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浪漫的詩句長篇的
倉央嘉措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白鳥之死》
你若是那含淚的射手
我就是 那一隻
決心不再躲閃的白鳥
只等那羽箭破空而來
射入我早已破裂的胸懷
你若是這世間唯一
唯一能傷我的射手
去就是你所有的青春歲月
所有不能忘的歡樂和悲愁
就好象是最後的一朵雲彩
隱沒在那無限澄藍的天空
那麼 讓我死在你的手下
就好象是 終於能
死在你的懷中
《前緣》
人若真能轉世 世間若真有輪回
那麽 我的愛 我們前世曾經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學的頑童
我 必是從你袋中掉下的那顆嶄新的彈珠
在路旁的草叢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燒著 陪伴過你一段靜默的時光
因此 今生相逢 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
卻又很恍忽 無法仔細地去分辨
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偶遇》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傳言》
若所有的流浪都是因為我
我如何能
不愛你風霜的面容
若世間的悲苦 你都已
為我嘗盡 我如何能
不愛你憔悴的心
他們說 你已老去
堅硬如岩 並且極為冷酷
卻沒有人知道 我仍是你
最深處最柔軟的那個角落
帶淚
並且不可觸摸
十、《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九、《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八、《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七、《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六、《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四、《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三、《詩經 邶風 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二、《卜運算元》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陌上花,相思扣
前世,我為青蓮,你為梵音,一眸擦肩,驚艷了五百年的時光。花綿綿而綻,音靡靡而繞,低眉含笑間,誰的深情絢爛了三生石上的一見傾心?
今生,你為高山,我為流水,長風為歌,幽弦清音,水流脈脈,嶺秀傾情。你一襲灑脫,溫柔了我的眉彎,心舟過處,誰的呼喚柔婉了誰的一簾幽夢?
從此,曉露痴纏,星月為憑,所有的心事旖旎,所有的呢喃軟語,都,只為了你。
從此,我就在 唐詩宋詞 里痴痴的等,等你的一個凝眸,將我的深情輕擁入夢;我就在水墨丹青里脈脈的候,候你的目光穿越紅塵桑田,輕輕滑過我顫栗的靈魂。
我知道,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縱隔了天涯海角的距離。一言相識,仿若傾心已久;但凡交談,已默默相惜。你說,我是你今生最美的童話,我的溫柔豐盈了你的傳奇;我說,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始終相信,遇見是上天的恩賜,也許,今生我就是為尋你而來。想像著,在落滿楓紅的小徑上,與你十指相扣,不求地老天荒,只求莫失莫忘;想像著,在這個冬季,你的柔情微笑會如雪花般開滿我潔白的手臂,沿思念的脈絡瘋長,我會深情地握住這份幸福,用你的名字取暖。
沒有人知道,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情,屬於淺相遇,深相知;更沒有人知道,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情,屬於默然相伴,寂靜歡喜。於萬千的人群中,於無際涯的時光里,一個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恰巧奔赴到你的人生中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深深的緣?
