為達成目標而努力著。
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只想說,too naive。
照這種觀點,那麼我想有錢,搶劫銀行、殺人放火也是ok的???
別忘了,人是社會性動物,社會普適性價值觀對社會穩定、良性發展 有著重要的意義。
更何況,作為家長,我們的價值觀以及相應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深刻的影響。

應對焦慮的正確之道,應該是「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而非「削足適履」。
在能力范圍內找方法,而非為了慾望不惜一切代價。

該理念放在孩子教育話題上,我覺得,連岳先生「教育也是一種投資」的觀點是最好的註解—— 「教育是消費的一種,自己承受不起的高消費不應去做。教育也是投資的一種,投入產出比太低的事,不應去做。」
自己沒有能力卻要追求目之所及的「最好」,結果可能是「傷己誤娃」,得不償失。

兩種媽媽,目的都是要培養出牛娃,希望孩子足夠優秀以獲得更好的人生。
但,優秀和意義、幸福,一定劃等號嗎?這是一個問題。

伊姐在文中提出的「但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頂級?為什麼一定要第一?失去了「頂級」和「冠軍」的人生,已經到了如此不值得一過的地步了嗎?」其實也是我常常思考的問題。
每當自己面對各種牛娃以及社會競爭之激烈的信息開始焦慮時, 就會通過這個問題來提醒自己:我希望孩子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跨越階層,是所有人都會有的夢想。自己沒能實現的,希望藉助下一代來完成,就繁衍和家族傳承的角度來講,其實也無可厚非。

但這裡面有個重要的前提:家長自己,是否具備幫助孩子承擔完成這一使命的能力。 如果慾望大大地超過能力,就會做出很多荒誕又得不償失的決定。伊姐在文中提到的紀錄片《含淚活著》和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中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我很難理解的。如果說,後代的成才是以家長犧牲自己的全部人生,以及犧牲家庭正常的生活方式為代價,就算孩子最後真的成功了,恐怕這也算是一筆虧本的投資——「說到底,這到底是父母潛意識的等價交換,還是以孩子意願和幸福為前提的呵護呢?」 更何況, 「教育投資永遠不能預測結果,太多時候都是錢砸進去了,『看不出什麼特別大的成果』。」

父母以犧牲自己來成全孩子,其實只是借孩子之名來實現自己的慾望。這時,孩子不再是個體,而是工具。
因為,「這種緊張焦慮和過度犧牲感,本身就會毀了孩子。」
換個角度講,懷著這種態度的父母,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工具呢?
當人開始自我物化,又何來幸福之言?即使有,也是虛無縹緲的。因為, 藉助於外在的評價體系而獲得的成就感並不真實,也絕不可能持久。

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伊姐的觀點深得我心:

人生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世俗意義上的優秀或者成功。
相對於優秀和成功,人生幸福的前提更應該是「是否有感受生命、感受快樂、感受愛的能力」。
擁有這種能力的孩子,會有足夠的內在能量力量,去主動追逐並享受追逐的過程。而這,才是奠定人生之重量的基礎。

願我們都能對自己,對孩子,都多一些接納。

在「鬆弛、樂觀,做能力范圍內的努力,懷著敬畏感並堅守底線」的狀態中,盡情享受生命之美吧。

❹ 人為什麼要旅行

人為什麼要旅行?

.............

「因為,人眼的像素有5.76億,永不跑焦,再好的鏡頭,也抵不過親眼所見的美好。」

頭頂閃爍的星辰,輕拂而過的微風,還有遠處潮起潮落的海浪聲...... 也許這時,剛好有一顆流星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這些真實的體驗,通過一張定格的圖片怎麼能感受的到?

北極圈的冬夜,漆黑、靜謐;歐若拉女神舞動著絢麗的身姿,時而宛如神秘的幽冥世界,時而像雨過天晴後一條條扭動的彩虹。

行程亮點

穹頂玻璃屋,360度無死角觀賞最美北極光

入住冰雪森林360度玻璃穹頂酒店,躺在被窩里也可以看到美膩的極光。

穹頂酒店提供「極光叫醒」服務;飛行上萬公里,跨越了好幾個時區,熬了好幾個通宵,黑眼圈已經擴散到嘴角;日思夜想的北極光終於出現時,你敢保證自己不會睡著?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麼?明明在離極光最近的地方,卻因為閉上眼睛的一瞬間,歐若拉女神與你擦肩而過,一去不復還...

