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斯皮爾伯格導演電影票房

斯皮爾伯格導演電影票房

發布時間:2022-12-16 07:35:13

㈠ 斯皮爾伯格的十大經典勵志電影

斯皮爾伯格的十大經典勵志電影

斯皮爾伯格曾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有三部電影,《大白鯊》 (1975) 、《E.T.外星人》 (1982) 與《侏羅紀公園》,打破票房紀錄,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盤點斯皮爾伯格十大經典影片:

1.《辛德勒名單》

如果說斯皮爾伯格在以往影象世界裡表現出的是斑斕的匠心,而《辛德勒名單》的出世則映耀出了斯皮爾伯格崇高的悲憫底色,正是這種讓全世界都舉頭瞻仰的靈魂告白,宣告了一代叱詫風雲銀幕大師的誕生。

斯皮爾伯格經常稱自己是一個美國東海岸郊區的產物,但在文化上,他則是典型的猶太教徒。所以當身為猶太人的斯皮爾伯格遇到《辛德勒名單》時,一部偉大的電影其實已經成功了一半。在影片中,斯皮爾伯格無比虔誠地洗盡鉛華,他要徹底地將自己的靈魂燃燒。

《辛德勒名單》在拍攝之初就確定了採用商業影片中極少見到的黑白膠片,斯皮爾伯格認為這些黑白的畫面就像真相的血漿一樣觸目驚心。原本已經爛俗的溫情,被黑白畫面中一個紅色的小女孩提升到嶄新的高度。這遠遠超越了對觀眾情緒刻意的煽動,因為900萬猶太人被屠殺的悲慘歷史本身就足夠沉重。

《辛德勒名單》於1993年12月的第一個星期在美國上映,引起強烈反響。次年,《辛德勒名單》在奧斯卡評獎中獲得了十三項提名,並最終獲得了七個獎項。斯皮爾伯格終於以次躋身世界電影藝術大師之林。

上榜理由:以耶酥的名義,他是《辛德勒名單》的起草者。

經典指數:★★★★★

2.《拯救大兵瑞恩》

本片是斯皮爾伯格首部名符其實的戰爭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而她的小兒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歐洲大陸戰斗,還不知生死。盟軍司令馬歇爾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一隻小分隊去救他。最後,這只小分隊經過欲血奮戰,終於找到了瑞恩,並守住了一座連接巴黎和柏林兩地的大撟。

天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初試戰爭片就為他帶來了無盡的美輿: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給予了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堪稱經典。

斯皮爾伯格無意宣揚暴力,他憎惡任何使暴力看上去有趣或者把暴力描繪成游戲的主觀性的渲染,他所展現的一切就是要客觀地反映戰爭中的暴力,以及在暴力強奸下的有關和平和家園的不屈抗爭。無數人還記得瑞恩的那句震撼人心的台詞:“我的兄弟沒有死,他們正在和我一起在前線並肩作戰,戰爭勝利後我會跟他們一起回家。”於是,戰爭雖然仍在繼續,但不是永遠,而真正永恆的,應是斯皮爾伯格內心深處眷戀著的寧靜。而人們在記住斯皮爾伯格的關於靈魂的救贖之後,還為他的導演技巧所深深嘆服。在這段被奉為經典的片斷中,斯皮爾伯格採用的手持攝影的方法和誇大時空關系的剪輯,同影片表現的內容結合的天衣無縫。

上榜理由:在斯皮爾伯格的人性詞典里,錄影戰爭和擁抱和平源自同一個靈魂軌道。

經典指數:★★★★☆

3.《大白鯊》

斯皮爾伯格1975年拍攝的電影《大白鯊》改編自彼得.本利奇的同名暢銷小說。在這部電影中,一隻巨大無比、兇殘成性的鯊魚多次襲擊新英格蘭海岸的一個海濱小鎮。數名居民和遊客命喪鯊魚之口。一時間小鎮上人心惶惶。警官布羅迪身負為小鎮鏟除禍害的重任,他請來了海洋生物學家胡伯和漁夫昆特,三人乘坐一隻小艇起航了,他們的目的就是殺死這只從未見過的無比兇殘的吃人惡魔,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呢?

