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部電視劇中小女孩叫望娃的是什麼電視劇
電視劇中小女孩叫望娃的是電視劇《天堂的張望》,該劇由杜斌編劇並執導,杜奕衡、朱梓玥領銜主演的家庭親情片。該片講述了7歲的張望和父親張國華相依為生,生活雖是清貧,但父女倆還是生活的很幸福。一天張望突然流鼻血不止,去大醫院檢查,才知得了急性白血病,治療需要30多萬的費用,籌錢無果的張國華整日以淚洗面;
而張望,清楚自己的家庭情況,毅然決定放棄治療。記者王小月得知此事,趕往張國華家中,牽出了張望的真實身世。事件經媒體曝光後,張望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全國各地紛紛捐款資助,很快,張望的醫療費就湊夠了。
感受到社會愛的力量和無數陌生人的關心,也使張望變得無比堅強,她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接受著治療,並一次一次經歷著鬼門關,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期盼著張望的病情好起來的時候,張望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
(1)天堂的望娃電影全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導演杜斌在了解到白血病兒童的困境之後,決心啟動這一公益題材的開發,也呼籲社會能將更多的目光投向這一病患群體。2018年1月,導演杜斌專程飛到成都拜訪原型人物在成都市婦女兒童醫院的主治醫師,挖掘更多細節。
花了兩年時間才將真實故事打磨成劇本。他在拍攝中遭遇困難無數,在資金鏈一度斷裂的窘況之下,還是帶領團隊將影片拍攝完成。為了挑選「張望」,導演杜斌先後看了2000多個孩子的資料和試戲片段,最終選中7歲的朱梓玥。
⑵ 天堂的張望父親現狀怎麼樣
過得不好。
張望,男,1962年生,出生於浙江天台。國際攝影評委、國家高級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台灣《攝影天地》雜志編輯顧問、文融文化藝術研究院攝影客座教授。
張望的佛門攝影作品別具一格,具有迥異於他人的精神境界。其所著《佛澤》是一本「影像中國佛學文化」的普及讀本。日本著名攝影家高橋亞彌子評價其作品說:「張望先生的作品給人一種空間、距離、對比感,因為他站得很高。」台灣《攝影天地》主編評價說:「張望大師已將禪學造詣融入了攝影技巧之中,舉凡主題、美學、光影、人性的表現,已超越出神入化的境界。
」國際權威攝影雜志《德國攝影》與《PHOTO》,法國《歐洲時報》、奧地利《皇冠》以及國內的《人民畫報》、《人民中國》、《中國攝影》、《中國攝影報》、《中國攝影家》、《新周刊》等39家國內外新聞媒體都曾介紹過他的攝影作品與藝術人生。
⑶ 《天堂的張望》父親後來怎樣了
《天堂的張望》父親後來決定將女兒的眼角膜等器官捐出去,以此來救更多的人。本片中張望父親,和張望相依為生,日子雖是清貧,但是父女倆生活的很幸福;得知張望得了急性白血病,便通過各種辦法給女兒籌錢看病,然而靠借錢和打零工根本無法支付巨額的醫療費,整日以淚洗面。
雖然最後通過社會的幫助,籌集到了救女兒的資金,但是女兒的配型卻不成功,最後也沒有救過來,而張望的父親張國華,選擇將女兒的器官捐出,並把全國各地湊的治病錢望娃說全部退回去。
(3)天堂的望娃電影全集擴展閱讀:
《天堂的張望》是由杜斌編劇並執導,杜奕衡、朱梓玥領銜主演的家庭親情片。在後面記者王小月得知此事,趕往張國華家中,牽出了張望的真實身世。事件經媒體曝光後,張望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全國各地紛紛捐款資助,很快,張望的醫療費就湊夠了。
感受到社會愛的力量和無數陌生人的關心,也使張望變得無比堅強,她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接受著治療,並一次一次經歷著鬼門關,但最後,孩子還是沒有救回來。
