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曾經獲得奧斯卡的經典動畫有誰知道
fengyang21 | 我的消息(0/0) | 網路首頁 | 網路空間 | 退出 黒い街寂しい街...寂しい人... 主頁博客相冊|個人檔案 查看文章
好萊塢十大動畫電影(轉)2007-02-09 10:341、《幻想曲》, Fantasia1940年
——迪斯尼第一部立體音樂動畫電影
1940 年有迪斯尼公司製作發行的《幻想曲》是大屏幕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在這個恢宏巨大的電影中,迪斯尼公司首次把焦點聚集在音樂而非故事內容上,將七個風格不同卻相容貫通的音樂片段用不同形式的動畫內容來表現出來,使它成為一場視聽連覺的音樂會——在《時之舞》中跳躍的河馬和短吻鱷;在柴科夫斯基《胡桃夾子》中跳舞的蘑菇;在《春之祭》中起起伏伏的恐龍以及幕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中在天堂飛舞的魔鬼。所呈現的效果即是讓觀眾體會屏幕震撼的同時品嘗諸如巴赫以及貝多芬等大師創作的音樂盛宴。作為和音樂結合的動畫製作,美麗的造型和流動的色彩讓觀眾時刻感受到歡樂。
初次發行的《幻想曲》在票房上並未成功,但如今這部動畫作品已經被認為是動畫史上「永遠不會隨時間消逝的瑰寶」。迪斯尼公司計劃每隔一段較長的時間就繼續推出新的《幻想曲》作品配以新的音樂片段。時隔 60 年,迪斯尼在 1999 年末推出了《幻想曲 2000 》,登陸北美的超大屏幕 IMAX 院線,又一次征服了觀眾的視聽。作為與眾不同地將音樂與視覺(動畫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幻想曲》在諸多方面都是領先於時代的動畫巨作。
2、《玩具總動員》, Toy Story 1995年
——電腦取代手工製作動畫的劃時代之作
你或許對動畫沒有什麼興趣,但你一定應該知道《玩具總動員》是歷史第一部全長度由電腦技術製作的 3D 動畫長片。「是啊!我們也不關心這個。」
如果你這么說,那麼我們可以除去上邊這個什麼響當當的「影史第一部全 3D 動畫」的名頭,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也會被一部孩子的電影而震撼,不由自主地發問: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如何讓一堆玩具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製作《玩具總動員》的公司 Pixar 憑藉此片發家,並且因此以卓越的三維動畫技術和先進的動畫理念成為業界老大。在 Pixar 隸屬迪斯尼的這幾年間(二者於今年初解除了合作關系)推出的五部 3D 動畫片《玩具總動員》 1 , 2 集、《蟲沖特工隊》、《怪物公司》以及《海底總動員》在全球取得超過 27 億美金的總票房。國內觀眾可能最熟悉的還是去年上映的《海底總動員》( Finding Nemo ),而在北美范圍,調查結果顯示觀眾最喜愛的動畫片仍然是《玩具總動員》系列。該片也在 2003 年被網上影評協會評為百部電影史上最佳動畫片的第一名。我們還可以想像到當全三維逼真影像出現在大屏幕上時觀眾驚喜的表情,說《玩具》一片開創了電腦動畫時代一點不為過。
整部片子充滿了製作人睿智的靈感。拋開讓人們目瞪口呆的動畫效果,整個故事詼諧幽默,溫馨而帶有對生活的啟迪,贏得了每一名觀眾的心靈和感知,《玩具總動員》也因此成為影史經典。
3、《鋼鐵巨人》 ,The Iron Giant 1999年
——感性動畫理念,與眾不同的動畫佳作
99 年由華納公司發行,布拉德伯德擔任導演(他也是今年由皮克斯發行的三維動畫長片《超人特工隊》的導演)。主人公是一個九歲的孩子和一個十六米高的鋼鐵巨人,而故事發生在五十年代的美國——一個無知無罪和冷戰狂熱並存的年代。
《鋼鐵巨人》生動地描述了一個簡單而又打動人心的故事,孩子和父母都能體會到樂趣。當然,孩子會為電影里小男孩假裝大人卻充滿稚氣的情節而興奮不已,而他們也會喜歡這樣的故事設置:小男孩是「大人」,而鋼鐵巨人卻是需要從零開始認知世界的「小孩」。
這部影片並沒有讓人倍感神奇的動畫效果,事實上它的動畫製作從某些專業角度看還略顯平庸,而影片也傳遞了一些政治信息(比如槍支、政府和核武器)。但這部影片卻當之無愧的佔有好萊塢動畫史上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因很難用簡單的詞彙來形容,用這樣的話語來描述觀感:它是一部不停攫取內心深處,而探尋我們最純真一面的電影。
電影里沒有歌聲,沒有萬事皆通神奇的角色——《鋼鐵巨人》是一個讓人倍感欣慰的冒險故事,讓人們重新審視動畫電影,擁有新的期望。
4、《獅子王》 The Lion King , 1994 年
——迪斯尼東山再起,手繪動畫頂峰作
這是迪斯尼的第 32 部動畫長片, 95 年席捲全球,除了在當時創造了新的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奪取奧斯卡多項提名之外,《獅子王》跨領動畫片進入好萊塢的主流影片類型。無論是那氣勢磅礴的非洲景象,逼真的角色性格塑造,還是動人的背景音樂,《獅子王》的製作水平都當之無愧的代表了手工繪畫動畫電影的頂峰。