這部影片的情節緊張驚險,懸念環環相扣,尤其是片中那隻巨大的鯊魚,被好萊塢的特技師們製作的惟妙惟肖,這一切使得觀眾在觀看影片時,始終被濃重的恐怖氣氛所籠罩。斯皮爾伯格電影中的怪獸往往扮演著恐怖殺手的角色,而影片中,人類主角需要經過刺刀見紅的頑強搏鬥,才能最終戰勝怪獸,保住性命。

影片《大白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像是斯皮爾伯格童年時代的一場惡夢。斯皮爾伯格在回憶他童年時代時,曾經提及過一部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著名動畫影片《白雪公主》,斯皮爾伯格回憶說,他8歲看這部動畫片時,片中巫婆的出現使他徹底墮入不可抑止的神經質般的恐懼之中。斯皮爾伯格這種膽小鬼似的表現恰恰說明,他從幼年時期就開始顯示出對於周圍世界的極端敏感。而這種對生活的敏感一旦轉化成在藝術創作中的敏感,就必然會在作品中顯現出非凡的創造力和感染力,比如讓世人又愛又怕的《大白鯊》。

上榜理由:影片讓美國人多年不敢親近海岸,美國旅遊業因此損失慘重。

4.《侏羅紀公園》

在拍攝《大白鯊》18年之後,斯皮爾伯格推出了另一部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怪物”電影——《侏羅紀公園》。在這部電影中,斯皮爾伯格將早已滅絕的恐龍塑造的栩栩如生。驚險的情節設計、完美、逼真的數字特效使得這部影片形成了空前的視聽刺激,當時許多媒體直接以“恐龍復活”為題目報道該片的上映。這種效果的達成需要的不僅僅是電影技術的進步,更重要的還是斯皮爾伯格從小懷有的對“怪物”極其敏感的恐懼心理。

同斯皮爾伯格影象世界中善良的外星生命不同,斯皮爾伯格電影中兇殘的怪獸往往是地球上存在或者曾經存在的生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的電影中的怪獸不僅僅是一場孩子般惡夢,同時還隱含著斯皮爾伯格對於人類面臨的危險處境的憂慮和反思。這部電影不但取得了天文票房,還在全世界掀起了恐龍熱潮。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發現,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不僅僅是開創性的數字技術奇觀,同時也深入探討了科學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後果的宏大主題。這樣的思想性、藝術性具佳的作品,獲得成功也是理所當然。《侏羅紀公園》,上映時間1993年,票房收入35000萬美元。

同另一位好萊塢技術大師希區柯克一樣,斯皮爾伯格清楚的知道,技術永遠是要為人所控制,而不是反過來控制人的。所以他的影片中高科技永遠是要為影片主題服務的,對高科技的准確應用也成為他的影片致勝的法寶之一。

上榜理由:所有的童年噩夢中都有過“怪物”的影子,就如斯皮爾伯格噩夢中的“恐龍”。

經典指數:★★★★

5.《ET》

斯皮爾伯格於1982年拍攝的這部《ET》被認為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他自己也承認,《ET》中的艾里奧特其實就是自己童年的翻版。斯皮爾伯格的童年是孤獨的,這也同時讓他擁有了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因為他發現作白日夢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手段。他的影片中反復出現的“孤獨小男孩”的形象往往都對於天空、宇宙和未來有著美好而純真的幻想。所有這一切,影片《ET》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

孤獨中的凄涼終歸在所難免,但是斯皮爾伯格一直試圖給這種孤獨穿上一層溫情的外衣,於是《ET》中外表柔弱的艾里奧特在最後獲得人生成長的同時也都重新獲得了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溫暖。而《ET》中的外星人則更具人性化色彩,在他奇怪的外表後面,我們不難發現他不過是斯皮爾伯格心目中一個迷路的孩子。他同所有地球上的孩子一樣,有著對於家庭和父母的依賴,有著對陌生世界的恐懼。