⑷ 望娃的介紹
2012年的中國電影《望娃》由錦州市委宣傳部、義縣縣委宣傳部等8個部門和單位聯合攝制。影片講述了一個上世紀60年代大山裡的孩子,從小失去雙親,在哥嫂的撫養下長大,艱難求學的經歷。
⑸ 大秧歌二姨扮演者
賈媛媛 飾 春草
賈媛媛,出生於山東省煙台市,畢業於日本上智大學,中國內地女演員、主持人。2007年出演電影處女作《知子羅》,自此開始演藝事業。2009年回國後,出演電視劇《江城令》。2010年主演愛情電影《愛情中轉站》和《背面》。2011年主演的80後懷舊電影《壞孩子的秋天》參加德國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和展銷環節,4月6日領銜主演的農村勵志電影《望娃》上映。2012年憑借主演的微電影《早餐》獲得第1屆大學生微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13年9月參演抗日戰爭劇《太行山上》 。2014年8月出演紅色年代傳奇劇《大秧歌》 。
角色簡介:吳家族長吳乾坤的姨太太。戲子出身,風騷附有心機,但為感激老爺恩情,一心為吳家出謀劃策,卻終究未能擺脫凄慘命運,最後被藤田強暴上吊自殺。
劇情簡介
1936年,山東海陽。以乞討和算命為生的流浪兒海貓,陰差陽錯地與女孩吳若雲一起,被綁上了聚龍島。十八年前,海盜頭領黑鯊的爹娘被若雲的爹吳乾坤所害,如今他要報仇。海貓用蒙汗葯迷倒了看守,帶吳若雲連夜逃走。途中,他們巧遇了被保安隊追捕的受傷地下黨員王天凱。海貓背著王天凱逃進深山,用討來的飯和林中草葯,將其救活。虎頭灣鎮吳、趙兩大家族世代為仇,更因歷年「斗秧歌」爭奪「出海權」,而水火不容。今年的正月十三斗秧歌,被海貓給攪了,他是來尋找生身父母的。海貓的娘,趙家族長趙洪勝的妹妹趙玉梅,當年和吳家長工吳明義生下了海貓。可吳、趙兩家祖宗規定不許通婚,私通生下了孩子的,更要沉海。為給海貓留下活路,爹娘在虎頭崖上雙雙自刎,而海貓卻還是要被沉海。吳若雲去求與海貓有相同身世的海盜黑鯊相救,而丫鬟趙香月也因主母玉梅所託,事先潛入水中,在危急時刻救下了海貓。黑鯊和海貓結拜,讓他跟自己回了聚龍島。可海貓卻逃走了。海貓回虎頭灣報仇,卻誤闖了若雲的閨房。吳若雲帶海貓去海陽縣城找叔叔告狀,保安大隊長吳江海是吳乾坤同父異母的兄弟,二人關系緊張。吳江海借海貓父母的案子,對吳乾坤和趙洪勝大肆敲詐。埋葬了爹娘後,海貓在虎頭灣住下。在此期間,他和吳若雲、趙香月的愛情生根發芽,和兩個小長工趙大櫓、吳天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情。誰知,吳江海不久後便重回虎頭灣,要鎮上交一個人出來。吳乾坤和趙洪勝合謀陷害海貓。吳江海為陞官,不分青紅皂白,把海貓關進死牢。深愛著海貓的吳若雲和趙香月,同時做出決定,要當海貓的「未亡人」,為他守寡。而被剛上級派來海陽的王天凱也偶然得知海貓被定了死罪,即將被槍決,他忙組織營救。經過周密籌劃,海貓被從保安隊的槍口下救出。王天凱帶其去了根據地,送他加入了革命隊伍。幾年後,偵查排長海貓為打探一艘失蹤的葯品船下落,奉命重回虎頭灣。正趕上吳若雲和趙香月同時成親,而新郎分別是吳天旺和趙大櫓。見海貓沒死,兩新娘同時逃婚,卻又俱被黑鯊劫走。為找回葯品船,海貓借上島救人之機重登聚龍島。幾經周折,海貓才得知,那艘船卻是被「蛇島」女匪劫走了。海貓促成了黑鯊和蛇島島主竹葉青的婚事,竹葉青也因此交還了船隻。海貓在王天凱的安排下,回虎頭灣籌建抗日根據地,恰逢日本鬼子卻要來鎮上看大秧歌。海貓借機戲弄日寇,動員百姓抗日,不想卻惹得鬼子要血洗虎頭灣。海貓動員百姓撤離,以一己之力保住了虎頭灣鎮,並將鬼子引上蛇島,利用地雷痛殲敵人。日寇糾集了更多的兵力,要踏平虎頭灣。剛與吳若雲拜了堂,海貓就投入到了抗日中。趙洪勝在海貓的勸說下,決定配合海貓的行動將功贖罪,並成功把三浦的進攻計劃傳給了海貓。吳家、趙家、海盜、八路,四支隊伍齊心合力殺進了虎頭灣,共同殲滅了日軍。吳江海那條罪惡的生命,結束在吳乾坤憤怒的家法之下。