《獅子王》被人們記憶猶新,其原因是它並不是基於一個美麗的童話或者一個簡單的孩子的電影。電影里沒有講述「愛是萬能」或者教育孩子如何努li讓事情變得更好。事實上,片子恰恰給了觀眾一個相反的論調:「哈庫納馬塔塔」——熟悉這部電影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這句「名言」,它的意思是忘掉煩惱,該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當然故事最終辛巴從過去學到了應該擔起責任面對困難的道理)
或許是因為片子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名劇,而使得它成為所有迪斯尼動畫中最受成人歡迎的作品。雖然並非 3D 製作,但片子中遼闊的非洲草原頗具深度,使觀者猶如置身其中。而幾乎完美的電影配樂成為影片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除了奪取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多項學院大獎之外,它還是唯一一部由動畫電影而發展為音樂劇的影片。
5、《怪物史萊克》 Shrek , 2001 年
——動畫電影的票房神話
相對兒童而言,哪一部動畫電影更為容易被大人所喜愛和接受?答案是我們的綠色怪物史萊克。 2001 年由 PDI/ 夢工廠推出的這部全三維動畫片第一次使得 PDI 擊敗對手皮克斯,並且幫助夢工廠取代迪斯尼奪得 2002 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顛覆童話傳統,《怪物史萊克》用詼諧的語言和誇張的幽默橋段吸引觀眾,當然也不能忽視出色的動畫製作——除去在三維物件表皮和相互間物理作用的處理上還略且火候(也是相比皮克斯的頂尖技術而言)以外,整部片子細節處理細致入微,圖像色澤飽滿,給人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天續集《怪物史萊克 2 》來勢兇猛,上映不到一個月已經突破迪斯尼由《海底總動員》保持的 3.4 億美金的北美票房紀錄,影史票房目前排名第六。估計本片最終的總票房能達到 4.3 億美金(相比 2002 年票房冠軍《蜘蛛俠》的北美總票房只有 4.03 億美金)。如同《驚聲尖笑》系列,《怪物史萊克》續集里出現大量模仿好萊塢電影的笑話片斷,這一點成為幾乎電影狂熱( movie-mania )的北美觀眾趨之若鶩,反復觀看此片的原因,再加上動人以情的溫馨故事,綠色怪物就是這么招人喜歡。
作為一部大人最喜歡的動畫片,《怪物史萊克》系列正造就一個新的票房神話
6、《南方公園電影版》 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 Uncut , 1999 年
—— 一部少兒不宜的動畫長片
如果說一部動畫電影能夠攜帶很深刻的社會意義,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脫離現實?或者說一部動畫電影充滿 R 級的黃色笑話卻被影評協會青睞,是不是更像開玩笑?《南方公園》就是這樣一部從始至終充滿黑色幽默而又確確實實很搞笑的動畫電影。
《南方公園》最初是來自 1997 年熱播至今的美國同名電視動畫連續劇集。在名為「南方公園」的小村莊里,主人公是四個性格迥異的小朋友,動畫劇集「緊跟時代發展」,比如小孩子們要辯論 south park 鎮旗上有沒有種族主意內容,直接和現實中北卡的州旗事件遙相呼應。種族歧視、墮胎、同性戀、宗教、猶太、肥胖症等等,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弱智兒童,片子的主題就是拿一切可笑的東西來開涮。而小朋友們「出口成臟」,而片子里的大人也沾染不少「性」笑話。如果讓衛道士的大媽看到了,一定會說:這片子不是簡直胡搞嗎?
99 年電影版的《南方公園》圍繞在觀眾已經熟悉的幾個小朋友和「南方公園」村莊,情節包含了諸如「限制級電影」、「美加沖突」、「薩達姆」等關鍵詞,當然所有的一切都用非常「無厘頭」的情節表現出來。爆笑之餘,一些人會認為這部電影粗魯、無理,但其他人會從這些瀆神笑話背後看出尖銳而趣味十足的社會諷刺學。
這是一部仍然存有些許爭議的作品,但是無論是影評協會還是大多數觀眾都把此片評進影史動畫電影的前列(影評協會影史動畫佳作第九名)。「只要別太認真,這部電影不容錯過。」
7、《聖誕夜驚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 1993 年
—— 一部奇思妙想的「荒誕劇」
電影有一種讓你置身其中的魔力,不管故事內容如何荒誕不經,如同一本好書,好的電影會讓觀者猶如經歷一場魔幻之旅,在幻想中翱翔。 1993 年由亨利·塞利克(《跳跳猴》)擔任導演,蒂姆·伯頓(《剪刀手愛德華》、《大魚》)擔任劇作的《聖誕夜驚魂》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
這是好萊塢第一部全長度的模型動畫。影片古怪風趣,略帶恐怖色彩,採用百老匯歌劇,配合陰沉的畫面,呈現出蒂姆·伯頓式的黑色喜劇風格。本片全由陶土模型拍攝而成,為了配合劇中人物各種動作、表情,工作人員製作了上千各式各樣模型,光是主角 Jack 就有 400 多個模型頭!本片拍攝采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定態拍攝,連續播放宛如活動般,因此也被稱為「動畫」的一種。但是這種動畫拍攝非常耗時,往往五秒鍾的畫面要花去三個工作天才能完成,因此《聖誕夜驚魂》純熟的技巧、流暢的劇情更屬個中佳作!