顯然,在斯皮爾伯格看來,愛不但是地球生命賴以存在的基礎,同時也是幻想中的外星生命最寶貴的精神依靠。

上榜理由:童年的夢幻,成年的玩笑,一樣的娛樂,一樣的斯皮爾伯格。

經典指數:★★★★

6.《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

從1981年到1989年間,斯皮爾伯格同喬治.盧卡斯合作拍攝三部《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這三部電影也被認為是斯皮爾伯格商業片色彩最濃的電影。神秘的寶物、驚心動魄的歷險和濃郁的異國風情使得《印第安納瓊斯系列》成為了天方夜談似的童話,在那些或玄妙、或瑰麗、或陰毒、或神秘的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出,斯皮爾伯格的歷險片中同樣蘊含著孩子般的奇妙幻想。

少年斯皮爾伯格關於探險的幻想,很多時候是來自於那些精靈鬼怪層出不窮的念頭,這些念頭又往往帶有惡作劇的性質。一次他哄騙自己的三個妹妹去看他藏在儲藏室里的一個頭骨,這個頭骨被他設計成不僅瞪著的眼珠可以轉動,裡面還閃著陰森的光亮。後來,所有這些恐怖鬧劇都成了《印第安納瓊斯系列》中的情節。在拍攝《奪寶奇兵》中的古墓蛇穴這場戲時,為了影片效果,他讓人將上千條的活蛇送到拍攝現場,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膽戰心驚,只有斯皮爾伯格還在興致勃勃的給蛇說戲。

孩子般的游戲心態使得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這個系列電影在讓人激動不已的同時又能捧腹大笑,它的所有元素集結在一起恰恰構成了娛樂片最基本的架構,而斯皮爾伯格源自童年時代的豐富幻想又使得這個架構渾然天成,無可挑剔。

上榜理由:影片讓全世界的少年都夢想成為印第安納瓊斯。

經典指數:★★★☆

7.《第三類接觸》

在斯皮爾伯格1977年推出的科幻影片《第三類接觸》中,法國導演特呂弗扮演的拉孔布率領一隻多國科學家小組來到墨西哥的索諾拉沙漠。他們來這里的目的是研究一個神秘現象,因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就已經失蹤的一個美國飛行中隊,在這片荒涼的沙漠里又神秘的出現了。科學家們發現,所有這些飛機都完好無損,馬達可以輕易開動,甚至飛行員的家人照片還插在儀表盤上。可是那些機組人員呢?他們依然蹤影皆無。而這所有的謎底都語與外星人息息相關。

第三類接觸的片名來自美國宇航局的一個專業術語,它指的是同外星生命進行的實際接觸和交流。盡管影片是虛構的,但是其中大部分內容卻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美國軍方和美國宇航局就因為第三類接觸中涉及到一些國家機密而反對這部影片的拍攝。

斯皮爾伯格再次在影片中展現出他對外星人善意的慣性,盡管外星人的飛碟在地球上橫沖直撞,許多人類也被他們劫持到飛船上。但在影片的最後,他們將劫持的人類全部完好無損的送回了地球。在此之前發生的一切迷題也豁然解開。當這些外星人友好地向人類告別時,我們明白,這些惡作劇的背後不過是好奇而善意的接觸。

上榜理由:影片代表人類的良善第一次給外星人下了品德定義。

經典指數:★★★☆

8.《人工智慧》

在拍攝於2001年科幻影片《人工智慧》中,斯皮爾伯格似乎嘗試著改變他一貫的溫情,但事實證明,他的這種嘗試有些力不從心。《人工智慧》講述的是,小機器人戴維在被收養他的人類父母拋棄後,想盡一切辦法試圖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孩,以期重新獲得父母之愛的心酸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對於人性進行全新角度的的探討以外,還體現出了對於人類未來的深切憂慮。斯皮爾伯格在一系列的電影中對他幼年時代的孤獨感進行著詮釋。相比較而言,《人工智慧》中小機器人戴維面臨的孤獨處境顯得更加殘酷。但是影片的結尾,斯皮爾伯格卻仍然帶領著觀眾回到了他一貫的溫情當中:兩千年過去了,地球上的生命已經滅絕。小機器人戴維在外星人的幫助下,使死去的養母重新復活,斷裂了兩千多年的親情被重新彌補。這個結尾中戴維過去的家被表現的極盡溫馨,他和母親之間情感的彌合又重新經過了細致的鋪墊。但即便如此,這個冗長的結尾還是顯得和整部影片的格調很不統一。當然,這很可能又是斯皮爾伯格同好萊塢商業機制妥協的產物,因為在大製片商看來,一個悲劇性的或者超出一般觀眾理解能力的結尾都是不被接受的。

