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美國的電影或者劇集女主並不是很漂亮
有趣的問題。
審美方面
美劇中的女主大多都算不上很漂亮,在我眼中通常不過是中上之姿。究其原因,題主說的審美差異應該算是一方面。單純對女性外貌的審美方面,國人傳統認定的「美人」是大眼睛小嘴巴白皮膚,並且多數人認為最美的是少女。所以如你所說,我們的大部分影視劇女主都是小姑娘。
其實說到權游,我覺得劇中的珊莎單拿出來看也算是很漂亮的,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眼中,這個女孩似乎過於高大了,少了幾分「小小鳥」的嬌柔。
美劇中大部分情況下女主會是三十左右歲的成熟女人,他們似乎更推崇成熟之美。
人設方面
美劇動作片女主更傾向於性感火辣,懸疑劇則更體現專業素質,倫理劇側重家庭身份,奇幻恐怖類的則重視神秘感。我感覺他們選擇演員的第一標准應該是「符合人設」,而非單純要求「顏值出眾」。
仍舊以權游為例,其中瑟曦這個角色我就覺得選得很好。雖然並不像原著中說的驚人美艷,但她略帶男性化的稜角,非常符合瑟曦這個人物的性格。
觀眾導向方面
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美劇都是「劇情為王」。我們熟悉的那些連拍數季、十數季的美劇,沒有過硬的劇情是不可能撐下去的。《權游》前半部分很好看,而至今被人詬病「爛尾」,正是由於劇情和人設在缺少原著支撐的情況下崩塌了。另一個反例是《康斯坦丁》,該劇題材人設似乎都沒毛病,但劇情單薄——不夠緊湊不夠燒腦,因而只出了一季就被砍了。
成功的美劇如《權游》、《邪惡力量》、《黑帆》,再如早些年的《越獄》、《24小時》等等,觀眾粉絲遍布各個年齡段,這決不是單靠一張美麗的臉蛋就能做到的,甚至像《紙牌屋》這種劇,看顏值的話簡直就是乏善可陳。
題主所說的「一水小姑娘」做女主的國產劇,往往都是偶像劇和言情劇,許多劇集雖然披著玄幻、職場等等各種各樣的外皮,但歸根結底還是偶像和言情。這類劇所吸引的最主要觀眾群體,要麼是年齡二十左右、愛情至上的年輕人,要麼就是跟不上外語片字幕的中老年婦女。劇集往往節奏拖沓,渲染愛情為主,尤其到了後期,常常一段回憶就要佔去半集。——這樣的電視劇,沒有張美麗的臉吸引,我覺得真心看不下去。
其他
最後我想說幾個「反例」。第一就是美劇《吸血鬼日記》,可以說是美劇里不多見的「偶像劇」,女主顏值身材氣質無不驚艷,而即便是這樣,這部劇仍舊是有緊張燒腦的劇情支持的。國產劇里我比較推崇《白夜追凶》和潘粵明版的《怒晴湘西》。白夜追凶可以說是脫離了言情套路的,怒晴湘西里雖然有 情感 方面的演繹,但是也比較「脫俗」,這部劇里辛芷蕾飾演的女主真的不夠漂亮也不夠少女,但是很有趣。
因為你看的不是偶像劇……
想從《權力的 游戲 》裡面找出長得漂亮的女角色可不容易,龍媽還是不錯的,其他的比如珊莎、瑟曦都是一言難盡。
不過我個人更喜歡小玫瑰的顏值,很精緻的長相,也是很漂亮的。
但我們看這種權謀劇,根本就不太在意女人的長相啊!只要演技好,就是王道。
國內有幾個女演員肯趴在地上捧起泥水喝呢,瑟曦的扮演者就能這么做,還不止喝了一口。
誰敢赤身裸體站在街上被一群人扔雞蛋砸石頭呢,她也敢。
我們當然著迷於龍媽懵懂的時期曼妙的胴體,但是,即便刪掉這些畫面,也不會影響劇情體驗。
而且,龍媽的扮演者,完全沒有偶像包袱,在《權游》大火的時期,她在戲外經常笑得跟表情包本包一樣放肆。
戲是戲,人是人,扮演什麼角色就充分忠於這個角色,戲外就做回自己,沒有所謂的人設。
我們國內的部分演員,偶像包袱太重,戲里美美的,戲外也不敢有絲毫放鬆,生怕被人拍了不好看的照片回去,曬個照也是P得足夠完美才敢放出來,活得多累啊!
越是這樣,就越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執著於美貌怕破壞表情,不能充分融入角色,演什麼都端著,漂亮帥氣就行了。
圈外的人想進來,不夠美的整美一點,進來了辛辛苦苦地保持人設,耽擱了演技磨練,久而久之我們看到的滿屏幕都是俊男靚女,卻難以看到真正的好演技。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看似輕浮,實則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事實就是這樣。很多人心目中,美國電影或者劇集中女主並非有多美,(當然也有很多世界公認的絕色女主)。
特別是美國很多年輕女孩甚至是少女,臉上都有很多雀斑。跟中國人審美中認為的的膚白貌美,差距甚遠。
總體來說,我認為,有這么幾個原因。
第一:中西方對於美女的認知審美差距很大
大家看這張圖,圖中美女榮獲2000年世界超級模特大賽亞軍,國外媒體對其大肆贊賞宣揚。但是,就國人立場來說,這個算哪門子美女,呵呵了!