除去製作模型復雜的工序,我們可以在影片中辨認出布景和人物造型細微的紋理,配合不同方位的燈光的打射,角色一根根毛發清晰可見。在鏡頭的運用上,影片也呈現出經典恐怖片的氛圍和幻想童話相結合的古怪風格,完美演示蒂姆伯頓對影片獨特的構思。該片因此獲得W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該片是對聖誕節這樣一個傳統節日睿智的諷刺。故事裡面,萬聖節城的領導者傑克接管聖誕節,好心為人們製造歡樂,他按照聖誕節的傳統分發里禮物——各種怪異的可怕玩具,卻引起人們的極大恐慌——一個一個有趣而美麗的玩笑。雖然該片沒有任何傳統聖誕題材中的白雪和許願襪,《聖誕夜驚魂》獨樹一幟,被喻為是一場人類幻想的狂歡會。
8、《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 1991 年
——好萊塢動畫史上的里程碑
《美女與野獸》是影史至今唯一一部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片。為什麼這部影片會得如此青睞?答案很難用簡單的幾句話來概括。用「難以抗拒」來形容這部影片在合適不過,因為影片的結構框架和動畫所帶來的屏幕張力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非動畫類的劇情電影。這部影片代表了創作藝術和電影配樂的高水準,並且為在此之後的動畫類電影豎立了標尺。
《美女與野獸》取自格林童話,主創人員在童話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動,比如為野獸城堡里的每樣東西注入了生命和加入人聲。影片之所以成功並且成為影史經典來自兩個方面:讓人驚愕的動畫細節描繪以及電影中出色的音樂和舞蹈。從繪畫細節來說,雖然《獅子王》、《阿拉丁》等迪斯尼動畫片都分別由讓人難忘的動畫瞬間,但沒有像《美女與野獸》中一樣能夠持續不斷地給人帶來新奇享受。最受人稱贊的舞室場景——融合電腦設計背景以及手繪人物造型,為人們帶來近乎三維的立體感。另外盡管在動畫電影中「鏡頭」一般是靜止不動,但在《美女與野獸》中「鏡頭」會恰如其分地拉伸、旋繞和滑翔,以產生動態十足的影像。類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迪斯尼的《泰山》中,那立體感十足的「泰山」滑翔的鏡頭就借鑒並增進了這項技術。幸運的是, 2001 年迪斯尼在北美超大屏幕院線重新發布了《美女與野獸》的 IMAX 版本,使得人們重新體驗這讓人回味和震撼的動畫效果。
《美女與野獸》將浪漫、音樂、創新和動畫技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迪斯尼也是好萊塢動畫電影難得的經典作品。
9、《小鹿斑比》 Bambi , 1942 年
——影響了一代人的動畫長片
這是一部影響了很多動畫人的電影,說它偉大,並不僅僅因為這樣一部內容溫情、畫面精良的作品出自迪斯尼王朝最為光輝的那個時期,而是因為直至今天,當我們重新審視這部 60 年的作品時,仍然會被影片出色的繪畫水平和流暢的故事情節吸引感動。
如果說前邊所提到的兩部電影並不適合給兒童觀看,那麼這一部動畫片則是完全拍攝給小朋友的,它非常完美地把現實中人們所繪面對的困難融合進一部給孩童看的電影中去。影片對森林的和諧氣氛與動物們善良本性描寫十分深入,故事裡藉由可愛動物們溫馨的扶持與相處,展現純真童心及處處有愛的寓意。
作為迪斯尼第 5 部動畫長片,《小鹿斑比》擁有龐大的製作陣容和精良的設計隊伍。迪斯尼動畫家特地赴野地實察,為了觀察動物的一舉一動,動畫家們與動物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將動物配合人類的表情擬人呈現,並用創新的「水彩概念畫法」將整片森林的神韻表達得一覽無遺,成就了這部不朽的傑作!當本片一推出立刻開出亮麗的票房,影片中森林的一景一物、角色的一顰一笑馬上擄獲人心,當時許多小朋友甚至把小鹿和斑比劃上等號。
《小鹿斑比》共獲得獲得奧斯卡最佳錄音、最佳劇情或喜劇片配樂以及最佳歌曲三項提名,本片已名列迪斯尼 10 部『白金典藏系列』動畫片之一,預計 2005 年發行 DVD 。
10、《誰陷害了兔子羅傑》 Who Framed Roger Rabbit 1988 年
——真人動畫電影的先驅
1988 年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擔任製片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是一部真人和動畫相結合的影片,同樣被稱為動畫史上的里程碑。這部影片攬獲四項奧斯卡大獎,背後有著上百名的動畫製作人員,來自喬治盧卡斯「光魔」特效,同時包含了迪斯尼以及其他知名的工作室的心血結晶。
這部影片中有大量經典的卡通人物登場( 40 年代幾乎所有的動畫明星全部登場),結合真人,幕後傑出的動畫設計師們通過《誰陷害了兔子羅傑》而衍生了全新的動畫技術:用全新的光影技術創造更為逼真的動畫以及三維效果;大量的移動鏡頭以減少乏味的靜止環境影像;努力使得卡通與真人在現實世界完美地結合。在此之後便有更多的真人卡通影片紛紛面世,包括剛剛不久上映的《加菲貓》。
單有卓越的技術並不能造就一個電影的成功,在眾多優秀動畫設計師的汗水背後,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情節以及出色的劇本設計都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故事取自 1981 年加里·沃爾夫筆下的漫畫小說《誰給兔子羅傑判了刑》——描述了 40 年代好萊塢一個「動畫城」中的動畫角色和真人僱主之間的糾紛,在經過傑弗里·普萊斯等人的精心雕琢之後。《誰陷害了兔子羅傑》憑借精彩的故事以及真人卡通相結合的全新動畫形式成為當年的票房大熱。