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千古絕唱,堪稱經典。
不背一背可惜了。 【原文】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銀屏邐迤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琵琶行 (唐)白居易 【原文】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徒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人世間正是因為有了愛,才如此的美妙,如此的令人著迷。
假如生命中缺失了愛,那麼一切都將變得暗淡無光,因此,我們應當珍惜所有的愛。當然,愛有兩面性,它既讓人歡喜也讓人愁。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用心去譜寫愛的詩篇。篇一:《錯愛》寂寞的靈魂空虛的心在深夜裡游盪對你的思念只能化作一朵烏雲任風吹散心頭千百思念卻無法表白只能眼睜睜看你遠走篇二:《愛的詩歌》愛心是鮮花,愛心是陽光,愛心是雨露。
愛心創造奇跡,愛心改變世界,愛心是永恆的。愛心能使沙漠變成綠洲,愛心能使枯木變得枝繁葉茂。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更美麗。篇三:《流星愛情》午夜的高腳杯流淌著紅色的液體纖長的手指間細細的香煙在燃喧鬧的人們與寂寞的紅唇這一切的一切都與愛情無關透過你冷漠的眼神我看清了彼此的愛情就像流星劃過的弧線左眼是開始右眼是結局篇四:《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默然 相愛寂靜 歡喜篇五:《愛的幻想》健盤的滑鼠鎖不住長夜的情思暗香的浮動掠過了季節的變幻一堆散亂的塗鴉竄成了愛的幻想河畔的楊柳解一段萬種風情柔情細雨中訴一曲小橋往事看天空雲聚雲散雲變雲幻攜一縷清風入夜攬一輪明月入夢誰又能主我塵世間的沉浮篇六:《上帝的愛》春天有春天的暖陽冬天有冬天的冰霜暖陽和冰霜是時令的標榜人的死亡貧窮和富貴其實都一樣活著的人多希望在光明的地方享受陽光死亡的人靈魂總是在黑暗的地方彷徨在這個世上謙卑的人死後總會進入天堂上帝永遠指引著方向愛著你們孩子篇七:《愛》愛,一個簡單不能再簡單的字眼,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也掩飾不住傷的寂寞。
愛,一個由十筆組合的字,卻勾畫出一個唯美的圖畫,隱藏不住眼底的笑意。也能構畫出優美的旋律。
愛,也很寂寞,寂寞掩藏不住,傾聽它的訴說,痛苦算什麼,悄悄地……傾聽愛的寂寞。篇八:《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篇九:《父愛花開》當春天來臨當桃花盛開我攬著父親走在桃花長廊聽著父親充滿哲理的話當夏天到來當荷花怒放我跟著爸爸站在荷花池邊看著爸爸深邃的目光當秋天走來當菊花綻放我牽著父親蹲在菊花盆旁感受著父親濃濃的愛意當秋天來到當梅花露笑我挽著父親游在梅花樹前了解著父親心靈的溫暖當父愛開出花兒我成為最幸福的人篇十:《相信愛情》剛開始,我相信愛情了,然後信心滿滿的去了,後來遍體鱗傷的回來了。
最後,我又不相信愛情了。到底我還應不應該,相信愛情呢?愛情到底是什麼呢,是第一次見面時的心動,還是牽手時的甜蜜,亦或是經歷波折後的諒解,平淡中的溫馨與甜蜜?只有心中有了愛,才能去愛別人,也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吧。
