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程纓救孤
華夏百代義士多
救孤程纓光灼灼
快意恩仇一劍過
十六載苦誰能說
深明大義舍自我
不讓賢良斷香火
滴血目送親子沒
捥心痛看友首落
難顧賢內思子亡
甘披罵名世人唾
歷盡萬刧眉不皺
捨生卻為重一諾
千古傳唱俠義歌
誠如程纓卻無多
程纓救孤的故事,講的是春秋晉國晉景公時期發生的一場正義與邪惡的交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
趙盾家族自晉成季以來屢有大功於晉庭,數代為晉朝卿士,輔佐朝政。至晉景公,重用奸賊屠岸賈,於是,奸賊殘害忠良的老戲又重上演。忠良之臣趙盾,趙朔父子及趙氏家族三百餘口盡被奸賊屠岸賈所殺。趙朔之妻是景公之姑母庄姬,事先得到密報返回宮中,躲身後宮其母處。這時的庄姬己經懷有趙氏骨血,屠岸賈知道後,一定要斬草除根,免除後患。可憐趙氏香火只存此一脈,眼看就要被奸賊斷絕。這時,兩個人挺身而出,決計以已命挽救趙氏香火的存續。這二人就是趙盾的門客公孫杵臼和程纓。
早在屠岸賈大肆屠殺趙氏家族之時,二人就暗議不能死,必須設法挽救尚未出世的趙家維一一點骨血,使忠良有後,香火得續,大仇能報。恰好程纓這時也有一剛剛出生的嬰兒叫驚哥,決計待庄姬生產後以自己的親生骨肉偷換出趙氏這點骨血。經歷千難萬險後,趙氏骨血得以換出,而程纓卻親眼看著自已的親生骨肉和知己好友被奸賊所殺,這是多麼殘酷的折磨和致命打擊呀!怎不叫人肝腸寸斷,悲痛欲絕呀!要繼續活下去,那得需要多麼巨大的勇氣,決心和毅力呀!為了挽救趙氏骨血必須咬牙活下去。程纓強忍失子之痛,喪妻(其妻喪子之後悲極而亡)之悲,別友之苦頑強的活了下來。整一十六年,含悲忍憤,含辛茹苦,既當爹又當媽,一把屎一把尿把趙氏孤兒養大成人。
切聽程櫻的戲詞是如何唱的
為救孤我捨去驚哥親生子,親生子啊!
為救孤我妻思兒赴黃泉
為救孤我遭人唾罵千萬遍
為救孤我忍辱含垢十六年
十六年哪,十六年哪
我又當爹來又當娘啊
含悲忍淚蒙屈銜冤我度日如年
自已的親生子我送他死呀,我的驚哥兒呀!
別人的孩子我當心肝
夏天我怕他熱來冬天我又怕他寒
吃得少了怕他餓著
吃得多了又怕他消食難
丶丶丶丶丶丶
天天等來夜夜盼
盼望著早日洗去我這不白寃
丶丶丶丶丶丶
「程纓救孤"不少劇種都演過,予劇程纓救孤還演進了美國百老匯,引起轟動,受到好評。
❷ 程嬰救孤是什麼故事
晉景公時,屠岸賈陰謀陷害趙朔,把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都殺了。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他和程嬰決心一起保護趙朔已經懷孕的妻子,以保趙家祭祀不絕。
沒有多久,趙朔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屠岸賈想斬草除根,程嬰和公孫杵臼約定,由程嬰帶著趙氏孤兒想辦法活下去,而公孫杵臼帶著程嬰的兒子,假作是趙朔的兒子,然後程嬰假裝叛變告密,讓屠岸賈抓走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兒子,屠岸賈果然上當,他殺害了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兒子,以為自己陰謀得逞,沒有後患,很高興。
後來,晉景公知道了事情的真想,並且得知趙朔的兒子還活著,就和手下的大臣韓厥商量回復趙氏孤兒的職位,他召集程嬰和趙武(趙氏孤兒長大後的名字)以及朝中諸將,一起討伐屠岸賈,滅其族,為趙家伸了冤。
大型古裝豫劇《程嬰救孤》由河南省豫劇院二團創作演出。該劇與傳統劇目《趙氏孤兒》敘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劇情:春秋時期晉國,趙氏一家三百餘口被奸賊屠岸賈所害,圍繞著趙氏孤兒的生死存亡,程嬰等人冒死歷險,慷慨赴義,與屠岸賈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救孤之險,育孤之艱,失子之痛,喪妻之悲,被叫罵的屈辱,被誤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磨難中,程嬰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折射出堅忍、頑強的民族精神。
❸ 程嬰救孤的劇情介紹
春秋時期晉國,趙氏一家三百餘口被奸賊屠岸賈所害,圍繞著趙氏孤兒的生死存亡,程嬰等人冒死歷險,慷慨赴義,與屠岸賈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救孤之險,育孤之艱,失子之痛,喪妻之悲,被叫罵的屈辱,被誤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磨難中,程嬰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折射出堅忍、頑強的民族精神。
「十六年啊,我又當爹來又當娘,含悲忍淚,蒙屈含冤,度日如年……」當舞台上的「程嬰」如泣如訴地告白著16年的艱辛與冤屈時,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7月16日晚,被戲曲評論界譽為「一部偉大的悲劇」的豫劇《程嬰救孤》在首都長安大戲院震撼上演。兩個多小時的演出過程中,觀眾彷彿全都「入了戲」,眼角閃著淚花。每到精彩之處,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訴說著觀眾的心聲。
大型古裝豫劇《程嬰救孤》由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二度梅」得主李樹建領銜主演,其獨特唱腔、精細的演出,讓京城戲迷大呼過癮。該劇曾獲得文化部「文華大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三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等多項殊榮。
《程嬰救孤》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忠臣趙盾一家三百餘口被奸賊屠岸賈殺害,圍繞著趙氏孤兒的生死存亡,程嬰等人冒死歷險,慷慨赴義,與屠岸賈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救孤之險,育孤之艱,失子之痛,喪妻之悲,被叫罵的屈辱,被誤解的痛苦和十六年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磨難,凸顯了程嬰人性深處的光輝,折射出堅忍、頑強的民族精神。
《程嬰救孤》改編自元雜劇《趙氏孤兒》。600多年間,這部戲先後被京劇、晉劇、秦腔等多種版本演繹。但豫劇《程嬰救孤》把這個家喻戶曉的古老故事,用現代理念和豫劇獨特的藝術手法重新打造,內容上保留並強化了程嬰在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忠義」和犧牲精神,同時又賦予這種傳統的「忠義」以新的內涵。
「我國傳統戲曲為迎合觀眾『善終』心理,總以程嬰福祿雙收大團圓結束,我們則將程嬰的結局安排成忠心救孤終被殺害,賦予這個傳統劇目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說。《程嬰救孤》通過更深層次發掘原劇文化內涵,注重人性意蘊的拓展,將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輝三者統一,實現了從傳統名劇到現代新戲的藝術轉換,因而在觀眾心中引起強烈震撼。
《程嬰救孤》由河南豫劇院二團創作演出。該劇與傳統劇目《趙氏孤兒》敘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豫劇《程嬰救孤》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登上美國百老匯劇院的劇目,開創了我國地方戲百老匯演出的先河,豫劇被美國戲劇界稱為中國歌劇。這出救活了河南省豫劇二團的舞台精品,紅遍大江南北、屢獲大獎,創造了豫劇前所未有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