上榜理由:在人類與機器人身上,他把溫情的一票投給了後者。

經典指數:★★★

9.《紫色》

從《大白鯊》開始,就有人不斷指責斯皮爾伯格影片充滿著商業的粗俗和血腥,斯皮爾伯格顯然認識到了這一點,為了證明自己不僅僅只會拍商業電影,他於1985年開始籌備拍攝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電影《紫色》。

《紫色》的故事不再象以往斯皮爾伯格電影中那樣,有一個強烈的貫穿始終的戲劇沖突,而更多的是意識流式的生活展現。影片中的所有內容都是烏比.格德堡扮演的黑人婦女眼中的世界。在場景的處理上,斯皮爾伯格盡可能的使黑人婦女生活的空間與現實生活靠近,同時又充滿炙熱的情感。在那像被塗了油漆一般的喬治亞州的大地上,每匹馬都閃著光澤,每頭牛都膘肥體壯,每朵花都在盛開,生長於其間的黑人姐妹,象土地一樣淳樸,她們的歡樂與悲辛充滿了西部生活的質感。

然而斯皮爾伯格在《紫色》中嘗試的藝術電影手法,顯然沒有其在商業影片中展現的電影手法更令人尊敬。更為糟糕的是,斯皮爾伯格對於黑人給予的極大同情使得這部影片失去了起碼的冷靜。《紫色》之後,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斯皮爾伯格又開始拍攝了一系列商業片,但這些影片都沒有實現這位導演追求的目標,那就是拍攝一部具備個人風格的有創建的藝術片。

上榜理由:失敗因大師的標簽而凸顯另類,《紫色》因斯皮爾伯格而鑄成經典。

經典指數:★★★

10.《追殺》/《決斗》

斯皮爾伯格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就是用精確的電影語言講述精彩的電影故事。在他所有的作品中,1971年拍攝的影片《追殺》就是一個精確使用電影語言的典範。

《追殺》的主人公戴維.曼是一個很典型的老實人,他開車上路是為了去收一筆對他來說很重要的賬。在高速公路上,他超過了一輛冒著黑煙氣味難聞的卡車,誰知這下可捅了大漏子,卡車司機從此開始一路對他進行瘋狂的追殺。

在 90分鍾的電影里,這輛瘋狂卡車的駕駛員始終沒有露面,他為何非要將戴維.曼置於死地也一直沒有交待,這使得整部影片籠罩在一種莫名的恐怖之中,隨著劇情地發展,駕駛員是誰已經不再重要。影片的最後兩輛車一同滾下了山坡。戴維在最後關頭跳下了汽車,他終於依靠智慧和勇氣成為這場死亡游戲的勝利者。

這部電影為年輕的斯皮爾伯格帶來了很高的聲譽,從此他開始在好萊塢嶄露頭角。這樣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故事,斯皮爾伯格卻將故事講述的驚心動魄。用 90分鍾的時間來講述一場沒來由汽車追逐,無論如何都是件富有挑戰性的嘗試,但是年輕的斯皮爾伯格在拍攝《追殺》時所表現出的成熟卻令人嘆為觀止,在全片中,我們幾乎無法找到電影語言上出現的任何錯誤。一切都是那麼的精確。而這也成為他以後的所有影片中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上榜理由:斯皮爾伯格上路前的宣言,他一生的影象追殺開始入境。

;

㈡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鯊》系列,到底恐怖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

《大白鯊》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億美圓的電影。以「大白鯊」為主題的系列影片總以強大的特效演繹震撼所有的觀影觀眾。鯊魚這一海洋生物以猙獰的面孔、鋒利的牙齒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一系列影評震撼效果難以言表,被定性為恐怖片,初代《大白鯊》也掀起了美國災難片的「第三次狂潮」。

人鯊大戰不僅僅是撕咬身體、深海惡戰,更凸顯出人與自然的矛盾,又以極強的畫面感染力,血腥的場面令人恐懼,可以說此片是一場視覺盛宴!