篇十一:《當你老了》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和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垂下頭來,在紅火閃耀的爐子旁凄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在頭頂上的山上它緩緩地踱著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篇十二:《遇見愛情》兩個人究竟要經歷多少人才能夠遇見究竟要經歷多少事才能夠最終走到一起為什麼我們不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卻因為種種現實的因素為選擇了放棄究竟什麼才叫愛此時此刻我感覺我的人生有點小小的失敗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經歷不起一點點波折是我不夠帥氣、多金不夠甜言蜜語、浪漫還是不夠執著、認真為什麼最後的最後帶來的總是傷痕篇十三:《愛的出路》愛情就像放風箏真心是手中的那條線如果線斷了那緣分也就盡了有時候我們都是木頭人至今不明白有多少愛可以胡來在愛情的漩渦里風情萬種的女人總會留下有限的思念無限的悲傷等一個日子不見一個人騙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回答者: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參考資料: 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
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
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盪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復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
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
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② 金陵十三釵中蒲生是豆蔻的親弟弟嗎,最後蒲生說的那句話,是不是驗證了他是豆蔻的親弟弟,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勵長志,不忘歷史傷痛的好電影!蒲生不是豆蔻的親弟弟。電影《金陵十三釵》是創作藝術,有真實背景,也有虛構的部分。
③ 請認真看~金陵十三釵
約翰米勒一出場就是九死一生地穿越流彈紛飛的戰爭廢墟,並死裡逃生地去履行入殮師的約定給教堂的神父收屍。一俟到了教堂,他就儼然成了喬治眼裡一個死活鑽在錢眼裡,趁火打劫撈一票的二流子。接著,他又對於美酒,美夢(神父房間的大床)和美色(妓女們)表現出毫不掩飾的赤裸裸的貪欲。與他外顯的二流子形象形成微妙反差的是,他在路上巧遇倖存女孩們所表現出的善意的微笑和關懷的詢問,以及在教堂勸阻女孩子們打架的時候, 語氣中透露的一絲柔情和同情。這樣一來, 我們意識到他至少是一個有著兩面性的人物。一方面他把自己明顯地表徵為一個市儈小人,為赤裸裸地慾望所左右。但隱隱約約地覺得,他在對待女孩的方式上,似乎不像他外顯的那樣世故,勢利,卻別有一種深情。與此同時,一個與常識違背的鴻溝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個如此唯利是圖,貪圖享樂的小人一定是惜命的,他怎麼會甘願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殺戮之地,為了一份並不確保地收入而去履行其入殮師的職務?我們猜想一定會有一種他並不自覺的慾望,在異常強大地驅策著他,甚至從心理學術語來講有一種強迫和偏執傾向,才能讓他無視實實在在的生命危險,讓他似乎一味執著,沉迷於入殮師的工作。後來從他和玉墨的談話中了解到,他已經幹了5年入殮師了。是什麼樣動機促使一個人,來到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南京),面對不發一言的客戶(死屍)執拗地乃至不畏生死地從事這份工作。好像就是為了不想與人交流,好像就是為了把自己閉鎖在這樣重復的工作里,不想出來,不想醒來。像世界上的許多人一樣,常常用過分積極,執著,乃至不要命的生活方式去逃避面對一些東西。同樣,當約翰把自己的自我意象貶抑到一些單純的赤裸裸的慾望的時候,當他把自己扮演成一個貪杯好色的二流子的時候,他似乎也在逃避什麼。似乎這樣的「自賤, 練賤」的防禦機制可以幫他掩飾,忘卻他的其它身份以及他的過往,或者這樣薄情唯利的態度也可以避免感情的投入同時也隔離了感情的傷害。