❷ 三隻小豬與神燈的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上映日期中國2015年6月27日 為助力國產動畫佔領暑期檔重要份額,影片出品、發行方華夏電影在全國19個票倉城市開展了「親子場」提前觀影,受到各地院線、影院等放映單位以及早教機構、福利院等社會團體的追捧。 製作公司發行公司米粒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優漫卡通衛視--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蘭團隊河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發行公司資料來源
票房收益
電影《三隻小豬與神燈》上映首周票房達到1037萬人民幣,經過約一個月的公映,截至7月26日,收獲票房共2378萬元。
❸ 我是路人甲票房會現在多少啊
《我是路人甲》票房最新統計(截至7月8日)480萬,累計5150萬;
道士下山2860萬,累計2.92億;
侏羅紀世界1150萬,累計14.01億;
橫沖直撞好萊塢780萬,累計3.06億;
殺破狼2560萬,累計5.45億;
我是路人甲480萬,累計5150萬;
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200萬,累計1660萬;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90萬,累計1500萬;
三隻小豬和神燈75萬,累計2155萬;
汽車人總動員45萬,累計475萬;
罪惡贖金40萬,累計355萬
❹ 毀童年的《三隻小豬》
不論你看沒看過迪斯尼1933年出品的動畫電影《三隻小豬》,也不管你是幾零後,這個故事你一定聽過。不但聽過,如果你已經做了父母,你還一定給你的孩子講過。我家小姑娘有至少三本不同的《三隻小豬》繪本,還有一套根據其故事情節開發的智力游戲玩具。
這三本繪本各有來歷。第一本是中文的,從她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讀給她聽。第二本是隨那套玩具附贈的,比利時出版,是純粹的「連環畫」,一個字都沒有,很適合用來培養孩子看圖說話的能力。這兩本故事情節基本相同。而最後一本是英文的,由梅·瑪措卡(Mei Matsuoka)繪制,美國出版,四歲小孩識字和閱讀用的低幼讀物。這本書,雖說情節沒有脫離三隻小豬的大框架,但書中一些細節的設置和文字所透露出來的作者的態度讓我不大能夠接受。正是這本書勾起了我的考據癖,想要對《三隻小豬》的前世今生多做一點了解。
歷史版本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三隻小豬的故事還真稱得起歷史悠久。這是一個英國童話,經典的故事情節大家都耳熟能詳:三隻小豬分別用稻草、木頭和磚頭造了自己的房子,在大灰狼面前草房子和木頭房子不堪一擊,兩只小豬險些遇難,最後逃進磚房子成功抵禦大灰狼的襲擊。寓意自然是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偷懶最終要自食惡果。
跟所有的童話一樣,最初的版本是口耳相傳的民間文學。現存最古老的文本出現在1886年出版的《英格蘭童謠集》(The Nursery Rhymes of England),作者是英國的莎士比亞學者和民謠整理者詹姆斯·海利威爾(James Halliwell)。這本書名為《童謠集》,顧名思義,大部分內容都是朗朗上口的兒歌。全書分為歷史(Historical)、文學(Literal)、傳說(Tales)、諺語(Proverbs)、謎語(Riddles)等十八個部分。《三隻小豬的故事》出現在傳說部分。跟書中的大部分內容相比,這一篇的故事情節相對比較復雜,語言則更散文化而不是兒歌。
幾年以後,澳大利亞民俗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約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編纂出版了《英國童話傳說》(English Fairy Tales, 1890)及《續集》(More English Fairy Tales, 1894),幾乎是原封不動地收入了海氏《童謠集》中的這則故事,只修改了個別字詞。
十來年間又有一些不同的童話故事集收錄了《三隻小豬》,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蘇格蘭詩人、小說家和文學批評家安格魯·朗(Andrew Lang)的版本。朗氏出版了紅橙黃綠等十幾本以封面顏色命名的童話集,這個故事收在1892年出版的《綠色童話書》(The Green Fairy Book)里,比海氏版本長很多,故事情節也是我看到的所有版本中最為復雜的,不過故事的大體走向和教育意義基本還是一致的。
顛覆經典
迪斯尼的卡通電影可以說是海氏版本的「潔本」。跟許多童話故事一樣,在張婆婆講給王媽媽王媽媽再講給劉小寶的那個年代,口頭文學每講一次就會有一次再創作,所以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者總是會發現許多不同的版本。可只要迪斯尼拍了電影,迪士尼版就是最廣為流傳的「欽定版」,這是工業時代的大眾傳播不可阻擋的趨勢。要想在迪士尼的版本之上再推陳出新,那就只有顛覆經典這一條路可走。
最有名的兩個顛覆版一個是1989年瓊·西斯卡(Jon Scieszka)以「一隻狼(A. Wolf)」為筆名寫的《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從狼的角度講了一個符合自然規律的故事。
狼吃可愛的小動物,不管是三隻小豬還是小紅帽小白兔,這只是肉食動物的本能,是我們人為地賦予了狼邪惡貪婪的角色。西氏的這個顛覆版徹底改變了狼的形象,故事中的狼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得了重感冒還一邊打噴嚏一邊給奶奶做生日蛋糕。碰巧家裡的糖用完了,於是他出門找鄰居小豬借糖。膽小的小豬自然不敢給狼開門——很好奇他為什麼敢跟狼做鄰居而且一向相安無事。狼一不小心打了個噴嚏就把草房子給吹倒了,小豬不幸在房屋意外垮塌事故中遇難。對於狼來說,這只意外死亡的豬就像天上掉下的餡餅,不吃白不吃,白吃誰不吃?