㈢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斯皮爾伯格的成就到底有多大)

如果要問當今好萊塢有哪些優秀的導演?很多人都能說出一堆名字,但倘若要問當代導演哪個是NO.1的話,恐怕大多數童鞋就懵逼了, 畢竟NO.1跟優秀的定義相差很大。

不過,國外的很多機構、雜志、網友乃至電影界的人士意見卻相對統一。

他們推崇的這名導演,在1997年被評為 娛樂圈最具影響力的導演。

1999年,被評選為 20世紀最偉大的導演。

1997年與1999年的評價相當高

2005年的《帝國雜志》,讀者投票又把他推向 最偉大導演的寶座X2。

《帝國雜志》評價他為最偉大的導演

2009年的《娛樂周刊》,又再次被評選為 當代最偉大的導演X3。

《娛樂周刊》又再一次

他就是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三破世界紀錄,兩得奧斯卡最佳導演

說起電影史上的票房紀錄,大多數人第一會想到被稱為卡神的詹姆斯·卡梅隆,畢竟他在1997年以 《泰坦尼克號》 占據影史票房NO.1的寶座,之後12年無人能破,2009年他自己以《阿凡達》將自己的紀錄打破的這個表現,戲劇性跟傳奇性都是滿滿的。

《阿凡達》

但是,自己創造世界紀錄然後自己再打破這事,好萊塢里做到的不僅卡梅隆一個,斯皮爾伯格也能做到。

1982年,他以一部 《E.T.外星人》 強勢奪得影史票房榜冠軍的寶座,之後足足 11年 沒有人能打破,在1993年,他自己執導的 《侏羅紀公園》 以9.12億美元的成績把自己的紀錄破了。

《E.T.外星人》在1982年全球奪得6億多美元的票房

事實上,早在1975年,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大白鯊》 就憑4.7億美元的票房拿到了影史票房NO.1了。

《大白鯊》在1975年全球奪得4.7億美元的票房

而斯皮爾伯格在上世紀的成就,還不止是 三次打破世界紀錄 那麼簡單。

在90年代,他憑借《辛德勒的名單》與《拯救大兵瑞恩》, 兩次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大獎。

斯皮爾伯格:我有兩個~

兩次最佳導演獎,這是什麼概念?

被稱為「卡神」的詹姆斯·卡梅隆,兩次打破世界紀錄,兩次帶領電影行業進入新時代,只有1次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詹姆斯·卡梅隆:我有1個.....

被稱為「彼得大帝」的彼得·傑克遜,拍出了震撼電影史的《指環王》三部曲,也只有1次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彼得·傑克遜:我也有1個.....

70、80、90年代,每10年就破一次世界紀錄,兩次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實至名歸。

全面

盡管大多數優秀的導演都能拍攝不同類型的電影,但其實他們都有 自己擅長的領域

比如上面提到過的卡梅隆,他可以拍出《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災難愛情片, 但他主要的成就還是在科幻片領域。

卡梅隆擅長科幻領域

斯皮爾伯格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你看他執導的電影列表,會搞不清楚他到底專精哪個領域的影片。

他第一次破世界紀錄的《大白鯊》,是 怪獸/驚悚片

《大白鯊》

他第二次破世界紀錄的《E.T.外星人》,是 科幻/家庭片。

《E.T.外星人》

他第三次破世界紀錄的《侏羅紀公園》,是 怪獸/科幻片。

《侏羅紀公園》

他第一次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是 劇情片

《辛德勒的名單》

他第二次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拯救大兵瑞恩》,是 戰爭片

《拯救大兵瑞恩》

奧斯卡9提名5中的《奪寶奇兵》,則是一部 冒險/動作片。

這片段是不是很熟悉?