在這方面,玉墨恰恰使用了同樣的心理機制。約翰扮二流子,表現為盡可能地圖錢貪色。玉墨則表現為不擇手段當上了花船的頭牌。所以,他們第一次的正面交鋒,純粹是在表演「華山論賤」。玉墨表示為了達成逃離南京的目的,可以貢獻肉體乃至「專業性技術」,約翰表示我能否用錢直接來買你的肉體。相對約翰把自己打扮得唯利是圖,玉墨則表露得憤世嫉俗。她目空一切毫不在乎也毫不猶豫地把箱子扔過了牆。她的站姿朝向都是顯得那麼不合群,那麼遺世獨立。而她的眼神和慢慢抬起的眼皮則都是充滿蔑視的。她真的不在乎,看輕一切,包括生死。也許她的感情生命在她13歲的遭遇之後就已經死去了。所以,她表面艷麗如花,內隱卻有著一種深深的怨恨、憤懣,拒絕和絕望。可以說她是一個有著自毀傾向的人,這是她不自覺的慾望,她想死更多於想活。便如約翰更想把自己關在一個牢籠里,而非真地追逐錢色。所以,他們好像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潛意識里有一種棋逢對手的暗暗吸引:因為也許彼此都有面具背後相對美好的東西。同時他們之間也有一種沖突和厭惡在。因為自己扮演的,其實恰恰也是自己所討厭的那個賤格。所以,在他們第二次交鋒的時候,約翰借酒撒瘋,表現得更為放盪,玉墨表現得異常憤怒和輕蔑。雙方都動了手,超出了各自一貫的風度。他們的沖突升級了。當然恨和愛是能夠轉換的,關鍵是情感的強度
此時喬治的拒絕和玉墨的厭惡,恰恰給了約翰一點觸動,開始動自己的「亮賤」行動。當他躲在櫃中不成,並且突然意識到可以利用自己老外的身份假扮牧師的時候,他設法搭救女孩子的行為和他一開始所顯現出來的一派柔情是一脈相承的。而當他從昏迷中醒來時,用手去觸碰死去女孩的手指並默默流淚的時候,也許恰是他「真正開始醒來」的瞬間。在那一瞬間,他也許在試著打開自己閉鎖數年的柔情。剛開始,那些溫柔的憐憫也許只是涓涓細流,但很快變成了一股洪流。不知是聰明還是歪打正著,喬治准確地找到了他的命門:如果你不想做神父,你自己去和女孩子們說。
了解到約翰的義舉和目睹約翰修車後,玉墨發現原來他二流子的面具背後,是一個人道英雄。玉墨頓時對約翰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因為她意識到約翰也許同她一樣,把善良和同情藏在面具之後,藏在追逐利益的行為背後。(在這里修車與人物關系的變化有著微妙的隱喻。同樣的安排也發生在電影面紗裡面。面紗裡面排水系統的修通和人物關系的層層遞進是互相呼應的。)她對約翰說書娟有可能愛上你了,其實潛台詞是表示自己的好感。而她確實棋逢對手:約翰馬上給了她回應,我想聽你的故事,潛台詞就是我也對你有好感。約翰其實也意識到,玉墨的花魁頭牌的面具背後,也別有洞天。當玉墨說自己曾經愛上過一個面目清秀的人時,她並沒有應約翰的要求徹底袒露自己的過往(因為這個過往也是玉墨一直在逃避的創傷,且在這個時候表露不符合人物關系的發展程度)。玉墨說曾經喜歡過一個長得干凈的人,其實隱約表達了一種邀請和期待的姿態:秀出你的真身吧,我相信你是一個更好的人。約翰則馬上以剔須回應。因為他確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別人需要和期待。這種「被他人需要和期待」的感覺是神奇的,它讓人意識到了自己的獨特性,喚醒了人性中一切美好的部分。被書娟們需要,被玉墨期待,讓他想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讓他光榮和尊嚴地恪守承諾。他內心深切的同情被激發和點燃了。他自居像一個守護神一樣呵護著女孩們,設法不讓他們受一點傷害,於是他編制了各種善意的謊言來安慰女孩們(包括妓女們)。因為被需要和期待,他冒死出門尋找豆蔻和香蘭,猶豫片刻就拒絕了到手的逃生機會