如果說西氏試圖拋開童話的寓意去為孩子們(或者說是為成人)揭示一個真實的世界,那另一個顛覆版則看上去有些無厘頭,這就是尤金·特里維扎斯(Eugene Trivizas)1993年出版的《三隻小狼和大壞豬》(The Three Little Wolves and the Big Bad Pig)。這個故事可以說是顛倒黑白,狼變得弱小可憐,而豬是一個惡魔,想盡一切辦法要吃狼。房子也升級了:三隻小狼一上來就合作建造了結實的磚房子,卻被大壞豬用鐵錘砸了;第二所房子是混凝土的,被大壞豬用電鑽破壞了;造第三所房子的時候小狼們無所不用其極,鐵鏈電網全招呼上了,比關押重犯的監獄還要牢,沒想到被大壞豬用炸葯給炸了。最後,小狼們無奈之下放棄了防守,用開滿鮮花的樹枝造了他們最後的房子。大壞豬一看這么簡陋的房子,一吹就倒,可就在他吸氣准備吹倒房子的時候,撲鼻的花香沁潤了大壞豬的心靈,於是他放下屠刀,洗心革面,從此變身大好豬與三隻小狼幸福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從圖書館借了這兩本顛覆版的繪本,放在書房裡,為寫這篇文章做准備。不料我家小姑娘眼尖,看到了特氏的《三隻小狼》,非要我講給她聽。
特氏是希臘人,律師出身,在英國倫敦大學獲犯罪學博士,回到希臘後在大學從事犯罪學和社會學教學與研究,業余進行兒童文學創作,並於2006年獲得安徒生童話獎提名。這個顛覆版的小狼大豬故事是他出版的第一本兒童故事書。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其主業犯罪學研究的影響,特氏在這本書中講述的壞人立地成佛的故事和狼豬化敵為友的結局也許反映了他作為社會學家為化解社會沖突尋找出路的一種探索,與所謂「博愛」的精神一脈相承。不過,這種過於烏托邦的情節讀起來始終讓人感覺怪誕,並不適合小孩,至少不適合太小的小孩。
經典版本中的暴力情節
其實,非但顛覆版不適合作低幼讀物,即使經典版本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未必合適小孩。
迪斯尼的版本當然比較純潔,通行的繪本也都是一樣的套路——建草房子和木房子的小豬最終逃到磚房子里成功躲避大灰狼,而大灰狼也被三隻小豬合力趕走再也不敢回來。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最初的海氏和雅氏版本中前兩只小豬都被狼吃掉了。這當然更符合現實而不是童話的邏輯——很難想像豬會逃得過狼的追捕。不過,這樣的場面太過血腥暴力,跟迪斯尼的調調顯然不搭,還是大團圓的結局更符合孩子們的世界。這樣的改動無傷故事的主題,無可厚非。
去暴力化並非始於迪斯尼。朗氏版中小豬也都活了下來。這個故事中的反派不是狼,而是狐狸——在所有版本中這是一個孤例。這個版本中三隻小豬的性格比較立體,並跟他們各自的房子直接有關。三隻小豬還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小棕(Browny)、小白(Whitey)和小黑(Blacky)。小豬們原本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媽媽去世前把子女叫到身邊問他們想要一座什麼樣的房子。小棕又臟又蠢又貪玩,每天在泥里打滾,於是跟媽媽要了一所用爛泥做的房子。小白是個姑娘,有點小聰明,但貪婪又自私,每次有了吃的她都把哥哥小棕和弟弟小黑擠到一邊,好讓自己吃到最大最好的一份,為此沒少挨媽媽的罵。她跟媽媽要了一所用捲心菜做牆的房子,這樣就可以躺在房子里吃了。豬媽媽對兩個孩子的選擇感到失望,但還是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只有最小的小黑又聰明又勤快,他跟媽媽要了一座冬暖夏涼結實安全的磚房子。故事中的狐狸在推倒泥房子吃掉捲心菜房子以後並沒有急著吃掉小棕和小白,而是把他們帶回狐狸洞關了起來。機智的小黑幹掉狐狸以後找到狐狸洞救出了哥哥姐姐。
朗氏的去暴力化還不夠徹底,在如何對付狐狸這一點上他沿襲了海氏版對付大灰狼的法子——用壁爐上的火煮一鍋開水,狼或狐狸順煙囪爬進來的時候剛好掉進水裡被燙死了。朗氏略微溫情一點,狐狸死了小黑就走了。海氏則讓小豬守在壁爐旁邊把大灰狼煮成一鍋美味的湯,當晚飯吃了。在描寫這樣一個毀童年的情節時,文字極其洗練——「boiled him up, and ate him for supper, and lived happy ever afterwards(把他煮了,當晚飯吃了,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不是冷靜得近乎冷酷讓人不敢細想?