我們再看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美女花木蘭的形象,是這樣的。
平心而論,不敢恭維。這花木蘭嘴唇寬厚,臉大。與中國傳統的美女柳葉眉,瓜子臉相距甚遠。
中國人的審美中,五官的精細程度、搭配和諧才是最重要的,外國人審美中,多強調精氣神,整體氣質身材。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站在我們立場上,美國電影女主並不是像所說的那樣,美的不可方物。
第二:文化屬性不同,帶來的美女氣質不同
西方自古以來,開放性的男女關系,早已經融入文化本身。而且西方對於女人的尊重和禮讓,從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而我國古代,對於封建思想對於女人思想氣質的影響頗深。
我們來看看有趣的由來已久的稱呼。西方女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被比喻為天使、女神,和平的使者。
而東方女人伴隨她們出現的詞彙,常常為紅顏禍水、蛇蠍美人、狐狸精等等。
說個有趣的,西方的女性神仙特別多。而東方文化裡面,女性神仙明顯少於男性。
這種情況下,導致女人本身的氣質和男人心目中女人該有的形象,中西方就出現了很大差異。
第三、影視劇中,西方女主濃妝艷抹明顯遜色於東方。
先別反駁。我說個現象。你看,我們經常能在美國電影或者電視劇裡面,看到女主臉上的斑點。甚至是皺紋。當然,很多斑點並不是劇情或者角色需要。
反觀之,我們很多女演員。臉上別說是雀斑,就算是刀芭,也能給你用粉遮住。哪裡能看得到真實的臉。
再加上國內比較領先的,美顏技術。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再電影電視上看到的美女很多。而事實情況,卻並沒有那麼美。
漂亮的東西是一時的,但卻不能持久。《權力的 游戲 》時隔八九年,小時候漂亮的二丫,到了成年容貌就發生了變化。但演技卻越來越棒了。三傻可能不太適合東方人的審美,臉比較闊,權游里漂亮的女人其實是花瓶,蘭尼斯特的女兒挺漂亮,小惡魔的女朋友也很漂亮。龍女某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由於角色的需要,當美則要美,當聰明則要聰明。就像 游戲 《英雄聯盟》,九尾妖狐,寒冰射手,戰爭女神,都是漂亮的,但更多的是奇形怪狀,本領強大的各路英雄。這個就是歐美影視對人的理解,人不可貌相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個橫跨8年之久的影視劇,靠偶像演員是撐不下來的。這部電視劇的雄心,是要告訴你人生與權力的復雜。
其實這樣的文化就是歐洲 歷史 各個部落之間的權力演化,加上類似於《魔戒》的玄幻背景,成就了冰與火之歌。
② 為什麼感覺現在的電影沒有之前的好看呢出現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影片趨向於同質化了,都是相同的套路,所以就感覺沒有之前的精彩了!就拿《讓子彈飛》和《霸王別姬》來說,由於這兩部真的很不錯啊,與之相比,這兩部不應該是「大量上映」,而應該是「歷史上其他電影」。所以我這樣說,是因為這兩部電影並不是標準的,不能把它們與「現在很多電影」或「過去很多電影」進行對比,也不能把它們與「現在很多電影」進行對比。甚至跟陳凱歌姜文他們自己的其他電影相比,這兩部都屬於神來之筆,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他們可能無法在以後製作。
比如說,你可以欣賞一下《讓子彈飛》,這可以說明你喜歡姜文這部融入了民國小說西部片情節的民國小說,也可以說你喜歡放大收的光影效果,也可以說你喜歡主角果斷殺戮的性格,等等,但是,你能欣賞之前的《太陽照常升起》或《鬼子來了》嗎?要是不行,那你就不是「看不進現在的很多電影」,因為你連姜文以前的電影都沒看過。
很有感情
由於《霸王別姬》《讓子彈飛》是由製片人精心製作而成。藝術品的創造過程可能很復雜,但其核心是非常簡單的。沒有他,只有真誠。姜老師將拍電影比作包餃子,吃晚餐。您誠摯的做了一桌佳餚,包餃子招待客人,還是用工業調料調制的垃圾食品,人人都能感覺到,盡管他們不懂做菜。
正如你用心去製作一部好電影,我們大部分觀眾不懂拍電影,但卻能感受到製片人內心的真實情感,真誠的作品自然能打動人。而且現在很多電影,想的不是怎麼做好菜餚,而是如何用工業原料調配出觀眾喜歡的味道,以最快的速度割韭菜。觀眾席看不進去,不喜歡看,應該是因為聞到了濃濃的工業飼料味,心裡明白這不是做菜給我吃的,而是要我切韭菜的。
③ 為什麼美國電影和電視劇女演員不是很漂亮
熟悉國內外娛樂圈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國內外娛樂圈對明星的價值要求似乎不一樣,尤其是在國內沒有價值的情況下,明星很難發展得更好。正因為如此,在國內娛樂圈,大部分藝人都可以使用濾鏡,甚至沒有濾鏡就看不下去。
但他一上銀幕就變回了那個憂郁帥氣的小哥哥。當然,如果角色不需要他演帥,我相信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會願意為角色演丑。其實能為角色演丑的,往往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藝人,無論是小李子還是甜茶。當然,中國娛樂圈也有一些演員會為了自己的角色花大價錢去演丑角,但是很難吸引觀眾的喜愛,成為流量本身。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陸和國外的娛樂圈在這方面的態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市場觀眾對演技的要求沒有價值要求高。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很多藝術家打開濾鏡,用它們來保持自己美麗的表面。