這種人道同情表現為一種強烈的利他主義。對於約翰而言:我想你們得到如果換作我(或者我的女兒)也想得到,應該得到(卻沒有得到過)的愛和呵護。這種同情,換在喬治那裡或許是:我想你們得到我也曾得到過(從英格瑪神父那裡)的救助和關懷,或者是我想讓你們得到我從來沒有得到過的一個父親似的擔當與保護。這種同情,換在十三釵那裡,或許是:我不想讓你們經歷我曾經經歷過的苦痛,或者我想你們得到我沒有能夠得到的挽救。
玉墨是唯一一個得知李教官故事的人(不然我的弟兄就白死了)。她知道李教官的兄弟們用生命保護了女學生。這給她一個強烈的暗示,原來命不必一味作賤,而是可以用來換命的。當她感動於女孩們犧牲了自己,掩護了他們,當她得知女孩子們即將的遭遇後,她的同情之火也被點燃了。於是,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可以去死了,一切因此會有價值,會有意義。因為書娟也許就像多年前的自己。對於玉墨而言,她歷經了種種創傷的深霾,卻又在種種生欲驅策下,掙扎過、扭曲過、不堪過、放縱過,卻從沒有真正活過,也就無法安然死掉。現在,她的死終於可以變得有所值,死得其所,既成就了書娟,又成就了自己一個大寫的人字。也許她畢生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力量積蓄,所有殘存的希望,所有此刻拋卻的防禦,都好像在等待這一個最珍貴的,從而也是代價最大的忘我的一擲,向飛蛾撲火一樣撲向自我救贖的唯一機會:為了另一個人,就像為了那個多年前未經玷污和侮辱的她自己一樣。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說,在妓女們做出危機決定後(即一命換一命),在餘下來的高潮行動中,導演用了各種手法來夯實這個危機決定的情感意蘊,並像點燃煙花爆竹一樣,一月照萬川,讓很多的次情節以及人物關系相繼達到了高潮,既有統一性,又有多樣性。在危機決定的討論中,紅菱(玉墨的死對頭),胖美花(玉墨的死忠)的次情節都達到高潮,因為他們各自揭示了行為後面的動因和曾經遭受的苦難。每一句話都意味深長,拳拳到肉,讓觀眾加深對於這個危機決定背後情感代價的理解和同情。然後,約翰帶著哭腔向女孩子們解釋這一危機決定時,用語言和眼神,充分贊頌了妓女們的堅毅,勇敢和美好人性力量。說這種人性的力量可以跨越時間,超越生死,與日月同光。然後,妓女們和女孩子開始互贈衣服和首飾,用一種儀式化的行文來表示沖突的消弭(以書娟的一聲姐姐點題)和生命的交換(由紅菱的一句替姐姐好好活著點題),以及妓女們純潔美好的外化(換上學生服)。然後,再用一曲百轉千回柔腸寸斷的秦淮景從寫實到寫意直達人心,從感官上(包括後來摔碎玻璃的高速鏡頭)真切傳達了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摔碎了給你看。這種多方位多層次的情感意義的彰顯和沖擊之下,所有先前的價值都被這一人性的光輝顛倒了:和剛佔領地窖時不同的是,妓女們現在的任何肉體展示都變得異常純凈,純潔。為了調節觀眾的情緒,避免邊際效益遞減,或者刺激過度,情節也不是一味的悲苦,參雜了一些個笑話。但此時任何笑話都變得那麼笑中帶淚,充滿悲愴。其實,我們想說,整部影片而言,反差和對比帶來的強大戲劇張力。即不是用悲慘來表示悲劇,卻用美好來反襯悲劇。
此時,情節又像過山車一樣,不斷地引入新的迷你危機。當情節又進入一個少一人的迷你危機時,喬治的次情節達到高潮。在這之前,喬治一種充當這個教堂里唯一負責任的「成年人」。他顯然在和死去的神父認同,從而來維護自己的自我價值感。於是他鐵肩擔道義,是各種禁戒,規矩和規條的化身。他還在書娟要自殺時還在強調天主教會的規矩。然而,我們後來得知他一直在被同學們嘲笑(他一直在數數,卻真的不善於數數,而英文和南京話也不好),從而自視很低。他覺得自己很差,很糟,辜負了神父的囑托。但在那個抉擇的瞬間,他像玉墨一樣也意識到了一個證明自己的,飛蛾撲火的唯一機會,原來他也可以「被需要和被期待」。