八路軍解放了海陽,在虎頭灣成立了徵兵處,趙大櫓當了兵,並用真情打動了趙香月,兩人准備成親。要給兩人證婚的海貓,想借機緩解吳趙兩家的矛盾,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秧歌。就在大家沉浸在歡樂中時,海貓遭到三浦的襲擊,胸口中刀。兩年後,發現海貓沒死的三浦,計劃攻下虎頭灣報仇。為了瓦解虎頭灣的防禦力量,三浦決定先拿黑鯊下手。讓榮六設下圈套引開黑鯊,肖老道就帶著漢奸和日本兵攻打蛇島,為了掩護姐妹們撤退,懷有身孕的竹葉青被手雷炸飛。虎頭灣失去了海上屏障,三浦開始實施「狼日」計劃,他用調兵動作誤導海貓,讓他中了調虎離山之計。海貓在離開前,委託秧歌瘋子送信給吳乾坤,信上讓吳乾坤守好道觀所在山路,切勿回救虎頭灣。秧歌瘋子在送信的路上被三浦裝扮的老農葯翻,信件被調了包。看到信後,吳乾坤帶人回援虎頭灣,而三浦的隊伍悄悄地跟在後面,一起殺向了虎頭灣。吳乾坤被誤認為奸細,吳家的人想進虎頭灣,趙家的人就開槍。香月回到虎頭灣,判斷出吳乾坤並不是漢奸,吳趙兩家頑強抵抗,但傷亡慘重,吳乾坤、趙大櫓都壯烈犧牲了。吳乾坤的死讓吳若雲無法釋懷,她聽信了吳天旺和三浦的讒言,答應配合他們刺殺許世友。就在吳若雲點著炸葯導火索的那一刻,海貓抱著孩子沖到了她面前,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阻止了一場慘劇。在虎頭灣的一切重又走上正軌時,海貓卻又背起了行囊,奔向了戰場。
⑹ 天堂的張望電影觀後感
天堂的張望電影觀後感(通用23篇)⑺ 天堂的張望結局望娃死了嗎
還沒!天堂不死娃的。
⑻ <影評>《天堂的張望》 文郭奮勇
她,如一顆流星,即使生命短暫,在劃過天際的一瞬,也要把最耀眼的光芒和熱留給人世間。 ——題記
一個人在宿舍里,靜靜地看《天堂的張望》,淚水一次次如決堤的河流,洶涌而出。自己的確是多情善感的人。根據佘艷原型拍攝的電影,《天堂的張望》,感動了億萬觀眾。
我從來都認為,載著人類的諾亞方舟,無數次穿越風暴的黑暗之海,駛向光明的彼岸,靠的從來不是法律,也不是道德,而是人類內心的善,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本性的善。
這個七歲的女孩,張望,患了急性白血病之後,與肆虐的病魔百般抗爭後,安詳離開世界,留給世人的話:「劉媽媽,對不起,我偷偷吃了方便麵。我死之後,把我的眼角膜捐獻那個需小哥哥。給我捐的款,未用完的捐給象我一樣得病沒錢治的孩子。"手術台前的醫生和護土瞬間淚崩。
多麼有愛心的善良的孩子!她靜靜地睡著了。穿著劉媽媽給她買的紅色的皮鞋,雪白的襪子,誠如她所言,美麗地象白雪公主可上天就是這么地殘忍。心電監測儀上的折線漸漸地成了直線。
張望進行了遺體捐贈,有7個孩子接受了她的器官。在海天一色的湖畔,只只海鷗自日翱翔。湖畔邊,鮮花簇擁著張望的遺像,她微笑著,美麗無瑕。肅穆的人們,手持黃色白色的雛菊,向這個小天使致以敬意。
她的墓誌銘上六個字,「我來過,我很乖"。六個字對她的生命做了最好的解讀。
這部影片作為公益影片,沒有推廣費用,卻在騰訊,愛奇藝,網路視頻上獲得了上億的點擊率,並獲得了好多電影節的獎項。
張望得了白血病後,父親張國華一下子老了許多。貧窮的山莊挨家挨戶地借錢,為了向村裡首富大富借到治病的錢,他跪在大富面前,聲淚俱下,苦苦哀求,「你不借給我錢,望娃就沒了。"三十萬,對於靠編竹簍為生的張父而言,天文數字,但他沒有更好的辦法。
他去裝石料,一日一結掙50元,他甚至想到賣掉自已的腎臟,卻不曾想上當受騙,在醫院附近旅館,被騙去身上僅有的七百元錢。
父愛如山。治病沒錢,永遠沒有人知道父親內心的苦楚。為了去討要欠大富的工程款,被黑社會打的頭破血流。女兒張望看著爸爸磨的血泡的手,緊緊地抱著爸爸,她內心在深深地感恩著偉大而卑微的父親。沒有錢,停止治病,對於7歲的女孩張望而講,人生要面對死亡這樣的大課題,實在是太殘忍。在病房,她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我自願放棄治療",並安排自己的後事。