早期版本為什麼要這么寫?海氏和雅氏在搜集整理童話這件事上都拿出了學者的嚴謹態度,故事是他們從民間采風而來,因此情節絕不會是他們二位編撰出來的。基本上可以肯定,煮狼湯吃狼肉就是當年的英國大媽們講給孩子聽的故事。海氏在第五版序言中說這些童謠和故事就是要讓小讀者自己讀的,希望能用這些貌似荒誕的故事而不是成人的是非觀念去開啟孩子們的想像力。雅氏版在書末的作者介紹中說雅氏本人把這些故事念給他自己的三個孩子聽過以檢驗故事是否適合孩子。經過如此嚴格的測試依然保留下來這些充斥著暴力的情節,可見當時人們對暴力的寬容乃是常態,或者說這些今天我們眼中不可接受的暴力在當年根本就不算個事。
如果我們用迪士尼的標准來審視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和中國的經典如《西遊記》,披著正義外衣以鋤強扶弱為名而行的暴力同樣所在皆是。不用追溯到太早以前,我們小時候習以為常的三打白骨精、哪吒鬧海、黑貓警長都充滿了暴力情節,即使迪士尼早期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米高梅出品的《貓和老鼠》中許多笑點都是建立在會被今天的老師和家長認為少兒不宜的暴力之上的。
那麼,問題來了: 究竟是今天的反暴力標准太過嚴苛還是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對於暴力太過寬容? 這個問題我不想回答,也無法回答。聰明如你,該有自己的答案吧。
包容與縱容
童話故事刪除涉嫌暴力的語言和情節,反映的是現實世界的反暴力趨勢,這也符合人類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軌跡。文明與進步的另一面則是對弱勢群體的包容。二戰以後,由於全世界范圍內的相對和平,加之社會財富以從未有過的速度增長,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也隨之達到前人無法想像的高度。這是政治正確肇始的歷史背景。
於是乎,曾經飽受多數人群歧視的少數人群所到之處從此充滿了一片贊歌。投射到教育中,就是表揚與自我表揚取代批評與自我批評。孩子在某個方面做得不好,在現在的教育理念之下,我們不再是批評,而是找出他做得相對較好的一面來加以表揚。這樣做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面,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發每個個人最大程度地發展和發揮其潛能。但反過來講,評價標準的多元化讓許多事情變得不再黑白分明,價值觀也會模糊。
我對瑪氏繪制的這本識字讀物《三隻小豬》最大的不滿就在於此。這個繪本裡面蓋草房子和木房子的小豬之所以選擇稻草和木棍作為建材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只是因為他們碰巧遇到了運稻草和砍木頭的人。雖然類似的情節在海氏和雅氏經典版本中也出現過,但這個美國繪本的行文完全不同。
留意一下文字,前兩只小豬的建材都是買來的,而且用"Please can I"的問句,多麼有禮貌。第三隻小豬只是輕飄飄地found一些磚頭。誰要說這字里行間沒有作者的愛憎,打死我也不信。
這樣的文字安排,讀者完全感受不到對懶惰和短視的行為有任何批評。相反,完全因為自己的懶惰和愚蠢而淪為「弱勢群體」的兩只小豬毫無愧疚地、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勤勞的第三隻小豬的救助。故事在大灰狼被趕走以後嘎然而止,沒有一個字提到小豬們是否在今後的生活中吸取了教訓。按照正面引導的原則,全書當然不會對建草房子和木房子的小豬提出批評,但令人遺憾的是,書中也沒有對付出辛勤勞動建造磚房子並為另外兩只小豬提供無私幫助的第三隻小豬有任何的褒揚之詞。似乎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草房子和木房子被大灰狼吹倒,兩只小豬只是時運欠佳而已。
對《三隻小豬》一百多年來的版本演變進行這樣一個粗略的梳理,兒童文學去暴力化和價值中立的趨勢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對於前者,相信多數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持歡迎的態度。而對於後者,爭議之聲恐怕永不會停止。
但是,教育的問題從來都不只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如果我們從社會思潮的發展中去找原因,就不難發現,兒童文學的這兩個趨勢其實是一樹之花同源之流。從1960年代開始,由歐美而逐漸影響及全球的自由主義思想就是這種趨勢的源頭。從推翻傳統價值觀這個角度來講,前面提到的西氏和特氏兩個顛覆版故事的源頭也可以歸到自由主義思潮。
問題又來了:做父母的究竟應該怎麼對待這些走了形的童話故事呢?對此我還是不能回答,也不想回答。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家小姑娘長到我認為合適的年紀以前,我不會再讓她接觸那兩個顛覆版的故事了。
參考資料:James Orchard Halliwell "The Nursery Rhymes of England", Fredrick Warne And Co., 1886, 5th Edition, 多倫多圖書館掃描電子版;Joseph Jacobs "English Fairy Tales", Everyman's Library 1993據1890及1894年初版出版;Andrew Lang "The Green Fairy Boo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5年據1892年初版無刪節無改動再版;Jon Scieszka "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 Viking Penguin 1989; Eugene Trivizas "The Three Little Wolves and the Big Bad Pig", Egmont 1993初版2003再版;Mei Matsuoka "The Three Little Pigs", Prragon Books Ltd. 2017; Hans Bloemmen "Three Little Piggies", Smart Games 204; 禾稼《三隻小豬》吉林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