這種「被需要」的感動能夠讓他願意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願意光榮和尊嚴地恪守承諾,願意犧牲。他哽咽的聲音表明他的感情決堤了,他由一個憂心重重的大人,似乎變回了一個委屈動情的小孩子。和十三釵或約翰一樣,他體認了情境倫理中善良本性或曰良心的力量,在這種善良和良心的力量照耀下,一切規條都顯得異常蒼白無稽:對於此時此境,我們只能這么做,因為這出於我們的本心,而非臣服於任何狗屁的規條或者教條,這對十三釵如此,對喬治也如此
當約翰在給玉墨化妝的時候,他說你能不能躺下來。這跟他們先前遇到時的華山論賤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此時約翰的話語和眼神裡面沒有任何性的暗示。而這時候,一個徹底打開自己的玉墨出現了。她可以如釋重負地說出自己的所有身世遭遇,並能夠理所當然地問約翰是否喜歡她,就像她終於可以允許自己喜歡自己,接納自己一般。而這時候的約翰已經被十三釵的犧牲和喬治的犧牲所感動。於是,約翰聽任玉墨愛意的激發,也被徹底地喚醒了。他的喚醒表現為接受,全部的接受。當他對玉墨說我看見你就好像看見那麼多年你所經受的一切,我愛你的全部。這句話未嘗不是他說給自己聽的。因為玉墨就是他的鏡子, 就像玉墨一樣,也許他終於能夠坦然面對自己一直在逃避,一直在壓抑的內心陰影,接納自己的過去。他決定用自己無條件的愛和最溫柔的呵護來接納和融化玉墨。於是當玉墨還在執著於要化妝到13歲以前的時候,約翰用一個假鼻子來幽默了一下。他是想讓玉墨領悟,她現在可以自由地並且有勇氣跳脫自己對自己的身份的負面限定了。約翰又期許玉墨將來會來找她,是暗示玉墨要留有希望,盡可能地活下去。最後他用行動真正接受了玉墨的一切,包括她的肉體。而這時他們的做愛顯得那麼的聖潔和美好。
約翰人物弧光的高潮發生在他給妓女們化妝的時候。戀人的一大特徵就是最大程度的互相自我暴露,在聽過玉墨的故事後,他終於向玉墨投桃報李講出了自己的身世,終於能夠開口談論他的創傷。這個秘密是,為什麼做入殮師對他如同痴迷,意義非凡,原因在於他第一個入殮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女兒,而他失去的女兒如果長大也和這些女孩同齡。這個揭示也點亮了觀眾。瞬間,我們可以回溯整個故事,猜測到原來他一直也走不出入殮女兒這個未完成事件。這么多年他用入殮師的身份給死人化妝所要逃避的就是說出這個生命中的最痛。所以要把自己定格,閉鎖在入殮師這個角色里,不再想與人交流。同樣,他酗酒,把自己假扮成一個二流子,隔絕情感的投入,也是為了逃避情感創傷的喚起。而他對女孩子們做的一切之初因,恰恰是來源於他的移情,潛意識裡面他把他們當作了自己的女兒,於是他似乎有了救贖的機會。可光光救贖是不夠的,通過救贖,他也許不再是一個二流子,卻也許仍然會一輩子用入殮師的角色來逃避自己,難以釋懷。他還是需要最終釋放自己,修通自己,接納並說出自己的痛楚。玉墨出現了,如同他的一面鏡子。玉墨對他先拒斥鄙視,漸漸變成理解和愛慕。在這樣一個過程里,玉墨幫助他逐漸接納了自己,走出了自己的陰霾。約翰在情感和愛情的最高潮,才吐露心聲。這才符合人物關系的真實性。約翰苦心經營了多年的自我閉鎖,自我貶抑的逃避方式是很不容易被打破的。同時,這個自我揭示也是高潮性的。這個高潮是平靜的,但是非常非常有力。前面說過,整部影片的張力都是通過通過反差和對比達到的: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一個人5年如一日,不畏生死,執著沉溺地閉鎖和貶抑如斯,卻有這一個更加摧枯拉朽的力量打破這個自我擊敗,自我設限的枷鎖,這才是人性力量的偉力,可以超越時間和變遷,超越生死。這樣的反差和對比或多或少在玉墨身上,十三釵身上,喬治身上同樣適用。