她卻樂觀地鼓勵父親,深情地對父親說:「爸爸,我死了,就埋在村後邊的山坡上,這樣我就能每天看到你。"在病房裡,她認真地畫著畫,直到偷偷溜出病房,不顧生命之危,去賣自己的畫。卻被路人認為是在騙錢。張望的願望就是賣了畫,然後把錢給爸爸,俢修為父女倆遮風擋雨的老房子,還希望長大後住進燈火輝煌的樓房,然後頓頓給爸爸燉排骨吃。多麼懂事的女孩呵!恨只恨上天辜負了這個女孩的深情,疾病奪去了這個小天使的生命。她還叮囑父親在她走後,有困難了就去找小夏阿姨幫忙求助。
小張望的身世被報道後,愛如潮水般地涌來。報社主編說的好:「小張望的事情很重要。是冷漠和溫情的搏奕。"原來,張望是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孩子,是被養父張國華砍柴路上撿來的,為了她,他娶不上老婆,他孤孤單單地一個人把她養大。即使在醫院再難,也不忍心把女兒拋棄。女兒知道父親的不容易,十塊錢買輔導書都不願向父親張口,但卻每次考誠取得班裡第一名。當張國華自責自已沒用,如果張望被有錢人家撿走的話,她就能活下來。小張望卻從不嫌棄自己的父親,卻說,要不是爸爸把我撿回來,我也許當時就死了。
她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是用來消融人與人之間的堅冰,是用來拯救其他小朋友的英雄。溫情戰勝冷漠,真的很重要,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遠不是金錢能買來的,世間有溫情,才讓人覺得世間值得,生有所戀。
當張望和主治醫師劉媽媽的私語,她的秘密是「我想活著,我不想死。我想讓爸爸住進城市的樓房,能天天吃上我燉的排骨。"這番對話,無意中被躲在門外的父親聽到。父親把饅頭硬塞到嘴裡,抑制住自己的哭聲,眼淚卻傾盆而下。
因為化療,張望的頭發掉光了。並且開始嘔吐。做骨髓穿刺時,巨大的疼痛,小張望竟然不哼一聲。她的堅強,令醫生護士動容。張望唱的兒歌:「我是一隻小松鼠,有深愛的爸爸媽媽……"感動了所有的人。愛如星光在匯聚,千千萬萬的人在捐款,為這個懂感恩,堅強,有愛的孩子,包括打張國華的黑社會頭子捐了1萬元,被秤桿無意中打到的阿姨捐了8千元,村裡的大富也在兒子的纏繞下捐款。
堅冰在消融,愛的暖流在人世間奔涌。所有的人的心都牽掛著女孩張望的前途命運,是生還是死。張國華養張望七年,是人間大愛。世間善良的人們的張望捐款,是人間真情,而張望把自己捐獻出去,救治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更是燃燒了自己,是天使。
她的短短的一生,如流星劃過天際,卻把光亮和溫暖留給了世間。她是英雄,她的所為是大愛,是生命無上榮耀。
看這部電影時,我感同深受。兩年前,我的女兒患了一次病,帶狀皰疹病毒。這種病可惡,真的很可惡。那段時間,為了配合治療,女兒理了光頭。和女兒視頻,她也是大大的眼睛。最初患病時,病情很猛。女兒怯怯地對我說:「爸爸,我害怕!我害怕!"那個時候,不在女兒的身邊,那種痛和無助,與影片中的張國華無異。
「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當看到懂事聰明的女兒生病,做為父親卻山窮水盡,恨自己的無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助,籌不到錢,搶劫和搶銀行的心思都有。只是為了讓相依為命的女兒能夠活下去。只要能籌到為女兒治病的錢,即使身陷囹圄,即使賣腎賣肝,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電影中的張望恍恍惚惚地成為了我的女兒,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講的血濃於水的親情,這愛,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沒有半點的虛假。