其他的還有很多,比如 懸疑片 《慕尼黑慘案》、 傳記片 《間諜之橋》、 犯罪片 《貓鼠游戲》、 動畫電影 《丁丁歷險記》等等......

看到這里,有的童鞋就頭痛了,這斯皮爾伯格怎麼好像什麼片都能拍?

這位老爺子不簡單

他玩得起探討人性的劇情片,也賣得起視覺轟炸的科幻片,甚至還打得動古墓探密的動作片。

而且這些電影還都能口碑票房都豐收,要麼偶爾破個世界紀錄,要麼時不時上奧斯卡拿幾個獎,要麼就成為該類型片的行業標桿(指《奪寶奇兵》)

《辛德勒的名單》口碑爆表

這就是斯皮爾伯格最令人驚嘆的一點, 他是全才,即使是在好萊塢也很難找到像他一樣全面專精多個領域的導演。

高產

一般來說,拍攝電影之前都需要一定的准備時間,而製作周期的長短同樣關鍵。

畢竟越是優秀的影片,往往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拍攝於完善。

然而,斯皮爾伯格卻是個例外,他的創作頻率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 高產

斯皮爾伯格的片單,包括短片紀錄片

自1971年出道以來,不算短片,也不算未來的項目,斯皮爾伯格一共拍攝了34部電影。

34部電影是什麼概念?另一個著名導演彼得·傑克遜自出道到目前為止所拍攝的所有電影數量是14部,而斯皮爾伯格是他的2倍以上。

彼得·傑克遜的電影一共才14部

更有意思的是,斯皮爾伯格這種高產並非是某一時期(比如巔峰期)的突然爆發, 而是長久以來一貫如此 ,34部電影裡面,有19部是上世紀的,剩下15部是新世紀的。

如果說上世紀斯皮爾伯格高產,還可以說是他要在電影領域取得成就,但在90年代後,他在電影界的地位已經基本可以說等著後輩們吹捧即可了。

躺在沙發上等後輩捧就是啦,成績擺在那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取得了頂端的成就以後,會做什麼呢?

當然是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比如卡梅隆,拍完《泰坦尼克號》以後,就到深海冒險去了,新世紀拍的電影只有一部《阿凡達》。

卡梅隆喜好潛海

然而,進入21世紀以後,斯皮爾伯格卻依然在不斷創作電影。

要知道,斯皮爾伯格在拍攝影片的同時,還參與了一些電視劇的製作,比如《太平洋戰爭》、《隕落星辰》等。

《隕落星辰》

在這種情況下,他為什麼依然要這么高產,持續不斷的拍攝各種電影?

其實也是源自他對導演這份職業的熱愛。

早在斯皮爾伯格剛剛踏入這一行的時候,就曾經對自己說過。

「我要一直拍攝電影,嘗試各種不同的影片,這是我餘生的目標。」

年輕的斯皮爾伯格,早就決定了今後的道路

穩定

如之前所述,電影特別是優秀影片的拍攝是需要很長時間去准備的,倘若創作頻率太高,那樣會出現一個問題。

就是 質量很容易不穩定 ,畢竟俗語都有說慢工出細活,兵不在多在於精。

不過,讓我們翻翻斯皮爾伯格在21世紀的所導演的電影,卻發現他又是個例外。

很穩

仔細一看,斯皮爾伯格在新世紀的電影里虧損的影片只有《慕尼黑慘案》以及《圓夢巨人》兩部而已,前者還是斯皮爾伯格特地拍出來沖擊奧斯卡獎項的片子(非商業片)。

有童鞋就說了,但看這個票房成績也不算很亮眼啊。

事實上,從製作成本跟票房的數據來看,斯皮爾伯格在新世紀的這些電影絕大部分依然能非常穩定地盈利, 這本身就是他執導能力的絕佳體現。

《頭號玩家》豆瓣前250

因為讓自己拍的電影都穩定盈利不難, 但在高產(意味著製作周期短)、所拍攝的都是各種非同類影片的情況下依然能保證穩定的水準 ,這難度就非常高了,要知道即使優秀如諾蘭這種水平波動極微的導演,拍電影一般都需要2~3年時間准備。

諾蘭的電影,一般相隔2~3年

且即使不說票房,這段時期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影片依然有不少獲得各種獎項,諸如《林肯》奧斯卡12提名2中,《丁丁歷險記》被評為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等等....