❺ 國產動畫電影三隻小豬2好看嗎 三隻小豬2影評如何
國產動畫電影《三隻小豬2》已於5月27日上映,六一兒童節將近,已經有學校組織學生觀看《三隻小豬2》,那麼這部國產動畫電影好看嗎?《三隻小豬2》的評價如何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網易娛樂5月31日報道 由米粒影業攜手北京亞細亞影視、優漫卡通衛視、藝達影視聯合出品的3D動畫電影《三隻小豬2》已於5月27日上映,目前在全國各大院線熱映中。
影片上映至今,以精緻的畫面、刺激的冒險故事俘獲一眾小朋友和家長的心,上映兩日便輕松斬獲1000萬的票房佳績,同時也成為端午節排片和票房佔比第一的國產動畫,可謂票房口碑共創佳績。
3D動畫電影《三隻小豬2》是自2015年起就打造的熱門IP,兩部動畫電影延續一貫的冒險風格,片中呆萌逗趣的三隻小豬組合、笑點密集的情節設置,在端午佳節為觀眾開啟一段充滿歡聲笑語的冒險之旅。影片上映兩日便輕松斬獲1000萬票房佳績,同時也是端午節同檔期動畫片中排片和票房佔比第一的影片。
一部成功的動畫電影,在獲得觀眾贊賞的同時,也需要業內人士給予的專業肯定。從票房佳績中不難看出觀眾對《三隻小豬2》的喜愛,同時排片比例也說明了片子質量不俗,受到觀眾和影院的一致認可,許多看過影片的家長們表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動畫電影,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動活潑,3D效果也很不錯,再次證明了中國也有不少製作精良的國產動畫。」
除了精彩刺激的冒險故事,《三隻小豬2》也創造種種笑點讓影院成了歡樂的海洋。片中不但有擂台比拼、深林追蹤、冰窖決戰等讓人大呼過癮的動作戲,更有萌寵之間逗趣十足的互動,令人笑到飆淚。影片通過講述動物與自然界的緊密關系,傳遞團結、上進、勇敢抵抗惡勢力的精神內核,也讓這部萌態十足的動畫電影有了新的生機。
為了保證影片的高品質,導演透露,影片舉辦了多場兒童觀影試片問卷會,採集了眾多小朋友們觀影後的反饋意見,反復推敲加以修改,力求精益求精,只為最終呈現時,帶給觀眾更好的觀影感受。
3D動畫電影《三隻小豬2》正在熱映中,相信一票萌寵在端午期間俘獲了眾多粉絲後,定能在六一期間收獲更多觀眾,將快樂傳遞給更多人。
❻ 如何評價三隻小豬適合幼兒看么
《三隻小豬》是動畫短片二十餘年來的集大成之作。不僅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明亮的彩色、多層次背景),敘事上也趨於圓熟(三隻小豬與大灰狼之間的沖突量級在重復中不斷升級)。適合幼兒看。
這個故事裡我最喜歡的是老三。它不僅聰明而且特別勤勞。從不偷懶,不耍小聰明,一塊磚一塊磚的認真的壘著。當老大老二嘲笑他滿身的汗水和泥水的時候他一點也不動搖,堅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❼ 電影三隻小豬2簡介 電影三隻小豬2的資料
1、《三隻小豬2》是蘇州米粒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喜劇動畫電影,由劉煒指導,由王遠超、王駿擔任編劇,李曄、王曉彤、洪海天、賈邱、駱妍倩、嚴麗禎、劉北辰、胡謙擔任主要配音。由米粒影業攜手北京亞細亞影視、優漫卡通衛視、藝達影視聯合出品的喜劇動畫電影,影片定於2017年5月27日全國上映。
2、劇情簡介:三隻小豬因頑皮遇險,被功夫俠阿潘和阿達所救。阿潘、阿達是三隻小豬共同的偶像,因此小豬們死纏爛打地拜師學藝跟著學功夫。可是,曾經的偶像似乎並不與傳說中一樣的厲害,甚至被老對手功夫怪狼追著四處狼狽逃竄。這讓三隻小豬非常失望。小豬們於是決定靠自己的力量打敗怪狼,然而他們的沖動莽撞卻再次引來了更大的災難。而且,小豬們並不知道,功夫潘達其實一直守護著一個能改變世界的武林秘寶。功夫怪狼以三隻小豬為要挾,逼得阿潘與阿達再次出手。能力與責任、正義與力量,一場森林王國的巔峰對決就此展開。
❽ 美國動畫公司之間的關系
一。迪斯尼公司前史
1901年12月5日,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在他四歲的時候,迪斯尼的父親買下了一個小農場,從此,迪斯尼一家開始田園生活。1909年,迪斯尼一家遷往堪薩斯市。
1918年,沃爾特•迪斯尼參加了美國紅十字會下屬的一支志願救護隊。1919年回國,並隨後在堪薩斯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繪畫助手的工作。
在公司里,沃爾特結識了同事伊沃克斯(Ub Iwerks),不久之後合夥開辦「伊沃克斯-迪斯尼商業藝術公司」("Iwerks-Disney Commercial Artists")。
1920年迪斯尼加入「堪薩斯城幻燈片公司」(「Kansas City Slide Company」)。不久,「堪薩斯城幻燈片公司」更名為「堪薩斯城電影廣告公司」(「Kansas City Film Ad Company」)。隨後,伊沃克斯也加入此間公司。在電影廣告公司,沃爾特•迪斯尼平生第一次接觸到動畫片的製作。
1922年,沃爾特•迪斯尼辭去了在電影廣告公司的工作,並創辦 「歡笑動畫公司」。伊沃克斯也隨後加入。
公司成立後,迪斯尼決定製作真人與動畫結合的「愛麗絲」系列動畫短片。可第一部片子剛拍到一半的時候,迪斯尼手裡的錢就全都用光了,公司也隨之倒閉。
1923年7月,沃爾特•迪斯尼賣掉了公司剩下的全部家當,前往「美國電影工業中心」好萊塢(Hollywood)。
初到好萊塢,沃爾特•迪斯尼繼續製作「愛麗絲系列」動畫片,並同女發行人瑪格麗特•溫格勒簽訂合作協議。為此,迪斯尼與哥哥羅伊•迪斯尼在1923年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動畫製作公司」(The Disney Bros. Studio, 1926年改組為沃爾特•迪斯尼公司 Walt Disney Proctions )。伊沃克斯也成為了新公司的一員。
從1923年起,迪斯尼相繼製作了多部「愛麗絲系列」動畫片,並隨後開始了「幸運兔子奧斯瓦爾多」系列動畫片的創作。
「幸運兔子奧斯瓦爾多」讓沃爾特•迪斯尼的名字為美國人所熟知。然而,發行人的狡詐和員工的背叛,幾乎讓沃爾特•迪斯尼在一夜之間從巔峰跌落到谷底,並促使迪斯尼開始了「米老鼠」系列動畫片的製作。
不斷發展中的迪斯尼動畫
如果說,《米老鼠》和《花與樹》的成功都源自沃爾特•迪斯尼對新技術的敏感和開放態度。那麼,《三隻小豬》的異軍突起,則完全是「時勢造英雄」!