張望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小天使,折了翼,天空中沒有翅膀掠過的痕跡,但她已經飛過。她如一輪皎月,把清輝灑向世間,卻把黑影留給自已。
張望張出了隱形的翅膀,飛過了高山,飛過了田野,飛過了夜空,飛過了高山,飛過了大海,飛到了鮮花綻放的天堂。迎著風飛,夜空星光璀璨,一個叫永遠的地方。她幻為了一顆明亮的星星。
《天堂的張望》,一部親情溫情的電影,感謝杜斌導演,以佘艷為原型,導演出這樣一部感人肺腑讓人垂淚的好電影,讓我們記住了,是女孩張望,喚醒了踟躕前行的人們內心的希望和善良。
⑼ 影評《天堂里的張望》七歲女孩為自己安排後事
窗外是火熱的夏天,室內的清涼同外面的火熱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索性坐下來,隨意打開了一部電影,任其播放,只聽聲音。而自己則放平紙張,想想許久不曾練軟筆了,便提筆在墨香的氤氳下任靈魂變得有趣。
我以為我會一直氤氳在墨香里,因為通常我寫半個小時的字後便會不捨得停下來,可事實並非如此.電影里的小女孩(扮演者 朱梓玥)和他的爸爸(扮演者 杜奕衡)這兩個人物角色的選擇是絕對可以戳中觀眾的淚點的。小女孩太可愛,而他的爸爸身上則洋溢著溫暖的父愛。 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小女孩的懂事,爸爸傾盡全力的愛,還有那源於世界各地、國內各界,以及源於醫院的醫生媽媽和護士姐姐的真摯的愛 。
電影還沒有結束,我的眼淚已經彌漫在我的雙眼,那種痛與難過是發自內心的,甚至久久都不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我一想到小女孩那甜美的笑容,我就會覺得特別的傷心。一想到小孩子那麼乖巧懂事,可她卻要遭受病魔的折磨,我就會覺得非常的難過。那是一種期望握手,但卻漸行漸遠地徹骨的痛,痛得無法呼吸,也依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心在顫抖。
「怎麼會有這樣走心的電影呢?」也許你會這樣問。
「真的有!」我能夠給予你肯定的回答,「《天堂里的張望》」
這是一部由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由杜斌執導,杜奕衡、朱梓玥領銜主演。講述了一個與父親相依為命的患病女孩對抗命運的感人故事,於2020年11月20日上映。這部電影的故事原型是小女孩佘艷,從小被父母遺棄,被養父佘仕友收養並視為掌上明珠。可她8歲就被查出白血病。養父家庭困難,根本拿不出來那麼多錢給小佘艷治病。後來他們的故事廣為傳播,得到了全球華人的慷慨解囊。無奈病魔還是無情地奪走了小佘艷如花的生命。她的墓誌銘上這樣寫著:「 我來過,我很乖 !」
在這部電影里我體會到了那種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的父女之情。
爸爸張國華去山裡砍柴回來的路上,聽到了孩子的哭聲,他尋著哭聲去找才發現了一個用棉衣裹著的孩子。他抱起來,又放下,並非他不想救這個可憐的孩子。而是自己的家境實在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可當張國華背起柴要離開的時候,他又不忍心把這個小嬰兒扔在那裡,所以他把孩子抱回了家。
村裡人都說:「你自己都窮得娶不上老婆了,再帶個娃該怎麼活?」,可張國華不顧反對毅然留下了小女孩,並取名張望,他說:「 娃啊,你就是我的希望,你就叫張望吧,從今天以後,我吃啥你吃啥,我一定把你養大成人 。」
小張望在張國華的照料下一天天的長大。她十分懂事,幫助爸爸幹活,在學習上也是品學兼優,每門功課都能考一百分。但是他們的家裡生活依舊很困難,天下雨了,他們的房子就開始漏雨,張望就和爸爸一起找家裡的各種盆去接,但總還是不夠用。
於是張國華說他要進一些蘋果來賣,這樣賺了錢,就可以把房子修修了。
小張望說她要跟爸爸一起去賣蘋果,爸爸就提醒她我們各自分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小張望就懂事地說:「爸爸,你放心,我可以把課本借來提前預習了。」爸爸這才同意她去賣蘋果。