《丁丁歷險記》

可見,即使是來到21世紀,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依然沒有過時, 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家,能跟著時代的腳步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今的電影行業,其實也擁有不少非常有才華的導演,當中甚至有一些相當年輕,他們的作品也很受當代觀眾的喜愛。

但盡管如此,斯皮爾伯格始終是聳立在這些導演面前的一座山峰,也一直會是他們想要超越的目標。

㈣ 如何評價《頭號玩家》國內票房超 3.7 億元

該片中國內地上映首日就獲9030萬元人民幣,而北美首日票房是1200萬美元,中國內地與北美比,高出約16%。

這兩天朋友圈裡都是呼朋喚友去看《頭號玩家》的小夥伴。而這部電影的高票房,很大程度會是來源於好口碑,到昨天發稿前,短短兩天《頭號玩家》的豆瓣評分人數已經快到9萬人,評分穩穩站在9.2分,其中淘票票和貓眼的評分也分別高達9.3分和9.2分,評分均位於同檔期影片之首。

斯皮爾伯格用豐富的想像力打造的奇幻冒險,以及華麗外殼下的現實意義和人性關懷引發討論。

有豆瓣網友(簡稱豆友)表示,「幾乎是對從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電子游戲、桌游、動漫、搖滾樂、流行樂、迷影文化等亞文化的一次巡禮。信息量極大,但絲毫沒有影響娛樂性。」

還有豆友表示,《頭號玩家》一改大家對於科幻電影的刻板印象,「這部電影娛樂性極強,但又有與時俱進的思考,人在游戲中如何自處?斯皮爾伯格的態度非常正能量。」

而普通觀眾則認為斯皮爾伯格再次證明自己是最出色的商業片導演:「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特效,還有精巧的故事結構和劇情發展節奏,充分體現了斯皮爾伯格完美的導演技巧。」

據悉,豆友們對電影評分一直比較苛刻。而《頭號玩家》之所以得到他們的青睞,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片中有大量游戲及迷影梗,與豆友們大都是游戲迷和影迷身份相符。

比如游戲迷們一眼就會看出《光環》、《街霸》、《守望先鋒》等游戲的影子,而影迷們則看到了大段對庫布里克導演的經典恐怖片《閃靈》的致敬,以及數不清的經典影片名字和彩蛋。而電影才上映兩天,已經有一大堆粉絲出了有關電影的各種音樂、游戲的科普帖了,甚至有人數出了119個彩蛋,這些自來水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路人的好奇心,讓他們走進電影院。

㈤ 大導演斯皮伯格導演過哪些著名電影

基本資料姓名:Steven Spielberg (全名:Steven Allan Spielberg)
譯名: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生日:1946年12月18日
出生地:美國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星座:射手座
身高:5英尺7英寸(1.71M)
血型:A型
相關網站:www.spielbergfilms.com www.imdb.com/name/nm0000229/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合稱好萊塢80年代四大導演。
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為「電影奇才」一點也不為過,他是以影片《辛德勒名單》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大導演,他的《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等著名的商業娛樂片卻為更多的電影迷們所知,當人們帶著這種印象湧向電影院去欣賞那部黑白電影《辛德勒名單》時,卻發現了斯皮爾伯格的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智慧和理性的世界,一個真正的電影藝術的世界。
1994年3月2日,第66屆奧斯卡頒獎晚會上,影片《侏羅紀公園》(《Jurassc Park》1993)和《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囊括了共九項獎項。當這兩部傑作的共同導演斯皮爾伯格登上領獎台時,全場起立,掌聲不息,在這個屬於斯皮爾伯格的夜晚,一向鎮定含蓄的他也不禁潸然淚下。
斯皮爾伯格曾經三次榮獲奧斯卡獎,並且是有史以來電影總票房最高的導演,他的電影已經創造了接近80億美元的國際總票房。《福布斯》雜志估計斯皮爾伯格的凈資產大約為30億美元。2006年,《首映》將他列為電影業最有權勢和影響力的人物。他位列《時代》「本世紀最偉大的一百人」名單中,並在二十世紀末被《生活》雜志評選為他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㈥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是誰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 又譯:史蒂芬·阿倫·斯皮爾伯格),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猶太人血統,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和電影製作人。在四十年的電影生涯中,斯皮爾伯格曾觸及多種主題與類型,有猶太人大屠殺、奴隸制度、戰爭與恐怖主義等題材。斯皮爾伯格曾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有三部電影,《大白鯊》 (1975) 、《E.T.外星人》 (1982) 與《侏羅紀公園》,曾打破票房紀錄,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至今,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收入在全球粗估已超過85億美元