其實書娟的行為是有跡可尋的。在面對生死的選擇時,書娟帶領女生逃到閣樓上。書娟的第一次面臨生死時,就是和小珍分開跑,最後小珍一聲沒吭殞命了,間接保護了書娟們。震驚之餘,書娟冥冥中受到了暗示。而此時的書娟本身也飽受同學的詬病並為一種負罪感所深深困擾。而對於書娟這種年紀的學生而言,同伴的看法是她最最在意的價值。所以,書娟瞬間的行為選擇,其實是在不自覺在模仿小珍受難時的情境,即如果分開躲藏,也許有人犧牲但有人可以活下來。書娟做第二次自殺選擇時,她更加的絕望。因為她第一次的選擇幾乎讓同伴們遭遇慘禍。而她又憎恨父親儼然變成了漢奸,讓她在同學面前徹底抬不起頭。沒有比眾叛親離的情
然而,進入第二幕後,情節轉為人物之間的沖突和糾葛,總體上帶來的情感體驗從第一幕結尾的正面轉而變成負面。約翰進入和教堂後,和喬治發生了沖突。從喬治口中我們知道,神父飛了,廚子顛了,卡車也壞了。妓女來到後也和喬治發生了沖突。約翰和玉墨發生了兩次糾葛和沖突。李教官又和妓女們產生的沖突。女孩們從觀念上厭惡,到隱忍,最後也和妓女發生了升級的正面沖突
這時候情節卻急轉直下。一小股日軍殺入教堂,徹底改變了人物之間的關系。為什麼在一個負面體驗後能夠再引入一個負面體驗,而不違反回報遞減理論,在於後一個負面的體驗與前一個的反差如此之大,以至於相形之下,前面女孩和妓女的肢體沖突與大家幾乎都遭日軍荼毒相比變成了就像是正面體驗一樣。
在面對生死的選擇時,書娟帶領女生逃到閣樓上,幾乎犧牲,間接搭救了十三釵,令十三釵十分內疚和感動。然後李教官的犧牲救了大家,李教官的死和女孩們的悲慘遭遇價值為大大的負面體驗。但自此觀眾的情感體驗又開始由負面轉為正面。因為在面臨第一次危機後,所有人的沖突關系得到緩和甚至改變,變得互相理解,互相感動,互相需要,互相依存。書娟懇求約翰留下,喬治敦促約翰留下。約翰決定留下,並與玉墨接近好感。妓女們像女孩們道歉。約翰開始修車。而第二股日寇的到來貌似溫文爾雅,情節體驗沒有明顯轉為負值。只是玉墨擔心它們是否真正為了保護女學生,給觀眾帶來一絲不確定的陰影。但是,情節也不是一味地帶來正面體驗。作為一個既浦生後走入教堂的新人物,孟先生也同樣起到了豐富人物關系和情節的作用。孟先生到來增加了和書娟之間父女的誤會和沖突,而約翰懇求孟先生幫助時,孟先生又不置可否,所以孟先生這個次情節的展開可以看成是眾多正面價值中的一點暗色。在情感價值漸漸轉向正面後,豆蔻也表達了對於浦生的百般同情和憐愛,而使人物之間的情感價值達到正面的高峰。豆蔻自嘲自己彈一根弦像要飯的,在和浦生對話中繼續開要飯的玩笑,既表面的她簡單和單純,又似乎喻示著她過往的悲慘經歷。
但浦生的慘死又開始把情感體驗轉向負面,而之後豆蔻這個次情節馬上達到了高潮,豆蔻和香蘭殞命為這個次情節帶來的一個大大的負面體驗。同樣的,相比豆蔻和香蘭死亡之慘烈,浦生的無葯而終看上去並不那麼悲慘。所以這里也沒有打破回報遞減的原理。但是,此時不能再一味的負上加負,慘上加慘了。於是,在浦生,豆蔻,香蘭相繼死去後,用了一個場景來調和:就是孟先生送來修車工具(這里修車對於劇情的調控也起著一定的作用),交出救命的通行證,並託付女兒給約翰。這個場景是明顯的正值,孟先生通過這個場景被表明是個好人,而約翰得到修車工具和通行證也預示著逃脫的希望
然後電影才進入危機場景,即日本人要徵用這些處女。而電影的高潮以一個大大的負面體驗結束的,所有的妓女都淚別約翰,踏上了不歸路。而電影的尾聲則是一個正面的體驗,約翰和女孩們終於逃出生天
④ 金陵十三釵演職員
主要人物:
玉墨(倪妮飾) 約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貝爾飾) 孟書娟(張歆怡飾) 李教官(佟大為飾) 孟先生(曹可凡飾)
十三釵:紅菱(張逗逗飾) 怡春(韓熙庭飾) 豆蔻(李玥敏飾) 香蘭(白雪飾)
小蚊子(袁楊純子飾) 胖春花(孫佳飾) 秦淮女(周夢喬飾) 秦淮女(周羽飾)
秦淮女(顧璇飾) 秦淮女(鄧莉飾) 秦淮女(蘇小妹飾) 秦淮女(錢柳吟飾)
秦淮女(李純飾)
教導隊:
許大鵬(黃海波飾) 教導隊隊員(竇驍飾) 抗日戰士(聶遠飾) 抗日戰士(高虎飾)
抗日戰士(秦昊飾)
其他人物:
陳喬治(黃天元飾) 浦生(朱良奇飾) 泰瑞(保羅·施耐德飾) 長谷川大佐(渡部篤郎飾)
加藤中尉(小林成男飾) 朝倉中尉(山中崇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