可賣蘋果也揭開了他們奔波求醫的路。因為小張望提稱桿的時候不小心打到了買蘋果的紅衣女士的臉。紅衣女士惱羞成怒揮手打的小張望流起鼻血。此後小張望就經常流鼻血,一天流很多回。張國華就帶著小張望去醫院檢查,這才知道小張望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醫生說讓他准備30萬,冶這個病需要骨髓移植。這可難壞了張國華。他讓妹妹幫他看著小張望,他回去籌錢。 他說:「他就是一分一分地去借,也要給娃湊夠住院費 。」可事實並非他想的那麼簡單。他借遍全村,也只借到一萬多元錢。村裡首富不能借給他錢,怕他還不上。所以就借口有工地欠他八萬塊,只要張國華能要回來,就全給他娃冶病。張國華哪裡知道那是要不上來的賬?
他去工地要賬,卻被打得頭破血流。人在最絕望的時候,會想更極端的辦法,他甚至想過去搶,但這個善良的老實人終究還是沒有伸出那雙手。他決定去賣腎,可卻被騙子騙走了他身上僅剩下的七百元錢。而在他決定賣腎的時候,他的望娃卻偷偷地跑出了醫院,想要把自己在病床上畫的畫賣了,給爸爸修房子。他們父女心裡始終裝著對方,卻沒給自己留分毫。
當看到爸爸因為沒有錢愁容滿面的時候,小張望說:「 我是撿來的娃,害不起這病,爸爸,你就讓我死吧 !」她主動提出放棄治療的申請。而走投無路的張國華最終也不得已帶著小張望離開了醫院回家。回家前,張國華滿足了小張望的兩個願望: 她想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發卡,然後再照一張照片,這樣當爸爸想她的時候,還能看看照片。
當父女兩人在學校對面看著學校里的學生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的時候,小張望的眼神里充滿和期待,可能不能再回到學校,她已經覺得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回到家裡,父女兩個人躺在各自的床上,小張望說: 「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埋在後山上,這樣我就能天天看到你,你也能看到我了。 」張國華聽到這樣的話,心都碎了。
他安慰小張望說: 「下輩子我托一個有錢的人家,你還做我的娃,我要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
此後,他們依舊回到了往常的生活中,只是他們又多一個任務,那便是等待死亡。
作為一名被遺棄的小女孩,張望是不幸的。可是遇到張國華,望娃又是幸運的。而在醫院里遇到的護士小夏又是幸運點燃的希望。小夏剛畢業分到血液科實習的時候, 她對這份工作充滿了熱愛。可是當她看到小張望因為沒錢而放棄治療時那令人心碎的樣子,這份工作帶給她的無力感讓她一度想要放棄。
她把自己的想法哭著跟當記者的表姐小月說了以後,小月帶著小夏趕到了張國華家中,這才了解到小張望的真實身世。於是王小月通過各類媒體報道小張望的故事,「七歲白血病女孩為自己安排後事」,這樣的新聞戳痛了每個人的心。無論是花甲的老人、還是紅衣女子,無論是打了張國華的工地工頭,還是其他的陌生人。他們紛紛為小張望捐款。很快小張望又回到了醫院開始治療。
小夏姐姐時時關注小張望的病情,爸爸和姑姑始終陪在小張望的身邊,小月姐姐持續發動捐助,為小張望募集了七十多萬的捐款。只是她自己和小夏想要捐款兩萬元的時候,無奈手中沒有那麼多錢,跟未婚夫商量從房款里拿兩萬捐給小張望未果,這卻也成了她們的終身遺憾。
工地的工頭 通過電視報道了解到張國華父女的情況,幡然醒悟,跑去銀行匿名捐款一萬元。
紅衣女子 看到小張望的情況深感愧疚提著果籃去看她,卻悄悄地交了八千元的住院費,留下果籃匆匆離開。
一直不肯借錢的首富,在兒子的要求下也捐了款。
小張望的病情牽動著大家的心。兩個月的化療,小張望過了九道鬼門關,她憑借著堅強的毅力支撐著自己。