㈦ 詹姆斯·卡梅隆是世界上票房最成功的導演嗎

單從票房成績上面來看,詹姆斯·卡梅隆並不是最成功的導演,他在全世界范圍內僅排名第四,在他前面還有三位票房成績很出色的導演,盡管票房成績並不能體現一個人的水平,但是或多或少都說明了這些人的底氣和號召力。

其次是《泰坦尼克號》,狂收了$21.29億美元。被譽為科幻經典《終結者2》也出自他之手,票房$5.20億美元。

詹姆斯·卡梅隆指導的電影並不多,僅有14部,這也導致他的票房成績不如其他導演,但是也是排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他並不追求票房成績多麼厲害,只是醉心於把每一部作品拍攝好,這就是為什麼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歷史第一導演的原因了。

㈧ 《頭號玩家》國內票房破10億元 ,引爆朋友圈,導演斯皮爾伯格超常發揮了沒

我覺得達到了斯皮爾伯格的水平,在以往的斯皮爾伯格電影中不論是演員的選擇,劇情的推進還是特效的製作,都可以稱得上上上之作,我個人就非常喜歡斯皮爾伯格拍的所有系列的電影,我都會找一個空閑的時間到電影院去看。非常喜歡斯皮爾伯格拍電影的風格。

這部頭號玩家可謂是我最喜歡的特效作品之一了,並且讓人驚喜的是彩蛋到處都有,熟悉的經典游戲,令人尖叫的經典恐怖電影,全都在一個電影里三個小時的時間里,全部都展示了出來,在特效方面,演員的動作非常流暢,真實完美,好像真實的場景一樣,沒有那種像現在熱播的玄幻劇那樣的尷尬的特效,不得不佩服外國的特效,真的是非常精美,彷彿處在游戲的幻境之中的感覺。最後《頭號玩家》的教育意義非常深刻,斯皮爾伯格除了要抒發一下自己的游戲情懷更多的是通過這部影片告訴大家不要沉迷於游戲,要學會分清現實和虛幻,不要永遠活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勇敢的面對一切困難,才是我們目前需要做的。

㈨ 全球導演排名

全球導演排名

1、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總票房超105億美元

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出生,加拿大安大略省人,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好萊塢電影導演、編劇。代表作有泰坦尼克號、終結者、異形II、阿凡達等。

閱讀全文

與斯皮爾伯格導演電影票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有信譽好的電影劇本 瀏覽:891
電影連姆神槍手在線觀看 瀏覽:84
電影主題酒店起名字 瀏覽:785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經典動畫影片 瀏覽:34
看電影聚合軟體下載 瀏覽:815
戰爭電影搶灘登陸 瀏覽:380
哪些是免費的英文電影 瀏覽:952
成都微電影公司招聘 瀏覽:839
傷逝電影圖片 瀏覽:518
媽媽的朋友電影的圖片大全 瀏覽:783
2011王朝電影天堂 瀏覽:812
三星伴月電影全集 瀏覽:398
神奇孩子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09
電影姜子牙說了什麼 瀏覽:525
中山影城電影票卡現在哪裡看 瀏覽:224
經典戰爭片大全全集電影免費 瀏覽:56
最新韓國古代宮廷電影 瀏覽:810
電影伊犁河免費觀看 瀏覽:348
電影開頭的片名怎麼做 瀏覽:280
GTA5怎麼拍小電影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