捕撈和品嘗世界最大蟹類——帝王蟹

親自動手鑿開 1.5至 2 米的冰層,捕撈重達 15 公斤的帝王蟹。體驗烹飪帝王蟹,享用饕餮至極的帝王蟹大餐,和帝王蟹來一場舌尖上的邂逅。

一邊啃著帝王蟹,一邊欣賞著北極光,是什麼樣的體驗?

夢幻冰酒吧,來一場零下5℃的狂歡

冰雕酒吧,冰桌子、冰凳子、冰的酒杯,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 北極圈冰雕盛宴 !

天然冰鎮飲料

酒吧里的溫度常年維持在5℃左右,冰屋裡的設施不會融化。進入酒吧時,會有工作人員提供防寒衣。

雖然冰酒吧內溫度很低,但是在這里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欣喜和好奇,各種各樣的冰雕作品,讓人目不暇接。

乘坐海達路德游輪 — 追逐海上極光魅影

乘坐海達路德游輪追逐極光。 在游輪上欣賞海上極光奇景;看絢麗的極光倒映在海平面上,形成一個海天相接、光彩奪目的魔幻世界。

行程 5天皆在北極圈內,邂逅極光機率更高

從挪威到芬蘭,旅途中有5天都是在北極圈內, 邂逅歐若拉女神的機率更高。

你可以在游輪上觀看絢麗的極光飄向海平面的盡頭;也可以躺在玻璃穹頂酒店的床上,看歐若拉女神在夜空里展現曼妙的舞姿...

在歐洲大陸最北角,漫步世界最北端的漁村

北角,是歐洲的最北端。 北角高原海拔達307米,懸崖一直延伸入海中,大西洋和北冰洋冰冷的海水在此處匯合。

北角附近坐落著各具特色且布局緊湊的漁村, Skarsvåg是世界最北的漁村。

在Gjesvær則可以欣賞Gjesværstappan群島美麗景緻,崖上棲息著成千上萬的海鸚、鰹鳥和鸕鶿。

神秘的聖誕老人村,一睹聖誕老人的風采

北歐是個充滿童話故事的地方,而聖誕老人村,就是那個故事的起源。

聖誕老人村的郵局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郵局。每一封從這里寄出的信件都會加蓋北極圈郵戳,確保每一份送往世界各地的祝福都是獨一無二的。

跨越北極圈也是聖誕老人村另一特點,一條醒目的白線穿越了整個村子。沒錯,這正是北緯66°34』,北極圈的分界線。

你可以一隻腳踩在北極圈內,一隻腳踩在北極圈外。除此之外,還可以得到一張跨越北極圈證書,或者在護照上蓋一枚北極圈郵戳,每次翻到時都回憶滿滿。

馴鹿雪橇、哈士奇雪橇,開啟一場冰雪之旅

在童話故事中,聖誕老人總是乘坐著他的馴鹿雪橇車到世界各地去派發聖誕禮物。

在白雪皚皚的樹林里,乘坐著 馴鹿雪橇 ,穿梭在森林裡,一路銀裝素裹的極地美景,美不勝收。

狗拉雪橇 相對於馴鹿雪橇更多幾分刺激,速度也更快,如果你想體驗一回冰雪激情賽跑,這些雪橇犬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這些拉雪橇的狗狗們,都經過十分專業的訓練。對於長途的旅程耐力是必須的,一日的距離可能5到80英里(8到130公里)甚至更多。