病情有好轉以後, 小張望偷偷地跟她的主治醫生劉媽媽說,其實她不想死,她還想到城裡去,買大房子給爸爸住。 站在病房門口的張國華聽到女兒這樣說,他滿腹心酸無助卻又倍感欣慰地蹲到了地上。
不僅如此,小張望還把劉媽媽、小夏姐姐、小月阿姨的電話抄在自己的作業本上。他跟爸爸說如果她不在了,爸爸遇到什麼事情可以給她們打電話,請她們幫助。
這個天使般的孩子對於自己的病情還是有了解的。因為消化道出血,她已經二十多天沒有進食了,看著旁邊床上的小朋友吃排骨,她真的好饞好饞。劉媽媽看到小張望的樣子,特別心疼,就安慰她好好養病,病好了就可以吃了。
這期間,睡不著的時候,小張望就拿起筆來給小月阿姨寫信,她說如果她真的死了,還請小月阿姨勸爸爸不要傷心,而且要把她剩下的五十四萬元醫療費留給了其他患白血病的孩子。她還跟小夏姐姐說,如果她真的不在了,讓小夏姐姐遇到紅衣阿姨跟她說一聲「對不起」,然後把給小月阿姨的信交給小月阿姨。她說,這就是她的心願!
可她的心願何止如此。當她實在忍不住,偷偷吃了爸爸剩下的方便麵,結果再次陷入危機時。她對她的劉媽媽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自己偷吃了方便麵,她死後,希望能夠把眼角膜捐給那位她見過的卻什麼也看不到的哥哥。」
在她美麗的生命結束之前,她的願望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照亮別人人生的道路。在病危之際,八歲女孩,如此大愛,怎不令人感動?
而且她收的捐款,也分別用在了其他患白血病的孩子身上,她不僅照亮了小哥哥的人生,也另外七個孩子換來了重生。
小張望雖然被遺棄、嘲諷和打罵,但這都不影響她的善良。「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小張望是最優秀的踐行者。
當儀器上起伏的小張望的生命化作一道不再波動的橫線的時候,我已泣不成聲。遺棄、患病、放棄治療,這無疑是張國華父女倆生命中的至暗時刻。 可是那些善良的有愛心的人們卻用自己的大愛行動去挽救這個即將隕落的生命,雖然小張望仍舊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卻為我們在黑暗和冷漠的博弈中帶來的光明。
當我從悲痛中調整過來,當我拭去兩頰的淚水,我知道我想要用我的筆去表達我的感動。我只是想對他們說:
張國華: 你的善良與大愛成就瞭望娃,讓她在短暫的人生中像天使一樣將愛播撒。 因為有你,才有望娃如此令人動容的人生。哪怕她已去,但她卻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將夜空照亮。
望娃:可愛的女孩,我的思緒依舊停留在你和爸爸和幸福里,停留在你堅持在醫院和同學一起考試後面對兩個一百分綻放出美麗的笑容里,停留在你在重病之時, 全然無我,盡是為人的大愛里。你是我們的天使,你的生命永遠璀璨。
小夏、小月和劉媽媽:因為你們的愛,望娃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體會到了家的幸福。是你們無私的給予,讓望娃沒有遺憾地悄然離去。
小月未婚夫:在劉媽媽走出病房,無力而難過地搖搖頭跑回辦公室的時候,你們帶著錢來了。可是看到這樣的情況,小月癱倒在地上。是啊,為時已晚,我為你們最終選擇幫助望娃而深感欣慰:因為你們終究還是用善良戰勝了冷漠。 只是有些事情是有期限的,過了這個期限便一切為時已晚。 所以有生的日子,記得傳遞善良,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行走在人世間,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艱難,但是只要我們心懷善良,永遠赤誠,就會感受到愛的存在。我們不能改變生活的磨難,可只要我們在磨難中曾經奮力生活過,人生便無悔了!
且努力向上,一心向善,永遠守護著諸多望娃帶來的璀璨人生吧,生命會因此而更加精彩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