1933年,《三隻小豬》在紐約首映。該片的的一首插曲《誰害怕大灰狼》成為「經濟大蕭條」鼓舞人心之作。
二戰時期,動畫片的「戰爭潛力」很快便被挖掘出來。軍方和政府的許多部門紛紛向迪斯尼公司定製內容各異的動畫短片,其中一些是只給軍人觀看的,其他則用來做公共宣傳。與枯燥乏味的傳統媒介相比,人們更樂於接受這種卡通化的宣傳手段,效果也更好。
這些影片或者號召人們竭盡個人所能,為戰爭做好准備;或者展示了納粹統治之下自由、人權的被剝奪與被損害的事實。
1943年,動畫長片《致候吾友》上映。隨後,迪斯尼公司在40年代又製作完成了《三騎士》、《為我譜上樂章》、《南方之歌》等片。可以說,這些在1943年-1949年間的動畫長片作品基本乏善可陳。
進入50年代,沃爾特•迪斯尼重拾 「長片夢想」。先後拍攝了《仙履奇緣》(Cinderella)、《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小飛俠》(Peter Pan)等多部動畫長片,開創了迪斯尼公司的一個輝煌時期。除此之外,迪斯尼公司在這一時期還拍攝了數部真人電影。
1955年, 沃爾特•迪斯尼在加利福尼亞州創辦了第一座現代化的游樂園,取名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這不僅是第一個迪斯尼樂園,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
二,皮克斯(pixar):
成長之路
皮克斯公司的前身是喬治•盧卡斯組建的一個電腦特效分部,這位赫赫有名的大導演創作了不朽的《星球大戰》系列,組建了國際知名的工業光魔電影特效公司,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始終走在先進技術行業的風口浪尖。
我們可以想見,喬治•盧卡斯的思想觀念必定給了皮克斯人深遠的影響,並賦予了皮克斯以創新前進的靈魂。
1986年,蘋果電腦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以一千萬美元買下這個電腦特效分部,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正式成立。喬布斯也是一個勇於突破、創新的時代的引領者。可以說,這兩個人共同賦予了皮克斯公司創新的特質。在隨後的時間里,皮克斯逐漸成為三維動畫領域的翹楚。
2006年,迪斯尼公司收購皮克斯。
1 皮克斯的短片創作:
1986年,皮克斯推出動畫短片《跳跳燈》(《Luxo Jr》),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這部短片也是皮克斯製作的第一部動畫短片,片中的主角就是後來成為皮克斯象徵的跳跳燈。
1988年,短片《錫兵》(tin toy)、1997年《吉瑞的游戲》(Gery′s Game)、2002年《鳥》(for the birds)等片曾先後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皮克斯的這些短片不是作為影院長片的暖場加映就是dvd花絮的補充內容,主題明確,寓意輕松(甚至毫無寓意),故事緊湊,角色性格鮮明,幾乎每一部都能獲獎而歸。相對於其長片作品而言,皮克斯的短片創作更具備了一種藝術探索、藝術創新的特性。
3 皮克斯的長片創作
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期電腦動畫在電影中的應用逐漸普及起來,迪斯尼與皮克斯在1995年合作推出第一部電腦動畫作品《玩具總動員》(toy story),並大獲成功。影片以美國本土1.92億美元、全球3.62億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動畫電影的紀錄,還為導演約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贏得了奧斯卡特殊成就獎。
《玩具總動員》的成功主要是數字技術的成功。數字技術的誕生為動畫帶來了新的創作可能性,計算機作為新的製作工具開始介入到動畫工業的各個環節之中。與此同時,除了皮克斯以外,其它的一些數字動畫製作公司也相繼出現,數字技術成為了電影、動畫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8年,迪斯尼與皮克斯合作的第二部電腦動畫長片《蟲蟲危機》( A Bug』s Life)上映。《蟲蟲危機》成為當年動畫長片票房冠軍。
1999年,《玩具總動員2》(Toy Story2)上映。
2001年,迪斯尼與皮克斯公司合作的第四部電腦動畫長片《怪獸電力公司》( Monsters,Inc.)上映。
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是迪斯尼與皮克斯公司合作的第五部電腦動畫長片。該片成為皮克斯最賣座的作品。
2004年,《超人總動員》(The Incredibles)上映。
2006年,《汽車總動員》(Cars)上映。
2007年,《美食總動員》(Ratatouille)上映。
如果說,皮克斯的短片更注重藝術品質、趣味的開掘的話,那麼皮克斯的長片則承擔了更多的商業上的謀劃。
皮克斯,不僅僅在電腦動畫方面遠遠領先於市場上的其他對手,更重要的是它已經超越了以往電腦動畫以技術掛帥的原始階段回歸到以內容題材的升華和劇情的內在意義為核心的動畫製作模式。他們的作品也證明了,電腦技術手段在展現人物畫面的真實性上雖然幾近完美,但只有將這種充滿想像力,宛如天馬行空般的電腦動畫技術與傳統的人性理念相結合,才能真正製作出好作品稱雄好萊塢,成為一個新時代的楷模。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皮克斯的成功固然源於其對對領先技術的不斷追求,但更主要的原因則在於其在動畫作品中體現了對傳統電影類型規律的遵循、對角色性格刻畫的重視,這才是它能夠最終被認可和承認的原因。相對於皮克斯的作品,《最終幻想》的失敗就是反面的例證,過於強調電腦技術忽視對人物的刻畫,無疑等同於電子游戲宣傳片。
皮克斯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是個性鮮明的角色而不是單純技術的堆積;是新穎、曲折的故事而不是經典傳說的圖解;是智慧火花的閃爍而不是無盡金錢的炫耀。電腦技術對於皮克斯而言只不過是一種輔助手段,實現藝術目標的手段。
❾ 《三隻小豬2》主要講了什麼
《三隻小豬2》主要是圍繞三隻小豬的冒險故事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