趕路的雪橇犬可以達到平均每小時20英里 (30km/h) 的速度,在惡劣的拖曳狀況下雪橇犬仍能維持平均每小時6或7英里(10或11km/h)。

極地火車,開啟12小時的追光之旅

在羅瓦涅米乘坐世界十大觀光火車之首——極地火車,前往赫爾辛基。開啟12小時的極地火車觀光之旅。

極地火車的高級包廂,洗浴設施一應俱全。 如果運氣好,可以透過火車的玻璃窗看見沿途天空的極光美景。只一瞬間,卻已足夠回憶許多年。

和最燃、最有趣有料的旅伴一同出發

極光探秘之旅同伴,皆來自 史上最燃社群——「引力星河」家族。

每一位同行的旅伴,都要經過專業導師極為苛刻的審核,認領好各自在旅程中的角色,再一同出發。

「引力家族」 約定, 19年 的時間,尋找全世界最美的 99個地方 ,陪伴 99999顆引力星 ,共同成長,攜手流浪地球。

這些年和我們一起出行的朋友有:吳曉波、張德芬、芬尼克茲CEO宗毅、小王子創始人曾德鈞、伊姐看電影伊姐、十點讀書林少、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李筱懿、微博紅人敢姑娘等。

每一次旅行都值得被認真對待,做有趣的事,成為有故事的人。

❺ 《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周桂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25Jx9AzaNX-R4WosY99Iw

提取碼:9hbm

書名: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

作者:周桂伊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頁數:222

內容簡介:

認知升級,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之一。而在這個主題下,這本書是一本由女性作家撰寫的,鮮有的柔軟又鋒利,開創不同以往的跨界認知的先鋒作品,是讀者們通往認知新世界的口令。

美國軍方有個非常經典的概念叫VUCA: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 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用來形容人生,再貼切不過。人生就像戰場一樣無常,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隨時面對這四種狀態。在無常面前,你可以選擇閉上眼睛,隨波逐流,把人生的掌控權交給命運;也可以勇敢睜開雙眼,探索世界真相,做自己命運的領航員。真正的贏家只有一種,就是在不斷變遷的時代中,率先迭代自我,升級認知模式,逃離可怕的舒適區,擁有活在未來的格局。

這本書將為你呈現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財富、時間、知識、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以及日新月異的社會。你將發現:

每一個問題,再往前走一步,也許就有一個相反的答案;

每一種雞湯,只有去偽存真,才能成為幸福的加速器。

作者簡介:

周桂伊,80後作家。14歲,她出版人生第一部中篇小說《風中的影子》,被收錄在1999年作家出版社「炫女生系列叢書」。17歲,在第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二等獎。18歲開始,她幾乎每周都與各類明星、企業家、藝術家面對面,長期供稿於《ELLE》《時尚COSMO》《樂活LOHAS》《瑞麗》等雜志。胡歌、劉雯、高圓圓、楊瀾……你一定在各類雜志上讀過她的人物采訪而不自知,而她只是將文字作為魔法和玩具,既寫紅塵痴男怨女、勵志雞湯感悟,也為蘋果公司APP做電影音樂解讀,為上市公司做企業背書,用寫作這個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30歲,她出版暢銷書《心若寧靜,便是幸福》。2015年11月,她創辦了公眾號「伊姐看電影」,半年用戶達到三十萬,分享光影中的親子、婚姻和愛,目前公眾號粉絲已達百萬。

閱讀全文

與伊姐看電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秘世界歷險記大電影1 瀏覽:676
4k資源電影 瀏覽:132
二戰電影戰爭與回想 瀏覽:388
電影五鼠鬧東京在哪裡拍攝 瀏覽:964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真實經歷 瀏覽:686
免費看永無止境電影 瀏覽:462
兩把半圓刀是什麼電影 瀏覽:537
兩個哥斯拉的電影天堂 瀏覽:924
電影鬼胎手機免費看 瀏覽:744
愛情來的時候微電影 瀏覽:541
電影2020下架的在哪裡看 瀏覽:876
播放動作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7
記得我電影完整版觀看西瓜 瀏覽:676
做個電影網站APP 瀏覽:827
ck手機電影網倫理 瀏覽:292
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為反問句怎麼寫 瀏覽:405
世界公認十大感人勵志電影 瀏覽:534
關於怪獸的一系列恐怖電影 瀏覽:939
手機拍攝電影特效軟體 瀏覽:119
黑街主題歌的電影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